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橋京杭大運河上的璀璨此博文包含圖片明珠

虹橋京杭大運河上的璀璨

明珠(2014-06-30 14:36:46)標籤:歷史吳齊正

秀洲驕傲世界文化遺產長虹橋京杭大運河上的璀璨明珠6月22日,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大運河申遺城市之一的嘉興,憑藉110公里運河河道和長虹橋、長安閘2個遺產點入選其中。中國大運河項目的成功申遺也意味著我市首個世界文化遺產的誕生。 作為嘉興大運河的起點,長虹橋倍受關注,令秀洲人引以為傲,讓我們一起來探尋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北起北京,南至杭州,跨越4省2市,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南北水上通道。這是一條歷史長河、文化長河,流淌千年,奔騰不息。當運河進入浙江省嘉興境內時,第一眼望見的就是如長虹卧波似的長虹橋,這裡是浙江的北大門,長虹橋是運河進入浙江的標誌性建築。長虹橋位於秀洲區王江涇鎮東南側,東西向跨京杭大運河,是浙北地區平原軟基上修建的最大石拱橋。據地方志記載,該橋「氣勢宏偉,遙遙相望,猶如長虹卧波」,故名長虹橋。此橋為三孔馬蹄形駝峰式石拱橋,橋全長72.8米,橋頂寬4.85米,橋堍寬6.7米,中孔凈跨16.2米,拱矢高10.7米,兩邊孔凈跨9.3米。拱券採用聯鎖分節並列砌築,拱券上方鑲嵌石匾橋額,鐫有陽文楷書「重建長虹橋」。每孔拱肩上均設有橫系石(亦稱龍頭石)一對,伸出牆面的端部雕有精緻紋飾,用以聯繫加固兩側山花牆。橋面陡峻,如駝峰高聳,兩側設大塊長條石護欄,無望柱,端部置抱鼓石,全橋護欄石砌成靠背式,可供行人小憩或觀景。橋頂為方形平台,正中雕刻精美的「輪迴」圖案,工藝精湛,東西兩端各有石階57級,採用長石板鋪砌。橋南北兩側中孔拱券旁各設有對聯石2條,聯石上的楹聯無法辨認錄得。兩邊孔旁各設有對聯石4條,聯石頂置雕刻紋飾的遮雨石,鐫有陽文楷書楹聯4副,文采飛揚,寓意深邃,發人深思。南側邊孔主聯:淑氣風光架嶺遙登彼岸;洞天雲漢橫樑穩步長堤。邊孔副聯:勸世成善;願人作福。北側邊孔主聯:福澤長流物阜民安國泰;慈舟普渡江平海晏河清。邊孔副聯:千秋永慶;萬古長齡。橋東堍原建有一座巍峨高大的四柱石牌坊,頗為壯觀,牌坊上雕有龍鳳等精美圖案,栩栩如生,1970年「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拆毀。橋西堍遺存一宿庵,相傳古代有一高僧雲遊四方,在此住過一夜,又傳清乾隆皇帝南巡時曾在此住過一夜而得名,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清人宋景和有詩云:「祗園半畝訪煙霞,一宿高僧今在耶,獨樹婆娑八百載,忽飛清影落誰家?」便是當年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在一宿庵的基礎上建成了雄偉的「長虹古寺」,虔誠信徒絡繹不絕,香火旺盛。一宿庵前有一株參天聳立的千年古銀杏樹,在裊裊的香火中,彷彿在回想著當年歷史夢境中皇帝南下時的盛景。江南水鄉的古石拱橋,因構造需要,橋頂通常都做成方形平台,上置頂盤石,正中雕刻「輪迴」圖案(有些也雕刻其它吉祥圖案)。圖案自中心點分六道向外逐漸擴展,最終呈車輪形狀。「輪迴」系一佛教用語,也叫六道輪迴、生死輪迴、輪轉,意謂眾生在「三界」、「六道」的生死世界中有如車輪迴旋不停,循環轉化。