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腸癌 迅速飆升癌「老三」

癌症讓一對恩愛夫妻從此陰陽相隔。

香港影星鍾楚紅的丈夫、廣告界名人朱家鼎,台灣著名電影導演楊德昌,著名民營企業家王均瑤均被大腸癌奪去生命

  廣州大腸癌發病率每年增長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大腸癌誘因

  吃得太好、太精

  一:飲食習慣

  天天吃烤肉台灣兩少年罹患大腸癌

  大腸癌與飲食習慣的相關性已經引起了醫學界的高度重視。在台灣,曾經先後有兩名分別為14歲和18歲的少年郎罹患大腸癌,而且發現時已經到了末期,非常罕見。醫學專家對兩位少年的飲食習慣進行了追蹤,終於找到原因:原來這兩名少年在得病前竟然天天吃烤香腸、烤肉!  

  據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腹部外科專家萬德森教授介紹,35%~40%的癌症與飲食有關,而大腸癌在中國發病率的激增則恰恰印證了這一道理。更讓專家們擔憂的是,如今我國的青少年的飲食習慣也越來越西化:肉類多,蔬菜少,細糧多,粗糧少。「看看那些最受小孩子歡迎的『洋快餐』,肉是一大塊,蔬菜卻只有一點點,長此以往,我們下一代患大腸癌的風險很可能越來越高。」

  二:排便習慣

  長期便秘容易誘發大腸癌

  除了飲食習慣外,醫生還發現,不良的排便習慣也容易誘發大腸癌。「很多大腸癌病人都有便秘的毛病,這些人多數兩三天才排一次大便,有的人甚至一個星期才排一次。」劉海鷹解釋說,眾所周知大便是人體的「廢物」,當中包含了不少毒素。「這些毒素如果不能每天清除,而是累積在腸道的話,就很容易對腸黏膜造成傷害,從而誘發癌變。」

  三:工作習慣

  工作緊張煙酒過多

  近年醫學界關注到這樣一種情況,大腸癌日趨年輕化,特別是一些40歲左右的精英易患大腸癌。他們都因忙於工作而飲食不規律,消化道生理節律被打亂,腸道運行不暢;精神壓力大,影響腸胃功能,大便功能改變。例如幾年前同樣因為患大腸癌去世的著名民營企業家王均瑤就是典型例子。據了解,王均瑤出身「草根」,工作起來像玩命一樣,結果年僅38歲就被大腸癌奪取了性命。

  此外,有研究表明,經常喝酒的人更容易患大腸癌。這是因為,過量喝酒會破壞腸道的保護屏障,而過多攝入肉類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會使糞便通過腸道的速度減慢,使致癌物和腸結膜接觸時間延長,誘發癌變。

  腸癌早期癥狀不明顯

  據介紹,大腸癌多為腺癌和鱗癌,從病理上說,這兩類癌的毒性屬中度,生長比其他癌相對緩慢,早期可以沒有明顯癥狀,甚至多年沒有癥狀,較難發現。待出現癥狀,一般癌症已到了中晚期。今年50多歲的趙女士,近日吃完韭菜餃子後出現腸梗塞,到醫院一檢查竟發現患了結腸癌。趙女士說,她平時自我感覺良好,這次能發現腸癌,多虧了韭菜是粗纖維,通不過長了癌腫變狹窄的腸道,否則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癌症!由此可見,一些腸癌從發生到發現,其中的過程可長達十多年。

  專題撰文記者黎蘅通訊員容毓

  醫學指導廣州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腹外科主任醫師劉海鷹

  7月24日,香港影星鍾楚紅的丈夫朱家鼎因身患大腸癌在香港養和醫院病逝,享年53歲,出自他筆下的經典廣告詞「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成為絕筆。而就在一個月前,另一名才華橫溢的名人、台灣著名導演楊德昌同樣被大腸癌奪去了生命,享年60歲。

  兩位名人因為同樣的疾病英年早逝,並非偶然的巧合,因為大腸癌在中國乃至亞洲地區的發病率正迅速上升。記者日前從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廣州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等醫療機構了解到,廣州大腸癌的發病率已位居所有癌症的第三位!廣州大腸癌的發病率正以每年4%~5%的速度遞增,其中僅有10%的大腸癌患者能被早期發現,而更多的大腸癌患者曾被誤診!

