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玄學五術的起源

中國玄學五術的起源(2012-11-21 11:29:46)標籤:玄學五術易經風水八字占卜分類:命理學習玄學,起源於三國、兩晉時期,以綜合道家和儒家思想學說為主的哲學思潮,故通常也稱之為「魏晉玄學」。玄學即把《周易》、《老子》、《莊子》統稱為「三玄」。玄學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的《道德經》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就是天地萬物生成的模式和運行的法則,即「道」,它體現了萬物無窮變化的奧妙。「玄學」之術,就是解讀並預知將要發生和已經發生又沒有常規辦法解釋的事情,玄學就是對人類未知事物的意念解釋,也是人類對未知世界的客觀定義。玄學的出處:在民間術士中,流傳著一個神秘的故事。話說四千六百多年以前,黃帝與蚩尤在逐鹿大戰,黃帝久戰不過蚩尤,後得天神相助,授天書以破蚩尤妖術,擒殺蚩尤統一天下。這裡所說的天神,就是九天玄女,受西王母之命下凡後,授符法真文於黃帝,賜兵符印劍交給黃帝,幫助黃帝打敗蚩尤。黃帝平息戰亂以後,命宰相風后將九天玄女所授天書內的各種方術記載下來,此書就是後來被研究玄學的人視若瑰寶的天書《易經》。天書的傳承:黃帝之後,到了周朝初期,姜子牙攜天書奉師命下山,助周伐紂,結束了殷商的統治。秦末漢初,張良於黃石公處得天書,助劉邦開漢基業四百年。三國時,諸葛亮得到了天書中的奇門術,助劉備三分天下;晉代的郭璞和唐代的楊筠松得到是地理風水術;北宋的邵康節得到是八卦占卜術;明朝的劉伯溫得到是道術和八字預測術,並幫助朱元璋成功創立了大明王朝。《易經》的內容涵蓋時空、宇宙的萬事萬物,經過四千多年的代代相傳,內容經過不斷的運用和發展,大致分為五大體系,即:山、醫、命、卜、相,統稱為玄學五術。一、玄學五術——山所謂「山」就是通過食餌、築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來修鍊「肉體」與「精神」,以達天、地、人合一的一種方術。食餌:是利用藥材、藥酒及飲食來養生健體,保持長生不老的一種方法。築基:是利用坐禪、靜坐以控制精、氣、神,進而修身養性的一種方法。玄典:是閱讀以老子、莊子思想為基礎的書籍,學習悟道的一種途徑。拳法:是以習練各種氣功、武術、太極拳法,以增強體魄的方法。符咒:是一種通靈、修鍊的法術,其作用是避邪鎮煞、趨吉避凶的方術。總之,「山」就是利用食療、靜坐、修鍊、武術等方法升華人性的一種方術。二、玄學五術——醫所謂「醫」,是利用方劑、針灸、靈治等方法,以保持健康、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方劑——是利用各種藥材製成散劑、丸劑來治療疾病和強身的一種方法。針灸——是利用人的脈絡、氣血循環的原理,刺激患部,來治療疾病的方法。靈治——利用掌握人的心靈、催眠、聲音理療等方法,進而以治療人體疾病的一種方法。也就是現所稱謂的「心理治療」。總之,「醫」就是利用方劑、針灸、靈治等方式,以治療人的疾病的一種方法。三、玄學五術——命所謂「命」,就是透過推理大自然事物發展的規律和運轉法則,從而預知人命的一種學問。推命所用的主要方法有「占星術」「四柱術」、「紫薇術」等。占星術——占星術,一種星相學,是天文學家觀測天體,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各種變化後,作出解釋,來預測人世間的各種事物的一種方術。比如,諸葛亮對劉備說:「我夜觀天象,劉表不久於人世。」