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陝西歷史博物館展出國寶文物欣賞(四)

陝西歷史博物館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陝西歷史博物館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陝西歷史博物館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陝西歷史博物館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陝西歷史博物館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在陝博館內有十八件組國寶級文物,而在這十八件組中唯有兩件是從不出境展出的,您現在所看到的就是其中的一件——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為什麼說它這麼珍貴?首先從外形上看,壺身呈扁圓形,是模仿我國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壺製作而成。唐朝初期政權統一,很多少數民族移居中原,其中包括很多契丹族人。而這件文物恰是少數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產物。其次,此壺的製作工藝非常獨特。壺蓋帽為捶揲成型的覆式蓮瓣,頂中心鉚有一個銀環,環內套接了一條長14厘米的銀鏈與提梁相連,壺肩部焊接著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劍形狀的提梁。壺身是先將一整塊銀板捶打出壺的大致形狀,再以模壓的方法在壺腹兩面模出兩匹相互對應奮首鼓尾、銜杯匐拜的舞馬形象,然後再將兩端黏壓焊接,反覆打磨致平,幾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而更為珍貴的還要數壺身上的兩匹祝壽馬,這裡面還蘊含著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唐玄宗在位後期越發的驕奢淫逸,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天寶年間,每逢「千秋節」皇帝的生日都會在興慶宮期的勤政樓前,舉行盛大的宴會,接受文武百官、外國使臣和少數民族首領的朝賀,並以舞馬助興。這時上百匹舞馬披金戴銀,伴隨著《傾杯樂》曲的節拍,躍然起舞,奮首鼓尾,舞姿翩翩。高潮時,舞馬躍上三層高的床板旋轉如飛。而此時領頭的舞馬便會銜起地上盛滿酒的酒杯到玄宗面前祝壽。唐代許多文人曾寫下很多關於舞馬的詩句如「屈膝銜杯赴節,傾心獻壽無疆,更有銜杯終宴曲,垂頭掉尾醉如泥」都是形容舞馬銜杯祝壽這一獨特的宮廷娛樂活動。而這盛大的宮廷祝壽活動在天寶十四載,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棄城而逃,這批舞馬散落到安祿山的一名大將田成嗣手中。有一天,軍中宴樂,舞馬聽見樂曲聲應節拍躍然起舞,士兵見狀誤以為是妖孽,田成嗣命士兵將舞馬鞭打而死。此後,盛行一時的舞馬銜杯宮廷祝壽舞的形式在歷史的變革中永遠的銷聲匿跡了,但這件銀壺卻成為大唐王朝的興衰最好的見證。

陝西歷史博物館 多友鼎

陝西歷史博物館 多友鼎

陝西歷史博物館 多友鼎 西周晚期 通高51.5厘米,口徑50厘米,腹深31厘米重35千克1980年陝西長安斗門鎮出土青銅器發展到西周中晚期,形制逐漸趨向定製,尤其在進入晚期以後,各類銅器都進入了整齊劃一的時代。以青銅鼎為例,這一時期的青銅鼎主要只有兩種形制。一種是克鼎類,主要特徵是盆形體,腹寬大而呈扁體形,蹄足上部 一般有獸面裝飾,裝飾紋樣一般為環帶紋和竊曲紋,散伯車父鼎屬於此類;另一種為毛公鼎形,主要以半球形體、蹄足為特徵,裝飾紋樣簡單,一般僅以弦紋、重環紋或竊曲紋裝飾,多友鼎就屬於這一類。多友鼎,半球形體,器腹較深,蹄足。裝飾花紋簡單,僅在器腹上部裝飾兩道弦紋。器內壁有銘文二百七十餘字,是建國以來陝西地區出土銘文最多的青銅器之一。銘文記載的是西周厲王時期與獫狁的一場戰爭。獫狁此次入侵危及京畿腹地,厲王命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迎擊,激戰半個月,先後在采阝、龔、世、楊冢等地戰鬥,共打了四次大仗,都取得了勝利。殺掉敵軍三百餘人,俘獲二十多人,繳獲戰車一百二十七輛,奪回了被擄去的人民,將獫狁逐出了周境。武公將多友的戰績報告給了厲王,厲王給予以多友重賞,賜給多友青銅一百多鈞。多友特鑄此鼎以紀念這件事情。 西周晚期的青銅器銘文,許多都記載著周人反擊獫狁的事件。獫狁是西周時期北方地區重要的民族之一,與西周王朝經常發生戰爭。當時的獫狁是西北主要的邊患,時常侵擾周,劫掠財物、人口,嚴重威脅著周王朝的統治。在銘文中涉及到獫狁的銅器中,多友鼎是最為重要的一件。這篇銘文對戰爭的原因、過程以及結果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這些資料對研究西周晚期的歷史、西周晚期同北方少數民族的關係及古文字研究、歷史地理研究等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陝西歷史博物館 三彩男裝女立俑