佛教宣揚因果報應,輪迴轉世。古代在橋上雕刻「輪迴」,是佛教因果報應思想的具體反映,讓人們在過橋時經常看到「輪迴」圖案,記住要時時從善不從惡,廣積功德,以修來生。京杭大運河是一條黃金水道,昔日是南北漕運的通道。王江涇鎮自古是運河邊的水陸交通要衝,重要的商貿集鎮,尤以絲綢業聞名,商旅雲集,經濟繁榮。今日運河仍在發揮重要作用,一片繁忙的運輸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現在,運河中常有大噸位船隻和長龍般的大型船隊從橋下通過,對長虹橋的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威脅,曾經發生過幾次對橋體造成撞擊損壞的事故。為保護古橋,2007年,有關部門在上下游水中增設了4個鋼筋混凝土防撞承台,承台頂上置放青銅澆鑄的,以示警告,藉以緩衝船舶撞擊對古橋的破壞。這些形態生動的,是浙江美術學院的上乘之作。傳說,龍生九子,是龍的九子之一,性好水,故立於橋墩或石橋頂端,能鎮水除害,寓意保橋平安,為民祈福。起著警示作用,卻也成了人們純樸感情的精神寄託。長虹橋最大的建築特點是橋樑修建在軟土地基上,歷經數百年仍巍然挺立,充分體現了當時建造橋樑的高超技術水平。浙江北部平原處於軟土地帶,2002年在長虹橋附近建有一條高速公路,橋頭軟土深度達24米,採用塑料排水板加堆載預壓的現代技術處理,水中橋墩基礎採用了鑽孔灌注樁的現代技術處理,而古代勞動人民採用何種方法在軟基上建造了這座石拱橋,至今仍完好地在大運河上默默地服務著,還是一個未解之謎。此橋除了採用薄墩薄拱結構,減輕了橋樑的自重,可以減少軟基承受的壓力外,還採用了變橋幅構造,即橋樑寬度不等寬,橋寬從橋頂至兩端橋堍逐漸加寬,由4.85米加寬至6.7米,拱牆平面上略呈弧形,這樣不但有利於橋樑結構受力和增強穩定性,而且擴大了基礎面積,減小了單位面積壓力,相應增強了地基承載力,在古代橋樑中比較少見,這些結構措施都有利於在軟基上造橋。長虹橋是我國南方三孔薄墩薄拱馬蹄形駝峰式石拱橋的代表橋樑之一,對研究軟土地基上的古橋建築具有重要價值,現已載入《中國科學技術史·橋樑卷》。長虹橋的另一個建築亮點是,拱券形式頗有特色。通常拱券都是採用半圓形,也有少數為圓弧形,而這座橋的拱券採用了馬蹄形拱,何謂馬蹄形拱?馬蹄形拱是指圓拱的圓心夾角大於180°的拱橋。嘉興地區罕見。馬蹄形拱橋在國內也較少見,大多分布於浙江紹興等地,現存為數不多。由於江南水鄉的河道大多都有通航要求,所以石拱橋一般都造得很高,尤其在通航繁忙的航道上。據筆者所知,京杭大運河浙江段現存的杭州拱宸橋、餘杭廣濟橋、嘉興長虹橋三大古橋都為馬蹄形拱橋,實屬珍貴。長虹橋歷經風雨滄桑,在歷史的長河中安然無恙,倖存至今。據史料記載,該橋為明萬曆三十九年至天啟元年間(1611~1621),由嘉興知府吳國仕始建。明代嘉興名士李日華在萬曆四十三年(1615)四月八日的日記中記載「太守名國仕……又建橋於涇上,民德之,因立祠於橋左。」清宣統《聞川志稿》載:「鎮之東南,踞塘岸,跨運河,其大橋曰『長虹』。明萬曆間知府吳國仕創建。」可見,其始建年代確鑿。清康熙五年(1666),嘉興知府王鐄率里人朱麟世、張應麟等重建。嘉慶十七年(1812),由里人唐秉義、謝丕勲、陳嗣昌等募資再建。咸豐十年(1860),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與清兵在王江涇激戰,兩側橋欄石部分損毀,光緒六年(1880),里人唐佩金出資修復。在這座歷史悠久、充滿傳奇色彩的古橋旁,流傳著不少美妙動人的故事,常常會勾起人們對長虹橋的回憶、讚歎和嚮往。