又如,執掌大唐天文和陰陽之道的李淳風對唐太宗說:「臣,近日觀天象,看見太白金星,太白之星也稱太白之妖,這女人恐怕已在宮中了。」現存古代占星書,主要有唐代李淳風《乙巳占》、瞿曇悉達《開元占經》、北宋王安石禮重修的《靈台秘苑》以及明代的《觀象玩古》。在西方,中世紀時期有些國王把占星學家視為高參,往往請他們根據星象占卜來確定重大政治事件的決策。四柱術——也稱子平術,起源於唐朝,理論成體系於五代的徐子平,確定以生辰八字即出生年、月、日、時為本質,配合大運流年中季節的寒、熱、燥、濕等現象相互作用後的變化,根據自然界生物特有的陰陽五行即:金、水、木、火、土等特性及生長運行軌跡,從而推理人生在不同時期會產生哪些相應變化的規律,分出吉凶,斷出人生的富貴貧賤。四柱術中命部分的典籍最多,主要的古籍有:《淵海子平》、《子平真詮》、《果老星宗》、《星平會海》、《三命通會》、《滴天髓》、《神峰通考》、《千里命稿》等等。現代人的命學著作更是汗牛充棟,不勝枚舉,流派紛呈,後輩賢人倍出。紫薇術——也稱紫微斗數,其推命的基本方法時以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時定出其命宮所在,依此推斷其終生的地位、人格、貧富、休咎,然後依次列出兄弟宮、夫妻宮、子女宮、財帛宮、疾厄宮、遷移宮、交友宮、事業宮、田宅宮、福德宮、父母宮,作出生圖;從而觀察各宮位的星群組合,最後再通過四化星(化科、化祿、化權、化忌)的牽引,來預測人生的名利富貴、吉凶禍福等。紫微斗數,相傳為北宋的陳摶(陳希夷)所創,並傳給其子與徒,在流傳過程中被分為南北兩派。北派三卷本《紫微斗數》被道教典籍《續道藏》所收錄;南派四卷本《紫微斗數》,直到明朝嘉靖年間才刊刻流傳,現為紫微斗數一手資料,皆為清同治刻版。總之,「命」就是利用星相、五行變化等方式,預測國家和個人命運的一種方法。四、玄學五術——卜所謂「卜」,就是占卜,是利用龜殼、蓍草、銅錢、紙牌等手段產生的變化組合,觀察這些變化來推斷未知事物或預測未來事情發展吉凶禍福的一種方法。占卜使用的種類主要有:六爻法、六壬數、奇門術等,均起源於《易經》。占卜之道,起源甚早!《周禮》春官太卜掌三禮,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連山、歸藏早已亡佚,今僅有《周易》存焉。《周易》之始作於伏羲,當時僅有其象,尚未有文字。周文王發展為六十四卦,又注之以辭,是為《彖辭》。六爻法——六爻預測術名稱很多,因時代和地區不同叫法不一。漢代時稱之為「納甲筮法」;宋時稱之為「火珠林法」;港台地區又稱之為「金錢課」,「文王課」等,在日本又被稱為「斷易」,中國大陸民間多稱之為「六爻法」。六爻預測,包括納甲法和梅花易數兩種不同方法,納甲將六個爻結合天干地支五行六親世應及神煞等眾多因素來預測,而梅花易數比較簡便,主要依據內外卦、體用卦、互變卦及爻辭等來預測。六爻斷法相對規範和容易,一事一斷準確至極,是易占家必學之術。主要典籍有:《斷易全書》、《火珠林》、《梅花易數》、《金錢課》等。六壬數——六壬起源很早,是用陰陽五行占卜吉凶的一種術數。漢代《吳越春秋》、《越絕書》已有記載,《隋書·經籍志》載有《六壬式經雜古》《六壬釋兆》。唐《王建詩·貧居》云:「近來身不健,時就六壬古。」說明在唐代時已經很流行六壬術。五行以水為首,十天干中,壬、癸分別為陽水、陰水。舍陰取陽,六十甲子中壬有六個(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稱為六壬。六壬有六十四課,以刻有干支的天盤、地盤相疊,轉動天盤後得出所值的干支及時辰,判明吉凶。主要典籍有:《六壬式經雜古》《大六壬大全》、《諸葛馬前課》等。奇門術——也稱為奇門遁甲,就是由「奇」,「門」,「遁甲」三個概組成。