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27集--學佛網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三十四頁:

  疏【故永明謂有人數息,覺觀不休,念佛稱名,即破覺觀,此其驗也。休之又休,窮其源本,故云究極。至於一心不亂,是為成就念佛三昧。】

  數息與覺觀,昨天介紹過了。

  演【休之又休,即所謂精進更精進,放下又放下也。】

  這些開示都是行門裡面最高的指導原則,我們要想功夫成就,古德常說:看破、放下。看破、放下有層次的不同,這就形成菩薩五十一個不同的位次,所謂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蕅益大師與蓮池大師都把本經判入圓教一分。圓教初信位的菩薩就已經將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放下了,這種境界在凈土裡面來講,是上品的功夫成片。如果我們到這個境界,是不是就滿足?給諸位說,不可以。應該怎麼樣?應該更精進,從這個境界不斷的要向上提升,盡形壽要努力!這些努力從哪一方面?就是從放下、看破這兩方面去精進。而看破與放下又是相輔相成,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這才是真正的精進,這就是休之又休。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底下一句說:窮其源本。

  演【源本,是萬慮之源頭根本。】

  這在教下常常講,稱它叫做「根本無明」。根本無明是不是我們一下子就能夠放下?不能。這就好像我們穿衣服一樣,天冷了,我們穿的衣服很多,穿了好幾件衣服,根本無明就是貼身的一件,你脫的時候一定從外面脫,一件一件脫,才能脫到最裡面;絕不可能外面沒脫掉,裡面就脫掉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這個放下是從外到內,從粗到細,先放下見思煩惱,再放下塵沙煩惱,最後放下根本無明,按照這個順序才能夠窮其源本。《演義》裡面再用《楞嚴經》上幾句經文,給我們做一個證明:

  演【近言之,即是融通妄想,以為其本。窮謂浮想消除,於覺明心,如去塵垢,此即是事一心也。】

  『融通妄想』是對顛倒妄想來說的,這就是我們一般人一天到晚在那裡起心動念,想前想後,這種妄想就叫做融通妄想。無量無邊的妄想都是從這裡生的,它還是以無明為根本。如果對於一切法的真相他都明了通達,他就不打妄想了。實在是由於一切法的真實相不明了,不明了就起疑惑,起疑惑他就生妄想。

  這個『窮』字就是功夫,一定要把妄想舍掉,『浮想消除』。所謂浮想,可見得這個妄想的現象是最粗,是浮現在最外層,就是我們一般講的見思煩惱。見是錯誤的見解,思是錯誤的思想,見解與思想都不正確。先把這個東西消除,我們的心就清凈,好比心裏面的塵垢就去掉了,清凈心漸漸的透出來,這是『事一心』的境界,也是我們學佛第一個目標。

  演【遠言之,則是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窮謂倏然隳裂,圓明精心,於中發化,此即是理一心也。】

  這個功夫更深了。所以我們念佛第一步的功夫是先求功夫成片,這是沒有法子躐等的。我們今天為什麼功夫不能成片?換句話說,我們沒放下。不能放下,那就是障礙,只要你不肯放下,你永遠功夫不能成片。

  剛才鄭居士在我這裡坐了一個小時,他跟我談到現在有很多西方的心理學在這裡探討,心能夠轉境界,他們最近認為有這種可能,有這種趨勢,在各地方調查,特別是佛教里的修行人。他說這個心可以控制身體、控制壽命,可以叫壽命延長,可以叫壽命縮短,這是現代他們心理學上用的名詞。在我們佛法裡面叫生死自在,他不叫做生死自在,他叫控制身體。心靈上能夠叫身體健康,能夠叫身體得到長壽,西方人現在從事這個研究,他認為這種研究有助於這些科學家來研討佛法,來學佛。是不是真正能達到佛法?還是有一段相當長的距離,因為佛法不是用心意識研究而得到的。他們所做的還是在那裡虛妄分別、虛妄的執著,還是搞這一套。

  至於這些現象,那是事實,所以我就舉這個例子,往生沒幾天的黃太太,她得的是胃癌、腸癌,由胃癌轉成腸癌,這種病大家都曉得是非常痛苦的,她居然一點痛苦都沒有,飲食都正常。所以連醫生都搞糊塗了,為什麼?沒發現過這麼一個病歷。她就是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把她那個痛苦放下,把她的病苦也放下,所以往生的時候非常自在,沒有絲毫苦受,這是決定往生。在這種情形之下是決定往生,毫無疑問的。可見得放下重要!

