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知識的學習
06-02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心理學筆記:第六章知識的學習發布人:聖才學習網發布日期:2010-10-16 17:03共82人瀏覽[大] [中] [小] 第一節知識學習概述 一、知識的類型 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觀點,知識就是個體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後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其實質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特徵與聯繫的反映,是客觀事物的主觀表徵。 由於反映活動的深度不同,知識可分為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所謂感性知識可分為感知和表象兩種水平。理性知識,包括概念和命題兩種形式。 由於反映活動的形式不同,知識可以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也叫描述性知識。 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 二、知識學習的類型 (一)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 根據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複雜程度,知識學習可以分為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 符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辭彙學習。 概念學習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義,實質上是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的關鍵特徵和本質屬性。 命題學習指學習由若干概念組成的句子的複合意義,即學習若干概念之間的關係。 (二)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並列結合學習 如果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係,知識的學習可以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並列結合學習。 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是一種把新的觀念歸屬於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並使之相互聯繫的過程。下位學習包括兩種形式:派生類屬學習和相關類屬學習。 上位學習也叫總括學習,即通過綜合歸納獲得意義的學習。 並列結合學習是在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原有觀念既非類屬關係又非總括關係時產生的。 三、知識學習的過程 知識學習主要是學生對知識的內在加工過程。這一過程包括知識獲得、知識保持和知識的提取三個階段。 四、知識學習的作用 首先,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學校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 其次,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學生各種技能形成和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 再次,知識學習是創造性產生的必要前提。 第二節知識的獲得 知識的獲得是知識學習的第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新信息進入短時記憶,與來自長時記憶系統的原有知識建立一定的聯繫,並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從而獲得對新信息意義的理解。而要理解新信息的意義,通過直觀和概括兩個環節來實現的。 一、知識直觀 (一)知識直觀的類型 直觀是主體通過對直接感知到的教學材料的表層意義、表面特徵進行加工,從而形成對有關事物的具體的、特殊的、感性的認識的加工過程。直觀是理解科學知識的起點,是知識獲得的首要環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三種直觀方式,即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 1.實物直觀 實物直觀即通過直接感知要學習的實際事物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 2.模象直觀 模象即事物的模擬性形象。所謂模象直觀即通過對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 3.言語直觀 言語直觀是在形象化的語言作用下,通過學生對語言的物質形式(語音、字形)的感知及對語義的理解而進行的一種直觀形式。 (二)如何提高知識直觀的效果 1.靈活選用實物直觀和模象直觀 2.加強詞與形象的配合 3.運用感知規律,突出直觀對象的特點 (1)強度律。 (2)差異律。 (3)活動律。 (4)組合律。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5.讓學生充分參與直觀過程 二、知識的概括 (一)知識概括的類型 學生對於知識的概括存在著抽象程度不同的兩種類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1.感性概括 感性概括即直覺概括,它是在直觀的基礎上自發進行的一種低級的概括形式。 2.理性概括 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認識的指導下,通過對感性知識經驗進行自覺的加工改造,來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質的特徵與聯繫的過程。 理性概括是一種高級的概括形式,它所揭示的是事物的一般因素與本質因素,是思維水平的概括。 (二)如何有效地進行知識概括 1.配合運用正例和反例 2.正確運用變式 所謂變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或事例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即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徵,以便突出本質特徵。 3.科學地進行比較 4.啟發學生進行自覺概括 教師啟發學生進行自覺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問題的討論。 第三節知識的保持 一、記憶系統及其特點 現代認知心理學把人的記憶系統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三個子系統。 (一)瞬時記憶 客觀刺激停止作用後,感覺信息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保存下來,這種記憶叫感覺記憶或瞬時記憶,它是記憶系統的開始階段。瞬時記憶的貯存時間大約為0.25~2秒。 (二)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是感覺記憶和長時記憶的中間階段,保持時間大約為5秒到2分鐘。它一般包括兩個成分:直接記憶;工作記憶。 (三)長時記憶 長時記憶是指信息經過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後,在頭腦中長時間保留下來。這是一種永久性貯存。它的保存時間長,從1分鐘以上到許多年甚至終身,容量沒有限度。 二、知識的遺忘及其原因 (一)遺忘的進程 對於遺忘發展的進程,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早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其研究結果被稱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過程最初進展得很快,以後逐漸緩慢;過了相當的時間後,幾乎不再遺忘。也可以說,遺忘的發展是不均衡的,其規律是先快後慢,呈負加速型。 (二)遺忘的理論解釋 1.痕迹衰退說 按照這種理論,遺忘是由記憶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隨時間的推移自動發生。 2.干擾說 現在,大多數心理學家認為,長時記憶中信息的相互干擾是導致遺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擾說認為,遺忘是由於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他刺激干擾的結果。 3.同化說 奧蘇伯爾認為,遺忘就其實質來說,是知識的組織與認知結構簡化的過程。 4.動機說 動機性遺忘理論認為,遺忘是因為我們不想記,而將一些記憶信息排除在意識之外,因為它們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損自我的形象。這一理論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也叫壓抑理論。 三、運用記憶規律,促進知識保持 (一)深度加工材料 (二)有效運用記憶術 (三)進行組塊化編碼 (四)適當過度學習 (五)合理進行複習 1.及時複習 2.分散複習 3.反覆閱讀結合嘗試背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怎樣提升大腦「轉速」?
※個體意識獨立性與外部環境的關係
※么學聲第十四期奇門學習班筆記
※關於秦始皇的研究性學習
※如果最後慕課改革了教育,將會怎麼樣?|Cheery Friday Em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