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歧視叫做剩男剩女
2010年光棍節如約而至,在這個來歷都尚不明確的節日里,人們又一次把目光對準了那個被稱為「剩男」、「剩女」的特殊群體。善意的抑或戲謔的注目禮是這個特殊節日的禮物。有人認為,他們是被剩下的「弱勢群體」,也有人認為,他們是崇尚獨立的新新人類。但無論怎樣,「剩」之意已是一種歧視。這一群體在眾人的口水中逐漸妖魔化,在媒體的關注中逐漸焦慮化,又在節日的調侃中流露出自己的無奈。【相關專題:光棍節:是竊喜自由還是積極「脫光」?】
眾人紛紜說「剩女」二十一世紀出現了許多新辭彙,「剩女」應該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個。如果查百度百科,對「剩女」的定義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個漢語新詞之一。指現代都市女性,她們絕大部分擁有高學歷、高收入、高智商、長相也無可挑剔,因她們擇偶要求比較高,導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歸宿,而變成『剩女』的大齡女青年。」,「剩女」是一個帶有強烈的傳統價值判斷的詞,內含諷刺「嫁不出去」的大齡女青年的貶義。[詳細]學者劉劍梅:為「剩女」的青春和尊嚴請命2010年11月10日書屋二十一世紀出現了許多新辭彙,「剩女」應該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個。如果查百度百科,對「剩女」的定義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個漢語新詞之一。指現代都市女性,她們絕大部分擁有高學歷、高收入、高智商、長相也無可挑剔,因她們擇偶要求比較高,導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歸宿,而變成『剩女』的大齡女青年。」 有人認為,「剩女」現象是女性自己製造出來的,因為這些女性的女權主義意識過強,所以不能與男性妥協而組成傳統式的完美家庭。換言之,「剩女」是一個帶有強烈的傳統價值判斷的詞,內含諷刺「嫁不出去」的大齡女青年的貶義,同時也暗諷現代都市女性過於個性化、過於自我與女權主義意識過強的生活方式。我在國外有許多女性朋友選擇了所謂「剩女」的生活方式,而且大多過得非常瀟洒。她們聰明能幹,有獨立的工作,買得起房子車子,之所以成為「剩女」,不是沒有愛過,而是因為總總原因錯過了步入婚姻的機會,到了年紀大一些的時候,不願意勉強結婚,寧可選擇獨立自在的單身生活。她們的這種選擇,在多元的現代都市生活方式中只是其中的一種,她們的自尊與獨立不僅不會遭受任何非議,反而會受到同事和朋友們的尊重和認可。相反的,我在國內的「剩女」朋友們,則不得不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好像「嫁不出去」全是她們自己的錯誤,是因為她們的自我過於膨脹,不能委屈求全地過傳統式的婚姻生活,而到如今年老色衰還單身一人,在世人眼中成了「多餘人」和「剩餘人」,被社會視為異類。衡量「剩女」的標準之一,就是青春,就是女性的年紀。倘若還是妙齡青年,就還有嫁出去的可能性,就還不至於淪落為「剩女」。選擇新型的獨立生活的女性,有職業有房子,但是沒有婚姻,而逝去的青春,則成了傳統社會價值體系命名她們為「剩女」的標準。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著名劇作家田漢曾經寫過的一篇題為《為演員的青春請命》的文章,他為女演員短暫的演藝生命而抱不平,呼籲領導對演員要有更細緻親切的關懷,不要把她們寶貴的光陰消費在開會上。借用田漢這篇文章的題目,我也想為剩女的青春和尊嚴請命。在國內,女性只要一過三十,如果還沒有結婚對象,就有可能被稱為「剩女」,就要忍受周遭異樣的眼光。這種衡量女性的標準,不是用「三十而立」,而是用「三十而嫁」;不是用學識和成就來衡量女性,而是用婚姻來衡量女性。為什麼這些擁有自我意識和獨立人格的女性不能得到最起碼的尊重而被視為「多餘人」呢?為什麼女性就一定得青春貌美才能受到社會的肯定和愛護,或者總得像灰姑娘一樣耐心地等待著白馬王子的出現才能得到救贖呢?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勾勒了一個「青春共和國」,幾乎賦予了女子一種宗教的神聖地位,把「女兒」放在阿彌陀佛和元始至尊之上,可謂是「女性主義」的先驅者。不過,他只把青春少女看得如此尊貴與神聖,對上了年紀的女性就沒有給予同樣尊貴的地位,因為在他眼裡,那些上了年紀的女性已經成了濁泥一般的男性價值觀的傳聲筒。中國古代文學傳統對上了年紀的中年婦女的描寫,不是限於對「賢妻良母」的歌詠,就是限於對類似《金瓶梅》中蕩婦的塑造,而中國現當代文學對「剩女」這類充滿個性的現代都市女性的正面描寫也才剛剛開始。倒是西方文學傳統對「剩女現象」一直都有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比如在維多利亞時代就有許多「剩女」,像著名的女作家簡?奧斯丁在自己的小說中寫了這麼多的男歡女愛,可是自己卻一生未嫁。她在未完成的小說《華生一家》中,通過兩姐妹的對話,表示出對「剩女」的肯定:「我寧願在一所學校當老師(我再也想不出更糟的事情了),也不想嫁給一個我不喜歡的人。」在當時,家庭女教師或學校的老師是對女性開放的職位,選擇這些職位的女性是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靠婚姻而生存的,但最後往往錯過了婚姻的機會而淪為剩女。十九世紀的英國女作家伊麗莎白?蓋斯凱爾(Elizabeth Gaskell)在她的小說《克蘭福特紀事》中(Cranford)寫了一個維多利亞時代的英格蘭小鎮,鎮里的主要人物是一群上了年紀的「剩女」,或「老小姐」,所以這個小鎮幾乎可以被稱為「剩女國」。在這個平靜的百年小鎮里,她們的生活非常簡單純樸,雖然沒有瓊瑤式的大起大落的浪漫史,可是有點點滴滴充滿人性的溫馨,有相濡與沫的感人的友誼,有歡欣純凈的日常生活,有最基本的倫理道德秩序,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和尊嚴。當現代性的象徵——鐵路即將侵入這個古老的小鎮時,她們一起抗拒著鐵路的來臨,共同保護著這個平凡可愛的世外桃源,鎮上的其他居民不僅寬容地接受這些剩女,而且非常尊敬愛護她們。小說中的這些「剩女」們的年紀都非常大,不但不是鎮里的「邊緣人」或者「多餘人」,反而是鎮里的主流,她們都很有自己的尊嚴和獨立人格,也都受到社會的尊重。可惜在國內,「剩女」還是一個帶有貶義的辭彙。這些「剩女」被社會遺棄,被推向邊緣,是社會把她們變成了「多餘人」的,也可以說,「剩女」就是中國當代女性中的「多餘人」。說起「多餘人」,我們都知道這是十九世紀末俄羅斯文學中出現的一組特殊的形象群體,如普希金的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奧涅金、萊蒙托夫《當代英雄》中的畢巧林、屠格涅夫《羅亭》中的羅亭等。這些「多餘人」是在俄國專制社會中最早覺醒的一些先進的貴族青年,他們不滿沙皇統治,不願意與腐敗的貴族階層同流合污,拒絕遵守社會的常規,於是被社會所拒絕與排斥,最終在社會上苦悶彷徨,成了一個多餘的人。在俄羅斯文學中,「多餘人」的形象有著深刻的精神內涵——雖然是社會把這些先進的貴族推向「多餘人」,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自己主動地選擇了「多餘人」的位置。他們的這種選擇,並不只是當時社會現實的反映,而是個體有意識而能動地去思考與探尋人的心靈與靈魂的一種方式。就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實際上也是一個「多餘人」,是與傳統價值觀念格格不入的充滿宗教悲憫情懷的「檻外人」。在我的眼裡,「剩女」就像這些俄羅斯文學中的「多餘人」,與主流的世俗的價值觀格格不入,但很有個性,很有自己的思想,是值得敬重的。她們重視的是如何做一個不卑不亢的依靠自己能力生存的人,而不是成天琢磨如何能夠嫁給一個有錢有勢的男人,也就是說,她們把重心放在自己的獨立價值上,而不是仰仗男人的恩賜與救贖。如果真正的愛情來臨,她們也一樣會愛得天翻地覆,但是當真正的愛情沒有來臨時,她們也不自怨自艾,因為她們有養活自己的手藝,有自己安身立命的房間,有不隨波逐流的意志,有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男人的價值世界裡,她們硬是勇敢地在隙縫中開闢了一個充滿女性氣味的感性世界,並不為俗世的觀念所動搖。「剩女」這個新辭彙,從表面上看彷彿是由年齡所命名的,但從深層上看,還是由社會的傳統價值觀念所規定的。為此,我不僅要為剩女的青春請命,而且要為她們的智慧、勇氣、尊嚴和獨立的人格請命。(二0一0年寫於美國馬里蘭)
