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廣播媒體的創新策略
一、把握互聯網精神,提升廣播媒體的領悟能力
(一)內容的創新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到解放日報集團考察期間,提出一個問題:紙媒如何擺脫恆隆廣場的試衣間命運。恆隆廣場是上海頂尖的高檔綜合商場,許多愛美的女孩子會在恆隆廣場的試衣間試穿衣服,拍張照片,然後到淘寶上去買。在電子商務的衝擊下,高檔商場有可能會成為消費者的線下體驗場所,最終購買還是回到網上。那麼傳統媒體,會不會也是這樣呢?韓正此問,表達了他對紙媒未來的擔憂。「試衣間之問」,其實是紙媒如何擺脫叵隆廣場試衣間的命運。傳統媒體常以「內容為王」自我安慰,相信優質的內容總是有需求的。那麼為什麼像《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這樣的超級紙媒王國,會逐漸失去它原有的平台呢?其實,他們失去的優勢不僅是內容,更多的是在渠道和平台上。傳統意義上的內容為王,一般是狹義上的內容,是具體的文字、版式,是成熟媒體環境下差異化競爭的產物;而在移動互聯網的傳播時代,更應該表現為內容+形態+渠道的廣義內容。現在的受眾,他們還擁有智能手機、iPad、PC;他們所消費的平台,也不僅僅是報紙、廣播、電視,還有優酷、愛奇藝、樂視到騰訊、網易、百度、阿里等。媒體生態變了,傳播格局變了,傳統媒體作為一個優秀的內容提供商,仍然是有價值的,但背後的操作系統變了,內容提供系統變了,分發系統變了,內容產品的架構方式、生產流程、傳播平台也要有所變化。
(二)從UGC到PGC
在內容創新方面,世界各大新聞機構都做出了自己的應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推CNN iReport公民記者的網站,是全球第一個主流媒體介入公民新聞的嘗試。它鼓勵公眾將自己所經歷的故事,上傳到CNN網站,並說明這些素材可能用於cNN的常規新聞報道中。公眾參與積極,CNN從中獲取了不少珍貴的新聞素材。比如2005年的美國卡特里娜颶風、2011年日本福島地震、英國威廉王子大婚、伊拉克戰爭等重大突發事件,多位事件親歷者為cNN提供了及時的、新鮮的、豐富的、多元的「猛料」。繼CNN之後,Fox(美國福克斯廣播公司)、NBC(全美廣播公司)和半島電視台等多家傳統新聞媒體都推出了類似節目。通過大量用戶生成內容,卧IUG(:(us」Generaledconfent),在媒體與受眾之間建立起融惑聯繫,並強化受眾對該媒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如果說UG(:貼近草根,負責內容廣度,主要貢獻流量和參與度,那麼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mem)體現了專業生產內容,維持內容深度,主要樹立品牌、創造價值。我們熟悉的戰地記者凱文·賽茨(K」insnes),曾從業於NBC電視台,他成為公民專業記者的先驅者之一,於2004年帶著一部錄像機和一台Macbook(蘋果電腦)孤身進入戰區,深入伊拉克、索馬利亞、敘利亞等國,用一年時間記錄了近20場戰役。他不甘囿於電視報道的時間與操作上的束縛,與雅虎合作推出網路視頻新聞欄目——戰地報告(Kevin Sites In The HotZorle)。
廣播電台典型的例子就是交通頻率的路況信息,裡面有交管局提供的路況,其次是路況焦息員提供的路況,最大多數是用戶提供的路況。PGC與UGC兩者缺—不可。
(三)內容的眾包
眾包(crowdsourcing)一詞由《連線》傑夫·豪(.JeffHowe)2006@提出。定義是:「一個公司或機構把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願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眾網路的做法。」內容的眾包,是互聯網帶來的新的生產組織形式和商業模式。《福布斯》雜誌到目前為止有900多個簽約的外部撰稿人。這些人都不是它的員工、記者或者編輯,這是非常典型的大眾網路時代的做法。
2013年7月7號的舊金山空難,整整一天,全國的報部)。一是強化新聞主編的主導功能,新聞節目生產實行主編負責制,通過抓主編的編輯思路來抓新聞節目的質量。二是強化編輯部的指揮、策劃、整合和相關新媒體功能,特別是新媒體功能,增設新媒體編輯,負責新聞頻率官方微博、微信及新聞客戶端的熱點新聞資訊的編輯和推送。三是強化節目生產的主持人中心制,確保主持人(團隊製片人)是節目生產、運營的「楊F,線上節目及線下延伸產業的策劃者、組織者、管理者。
其次,要實行廣播節目的模塊化。一是新聞節目編排的模塊化,即「輪盤制」;二是編輯思路模塊化,即「頭條+分析解讀+熱點掃描+服務資訊」;三是新聞的分析、解讀及互動討論話題的模塊化運作。要求速度為先、深度居後、隨時隨地、無時無刻、用戶參與、互動生產、個性定製,做到「新聞永不眠,滾動永不止』。
(二)廣播與新媒體融合
在微信、微博、客戶端這些都有了以後,我們該如何使用,如何運營,如何發揮最大效能呢?
