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青山綠水間的名人墓——宋代公主趙玉蝶、老萊子、紅拂女......這麼多歷史名人都葬在株洲

提示

湘東株洲,人文薈萃,留下了許多名人墓。最廣為人知的是始祖炎帝,葬於今天的炎陵縣。

株洲名人墓主,或為長眠湘東青山綠水間的外地人,如老萊子、紅拂女、沈珍珠、趙玉蝶等;更多的則是本土先賢、烈士,他們葉落歸根,如天元區馬家河的羅瑤、羅哲、羅學贊等,醴陵李畋、吳獵、寧太一,茶陵劉三吾等。攸縣葬有無產階級革命家、國務院原副總理譚震林夫婦。

株洲名人墓主,還值得關注是那些女性,古代有傳奇女子紅拂女、唐朝皇后沈氏、宋代公主趙玉蝶,現當代有革命烈士汪起鳳、女作家袁昌英與鄭玲等。

遍觀世界各地,許多名人墓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歷史、文化、藝術的人文景觀,株洲也不例外。

清明將至,緬懷先人。除了已過世的親人,到名人的墓地走走看看也是不少掃墓客的心愿。編者選擇部分墓主事迹介紹,供讀者參考。

老萊子,二十四孝之一

荷塘區仙庾廟內,有一塊刻於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的石碑,碑上所刻文字記錄了清同治年間的一樁善舉——當地士紳捐錢修復老萊子墓。

老萊子,春秋晚期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為人熟知還是「戲綵娛親」的故事——「老萊子,楚人,至孝。奉二親,極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著五彩斑斕之衣,為嬰兒戲舞於親側。」(見《藝文類聚·孝引列女傳》)

據史籍記載,老萊子為避「白公勝之亂」,攜妻子隱居於「蒙山之陽」,後又避楚惠王之邀,「遂去。至於江南而止」,清康熙年間,長沙府在今株洲良圖塅發現一石碑,經識篆者辨識為老萊子墓碑,之後的湘潭知縣重修老萊子墓,並立「古孝子老萊子墓」石碑,距墓約1公里處建有「老萊子祠」。

上世紀50年代,老萊子墓被毀,僅存的「萊子捐碑」在1999年被荷塘區政協機關幹部在宋家橋杉坡里一袁姓村民的屋後找到,後存於仙庾廟內。

株洲市許多政協委員建議重修老萊子墓。2015年,荷塘區孝文化園項目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通過媒體發布消息稱,將在仙庾嶺修復重建老萊子墓和老萊子祠,以此打造出孝文化主題公園。

老萊子墓將重修

仙庾娘娘的凄美故事

筆者很小的時候,一部名為《珍珠傳奇》的台灣電視連續劇很火,滿大街的人都在哼唱「風雲起波瀾急,珍珠淚悲泣……」的同名主題曲,長大後才知道,劇中命運多舛的女子便是仙庾廟內供奉的仙庾娘娘。

如果不是因為生了唐德宗李適,唐代宗李豫年輕時候的侍妾沈氏(民間俗稱沈珍珠)無疑會像李豫其他的侍妾一樣被歷史的煙塵所湮沒。

按《舊(新)唐書》的說法,沈珍珠在「安史之亂」後失蹤。也就在沈珍珠失蹤後不久,仙庾嶺上多了位名為李慈惠的女性修行者,建廟立塔,施救苦難,長此便有仙女娘娘之名號傳世。沈氏死後葬於株洲仙庾嶺,如今墓已不可找,但是紀念沈氏的仙庾廟香火不斷。

清道光年間,當地士紳將「仙女娘娘廟」 改建於山腰,並砌 「文昌閣」、「慈善堂」等建築群。文革期間,「破四舊」之風甚烈,廟宇等文物遭到破壞。上世紀九十年代,株洲市、區政府撥款修繕,改「仙女娘娘廟」為「仙庾古廟」。

仙庾娘娘廟

紅拂女,亂世佳人的傳奇人生

想像一下,你是古時權宦家中的一個侍姬。某天,有個年輕後生來拜會主人,你一旁服侍。少年談吐不俗,卻是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窮小子,主人言談中也並無收容之意。你傾心於少年的才氣橫溢,有心隨他遠走高飛,卻不知少年的命途將隨時光的流傳拋向何方?

