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下:印度的嫁妝制度,是印度社會戕害婦女的最大毒瘤之一 

圖片:ashwin kumar / CC BY-SA

作者:Yi Yang


應該這麼說,印度的嫁妝制度不折不扣是吃人的制度,吃的是年輕女子的生命和血肉。1961 年印度就出台了禁止嫁妝法案,但是至今這個方案依然在許多地方形同虛設,嫁妝制度至今依然存在並且生命力強大,一直是戕害婦女的印度社會最大毒瘤之一。

先說一下印度嫁妝制度的現狀。首先,就是嫁妝的金額日益增加,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的印度裔經濟學教授阿尼爾·迪歐拉里卡和世界銀行學者維查雅瓦達·拉瓦的研究表明,進入 21 世紀後,印度嫁妝的置辦費用為 6~13 萬美元,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會因為一次婚姻就破產的事情屢見不鮮。嫁妝的高低,通常還與女子的教育程度和年齡相關聯,越是高教育水平的婦女(同時也可能年紀較長)男方會「勒索」的嫁妝就越來越多,這也是婦女教育水平發展遲緩和童婚依然常見的一個原因,因為低收入人群害怕女兒嫁不出去,便更不願意讓她接受教育,希望能儘早將她以低廉的價格「賣出去」。

其次,就是嫁妝導致的家庭暴力和婦女虐待問題愈演愈烈,而且還正好是在 1983 年反嫁妝法重新修訂之後。1975 年的時候,印度因嫁妝而導致的死亡人數為 679 人,而到了 2012 年,有 8233 名印度婦女因為與嫁妝相關的原因而喪命,平均每小時就有一名女性因嫁妝被虐殺!死亡人數絕大部分是年齡在 18 ~30 歲之間年輕的女性。男方如果不滿意嫁妝的金額,就會用各種方式迫使新婚妻子自殺(本質上說也是他殺)但更多的還是為男方家庭謀殺,特別是通過煤氣焚燒、毒藥、毆打、虐待等方式,假借家務糾紛或者廚房意外事故的理由秘密地將女方殺害,印度報紙上通常稱為「廚房事件」,其中直接推入火中是最常見的(這和印度的廚房形式也有關係,灶台設在地面上,婦女蹲在灶邊做飯,很容易被推到火中去)男方在燒死一個新娘之後,由於立案率低、證據不足、親族包庇等原因,即便有警方介入(實際上介入的大概只有 35%的案例)也很難將犯罪者繩之以法,男方很快就會再娶一個新娘,再賺取一大筆的嫁妝。最可恨的是,報案率低是因為很多女方的家長對此視若無睹——因為很可能女方父親也剛剛攛掇著兒子殺死一個新娘,並且盼著再殺一個來彌補自己嫁女兒導致的財產損失。受害者家庭同時也是迫害者的家庭,唯有那些年輕的女子,被自己的父親拋棄,被自己的丈夫謀殺,被自己的女性同胞嘲笑和迫害,成了男權貪婪之火的犧牲品。

再次,就是嫁妝導致的婦女被殘殺悲劇呈現蔓延趨勢,早年,這種慘劇多見於北方和中部的印度教和錫克教區域,特別是德里地區,但到了 80 年代末期,全國都出現了大量的嫁妝虐殺事件,而且也從原先的印度教和錫克教,蔓延到了伊斯蘭教乃至基督教。到了如今,嫁妝殘殺,已經突破了地域、宗教和種姓,成為全印度性質的迫害婦女浪潮。

為什麼這個問題在印度不但沒有被控制住,反而還隨著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愈演愈烈?那就來說說這個嫁妝制度的前世今生。

嫁妝制度在印度古已有之,但在古代印度,最早確立的並不是嫁妝,而是禁止彩禮的制度。《摩奴法典》所規定的八種婚姻方式中,非法的有兩種,一種叫做吸血鬼婚姻,就是迷奸女方;另外一種叫做阿修羅婚姻,就是指男方選定女方後給予女方本人和父母彩禮的婚姻,這種婚姻被認為是賣女,是絕對不能被認同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思想觀念,有什麼深層次的社會和經濟因素在起作用,是不是和內婚制的起源有關係,我也和自己的朋友討論過,但因為能力不足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只能姑且理解為防止買賣婚姻和保障婦女在夫家財產權利的一種手段(另外有種婚姻形式叫做聖仙婚,形式是男方給予新娘本人一對或兩對牛,但是這財產轉移只是形式上的,因為女方的家庭不能將其佔有,否則依然被視作是賣女)由於禁止了彩禮,那麼嫁妝只能由女方出,但在法典中從未明確嫁妝的金額,也不將其視作為一種必須的義務。國王、富有的婆羅門或商人經常會贈予男方大筆的嫁妝,但窮人或貧困的婆羅門的嫁妝通常都只是象徵意義上的,「衣裳和裝飾品」。

