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本完全可以延續下去,卻被崇禎的面子和大臣的自私毀了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率兵從德勝門入城。立國長達276年的大明王朝就此宣告滅亡,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大遺憾。然而人人都說李自成攻下大明卻又沒有守住江山,最後讓政權落入滿清人手中。實際上,我們也高估李自成了,勝利在望時,他竟腦子短路一般,留給崇禎皇帝一絲喘息之機。
1644年4月24日,也就是崇禎自縊的前一天,李自成大軍圍攻北京城。此前崇禎也多次考慮過大臣的建議,打算遷都南京。但他高估了手下大臣與軍隊的勇氣,寧武關失守後,接下來數個軍事重鎮竟然紛紛不戰而降。從西安而來的李自成大軍也很快對北京形成包圍之勢,其速度之快,完全超乎崇禎所料。
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李自成骨子裡農民的「小富即安」的思想竟讓他做出一個舉動:他派一個叫杜勛的人找崇禎談條件。這個杜勛以前也是明朝廷的宮中太監,再次面對舊主,他假裝好意地「替崇禎考慮」,敦促崇禎趕緊投降。而投降的條件不過是封李自成做個西北王,賞賜個幾百萬兩白銀,不上朝不覲見,保留軍隊。而為了表明李自成「歸順朝廷」,他同意幫崇禎滅掉其他起義勢力,順便連滿清也解決了。
如今看來,李自成此舉完全就是神經病發作了——皇位唾手可得,自己卻偏要去做什麼西北王。然而就在這種天大的好事面前,崇禎卻沉默了。明朝立國200餘年來,列祖列宗都奉行「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原則。如今讓一個農民跑到自己面前談條件,先不說這條件是否過分,單單這件事就有損於大明的威嚴啊!但是崇禎也不是傻子,他也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於是,他便找了個台階下,把這個問題拋給了自己親自選的內閣首輔魏藻德那兒。
崇禎對魏藻德說的話是:「此議何如?今事已急,可一言決之。」由此可見,崇禎其實也對魏藻德托有重望,他滿以為自己的心腹能看穿自己的意思,給自己個台階下。只要這位大明內閣首輔當時點點頭,估計大明帝國的命運就會就此改變了。然而魏藻德更不傻,他明白崇禎這是讓自己背這個黑鍋,崇禎去做那個「守國之君」。但是如果事情過去,崇禎要找個替罪羊,自己輕則丟了官職,重則丟了性命,甚至有可能會遺臭萬年。於是,魏藻德也選擇沉默,乾脆跪在地上一句話都不說。
實際上,這個魏藻德是個地地道道的不要臉的傢伙。崇禎自殺後,魏藻德試圖投靠李自成。後者問其為何不以身殉國,魏藻德竟然回答說「方求效用,那敢死」(等著為新主子辦事,咋敢死呢?)。此時魏藻德的裝傻也把崇禎推向了絕路,他給杜勛的回復是「朕有旨,另定計」。杜勛離開後,崇禎起草了《親征詔書》,稱「親率六師以往,國家重務悉委太子……告爾臣民,有能奮發忠勇,或助糧草器械,騾馬舟車,悉詣軍前聽用,以殲醜類。分茅胙土之賞,決不食言。」也就是說,崇禎猶豫了半天,最後還是決定「玉碎」,拚死一搏。他將國家權力交給太子,並吩咐下人帶太子突圍,以求明朝政權延續。然而手下卻不敢突圍,無奈之下,崇禎只能籌備紫禁城的防衛工作。
筆者認為崇禎下詔死守有一定的賭氣性,他遷怒於軟弱的魏藻德等大臣,這也印證了他後來所說的「臣皆亡國之臣」。議和遭到崇禎拒絕之後,李自成的腦子終於又恢復正常了。他命令全軍進攻京城,並於4月25日入城。據傳,崇禎在城破前一天還召集眾臣上朝,而他的大臣們早就各奔東西了。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在王承恩的陪伴下,崇禎於煤山自縊。大明王朝也於1644年滅亡,最終還是沒有邁過古代王朝不過三百年這道坎。但是,崇禎並非沒有機會逆轉局面的,只是這唯一的也是絕佳的機會,竟然就這樣被浪費在他的臉面與以魏藻德為代表的大臣們的私心面前了。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為了面子吃大虧的,死要面子多受罪的生肖
※教你5道壓場子的家常菜,讓你面子倍增
※如何才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10萬元陪嫁沒面子? 嫁女到底需要多少嫁妝
※萬國來朝:羈縻與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