眾人紛紜說「剩男」「剩男」的稱呼相較於「剩女」而言,普遍指代那些年齡在30——45歲之間,仍處於單身狀態的男士。目前,「剩男」群體的特色在於年齡層次跨度大,所涉及的行業以及各自所處的社會地位也非常廣泛。無論是那些渴望結束單身生活的待娶男士,還是那些只希望享受單身生活的無欲男士,「剩男」群體雖然沒有「剩女」群體那麼引人注目,卻也成為了一種越來越普遍的社會現象。[詳細]心理專家為「剩男」把脈 分析被剩下的原因2010年11月10日廣州日報
時尚語絲:剩男「剩男」的稱呼相較於「剩女」而言,普遍指代那些年齡在30~45歲之間,仍處於單身狀態的男士。目前,「剩男」群體的特色在於年齡層次跨度大,所涉及的行業以及各自所處的社會地位也非常廣泛。無論是那些渴望結束單身生活的待娶男士,還是那些只希望享受單身生活的無欲男士,「剩男」群體雖然沒有「剩女」群體那麼引人注目,卻也成為了一種越來越普遍的社會現象。「剩男」診療室專家:晴朗天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廣東省心理專業會副主任袁榮親如今,「剩女」群體的日益龐大與優秀「剩男」的奇貨可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以至於常常聽到朋友間感嘆「我這邊有個優秀女性找不到男朋友」,卻很少聽見「帥哥找不到女朋友」的說法。與許多「剩女」無奈被剩下的景況不同,優秀「剩男」似乎「不愁娶」,不過分析「剩男」之所以至今還被剩下來的原因,卻發現「剩男」們原來也有著五花八門的想法。現在,在「剩男」診療室里,我們專程請來心理專家為幾類「剩男」把脈心理問題,並就「剩男」們常見的心理煩惱為他們支支招。「剩男」類型:鑽石王老五問題描述:與同齡人相比,「鑽石王老五」的外表、經濟等條件均屬優秀,這些稱得上「鑽石王老五」的單身男人們照理說是優秀女性爭相追逐的理想對象,在「剩男」群體中屬於相當搶手的類型,比如人們所熟悉的IT新貴張朝陽、丁磊等。但是屬於愛情完美主義者的「鑽石王老五」往往本著寧缺毋濫的心態,固執地希望能夠尋覓到符合理想的「完美嬌妻」,因此久久未能告別單身。心理煩惱:「尋尋覓覓許多年,難道我就找不到最完美的另一半嗎?」專家診斷:有位名人說過,「完美主義就等於癱瘓」。表面看來,這類擁有「完美主義」情結的鑽石王老五們擁有很優越的外在條件,但是他們對另一半苛求完美的心態卻恰恰透露了他們心中的自卑。他們通常認為自己只要擁有了完美的情人,在今後的婚姻生活中便不會再出現任何煩惱和問題,這反映了他們沒有信心能夠很好地處理愛情和婚姻中出現的難題。心理處方:首先要樹立「絕對的完美是不存在」的觀點;其次是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另一半以及愛情婚姻,要相信通過雙方的努力可以改進缺點,讓暫時的不完美變得完美;最後要拋棄以各種條件來選擇配偶的習慣,用更開放的態度與人接觸。「剩男」類型:花心單身漢問題描述:「黃金單身漢」的個人條件亦相當優秀,圍繞在他們身邊的優秀女性也不少,但這些「黃金單身漢」的問題在於太花心,他們很享受身邊擁有眾多女伴的生活,也很擅長周旋於許多優秀的單身女性之間並遊刃有餘,卻因為不願意放棄「人在花叢中」的美好生活而自動選擇保持單身的狀態,屬於主動剩下來的類型。心理煩惱:「我有很多女朋友,每一個都有各自的優點。但是,這樣飄忽不定的日子什麼時候會結束呢?」專家診斷:在當今社會,人們對愛情與婚姻中「責任」的認定更加寬容了,因此即使有很多的女朋友,也不會讓某些男士覺得有負罪感。而這類花心的男士們也知道所有美好的優點不可能集中於一個人身上,所以他們以交各種類型女朋友的方式來體驗愛情,其實這反映了他們對愛情與婚姻的茫然,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樣的配偶。心理處方:花心男士要安定下來,先要了解自己在追求什麼或者更喜歡什麼,比如自己是喜歡對方擁有漂亮的外貌,還是聰明才智,然後才從眾多女友中選擇一個最適合的人選。而這些花心男士還要重新認識「責任感」這三個字的意義,要將愛情和婚姻看得更神聖,不要輕易做出傷害對方的事情,一旦承諾了就要遵守諾言,這是最基本的愛情哲學。
剩男剩女被作為異端的個中罪狀當「剩男」、「剩女」被日益增多的關注目光所聚焦,他們也在眾人的口水中接受著毫不相干者的評說。「剩男」中的鑽石王老五被扣上完美主義者的帽子,而感情經歷豐富者更被統統扔進花花公子的大軍中。與「剩男」相比,「剩女」似乎受到更多的議論和品評。一篇題為《大齡女——肉身成「剩」的九宗罪》網文在男性網友中引發熱烈討論,把貪、控、拽、挑、盲、悲、狂、玩、比列為剩女的九宗罪。評論:誰給剩女定的九宗罪2010年11月07日新聞晚報前段時間看了部電視劇叫 《女大當嫁》,其中有段台詞記憶猶新——23歲的時候我就跟自己說,要愛一個人,才能一起過一輩子。為了這個,我等了10年。如果現在我就這麼湊合了,那我就太對不起我這10年。我還可以再等10年。我今年33了。有人也問過我,說你條件不錯,怎麼就給剩下了。我也不知道,我就是想找一個能懂我,能夠讓我愛上的男人。可你知道他們說什麼嗎,他們說,你這歲數談愛情,太奢侈了吧。我也不知道我這歲數談愛情是不是奢侈,可我就是沒辦法妥協,就算再過10年,我還是相信愛情。只是我可能沒那份運氣碰得到。為了這份運氣,我等了那麼多年……劇中女主角是位剩女,以上這段話可以說是她成為剩女的原因獨白。也許,每個女孩心中都有一個關於愛情的美麗故事,也許每個女孩都希望自己是等待王子出現的公主。然而,在童話里的無憂無慮,在現實中被各種擇偶條件、高房貸、高物價所替代。縱觀當下,房奴、卡奴、車奴比比皆是,壓力從四面八方湧來,生活被壓縮成了速食罐頭,慢慢淡忘了愛情的味道……對於執著於心中愛情而「被剩」的剩女們,又有多少人能理解?日前一篇題為《大齡女——肉身成「剩」的九宗罪》網文在男性網友中引發熱烈討論。貪、控、拽、挑、盲、悲、狂、玩、比,這九宗罪是文中總結的大齡剩女的罪魁禍首。同時,撰文者還進行了分析:他認為不少女性在交往中要錢、要房子、要車子、要相貌、要身材、要體貼、要關懷、要別人圍著自己轉、要別人對自己好,可自己呢,既不漂亮、又沒錢,還沒才氣,卻拽得要死、挑三揀四。其實,無論是九宗罪還是七宗罪,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剩女會這麼「挑」。試想,如果人人都能遇到自己的Mr.Right,還有誰會挑三揀四?當然,你會說,這世上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怎麼可能會找到完美的另一半。當然不會。剩女亦不是完人,但她們只是太現實,太順應這年頭該有的心理而已——在這個浮躁的年代,無人不以「物質至上」為守則,一切從私利出發,什麼都想要,要到了還要更好的,並樂此不疲——為多拿些拆遷安置費、或多分套房而排隊離婚,此為貪;出了交通事故,卻滿不在乎並自稱公務員而要求減少處罰,此為拽;有城市戶口卻不要,非要遷到農村只為分地、分利益,此為挑;醉酒領導非禮女童,後竟叫囂「幹了又怎麼樣」,此為狂……可見,這九宗罪可以說是這個年代人們的心理寫照,並非只是剩女的錯。而那些在網上成天抱怨物質女的男性才應小心,其實你們才是生活的失敗者。嘲笑並不能改變你沒行情的現狀,而在學會包容的同時,激勵自己更努力才是一個成熟男人應有的態度。也許你會說我是在為剩女找開脫罪名的理由,但你不能否認我說的都是事實。所以,男人們多從自身找原因吧,而剩女們也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了,快找個溫暖的人,組個溫暖的家。畢竟,在這浮躁的年頭,能過上簡單快樂的生活已是萬幸。