但漸漸的,隨著種姓制度的穩固和種姓階層的細分,嫁妝的意義就改變了。種姓制度規定,男方不可以娶比自己地位高的女方,但可以娶比自己地位低下的種姓。這就導致了一個後果,嫁妝日益成為女方家族通過嫁女提高自身地位的、「賄賂」男方家庭的一項手段,而嫁妝也從原先的自願,變成了一種義務,而且金額越來越高。

然而,直到十九世紀之前,嫁妝還依然是一項宗教傳統,而且嫁妝本身從法理上來說,依然是部分受到婦女支配的,還能被視作為一種財產保障。但在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期間的近一百年里,嫁妝的意義和它的影響徹底發生了變化。美國歷史學家韋納·奧爾登堡( Veena Talwar Oldenburg )在《嫁妝謀殺-文化犯罪的根源》一書中所寫道:"英國統治下(印度)經濟和社會巨變的後果之一就是婦女失去了對嫁妝這樣的值錢物品應有的權利,越來越失去了對嫁妝的支配權。這最終導致婦女越來越不受尊重。對婦女的輕視伴隨她們的一生。"也就是說,在殖民地統治期間,婦女徹底喪失了對嫁妝的財產支配權,這項財富直接被轉手到男方家庭之中;女方家庭的自願行為徹底變成為一項男方對女方帶有強制的請求權利,嫁妝成為整個印度教社會的習慣性義務;殖民統治下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經濟體系得以確立,也讓支付嫁妝的形式發生了改變,通過貨幣的形式進行財產轉移更為方便,也使得支付嫁妝變得「更加容易」了。印度有很多學者認為,嫁妝制度從一種傳統變成一項罪惡,就是在這一百年中發生的。

而到了現代,嫁妝制度不但不能被消滅,反而越來越嚴重,背後的根源是什麼呢?

第一,首先就是婦女地位低下和缺乏保障的情況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一方面,女人缺乏在人格和經濟權利上的尊重,唯一存在理由就是必須結婚生子,否則就沒有價值,並且還會成為整個家族的恥辱,因此女方的家庭也會不計一切代價通過支付高額嫁妝的方式把女兒給嫁出去。另一方面,在一個男權盛行的社會裡,如果強姦一個婦女不算事,周圍所有的人都在娶不到 13 歲的女孩,燒死新娘並且可以逃脫罪責,你自然也會這樣做,因為你不會受到懲罰,而這樣做的成本低廉。而在女方缺乏經濟獨立、難以通過工作獲取報酬和社會認可的情況下,女方自己也認為,嫁妝給得越高,就證明父母越愛自己,而且自己社會地位也會隨之提高。

第二,嫁妝引起的死亡與將近 80%的嫁妝虐待婦女案件發生在中低階層。中層階級(包括商人、工程師、公務員、醫生)希望索要的嫁妝也比其他階層要高,因為他們對子女的教育投資較之上一代人要高,因此男方的父母會需要高嫁妝來彌補對兒子的教育撫養費用,而女方的父母,在自己的兒子結婚的時候,也會索要更高的嫁妝來彌補嫁女兒時的付出的成本。此外,這個階層在整個印度社會邁向現代化和工業化的過程中受到的衝擊是最大的,對物質享受和金錢財富的尋求無比旺盛,也刺激了對嫁妝的要求,因此他們會要求比自己的消費水準高得多的汽車或者海外旅遊作為嫁妝,完全不顧及家庭的財政狀況。更爛的一點是,這個階層就和所有中產階層一樣,觀念趨於保守,並且有成型的社交圈,所以只會跟隨社會大流,不會去考慮婚姻的變革,還極端害怕丟面子,所以哪怕是覺得嫁妝不合理,依然會照這套怪圈玩下去而不顧積累的社會經濟問題和女性持續被嫁妝壓迫的苦難。而更低的社會階層則有樣學樣,並且有過之而無比及,因為他們更希望通過婚姻來確立家庭的社會地位和保障女兒在夫家的「面子」。社會經濟越是發展,人就變得越貪婪,嫁妝也就變得越沉重。

第三,傳統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就像是在中國落後山村中打拐非常艱難一樣,想要通過法律的手段來解決嫁妝問題已經被證明起效甚微。法律改變不了人們固有的觀念,在一個村子、一個地區的人都有相同的陋習而相互包庇的情況下,警察和法院又能做什麼呢?一兩個改革家、女權運動者在電視和報紙上的呼籲又能起什麼作用呢?只要整個社會還秉承著相似的觀念,遵循著相同的規則,有「嫁妝讓我們很痛苦,但是別人都在這麼做,我們也不得不這麼做」這種想法,想要徹底除掉嫁妝制度這個毒瘤,只能是一紙空談。

推薦閱讀:

如何卡spfa?
不良政治生態 催生貪腐「毒瘤」
真的會有人因為粉絲討厭一個明星嗎?

TAG:社會 | 印度 | 制度 | 婦女 | 毒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