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中醫原本》第二章 中醫原理

《圖解中醫原本》第二章 中醫原理

已有 113 次閱讀2014/9/9 18:03 |個人分類:中醫理論創新|系統分類:中醫知識| 中醫知識, 中醫理論, 理論創新, 中醫原本

《圖解中醫原本》

第二章 中醫原理

中醫雖然可以用療效說話,但是,如果沒有哲學的根據,中醫就無法在道理上說清楚中醫的療效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有療效。我們常常用到「道理」這個詞,所謂「道理」就是萬事萬物的最高原理,即與「道」聯繫的理。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建立在哲學基礎上的理論支持,中醫的療效必然是不確定的。因此,千萬不可忽視對中醫原理的學習研究。只有把原理搞通了,中醫的生理、病理、藥理、治理才能一理貫通。

第一節 道學和科學----兩種不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在人類文明的歷史上,先後產生了道學和科學兩種不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即兩種不同的學問。

一、道學

第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道學,從一開始就是以整個宇宙為觀察對象,並且將人(觀察者)放在整個宇宙系統的內部進行觀察,進而將人作為整個宇宙系統的一部分,去尋找人與整個宇宙系統的關係,最終發現人與宇宙系統共同的終極本源和共同的生命構造及其能量運動的模型。這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可以叫做系統的或者整體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稱其為道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按照這樣的定義,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哲學都應屬於廣義的道學。因為所有宗教哲學都確認宇宙萬物包括人類都出自一個終極的創造力量,統一於一個「終極的存在」。不同之處在於,多數宗教都將這個「終極存在」描述成一個人格化的神,惟有中華道學將其描述成終極的自然存在。《道德經》說:「道之為物,惟恍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通行本第二十一章)也就是說,中華道學的「終極存在」是可以感知、可以觸及的,它既是彼岸的又是此岸的,它始終與宇宙和人類生命同在。它不像其它宗教的神高高在上,遙不可及。

中華道學對宇宙系統的觀察是最為典型的內部觀察,常被簡稱為內觀,是將身心融入系統內部的直覺,因此,它無需藉助任何的工具,人體本身就是最神聖的觀察儀器。因此,中華道學的宗教文化是人類在創造出工具之前就已經誕生的,是人類文明的源頭。後來用文字記錄的中華道教經典只是這整個文化系統信息的一個很小部分,而且難免信息轉換的錯誤。

宗教文化是直覺的,是崇信「終極存在」的。它排斥理性的分辨知識,基督教有夏娃吃蘋果的故事,佛教有「萬物皆空」的教義,道教有「絕聖棄智」的告誡,因此,宗教總是理性知識精英革命的對象。現代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是西方宗教革命所分化出來的產物。

按:「絕聖棄智」這句話的意思不能理解為拒絕聖通,拋棄智慧。聖,是精通的意思;絕是到頂、絕頂的意思;智,古指知識,與「智慧」的意義有所不同。整句話的意思是說,絕頂精通者不需要膚淺知識。在《道德經》的經文里,與「絕聖棄智」排比的句子還有「絕仁棄義」、「絕巧棄利」、「絕學無憂」,其中的「絕」均為絕頂的意思。

二、科學

第二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即現代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對基督教宗教哲學的叛離,是歐洲宗教革命的產物。現代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將人放在具體的而非系統的觀察和研究對象的外部,對觀察和研究對象進行不斷深入的解構分析,人和觀察研究的對象之間,成為主體和客體的關係。科學的這種解構分析必然地依賴於工具的不斷改進,因此也反過來刺激新技術和新工具的創造發明。而現代科學的基礎則是邏輯思維,包括形式邏輯和實驗邏輯。

其實,古代有史記載的宗教革命早在中國的五帝時期就發生了,它以顓頊帝的「絕天地通」,即人為阻斷天人交通為標誌。正如歐洲中世紀後期的宗教革命產生了基督新教和現代科學一樣,中國古代宗教革命也產生新的宗教和古代科學技術,這個新的宗教就是禮教,後來發展成為儒教。與近代歐洲的宗教革命相比,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基督新教並未放棄「神」,而中國儒教則幾乎徹底割裂了與終極大道的聯繫,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人事上,並且不是重點放在人的內在生命上,而是重點放在人與人之間的外部關係上。

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推動歐洲科學發展的動力,是所謂的新教倫理,即叛逆的新教徒為了謀求(確切地說是掠奪)更多的財富,以證明自己得到上帝的恩寵,成為上帝的選民。由此,同時產生了現代科學的孿生兄弟——貪婪無度的資本主義。中國古代科學卻是由真正的道學家推動的,而且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成就遠遠不止於後世宣揚的所謂「四大發明」(這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衡量標準所提出來的),與發展出中醫學術的人體生命大學問相比,所謂「四大發明」只能算是雕蟲小技。然而,即便是這些雕蟲小技,也對歐洲的宗教革命和現代科學文明以及資本主義的誕生,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可見歐洲的文化有多麼的落後。