  一般人念佛不能成就,就是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心不專、念不一。祖師大德常常教給我們,「念不一不生凈土」。生凈土一定要專一勤念,所以要把一切的妄想統統放下,心就安住在一句佛號之中,這樣才能成就。我們世間人以為:有許多知見,這個人聰明,博學多能;在佛法眼光看,不是這個說法,這些見解、這些思想全不是真實的,是六道輪迴的根本,就是見思煩惱。見思煩惱統統放下了,這是事一心不亂;更進一步把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也放下了,那就叫理一心不亂。

  這個地方經文是舉的《楞嚴經》,『罔象虛無』,「罔」就是虛妄,不是真實的;「象」是現象,正如同《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就是罔象虛無。我們在這一切虛妄境界裡面,不了解它的真實相,因此被這些境界相所轉,就是心為境轉,那就不自在。修行人高明處,他是境隨心轉。剛才鄭居士告訴我:現在西洋人用科學儀器,來探測瑜伽入定跟我們禪宗入定,得的結果不一樣。瑜伽的禪定,從電波上的反應,就是給他一種聲音,在電波的反應裡面他好像完全沒有知覺,好像這個門整個關閉,也像佛經裡面所講的無想定,他對於外面一切境界沒有知覺;佛門裡面一般的禪定他有感覺,第一次的時候感覺很顯著,第二次微微的感覺,到第三次漸漸的他不動了。由此證明,佛門裡面的禪定他有知覺,他樣樣都曉得,這個說法完全符合佛家所講的禪定的意義。

  佛法的禪定叫靜慮,「靜」是心清凈,遠離一切分別執著妄想;「慮」是了了分明。有止有觀,止觀雙運,這才叫禪。所以禪定並不是什麼都不知道,那不行,那變成無想定,那是外道。這也就證明,瑜伽在我們佛法裡面稱之為外道,它這個功夫境界跟佛法修持不相同。換句話說,禪定可以斷煩惱,可以破無明,瑜伽那個定不行,他是墮落在無明裡面,他不能破無明,他在定中能夠止息煩惱,可是出定之後,他的煩惱又現前,這也是我們應該要明了的。因為這些東西現在在全世界都相當的盛行,印度的瑜伽術在歐美也相當的風行,他們的境界逐漸被這些科學測量出來,這些對於佛法的弘揚都會有一些幫助,然後才了解佛法是正法。

  這個地方『窮』字也是功夫,這個功夫就更深了。忽然之間『隳裂』,這是指破無明開智慧,禪家所謂豁然大悟。前面浮想消除,這是得定,還沒開慧;這一層是從定裡面開了智慧,大徹大悟,這個境界就大大不相同。

  『圓明精心,於中發化』。「圓」是圓滿,「明」是光明,充滿了智慧。「精」是純一不雜,一心!一心是圓滿的,一心是光明的、是智慧的,「精心」就是一心。於中發化,「發」是發明,「化」是變化,這兩個字是講作用,就是圓明精心的起用,它變現什麼?變現十法界依正莊嚴;也就是一般宗教裡面常講的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理一心不亂。在圓教講,從初住菩薩到等覺菩薩都叫做理一心。由此可知,理一心裏面功夫淺深在經典里列了四十一個等級,同樣都是理一心,圓教初住以上都叫理一心不亂。

