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唐太宗皇帝殉情的一個千古美女
導語:在唐太宗去世後的第二年,徐惠以身殉情,告別人世,追隨太宗去了,卒年二十四歲。
大唐王朝的後宮,從太宗皇帝以後就再也沒有平靜過了。後宮的嬪妃們,或為爭寵,或為爭情,或為爭位,或為爭權,把一個妤端端,本應鳥語花香、溫馨和諧的後宮,弄成了烏煙瘴氣,勾心鬥角的場所。然而,大唐王朝的近三百年間,在這充滿權欲和淫慾的大唐後宮裡,細數起來,竟然出現了二位心甘情願為了皇帝丈夫以身殉情的嬪妃,這一段千古奇緣不能不讓人唏噓婉惜,感慨萬分。她們就是大唐皇帝唐太宗的妃子徐賢妃和與之相距一百九十六年的唐武宗的妃子王賢妃。
徐惠,祖籍浙江湖州,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嬪,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生。湖州盛產女神童,出生五個月,在別的孩子的還在舔腳趾頭的時候,徐惠就已經呼爹叫媽,開口說話了;四歲的時候,她已經把《論語》、《毛詩》念得滾瓜爛熟了;八歲的時候,她已經能出口成詩了。當時,父親徐孝德想考考她,就讓她仿照屈原的《離騷》作一首離騷體詩。小徐惠找來紙筆,信手一揮,即成《擬小山篇》一首:「仰幽岩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想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文辭清麗,頗有水準。此詩在收錄進《全唐詩》的時候,特別標註了其父徐孝德大感震驚的反應。
徐孝德知道女兒的才氣不會也不能被淹沒,於是將女兒的文章傳播出去,十多歲時,徐惠的才氣已經名揚遐邇了。徐惠的名字傳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中,這時,長孫皇后已去世有年,皇帝正需要可心的人兒陪伴。於是,一道聖旨將徐惠召入後宮並封為才人。入宮對於勤學好讀的徐惠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她有機會讀到更多的書了。
李世民是個極有品位的人,對身邊的嬪妃也有很高要求。看到徐惠如此好學,他十分高興,沒多久就把徐惠由五品的才人晉遷為三品婕妤,後來又晉陞為二品充容,這是太宗一朝除長孫皇后外,嬪妃的最高等級,並將其父擢為禮部員外郎。而徐惠回饋給李世民的是快樂。有一次,李世民派人召見徐惠,本來興緻挺高,結果徐惠遲遲不到,李世民的好心情變成了一肚子火。當徐惠姍姍到來的時候,一眼就看到李世民冷臉如霜,她知道皇帝不高興了,但只嫣然一笑,揮筆寫了一首詩,送到了皇帝的面前:「朝來臨鏡台,妝罷暫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這首詩就是收入《全唐詩》的《進太宗》。李世民讀完之後,哈哈大笑,怒氣一下子全消失了。
對皇帝的錯誤,徐惠就像故去的長孫皇后一樣,敢於勸諫。唐太宗晚年好土木,動干戈,多次興兵攻打高句麗,勞民傷財,海內騷然。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三四月間,唐太宗巡幸剛落成的玉華宮,御前伴駕的徐惠認真寫了一份奏疏,她指出:「地廣者,非長安之術;人勞者,為易亂之符」,「有道之君,以逸逸人,無道之君,以樂樂身」。希望太宗皇帝停止對高句麗用兵,停止大興土木,克勤克儉,還百姓以安寧。李世民讀完後,「善其言」,對徐惠不論從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大大地獎勵了一番。這篇奏疏(即《諫太宗息兵罷役疏》)被收入了《新、舊唐書》,《資治通鑒》,《貞觀政要》等多部歷史經典,得到了歷代史家的高度評價。