「奇」就是乙,丙,丁三奇;「門」就是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遁」是隱藏的意思,「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遁甲」是在十干中最為尊貴,它藏而不現,隱遁於六儀之下。。「六儀」就是戊、己、庚、辛、壬、癸。隱遁原則是甲子同六戊,甲戌同六己,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奇門遁的占測主要分為天,門,地三盤,象徵三才。天盤的九宮有九星,中盤的八宮(中宮寄二宮)布八門,地盤的八宮代表八個方位,靜止不動,同時天盤地盤上,每宮都分配著特定的奇(乙,丙,丁)儀(戊,己,庚,辛,壬,癸六儀)。這樣,根據具體時日,以六儀,三奇,八門,九星排局,以占測事物關係,性狀,動向,選擇吉時吉方,就構成了中國神秘文化中一個特有的門類——奇門遁甲。主要典籍有:《奇門遁甲》、《符應經》、《奇門真傳》等總之,「卜」就是利用六爻、六壬、奇門等方式,預測事情發展趨勢和方向的一種方法。五、玄學五術——相所謂「相」,就是觀察分析的意思,共分為相天、相地、相人三大類。相天——泛指各種天文現象,主要服務於皇權。中國歷史上有豐富的天象記錄,占星官利用天象的變化來預測國家將要發生的大事。比如秦始皇臨死前就發生「熒惑守心」和「落隕石」事件,還有唐初的「唐三代後女主武王」的無字天書等等。「熒惑守心」是不吉利的天象,輕者天子要失位,嚴重者就是皇帝死亡,意味著秦始皇將死;另有歷史記載,西漢末年占星官上奏漢成帝,說天象告變,出現「熒惑守心」,國運有厄,如果不移禍大臣,恐怕國家將陷於危難。漢成帝真信這事兒,看到奏本後非常驚慌,不用多加思慮便決定移禍於丞相。但是不到一年,這個嫁禍於人的漢成帝也暴斃了。嫁禍於丞相都不能避免皇帝死亡的事實更讓帝王們感覺到「熒惑守心」極為可怕。「落隕石」也是非常不吉利的。秦始皇三十六年,一顆流星墜落到了東郡,就是齊、魯兩國的交界地。隕石落地還不可怕,可怕的是隕石上面刻的字「始皇帝死而地分」。這七個字非同小可!它代表了上天的旨意,預示著秦始皇將死,同時也預告了大秦帝國將亡。類似這樣天神預警,還有1976年3月8日下午,吉林上空降落了世界歷史上罕見的隕石雨。據當時的目擊者說:一個黃色的大火球突然發出強烈的閃光,隨之衝出三個小火球,帶著光束向西南飛行,這就是吉林隕石中最大的三塊隕石。當時,周恩來剛去世不久,毛主席很傷心,身體也不好,聽了隕石雨的消息很震驚,隨後7月6號朱德也去世了。然而,這還不算完,就在人們驚魂未定之時,7月28日,河北省唐山發生7.8級強烈地震,共死亡24.2萬多人,重傷16.4萬多人。以上,就是後來民間稱為「文臣武將開道,巨星從天而降,24萬人殉葬」的故事由來。就在這樣草木皆兵的惶恐氛圍中,1976年9月9日下午,廣播公布重大消息:毛澤東逝世了。相地——也叫地理堪輿術,俗稱風水學,實際上是一門獨特的環境調理學。我國風水學源遠流長,在很早的殷周時期就開始孕育了。迨至秦漢,人們開始有了地脈觀念,並出現了以風水為職業的人物和風水書籍。當時,民間傳說蒙恬之死就是因為他修長城「絕地脈」所導致的。司馬遷在其《史記·蒙恬列傳》中說他是好大喜功所致,「何乃罪地脈哉!」這裡所說的「地脈」後來發展成了風水學中的「龍脈」。魏晉時期,風水之風在士大夫之間漸漸興起,僅《晉書》一書就記載了魏舒、陶侃、羊祜等幾人因風水而致貴的故事。在此風吹拂之下,我國風水術迅速成長,並最終產生了兩位開山立祖的風水大師:管輅與郭璞。如《浙江通志》記載,郭璞參與選溫州城址時,開始打算選城址於江北一帶,但是取土稱過之後,發現土輕了,遂過江,登上西北方的一座山峰(該山由此命名郭公山),見「數峰錯立,狀如北斗,華蓋山鎖鬥口」,於是確定該處為城址。