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哲理──淺談寓言
小故事大哲理──淺談寓言(下) |
|||||||
聯合文學 2011/02/17 | |||||||
寓言在西方文明中也是重要的文化資產。在重視修辭教育的古希臘羅馬時代,寓言就是訓練學生作文與演講的最佳初級教材,也促使許多寓言故事集的出現。 |
|||||||
【文/馮品佳】 寓言在西方文明中也是重要的文化資產。在重視修辭教育的古希臘羅馬時代,寓言就是訓練學生作文與演講的最佳初級教材,也促使許多寓言故事集的出現。我們最 耳熟能詳的西方寓言故事應該就是《伊索寓言》。傳說中一位在西元前六世紀的古希臘奴隸伊索(Aesop)創造了許多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也奠定了寓言故事 的大概形式。像是〈狼來了〉、〈龜兔賽跑〉、〈蚱蜢與螞蟻〉、〈北風與太陽〉等等膾炙人口的故事,伴隨著世界各國不同世代的兒童成長。
《伊索寓言》也啟發了十七世紀法國詩人拉芳登(Jean de La Fontaine, 1621-1695)撰寫《寓言集》(Fables)。《寓言集》是法國文學的經典之作,一共有兩大冊韻文寓言集,兩百四十二篇故事分為十二書,是拉芳登 集諸多古典寓言傳統於大成所撰寫的傳世之作。同時期的法國文豪伏爾泰盛讚《寓言集》對於一般或品味卓越的讀者都同樣迷人,而拉芳登的作品是為了不同時代的 人而書寫的。拉芳登之所以喜愛寓言文類,主要是因為他體認到寓言的精髓就在其道德寓意,可以提供人們一些行為規範。他的寓言故事有許多動物寓言,但是也經 常寫到人類的生活情境,以優美的文字諷刺當時的宮廷、教會、中產階級、甚至一般人民的生活。 《寓言集》第八書有一篇鞋匠與財主的故事可以看出拉芳登的勸世苦心。一個修鞋匠每天辛苦工作僅能餬口,卻快樂地跟小鳥似的每天歌唱。他的隔壁鄰居是 個財主,卻終日憂心,寢食難安,恨不得可以用錢買到一夜好眠。有時財主好不容易睡著,卻被鞋匠的歌聲吵醒。好奇的財主把鞋匠叫到家裡,問他到底年收入多 少。鞋匠說他從未計算過一年的收入,只要每天有錢夠買麵包過日子就好了,最發愁的就是宗教節日不能工作。財主看到鞋匠這麼老實,送了一筆錢給他,要他也體 驗有錢的滋味。但是鞋匠拿到這筆錢財之後,開始每天憂心可能遭小偷光顧、有盜匪上門,日子過得非常憂愁,不但沒有心情工作,更不會唱歌了。最後鞋匠把錢退 還給財主,因為他只想要找回快樂的歌聲與安穩的睡眠。這個故事提醒著讀者,金錢實際上是破壞快樂的障物。十七世紀的歐洲中產階級興起,生活型態也逐漸走向 工業化與資本化,拉芳登的寓言可以說提出了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警訊。然而這個故事對於生活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現代人而言,實際上也格外具有啟發之意,提醒 我們不要每天只顧著汲汲營營積聚物質財富,反而忽略了在簡單生活中唾手可得的精神財富。 在現代文學裡,寓言大部分是以兒童讀物的形式出現,然而仍然有作家利用寓言的諷喻功能創造出震撼人心的文學傑作。出生在印度次大陸的歐威爾(George Orwell, 1903-1950)所創作的中篇小說《動物農莊》(1945),就是最著名的現代寓言。歐威爾不諱言《動物農莊》是為了諷刺史達林的集權政權,也是他第一本特意將政治與藝術合而為一的作品。而這部出版於二次大戰之後的小說也使得歐威爾廣受歡迎。 《動物農莊》的故事描述農莊中的家畜齊心一德趕走剝削他們的人類之後,領導革命的豬隻們不但起內訌互相仇殺,最後也成了像人類一樣的剝削者。對於 《動物農莊》傳統的解讀是按照歐威爾的說法,將農莊中的動物如何從反抗人類奴役、建立了自主的烏托邦(utopia)之後,又大開倒車,走回極權暴政的反 烏托邦(dystopia),當作影射俄國革命的諷刺故事。不僅書中的動物角色都各有所指,情節也與俄國共產革命的歷史十分吻合。整本小說有如可「對號入 座」的「鑰匙小說」,在二次戰後的時刻對於俄國共產主義極權統治提出批判。在此政治性的脈絡下閱讀《動物農莊》,歐威爾的動物寓言極其晦暗悲觀。例如豬群 由對抗人類的革命領袖,在掌權之後逐漸變成類人的禽獸,乃至最後人豬難分的境地。《動物農莊》以一個失敗的革命故事寫出最黑暗的現代寓言,與其後的反烏托 邦科幻小說《一九八四》共同道出歐威爾反集權政治的心聲。 以動物寓言諷刺極權政治的故事模式在後殖民的情境之下也有了新的寓意。牙買加的女作家布德柏(Erna Brodber)在她的小說《魔奧》(Myal, 1989)也談到英國殖民時期小學課本中的一個寓言故事。裡面的動物也像《動物農莊》裡的家畜一樣不滿主人的奴役,以出走表達抗議,但是沒過多久動物們就 因為不耐飢寒而重回主人懷抱。這個寓言書寫的也是一個失敗的革命,而且以小學讀本的形式出現,主要的政治功能是提供英國殖民者「教育」殖民領地的臣民,從 小就教導他們安分守己,不可妄想非分的自由。布德柏是社會學者,她的創作中經常透過魔幻的角度呈現牙買加社會因為殖民歷史而產生的病態,希望藉由書寫這些 「病例」讓讀者了解殖民主義是如何導致被殖民者身心失調。《魔奧》中的動物寓言是一則故事中的故事,顯示殖民者挪用了寓言故事教化人心的功能,使得寓言成 為為虎作倀的工具。在布德柏的筆下,殖民者的文化宣傳工具在《魔奧》中卻變成對抗殖民主義的利器。透過女主角最後的覺悟,布德柏讓讀者了解只有拒絕殖民者 的洗腦,並且改寫殖民者的故事,才能脫離有如行屍走肉(zombie)的被殖民情境,使得這本反思寓言故事的小說也成為強而有力的抗殖民寓言。
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不勝枚舉,雖然有不同的傳統與流變,但是教化人心的目的則一,以精簡的故事道出重要的道德原則。然而,像《魔奧》這樣的後殖民小 說也提醒著我們必須正視寓言可能遭到挪用/利用做為殖民教育的工具,在欣賞寓言看似單純直接的道德意義時,也意識到寓言更複雜的可能性。 ◎作家簡介 馮品佳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英美文學博士,現任交通大學外文系教授,中華大學特聘講座教授,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曾任交通大學教務長、外文系系主 任及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等職。曾獲2007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主要研究興趣在於英美小說,女性書寫,離散文學,少數族裔論述以及電影研究。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