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人「誰都不容易」?

「我們這個行業,賣身賣藝賣青春,用歡笑淚水,獻愛與自由……從未乾過傷天害理之事。演好了,鞠躬拜票謝觀眾,演砸了,誠惶誠恐不成眠。頂三五載虛浮名,掙七八吊養老錢。終歸零落成泥,隨風散去……」[詳細1][詳細2]在近日「舒淇退出微博」風波中,演藝人高曉松力挺舒淇的這一段話,因字裡行間道盡演藝圈光鮮背後的辛酸,引得眾多網友紛紛效仿,瘋狂撰寫自己行業版本的辛酸史,有網編版、教師版、建築版、企劃版.......統稱「高曉松體」。一時間,「誰都不容易」成為全國網友的共鳴。「誰都不容易」,真的是這樣嗎?

高曉松力挺舒淇,認為藝人不容易2012-03-30 第 2022 期今日話題「比慘」之風盛行

官員也往往自稱「不容易」 少數人「炫富」,多數人「比慘」自郭美美「微博炫富」以來,「炫富」一時成為了一個流行詞。俗話說得好,「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曬幸福」、「炫富」都不過是一種很自然的心理需求。然而,不要說夠資格「炫富」,能夠「曬幸福」的在人群中也只是少數,其他人怎麼辦呢?不能「炫富」,只好「比慘」來苦中作樂,在廣大自稱「窮矮丑」的網友之中,「比慘」甚至於成為一種時尚。無怪乎「高曉松體」一橫空出世,便受到了如此追捧。而且,這次不光是「窮矮丑」們追捧,各行各業的失意人士,紛紛把自己的從業經歷改編為各式各樣的「高曉松體」,匯成了一曲「中國人都不容易」的大合唱。…[詳細]中產階級:工作壓力大,買房壓力更大在這場「都不容易」的合唱中,一個龐大的群體就是程序員、記者等「小白領」、所謂的「中產階級」。他們的特點就是「工作壓力大」,諸如「賣身賣想法賣青春,用通宵熊貓眼,獻項目上線」;「寫好了,不敢自誇謝編輯,寫砸了,誠惶誠恐怕退稿」等確實是真實寫照,最悲劇的是即使享有不錯的收入,在大城市想買房也仍然遙遙無期。…[詳細]醫生、教師:醫患關係差,師生關係差,社會觀感差吐苦水的人群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事業單位人員甚至是公務員。其中以被稱為「白衣天使」、「靈魂工程師」的醫生、教師最喜歡說「不容易」。醫生版高曉松體曰「治好了,謝天謝地謝謝病人來的早,治不好,挨罵挨打挨菜刀。用無日無夜無休假,換得人間一片罵」;教師版則曰「教好了,謝完領導謝同事,教砸了,罵聲批評不絕耳。頂一輩子虛浮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掙幾個辛苦錢(教師工資低於公務員)。」…[詳細]幹部官員也自稱「弱勢群體」更有甚至,連領導幹部們也要出來吐苦水。雖然這次官員版的高曉松體以網友惡搞居多,但什麼「干砸了,誠惶誠恐不成眠」、「官場總會有新寵,不復念舊人」也確實是領導們的心聲。或許網友們都還記得,人民日報前年曾做過一個調查,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的黨政幹部受訪者多達45.1%。…[詳細]「誰都不容易」為何得到共鳴

醫生等群體形象被異化,心理壓力大 對於很多人,收入增加確實已經難買到幸福「誰都不容易」的感嘆,屬於社會心理學範疇,體現這一概念科學的說法是「主觀幸福感」。對於這一概念,發達國家在上世紀中葉起便有人進行專門研究,以考察隨著科技發展、財富增長人們的幸福感是否有所增加。然而,研究發現,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的幸福感並沒有增加,甚至有所下降。我國也出現了同樣的狀況,根據「世界幸福資料庫」提供的數據, 1990年我國居民幸福水平的均值為6.82, 1995年為6.44, 到2007繼續下降為6.4。儘管這一期間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續增長, 但幸福水平卻沒有隨之提高。原因何在?…[詳細]物質需求能夠滿足,相應的精神需求也得不到滿足根據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隨著低層次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人們對高層次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以前吃飽喝足就能感到幸福,現在則需獲得成就、受到尊重、實現自我價值等等才會感到滿足,這時候主觀幸福感與經濟狀況的相關就會降低,而與高層次需要滿足的相關會增強。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高收入者越來越富足,但卻總也不滿足甚至感到苦悶的原因。對於整個社會,這種高層次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往往體現為政治參與不足、社會缺乏自由公正、幫助他人精神的喪失等等。收入差距拉大,讓低收入者感覺更不幸福另外,當收入普遍增長時, 不同個體之間的收入增長幅度的不一致會產生一種外部性, 對於增長幅度低的個體, 這種外部性體現為負。這即是說,儘管收入普遍增長,但是由於收入差距在拉大,低收入者的幸福感水平並不會得到改善,甚至還會降低。…[詳細]階層分化、職業壁壘讓人群互不認同,產生委屈感收入差距的加速分化,只是階層分化的一個方面。由於城鄉二元、體制壁壘等各種因素,整個社會的階層分化越來越嚴重,各個行業內部的弊端和腐敗也讓人群對立起來。像醫生、教師等等,本該是受尊敬的職業,但由於行業普遍的制度性問題,導致部分人出現腐化、工作不負責等現象,從而導致普遍的批評和不信任,並連累那些表現好的人員。所以很多醫生、教師甚至不少官員也不得不感嘆「過得不容易」。…[詳細]活得太累,理解萬歲看清了以上種種,就不難明白為何「誰都不容易」之嘆為何那麼受歡迎了。都活得太累,所以呼喚理解萬歲。然而,這還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誰都不容易,但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不容易