長虹橋前兩次建橋是官辦,第三次再建時是民間行為,發起募建的是布衣唐秉義,他是一介平民,也是位醫生,頗有影響力,他日夜操勞建橋事宜,終因積勞成疾未見橋成就離開了人世,後繼者繼承唐氏遺志,努力續成建橋大業。靜峰庵道士陳復古,積极參与,據傳在靜峰庵坐關三年,因憂其不成,至絕食以信其志,令人感動。當時四方鄉民踴躍樂助,捐資財者達數百人,共募銀32000兩,使建橋得以順利完成。修橋鋪路,積德行善,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著名嘉興籍學者錢儀吉(1783~1850)在其《重築長虹橋碑記》中,詳細記載了這件事情。長虹橋的施工方法獨具匠心,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據傳,該橋施工時採用「堆土法」建造,即石塊砌到多高,土就堆到多高,逐層向上,將拱券砌置成馬蹄形,這在200多年前也可算是一項創舉了。傳說,當橋樑即將建成時,橋面上的結頂石卻怎麼也放不平了,工匠們束手無策,心急如焚。此時,工地上突然來了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老人左看右看,將自己的一隻鞋子脫下來墊在了石塊的一角,工匠們一看結頂石已變得四平八穩,剛想感謝老人時,老人早已不見蹤影了,眾人說是造橋義舉感動了上天,仙人相助。當然這只是神話傳說罷了。橋樑建造需要大量的巨石,這些巨石是如何從岸上運到河中架橋的呢?據傳是在裝運巨石的船下綁石運載過來,利用物理學的浮力原理以減輕船的載重量,從而解決了運石問題,再用「堆土法」作業。工匠們就這樣靠著聰敏才智,同舟共濟建造了這座雄偉壯麗的大橋。清代乾隆皇帝在位60年,曾6次沿運河南下巡視,6次南巡都到嘉興,長虹橋是進嘉興的接駕橋,當時隆重的盛況可想而知。嘉興市博物館珍藏的《虹橋畫舫圖》(清咸豐年間所作)描繪的就是接駕時熱鬧非凡的場景,只見運河裡停滿了各色各樣的船隻,有官船、民船、漕船,一艘掛著龍幡的巨船正穿橋而過;運河岸邊有茶棚、小吃攤、算卦、玩骰子、戲班演出、戲耍鬥鬧等反映當時民風民俗的生活景象;兩岸人山人海,還有人爬到樹上觀看,這一切栩栩如生,細節生動,好不熱鬧,堪稱江南的「清明上河圖」。近年在橋西堍將這些勝跡組合建成了一個長虹公園,成為了人們遊覽觀光的好地方。長虹橋歷來為文人名士所讚美,成為他們賦詩題詠的對象,留下了許多優美詩篇,豐富了古橋文化的內涵。往昔天氣晴明時,登橋遠眺,北之江蘇吳江盛澤,南之嘉興北門外隱隱可見。有詩人留下了「虹影卧澄波,登高供遠矚。南浮越水白,北接吳山綠」的佳句。清代張燕昌的《鴛鴦湖棹歌》寫道:滿湖煙水涇鶯聲,庭院飛飛散落英。目斷長虹晴亦雨,春水難得是多情。周昌祚的《重九登長虹橋》詩曰:近地登臨亦復佳,界分江浙動吟懷。南瞻秀驛飛鴻遠,北望吳山薄霧埋。桑落酒香人共醉,水天秋老鏡新揩。疏鍾幾處聞蕭寺,踏月歸來露濕鞋。如今,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長虹橋入選其中,嘉興首個世界文化遺產從此誕生,我們感到自豪!但任重道遠,我們要保護好先人留給我們的這個世界文化遺產,弘揚中華文明和傳統文化,這才無愧於後人。
推薦閱讀:

每個人生來都是君王,但大多數在相親中死去
湘西鳳凰古城(圖片)
動畫、圖片薈萃
哈哈哈!寵物搞笑GIF圖片大合集...
2012切爾西花展圖片集(三)

TAG:圖片 | 運河 | 京杭大運河 | 長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