正因為中國的古代科學技術是由道學家推動的,所以它保持著兩個鮮明的特徵。一是,它一直保持了與終極大道的聯繫,所使用的方法在總體上依然是直覺的觀察,所使用的模型也是描述宇宙系統的原初模型,只是在此基礎上加入了取象比類的技術,因此它的本質依然是道學。二是,由於它的本質依然是道學,所以中國古代科學技術不可能也不需要發展為外部觀察的現代科學。因為中國古代科學本質上是道學,所以,它對事物的理性分辨最終止於八八六十四卦,而最常用的系統模型——五行系統模型,則是將萬事萬物都歸納到五行系統中去認識和把握。這是非常非常智慧的,同時是非常非常接近宇宙能量運動規律的。

比如,我們可以反向思考一下,人體生命系統為什麼不是由十個、二十個或者更多的臟腑組成,而是恰好可以構成五對錶里藏腑?為什麼人體內的器官恰好可以分為臓和腑兩種?為什麼生命活動最終可以歸結為氣血神一脈周流?只要做一下這樣的反思,我們就不會因為五行「簡單」而瞧不起它,反而會為我們的祖先發明了如此簡單而抵近真理的模型而感到驕傲。

此外,那些用現代科學來否定中國古代科學的人,應該認真地了解一下量子物理學和系統論等現代科學的最新成果。許多走在西方現代科學前沿的科學巨匠都驚奇地發出感嘆:現代科學的許多重大進展都在向著中國古代道學的發現回歸。

後世的中國人失去了祖先的內觀能力以後,也就逐漸失去了與內觀法相應的思維方法,而新的思維方法的建立又沒有傳統的基礎。由此一來,後世中國人處在一種既不能理解道學又不能產生現代科學的「盲目」狀態。當西方的現代科學隨著它們的堅船利炮湧入中國的時候,中國人一呼拉就拜倒在西洋人的腳下。但是科學這種東西一點也不難,正如當初西洋人迅速掌握和超越「四大發明」一樣,中國人也迅速掌握和超越了現代科學。

然而,現代科學是把雙刃劍。如今,全人類都在享受科學文明的同時,日益受到科學的傷害和威脅。現代醫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在治療人類疾病的同時又製造著新的疾病。尤其是現代科學與資本的共生關係更加註定了科學成為資本搜刮利益的工具,成為資本主義危害人類健康和前途的幫凶。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重新認識中華道學的價值,重新接續中華道學的內觀能力及其觀察、對待世界的方法,重新將人與世界的關係放回到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中去,使人類在這個世界中存續得更好更長久,這是人類的共同課題,更是中國人的緊迫問題。中醫是個很好的門徑。

第二節 太極陰陽五行學說的自然依據

太極陰陽五行學說並非中華先聖憑空創造的,而是將內觀的直覺轉換成符號然後加上文字說明的結果,是通過直覺思維獲得的宇宙至理,一旦成功提煉出模型,就具有廣泛的普適意義。

這裡說的內觀,狹義上是指上古人類祖先所普遍存在的一種先天本能——元神直覺思維能力,它可與宇宙終極存在——無極能量進行直接溝通。這種能力是宇宙創造生命的時候自然而然置入生命體內的,它的本質意義是使人類生命的創生模式與整個宇宙生命的創生模式保持一致性,也就是現代資訊理論所謂的全息性,即中國古人所謂的天人合一。這種信息的置入與肉體的產生是同步的,因此,直覺能力是先天本能的,而非後天學習的。相反,正是人類發展出後天的心智能力以後,人類越來越依賴後天的識神,先天元神被迫退至隱藏狀態。只有在後天識神被抑制的時候,也就是道家所謂「至虛極,守靜篤」或者是「恍惚」「窈冥」狀態,人類先天的元神才會復甦。

廣義上的內觀是指將人類放在宏大的宇宙系統的內部,作為整個宇宙系統的一部分,以後天的識覺去觀察宇宙系統。雖然不是元神直覺,但已融為一個部分,所以也可視為內部觀察。而且這種內部觀察可以同元神直覺的信息相參,對於元神直覺的信息轉換是非常有幫助的。

中華先聖正是將元神直覺內觀獲得的「圖象」信息,和識神內觀獲得的宇宙運動信息相參,做理性的心智處理以後,才創建了太極八卦圖這種宇宙能量變化運動的模型。因為,宇宙內所有物質的存在,都是能量變化運動的一種相對穩定的時空狀態,所以,八卦圖可以稱為描述宇宙物質(是成形的能量)與能量(是未成形的物質)變化運動的統一模型。

一、太極陰陽八卦圖符號的意義

如圖2-1所示,太極八卦圖由中間的太極陰陽圖和外圈的八卦圖組成。《易經》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似乎是對這個圖畫的文字說明。顯然,這個說明並未指出太極陰陽八卦的正確含義,反而容易讓人產生對太極陰陽八卦的誤解。那麼,太極八卦圖的正確含義是什麼呢?

