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後的考古重大發現

考古發現對於古玉研究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首先,考古發現提供了數量眾多、種類多樣的玉器製品;其次,這些經考古發掘的玉製品因其相對或絕對年代確切、出土位置及共生物明確,可提供玉器編年和使用的多種知識;再次,考古發現在豐富人們的玉器知識的同時,更凸顯了玉器在古代社會(特別是漢代以前)中的意義。 同時,考古發現又不斷提出許多新的問題和課題,許多觀點和看法被不斷更新。紅山玉、良渚玉、龍山玉、三星堆玉器、齊家文化玉器等,因考古發現的重要而成為學術界熟知的辭彙或術語。古玉文化研究成為文物考古研究中極富特色的一個門類,也促進了美術史、文化史、思想史的研究。 從80年代中期開始幾乎每年都有重要的玉器發現。時間上,從新石器時代到有了文字記載的歷史時代;地域上,從東北的紅山文化到東南的良渚文化和石峽文化,從東部沿海的大墳口—龍山文化到中原的陶寺、石峁及西北的齊家文化等等,可以說是全面「開花」。所以,學者們稱這一時期為「中國玉器的大發現」時期。歷史進入90年代,這一喜人的勢頭不但沒有減弱,而且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如果說80年代是「史前時期」玉器發現的「黃金時代」,那麼90年代則是「歷史時期」玉器的「大發現」時代,最突出的就是周代諸侯國(如三門峽的虢國、天馬—曲村的晉國)公室墓地玉器的發現。 1990年初,在河南三門峽市北部上村嶺一帶蹺國墓地,發現了轆國的國君墓,經前後兩期的田野發掘,共出土文物1萬多件,其中第2001號墓(M2001)和第2009 (M2009)均為九鼎大墓,僅出土玉器就有數百件(組)之多。第2001號墓為重棺單撐墓,出土文物計有3200餘件,其中玉器有150餘件(組),種類繁多、造型多樣。所有玉器都很精美,許多器型為前所未見。如結構完備的玉組佩,和墓主人面部所覆綴玉面罩(有人稱為玉面幕)。面罩由耳、鼻、眼、口、眉、額等組成;玉組佩以7件玉璜為主,附以對稱的瑪瑙與琉璃串珠連綴而成,掛於頸部而達於膝下,排列整齊,顏色艷麗。左右肩脾骨及骨盆處的上下部位均有玉璧(玉環),且頭上冠玉,口中含玉,手中握玉,腳下踏玉,甚至腳趾縫中也各夾有小玉飾。葬玉之精美、華麗,用玉數量之多,均令人震驚。這種「滿身皆玉」的玉殮葬與後世的綴玉衣服(玉衣)有一定淵源關係。該墓還出土一件玉柄鐵劍,長37厘米,是目前發現的我國第一把人工鑄造鐵劍。關於該墓的年代,學者們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是西周晚期,有人認為是兩周之際,即西周晚期和春秋早期之際。但從玉器來看,張長壽先生考證其與豐京遺址墓葬中出土器物有某種一致性,如見於長安的第157號墓(M157)並叔墓的冥目殘件與上述綴玉面罩有一致性,知這類綴玉面罩在西周中期即已存在。又如,七璜玉佩之類的玉飾,在豐京遺址西周晚期墓中多有發現,只是璜的件數多少不等,其中也有相當完整的組玉,主體為3件玉滿,兩側為4件對稱的玉管和數百件瑪瑙串聯而成,與上述組玉顯系同一時代的產物。至於魚、鳥、鹿等動物形象的玉飾更是西周墓葬中常見的玉飾品。因此,張先生認為第2001號墓是西周晚期墓葬。 