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病人圍手術期的營養支持
營養支持與腫瘤生長的關係動物實驗表明,營養支持可加快腫瘤的生長速度。因此,多年來人們對消化道腫瘤病人的營養支持問題持質疑的態度。實際上人體腫瘤與動物實驗的腫瘤有很大的差別。動物移植腫瘤倍增時間短,增長迅速,死亡快。而人體腫瘤增長速度相對慢,實體瘤的平均倍增時間為 100 天。因此,必要的營養支持不可能在短期內對腫瘤的增長發生很大的影響。人體腫瘤的生長是按其生物學特性而增殖的,也就是說即使限制腫瘤病的基本營養基質的供給,腫瘤仍能從宿主體內不斷獲取所需要的物質,以滿足腫瘤不斷增長的需要,使宿主更快地進入惡液質狀態。營養對手術療效的影響眾所周知,營養不良的病人術後易發生切口裂開癒合不良感染增加,胃腸道排空延緩,甚至吻合口瘺等併發症。除此之外,近年來有許多研究提示內源性細胞因子在腫瘤的惡液質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資料證明,腫瘤壞死因子、干攏素和白細胞抑制因子,在腫瘤惡液質中起著重要作用。還有研究發現腫瘤產生的某些代謝因子,可直接作用於骨骼肌和脂肪組織等靶器官,導致機體的代謝異常。嚴重的影響著腫瘤病人手術後的癒合和各種機能的恢復。因此,消化道腫瘤的營養狀態與手術治療的結果有密切關係。營養支持的具體方法營養支持的標準是病人的營養狀況。現行教科書的營養判斷標準方法很多,具體操作較為複雜,臨床上應用有一定的困難。我們認為以下幾點方便易行,實行性強,供參考。術前營養支持。營養狀態與併發症的發生有密切關係。手術後機體處於應明顯增加,而機體利用外源性營養物質的功能受限。這一複合性因素降低了術後營養支持的效果。因此,病人術前應給予一定的營養支持是必要的。具體的時間應為 7-14 天,時間過短難以達到預期目的。彭俊生等報道,對營養不良胃腸癌病人術前 7 天以上的腸外靜脈營養( TPN ),可改善病人的營養狀況及免疫機能。營養支持的途徑有腸外營養和腸內營養。近年來研究發現,長期腸外營養或營養不良病人,可造成腸細菌移位及全身炎性反應綜合症等嚴重併發症。其主要原因是因腸粘膜的營養不良,致使絨毛萎縮並通透性增加,失去應有的機械性屏障機能,再加腸內環境的改變,使得腸道細菌通過腸粘膜入腸淋巴結成進入血循而腸內營養即改變了腸粘膜自身的營養狀況,同時也糾正了腸內環境的紊亂,保證了腸粘膜的機械及化學屏障,從而預防了腸細菌及毒素的移位,已引起臨床的足夠重視。同時提倡術後早期(24h 後)行腸內營養。
推薦閱讀:
※胰腺癌的基因組學研究進展和靶向化療
※癌症患者「生死劫」:感染比腫瘤複發轉移更容易被忽視......
※腫瘤=癌症?腫瘤界的重大發現!
※液體活檢:帶你窺探腫瘤的更多秘密
※腫瘤放射物理學,聽名字就很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