圖2-1 先天八卦圖

(一)太極陰陽圖的含義

太極陰陽圖表示宇宙創生的初期,即道生太極混沌之後,出現了能量聚集,由此形成了能量聚集和能量空虛兩極相對的時空狀態。它書所謂「清陽上為天,濁陰降為地」的解讀是不準確的。能量空虛的那個狀態可以理解為能量聚集狀態的時空背景,因為能量稀薄,所以非常寒冷。所謂陰陽兩儀,乃是指能量聚集的熱極和能量虛空的寒極。圖中的陰影表示能量聚集態,白色部分(實際上它的形態並非一條「魚」,而是整個圓形背景)表示能量運動的虛空背景。圖形還表示了能量按著順時針的方向運動,對於一個確定的時空,這個能量運動的過程是生盛衰退、循環往複的過程。

由於得到「外部能量」的補充,這個能量聚集的熱極和能量虛空的寒極之間總是處於相對和諧的非對稱平衡狀態,因此,整個系統維持著長時間的穩定有序。這個所謂「外部能量」就是大道終極能量。科學家在上世紀末期發現,但無法捕捉和測量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它應該就是或者接近於大道終極能量。

太極有三層意義,一是指宇宙的混沌初有,是「道生一」或無極生太極,是陰陽未判。二是在宇宙形成後,陰陽兩極能量狀態之間,會形成一種新的能量狀態,它是由一些陽極的能量聚集體向虛空釋放能量以後,自身的內部和外部達成了寒熱平衡的狀態,因此,整體上成為太極中和的一種能量狀態,成為次生的太極系統。地球就是太陽和太陰之間的這種太極中和系統。三是指次生的太極系統內,在太極中和能量與熱極能量(也即陽儀)和寒極能量(即陰儀)三種能量的作用下,化生出千姿百態的有形能量狀態,這就是老子所說的「三生萬物」。萬物皆是太極體。

(二)八卦圖的含義

1、卦畫的含義

八卦圖是「—」和「- -」兩種卦畫(又稱卦爻)組合成的圖畫,因此要理解卦圖,先要了解卦畫(爻)。「—」表示最高級別的能量狀態,也就是陽極或熱極。對這一划,後世的認識基本一致,也基本正確。而「- -」所表達的意義,認識就有分歧了。多數人的認識是遠離真相的,均將其理解為與「—」相對立的狀態,也即與「陰極」或「寒極」等同了,這是誤會。更有舊書將「—」解釋為男根將「- -」解釋為女戶,那就不值一批了。

只有極少數人認識到「- -」是「—」和能量虛空背景(陰極或寒極)之間的中間狀態,即前面說到的太極系統。在太陽系裡,它表示「日出日沒又日出」這樣一種能量有出有沒的中和運動狀態,也就是地球這樣,處於陰陽兩極之間的能量中和狀態。如果把「- -」看成是陽極能量的向右移動,那麼,「- -」和常見的太極陰陽圖具有相同的意義。陰極作為能量的虛空背景是無法也無需用什麼符號表達的,因此,將「- -」理解為陰極是錯誤的,理解為比「—」的能級更低的一種能量狀態才是正確的。

八卦圖中的八個卦圖,除「≡」以外的其它七個卦圖均是表示比「≡」能級更低的能量狀態,其中,除「≡≡」以外的六卦其能級均處於「≡」和「≡≡」之間。由此,我們不難理解,先天八卦圖所表達的意義,就是以地球為觀察點的八種能量狀態。將這八種能量狀態放到以觀察者為中心的八個不同的時空上去,就是八卦圖要表達的意義。

其實還有一種能量狀態被後人忽略了,那就是太陰寒空背景這個能量狀態,因此,八卦圖實際上表達了九種能量狀態,應該理解為九卦圖,或八卦虛空圖。

能級,即能量密度的不同以及相同能量密度但其空間構造不同,是物種差別的根本原因。正如現代量子物理學認為,元素周期表上的不同化學元素,其本質只是原子核周圍的電子數不同。也就是說原子核的能量密度即質量不同,所吸引的電子數就不同,由此就產生了不同的物質。因此,八卦圖自然也可以表示八個不同時空狀態的物種差別。

這些物種差別或能量差別,可以通過「味」被人的後天知覺識別出來,中華先聖將不同時空的能量物質分辨為五「味」,就是中醫講的「五味」。而同「味」物種更具體的能級差別,只能通過先天的內觀直覺才能辨別。這種內觀直覺可以「看」到不同能級的物體發出不同的光譜,就如現代物理學藉助儀器所看到的那樣。中華先聖將同一「味」物質的不同能量狀態具體分為寒、熱、溫、涼、平五個能級,這就是中醫講的「五氣」。

如果我們的祖先沒有內觀能力,是無法確定物質的能級差別的。既然不能認識到物質的能量差別,也就不會有八卦圖出來。直至現代,那些修鍊到元神復甦的人,同樣可以「看」到不同物質的物量級差,他們說,不同的物體發出不同顏色和亮度的光。由此可知,中醫關於藥物的「氣味」發明,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一件揭露「天機」的偉業。由此,我們也可以反思,食物和藥物的「氣味」為什麼只有五種,而不是更多種?通過這樣的反思,不也能夠增強我們對「五行」的尊重嗎?