然而,紅顏薄命,當徐惠沉浸在李世民的寵愛中的時候,貞觀二十三年,偉大的唐太宗去世了。徐惠悲痛萬分,憂思成疾,既不就醫,也不服藥,她要以死報答太宗皇帝的知遇之恩。她說:「上遇我厚,得先狗馬侍園陵,吾志也。」(見《新唐書.后妃傳》)病危中,她寫下七言詩和連珠詩,寄託對太宗的深厚感情與追思。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也就是唐太宗去世後的第二年,徐惠以身殉情,告別人世,追隨太宗去了,卒年二十四歲。唐高宗念其賢德,下詔追謚為「賢妃」。並按其遺願,葬於昭陵石室(太宗陵),了卻她「日夜侍奉在先帝身邊」的心愿。
史家這樣評價徐惠:「長孫後以善諫輔君,後崩,太宗以此後入宮不聞規諫為慟,乃繼其後者復有徐妃。其疏曰:『守初保末,聖哲罕兼。業大者易驕,願陛下難之;善始者難終,願陛下易之。』 實為千秋不朽之名言。」
「青岩照影夜流丹,無那清風點粟盤。自是幽香能暗度,月宮飛去不須看。」徐惠死後,後人因她才情出眾,以身殉情,而且寫過詠桂花的詩篇,便封她為桂花的花神。徐惠的故事令桂花平添了一份沁心蝕骨的清香和深情,一縷幽思自此隨著八月的桂花開始綻放了。
就在徐賢妃死後一百九十六年,又出現了一位妃嬪為皇帝以身殉情。她就是唐武宗的王才人,「賢妃」是後來追認的。
王氏,河北邯鄲人,唐武宗李炎的妃嬪。《新唐書》說她身世遺失,其實是為皇帝諱,王氏就是歌舞伎出身。她十三歲的時候,因善歌舞,被在邯鄲遊玩的潁王李瀍(即後來的唐武宗李炎)看中,得入宮中。史書說是選入宮中,由唐穆宗賜給潁王李瀍的。《新唐書.后妃傳》說:王氏性情機智。開成末年(公元840年),潁王之所以能得到帝位,是王氏暗中為潁王策劃的功勞,所以進號為才人,逐漸得到專寵。其實,按照逸史《唐闕史》的說法,完全是因為大宦官仇士良矯詔時,陰差陽錯找錯了人,王氏及時勇敢地站出來說:要找的人就是潁王李瀍。這才有了李瀍從穎王到皇帝的華麗變身。
王氏為唐武宗的登基立了大功,也深得唐武宗的寵愛,但因出身低微,只能封為才人,王才人倒也不計較。《新唐書》說她身材纖頎,和唐武宗很相像。武宗每次在苑中遊獵,王才人必然跟從,著錦袍,騎駿馬,校服光侈,和武宗皇帝的著裝基本相同。皇帝和才人相馳出入時,在遠處窺視的人分不清誰是皇帝,誰是才人。武宗還喜歡騎馬遊樂,經常帶著王才人到教坊飲酒,與樂人諧戲,就像老百姓家的宴席一般。搶皇帝的風頭,往往是妃嬪們的大忌,王才人卻渾然不知,這也是大臣們不喜歡她的原因。
唐武宗還想打破從他爺爺憲宗皇帝起,不立皇后的潛規則,欲立王才人為皇后,宰相李德裕說:「才人無子,家族又不顯貴,立為皇后,恐怕會讓天下議論。」其實,主要是因為王才人出身低微,沒有貴族風範,又太搶皇帝的風頭,所以大臣們不喜歡這樣的人。「才人無子」,只是借口,唐武宗也沒有辦法,只好放棄了這一打算。
唐武宗迷惑於方士的邪說,長期服用長生壯陽丹藥,因而身體受損嚴重,骨瘦如柴。王才人常對親近的人說:「陛下天天煉丹,說要長生不死。現在皮膚枯槁,我私下裡非常憂慮。」不久,唐武宗病入膏肓,王才人隨身服侍。一日,唐武宗定定的看著王才人說:「我已經氣息奄奄,情慮耗盡,就要與你訣別了。」王才人忍著淚回答:「陛下大福未盡,怎麼說如此不祥的話呢?」唐武宗強撐身體問:「真如我言,你將如何?」王才人淚如雨下說:「陛下萬歲後,妾當以身殉葬。」武宗似露笑容,不再說什麼。當唐武宗病危時,王才人取出平日所積蓄的財物分送給宮人。看到皇帝駕崩後,王才人隨即在唐武宗的幄帳旁自縊而死。往日,嬪妃們常常妒忌王才人能得到皇帝的專寵。如今,都被王才人的義節感動涕泣。唐宣宗即位後,為了表彰其義節,追贈其為「賢妃」,並陪葬於唐武宗的端陵。
兩位皇妃,雖相距一百九十六年,又出身於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身世,但最後都是用以身殉情的相同方式,結束了自己短短的人生。縱觀大唐後宮近三百年的歷史,有幾人敢如此行事?有幾人能如此行事?壯乎?悲乎?憐乎?惜乎?千古奇緣乎?
推薦閱讀:
※千古絕唱
※上聯:好女子何人可配,如何對下聯?
※上經有三十卦下經有三十四卦及六十四卦次序又破解「五運六氣」(天干地支)千古之謎
※醒世箴言 千古奇文
※(1)人生箴言(51):千古賢文(七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