標籤:

清末為何連續出現繼承人危機?

宣統爺的年號,一種說法就是繼承宣宗的大統。這說明宣宗道光以後連續出現繼承人危機。道光的繼承人咸豐只有一子,沒的選擇。接下來的同治、光緒、宣統三帝均無子嗣。

清末為何連續出現繼承人危機?我們必須從宣宗道光帝選擇繼承人說起。因為大家都是事後諸葛亮,從後往前看。那麼我們看看道光有多少選擇人,道光有九子十女。那我們具體看下這九子情況。

大皇子奕緯,出生於1808年,他的生母是那拉氏。1831年,奕緯去世,享年二十四歲。咸豐即位後,將奕緯追封為多羅郡王。

二皇子奕綱,出生於1826年,他是博爾濟吉特氏所生。奕綱二歲就夭折了,後來被道光追封為多羅順郡王。

三皇子奕繼,出生於1829年,生母同是博爾濟吉特氏。奕繼出生一個月就夭折了,道光將他追封為多羅慧郡王。

四皇子奕詝,出生於1831年,他是皇后鈕祜祿氏的獨子,後來即位成為咸豐帝。

五皇子奕誴,出生於1831年,生母是祥妃鈕祜祿氏。奕誴十五歲時就被道光過繼給過繼給親王綿愷為子。1889年,奕誴去世,享年五十九歲。

六皇子奕訢,出生於1833年,生母是博爾濟吉特氏,是三為同胞兄弟中唯一比較長壽的,還被封為和碩恭親王。1898年,奕訢去世,享年六十五歲。

七皇子奕譞,出生於1840年,母親是烏雅氏。1890年,奕譞去世,享年五十歲。奕譞的兒子是光緒帝。

八皇子奕詥,出生於1844年,母親是烏雅氏。1868年,奕詥去世,享年25歲,奕詥被追封為多羅鍾郡王。

九皇子奕譓,出生於1845年,他是烏雅氏所生。1877年,奕譓去世,享年33 歲。咸豐帝即位後,奕譓一直在內廷行走,後來被同治帝封為親王。

這九個兒子裡面最具競爭力的就是奕詝和奕訢,後來看最終選擇奕詝,而且看後來歷史,大家都認為是選錯了。

於是演繹出很多故事。坊間傳聞至少有三個段子,一是比狩獵,奕訢武功超群,獵取動物很多,而奕詝空手而歸,說因仁慈而不忍傷害動物。二是道光拿兩個盒子,一金的一木的,讓奕詝和奕訢挑選,奕詝謙讓,讓六弟先選。三是道光詔奕詝和奕訢兩個兒子來,問我去世後,你們的治國方略,奕訢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陳述自己抱負。奕訢只是長哭,說皇上會萬壽無疆,我要盡孝道。這三個段子是奕訢表現都是其老師杜受田預先教的。這三個段子背後是說奕訢文武雙全,而奕詝只是以儒家思想取勝。

上面三個段子很難考證真偽。有人分析是這兩個人的親媽在道光心中的地位決定,咸豐帝生母是孝全成皇后,奕?的生母是孝靜成皇后(此乃咸豐時追封的)。奕詝是嫡子勝出。漢族傳統是嫡長子繼承,滿洲人的以才幹決定繼承人。無論是三個段子傳說,還是從母親地位決定繼承人,都說明道光選擇繼承人是以儒家思想去決定,而沒有依據滿洲的以才幹決定繼承人。

奕?