  癥狀相似易被誤診為痔瘡

  據廣州市腫瘤醫院的調查數據顯示,大約有三至四成的大腸癌病人因醫生和病人本身的疏忽而被誤診。劉海鷹曾經收治過一名病人,因為便血到醫院求診,醫生沒給他做什麼檢查就診斷為痔瘡。結果用中醫的方法治療了近半年,病人的癥狀一點也沒有得到改善。最後,這名病人在腫瘤醫院一做腸鏡,發現大腸癌已經到了晚期。

  據劉海鷹介紹,大腸癌通常容易被誤診為痔瘡、肛裂、腸息肉、痢疾、胃潰瘍、結腸炎等,因為它們都會有便血的癥狀。其中,有50%的直腸癌病人早期被誤診為痔瘡。

  雖然同是大便帶血,但實際上有所區別。例如大腸癌患者的大便會帶膿血,且糞血相混。但痔瘡、肛裂、腸息肉患者的糞便並不與血相混,而是附著在糞便的表面,而且血色鮮紅或相對新鮮。胃潰瘍病人的大便與腸炎病人有顯著差別,往往排黑色或柏油狀大便。

  此外,大腸癌的相伴癥狀也和其他疾病不一樣。腸癌病人排黏液膿血便的同時,排便習慣會改變,時而腹瀉,時而便秘。這是因為癌腫的生長影響了腸管的正常生理功能。而痔瘡患者排便時肛門可見突出物。腸息肉患者腹部不痛。胃潰瘍病人伴有上腹部長期性、周期性胃疼痛和經常噯氣、泛酸及噁心嘔吐。

  中國大腸癌增速

  比全球水平高兩倍

  「大腸癌這幾年確實多了,我們科5年前每年收治的大腸癌病人大概有100多例,而這一兩年,每年都有200~300例,起碼多了一倍。」廣州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腹外科主任醫師劉海鷹告訴記者,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以前在中國的發生率並不高。「這是因為,大腸癌的發生與飲食習慣有比較明顯的關係,因此大腸癌以往一向多發生在以高熱量、高脂肪飲食為主的西歐和北美地區,而在亞洲、非洲等膳食脂肪相對較低的地區發病率較低。」

  但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明顯的改變,「餐桌上粗糧、蔬菜等粗纖維食品少了,高脂肪、高蛋白的肉類食品多了,按老百姓的說法就是『吃得越來越好了』。」

  有數字表明,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大城市居民膳食中的脂肪產熱比例由十幾年前的25%猛增到了40%。結果,結腸癌的發病率開始不斷上升,每年遞增4.2%,比全球每年上升2%的平均數超出了近兩倍。

  而在廣州,大腸癌的發病率更高居癌症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肝癌,發病率增速高於全國水平,達5%。

  大腸癌防治要「二多二早」

  大腸癌的防治已刻不容緩。那麼,我們該怎樣應對呢?專家提出了「二多二早」的建議:

  一多:多運動

  有研究表明,運動可以將患大腸癌的危險降低一半。

  二多:多吃纖維食物

  西方各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飲食中如果富含纖維,就會大大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英國營養學家建議,每天應該至少攝入35克以上的纖維素,才能起到預防和保健的作用。所以,生活條件好了,需要吃「憶苦餐」,並且要常吃。

  一早:早發現

  大腸癌早期會有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如便血、黏液便和膿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腹瀉或便秘交替、腹痛和腹脹、貧血與消瘦等。發現這些現象應儘早去醫院做直腸指診或者大便潛血檢查。

  專家還建議大家要學會觀察自己大便的形狀。如果發現大便中間有凹陷,而且大便黏稠又帶血的話就更要警惕了。

  至於大腸癌的高危人群,例如患有大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及家族中有易患腸道腫瘤傾向的人,更應進行定期抽血,做癌胚抗原檢查、腫瘤因子檢查等,特別是定期做結腸鏡的檢查。

  二早:早治療

  發現結腸或直腸腫塊應儘早切除,手術後要做定期隨訪,切不可認為一勞永逸。

  目前,確診為結腸癌後,需要綜合的積極治療,包括手術、化療、放療、生物治療等,其中手術治療最為重要。盡量在手術過程中徹底清除腫瘤,同時在手術中進行化療,將為後期的其他治療打下基礎,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時間。據介紹,目前早期治療的大腸癌5年生存率能達到90%,而中期的5年生存率也能達到50%~80%。


推薦閱讀:

大腸癌逼近年輕人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是關鍵

TAG:大腸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