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健康靠自己
「健康是福,無病是樂」,反映了人們謀求健康的願望。長期來,在增進健康的努力中,人們往往依賴於醫生、藥物或醫療設施,較少重視自身潛能,以致使本來可以預防或避免的疾病難以倖免,降低了健康水平,失去了原本可以延長的壽命。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被疾病折磨了幾十年,但對自己所患的疾病卻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把疾病康復的全部希望和權力統統交給醫生。實際上,醫生並不是疾病康復的主體,真正的主體是病人自己。拿冠心病來說,飲食中高膽固醇、吸煙、肥胖、高血壓和緊張情緒等是引起和加劇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這些因素屬於社會、心理和行為因素,也稱「自我創造的危險因素」。預防和治療冠心病,不設法控制這些危險因素,單靠醫生或藥物顯然是難以奏效的。至於在疾病康復手段和方法上,除藥物外,諸如體操、太極拳、氣功、按摩、飲食等自我保健方法,更是醫生所替代不了的。
隨著人類進步,社會發展,醫學模式發生了變化,人類疾病譜和死因譜也發生了變遷,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精神性疾病、意外死亡等一些非傳染性疾病在明顯地增多,如不採取有效措施,非傳染性疾病的大流行就將不可避免。隨著醫學科學發展,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這些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與生活無規律、精神緊張、疲勞、不合理飲食、缺乏鍛煉和吸煙等有著密切關係。我國醫務工作者對高血壓、心臟病的高危人群和健康人群進行生活方式與行為指導,使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分別下降20%和18%。美國有兩位衛生學家對7000名45歲以上成年人隨訪,結果發現:
(1)每晚睡眠7~8小時;
(2)一日三餐,不吃零食;
(3)每天吃早飯;
(4)控制體重,保持正常狀態;
(5)適量運動;
(6)不吸煙;
(7)飲酒適量。
上述七項衛生習慣,能經常做到六項或七項者較只能做到三項或不到三項者,平均壽命長11歲。
筆者親身碰到兩位年齡相仿的老幹部,1971年兩人同時因冠心病心絞痛同住在一家醫院。病情穩定出院後,一位十分注意保養,二十幾年來始終如一,至今還健在;可是,另一位,對疾病抱無所謂態度,在出院後不久的一天午飯後洗冷水澡,突然心肌梗塞致死。再有一個例子,發生在作者單位里,一位是單位的領導,平素體健,很少生病。另一位是這位領導的秘書,雖然年青了十多歲,可時常患病。大熱天,別人穿短袖、短衫還嫌熱,可她卻穿兩用衫還嫌冷。這位秘書深知自己體弱多病,十分注意保養,至今還活著。可是,這位領導已經過世好幾年了。體弱多病的健在,平素健康的卻過世,這裡悟出一個道理,人與機器一樣,同樣需要保養。
勞逸結合,合理營養,適量運動和消除疾病危險因素,通過自己主觀努力達到保護和促進健康的措施,我們稱它為自我保健術。誰掌握了自我保健術,誰就掌握了健康的鑰匙,誰也就掌握了駕馭健康的本領。可是,在我們周圍卻有不少人,總認為工作忙,任務重,自我保健顧不上。大家一定還都知道我國著名數學家張廣厚吧,如果張廣厚同志能及早注意自己疲累,實事求是地對待自己的身體,量力而行,注意休息和鍛煉,如果能懂得一點自我保健知識,在有限的條件下,儘可能地注意營養調節與飲食起居,那麼,張廣厚,這位祖國寶貴的數學人才可能還會微笑地生活在我們中間,為祖國作出更大貢獻。無數事實和血的教訓告訴我們——要珍惜健康!
推薦閱讀:
※東莞虎門博仕醫院好嗎
※燕窩適合哪些人吃呢?
※60-80岁的人要懂的6件事是哪六件?
※如何有效治療血糖過高?
※怎麼看待換頭手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