這裡需要附帶說明一下,以玉器為標尺來斷定墓葬的年代必須注意這樣一個問題,即玉器的使用與流傳常常較青銅器還要長久,因此晚期墓中可以出土時代很早的玉器,這是玉器斷代中須慎重留意的。如第2001號墓所出一件玉龍(龍形玦)顯系後世改造(磨薄)的商代或以前作品。「古玉新作」有久遠的傳統。 第2009號墓也是九鼎大墓,陪葬的青銅器、兵器、車馬器的種類和數量均超過第2001號墓,棺蓋上的玉器不僅數量多,而且多器形較大者,少量玉器書有文字。所有玉器均雕刻精美,除大型的玉環、玉鑠、玉戈外,還有玉人及玉兔、玉虎、玉鹿、玉龜、玉蜘蛛等等各種栩栩如生的動物玉賺。該墓也被定為西周晚期。玉戈、玉俄及玉環(璧)應是儀仗或禮儀用器,而不是單純的裝飾品(或佩飾品)。組佩中玉璜的作用是最突出的,處於核心位置,當有一定的含義。 山西天馬一曲村晉侯墓地也是近年重大考古發現之一。1992, 1993年數次發掘,揭露數座晉國大墓,分別列為1992和1993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1992年發掘的I11M8(晉獻侯之墓),1993年發掘的I11M64,II1M62, 111M63號墓,所出玉器均甚精美,可列為西周玉器之冠。這批墓葬的發現對於研究傳世玉器亦極具意義。下面簡要介紹上述大墓所出主要玉器,與讀者共饗。 111M8晉獻侯之墓,屬西周晚期,所出隨葬品共計有金、銅、玉、石、牙、陶器等239件(套或組,若玉器按件計,則達數千件)。其中玉器最多,主要放在棺內。玉器可分為禮玉、佩玉和葬玉三大類。有專為殮屍的飯含(玉殆)、覆面(綴玉面罩);墓主頭部有玉筒,頭下壓玉龍項飾,過頸有雙環雙玦三璜佩飾;肩下有雙環三玦,背下有玉錢、玉環;胸腹部有大玉戈及玉環,旁側有柄形器,上置玉緩,再上為三璜雙環雙玦組佩(組玉)和多璜連環組佩;腿部有玉琮、柄形器、玦、玉板等。棺內他處還散有玉虎、玉鳥形晰等玉飾。真是和三門峽截國M2001號大墓一樣的「滿身皆玉」。 晉侯墓綴玉面罩由52玦玉石分上、下兩層綴合而成,以鼻為中心左右對稱分布,比三門峽所出者遠為複雜。上層27玦,周邊有8個玉墜,四角有角有頤,上有菱形額,下有近似半圓的9,兩側有耳,中問為眉、眼、鼻、嘴、頰等:下層有玉人、虎、眼、鼻、嘴等(發掘報告是如此介紹的,這種兩層分布頗奇怪,需進一步研究)。胸腹部的組佩組合複雜,發掘者分為兩組,即三橫雙環雙玦玉佩和多璜過琦連環玉佩,恐未確當。玉戈用細膩的牙黃色玉材琢制而成,長達58.5厘米,似墓主懷抱於胸,應有權力和地位的象徵意義,或其他特別的用意。這種大玉戈與商代大玉戈(如盤龍城出品)、西周「太保」玉戈等,有頗多一致性,可做對比研究。所出玉蹤,置於墓主大腿根部的生殖器處,與西漢中山王劉勝墓所出以玉琮改制的生殖器罩盒異曲同工,有學者認為有一定的寓意,值得考慮。所出玉人多件,衣飾清晰,製作精美。該墓的佩飾組合多變,為研究兩周「組玉」的發展演變及用玉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據。 64號墓以銅器為主,但棺內仍有許多玉器,其中以一件完整的綴玉面罩最為精美。 62號墓隨葬品較少,總計有750餘件。玉器皆置於棺內,頭部有綴玉面罩(由48件玉片組成),上置柄形器及2件玉玦;玉at面下置有2組玉佩(組玉)。另外有少量玉飾散置於胸腹部及足端。 63號墓級別看似低於上述二墓,僅三鼎二籃組合,卻擁有超規格墓穴和4280件隨葬品。其中玉器一項即達800餘件,系晉侯邦父夫人楊姑之墓。