2、卦象的意義

八卦圖由八個卦圖即卦象組成,其實還有一個與太陽相對立存在的太陰虛空背景,因此,八卦圖實際是九卦圖。這樣才符合中華道學的原理。老子說「三生萬物」而不是二生萬物,也即萬物生於奇數,或者說生於次生的太極中和出現以後。因此,只有將沒有卦象的太陰背景考慮進行,才能完整地理解八個卦象的含義。

「≡」表示太陽,既可以理解為太陽系的太陽,也可以理解為宇宙中所有最高級能量,即所有象太陽一樣能夠自發光熱的恆星,亦可以延伸理解為「熱極」。

「≡≡」表示太陽(熱極)和太陰(寒極)中間的那個能量級別,也就是次生的中和太極能量狀態。在太陽系裡,地球就屬於這種能量狀態。

「 」(坎)和「 」(離)表示太陽「≡」和中和太極「≡≡」之間相對的兩極能量,可以稱為少陰、少陽能量,而「 」(震)、「 」(巽)、「 」(艮)和「 」(兌)所代表的能量都屬於少陰或少陽能量,但空間結構不同,故物質形態不同。

3、八卦合圖的意義

八卦合圖表示在宇宙太陰寒空背景中的八種能量狀態的運動變化,是宇宙系統的能量運動模型,也是最初的原型。後人用這個模型來描述地球周圍的能量運動,也就是以地球為中心的地球表面的能量運動,並且將「≡」指稱為日,又稱乾陽或乾元;將「≡≡」指稱為地,又稱坤陰(實際不是陰,而是太極中和),如此,八卦圖就演變為以坤地為中心,不同時空的太陽能量圖。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意思,可以將八卦圖(圖2-1)與下面的太陽能量在地球表面的運動示意圖(圖2-2)和地球表面太陽能量運動示意圖(圖2-3)作一對照看。

從圖2-3中,我們應當注意到地球中心的先天元陽,正是這個先天元陽的存在,才使地球成為中和太極的「≡≡」卦能量,否則地球就會成為低於「≡≡」卦能量級別、不能產生地球生命的偏向寒極的星球。到目前為止,人類尚未發現第二顆象地球這樣的能量中和太極星球。

地球保存的先天元陽,是地球生命系統的基礎,這個生命模型被複制到所有地球生物,包括人類。中醫學術文化踏實地反映了中華先聖的這一發現,肯定人體生命同樣有先天元陽,並且人體的壽命就最終決定於先天元陽的多少,因此,十分重視保護好人體的先天元陽。

上述以地球為主體的太陽能量運動狀態圖,後世稱為先天八卦,此外還有一個後天八卦,如圖2-4所示。

後天八卦圖是地球形成了大氣層以後,即出現了以人為靈長的生物圈以後,先聖用來描述大氣層太陽能量運動變化的模型,是先天八卦原型低一層次的應用,即所謂乾坤退位(實際是乾陽和寒極退位,坤中並未退位),水火立極。後天八卦以地表坤土為中心,以坎水和離火立極,離火對應太陽熱極,坎水對應太陰寒極,而坤地之地表化為坤土,以其處於能量運動變化的時空中位,即天干戊已位,地支未申之間,對應中和太極,總之,處於中央樞機的地位。干支時空圖參見圖2-5。

後天八卦還有一個隱含的意義,大氣層內水火兩極的能級及能量差,比之先天八卦的陰陽兩極大大降低了,陰極的坎水比先天陰極的寒空要暖和得多,陽極的離火也比先天的太陽熱極的溫度低得多,正因為這樣,地球大氣層才會產生生物圈。參見圖2-6。

圖2-6是由後天八卦圖轉換而來,它正是太極陰陽五行系統的原型,可與八卦圖作一對照看。

二、五行原本

五字,古文寫作「×」或「」,行字,古文寫作「 」,都是表示太極四象合五的形義。五行來源於太極陰陽八卦,其意義和後天八卦圖是一致的,本質是描述大氣層生物圈五種時空的能量狀態。參見圖2-6。因為它比八卦圖更簡化,更形象生動,更適於文字描述,所以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水火木金土五個字不僅僅表示五種具體的物質,而是五「類」物質能量的代稱。同時,我們還要了解,五行有在天五行和在地五行。水火木金土為在地五行,是「體」;寒熱風燥濕為在天五行,是「用」。

有了水火木金土這五個名稱,就可以將萬事萬物進行取象比類,納入五行系統加以認識和掌控,因為萬事萬物的實質是五種不同的能量狀態。總之,五行是一個揭示了宇宙物質能量運動變化規律的實用系統模型。

河圖(圖2-7)是中華先聖用來描述宇宙演化即能量運動變化的另一個模型,是五行系統的象數表述,本質上與後天八卦相通同,不同之處在於,它數字描述了五行所代表的五類物質能量的生成規律,揭示了五類物質能量的「量度」。

通常,河圖的象數被解釋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這種解釋,沒有考慮到五行有在天和在地兩種形態。