在深圳電台,高度重視社交媒體業務和社交平台建設,節目互動以微信為主,包括微博、簡訊、熱線等手段全天互動,已經成為節目內容的一部分。在客戶端的延展內容上,首先特別增加廣播的音視頻發布功能,可以和新浪、騰訊進行差異化競爭;其次與台內的網站和媒資庫無縫連接,實現資源共享;第三是與大的微博平台平等合作,進退自如。
廣東珠江經濟台有檔周播節目《一些事一些情》,每周六、日晚21:30~23:∞電台直播。兩位主持人開通節目的微信公眾賬戶,以主持人語音+聽眾語音、主持人語音+照片、小遊戲+主持人語音等方式,全天24小時,一星期7天與聽眾互動,使品牌基因得以延展,用聲音喚起聽眾的回憶和聯繫。由於微信屬於「—對多」的推送方式,所以對於粉絲的文字或語音回應,通常不能一一作答。但很陝聚集的粉絲人氣,培養聽眾自覺地形成「按自己意願選擇回復一一查看對應內容」的行為。這種小遊戲,參與度相當不錯,有逾八成用戶參與。主持人群發語音後發起小互動,自定義回復推送話題相關照片,當天就吸引了過萬次回復參與。語音的加入,使一些互動小遊戲更加親切生動;而語音+互動,讓用戶不再「只接收不參與」,使溝通變為雙向。原本一個周播節目,但讓聽眾感覺隨時隨地可以參與,兩位主持人相當於「節目助理」,而聽眾則相當於千千萬萬個「主持人』。
尼爾森調查公司與社交電視分析公司s o cial—cuide研究總結出三個影響收視率的重要因素,其中之一就是「觀眾在推特(Tw_ffer)上討論某個節目的信息越多,收視率越高」。《一些事一些情》帶給了我們啟示:在社交媒體上與受眾的互動,不僅延伸了普通聽眾收聽的深度,同時電拓寬了自己互動的社交關係,將慢慢淡化廣播的聽眾又拉回到收音機身邊。也就是說,在社交網路上引起的話題,能帶動更多的人回到傳統媒體。這給廣播發展帶來啟發:新媒體正佔據越來越多的受眾注意力,我們能否把聲音也移植到新媒體平台上傳播,一些傳統電台的功能,例如連線通話、通話群發、短節目推送、廣播劇、道路交通,等等,都可能在這樣更開放的空間和平台上得以實施。
(三)廣播產品的高端布局
這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品牌運營。以品牌號召力覆蓋線上線下,以品牌影響力整合前端後端,也是我們事半功倍的利器。線上節目強勢介入,線下活動深度植入。比如:深圳電台的名牌節目《快樂反斗星》,線上是一檔輕鬆幽默聽眾喜愛的晚問黃金檔廣播節目,主持人在線下既是「麻花劇場」話劇的形象大使,又是地鐵深圳通卡上的卡通人物,還是連鎖餐飲店面點王的「小食客代表」。而《美味樂翻天》,則利用品牌優勢,多媒體運營iPhone和iPad客戶端,與電信合作電話訂餐,營銷「吃貨小分隊」,從吃遍深圳到吃遍台灣、吃遍香港、J吃遍日本、吃遍韓國等系列線下活動。
另外,我們還力推優質節目和主持人的跨媒體呈現。如廣播《獨家新聞》節目主持人朱克奇,同時擔任深圳衛視《決勝制高點》主持,他把熱點選題策劃與嘉賓資源,分享到廣播與電視不同的播出平台;《楊瑩的電影時光》不僅在廣播與電視上各有精彩,線下還經營著鐵杆「觀影團」,帶給用戶增值服務與良好體驗。滿足了聽廣播也想看看收音機裡面的人、視頻和音頻的分類和搜索等意願。
(四)優勢文化產業鏈