所出玉器種類繁多,計有玉環(璧)、玉璜、玉戈、玉人、玉鷹、玉鵲、玉龜、玉熊、玉牛、玉馬、玉鹿、長羊、玉蝗螂等。有片狀飾。亦有許多栩栩如生的圓雕器(似為陳設品)。多數玉器製作精美,技術嫻熟。尤以各種圓雕動物為佳。原報告編號I11M63=60的玉戈,通長36.2厘米,厚僅0.6厘米,內部雕琢有細密紋飾—一側視人頭怪獸,整體造型以雙勾隱起陽線為主,以極細陰線補自,頭髮細密,每毫米並行5一6條細線飾,實為「遊絲刻」之源頭。 此外,1993年發掘的天馬一曲村遺址還有III M31和111M32兩座大墓,所獲玉器亦異常豐富,不可忽視。由於I11M32被盜嚴重,墓內僅殘存銅器碎片,全貌無法窺知。M31保存尚好,繫上述晉獻侯(M8)的陪葬墓。墓主為女性。為一槨二棺,三鼎二簋,可見級別並不很高,所出各類隨葬品達1000餘件,其中玉器占相當大的比例。所出玉器中有綴玉面罩、項飾、串飾及胸飾(實均為組玉佩)等,複雜華美,其他還有玉玦、玉環、玉璜、圭形飾、龍形鏤空玉佩、玉蟬等,亦製作極佳。綴玉面罩由79件各式玉器組合而成(按面部特徵),基本組合與上述玉覆面一致,但更為複雜。組玉佩有多種,六璜連珠組佩置於墓主胸部,由6件璜為主體,串以料珠和瑪瑙珠,凡400餘件。玉「牌」連珠組佩放置於胸右側,以玉牌為首,其下數串瑪瑙、料珠。長達67厘米。玉牌玉龍連珠組佩,置於左臂處,由玉牌、瑪瑙串珠、玉管、玉龍、玉蠶等組配而成,長達30厘米。其他重要的玉器,如「文王」玉環,出於墓主胸側,刻有12字,是極珍貴的玉器。 以上所述天馬一曲村晉侯遺址所獲玉器,數量龐大,種類繁多,多數玉器位置明確,且組合相對完整,特別是大型佩飾(包括組佩)、玉覆面等均能準確對位復原,不僅為研究西周禮玉及葬玉制度提供了可信的豐富的實物資料.而且為研究古玉發展史、玉器斷代及工藝技術等提供了相當可靠的依據。它們和三門峽鏡國墓地一道,堪稱本世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玉器的最重要發現。 當然,除了以上重點介紹的玉器發現外,新近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有不少玉器出土。80年代後期至今,良渚文化玉器繼續發現,東北地區除紅山玉器不斷發現外,也擴大成「東北系玉器」的大發現;四川廣漢三星堆祭祀坑以及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所發現的大量玉器都是考古學上的驚人發現。篇幅所限,恕不詳說。 考古發現是如此多,如此頻繁,以至於任何欲全面介紹古玉新發現的文章都難免會有許多遺漏,或有過時之感。一個突出的現象是,公布新材料的雜誌報紙已不限於以往的所謂三大雜誌《文物》、《考古》、《考古學報》,差不多每個省區都有一份與文物考古相關的刊物,諸如(中原文物》、《華夏考古》、《考古與文物》、《文博》、《文物季刊》、《文物春秋》、《南方文物》、《北方文物》、《東南文化》、<江漢考古》,等等。加上不定期的發掘報告、論文集或各種「以書代刊」性質的雜誌,文物考古方面的書刊真是琳琅滿目。 來源:孫永

推薦閱讀:

禹州發現戰國大型殉馬坑
隱秘於世間的「江湖」
這是我認識的中式?以前居然沒發現!
哪些癌症可以通過早期篩查發現?(上)
發現曹操高陵

TAG:考古 | 發現 | 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