如前所述,五行有在天在地兩表,水火木金土為在地五行,是成形的能量,是「體」;寒熱風燥濕五行,是在天之氣,是做功的活性能量,為「用」。據此,中醫原本對河圖的象數表述,理解為:天一生寒,地六成水;地二生火,天七成熱;天三生風,地八成木;地四生金,天九成燥;天五生濕,地十成土。這種象數意義,與中醫原本的藏腑生成理論完全吻合,因此,我們認為,中醫原本的象數表述恢復了河圖象數的本來面目。

根據前面對太極八卦有關「天」「地」意義的討論,河圖中所說的「天」應該包括「太陽」和「太陰」兩極,所以,「天」之數應該包含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方面表示太陽活性能量的級數,另一方面表示太陰寒冷的級數,比如,「一」表示陽極的活性能量級數很低,同時表示陰極的寒冷級數很高,余類推。河圖說的「地」是太極中和成形的能量,是五行運動的平台,也是成就水火木金土五行的能量。所以,「地」之數實際表示太極中和形體聚集陽能的多少。因此,我們不將「天」數稱為陽數,也不將地數稱為陰數,而是將「天」數稱為奇數,表示太陽活性能量的多少,同時也表示了相對的太陰寒數的多少;將「地」數稱為偶數,表示太極中和成形能量的多少。

鑒於今人已經習慣將「天」稱為陽,將「地」稱為陰,所以,有些時候,我們也會沿用這種稱呼,比如「陰藏」,但是,多數時候我們都稱為「地藏」。必須強調,世人所謂的「陰」,實際是指太極中和的在地成形能量。這是河圖象數的本來意義。

(一)五行各義

1、寒水

寒水是地球(太極中和能量)與天(包括太陽、太陰兩極)共同作用,第一個生成的五行物質能量,是地球大氣層生物圈的始基。五行之水在空間上對應北方和地下,是太陽最少的地方,與太陽的對立面太陰寒空相應,表示寒冷。在時間上代表一天的夜晚,即天干壬癸,地支亥子時,參見圖2-5(天干地支時空圖),表示太陽還沒有出來的時候;同時也表示一年的冬季,即天干壬癸,地支亥子時,就是地球離太陽最遠的時候。夜晚和冬季分別是一天和一年最寒冷的時候,因此,寒邪也在這個時方出現。

如河圖(圖2-7)所示,這一行(時空)的物質所具有的太陽活性能量在五行中是最少的,所以叫做「天一生寒」,而收藏太陽活性能量的中和有形物質能量較多,所以叫做「地六成水」。天包括太陽熱極和太陰寒極兩極,因此,「天一」包含的另一個意義,就是「寒」多,因此,中醫原本將這一時空的能量狀態綜合稱為太陰寒水,簡稱水行。

水代表的物質能量,具有向土下面滲透的性質。《尚書·洪範》說「水性潤下。」意思是要把那一點很少的乾陽隱秘封藏起來,所以,水又代表著陽氣活性能量的封藏。八卦圖用「 」(坎卦)表示水,就是陽氣被土封藏的意思。典型的坎水是指地下暗河的水,是太陰水精,而不是地面上的河水,也不是雨水。雨水河水是濕水,是太極之水,與土同行。五行之難有二,一是難於不識天地同行,即在天有寒熱風燥濕五行,在地有水火木金土五行,天地相應,天為用,地為體。二是難於不知水濕有別。

如上所言,在天之濕乃是雲雨之水,匯聚落于山川穀地則成河流。對應人體相當於華蓋收集谷精之氣所變成的血脈。地下之坎水是指金石凝聚的寒水,是太陰之精水,深藏於金石之下。在人體小宇宙裡面,坎水是深藏於骨腑之內的精髓(《內經》稱骨為奇恆之腑),濕水是表於脈腑(《內經》也稱脈為奇恆之腑)的血。血和髓都由肝膽(燥金)凝鍊而成,血液交由心藏於脈,精髓交由腎藏於腦海(腦也是《內經》所謂奇恆之腑)。

水行物質能量的「味」識是鹹的,而它們收藏的活性能量可以更具體分為五級,分別是寒、熱、溫、涼、平,這就中醫所講的「氣」,合起來就是「氣味」,詳見中醫藥理部分的有關內容。

水行物質能量的眼識也就是顏色為黑色,是太陽隱沒以後即活性能量最低的顏色。水行物質能量的鼻識是腐臭,耳識是羽音,觸識是寒冷收引。

上述對水行物質能量的味識、色識、聞識、臭識、觸識都是後天心神對有形物質能量本體的分辨識別,而對物質本體所收藏的活性能量,即寒、熱、濕、涼、平的識別,則離不開內觀直覺。

2、熱火

熱火代表繼寒水之後形成的第二類地球大氣層物質能量。是地球生物圈溫暖(不過熱亦不過冷)氣候的根源。它在空間上代表南方,與太陽執極相應,與太陰寒水相對,表示地球最炎熱的方位。火在時間上代表一天的中午,即天干丙丁,地支已午,是太陽在正中頭頂的那段時間,也表示一年的夏季,是地球離太陽最近的時候。火表示一天和一年最熱的時候,因此,熱也在南方丙丁已午這個時方產生。中醫原本將這個時空的能量合稱為太陽熱火,簡稱火行。

