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規矩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是人們從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帶有規律性的東西,是事物客觀規律的反映。太極拳的規矩是每一個練拳的人必須遵守的「法則」,特別是初學者更應該首先明規矩、守規矩,嚴格按規矩學拳練拳,通過長期磨鍊規矩成了習慣、成了本能,就可以脫規矩、靈活運用,但這時已經處處合規矩而不會違反規矩了。  太極拳是一種十分嚴謹的拳術,要求很高,規矩自然也不少。  首先,從動作外形上講,太極拳有如下規矩。  一、頭部  包括頭、頸、眼、耳、口、齒、舌。  1.頭正項直  頭要端正,項要自然伸直。不低頭,不仰頭,不歪頭,下頜微收。  2.頭向上領  頭要有自然向上的頂勁,像懸在空中,提起精神,即所謂「虛領頂勁」、「頂頭懸」。  3.頭隨身轉  腰身向哪個方向轉動,頭也向哪個方向轉動保持一致。  4.眼專註  眼光隨主手(主要攻防手)轉動,專註一方。合眼,不瞪眼,不亂看,不呆視,目光遠送。  5.耳靜聽,口微合,牙輕扣,舌上卷  不張嘴,不抿嘴,舌尖舔上齶部。面部表情總體要求自然愉快。  二、上肢部分  包括肩、臂、肘、腕、手。  1.垂肩墜肘  肩肘下垂,不聳肩,不拾肘,肘部總有向地之勢。  2.開肘虛腋  肘向外撐,腋下空虛。不夾肘、夾腋,也不敞腋。  3.大小臂之間  保持15。左右角度,不屈臂,不直臂。  4.坐腕  腕要保持一定彎度,不平伸,-不折腕。  5.展掌舒指  手掌展開微凹。五指自然分開伸展,不併攏,也不過分開張。  6.握拳  五指中空,握松拳,不握死拳。  7.勾手  腕下垂,五指併攏回屈。  三、軀幹部分  包括胸、背、腹、腰、臀。  1.含(涵)胸  胸要微內含,不挺胸,也不凹胸。  2.拔背  背部向兩側擴張,不縮背,不駝背。  3.腰為主宰  身體任何部位的動作都必須在腰的帶動下運行,不能自動;同時其他部位自己也在轉動。  4.腰始終在不斷旋轉中  無論上下、起落、前後都是如此,左右旋轉不超過450。  5.立身中正  身軀要始終保持上下一條線,不後仰,不歪斜。  6.收腹斂臀  不腆腹,不突臀。  四、下肢部分  包括胯、腿、膝、踝、腳。  1.胯隨腰轉動  弓步時向前送胯,尾間前送;坐時向後收腹收胯,命門後撐。  2.邁貓步  按「點起點落,緩起緩落,輕起輕落」的原則,分清虛實,出步輕靈、穩定。  3.弓步、坐步、撲步、上步、退步  兩腳之間有個夾角,要成一個面,不能在一條直線上。  4.腳要隨身軀轉動  不斷扣腳、擺腳、碾腳進行調整,腳尖要始終與膝蓋保持同一方向。  其次,在動作運行方面。太極拳的規矩有如下幾點。  一、頭腦要靜,精神要集中,注意力總在主手上,做到意念、動作、眼神三位一體。  二、全身放鬆。動作外柔內剛,柔而不軟,剛而不僵。全身上下不緊張,不掛力。  三、動作要舒展。開而不散,合而不拘,開合有度,相吸相系。  四、動作要圓活自然,不直來直去,不打死彎、拐死角、僵硬。  五、動作要連續不斷、節節貫穿,既有節奏,又無斷續。過渡式動中有靜,完成式靜中有動。  六、動作速度要均勻,將起式時的速度貫徹始終,保持勻速。  七、動作要沉穩,身軀要穩定,不晃動搖擺。按起式時的架勢高度水平移動,始終保持,沒有明顯起伏。  八、動作要緩慢。靜靜開始,緩緩運行,默默停止,不急不跺,冷靜沉著。  九、形體要飽滿,保持「五弓」狀態,不凹不凸,勁不斷。  十、呼吸要深長細勻,以鼻為主,腹式呼吸,與動作配合收吸開呼。  再次,在修鍊方面,太極拳的規矩如下。  一、練太極拳必須多練基本功,樁功、柔功不可少,要天天練。  