一千多年前的奇女子紅拂就遇到了這樣的人生抉擇,當然,我們已經知道紅拂的選擇的少年不是別人,正是日後隨唐太宗李世民征戰四方,立下赫赫戰功而受封衛國公的李靖。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靖率大軍蕩平盤踞於江陵(今湖北荊州)的南梁割據勢力,擢任為檢校荊州刺史,並被唐室任命安撫嶺南諸州,也就在這段時間,李靖的足跡踏入了湖南醴陵地界……大約明清之際,當地流傳開一種說法,說李靖奉命安撫嶺南,紅拂女隨軍前往,行至醴陵,不幸染病,乃留寓醴陵療治。待得李靖班師回醴,紅拂已經病故,葬於城南西山。李靖悲痛不已,在墓旁築起一座惜紅亭以懷紅拂,並勒石為記,以彰其功。後人將此地之佛寺改為靖興寺,西山因而又稱靖興山……

1924年,時任湖南陸軍第二師第一旅主任參謀兼學兵團團長的何宣率軍駐紮醴陵,久慕紅拂女之俠肝義膽,又見其墓破敗不堪,乃邀當地士紳募資重修,並親書「紅拂之墓」於墓碑,且題「紅拂有知應識我,青山何幸此埋香」之對聯於墓碑兩側面……

1984年,紅拂墓被株洲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往來憑弔者不絕。

醴陵紅拂墓

汪起鳳,開株洲女權運動先鋒

由楓溪大橋上南環路,在堅固立交橋下左拐上太子路,前行不過數百米,便是楓溪辦事處(原曲尺鄉)燎原村的地段。

九十多年前的燎原村還不叫燎原村,歸屬湘潭縣東一區八疊鄉八疊村,湖南省最早的中共農村黨支部——八疊黨支部便誕生於這方熱土,婦運領袖汪起鳳烈士的墓地也在此處。

汪起鳳,本名董桂貞,家居八疊附近的古大橋,十七歲嫁入八疊大地主汪連山家,夫早亡,乃赴長沙求學,並結識了郭亮、楊開慧等一批革命先驅,接受了勞工神聖、婦女解放等革命思想。回鄉後,她帶領婦女打破封建禮教,提倡男女平權,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2月4日,毛澤東考察調查農民運動時,曾在她家召開湘潭農運骨幹代表會議。

「馬日事變」後,汪起鳳帶領東一區婦女,積極支援工農義勇軍在易家灣與敵軍作戰。後又潛回八疊擔任特別支部書記。

1928年2月,中共湘區特委成立,湖南省委在株洲境內召開著名的「殘梅會議」,汪起鳳任大會秘書長。會後,她組織了攻打醴陵的戰鬥,後被黨組織派往華容、湖北等地開展地下工作。

1929年7月,汪起鳳調長沙任省委地下交通站負責人,1930年7月參加攻打長沙之戰,紅軍撤離長沙後,10月被捕,英勇不屈,被慘殺於長沙瀏陽門外。

1986年,株洲市郊區黨委、區政府為汪起鳳修建了烈士墓和紀念碑,人們常前往墓地憑弔、悼念這位女傑;2012年,汪起鳳墓遷至燎原村村支部附近的小山坡上,與同是革命烈士的汪先宗、汪春華、鄧高良的墓放在一起,是一處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當地新黨員入黨宣誓的場所。

汪先宗汪起鳳墓

趙玉蝶,宋代公主魂棲炎陵,岳飛曾下馬祭拜

東經113°52′56″,北緯26°15′58″,炎陵縣城東22公里的沔渡鎮倉背村黃煙鋪,一個宋代公主的墳墓築于山崗,坐北朝南,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存留三台九級拜堂,供後人臨碑憑弔。

這個宋代公主叫趙玉蝶,是宋朝淑德皇后族尚宋諸王女、長沙郡主,也是炎陵籍大將、司馬平陽侯尹鵬飛的原配夫人。北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辭世。

趙玉蝶雖貴為皇親國戚,金枝玉葉,卻願意死後葬於炎陵的寂寞青山,受到後世敬仰。她死後,皇帝遣專使諭祭,所立碑、碣俱依侯家禮制。她的墓地築於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清乾隆十一年(1746)重修並立碑。該墓佔地面積約200平方米,仍存三台九級拜堂遺迹。墓碑為青石質,碑文陰刻楷書:「宋司馬平陽侯尹鵬飛翁元配長沙郡主趙玉蝶之墓」。

離墓地約300米遠的107國道旁,有「下馬石」的碑刻和「下馬台」的小地名。宋盛時,凡路過墓前的官員都得下馬祭拜。北宋紹興二年(1132),岳飛攻打曹成,由江西進入湖南,路過墓地特下馬祭拜,並為其夫婦遺像合贊題詞:「稽懋勛於華胃,寵被綸扉,諧佳儼於帝室,榮鷹翟翠……」。這一題詞,至今仍保存在其中一塊墓碑上。

趙玉蝶墓

醴陵西山,英魂集中埋骨,至今引人憑弔

醴陵西山坐落於瓷城河西,南接仙岳山,北瀕淥水,遍山杜鵑,叢林茂密,人文薈萃,多有先人題詠。而這裡,也因不少英傑魂棲於此而成為勝地。

西山除了紅拂墓外,更有烈士墓。民主革命先驅寧太一,其墓也在西山。寧太一,名調元,生於醴陵,著名的同盟會革命黨人,「二次革命」時在武漢就義,後歸葬於此。寧太一墓位於山腰,面向醴陵城。墓前立著長方體石碑,底座為正方體石塊,整座碑高三米左右,正面為程潛(民國時曾任湖南省主席,醴陵人)題寫的「寧太一先生之墓」。