媒體的聚焦為「剩男」「剩女」平添了焦慮與悲情從傳播學的角度看「剩男」「剩女」問題,我們不難發現,近幾年日益增多的相親節目、影視作品及網路媒介藉由這個話題不斷進行炒作,使得問題似乎看起來更加嚴峻。有學者評論道,「剩女」作為一個為人矚目或者「同情」的女性集體,她們尋找配偶以及尋找配偶過程中的狼狽情狀,全都作為電視表徵的客體,呈現在電視受眾的慾望舞台上。[詳細]評論:如何從傳播學角度看待「剩女」2010年11月10日 人民網「剩女」是當代社會一個引人矚目的社會現象。學界從社會學角度研究「剩女」成因的不少,從傳播學角度討論「剩女」在人際傳播和大眾傳媒的生產與製造,及其所隱含的性別與社會意義,卻無多。究竟「剩女」是而且應當是當代傳播的焦點,抑或它主要是傳媒出於某種偏向所製造和生產的信息?如果「剩女」確實表現了性別傳播的某種偏向,那麼,它的生產機制以及其所遮蔽的真實是什麼?這一過程透露了怎樣的性別地位與性別觀念?因此,本文從傳播學的角度探討「剩女」以及對「剩女」的傳播,並對當代中國的性別觀念和性別傳播作出批判性分析。人際傳播與大眾傳媒的窺視有學者曾經這樣認為:「媒介對男性和女性呈現的頻率有著很大的差別」,「女性被媒介呈現時存在著被忽視的現象」。①與之相反,「剩女」如今卻成為人際傳播與大眾傳媒的焦點。父母對大齡女兒婚姻大事的啰嗦嘮叨,女青年忙裡忙外張羅自己的相親大業,這都讓「剩女」似乎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當中的一件十分可助談資的「大事」:大齡女孩兒哀嘆、適齡女孩兒急切、小女孩兒緊張,父母們忙著策劃和組織或大或小的相親會,親友們則開動了一切人際關係,他們都在交流著一件事:怎麼才能將我家的「剩女」儘快最好地嫁出去呢?當今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和娛樂節目,很多也將「剩女」作為自己傳播的「關鍵詞」。本屬於女性個體的戀愛婚姻,放置在了幾乎所有與此相關的親朋好友的窺視之下;「剩女」作為一個為人矚目或者「同情」的女性集體,她們尋找配偶以及尋找配偶過程中的狼狽情狀,全都作為電視表徵的客體,呈現在電視受眾的慾望舞台上。受眾的慾望是多元的:它既可以是已婚婦女對走過這段狼狽時光的慶幸,也可以是正在忙於組織相親的父母們稍事休息後觸發的同情,更可以是「剩女」們在異常艱難的相親路上引為同道的一聲嘆息。外在影像呈現與內在本質意義之間的矛盾提醒我們注意,性別傳播中的「剩女」現象也許並不是我們日常熟知的、習焉不察的一般性青年婚戀問題。從性別傳播的視角考察,我們需要追問:在對「剩女」進行性別傳播的過程中,我們是否準確地揭示了問題的實質?「剩女」真的是如此緊要的社會問題,還是性別傳播的生產與製造?大眾傳媒的虛幻描繪「剩女」為旁人的茶餘飯後提供了談資,給大眾傳媒的窺視慾望提供了身體。但是對於「剩女」這一女性集體本身,她們之所以被「剩下」,我們的媒介及其傳播扮演了什麼角色?它到底是改善了「剩女」的生存境遇,促進了「剩女」儘快找到自己的美滿的婚姻,還是恰好相反?下面我們以中國電視劇所呈現的影像表徵為例,從兩個方面對此做出批評性分析:首先,青春偶像劇渲染完美男人,為「剩女」製造了對配偶過高的期待。《男才女貌》里的陸毅(飾演邱石),《奮鬥》里的佟大為(飾演陸濤),《將愛情進行到底》中的李亞鵬(飾演楊崢),這些角色都是青年俊秀,儀錶堂堂。他們或者年少多金,雖身為CEO卻多情浪漫、溫柔體貼(邱石);或者性情質樸、一往情深,雖然生活艱難卻奮鬥不止,終於成功(陸濤);或年少純真,情感雖然曲折卻終於揀盡寒枝,得到愛的歸宿(楊崢)。這些電視劇中的男主角既給男性樹立了一個完美的影像表徵,更為女性編織了一個在現實生活中幾乎無法實現的愛情幻象。其次,家庭倫理劇對悲慘婚姻的鋪陳,給「剩女」製造了對婚姻生活的恐懼。審美幻象理論認為,個體是不成熟的甚至空白的,它需要在鏡像的他者中獲得意義的完形。「主體是在鏡像的外在性中尋找到自身的主體性」,「個體在審美幻象及其儀式實踐中獲得主體性;在鏡像及其交互關係中找到意義的完形」。②「剩女」在面對婚姻時,除了自己父母的婚姻可以作為參照之外,最能夠成為她們婚姻的鏡像觀照的,就是電視劇中傳播的這種婚姻的幻象存在了。可是我們發現,不論電視劇是否如實地再現了中國婚姻的現實,影像書寫的中國式婚姻充滿了矛盾、吵鬧甚至爭鬥。總而言之,與青春偶像劇中的浪漫形成鮮明反差,這些中國電視劇中的婚姻家庭是不完滿、甚至醜陋和悲慘的。這種幻象描繪,普遍地出現在中國許多廣為人知的家庭劇當中。觀看這類電視劇之後,女性害怕遭遇這樣的家庭,更從潛意識裡恐懼自己在婚後逐漸異化成那樣一個庸俗無力而又歇斯底里的家庭婦女。如果在一個由媒介傳播勾勒的鏡像他者中,觀察到的婚姻是如此悲慘的未來,你還會滿腔熱情地投入那樣一個無盡的深淵,滿懷期冀地結束自己的「剩女」生涯嗎?被相親節目「偽」關心
一開始這些速配節目打的旗號是為剩男剩女解決婚姻問題,但其實真要上了節目,現實生活的剩男剩女一樣不受歡迎,沒效果,所以節目才請來了這麼多模特背景的托。參加這些節目的無論男女,很少有貨真價實的剩男剩女。[詳細]速配節目擠爆熒屏 「偽」剩男剩女忙忽悠2010年11月10日 16:02山東商報
《愛情來敲門》劇照
速配節目擠爆熒屏最近,速配節目愈演愈烈,打開電視有四家衛視台都在玩速配,但是比起傳統速配節目,這些節目的本質已然發生變化:嘉賓是托,言辭犀利,作秀意味大過相親、製造話題……如果說傳統相親節目對於炒作與作假還遮遮掩掩,那如今的速配節目娛樂性已經全然蓋過功能性。不過,這樣的改變對於觀眾來說接受起來並無難度,倒是看得津津有味,只是不知道大力炒作製造的短暫的繁榮能夠持續多久,當這些噱頭不再新鮮,如夢初醒的觀眾會不會毫不猶豫地轉檯。相親嘉賓並非剩男剩女一開始這些速配節目打的旗號是為剩男剩女解決婚姻問題,但其實真要上了節目,現實生活的剩男剩女一樣不受歡迎,沒效果,所以節目才請來了這麼多模特背景的托。什麼是剩男剩女呢?參加這些節目的無論男女,很少有貨真價實的剩男剩女,你說馬諾、馬伊咪這樣的20幾歲的小姑娘在年齡上根本就不算剩女,現實生活中大把人追,上節目來相親顯然是掛羊頭賣狗肉。真是為了相親來的那些人,也並不被節目待見。因為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你是被剩下的,上了節目也一樣,甚至更會遭遇冷落。《愛情來敲門》中男嘉賓李江波是萊鋼集團高級工程師,現實中相親的女生不下100人,卻因為外形條件過於坎坷一直沒成功。李江波在節目中鍾情網路紅人林家小妹,並為其放棄10萬元獎金,在節目中兩人終於牽手成功,可是有不少網友質疑兩人的條件相差太懸殊:「台下他們兩個還不是分道揚鑣,誰認識誰啊!」《非誠勿擾》中的另類中性女和女博士每次也只不過是節目的陪襯,站在台上旁觀者清,更像是節目的局外人。每個節目都有炸藥包蔡康永曾說在《康熙來了》中用小S當「血滴子」,讓她去哪裡她就去哪裡攻擊嘉賓,速配節目中的嘉賓們的作用也是「血滴子」,其實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擔當了主持人的功效。所以孟非才可以淡定地坐山觀虎鬥,每次節目就做一點總結性發言。《非誠勿擾》中的馬諾:「我更喜歡在寶馬裡邊哭。 」「聽你說話,我就覺得你欠抽,我去找鞭子去…… 」其實放在現實生活,馬諾這些話充其量就是搞笑來的,但放大在電視熒屏上,卻成了口無遮攔的拜金女。被網友死揪住不放,倒也成全了該節目日日攀升的收視率。《為愛向前沖》節目中,超級自信男「榮哥」一句「要想紅,找榮哥」,一炮而紅。