遺憾的是,管輅沒有這方面的著作傳世,而郭璞所著述的《葬書》,對龍、穴、砂、水、生氣、土質、五行、方位等風水的主要內容,均有論及,是當時最為系統而完整的風水理論。因之,《葬書》便成了我國風水術正式誕生的標誌,也成了我國第一部最權威的風水法典,故後世言風水者皆以郭璞為鼻祖,並將《葬書》名之為《葬經》。降及隨唐五代,風水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湧現出了諸如蕭吉、舒綽、張白、呂才、李淳風、袁天罡、卜應天、丘延翰、張燕公、浮屠泓、一行禪師、司馬頭陀、楊筠松、陳亞和、萬伯超、何令通等一大批風水巨匠,其中以楊筠松對後世影響最大。在楊筠松的傳承人名單上,寫著曾求己、曾文辿、胡矮仙、賴文俊、黃妙應、廖金精、謝世南、吳景鸞、洪士良、陳摶、劉謙、劉伯溫、傅伯通、厲伯韶等許多名滿江湖的風水巨擘,故舉世地師多半以楊筠松為宗,稱其為「楊公」,拿他當風水祖師爺祭拜。主要典籍有:《葬經》、《撼龍經》、《疑龍經》、《天寶經》、《雪心賦》等。風水學發展到至今,有兩大門派:一曰巒頭,二曰理氣。巒頭即龍、穴、砂、水;理氣即方位、五行、天星、神煞與元運等。在古今各種風水流派中,論巒頭則大體一致,講究的都是龍真穴真,藏風聚氣之類;可是,只要一說到理氣,便你一套我一套,各唱各調了,吵吵嚷嚷,鬧了上千年也沒消停過。致使莘莘學子在茫茫無從之際,給出了「巒頭無假,理氣無真」的結論。相人——通過觀察分析人的形體五官、精神氣質等方面的特徵來判斷人的性格和命運的一種方法。可以預測的位置為:面相、手相、骨相、痣相、聲音、氣色、發須、皮膚等,而面相又細分:臉相、眉相、鼻相、耳相、口相、印堂、顴骨、法令、下巴等。相學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兩漢時期,相學得到迅速發展。僅劉邦一家看相的事迹,《史記》就有種種詳細的記載。但凡漢代發跡顯達之人,如丞相周亞夫,長平侯衛青,淮南王英布,將軍李廣,御史大夫倪憲等,都有命相故事傳世。東漢著名的哲學家王充在《論衡骨相論》中指出:「人曰命難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體。人命稟於天,則有表候於天。……」意思是說:人的命運很難預知。但是也有鑒別的方法,只要看其骨骼相貌,就能預知其人的命運。因為,人的命運是由天定的,天意怎樣,必然在身體上表現出來,這就叫天人感應。據《懷慶府志》記載,當時的著名相士許負,著有相書《德器歌》、《五宮雜記》、《聽聲相形》諸種。兩漢以後,迨至李唐,看相成為重要的社會職業,相書多達三十餘種。此後宋、明兩朝,看相風氣發展到顛峰。許多相士成為顯貴,不少知識分子、上層名流以濃厚的興趣研究相學理論。明以後,相術逐漸流向民間,成為江湖術士斂財養家的手段。古代相學名流燦若星辰,如春秋的姑布子卿,戰國的唐舉,漢代許負,唐代袁天罡、宋代麻衣道者、陳搏,明代袁忠微,清代陳釗等,皆負盛名。相學著作多不勝數,主要有《麻衣神相》、《柳庄相法》、《神相全編》、《水鏡集》、《相理衡真》等。總之,「相」就是觀察分析天、地、人的變化來預測事情發展趨勢的一種方術。以上為玄學的基本構成,相傳來自天書《易經》,包含著宇宙時空的萬事萬物,不愧為中華文明之源頭,華夏思想之鼻祖,民族文化之先河,可謂之群經之首。
推薦閱讀:

** 中國寺廟 對聯
中國古代與現代官職對照表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一有錢就移民?
原文地址:中國經典相書評述(錄自筆者撰寫的人相學著作)作者:開卷有易葉飄然
方紹偉:《中國震撼》真能震撼中國嗎?

TAG:中國 | 玄學 | 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