距離寧太一墓不遠,還有傅熊湘之墓。說起來,兩人生前頗有淵源。傅熊湘和寧調元都是醴陵人,1906年,他們曾與陳家鼎等人一起在上海創辦《洞庭波》雜誌。傅熊湘也與胡適、丁洪海等編輯《兢業旬報》,宣傳革命。在48歲的生命里,傅熊湘有上千萬言傳世,為中國近代新聞學、目錄學、文字學等創設立下奠基之功,被譽為湖湘學術巨子。 而文斐與丁洪海,是很多大學教科書都無法繞開的名字,也在中國近代文化史佔有重要一行,他們曾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星火,如今墓棲西山。

醴陵西山寧太一之墓

郭松林,清代名將,生前戰功卓著

在株洲縣雷打石鎮勝利村毛坡組的毛岥嶺上,有一座墓坐北朝南,與脈灣知青點僅隔一條小路,東側500餘米即為武廣鐵路。這座墓,是清代名將郭松林的埋骨之處。

從史料可知,郭松林生前戰功累累。清朝統治者對武將的賞賜方式,賞戴花翎、加『巴圖魯』勇號、 賜黃馬褂等,郭松林生前拿了個遍,而且死後還得到朝廷優恤,不僅建有專祠,還被謚為「武壯」。

《清史稿》記載,咸豐六年(1856年),郭松林加入曾國荃軍,曾在江西吉安率湘軍大敗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後隨曾國荃圍攻天京。同治元年(1862年),李鴻章在上海組建淮軍,郭松林隻身赴滬投效,統帶「松字營」。隨後在安平、茌平、沙河等多地大敗捻軍。平捻後郭松林授湖北提督,調直隸。

光緒六年(1880年),郭松林死於任上。1969年,郭松林墓被當地村民私自發掘,出土大量金、銀、玉器等陪葬物。這些陪葬物裝滿了水桶一擔,但都被村民拿到長沙低價賣掉。墓前建築石人、石馬有的被村民賣掉,有的被村民私藏,或被用來修水利設施。現離墓址不遠的小溪上還存有望柱。

劉三吾,茶陵「四大學士」之一,敢直言有節操

劉三吾墓位於茶陵腰潞鎮石陂村竹陂組大塘坪,坐北朝南,北面有一道高約4米的青磚牌坊,因此,當地人也叫那「牌坊前」。

茶陵古有「四大學士」,劉三吾生於元末,是其中第一個大學士,他的墓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茶陵大學士墓。該墓保存了以建築藝術、石雕藝術為主的明清茶陵藝術品,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2011年,劉三吾墓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劉三吾80多年的人生中,有十餘年的為官生涯。明洪武十八年(1385),73歲的劉三吾被舉薦,「以文學應聘」入朝,授左春坊左讚譽,後遷翰林學士。

1397年(太祖洪武三十年),劉三吾主持會試,堅持以文章優劣定名次,而朱元璋則想選出一些北方人平息怨氣,進而不引起北方抵制。為此,朱元璋指定翰林院侍講張信複閱考卷,結果依然沒變。朱元璋惱羞成怒,將劉三吾、張信等應試官下獄。一些人被凌遲處死,年老的劉三吾也被發配邊塞充軍。

明惠帝朱允炆登基後,劉三吾被徵召還京,復原職,主修《春秋大成》。明代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劉三吾去世,留下一身令後人敬仰的學問與風骨。

茶陵劉三吾墓

李畋,花炮祖師,研製成果絢爛至今

「遇見一場煙火的表演,用一場輪迴的時間」。王菲的歌曲《流年》里的這句歌詞,被人廣為傳唱。而被譽為「花炮祖師」的李畋,在醴陵有紀念他的墓地與殿堂。

李畋墓正前方立一麻石墓碑,碑文陰刻「花炮祖師李畋之墓,墓南面不遠處為李畋殿,據說是全國第一座李畋殿,殿由廣場、前殿與後殿3部分組成,唐宋風格,大殿氣勢宏偉,內殿有李畋塑像。

《唐史》記載,李畋生於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四月十八日,死於公元694年。據傳,唐太宗病時求醫,李畋制花炮驅邪祛病,後唐太宗痊癒,賜予他「爆竹祖師」之稱。 爆竹燃放聽來響亮喜慶,但李畋研製爆竹可吃了不少苦頭。為製作爆竹,李畋多次手足手足遭到傷損,住的房子也曾毀於硝火。因為一心研製,他也沒能按時婚娶,直到中年才與一唐姓貧女結為夫妻。此後,他繼續從事爆竹製作和硝葯提煉,終因積勞成疾病逝,享年70歲。