《我們約會吧》中同樣用了張中媛做炒作,這個刻薄女說話犀利的程度堪比馬諾。張中媛綽號小魔女,她的:「他工作連命都不要了還要女朋友嗎?」「靜如處子、動如瘋兔」「我就覺得大家都是慈悲為懷。剛出來給他們機會。」等辛辣言論不知道羞辱了多少個男嘉賓。拼的就是二度創意以《我們約會吧》、《非誠勿擾》為代表的新一代電視相親節目,均非原創。《我們約會吧》是引進英國FremantleMedia公司《Take me out》的節目模式,進行版權合作所推出的時尚交友節目,而與之雷同的《非誠勿擾》則是「二度山寨」。之前芒果台因為懷疑《非誠勿擾》抄襲自己,派出舞美師狠狠爆了不少料。但是收視率不及《非誠勿擾》卻是不爭的事實。在這個收視率是王道的時代,誰又會去在意這個山頭是誰先霸佔的?也有網友對誰更出色的比較並不買賬,認為「都是從國外抄來的——只是有先來後到——誰的更有特色而已。」不可否認,這類相親節目是從國外引進的,但卻是中國化了的節目。不管是哪個節目,都各有特色,但在現今這個賺取眼球才是硬道理的時代,誰能更勝一籌,賺取更高的收視率,則要看誰更能抓住觀眾的心了。 觀眾就是愛看真人秀又如何?各衛視為收視率「互掐」湖南衛視前一陣怒告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是在自己節目之後,有抄襲之嫌,並羅列出白紙黑字的證據:2009年12月,湖南衛視獨家引進英國Fremantle公司《Take me out》節目的模式,進行版權合作,播出了婚戀交友類節目《我們約會吧》。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時間出自今年1月,而兩檔節目的環節也驚人相似:舞美場景完全一樣,人物設置幾乎相同,環節設置大同小異……不過網友似乎對於芒果台此舉並不買賬,認為他們基本上是在嫉妒江蘇衛視的高收視。讓芒果台在收視率不及對方之餘,第二次自尊心受挫。不過芒果台也使出了殺手鐧,人氣女嘉賓張中媛和馬諾復出的時間甚至都驚人相似,只差一天,可見,芒果台和江蘇衛視的鬥爭台上台下都如火如荼地進行。什麼話題敏感就去哪《非誠勿擾》當然是基本上和錢過不去了。馬諾首當其衝,當一位愛好騎自行車且無業的男嘉賓問馬諾:「你喜歡和我一起騎自行車逛街嗎?」她卻回答:「我更喜歡在寶馬里哭。」這種金錢至上的觀念,有幾個人敢說的這麼理所當然?《愛情來敲門》中的鄒開雲擅長男扮女裝,台下早已小有名氣,性別模糊讓他上節目本身就有爆點。一些更敏感的問題也讓節目一直看點不斷,比如《我們約會吧》中一個女嘉賓直接問男嘉賓,「你有處女情結嗎?」以至於主持人不得不馬上圓場:這個問題最好不在這裡討論。除此以外,富二代炫富、歧視農民問題、婆媳矛盾等社會現實問題,都在速配節目關注之列,倒不是這些節目多麼有社會責任感,只是這些話題實在太敏感,太容易引發觀眾大討論,拿到節目上說事,收視率想不高都難。節目嘉賓互相利用「賊」省錢選秀節目已經做到了一個瓶頸,但是速配節目才剛迎來人生的春天,選秀動輒數萬人參加,想要從中拔得頭籌,那真是太難了。但是速配節目不同,固定嘉賓加起來只有20幾人,只要口才好,臉皮厚,捨得把自己豁出去,想不紅都難。事實證明,馬諾、劉雲超這樣論外形條件並不是多麼有競爭力的凡人,經過幾期節目的自娛自樂,已經達到了走紅的目的。就算是這個舞台不再需要自己,他們也可以藉由這個小高潮迎來自己演藝事業的一個巔峰。《愛情來敲門》中的魯智焰,來自美國,曾參加過《非誠勿擾》自爆28歲還是處男,據知情人透露,其實魯智焰根本就是模特公司的模特,上節目也只是為進演藝圈找捷徑。更何況業內知情人士爆料這樣的節目一場的製作費才只有一萬,但因為收視率的火爆卻引來了各路廣告商,為節目贏利多少各方製片人心中有數。在真金白銀面前,就算網友輿論一浪蓋過一浪,製片方肯定也要豁出去製造新聞,炒高收視率,畢竟,儘可能地榨取價值,才是王道。節目太火爆小心瓶頸打開電視一茬接一茬的速配節目已經讓觀眾有些審美疲勞。何況不同的節目在節目的設定上也都有自己致命的缺陷,《非誠勿擾》毫不掩飾地過度炒作在贏得高收視率的同時已經引髮網友情緒反彈。有網友就提出《為愛向前沖》的節目設定本身就有些奇怪,明明是速配節目,非要整得和運動競賽節目似的,有點不倫不類。女嘉賓不夠漂亮也成了網友詬病該節目的一大原因。而《我們約會吧》雖然在環節上和《非誠勿擾》無二,卻讓觀眾看得有點平淡,有網友就表示:「嫉妒人家收視率完全沒必要。《我們約會吧》的環節設定就不如《非誠勿擾》乾脆利落,而且女嘉賓問的問題怎麼看都怎麼腦殘,每次都是何炅救場。」除此以外,太過溫吞水的節奏,也讓網友大呼該節目尺度太合理,場面太溫馨。靠短暫炒作營造的高收視不知道還能支持多久。被電視劇作品反覆消費
電視劇《晚婚》的熱播再次讓「剩女」這個敏感族群成為焦點。剩女就這樣反覆被各種影視題材消費著,繼而引發社會連鎖反應,成了永遠被歧視的一個族群,難怪不久前還是剩女的大S稱「剩女」和罵人人渣沒有任何區別。[詳細]《晚婚》聚焦「剩女」話題 剩女是需關懷弱勢群體?2010年11月07日山東商報電視劇《晚婚》的熱播再次讓「剩女」這個敏感族群成為焦點。只不過《晚婚》中不同的是周曉文用殘忍的方式讓這群比較「得瑟」的剩女們集體遭遇各種亂七八糟的不順遂。而該劇的宣傳語「對男人來說,結婚結早了,對女人來說,結婚結晚了。到底我們什麼時候結婚才合適?」雖然該劇宣傳語主打的是男人女人對婚姻的種種不適,但其實該劇宣傳的焦點仍舊是倒霉的「剩女」們,剩女就這樣反覆被各種影視題材消費著,繼而引發社會連鎖反應,成了永遠被歧視的一個族群,難怪不久前還是剩女的大S稱「剩女」和罵人人渣沒有任何區別。剩女是需要關懷的弱勢群體?《晚婚》的主題就是糾正了某些影視劇中美化剩下的女人必定是「極品」這個謬論,但周曉文顯然用力過度,劇中的剩女集體失常:曼娟逼婚,等了八年,就差臨門一腳,不惜在結婚登記處等男友出現。一切都很主動,登記完了,馬上計劃著生孩子卻又遭遇小三挑戰;小姑子李晴因為是三高女人好不容易遇到大學老師後,莫名其妙成了「小三」,陷入苦戀不能自拔;曼婷迷戀虛幻感情,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對她好的人,卻又要面對家庭背景的種種不適。「剩女」這個帽子是社會給的,女性還要在這個憋屈的帽子下忍受各種歧視。在諸多剩女題材的影視劇里,讓剩女的生活更加悲催的是周遭人給的無形或者有形的壓力。《晚婚》里的奚美娟就每天絮絮叨叨,說起鄰居的女兒也要嫁了,因為曼娟的好事終結,還生了病,無形中給了大女兒好多壓力。鄰居、親戚,在中國社會裡,女大當嫁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大女當嫁》里的小宋佳每天面對一大家子人的明察暗訪,也是挫折感重重。當一個女人個人的終身大事成為像待修的自來水管一樣的公共事務時,那這個女人勢必會顯得更加「悲壯」。是向社會壓力妥協隨便把自己給終結了,還是繼續尋覓意中人,這是每個剩女都必須面臨的選擇。剩女為何總要遭遇極品男?相對於剩女們悲催的生活,與之相對的是一大票極品男。他們的出現讓剩女的生活充滿了各種驚喜、各種悲壯、各種慘烈:《大女當嫁》里有不成熟的小男人,追著小宋佳膩膩歪歪沒完沒了,最後更以死相逼,也有劉德凱出演的這樣「老當益壯」的老男人,談情那是沒話說,但奈何前塵往事太多牽絆,想要努力抓住眼前幸福,不太容易。缺乏睿智卻又成熟的淡定,剩女這個族群既然已經被社會定義為不怎麼光彩的「被剩下一族」,再堅強的人類也會有複雜的心理鬥爭。何況,似乎現實社會對剩女都有誤會,是否到了年齡未婚的女人都算是剩女呢?與剩女倒霉又沒希望的生活相比,男人們的選擇那是相當得多,《晚婚》中吳勁松是典型的有錢男人,錢多了就覺得一個女人不夠他炫耀了,在男人圈裡說起來不給力。過度苦情或喜劇都離現實太遠當然偶像劇里的剩女從來都會遇到對自己死心塌地的白馬王子,《我愛金三順》里的三順有玄彬,《敗犬女王》里的單無雙有阮經天,《單身公主相親記》里的樂彤彤有郭品超,都是一等一的帥哥。編劇的「妄想」果然恰到好處地安撫了沒有仙女的貌,只有一把年齡的剩女們。現實生活中的剩女們有沒有這麼好命呢?緣分天註定,但可能每個人的緣分不一定都會在你期待的年齡段呼之即來。也許真的有人就這麼永久性地被剩下了呢?其實,剩女這事在當今社會是普遍現象,不過大多數電視劇對於「剩女」基本上是走著極端的兩個路線,一個是悲觀絕望、四面楚歌,比如《大女當嫁》,但同時又過於美化剩女的未來,極有可能讓一個女人從乏人問津到桃花朵朵開。但在現實生活中,除了年紀什麼都剩不下的女人們若說心裡頭不著急,那真是太不可能了。當然,基於電視劇得有人看,以剩女為題材的影視劇還是要設計不少皆大歡喜的場面,咬著牙與編劇給的外力:小三、極品男、社會歧視、歲月拼殺,一次又一次敗下陣來,仍咬牙扛過,剩女們到了最後還不能看著電視劇喜慶喜慶?這也就是《達子的春天》、《張小伍的春天》這樣過於夢幻的影視劇為什麼在適齡觀眾看來依舊很給力。 記者 周宜凝被盈利機構拍賣營銷