  理一心,在《華嚴》裡面稱為法身大士。我們要問,我們一生當中能不能達到這個境界?給諸位說,可能的,不是不可能,真正的可能。這種功夫的證得不必去問別人,你證得的時候就清清楚楚,可是你證得的時候一定是有層次、有階級的,一定是最先得到輕安,得到佛門裡常說的八風吹不動。八風吹不動,告訴諸位,這還沒有入門,算是功夫成片,是凡聖同居土功夫成片裡面的中下品,不是上品。八十八品見惑斷盡,這才是上品的功夫成片。凡聖同居土裡面也有三輩九品。所以,你在修學過程當中,一定經歷這個次第。我們今天這個心,人家讚歎幾句就歡喜好幾天,人家罵幾句就要恨幾十天都消不掉,這怎麼行?外面境界的風小小的吹一吹,就大大的動起來,這不行!這樣念佛念一輩子,往生西方凈土大有問題。

  我們在念佛當中一再告訴諸位,我們今天是以往生西方凈土為第一樁大事情,這個世界太苦了,這個世界不值得留戀!或者你說:我家裡還有父母,還有兒女,不能不牽掛。你真能牽掛得了?你真能照顧得了?照顧不了!這是要覺悟的,自己都不能超越輪迴,怎麼能照顧別人,有什麼能力去照顧別人?真是迷惑顛倒!這不是叫你父母眷屬都不要了,也不是。凈土法門第一個條件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可見得它是建立在倫理的基礎上。現在聚會在一起盡心儘力的照顧,可是我們自己的心一定要安住在西方。

  怎樣才能照顧到你家親眷屬?跟諸位說,最究竟最圓滿的照顧,就是勸他念佛,他這一句佛號念成功了,也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才得到究竟,才得到圓滿。勸他不聽,不聽,做個樣子給他看。這個黃太太很了不起,她的先生、兒子、女兒都信佛了,都不懷疑了,原因什麼?看到她往生的,她度了不少人。連醫院的醫生看到她這個現象,心都動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情?任何一個病人忍受不了的,她若無其事,走的時候還滿面笑容,一點痛苦也沒有,度了不少人。這是我們眼前所見到的,這個一點都不假。所以一定要曉得,唯有生到西方凈土才是究竟。

  你在這個世間,就是把全世界都給你,你又能得到什麼?一口氣不來,一樣也帶不走。真是「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得走,也許你認為「我現在還沒死」,那是你一種錯誤的想法。你每天晚上睡覺,睡著就是小死一番,天天都要死一次。你看看你睡著的時候,你知道什麼?你睡著的時候,這世間哪一樣東西是屬於你自己的?睡熟了,人家把你的身體搬走、抬走,你都不曉得,跟死有什麼兩樣?每天都小死一番,還不警覺?一定要警覺。

  演【事理一心,皆為成就念佛三昧。】

  都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淺深次第不一樣。事一心,在圓教裡面講,七信位菩薩證得。由此可知,我們通常講凡聖同居土,如果依照圓教來講,從初信位到六信,凡聖同居土最低限度有這六個層次。這六個層次是帶業往生裡面的上中品(上品、中品)。如果在境界里八風吹不動,這不過是凡聖同居土的下品;但是跟諸位說,決定往生。罵你、侮辱你,你不生氣;讚歎你,你也不生歡喜心,你這個心能在日常境界當中保持著平靜,不為外境所動,這個功夫不高,不算是高的功夫,決定能往生。

  事一心不亂,是凈土裡面方便有餘土,如果以圓教來說,七信、八信、九信、十信,有四個位次。理一心不亂,實報莊嚴土裡面有四十一個位次。但是,得到事一心以上,才叫『成就念佛三昧』。什麼叫「三昧」?底下有解釋:

  演【三昧者,梵語。】

  是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

  演【此雲正定,亦云正受。】

  什麼叫定?什麼叫受?下面有一個解釋:

  演【離邪名正,離散名定。】

  他離開一切邪知見,他的心繫念在一處,不散亂,所以叫「正定」。

  演【以一心不亂,不同凡夫之不定、外道之邪定。】

  所以叫正定。凡夫的心一天到晚想東想西,不定!外道就是剛才像外國人測驗的瑜伽術,他入了定對外面境界一無所知,這是邪定,不叫正定。所以佛法稱之為正定,他沒有邪思,他有正念,正念分明,他有覺有觀,不是死定,活活潑潑的定。什麼叫正受?