如今,每年四月十八日李畋誕辰,醴陵的四方花炮廠家必前往李畋殿進行祭祀,紀念他們共同的祖師爺。

李畋故居

吳獵,文武雙全,死後獲謚「文定」

吳獵畫像

在醴陵北鄉擂鼓橋的石槨山,野草掩映,南宋名臣吳獵埋骨於此,仍有墓石殘留。而在醴陵西山的宋三公祠,名列「三公」之首(另兩位為楊大異、皮龍榮)的吳獵,至今被人瞻仰紀念著。

無論文韜,還是武略,吳獵都配得上後人的敬仰。他生於1142年,15歲入嶽麓書院求學,先後師從張栻與朱熹,是兩位大儒的得意門生,後被譽為「嶽麓巨子」。《宋史》稱頌他說:「湖湘之學一出於正,獵實表率之。」他當過嶽麓書院堂長(實際上的山長),可見造詣之深。

吳獵也是良將與戰略家。開僖(1205年)初,他分析金兵南下必出荊、襄,於是在襄陽及荊、郢、安、信四郡廣積錢糧,正是由於他的未雨綢繆,後來襄陽被圍時,人心穩定,無後顧之憂。當金兵猖獗一時,縱橫湖北,年過六旬的他運籌幃幄,調兵遣將,解襄陽、競陵、德安等地之圍。

吳獵也是諍臣,立朝直言敢諫,遇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甚至指責宋光宗「亂政」,告誡他「陛下毋謂天下為一人私有,而用舍之間為是輕易快意之舉」,使得「權倖側目」。

宋嘉定六年(1213年),吳獵病故,死後獲謚「文定」。

袁昌英,羽化於故園的「孔雀」

袁昌英

在醴陵西山街道楓樹塘村駱家坳,一座墓里長眠著著名學者、作家、翻譯家袁昌英。從文學史到學術史,袁昌英都是不可忽視的大家,與身後略顯寂寞不同,她生前一度聲名鼎盛。

1894年10月11日,袁昌英生於醴陵八步橋鄉耿境壩村一官宦之家,父親袁雪庵歷任民國大學部部長等要職。1916年,袁昌英自費入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英國文學,獲文學碩士學位,是第一個獲英國碩士學位的中國女性。

回國後,袁昌英與經濟學家楊端六結婚。在三幕劇《孔雀東南飛》里,她用西方戲劇形式表現中國歷史題材,被譽為「從愛丁堡飛出的『孔雀』」,後又創作10多個劇本。她還兼長散文和小說創作,作品曾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袁昌英學術水平也頗高,不僅有多部專著,所著的《法國文學史》,曾被國內各大學選為教材,15年中重印4次。1932年起,她曾在武漢大學執教,與蘇雪林、凌叔華並稱為「珞珈三傑」。

1957年,袁昌英被劃為「極右分子」,72歲高齡時又被捲入「文革」。歷經劫難後,1973年4月28日,她這隻「從愛丁堡飛出的『孔雀』」,羽化於故園。

鄭玲,年少參與革命,詩魂多經劫難

說到株洲當代詩壇最有影響和成就的詩人,非鄭玲莫屬,她曾在株洲工作,並最終將詩魂棲於九郞山。

生於1931年11月的鄭玲,原籍重慶江津縣。1948年下半年,17歲的她受愛國進步人士影響,離家出走,逐步嚮往革命。她在湘南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湘南支隊(游擊隊),轉戰湘南株洲一帶。一次轉移過程中,因一特務學生告密被國民黨警察搜查,她險些喪命。

1950年,鄭玲開始發表詩作,那一年,她也被調往長沙市工人文工團,在文學創作組工作,隨後到湖南省人民出版社任文學編輯。

1958年,當時在株洲田心機車廠宣傳部工作的鄭玲,因詩蒙難,被錯劃為「右派」,被遣送勞動教養。1979年10月,鄭玲恢復政治名譽,恢復公職。1984年2月,她被調入株洲市文聯工作。 2013年11月29日下午,回到株洲的鄭玲,病逝於株洲市中心醫院。

在60餘年創作生涯里,鄭玲曾出版《風暴蝴蝶》、《過自己的獨木橋》、《倖存者——鄭玲詩文選》等多部詩集,以及散文集《燈光是門》等專著,部分作品被譯為英語、法語。

九郎山


推薦閱讀:

株洲為什麼會成為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有哪些歷史地理原因?
株洲方特歡樂世界&夢幻王國歡聚趴
株洲有軌電車規劃(李小龍原創作品)
醴陵玻璃椒—地理標誌農產品

TAG:歷史 | 名人 | 株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