日前,某團購網站推出「驚爆價一元秒殺剩女」的團購活動,引起社會強烈反響,不少讀者、網友對這種打著低俗噱頭,暗示「一夜情」的炒作方式表示反感。有讀者爆料,她們在現場領取了所謂「神秘禮物」——避孕套。[詳細]某網站推出剩男剩女團購 引網友反感(圖)2010年11月10日 15:50渤海早報
繪圖/盛哲據《今日女報》報道,如今團購網站冒出之迅速比雨後春筍還春筍,數量一多自然良莠不齊,為了博得網友眼球更是無所不用其極,某團購網推出了一個剩男剩女團購,引起了網友的反感。日前,媒體報道了某團購網站推出「驚爆價一元秒殺剩女」的團購活動,引起社會強烈反響,不少讀者、網友對這種打著低俗噱頭,暗示「一夜情」的炒作方式表示反感。在參加了該團「一元秒殺剩女」「一元秒殺剩男」「第一期」活動之後,有讀者向記者爆料,她們在現場領取了所謂的「神秘禮物」——一個避孕套後,與「被團購」的「剩男」「剩女」進行了接觸,發現這些人與其標榜的「富二代」、住別墅、開寶馬車的身份完全不符。現場爆料:「寶馬強」騎電動車「寶馬強」的自我介紹寫道:「我是富二代,兄弟們都叫我寶馬強,房我有四百平方米的別墅,車我有寶馬3系,因為太優秀了,所以我一直單身,可能也是冥冥之中等著你的出現。」對參加了這次「一元秒殺剩男」團購活動的大學女生榮榮、琪琪(為保護當事人,均採用化名)來說,她們從一開始是出於好奇,想見識一下這個「開寶馬3系車的富二代」——「寶馬強」。為此,兩個女生結伴,參加了這次所謂的「一元秒殺剩男」團購。但她們「團購」的目標人物一出現,她們兩個就被「雷」到了。結果,這個「寶馬強」的真實情況讓她們大吃一驚。「他是某房地產公司的一個普通業務員。」說起這個號稱「我有寶馬3系車」的「寶馬強」,榮榮把她打探到的情況一股腦全告訴了記者:「我們開玩笑讓他送我們回家,才知道他開的根本不是什麼寶馬,而是一台某馬牌電動車……我們說要到他家去玩,才知道他住出租房裡……」網友聲音:活動是「撮把子」生意消費者榮榮、琪琪覺得,整個活動就是「撮把子生意」。榮榮表示:「那些所謂的『剩男』,我最氣的是那個『寶馬強』,因為我當初就是為了看他才去的,太讓人失望了!氣憤!」其他團購網站:團購不是搞噱頭團購網站在2010年集體井噴,已有超過40家長沙團購網站,還有不少全國性大型團購網站也紛紛開闢了長沙站。有優良資質的團購網站一方面希望通過市場競爭淘汰強勁對手,另一方面又擔心良莠不齊的小網站拖累整個團購市場的名聲。記者採訪了長沙數個團購網站的負責人,他們對「一元秒殺剩女」也有自己的看法。對此,團客拉公司產品總監 楊志文表示:「最終只有有實力的,為用戶提供最好服務質量的網站能長久生存。(『秒殺剩女』)這個營銷手段,不管格調如何,其本身是違背團購模式的核心價值的,純屬噱頭。」長沙搜團網負責人則認為:「現在團購網站的門檻比較低,團購市場魚龍混雜,一個人或是幾個人開的團購網站比比皆是。我的一個顧客告訴我,她們辦公室有人在團購網上被騙過,導致她對團購網站也不再相信。」工商部門:如有欺詐要嚴肅查辦記者調查發現,長沙團購網站中,一部分團購網站並沒有辦理相關的證件;聲稱自己已進行工商營業登記的眾多團購網站,能回答出「執照是何時辦理」此問題的網站屈指可數,僅有團客拉網站向記者出示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電子版。為此,記者採訪了長沙市工商局局長陳躍文。陳躍文透露:「網站在工商部門備案時,有一項『網路交易』的類別,但是他們具體以什麼類別登記,工商部門不會強制,只要沒有超出經營範圍的都可以。」對「一元秒殺剩女」的活動以及讀者反映的「貨不對板」情況,陳躍文回應,該網站是否具備工商營業執照還需要進一步查實,一旦查實有執照,而又有實際的經營行為,也確實有欺詐等現象發生,工商局一定會嚴肅查辦,進行處罰。整理/於岩
對於「光棍節」,雖然有幾分單身的落寞,但更多的是一種對寂寞生活的調侃。平日大家忙於學習和工作,有這麼一個特別屬於「單身貴族」的節日,娛樂一下也未嘗不可。[詳細]
光棍節之來由篇11月11日,被形象地稱為光棍節,「11月11日」因有四個孤單的「1」字,和光棍們形單影隻的形象很貼切,因而被富於創意地稱為「光棍節」,真是妙極。我是去年的光棍節才知道有這麼一個節日,可是問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光棍節是怎麼來的,於是查找了一下光棍節的來歷,居然有N種版本。很久很久以前有個男子經歷了1000試圖結婚的努力但是一次都沒有成功,最後只能一輩子單身了!為了紀念他就以他的名字作為一個節日-「光棍結」!!他的生日就是11.11。[詳細]光棍節來歷的N種版本2010年11月10日 鳳凰文化第一個版本:傳說中,有四個男人,當然都是光棍,也就是沒老婆沒女朋友沒情人也沒某某伴侶的那種。他們聚在一起搓麻將。從上午11點打到晚上11點。輸贏倒是次要的,奇怪的是,搓麻過程中,不論是誰和牌,自摸或者接炮,都是和四條。於是自始至終,都在,四條,四條,四條。最後有輸得多的人火了,拍桌子說,四條四條,四條什麼啊?另外三個說,四條就四條,還四條什麼。四條什麼?這本來不算個問題,麻將牌里,四條就是四條,沒有四條什麼的說話。不過,打完麻將,他們一起去沖澡,把衣服褲子一脫,答案很快就出來了。輸錢的那個人,十分興奮,邊沖水邊歡呼,我知道四條什麼了,我知道四條什麼了!後來,這四個光棍為了紀念終於知道四條是什麼,特把這個設為光棍節。事有湊巧,這天剛好是11月11日,日曆上,剛剛好,不多不少,也就是四條……第二個版本:據說這個節起源於800多年前,也就是1111年11月11日,那天光棍達到和創紀錄的8條。其實,設立這個節是上帝的意思。耶穌誕生那天,也就是公元1年1月1日,第一個光棍誕生了。此後每年的這一天都成為一些光棍紀念的日子,可是真正成為節日,則是1000多年以後的1111年11月11日。第三種版本:很久很久以前有個男子經歷了1000試圖結婚的努力但是一次都沒有成功,最後只能一輩子單身了!為了紀念他就以他的名字作為一個節日-「光棍結」!!他的生日就是11.11。第四種版本:「光棍節」既非「土節」又非「洋節」,上世紀90年代初誕生於高校,是校園趣味文化的代表產品之一。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近兩年「光棍節」的氣氛漸漸向社會彌散,特別是一些大學生們,還舉辦了「光棍」小型聚會。究竟有沒有這個節日?有關專家認為,這隻屬少數人的另類節日,而非正規節日。第五種版本:這個版本的有點意思。傳說公元三世紀時,古羅馬有一位暴君叫克勞多斯(Mala jisi)。離暴君的宮殿不遠,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破廟,修士瓦倫丁(Luosiding)就住在這裡。羅馬人非常崇敬他,不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人們總會群集在他的周圍鄙視他,在祭壇的熊熊聖火前,聆聽瓦倫丁的祈禱。這一時代,古羅馬的戰事一直連綿不斷,暴君克勞多斯徵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戰場。為了保證人們忠於戰爭,他下令人們禁止於此時結婚,甚至連已訂了婚的人也要馬上解除婚約。許多年輕人就這樣告別愛人,歡天喜地地走向戰場。瓦倫丁對克勞多斯的虐行感到非常難過。當一對情侶來到神廟請求他的幫助時,瓦倫丁在神聖的祭壇前為他們悄悄地舉行了婚禮。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來到這裡,在瓦倫丁的幫助下結成伴侶。消息終於傳到了克勞多斯的耳里,他暴跳如雷,命令士兵們衝進神廟,將瓦倫丁從一對正在舉行婚禮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公元270年的11月11日,瓦倫丁在地牢里受盡折磨而死。悲傷的朋友們將他安葬於聖普拉教堂。為了紀念瓦倫丁,後來的人們把這一天作為「光棍節」。第六種版本:光棍節不只有一個,還要分大、中、小三個節,1月1日是小光棍節,1月11日和11月1日是中光棍節,11月11日是大光棍節。
