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常識你知多少?
06-02
文/網路 編輯製作/荷花小女子一、表示人體部位從一些表示人體部位的漢字的形體和含義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人們對自身的認識,由此也反映出漢人的文化、思想觀念。「人」字,甲骨文、小篆的字形相近。《說文》說這個字「象臂脛之形」。「屍」字在甲骨文中的寫法,像現在人們坐在凳子或椅子上的姿式,這是當時東夷人典型的坐姿。漢族人當時的坐姿反映在甲骨文的字上,像人跪著的樣子。這幾個字都反映了一個完整的人。「頭」字,繁體字寫作「頭」,該字右半部分是頭的古字「頁」,篆體寫法像是人頭下連著身子。以「頁」作偏旁的字很多,如「顱、須、項、頸」等等,都與頭有關。「目」字,甲骨文的「目」畫的就是人的一隻眼睛,金文作了一定的簡化。金文之後,人們又將「目」立了起來,最後形成小篆的寫法。「耳」字,小篆是由甲骨文逐漸演變而來的,從它的字形可以明顯看出象形特徵。「手」字,金文是一個象形字。古代表示手的還有「又」字,從甲骨文到小篆均像人的三個手指加上腕部。「足」字,金文即一個圓圈下有三個腳趾。「腰」字,小篆上像人頭,下像人腳,中間就是「腰」。「背」的古字是「北」,很像是兩個背對背站立的人。「心」字,甲骨文很像一顆心的縱向剖面圖,清楚地表現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可見古人早在殷商時期就已經對心臟的結構有相當準確的認識了。二、表示動物早在甲骨文時代,就有許多表示動物本身的漢字。最初形成的表示動物本體的文字一般是「畫成其物,隨體詰詘」的獨體象形字,它們與動物的關係是直接對應的,比如:牛、羊、犬、豕、魚、鳥等等。除了這些獨體象形字,還有不少合體字也指示動物本體,比如:雀,依人小鳥也。從小、隹。翟,山雉尾長者。從羽從隹。蠅,營營青蠅,蟲之大腹者。從黽從蟲。梟,不孝鳥也。從鳥頭在木上。狼,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後。從犬良聲。熊,獸,似豕。山居各蟄。從能,炎省聲。豫,象之大者。從象予聲。鳳,神鳥也。從鳥凡聲。這樣的漢字還有不少。它們都是古人對動物的形象化的描述。還有一些漢字的形體明顯與動物有關,意思卻不直接指示動物本體,而是表示某些與動物有聯繫的概念,比如:闖,馬出門貌。從馬在門中。騎,跨馬也。從馬奇聲。麗,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從鹿麗聲。在《說文解字》中,明確地將有關動物的六十幾個獨體字作為部首去統領一系列合體字。這些動物部首字有蟲、鳥、馬、魚、犬、貝、牛、隹、羊、鹿、虎、豕、鼠、兔等,具有這些部首的漢字數量很大。可以看出,動物部首字的產生,標誌著中國古代人們對動物的認識進入了新階段。三、表示度量衡度量衡,現代稱作「計量」。古代用於計量的漢字很多,比較常見的有丈、尺、寸、分、厘、毫、石、斗、升、斤、兩、錢、頃、畝、里等。其中一些字的含義古今有很大變化,比如斤,舊制一斤合十六兩。有一個成語是「半斤八兩」,本意是說半斤和八兩相等,比喻不相上下,彼此一樣。此外還有以下幾類:關於長度的計量字有:絲、忽、尋、常、仞、庹、咫、索、肘、武、指、扶、弓、墨等。關於紡織品的計量字有:匹、端、縱、張、兩、尋、常、墨等。關於容量的計量字有:斛、龠、合、勺、撮、抄、圭、粟、顆、粒、黍、溢、掬、豆、區、釜、鍾等。關於質量的計量字有:擔、鈞、銖、鋝、鼓、錙、鎰、錘、捷、舉、衡、引、粟、圭、黍等。