如河圖所示,火行所對應的時空能量,在天為熱,其太陽活性能量最多,其數為「七」,又稱為「天七成熱」。 天七之數,雖不及金九之大,但九為奇數之極,極而必返,故天九為燥,燥後便歸中為五(濕),歸元為一(寒)。天七為熱,熱極而生燥,所以說「熱」的活性能量最多。人體對應「熱」的大腑叫「三焦」,道理也在於此。

火行的在地能量為火,其數為「二」,所以又叫做「地二生火」,其太極有形能量最少,在水火木金土五行之中,惟「火」沒有固體的形態。它藏不住能量,必須隨進隨出,所以人體對應的肺藏就像一個風箱,這邊進,那邊出。

火行物質能量具有向外發動做功的性質。《尚書·洪範》說:「火性炎上」。其義是要把光熱都發射出去,所以,八卦圖用「 」(離卦)表示火。

火行物質的「味」識是苦的,也有寒熱溫涼平五個活性能級,即五「氣」;火行物質的眼識是白色,是太陽當午最熾熱的顏色。火行物質的鼻識是焦臭,是燒焦的氣息。火行物質的耳識是徴音,觸識是溫暖發散。

3、風木

風木代表地球生物圈形成的第三類物質能量。它在空間上代表東方,是生機勃發的地方,與太陽拔地而出從東方升起的時象相應,也與坎水升出地面向上蒸騰的時象對應。在時間上代表一天的早上和一年的春季,即天干地支的甲乙和寅卯二時,是一天和一年最有生機的時候。有風才有生,所以風也在這個時空誕生。中醫原本將這個時空的能量合稱為少陽風木,簡稱木行。

如河圖所示,木行所對應的時空能量,在天為風,其太陽活性能量次少,比寒多一個檔次,其數為「三」,故稱「天三成風」。在地為木,其數為「八」,太極有形能量最多。由於地十歸零,地八是最大的中和有形之數,所以,地球上最大型的生物是「樹」,人體的脾藏主一身筋肉,為形體的主要部分。

風木這一行的物質能量,具有能屈能伸、運動疏泄的特性,因此,最具有生命的活力。《尚書·洪範》說:「木曰曲直」。生的事物都是曲伸自如的,而死的東西都是僵硬的。又,生的東西,其外在的另一個特徵是太極形體豐滿,所以河圖講「地八成木。」從木的造字,也可以看出它生機勃發的意義。古文木寫作「

」,中間一豎表示樹榦,上部表示伸向天空的枝葉,與火熱交換能量,進行光合作用;下部表示伸向土中的根本,與寒水交換能量,借水進行能量的收藏,也就是聚氣成形。所以,木也是水與火交通的中介,具有疏水功能。

河圖說:「風為天地之使」。《說文》曰:風動蟲生,八日生蟲。所以,風木這一行,也代表著繁育生殖。

木行物質能量的味識為辛,也有寒熱溫涼平五個活性能級。木行物質的眼識是青色,是日在木中的顏色。木行物質的鼻識是膻臭,是牝牡相誘的氣息。木行物質的耳識是角音,觸識是剛柔曲直。

4、燥金

燥金代表地球生物圈形成的第四類物質能量。它在空間上代表西方,肅殺降藏,與日落西山之象相應,表示地球上最乾燥的方位,也是生機過了頂峰開始衰退的方位,又是聚氣生水的地方。同時我們還要從後天八卦中看到,先天乾陽退位在西北,所以金類物質也是乾陽最多的能量,河圖講「天九成之」。九是太陽奇數之極,有兩個意義。一是天地生完「燥金」以後,就要回歸太極了,所以下一個生物便是太極中土。二是燥金以奇數之極,擁有最接近於乾陽的性質,所以又稱為乾金,其能量密度極高,質地極硬,而形體大小在水火之間。所以,河圖說:「地四生金,天九成燥」。地球上的金石質地最重、最堅硬,在人體里,則是骨骼最重、最堅硬。

金在時間上代表一天的下午和一年的秋季,即干支的庚辛和申酉二時,是陽氣降藏,孕育新的生機的時候,也是燥氣聚結的時候。中醫原本將這個時空的能量稱為少陰燥金,簡稱金行。

金行物質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和抗損性。《尚書·洪範》說:「金曰從革」,就是指金性順從變革而本質不損。有人將「革」字理解為颳去動物皮上的毛製成革,這是相差十萬八千里。對金性的錯誤認識直接導致中醫五行配髒的錯亂,即將主皮毛的肺視為金藏,此一錯,則引起一連串的錯亂。相關論述詳見中醫生理。

燥在西為涼,在「九」為熱,所以,燥有熱燥和寒燥。熱燥是化水成氣,涼燥是聚氣成水。燥的這一特點,應該引起中醫的特別注意,很多涉及肝膽的疑難病都與燥的這個特性密切相關。