光棍節之調侃篇中國諸多單身男女調侃「光棍節」11月11日由於有4個1,所以被稱為「大光棍節」,也是最受年輕人關注的。對於年輕人來說,「光棍節」與年齡無關,與生活狀態有關。而對那些年紀已經不小的單身男女來說,過「光棍節」就顯出幾分尷尬。郝先生是一名在讀博士,年近而立卻依然沒有女朋友。因此,在他的微博里,就多了幾分「幽怨」:「你來了就走,只剩下我,一年一年,孤獨地過光棍節。」也有趁著「光棍節」與朋友開玩笑的。廣西南寧的楊小姐告訴記者,自己給幾個單身的「閨蜜」準備了「光棍節」禮物,諸如油條、筷子等等,總之就是讓人聯想起「光棍」的小物件。[詳細]中國諸多單身男女調侃「光棍節」2010年11月08日新華網
11月11日光棍節,精明商家借新商機大做廣告,網友樂於參與網上大聯歡。新華網南寧11月8日電(記者王秋鳳)離年輕人認為的「光棍節」11月11日還有好幾天,在一些社交網站上,跟「光棍節」有關的網路籤名已經開始被眾人轉載。諸如「我現在面臨一個兩難的選擇,要麼在這幾天找個人結婚,要麼幾天後過光棍節」「年年歲歲花相似,年年都有光棍節」等……這些簽名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以幽默的方式調侃「光棍節」。「光棍節」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體系:1月1日是「小光棍節」,1月11日和11月1日是「中光棍節」,而11月11日由於有4個1,所以被稱為「大光棍節」,也是最受年輕人關注的。對於年輕人來說,「光棍節」與年齡無關,與生活狀態有關。小張是一名大一學生,進了大學,周圍沒有異性朋友的同學都在討論「光棍節」的話題,因此,小張也積極主動地加入了「光棍」行列,與三名舍友一起訂製了一件背面印著「1」字的T恤,湊成象徵「光棍節」的「11·11」,準備在校園裡「風光一把」。而對那些年紀已經不小的單身男女來說,過「光棍節」就顯出幾分尷尬。郝先生是一名在讀博士,年近而立卻依然沒有女朋友。因此,在他的微博里,就多了幾分「幽怨」:「你來了就走,只剩下我,一年一年,孤獨地過光棍節。」然而,就是這麼一條普通的簽名,也引來不少「粉絲」調侃,如「承認寂寞也是一種勇氣」等。也有趁著「光棍節」與朋友開玩笑的。廣西南寧的楊小姐告訴記者,自己給幾個單身的「閨蜜」準備了「光棍節」禮物,諸如油條、筷子等等,總之就是讓人聯想起「光棍」的小物件。不少年輕人表示,對於「光棍節」,雖然有幾分單身的落寞,但更多的是一種對寂寞生活的調侃。平日大家忙於學習和工作,有這麼一個特別屬於「單身貴族」的節日,娛樂一下也未嘗不可。
光棍節之無奈篇光棍節前單身男女曬獨居經驗:是無奈?是享受?一年一度的「光棍節」就要到了,一個名為《105條獨居生活小經驗》的帖子這幾天在豆瓣網上熱傳。因其簡單實用,很快受到網友們的追捧。單身獨居女性沒有護花使者,怎麼保護自己?網友們也各出妙招:晚歸時事先翻出鑰匙,不要在開門時耽誤太多時間;買兩三件男式大T恤、襯衫、長褲等,掛在窗檯、陽台等顯眼的地方,製造「家裡有男人」的假象;碰到晚上爬窗入室的小偷,就算把家翻個底朝天,也要躺那兒裝死,不管人家拿什麼,堅決裝沒看見。[詳細]光棍節前單身男女曬獨居經驗:是無奈也是享受2010年11月10日 重慶晚報一個人的生活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享受光棍節前單身男女曬「獨居經驗」一個人生活,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享受。一年一度的「光棍節」就要到了,一個名為《105條獨居生活小經驗》的帖子這幾天在豆瓣網上熱傳。因其簡單實用,很快受到網友們的追捧。網友曬出 上百條《獨居經驗》記者在網上查詢後發現,該帖的起源地是天涯論壇一個名為《單身獨居的宅人們來分享下生活小經驗吧》的帖子。網友「憤怒的種馬」首先曬出了幾條自己總結的做飯經驗:用微波爐煮速食麵比直接用水泡好吃;去超市可多買些五香粉、紅燒肉料等調料,炒剩飯很方便……隨後,不斷有網友跟帖,增加新的經驗。關於做飯,網友貢獻的經驗包括:冰箱里放一點熏火腿片,不易壞,肉癮上來了好解饞,也不麻煩;經常煮一大鍋白飯,放在冰箱里,用隔夜飯做泡飯和蛋炒飯;添置一個烤箱,灑點調料在雞腿排骨上,怎麼烤都不會太難吃……如何保護自己 網友各出妙招網友們還一一列舉單身人士的「注意事項」:少看容易勾起過往情緒的東西、少聽悲傷的情歌;多配幾把鑰匙放在值得信任的好友手裡;養花養魚養狗,讓家裡有點生氣;水電壞了直接求助小區保安,因為他們一般都有修理師傅的電話;多認識鄰居,跟他們搞好關係……單身獨居女性沒有護花使者,怎麼保護自己?網友們也各出妙招:晚歸時事先翻出鑰匙,不要在開門時耽誤太多時間;買兩三件男式大T恤、襯衫、長褲等,掛在窗檯、陽台等顯眼的地方,製造「家裡有男人」的假象;碰到晚上爬窗入室的小偷,就算把家翻個底朝天,也要躺那兒裝死,不管人家拿什麼,堅決裝沒看見。這些小經驗一經曬出,立刻被眾多網友稱讚實用,紛紛表示要收藏起來,「隨時有可能會單身,肯定用得著。」曬獨居心情 也有人說很享受跟帖中,不少網友除了分享獨居經驗外,還紛紛曬起關於自己的獨居心情,網友「憤怒的種馬」一句玩笑話「死了都沒人埋」,引發了眾多網友的傷感情緒,跟帖感嘆「同感」、「好心酸」。網友「雨過天晴90」說,半夜找不到一個人說話,茫然地翻著手機上的名字,翻完一遍又放下,「不想去打擾其他的朋友」。「我本善良」這樣描述自己的單身生活:前天去參加了一個群聚會,程序還是吃飯、喝酒———喝酒、K歌———夜宵、喝酒的老一套,從晚上7點一直喝到凌晨3點半,曲終人散,充分體會了一群人的孤單之後,再回家接著感受一個人的孤單……也有很享受獨處生活的人。網友「famaggie」建議大家,與其一個人在深夜抱著枕頭聽情歌流眼淚,還不如多培養點愛好,把時間用來健身和充電,「空調一開,把地板擦乾淨,坐在地上邊吃零食邊看電影,好自在」。光棍節神秘美食
PEPERO"PEPERO DAY"是韓國光棍節的稱呼,直譯為「巧克力棒節」。該節日在韓國已有十多年歷史。PEPERO(唄唄嚕餅乾),是韓國流行的一種巧克力棒。1994年,韓國釜山的女中學生們互相贈送這種零食,寓意對方變得像巧克力棒一樣苗條。慢慢地,朋友間互贈這種零食逐漸流行開來。如今,在11月11日送PEPERO給好友,單身男女藉此向心儀對象表白,已經成為了韓國人大人小孩共同的一種時尚,也使近年來"PEPERODAY"的人氣直逼情人節。光棍節玩法大比拼「11·11單身節」,為了應對這個略顯尷尬的日子,單身群體有的準備參與主題派對,有的無所謂,有的則會消極地封閉自己。其實,這樣的節日不必敏感,不必較真。單身吧里點蠟燭:今年單身節,不論是磁器口、洪崖洞、陶然古鎮,還是各大商圈的步行街,都推出了「單身吧」,「求友」的暗號都很浪漫:在自己桌前點亮一支小小的紅蠟燭;或者放置一個毛絨玩具,說不定在悠然品茗間,你的「另一半」就會飄然而至。
所謂「剩男」如是說:沒有愛情 寧願「光著」在採訪中,一位張姓先生認為,為了找到那個真心對自己的女孩,他願意頂住壓力,再等下去,「我相信愛情,盼著有朝一日能遇到,遺憾的是,她一直未出現。一切隨緣吧!」「沒有愛情、沒有合適的,寧願『光著』」,已經成為男光棍群體的共鳴。[詳細]剩男剩女「壓力」減輕:我「光」著 我快樂(圖)2010年11月10日黑龍江晨報