北漂小伙自製蛋形蝸居 統計上看,收入高者遠比收入低者幸福在關於「收入與幸福」的研究中,還有一個公認的論斷,「在一個國家內,即在同一個社會發展水平條件下,富人的平均幸福和快樂水平高於窮人」。在發展中國家,這個論斷尤其成立。在一項2007年的對武漢市城鎮居民的主觀幸福感狀況調查中,收入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尤為明顯。在滿分為10分的幸福感打分中,月收入500以下的平均只打了4.5分,月收入500至1000的為5.3分,月收入1000至2000的為5.9分,月收入2000至5000的為6.4分,超過5000的則達到了7.7分。這意味著,窮人雖然可以找窮樂子,富人也有富人特有的煩惱,但總體上看,富人的幸福程度比窮人要高得多。例如演藝圈,雖說人紅是非多,但收入擺在哪裡,藝人們隨時能夠去馬爾地夫、巴厘島度假,窮人們則可能一輩子出不了國。范冰冰大手筆可以為旗下工作室所有員工包辦婚禮,而一個普通人則可能要為一次婚禮消耗巨大的積蓄,幸福得打折。又比如官員,雖然在中國當官員也確實有不少風險,但眾多的「灰色收入」已足夠回報他們普通百姓畢生難享的幸福。…[詳細]體制內工作者比體制外工作者更幸福在國內關於「主觀幸福感與職業」的諸多研究中,也有一個公認的判斷,即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企工作人員的幸福程度要比體制外的職業普遍更高。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政府機關、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工作,意味著完善的福利體系和較高的社會地位。從這些單位招聘的火熱程度就可以看出來——醫生、教師們當然有埋怨自己職業不幸福的理由,但從多少碩士、博士為一個小學教職爭破頭來看,「體制內」的誘惑仍是遠超「體制外」的。…[詳細]為更不幸者鼓與吹,為積極的生活態度叫好在社會上,還有許多真正的弱勢群體,連發出聲音幾乎都做不到,即使發出了聲音往往也非常弱小——包括孤寡老人,外來務工人員、失業下崗人員等等,多種調查研究都顯示,這些人才是「最不容易」的,而「高曉松體」中恰恰缺乏他們的身影。比起他們,很多行業的所謂「不容易」都算不上什麼。一個有良心的社會,應該為這些更不幸者鼓與吹,力求在社會保障和收入分配政策上, 讓更多的資源向其傾斜, 如對其子女引入免費教育, 保障他們的受教育權利;使他們有能力支付醫療費用, 保障其醫療和公共衛生享有權,等等。而不是以「誰都不容易」為借口抱緊自己的既得利益。此外,說「不容易」簡單,克服「不容易」難,還記得「北漂小伙花6400元建蛋形小屋」么?雖然這個「蝸居」最因違建終被強行拆除,但這小夥子的積極的生活態度卻是每個人所該學習的。…[詳細]結語 這個年代,確實誰都不容易,但總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不容易,每個人都該改善自己的狀況,同時為比自己更弱勢的人謀求幸福,這才是一個有朝氣、有正義感的社會。資料區怎樣用手機瀏覽今日話題相關專題

教師雖苦白領羨慕這麼辛苦的職業大家還得擠破頭…[詳細]相關專題

醫生們低收入嗎?當了醫生的人,到底真實生活和真實態度如何…[詳細]相關專題

「屌絲」的勝利屌絲僅僅是失敗者和可憐蟲的比慘遊戲?…[詳細]投票區新聞立場你覺得身邊人都「活得不容易」嗎?真不容易86投票言過其實5投票95%5%專題調查
推薦閱讀:

【南方周末】建構中國式信仰--20141009
中國樓市多米諾骨牌崩塌勢不可擋
這是英國第42次對香港指手畫腳,中國:「貴族」的記性就是差
撲克收藏 ------- 中國中堂畫

TAG:中國 | 中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