近幾年來,傳統媒體越來越多地發揮出它的產業功能,不少廣播電視台在產業經營上都有重要的布局,廣電行業在收入結構上也更加多元。比如,北京交通廣播旗下的北京交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了1039易通卡,它依託北京交通廣播(FMl03.9】的品牌資源,集會員服務、購物、餐飲、娛樂、打折、積分等多種功能於一體,是廣播傳媒進軍金融服務市場的初試啼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打造的央廣購物、黑龍江電台的綠色有機農業等,都是線下產業的布局與探索。上海報業集團提出要砸重金做互聯網金融,將資訊平台和互聯網金融結合。當下,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地產……傳統媒體在不斷探索,努力跨越和突破自己。深圳電台交通廣播旗下的生活傳媒公司,開發了穿戴式產品「u伴」健康手環,在Appstnre客戶端立體整合商業夥伴,與受眾實現「節目+市場」的經營互動,不久即將面世,也算是一次勇敢的試水。
三、重點突破,提升廣播媒體的執行能力
廣播媒體比起平面媒體和視頻媒體,在互聯網大潮中還有跨越式的發展。我們知道,汽車拯救了廣播,使得廣播成為「移動媒體」,但汽車也能拋棄廣播。互聯網巨頭—旦進入車載音頻市場,以交通廣播為代表的低成本、高利潤、安居—方的日子還能有多久?傳統電台行業或將被車載智能操作系統漸漸取代。在線音樂和汽車商聯手會帶來一個顛覆的變革。一是終端的變革,將媒體機前置在汽車上,通過移動互聯網接收音頻,車載收音機將被徹底淘汰;二是內容的顛覆,廣播式的單向傳播將被個性化定製內容代替。
當下,廣播重點突破的課題是「一硬一軟」:硬,即硬體,要做車載媒體,與汽車移動互聯,終端前置,或與汽車互聯結合,將音頻服務延伸;軟,即軟體,要切人移動互聯網的音頻市場。
我們的長項是給聽眾做優質的節目,但在未來,我們能給用戶做優質的產品嗎?老老實實向新媒體學習力廣播的理念、渠道和平台,用互聯網的思維、與互聯網合作、按互聯網的模式發展,廣播的未來應是網路化、社交化、移動化、全媒體化。好好發揮廣播在傳統媒體中最具有移動互聯網特質的優勢來做好節目內容。潘多拉電台(Pan—dom)是美國在線音樂服務商「互聯網科按暗頻」的典範公司,佔全美電台市場份額的2-3%。美國知名的互聯網統計公司cornScore~凋查顯示:全美手機客戶端前25名排序中,潘多拉電台位於第20名。國內也有一些優質的個性化網路電台,比如考拉FM,其節目來源是自製、外包定製、合作,收聽渠道有手機終端、車載終端、Pc端、音視頻盒子等;愛聽FM,建立了國內最大播客平台,播客聯盟,涵蓋電台節目、播客節目、音樂等移動互聯網音頻內容。這些音頻產品像電台,但又不只是電台。不感興趣的節目,輕滑屏幕跳過;喜歡的節目,可一聽再聽。
我們未來業務的發展和增長,應該是基於移動互聯網的產品。目前帶有互聯網基因的網路電台,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比如鳳凰FM,獲得了來自II)GO自百萬美元投資,TuneIn獲得紅杉投資30007J--美元,蜻蜒.fm獲得創新工場20@美元投資,阿里已經收購蝦米,考拉FM背靠車語傳媒完成了A輪融資。這種020(Online t0 0刪ne,線下商務與互聯網結合)的模式是在移動互聯網垂直和移動化領域尋求突破。傳統媒體習慣了鴻篇敘事,而這些容易得到風投的業務垂直、小而美的項目,更值得傳統廣播思考、研究和學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