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六經的天道次序及其衍化
由於三陰三陽六經概念不僅有時間順序上的含義,而且引伸出數量大小多少等含義。以天道次序為基礎,即太陽-少陽-太陰-少陰,按量的排列,則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古人認為太陽為天屬陽,代表著陰陽運動,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寒涼溫熱變化,類似於人間皇帝發布政令,即命之曰天布政,因此內經中五運六氣描述天布政的順序即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體現著天布政的規律:由陽至陰,由多到少。太陽從標,則為巨陽盛陽,陽氣最盛,患者正氣最強,邪氣最弱,病位最淺,病勢最輕,故首太陽。從其本為寒氣,寒邪傷人最甚,故首太陽。寒邪傷人,必惡寒,傷寒論:「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名曰傷寒。」故首太陽。太陽為上,少陰為下,寒邪由上而下侵入人體,故病由太陽至少陰。少陽為表,厥陰為里,病邪由外向內侵入人體,故病由少陽至厥陰。仲景觀其象設其卦,以天布政次序,而類傷寒諸證,以別病位、病勢,故成傷寒六經病、傷寒六經。採用天道次序對應六經病,反映病勢加重加深的病機,即陽消陰長。
古人認為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古人居於北半球,面向北觀察天北極恆顯區恆星繫於天幕左旋逆時針運動,故天布政為左旋,地應之則為反方向右旋,人們能感知到的天氣變化屬地,則五運六氣皆右旋,故六經右旋,為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這也是內經五運六氣中天氣(年)、客氣(季)運轉順序,代表運氣學說中六氣的變化次序,為變道。《素問·六微旨大論》:「願聞天道六六之節,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紀。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陰治之;厥陰之右,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此所謂氣之標,蓋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為南面時,(天又分天地,天為天幕,天左旋,地為太歲太陽,地右旋)天之序為太歲太陽右旋所致,太歲右旋一周紀為十二地支為歲,太陽右旋一周紀為六經為六季,太歲太陽右旋,時光荏苒,六位時成,故曰移光定位。見圖1。古人對季節的劃分更多的是用五行來劃分,即木火土金水。五行和六經六氣相配,則厥陰為木,少陰少陽為火,太陰為土,陽明為金,太陽為水。這裡牽涉到古人對風寒暑濕燥火的認識。古人認為火性炎上,善動,故屬游部,火又分為君火相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故六經配五行,少陰少陽為火,故《素問·六微旨大論》:「土運之歲,上見太陰;火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陰;金運之歲,上見陽明;木運之歲,上見厥陰;水運之歲,上見太陽。」六經三陰三陽有了五行含義。故而五運六氣中主氣的運行順序變為厥陰-少陰-少陽-太陰-陽明-太陽。代表運氣學說中季節六氣的常道。即《素問·六微旨大論》:「願聞地理之應六節,氣位,何如?岐伯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復行一步,土氣治之。復行一步,金氣治之。復行一步,水氣治之。復行一步,木氣治之。復行一步,君火治之。」這樣六氣的變化節律作用於常規節律,二者相合,就是一年實際的六氣。此即所謂知常達變。同樣,每一年運與氣不同。十天干紀年,化為五運,為地之陰陽,為地紀地氣,十二地支紀年,化為六經,為天之三陰三陽,為天期天氣,天干地支相合成六十甲子,每年干支相合,運氣加臨,一年運氣則定。此亦為知常達變。
而少陰屬火,太陽為水,水火既濟,太陽少陰體現了陰陽相反相成的辯證關係,對應於人體,水火為寒溫,象徵著影響人體生理最重要的因素溫度變化。太陰屬土為濕,陽明屬金為燥,燥濕相濡,對應於人體,象徵著人體另一重要影響因素濕度變化。而少陽為火,厥陰為木,屬風,風火相及,是體現陰陽互生互助的又一重要矛盾因素。引申至人體則太陽-少陰對應心腎,主持人體溫度,為最深層次。陽明-太陰對應肺脾,主持人體濕度,為中間層次。而少陽-厥陰對應心包肝,用相火、風主持調節溫度濕度,對應現代西方醫學,則相火為體液內環境、免疫系統,風為神經、內分泌系統。如果僅從陰陽消長的角度安排六經三陰三陽,太陽、少陰的關係體現著陽極而陰生的的變化,同時又可引申為太陽為陽之極,少陰為陰之極。同樣太陰陽明的關係體現著陰極而陽生的變化,對應著大自然周日運動中由明轉暗的過程,或周年運動中由長夏轉秋季,即由濕熱轉涼燥的氣候變化。而厥陰少陽體現陰陽互生的關係,火極生風,風屬木,木生火。由上述可知,太陽-少陰,太陰-陽明,少陽-厥陰是由三陰三陽六經概念進一步衍化而產生的三種關係對子,分別描述陰陽的不同運動關係,而在易經中則將天地自然的關係總結為天地定位(乾坤),水火不相射(坎離),山澤通氣(艮兌),雷風相搏(震巽)。這樣三陰三陽就能體現著陰陽相生相剋的運動變化。故又形成了標本中氣學說,成為人體生理理論的基石。
推薦閱讀:
※何謂天道
※天道酬「情」
※應天道,盡人事,從風水命卦看人間萬物!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一個盜墓賊的懺悔
※天道佛音 無師不說性
TAG: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