金行物質能量的味識是酸,亦有寒熱溫涼平五個能級。其眼識是赤色,是太陽降落時的顏色,同時也是白色,是乾金的顏色。其鼻識是腥臭,是殺牲以後的氣息,即肅殺的氣息。其耳識是商音,觸識是清涼堅固。

5、濕土

濕土代表地球生物圈最後形成的物質能量。它在空間上代表中央,與太陽的升降沉浮之象相應,是樞運四方的方位。在時間上代表一天和一年的天干戊已二時,和地支丑未辰戌四時,即代表一天和一年的中氣,亦即水火寒熱的中氣。中醫原本將這個時空的能量狀態稱為太極濕土。河圖說:「天五生濕,地十成土。」

濕也是水,是地下水精與火作用的產物。若無地下精水,地上的濕就無來源,若無火熱的蒸騰,地下的精水就不能釋為地上的濕水。

五行之中,水和濕最難搞明白,但是,只有把水和濕搞明白透徹,才能把五行搞通。這裡面的關鍵在於首先把坎水搞通。所謂坎水,不是江河湖泊那個水,而是太陰之水,是地下的水精,是金石凝聚的水精。對應於人體小宇宙,就是骨中精髓和腦髓。那麼,濕就是地面山川河流的水,是太極之水。對應於人體小宇宙就是脈血。這個原理一定要搞清楚。

因為土是最後形成的物質,信息最全,所以成為樞動其他四行運動的中樞。還應當注意到,坤地退居於西南戊已時空,是陽氣由升發轉為降藏的交接處,因此,「土」行厚德載物,太極中和,成形立命的樞機之職,故居中央。

土行物質具有承載輸布的大德。包括疏通上下水火,調和左右金木,樞動陽氣升降和坎水周流。《尚書·洪範》說:「土爰稼嗇」,當作如上解,也作生-長-收-藏解。若是將其解為耕作或五味由此出,那是片面的,那樣就會導致五行配藏的偏差,即將脾胃放到中土上。相關論述詳見中醫生理。

土行物質的味識是甘,也有寒熱溫涼平五個能級。土類物質的眼識是黃色,那是太陽在戊已未申間的顏色。其鼻識是香臭,耳識是宮音,觸識是濕潤穌軟。

(二)五行合義

五行能量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聯動,構成一個有機的系統。如圖2-8所示。

1、土樞四象

我們講土樞四象而不是講土樞四行,是因為五行都按照取象比類的技術聚合了一系列同象同類的物質能量信息,如味、色、聲、臭、觸等。

所謂土樞四象,就是土為中央樞機,是整個五行系統有序運動的動力機構,而水火木金在中土的樞運之下,構成順時針方向相生的共生關係。具體是土樞水生木,土樞木生火,土樞火生金,土樞金生水,水火木金又生土。這裡說的生是促進生成的意思,並不是說一類物質直接變成另一類物質。比如土樞水生木,是指土中的坎水(即有活性能量的暖水)能夠滋養樹木的生長。但並不是說水可以變成木。為什麼水可以滋養樹木的生長呢?因為水性封藏,可以將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的太陽能儲藏起來,並且聚合成有形的組織。此外,水能夠為種子發芽、生長提供最初的外部能量。

2、有外部能源

五行系統的有序運行,是有外部能量補充的。對地球五行系統而言,它的外部能量來源有兩個。一是太陽光能,它是有限的極化能量,是現代系統論所謂的熵增能量,它最終會導致系統的寒熱平衡,即死亡。二是無極大道能量,是現代科學無法認識的暗能量,目前科學還不知道有形的物質系統與暗能量之間的關係。中華道學和中醫早在幾千年前就發現了人體生命系統中的經絡現象,經絡現象是經絡能量作用於人體的反應。經絡能量是無極能量,也可以說是「超光(速)能量」。但是,普通人無法主動利用經絡能量。關於人體經絡的討論詳見中醫生理的有關章節。

3、有先天神信

五行能量系統包含了先天的信息,是五行能量運動變化的原程序。五行能量的運動變化,包括形成有形物質的空間構造,即外部形態,都是由它決定的。上述人體經絡便是這個先天信息能量的立體網路分布。中醫原本將「信」的使用即「信」的表達稱為神,又說「神為信使」。經絡中的信使為先天元神,心脈中的信使為後天識神,元神具有無障礙的內觀直覺意識能力,識神具有感覺分辨思維能力。

4、無勝復乘克

五行舊說未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五行特性的研究上,而是將論述的重點放在五行之間的勝復乘克上。結果,由於疏忽五行特性的研究,導致五行在具體應用中出現錯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醫的五行配臟,大多與自然的道理不符。藏腑理論又是中醫理論的核心,藏腑功能一錯亂,中醫理論能不漏洞百出嗎?