陝西歷史博物館 三彩男裝女立俑

陝西歷史博物館 三彩男裝女立俑 女著男裝是唐代社會流行時尚中的一大特點,一些皇親貴族女性也常以女扮男裝的形象出現於公眾場合。這件女俑所穿著的袍服是當時官宦男子穿著的常服,配上這位柳眉細眼、小嘴紅唇、微施粉黛的秀美女性,俊朗洒脫中盡顯俏麗。

陝西歷史博物館 陶井

陝西歷史博物館 陶井

陝西歷史博物館 陶井

陝西歷史博物館 陶井

陝西歷史博物館 陶井

陝西歷史博物館 陶井

陝西歷史博物館 鎏金雙獅紋銀碗

陝西歷史博物館 鎏金雙獅紋銀碗

陝西歷史博物館 鎏金雙獅紋銀碗

陝西歷史博物館 鎏金雙獅紋銀碗

陝西歷史博物館 鎏金雙獅紋銀碗 銀碗口沿下內束,折成略有弧狀的斜壁。圜底,外腹壁捶出十朵如意雲頭,器底焊接附加鎏金圓飾片。圓片內以魚子紋為底,中心模衝出兩隻相對的瑞獅,雙口銜摺紙,腳下亦裝飾一株折枝花,邊緣為一圈繩索紋,繩索紋外加飾一周向內翻卷的波浪紋,紋飾均鎏金。 唐王朝的繁榮與開放,是唐朝的文化呈現出繽紛的多元化風格,表現在手工業製作上則是除了豐富的中國傳統工藝和裝飾風格外,還有許多從西域傳入的外來文化元素。尤其是金銀器,無論從製作工藝還是裝飾紋樣都有外域文化的烙印。這件雙獅紋銀碗的碗體上捶揲出一周如意雲頭,使整個銀碗的外形飽滿厚重,極富立體感。而這種在碗壁上以捶揲技術製作出凹凸紋樣的手法在古代中亞、西亞乃至地中海沿岸都十分流行,它是西方器皿特有的風格,更是西方古老的文化傳統。而銀碗碗底的主紋飾外圍環繞著繩索紋圓框的裝飾手法,也並非是中國古代傳統的裝飾手法,它應是波斯薩珊銀器影響的產物,其形式大都為中間是獅、鹿和瑞獸,周圍繞以繩索式圓框或花瓣。這種手法在薩珊銀器中被稱為「徽章式紋樣」。銀碗中雙獅的對稱布局符合中國傳統審美中均衡對稱的要求,而雙獅口中的折枝花和碗體裝飾的如意雲頭紋為典型的中國傳統紋樣。可以看出,唐代工匠們並不是單一地借用外來文化,而是將其有機地與本國的文化統一起來。所以這件雙獅紋銀碗可說是融合了中西方藝術風格的精美之作。

陝西歷史博物館 鎏金鸚鵡提梁銀罐

陝西歷史博物館 鎏金鸚鵡提梁銀罐

陝西歷史博物館 鎏金鸚鵡提梁銀罐

陝西歷史博物館 鎏金鸚鵡提梁銀罐

陝西歷史博物館 鎏金鸚鵡提梁銀罐

陝西歷史博物館 鎏金鸚鵡提梁銀罐 這件器物是是何家村窖藏文物中最華麗的提梁銀罐,同時也是館藏18件組國寶級文物之一。 罐體中心以鸚鵡紋作為主體紋飾,鸚鵡抬首,展翅,翹尾,栩栩如生。折枝花團圍繞著鸚鵡,將器物簇擁而繞,形成一種生機盎然的景象。鸚鵡在唐代被稱為「神鳥」,其毛色多彩而艷麗,能學人言,因而刺激了唐人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受到了唐人的格外喜愛。受此影響,鸚鵡成為地方和鄰國向大唐王朝所敬貢品之一。器身其餘空白處用魚子紋填滿象徵著多子多福。花紋平鏨,紋飾鎏金。銀罐的肩部有一提梁,提梁能自由活動。研究人員打開罐蓋,驚奇的發現在銀罐蓋子內有墨書「紫英五十兩,白英十二兩」。紫石英、白石英均為礦石類藥物,是煉丹的重要原料。由此可判斷,此罐應為何家村儲存藥物而用,蓋子經過轉動蓋合非常嚴密。古人認為用金銀器盛放煉丹要物可以提高其藥效,因此在何家村發現的藥材均盛放在金銀器中。這件銀罐體現出唐代工匠豐富的藝術想像力。
推薦閱讀:

團城的兩件國寶從何而來
國寶 ‖ 趙孟頫加持的鴨子
流落海外的國寶 趙孟頫行書精品 書法最美即是如此
芭蕾,以稀為貴!你從未見過的國寶級芭蕾珍藏品!
中國流失在日本的十大國寶

TAG:歷史 | 博物館 | 文物 | 出國 | 陝西 | 國寶 | 博物 | 歷史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