關於土地、里程的計量字有:步、肘、弓、引、晌、繩、硅、方等。關於禾穀的計量字有:秉、庾、秭、缶等。關於時間的計量字有:時、刻、分、秒等。在這些傳統計量用字里,有相當一部分以手、足、毛、禾、米、弓、金等為意符的,說明古代的計量方式主要是以人體某部位(如肘、指),以某自然物(如粟、豆),以常用器物(如弓、斛)為準的。四、表示衣服漢字里表示衣服的字很多。這些字多是象形字和形聲字,而且和古代的禮制有關。舉例如下:冠。貴族男子戴的普通帽子。「冠」字里的「元」即首,表示頭的意思;「寸」表示法度的意思。冠是身份的象徵,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冠主要是由冠圈、冠梁和纓組成。纓是冠圈兩旁的絲繩。冠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附件叫「笄」,也叫「簪」,是用來把冠固定在頭髮上的細長簽子。由於簪和纓是戴冠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古代作品中常用來指戴冠的人。如:「空餘老賓客,身上愧簪纓」(杜甫《八哀詩》)。冕。天子、諸侯、大夫祭祀時戴的禮帽。從字形上看,「冕」字從「曰」,可知是一種帽子。弁。古代貴族男子穿禮服時戴的一種次于冕的帽子。胄。古代士兵作戰時戴的頭盔。「介胄」指穿戴盔甲的士兵。如:「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史記·絳侯世家》)。帽。據考證,「帽」字是漢代以後才出現的。「曰」和「冒」是帽的古字。古代特指用布帛縫合的圓形軟帽,一般不在正式場合佩戴。到了唐代,帽子已經很普及,而且常常出現在正式場合。巾。可以裹頭,也可以擦汗。「巾」是象形字。戴頭巾之風,漢末時盛行。以後有諸葛巾、東坡巾、山谷巾、程子巾等不同的名目。衣。衣服的總稱。古人特指上衣。《周易》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意思是說,治理天下從衣裳開始。可見,衣服是禮儀制度的象徵。裳。古人特指下衣。如《詩經·齊風》「東方未明,顛倒衣裳」,是說天還沒亮就起床,急急忙忙把上衣下衣穿倒了。襦。指短上衣,是一般人平時禦寒所服。禪。指單衣,是夏天的衣服。褻。指貼身穿的上衣。裘。指皮衣。如「五花馬,千斤裘。」(李白《將近酒》)。袍。指長襖,長至腳背,有里子面子,中間絮絲棉或亂麻。「袍」是形聲字,聲旁「包」有包住全身的意思。褐。用粗毛或粗麻製成的短衣,貧苦人所穿。衰(蓑)。用草編成的雨衣。襟。最初指衣的交領,後來指衣服的前幅,也叫「衽」。裾。指衣服的下擺。袖。很長的袖子。如古代作品中常提到「長袖」和「廣袖」,也叫「袂」。紳。指腰帶繫結後的下垂部分。古代士大夫入朝時,把記事的手版「笏」插在腰帶間,叫「縉紳」。所以後來「縉紳」就成了士大夫的代稱。裙。指下衣,也就是「裳」。褲。古代寫作「絝」。只有兩個褲筒,兩腿分別套入褲腿,沒有襠。和現在的褲子不同。五、表示植物古人很早就對身邊的植物進行觀察、研究,這也反映到漢字的字形和意義上。常用的漢字里有植物部首的漢字數量很大。據《說文解字》,與植物有關的漢字中,「草」部字有445個,「木」部字有421個,「竹」部字有144個,「禾」部字有87個。這些字的總和佔到《說文解字》所收總數的11.7%,比例很高,漢字與植物的密切關係由此可見一斑。植物分為草本和木本兩大類。草本植物的類名,漢字用「艸」和「草」來表示。「艸」是象形字,像並排而生的兩株草。《說文解字》解釋為「百卉也」,即百草的總名。在漢語中,「草」除了表示草本植物總稱以外,還有「草野」、「草率」、「微賤」、「起草」等義,這些都與草的特點有關,反映了古人對草的認識。