  演【不受諸受,名為正受。】

  『諸受』,佛法將一切眾生種種的享受歸納為五大類:苦、樂、憂、喜、舍。身歸納為兩類,有苦有樂;心也有兩大類的感受,有憂有喜;身不苦不樂,心不憂不喜,這個時候叫舍受。『正受』,這五種受都離開,都沒有了,這個時候的享受才叫做正常。換句話說,你有苦樂憂喜舍,你這個受不正常,正常的享受裡面決定沒有苦樂憂喜舍。由此可知,我們如果有苦樂憂喜舍這些感受現前,自己一定要覺悟,要了解這個受是不正常的,這是凡夫,不是聖人。

  演【以一心不亂,無一法當情,名正受也。】

  這句話很重要。『情』這個字範圍非常的廣大,在此地就是無明煩惱的總代名詞。心在一心的時候,這裡面確實沒有無明也沒有煩惱。一心是清凈心,二心裏面就起了情,就有情見、就有情識,換句話說,就有分別執著妄想。如果你心專一的時候,決定不生分別執著妄想,這個受叫「正受」。眼前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心是一不是二。一心是真心,二心是妄心。換句話說,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用純一真心。真心裏面充滿了智慧,具足一切的功能,像六祖悟入的時候,他講:「何期自性,本來清凈」,真心是清凈的,決沒有染污;「何期自性,本來具足」,一心具足萬法,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樣樣都圓滿,沒有一樣欠缺;「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就是於中發化。所以,無有一法當情,這種受才叫做正受,這就叫做念佛三昧。由此可知,念佛三昧有程度淺深差別不同,從事一心到理一心,從圓教七信位一直到如來究竟果位,都叫做正受。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真實的享受。

  這一段是講「因成」,就是修因有了成就。我們今天也在念佛,念佛是修因,雖修怎麼樣?沒成就!所以這文上的兩句話,大家要特別把它念熟。第一句是「萬慮咸休」,第二句是「一心不亂」,這是修因的成績。我們今天雖然修因,拿不出成績來,我們現在是萬慮紛飛,一點也控制不了,還談什麼一心?人家是一心不亂,我們不曉得有多少心?真叫天下大亂!這話也是真的。

  在我們中國,過去由於政府的努力,提倡優良的教育,所以中國人的心有一個範圍,就是倫常道德。雖然你有許許多多的念慮(就是妄想),妄想有個範圍,不超過這個範圍,所以社會能夠得到安寧、和平。我們道統能夠維繫到現代,靠的是祠堂。祠堂,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民族沒有的,只有中國人有祠堂。今天要是把祠堂廢除,換句話說,這是中國這個民族的根本動搖了,一般人所思所慮沒有範圍、沒有準則了。以前的準則是依儒家的,以四書五經為標準,所思所做不能超越這個標準,以這個為範圍,就是道德的範圍。這個範圍現在打破了,換句話說,現在沒有原則、沒有範圍,這個不得了!奇說異端處處都出現。這從前不行的,在從前言論著作如果違反儒家的道統,政府禁止,不准你流通。佛法裡面違背大乘佛法,你這是異端,也不準流通。現在講民主自由,限制沒有了,於是多少新興的宗教起來了,異端邪說,正像《楞嚴經》裡面所講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思想一亂,天下就亂了。譬如我們一個團體,如果一個人一個想法,一個人一個做法,你這團體怎麼不亂?你這個團體大家只有一個想法、一種做法,你這團體一定復興。這是個很淺顯的道理。