道光最後的遺詔是讓奕詝繼承大統,封奕?為恭親王。也是開了遺詔先例,以前只寫由誰繼承大統,而不會再寫一個封王的。這說明道光心理明白,奕詝符合儒家繼承人標準,奕?有才幹,所以他希望的格局是兩個兒子合作,共同執政。但可惜大清用儒家思想治國,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不會有兩人共同執政。咸豐繼承皇位後,就將恭親王邊遠化了。另道光還賞賜奕訢的金桃皮鞘白虹刀,這刀也成為恭親王的傳家之寶。

咸豐去世後,他的唯一兒子尚小,故任命八大顧命大臣,又給兩太后各一印,他希望的格局也是八大臣與兩宮太后共同執政。但這也無法實現的,最終慈禧聯合恭親王奕?政變成功。奕?確實表現出過人的才華,他懂洋務,首倡洋務運動,如他當政,大清國的憲政改革可能更早到來,政治走向也會與現實不同。現實是後來奕?也被排除政治中心。

奕?有四個兒子,長子載澂、次子載瀅、三子載濬、四子載潢,其中三子、四子雖然夭折,但如他繼承大統,是不會存在繼承人危機的。

載瀅與溥偉

奕訢長子載澂,人稱「澂貝勒」,受封為郡王銜貝勒,28歲去世。二子載瀅為側福晉薛佳氏所生,過繼給奕訢八弟鍾郡王奕詥為嗣,襲貝勒爵位。奕訢去世後,慈禧頒下諭旨,令載瀅長子溥偉回歸本支,嗣載澂後,承襲親王爵位。

溥偉為第二代恭親王,溥偉跟第一代恭親王一樣也是很有才幹,並有三次為帝機會,命運均與之擦肩而過。

第一次,慈禧立溥儁為大阿哥,準備取代光緒,但因溥儁等鬧義和團,被廢除大阿哥稱號,當時就有消息說要立溥偉,但未能落實。

第二次即慈禧臨終前,也是有意讓溥偉繼位,但最後還是立的年幼溥儀,由其父親載灃攝政。載灃在聽到慈禧宣布其為攝政王時叩頭力辭,慈禧憤然道:「如覺力不勝任,溥偉最親,可引以為助」。但張之洞擬定的懿旨公布後,只有載灃任攝政王,此外別無其他。溥偉指責張之洞做手腳。載灃任攝政王后,也有意排擠溥偉,溥偉才幹無法施展。

辛亥革命後,隆裕太后也是寧肯重用袁世凱,也不把權給溥偉,溥偉與肅親王、良弼、鐵良等組織宗室黨,溥偉與肅親王都是難道政治人才,良弼、鐵良則是難得的軍事人才,並在新軍內有影響力,完全可以取代袁世凱。但最終隆裕太后寧可選擇接受優待條件而遜位,也沒把權力交給溥偉。可以說要是道光選擇奕訢為繼承人,那接下來的溥偉也是能幹之人,也就不會出現清帝遜位的局面。

第三次機會,是日本人籌備滿洲國,開始也選中溥偉,但感覺溥偉閱歷多,人生經驗豐富,難以駕控,最後還是選了年輕的溥儀。

溥偉於1936年去世。他有好幾個兒子,留下名字的有毓嶙、毓岏、毓岎、毓嶦、毓嵂、毓嶸、毓嵋。還有一些出生就夭折的孩子並沒有名字。所以如果溥偉繼承大統,也不會有繼承人危機。

最後溥儀指定毓嶦繼承恭親王,毓嶦後進入滿洲國皇宮,一直追隨溥儀,是溥儀寫的我的前半生裡面的三小之一。這三小也是溥儀心中重要的繼承人候選人,溥儀、溥傑等人最後都說,毓嶦最聰明有才幹。但最後溥儀在蘇聯期間,立對他一直忠誠的毓喦為繼承人,沒有選擇有自己思想的毓嶦。

綜上,可以看出,如果當時選擇繼承大統,他及他的後代均比現實的統治者,也沒有繼承人危機問題,大清的歷史可能會改寫。

作者富察春兵


推薦閱讀:

大多數人的職業危機,隱藏在20多歲的選擇里
小心你的婚姻出現危機
26載幸福婚姻遇危機
楊麗君:民族主義的碰撞與全球化之下的歐洲危機
「合娶老婆」能解光棍危機嗎? | 你一言

TAG:危機 | 連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