光棍節漫畫專家:社會寬容度增大 剩男剩女「壓力」減輕上世紀80年代初男女青年戀愛大都經人介紹,戀愛時的「壓馬路」或「數電線杆」也是低調進行。直到上世紀90年代,人們在參加徵婚為主題的活動時仍很「羞澀」。進入2000年後,相親活動越來越多,近幾年,哈爾濱市不時就會出現萬人規模的相親會。徵婚模式越來越有創意,廣播、電視、報紙中的徵婚言論也越來越大膽出位。與之相對的,徵婚動靜兒越來越大的同時也消化了一部分剩男剩女的恐慌,讓這部分群體看到一絲希望——「同盟軍團」擴大,自己不是單兵作戰,婚姻壓力減弱,對待感情似乎愈發淡然。1、「純光棍」不太多記者在網上通過QQ以隨機調查的方式向某單身群里的50餘名網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你覺得做個「光棍」快樂嗎?在收到的4個回復中,31人表示很滿足於現在的「光棍生活」,其中26人表示自己身邊有戀人或者性夥伴。而回答自己是「純光棍」,並為此感到苦惱的,僅有5人。據了解,單身性行為增多的重要原因和網路的發展密切相關。很多人是通過網路認識他們的異性朋友,甚至性夥伴的。許多單身者在網路聊天室里尋找有共同語言的朋友,將其中一部分由知己變成戀人,過著「似光非光」的光棍生活。如今,大部分人只把網路當作單純的友情紐帶和開始,不再涉及私情。既然有人將大齡、尚未結婚的光棍男女稱為剩男剩女,那麼,多大年齡才算剩男剩女呢?有人說25歲,有人說28歲,還有人說,「年齡不是問題,關鍵看心態。」那光棍們的心態到底如何呢?2、男光棍:「沒有合適的,寧願『光』著」在採訪中,記者接觸的幾位男光棍年齡在28歲-38歲之間,雖然社會對男女晚婚的寬容度各有不同,不過即使是男人,到了這個歲數還「光著」,也早成了父母們的心病。在哈市一家保險公司工作的張先生,陽光帥氣,28歲,單身。面對激烈的職業競爭、巨大的生活壓力,幾年奮鬥下來,他也算小有成就,但唯獨在歲月流逝中錯過了愛情。獨自在異鄉打拚的他,最大的苦惱竟然是回家過年。「最怕聽家人的嘮叨唄,為什麼還不找個女朋友,早點結婚之類的。」每年春節張先生回家,面對關心自己終身大事的親人,總不好多說什麼。「現在的人都很現實,條件不好的時候,怕找了女朋友不能給人家好的生活。一路打拚下來,我的條件改善了,有時又會煩惱人家是愛我還是愛我的房和車呢?」張先生認為,為了找到那個真心對自己的女孩,他願意頂住壓力,再等下去,「我相信愛情,盼著有朝一日能遇到,遺憾的是,她一直未出現。一切隨緣吧!」「趁還年輕,好好玩幾年,何必自找麻煩往『圍城』里跳呢」。已經33歲的小凱說,總是認為自己還年輕,而身邊很多同事、同學都結婚了,他自然也會聽到不少夫妻訴苦。「只要出去喝酒,就會聽到哥們兒抱怨自己活得多麼無奈。戀愛時滿眼全是優點的那個人,怎麼一下就變得小心眼、計較,甚至不可理喻了呢?看著他們這樣,我寧願過著我的光棍生活。」洒脫的小凱,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放在了和一些單身朋友去戶外騎行、攝影採風等活動上,逍遙自在。他說,「如果有緣,找個志同道合的,還是會選擇結婚。就是因為相信愛情,在她還沒到來之前,我是不會為了任何其他理由去結婚的。」「這年頭,誰也不是誰的誰,誰都可以離開誰!」「一人也不見得是世界末日,二人世界未必意味著地久天長。」「有時間長吁短嘆,不如一人外面玩轉精彩!」這是記者遇到的多數男光棍對目前生活的態度,「沒有愛情、沒有合適的,寧願『光著』」,已經成為男光棍群體的共鳴。3、女光棍:「心態好才是真的好」隨著社會寬容度的增加,男光棍中有人堅決將愛情進行到底,而女光棍們的日子也過的自得其樂。在道里區愛建路上的某小戶型公寓里,記者見到了32歲的女光棍單女士。充滿生活情趣的單女士和那些已婚主婦一樣,將自己35平米的小窩布置得綠意盎然,綠色植物、寫意水彩畫、各種可愛玩偶,溫馨浪漫。整間屋子打掃得乾淨、有序,絲毫不見單身生活的零亂和落寞痕迹。單女士說,自己9年前大學畢業,為了和當時的男友長相廝守,來到了異鄉哈爾濱辛苦打拚。誰料,身處殘酷的現實生活中,原本充滿愛意的一對,在糾纏了8年後卻以分手告終。「當時我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了,他走了,我連死的心都有。」單女士說,不過繁忙的工作和身邊的朋友拯救了她,一年後,她從失戀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過去的,只能過去了。現在的我,心態很好,生活自給自足,友情、親情一個都不少,很開心。」但單女士也坦言,每次家鄉的父母來看她,還是會叮囑她早點找個好人把自己嫁出去,反倒是她很豁達。「每次爸媽來,我都用自己最好最積極的一面去迎接他們。這樣是想告訴他們,不管未來怎樣,我現在很堅強、很好。」雯雯在某金融單位上班,薪水很高,人也漂亮,雖為白領麗人,可「奔三」的她依舊孑然一身。「習慣了」,面對別人的詢問,雯雯很坦然地表示,暫時還不打算結束自己的小資生活。「未婚有未婚的快樂,結婚有結婚的煩惱,各自選擇不同而已,就像那首《別讓情兩難》的歌中寫的,『別讓情兩難,別把夢鎖上』,這就是我現在的想法。年齡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心態要好。」在雯雯看來,為了世俗壓力而草草結婚,那是對自己也是對別人的不尊重。4、心理專家:寬容度增大,剩男剩女面對壓力小對於時下剩男剩女的婚姻態度,黑龍江省心理諮詢師協會常務理事張大生認為,「剩下的都是優秀的」這一觀念在大齡青年中比較流行。同時,由於學業、就業壓力等因素造就了很多「白骨精」,一旦擁有高學歷、好工作、高工資後,青年們的獨立生活技能增強,對於家庭的依賴感降低。能否獨立生存在這個時代已成為一種炫耀的資本。而在佔據了獨立生存的優勢後,不少未婚青年選擇獨立生活的空間也越來越寬泛,茶室、美容、健身等場所為這一群體提供了休閑娛樂的「溫床」。有了獨立活動的空間,也可暫時遠離來自家庭內部的催婚壓力。同時,社會開放後,性解放也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青年們的性壓力。社會對於單身者的寬容度增大,令他們擁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間,單身者的「同盟軍團」不斷擴張。對此,張大生認為,對家庭和感情的渴望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感受,「樂呵呵」的單身者實則可看做是一種「反向形成效應」的體現,其內心多是對情感生活的強烈渴望。
所謂「剩女」如是說:未婚有未婚的快樂採訪中,已經「奔三」的雯雯很坦然地表示,暫時還不打算結束自己的小資生活。「未婚有未婚的快樂,結婚有結婚的煩惱,各自選擇不同而已,就像那首《別讓情兩難》的歌中寫的,『別讓情兩難,別把夢鎖上』,這就是我現在的想法。年齡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心態要好。