  我們中國之衰,不過衰在最近一百年而已,這個歷史不長!在清朝的時候,康熙、乾隆,我們中國是世界第一等的強國,就像今天的美國、蘇聯一樣;那個時候,美國與歐洲人還在開荒的時代,而中國已經登峰造極。所以我們的衰弱是近百年的事,百年以前我們中華民族在世界上是最有地位、最大的強國。那麼你要問:最近百年來為什麼衰得這個樣子?近百年來子孫不爭氣,有什麼辦法?不是我們祖宗不行,我們祖宗是英雄豪傑,而是我們自己不爭氣!我們自己不守本分,不遵守祖宗傳給我們那些法寶,我們把它舍掉,去學外國人,那就不得了!學外國人,外國人永遠在前面,你跟他學,你永遠做他的尾巴,你還能夠超越他嗎?你沒法子超越!好漢帶頭,你們來學我。所以中國自古以來,中國人自豪,我們的國家稱為天朝,自己對於自己、對於自己的民族充滿了自信心。現在我們民族自信心喪失了,所以國家變成這麼樣的衰弱、這樣的困難,我們應該要警覺的。這是講世間法。

  佛法裡面,你要成就究竟的果位,更是要一心。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在一切世界裡它最為殊勝?因為它的條件都是一心不亂去的。凡是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個個都是一心不亂;換句話說,它那個全國人同一條心,同一個知見,沒有異說,沒有異端,極樂世界高明就高明在這個地方。你有知見,這個知見決定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把你的知見統統放下,都捨棄,這才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這些事與理都不難懂,所以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實在是有它的道理存在。

  我們今天看世界亂了,那就是無量無邊的邪說異端都起來了,這是大亂之象。我們又沒有能力來平息這個亂,沒有能力來救眾生的苦;沒有這個能力,先求自救,不能救人,得先救自己,等到這個世界這些眾生苦盡了,想回頭了,這個時候可以乘願再來。

  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憑什麼來的?我們明白這些事理,然後你才曉得應該如何修行,才能穩穩噹噹的往生凈土,修因一定要有成就、要有成績,這一點我特別在此地強調,希望同修們要注意。

  ◎【二果證】

  因有了成績,當然就結果。果證裡面,這兩行半文分作四段,請看經文:

  序【乃知匪離跬步,寶池涌四色之華。】

  這是第一段。

  序【不出戶庭,金地遶七重之樹。】

  這是第二段。

  序【處處彌陀說法,時時蓮蕊化生。】

  這是第三段。

  序【珍禽與庶鳥偕音,瓊院共茆堂並彩。】

  這是第四段。這四句全是講西方極樂世界的果報,果報的殊勝不可思議。請看演義註解:

  演【乃知下,是明理一心境界。】

  這是總說。

  演【匪離四句,正說唯心凈土也。】

  我剛才講的四段,其中第一段、第二段是講唯心凈土。

  演【處處兩句,言觸處洞然。】

  處處彌陀說法,這是講第三段。「言觸處洞然」,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演【珍禽兩句,言一味平等。】

  這裡還有個小註:

  演【細玩注中自見。】

  注在哪裡?底下。底下的注子要仔細的去玩味,才能夠得到這一段文裡面所說的義趣。我們一段一段的來看:

  演【跬步涌華者。】

  『跬步』是說很近,像我們走路,半步叫跬,還不到一步,這個意思是說很近很近。『涌華』,華是蓮花。

  演【謂心華燦發,左右逢源,清凈光明之體,當處出生也。】

  這確確實實是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性宗裡面所說的緣起性空,也是說的這個境界。花是代表因行,前面修因,因圓果滿。因修圓了,就得圓滿的果報,所謂是『心華燦發』,華是六度之花,也是前面所講的「精進更精進,放下又放下」,這就是心華燦發。一切都放得乾乾淨淨的,這個時候本來面目現前了。到這個時候,在境界上顯示左右逢源、頭頭是道。正如同古德所說的,哪一法不是佛法?無有一法不是佛法,這才左右逢源,頭頭是道。也正是《華嚴經》裡面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入了無障礙自在解脫的境界。『清凈光明之體』,就是真如自性,『當處出生』。真如本性在哪裡?無處不是,無時不是,無有一物一事不是,這是理一心不亂的境界;事一心到不了這個境界,功夫成片更不必說了。這個境界跟《華嚴經》裡面所說的無二無別。這是一個說法。再看:

  演【又心包法界,既妙悟一心,即萬億剎外之蓮花,亦不離寸步也。】

  這是法法圓融,像《華嚴》裡面所說的,「一微塵中現無量無邊的剎海」。不只是芥子納須彌,芥子納須彌那算得了什麼!這都是我們在《華嚴經》上讀過的。塵剎圓融、念劫圓融,這種境界才稱之為一真法界,這決定是真實的。迷了才有所謂十法界、無量無邊的法界;悟了,法界是一不是十。這個完全是悟後的境界,才知道『心包法界』。因為無量無邊的法界都是自心所現的相分,心能現相,識能變相,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千差萬別?唯識所變。這個現相從哪來的?唯心所現。所以要曉得,心之廣大,識的功能不可思議!

  「心」是自己,這個說法往往把我們說迷惑了,把我們說糊塗了。為什麼迷惑?因為我們一向都認為這個「身」是自己,除這個身之外,那不是自己。心在哪裡?心在我這個身裡面,心不在外面,這是根本的錯誤;換句話說,也就是根本無明,明是明了,不明了!所以佛法常常舉出夢境做比喻,希望諸位從夢境當中去體會。當我們作夢的時候,我們醒過來想想,夢中的境界,夢從哪來的?自己心變現的。夢境豈不是心現識變,很容易能夠覺察出來,夢中那些境界唯識所變,夢中的境界相唯心所現,這容易明白。如果一下覺悟了,那個心識才是真正自己,能變的是自己,所變也不二,能所不二。

  你要這樣一覺悟了,夢中境界哪一個不是你自己?夢裡面當然有個自己的身體是自己,夢中所現的一切人物還是自己,都是自己心變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原來就是一個自己。夢裡遇到一個冤家對頭,跟他吵一架、打一架,醒了之後,真是無聊,自己打自己。自己是自己心變的,冤家對頭還是自己心變的,打了一架豈不是自己打自己嗎?哪有這回事情!

  佛在《楞嚴》上說:「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釋迦牟尼佛很感嘆,眾生迷惑顛倒,不曉得自己心量之廣大,不曉得自己真心的功能。所以凡是明心見性的人,一定是一片慈悲,他了解真相,真正明了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他真明白了,這個時候起的作用才叫做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他是清凈平等博愛一切眾生。你要是不悟,這個大用決定不能現前。你要是迷惑,在裡面分界限,就有分別執著,就有無量無邊的妄想,換句話說,對於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迷失了。

  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悟了的人,『既妙悟一心』,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一心的相分。諸位想想,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還得了!幾時念到一心不亂,念到成就念佛三昧,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他怎麼不自在!這叫真正解脫,真實的自在。「即萬億剎外之蓮花,亦不離寸步。」萬億是指遠,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是十萬億個佛國土。即使是萬萬億外的佛國土,那裡面的境界也不離寸步,為什麼?它是一心所現的。這句裡面的意思非常的深長,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才曉得西方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雖然這麼遙遠,要去不難,不離寸步就到了。為什麼說不離寸步就到?因為是自己心所現的,是自己八識所變的,這是給你說的理。如果從境界、功夫上講,這是事實。西方世界,蓮花化生,所以在文裡面講:「匪離跬步」,就是不離半步,七寶蓮池湧出四色蓮花。『蓮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化生的處所。這個意思是告訴我們,無論從理上說、從事上說,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是事實,決定可能,正是古德所說:萬修萬人去。怕的是你不明白這個道理,這個道理明白之後,你的疑惑才能夠斷除。斷疑生信是修凈土最基本的條件。由此可知,這經典、這註解對我們功德之大,真正不可思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一段。

資料恭摘: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二十七集)  199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027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二七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第六十三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三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五六九集)
《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第37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三)

TAG:學佛 | 凈土 | 凈土法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