二、練拳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不間斷。  三、練拳德為先,習拳人必須有良好的品質與高尚的情操。  四、藝無止境,練拳人要永遠保持謙虛好學的態度,不驕傲,不自滿。  五、摒棄門戶之見,取長補短,互相學習,不武人相輕自以為是。  六、推手也是為了健身,要點到為止,不爭勝負,不論高低,更不可逞強好勝、出手傷人。  七、練拳人不僅自己下工夫,還要熱心輔導別人,以弘揚太極文化、推廣太極拳,讓太極拳造福社會,使更多的人健康幸福。

一代宗師、楊氏第三代傳人楊澄甫的套路演練舒展大方,氣勢磅礴,似行雲流水,如滔滔大河,堪稱近代楊氏傳統太極拳之圭臬,其技擊風範更是令人敬仰。楊振基先生說:「楊式太極拳每一式都是為搏擊而編的,帶有技擊性的,必須明了拳的本意……」還說:「現在把拳改來改去……把一些帶技擊性的動作也改了,拳式的攻防意識不明顯,練來練去除起到健身作用外,技擊方面的意識和效果減弱了,甚至不存在了。」(《楊澄甫式太極拳》)時下,一些人練太極拳不懂技擊含意,手腳不到位,隨意出手,這不是真正的太極拳,架子打得再好看也只是「太極操」。  除楊澄甫宗師外,其傳人許禹生、陳微明、董英傑、鄭曼青、李雅軒、傅鍾文、趙斌、吳志青及四位哲嗣振銘、振基、振鐸、振國等均有著作問世,在書中除動作說明外,他們還以「應用」、「用法」、「功用」或「技擊意義分析」等解說招式的技擊含意,其中尤以楊澄甫宗師的《太極拳體用全書》和《太極拳使用法》及楊振基先生的《楊澄甫式太極拳》最為詳盡。  但是在八十八式太極拳的解說中並無談及招式用法和技擊含意,學者只是依樣葫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一些人雖然練了幾十年的拳,由於不懂技擊含意,腰身手腿的動作不到位,「未得此中三昧,一經考究,其方向動作,上下內外,皆未合度」(楊澄甫《太極拳之練習談》)。一些人打拳毫無拳意,毫無攻防意識,動作打得再好看也不是真正的太極拳。  楊振基老師演練的套路酷似乃父。《楊澄甫式太極拳》中每式的「技擊意義分析」也源自其父的《太極拳體用全書》,為楊家之真傳。對白鶴亮翅,他說:「……兩手上下分開,右手是直線上提的,上提至頭頂後逐漸翻掌上提,不是由右往裡插,也不是手指尖向上的立掌……」(「注意事項」)「對方從身前用雙手擊來,我左手自左側展開對方右手,右手向上往右側展開對方左手……此式用的是分勁。」(「技擊意義分析」)高探馬,「右橫掌稍內旋轉手心向下,向前以小指一側外緣向正前打出」(「動作說明」)。「對方用左手從我左腕下繞過,往右挑撥,我將左手腕略鬆勁,轉手心向上將對方腕用勁疊住,往懷內採回,用右手橫掌向對方面部擊去」(「技擊意義分析」)。而八十八式白鶴亮翅說明為:「……右手上提停於右額前,手心向左後方……」(筆者質疑:攻哪裡?防哪裡?)高探馬說明:「右掌經右耳旁向前推出,手指與眼同高……」(筆者質疑:推哪裡?能打人嗎?)顯然,前者的打法富於攻防意識,而後者則遜色多了。八十八式太極拳所有的動作招式均無技擊用法說明,這就不是拳的本意了。  2.八十八式太極拳的一些動作要領有悖於太極拳的拳理拳法。  如弓步,傳統套路的要求是「(前弓腿)腿曲至垂直為準,逾此為之過勁,身軀前撲即失中正姿勢」(楊澄甫《太極拳練習談》)。「前弓腳小腿與地面垂直……」「(弓步)兩腳有一個距離,這個距離是練拳者自然襠的距離……」(楊振基《楊澄甫式太極拳》)「練太極拳時……膝關節要保持一些彎曲度,以避免大腿後部肌肉緊張……」(顧留馨《太極拳術》)兩足的橫向距離則要求「與肩同寬」。上述是楊式傳統太極拳弓步規範、正確的動作要領。而八十八式太極拳則要求:做弓步時,膝蓋不要超過腳尖,後腳腳跟後蹬……自然伸直或自然蹬直,兩腳橫向距離約10厘米(攬雀尾、閃通臂、搬攔捶等動作說明)。