木本植物的類名,漢字用「木」和「樹」來表示。「木」字,甲骨文即有,也是一個象形字,上部象枝和莖,下部象根。與「艸」字比較,多出了表示根的部分。植物種類繁多,名目各異,一般叫得上名來的植物,都有相應的漢字。尤其是一些名貴花木,不光有表示專名的漢字,而且這些漢字經過歷代文人的運用,還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比如松、竹、梅、蘭等。表示植物各個部分的字,也很有講究。表示植物的根的文字有「本」、「根」、「柢」。「本」字是在「木」字下加一橫,指明根的位置;「根」和「柢」則是形聲字,「根」指蔓根或旁根,「柢」指的是直根。「枝」字,即樹榦上旁生的小條。「葉」是「葉」的簡體字,《說文解字》說:「葉,草木之葉也。」「花」字,是個形聲字。「果」字,在金文里,像是樹上結了一個大果子的形狀。與植物性狀有關的漢字,有茁、荏、薈、萃、萋、葆、蔚、蕃等;與植物有關的表示動作的漢字有相、析、休、算、箝、箍、藏、蔽、薅等。六、表示顏色早在舊石器時代的晚期,中國古代的人們已經有了審美觀念,懂得美化自己的生活,並已發明了染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紡織業和陶瓷業的國家,這一切都反映到漢字中來。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四個表示顏色的字——「幽」、「白」、「赤」、「黃」。《說文解字》中收了表示顏色意義的字75個,後世又增加了一些。這些漢字按部首可分為糸部、丹部、青部、艸部、赤部、白部、木部、黃部、黑部、衣部、羽部、玉部等。下面是一些例子:紅。《說文》:「帛赤白色。」本義指淺赤色的帛,後世常用來指大紅綢子。唐代楊汝士《賀筵占贈營妓》有詩句:「一曲高歌紅一匹,兩頭娘子謝夫人。」其中的「紅」,指的是大紅綢子。「紅」最常用的義項是表示顏色的粉紅色、桃紅色以及像鮮血一樣的赤色。綠。《說文》:「帛青黃色也。」本義指藍染料與黃染料調配後染成的帛,後來引申指像草和樹葉壯盛時的顏色。紫。《說文》:「帛青赤色。」本義指青赤色的帛,後來引申指青赤色。素。《說文》:「白 也。」本義指本色的生帛,後來引申指本白色。丹。《說文》:「丹,巴、越之赤石也。」原來指的是一種水銀與硫黃的天然化合物,後來引申指大紅色。青。《說文》:「青,東方色也。」青原指靛青,是古代最常用的染料之一,後引申指藍色或深綠色,也可指黑色。藍。《說文》:「染青草也。」藍的本義是蓼藍,古代最重要的染草之一,後引申指顏色。碧。《說文》:「碧,石之青美者。」原指一種青綠色的玉石,後引申為青綠色。白。《說文》:「西方色也。」白本義指日光的白色,後引申為白色。黑。《說文》:「火所熏之色也。」指的是火熏過的顏色。朱。《說文》:「朱,赤心木,松柏屬。」本義是一種木材,後來指硃紅色。黃。《說文》:「黃,地之色也。」本義指大地的顏色。在古代是尊嚴崇高的顏色,帝王都穿黃袍,皇宮用金黃色的琉璃瓦。翠。《說文》:「翠,青羽雀也。」本義指一種鳥,後引申為顏色。從以上這些字的本義和引申義,可以看出古人敏銳的觀察力和了不起的創造力。美景美圖精品美文音樂空間職場技巧音畫圖文感悟哲理星座運清生活百科史海鉤沉健康常識書畫古玩網頁特效電腦技巧在線書架精美相冊
您已閱覽
分
秒感謝光臨背景音樂:
推薦閱讀:
※家中掛什麼畫最適合你,這些常識你要懂!
※【轉】格律詩基礎入門常識講解
※ 不可不知的常識
※人人應該具備的飲茶常識
※43個不可不知的健康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