由於過分強調本不存在的五行之間的勝復乘克,導致原本清晰簡單,十分容易理解和把握的五行系統,變成錯亂複雜而難以理解和把握的迷魂陣。比如,五行舊說講金克木,庸人解釋說斧頭可以砍木。然而,在自然界中的真實情況是相反的,即木克金。岩石屬金,土壤學告訴我們,土壤恰恰是岩石風化的產物,也就是風木克金,岩石上長樹木植物的情景也很常見。這倒與地四生金,天五生土的河說一致。所以五行勝復乘克的舊說是掩蓋五行真相的假說,必須予以糾正。由此,把五行研究的重點重新放回到五行,即五個時空能量物質的功能特性上,以便為五行模型的具體應用提供更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道德經》的啟示

《道德經》又稱為《老子》。老子本名李耳,是春秋時期周朝的守藏史,相當於現代中央圖書館館長和中央研究院院長,掌管國家最高學問,是真正的國師。

說老子是隱君子,是對他的極大的誤解,也是對老子代表的道學家的誤解,也是對道學的極大誤解。說老子是隱君子,或是學派之爭所採取的非常陰毒的謀略,目的是要將道學徹底趕出顯學的舞台。歷史上那些失意的知識分子也樂得抱著一個隱君子的祖先退出動蕩不安的社會生活,而不是努力去弘揚道學的真理。如此,道學就真的變成了失落者的隱學。

實際上,老子的學說本是王官之學,是用來教導聖王的,代表著人類最嚴密高尚的思想和行為準則。亦因此,《道德經》可以歷久彌新,適用於各個歷史時期和各種文化形態,但宗之者寡。我們認為《道德經》就是一部人道合一的五行文化系統說明書,它宗羅萬象,無所不包。如圖2-9所示。

《道德經》是繼承八卦思想用文字描述宇宙終極存在的真經,老子是具有元神直覺能力又掌握豐富後天知識的大智慧者,也可以說是中華道教承前啟後的大教主,是最後的大巫。本書不是專門討論《道德經》的著作,所以只對與中醫原本關係密切的幾個問題進行討論,以便幫助讀者正確理解太極陰陽五行學說。

一、《道德經》的世界觀

《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通行本四十二章)。這段經文有三個焦點需要認真對待。

1、二生三

關於「道生一」,學者的分歧不大,但是,對「一生二,二生三」的理解,分歧就十分明顯,集中在二和三上。多數學者的理解,和周易中的陰陽理解相同,二是指陰陽,而且陰陽是兩種相對的實在,所以有「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說法,基本上與周易的解釋一致,是以儒解道,顯然與道學原本對陰陽的理解是不符的。

在討論八卦圖的時候,我們已經指出,陰是與陽相對的寒空背景,所謂的坤陰,其實不是陰,而是「中」,是負陰抱陽的太極中和生命體,正因為如此,「坤」才能「厚德載物」,才能包容陰陽。顯然,「三」就是陰、陽、中三者,二生三是指陽在陰這個時空背景中必然出現能量釋放,達到某種相對平衡的狀態就會出現「中」這種能量存在,這是陽氣寒凝成形的太極中和能量物質,正所謂萬物都是一太極。三既可理解為陰陽之外的第三者,也可理解為陽陰中三者。

以太陽系而言,太陽是陽(熱),太空是陰(寒),地球就是中。萬物都是能量中和的太極體,所以是「三生萬物」而不可能「二生萬物」。如果按照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解釋,就會變成陰陽生萬物。國人強調中庸,但遺失了中的本體,變成了有名無實。講「中」,卻找不到著落,非常可惜。

為什麼陰陽運動必然會出現「中」呢?很少人會去追究這個問題。但是追求致理的人一定會發出這個疑問。思考這個問題,會讓我們理解陰陽之上的太極是混沌之有,而太極之源是無極大道,是絕對統一之「無」。陰陽運動之所以會出現「中」,根本的原因是宇宙的本源,也就是那個終極存在,始終「統一」著陰陽運動的宇宙。所謂「生」,其實也是從陰陽向著太極中和的方向回歸,向著本源的方向回歸,而不僅僅是對本源的叛離。

2、萬物負陰抱陽

萬物負陰,就是萬物背負那個太陰寒空背景。抱陽,就是萬物都懷抱太陽而生。實質是萬物均為太陽能量在太陰背景中,由於中性能量的聚集吸收作用形成的類中性能量,聚集到一定的密度就轉變成有形的太極中和物體。因此,萬物都是太陽能量的變體,終究是大道能量的變體。

3、沖氣以為和

和就是生。沖氣就是陽氣在太陰背景中的運動,一方面是指陽能釋放達到中性的相對平衡的狀態;另一方面是陽能在中性能量的作用下凝聚成中和的能量形態,即有形的物質。具體到地球生物圈,「沖氣以為和」是指地球調和萬物與太陰太陽的關係,如果沒有地球這樣的中和能量,就不會有地球上的萬千物種。也只有地球這樣的中和星球才能產生能夠形成生物圈的大氣層,由此才能產生各種生物。具體到一個微觀的五行生命系統,「沖氣以為和」就是土樞四象,一氣周流。

推薦閱讀:

性的「10分鐘原理」
桃花的原理與出現規則
六爻納支原理思考
計步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TAG:中醫 | 原理 | 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