統計數據如是說:單身作為生活方式影響擴大單純看數據,就會感覺到那一種步步緊逼的攻勢--單身生活方式向傳統生活方式步步緊逼。中國單身者以及單親家庭數量正在急劇增長之中。單身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它在西方和東方的影響同樣地在擴大,這似乎已經成為一個明顯的事實。[詳細]單身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影響在不斷擴大本文摘自:《現代都市的單身群落》,作者:葛紅兵 胡榴明1、「異端」的壯大有這麼幾個數據顯示英國近30多年來單身家庭和傳統家庭的比例變化情況:1969年,英國單身家庭和傳統家庭的比例為14%;1993年為27%;1995年為30%。也就是說在1995年英國每100戶家庭之中就有30戶是單身家庭,比1969年,也就是比26年前增加了一倍還多劉達臨主編:《中國婚姻家庭的變遷》,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單純看數據,就會感覺到那一種步步緊逼的攻勢--單身生活方式向傳統生活方式步步緊逼。中國現代尚沒有全國性的有關單身者人數調查的數據,但是,正如本書的前面幾章所分析的,中國單身者以及單親家庭數量正在急劇增長之中。單身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它在西方和東方的影響同樣地在擴大,這似乎已經成為一個明顯的事實。「當我思考什麼是真正的異端的時候,我只能發現一個標準:我們在那些和我們觀點不同的人們的眼裡都是異端。」斯·茨威格:《異端的權利》,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現代社會,尤其是20世紀下半葉以來的西方社會是在弱勢群體的整體攻勢中發展起來的,西方社會在經歷了女權運動、種族平等運動、同性戀權益運動之後,已經漸漸地習慣接受少數者選擇生活的權利和尊重少數者的文化態勢。在這樣的背景下,單身者在現代西方社會已經不再是異端的代名詞,相反成了主流社會保護的對象,他們的權益在西方社會日益受到重視。反之,也就是說單身者在不斷地為自己爭取各項權利的過程中也擴大了他們的社會影響。他們的文化觀念,他們的生活選擇,漸漸地被主流社會所理解,進而對主流社會的觀念--其中包括主流社會對單身者的觀念以及主流社會對婚姻生活的觀念都產生了影響。這種單身亞文化對主流文化的影響在中國,從1980年代以來也形成了一定的氣勢,尤其是在城市。過去,人們認為只有婚姻才是性的惟一合理的背景,認為只有婚姻才是惟一合理的兩性生活的形式,現在人們習慣於認為,單身也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這種方式代表了個人選擇自己生活的自由,不僅主流生活不應當反對,而且應當保護,保護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權益,包括他們的財產繼承、受教育、人格權益等,這已經成為西方現代人的共識。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單身者文化在主流社會不僅獲得了存在的權利,而且獲得了展布的機會,它們正在日益重要地影響著現代人的生活選擇。單身者及其生活方式,並不是天生而成的。一個人出生到這個社會上,他所受到的最初教育大多不會是獨身主義的,傳統的思想和觀念總是搶在「異端邪說」的前面,灌輸於每一個人的人生初級階段,進而形成「傳統優勢」,這使一個人接受新銳的、反叛的思想變得很不容易。既然如此,那麼現代社會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人受到單身文化的影響呢?一方面是主流社會生活方式,特別是家庭生活方式給人們以失望的感覺,愈來愈多的現代人拋棄了傳統的家庭生活而選擇了單身生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單身文化在中國城市社會中影響越來越大的緣故。這個群體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對主流社會形成了大規模衝擊,由此逐漸形成單身群體的亞文化,而壯大了單身群體的社會影響,繼而形成了單身文化潮。2、負面影響關於傳統家庭生活方式的負面影響,我們有一些調查資料如下。據某市婦聯內部數據透露,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國城市家庭發生家庭暴力事件的比例接近於22%,也就是說平均每5戶家庭就有一戶存在家庭暴力問題,夫妻吵架、鬥毆已經成為中國城市婦女身心受創的重要原因,其中有的甚至造成嚴重後果。2000年上半年,上海有報道的家庭情殺、情傷案件就達4例,一例為丈夫酒後與妻子爭吵,突然發難殺死妻子後投案自首,一例是丈夫尾隨坐「連襟」指其妻的妹夫。的車回家的妻子,進而將「連襟」和妻子雙雙殺死的案件……每一起案件都是慘絕人寰。可以設想,在這樣的婚姻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或者看到這樣的家庭結局的人,會是以怎樣的心情懷疑婚姻家庭存在的意義。這裡我們以美國發布的參考數據作為我們這一問題的佐證,據報道,1990年代以來每年有2 500個美國婦女被丈夫、前夫、情侶所殺,據美國司法部統計,夫妻打架95%由丈夫挑起,被打的是妻子,美國加利福利亞州婦女熱線電話家庭告狀居全國之首,80%的電話是家庭暴力中被毆打的妻子打來的。資料顯示,美國社會平均每4個婦女之中就有一個婦女受丈夫欺侮和虐待。美國社會學家認為這個統計數據表明家庭暴力程度已經超過社會、經濟、宗教、人倫所能夠容忍的極限。資料引自1994年12月號《世界博覽》中《辛普森謀殺案的衝擊波》一文。當然,「家庭暴力」只是婚姻家庭生活陰暗面的一個側面而已,婚姻家庭本身尚有其他方面的危機。如, 2000年7月中國廣東省政府出台「禁止"包二奶"現象的懲罰政策」,說明「包二奶」現象在廣東已經發展到劇烈的程度--家庭中夫妻彼此不忠婚外戀比比皆是,也能使婚內人士對婚姻生活失望。1999年中國廣東電視台的婦女節目搞了一個「單身女人問答」的電視專題,節目主持人當場徵詢現場觀眾意見的題目是:「單身生活好還是傳統的家庭生活好?得到在場的幾乎所有已婚婦女的回答是:「單身生活好!」從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單身文化之所以衝擊主流文化,並不是因為民眾都已經普遍地嘗到了單身生活的好處,而是因為民眾普遍地對婚姻生活感到失望和恐懼。當他們對現實的婚姻生活失去了信心之後,他們將單身生活想像得異常美好,希望自己過那一種單身的簡單的浪漫生活。家庭生活的百無聊賴也是婚姻吸引力減弱的原因。冗長、繁瑣、勞累的家庭生活日復一日,沒有生機,沒有活力,家中成員每一個人都處於難耐的厭煩之中,沒有起伏、沒有波瀾,沒有故事,死水一潭的家庭生活模式讓崇尚速度、力度和激情的現代人深感失望。2000年3月26日,電影《美國麗人》獲奧斯卡四項金像大獎。這是一部描述婚姻家庭問題的社會倫理片,故事從中年男人和女人婚姻家庭的危機入手,對困擾20世紀末期人類的家庭問題進行了深刻辛辣地揭露和分析,讓億萬婚姻內外的男女深受教育和感動。其原因是該電影對中年中產階級家庭的婚姻生活的描寫非常逼真:無聊、無味、無趣,進而是沒有意義,人們難以從中體驗成就感,不僅如此,就是最起碼的家庭溫馨和男女親情也很難體會得到。影片大受歡迎的程度表明了它所道出的絕非個別的事實,而是世界上千百萬個家庭共同面臨的困厄。編導者並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實際上也的確找不出什麼切實可行的辦法,除了讓觀賞過這部影片的觀眾對家庭婚姻的傳統體制更為絕望。堡壘從內部攻破,數千年的婚姻家庭的古堡在現代社會露出了它千瘡百孔的痕迹,很多已婚者和離婚者,以親身經歷在訴說著婚姻和家庭的無奈和不幸。單身文化也就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強化。也許是因為對傳統婚姻模式的失望,單身文化在某些方面被主流文化誇張了,它的優越性已經在形成一個新的神話。例如,中國當下的白領雜誌、城市消費型刊物,無不以單身者的故事為自己的基本樣板,也許它們的宣傳(單身貴族生活方式)真真假假,但是,它們正在努力地宣傳著單身生活的方式,這一點卻無可置疑。這樣的文化氛圍自然更加影響到我們的主流文化。
文化學者如是說:不應把異己者當做異端「當我思考什麼是真正的異端的時候,我只能發現一個標準:我們在那些和我們觀點不同的人們的眼裡都是異端。」斯·茨威格在其著作《異端的權利》中如是說,他的話恰為剩男剩女們所受異樣關注作詮釋,尊重異己者是他的呼籲。
推薦閱讀:
※身材歧視,你遭遇過嗎?| 進食障礙誘因之二:身材體重歧視
※為什麼說反對圈子文化才是符合每一個人的利益的
※婦女節,是女性被歧視最多的一天
※願世間不再有「孕婦」歧視
※歧視可以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