這樣的弓步,明顯違背了上述幾位大師的要求,也違背了太極拳的拳理拳法。因為,前弓腳之膝蓋只要超過小腿與地面的垂直線(儘管不超過腳尖),都會增大膝關節的承重負擔,且無前撐之勁,重心前傾,「即失中正姿勢」。後腳跟「伸直」或「蹬直」,會引起大腿肌肉緊張,並影響腰胯轉換的靈活性。而「弓步兩腳的橫向距離為10厘米」明顯過窄,易使下肢不穩,影響動作的輕靈和勁道的發揮。  所謂「抱球」(傳統太極拳套路無此說法),是某些拳式在出勁前身勢與兩臂間的相合和蓄勁的預備動作。以斜飛式為例,楊振基先生說:「(腰)帶動雙手上下翻轉,右手向右下外旋劃圓弧至右腹前,手心斜向里向上,成下 手,左手向左向右內旋劃至胸前,兩腕臂上下相交。」楊振鐸先生說:「兩臂向左下環弧……左小臂里屈至胸前,掌心向下。右臂環至腹部前方,掌心向上,兩臂相合。」而八十八式太極拳說明為:「左手劃弧,左臂平舉胸前,左手手心向下,右手經體前下方劃弧與左手上下相對……」(斜飛式解說)攬雀尾解說為:「左臂平屈於左胸前,與肩同高,手心向下,右手經腹前向左劃弧至左肋下(手心向上),與左手上下相對成抱球狀……」按八十八式太極拳的「抱球」要領,左肘必然抬起(因為「與肩同高」),左肩也會隨之聳起,這違背了楊澄甫《太極拳說十要》關於沉肩墜肘的要求。同時,由於聳肩抬肘,身勢與兩臂不能自然相合,蓄勁也無法做到。  腰的運用在太極拳中尤為重要,有「八卦掌,太極腰」之說。在傳統太極拳套路中,幾乎所有的拳式都有腰的動作。楊澄甫宗師說:「腰如車軸,如腰不能作車軸,四肢不能轉動。」(《太極拳使用法》)其子楊振基先生對腰的運用這樣闡述:「一切動作要靠腰帶動,腰帶、腰拉、腰轉、腰腳手。」並說,練太極拳不從腰去練就永遠也練不成(《楊澄甫式太極拳》)。他把腰的動作分為轉腰、拉腰、閃腰、擺腰等。他演述的傳統套路,腰的動作就有230多個。而八十八式太極拳在套路動作說明中,只強調手、腳等肢體局部動作,沒有談及腰的運用,這不能不說是該拳的最大缺憾。  綜上所述,八十八式太極拳在練拳宗旨和動作要領方面均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當然,二十四式、四十二式等國編套路也有不少違背拳理拳法的地方。國編表演競賽套路尤其是二十四式、四十二式對太極拳的普及、推廣、發展和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於上述問題的存在,長期誤導著成千上萬的太極拳愛好者。有些人練了一輩子拳卻不懂拳理拳法,有些人表面動作很「好看」其實身法不松不沉、內中無意無氣,動作依樣葫蘆,技擊含意全無,人稱「太極操」是也。當然,由於八十八式太極拳編寫於20世紀的50年代未,推廣於六七十年代,受歷史和時代的局限和影響在所難免。筆者認為,太極拳也應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的變遷及目前楊式太極拳在海內外的發展形勢,八十八式太極拳套路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說句不中聽的話,它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推薦閱讀:

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祿禪
太極拳揭密
楊式太極拳圖解(85式完整版)(47~85)
名家視頻:陳式太極拳(陳自強)
陳長興是在由趙堡傳來的太極拳基礎上開創了陳式一路太極拳

TAG:太極拳 | 太極 | 規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