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里的「補」與「瀉」
談「補瀉」,咱們先得說說「虛實」。中醫理論認為,疾病的發展與正邪的盛衰變化密切相關。《黃帝內經》記載:「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意思是說,邪氣入侵人體,如果正氣旺盛,能夠奮起反抗,正邪抗爭劇烈,就會表現為實證,如精神亢奮、語高氣粗、面赤發熱、煩躁易怒等;若正氣不足,臟腑功能減退,則表現為虛證,如面色蒼白、精神不振、身睏乏力、心慌氣短等。中醫強調以「補虛瀉實」的原則來實現陰陽調和。具體方法是辨明虛實後,相應地用「補法」鼓舞人體正氣,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以消除各種虛弱證候;或者用「瀉法」疏瀉病邪,幫助機體祛邪外出,以治療各種邪盛證候。
補瀉思想滲透到中醫治療的各個方面,包括針灸、推拿、刮痧、拔罐等,都對手法的「補」和「瀉」有特定的要求。中醫治病需根據人體的全身情況和體質,辨析出疾病的虛實本質,「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才能達到強身健體、驅除邪氣的效果,而正確的補瀉手法是臨床治療的關鍵。「補瀉反,則病益篤」,若辨證錯誤,補瀉手法用反,不僅不能治療疾病,還有可能加重臟腑失調,使病情更加嚴重。
自我按摩保健時,也應注意區分補瀉手法。就一般規律而言,作用時間較長的輕刺激手法為「補」,作用時間較短的重刺激手法為「瀉」。例如脾胃虛弱的患者,用輕柔的按揉手法進行較長時間地穴位刺激,長期堅持,可以取得較好的補虛效果;對於胃腸痙攣引起的劇烈腹痛,則需要在短時間內重刺激相關穴位,可迅速緩解疼痛。摩腹時,順時針方向為「瀉」,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可用於治療便秘;逆時針方向為「補」,具有固腸止瀉的作用,用於治療腹瀉。刮痧時用較輕的力度刮拭,速度慢一些,刺激時間長一些,痧痕出得不是特別多,這屬於「補法」,刮痧後常加用溫和灸,適合老人、體質虛弱的人群;「瀉法」則要求刮拭力度較大,速度較快,刺激時間短,出痧相對會比較多,這種手法的刮痧後常配合拔罐,適合年輕體壯和新病急病的實證患者。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不適或疾病的治療手法。
胃脘痛分為病邪阻滯引起的實證和臟腑虛弱所致的虛證兩類。實證常表現為胃脘和兩脅脹滿、疼痛劇烈,宜用較重的手法按揉後背的至陽、靈台、肝俞等穴,同時患者配合深呼吸,往往兩三分鐘即可止痛;虛證常表現為胃痛隱隱、喜暖喜按、飲食量少,可用輕柔的手法按揉氣海、關元、足三里等穴以行補法,並配合溫灸神闕穴,具有較好的健脾和胃、溫中散寒的作用。
再比如常見的便秘,對於大便乾結、腹脹腹痛、口乾口臭等為主症的實性便秘,宜用重手法短時間順時針摩腹,配合針刺大腸俞、上巨虛、下巨虛等穴,以行瀉法;對於排便不暢、便質不幹、神疲氣怯等為主症的虛證便秘,要用輕手法長時間順時針摩腹,配合針刺足三里、關元、脾俞等穴,以行補法。
中醫涉及的療法種類很多,自我保健時,都需要大家掌握好常見疾病的虛實狀態後合理使用。如果遇到疑難病症,或自行無法判斷虛實,還需及時到醫院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推薦閱讀:
※中醫手診圖譜 可以預示你的疾病!!!
※豬肚不想安安靜靜地做火鍋了 它能治胃潰瘍你造嗎?
※中醫育兒大全 1—10
※中醫機構快速站穩市場乾貨分享系列:中醫診所的核武器
※中醫養生:老中醫講:五髒的「保養」!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