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大經 第5集 | 學佛的方向和目標(簡體)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受法炳公,華嚴啟信歸極樂;

傳燈宇內,大經導航度娑婆。

至誠感恩師父上人慈悲教誨,接下來我們跟師父繼續學習凈土大經科注(第五回)第五集的菁華節要。

觀經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怎麼作佛呢?

念這句佛號就是作佛,心裡沒有別的,佛號。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們心裡想什麼它就變什麼,念什麼它就變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去想它,沒有了;我們去念它,也沒有了,不是真的,全是幻相。

是心作佛,最簡單的說法,就是眼見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是心是佛,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就對了。如果眼見了,看得很清楚,分別得很清楚,執著很清楚,妄想雜念很清楚,這叫凡夫。

所以佛教是什麼教育?破迷開悟的教育,你學佛才像佛。你要不明白這個道理,不走這條路,雖然學佛,不像。從早到晚還是起心動念,你是標準凡夫。

那麼我們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是什麼?

總的綱領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眼見色,見得清楚;耳聞聲,聽得清楚;鼻嗅香,聞得清楚;舌嘗味也嘗得很清楚,酸甜苦辣咸,清清楚楚,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造業了,就是凡夫了;不起心、不動念,那你就是佛。

修行在哪裡修?

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修,修如如不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自性般若。般若智慧,你什麼都知道,沒有一樣不清楚、不明了,這是智慧。智慧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所以要開悟,開悟了什麼都知道,見到、聽到知道;沒見、沒聽也知道,全知道了。如如不動,就是在十法界現象上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修行。離開一切相到哪裡修?沒得修了。修行就在六道,哪一道都是菩薩修行的道場。

我們學佛的目的何在?

目的就是要了生死、出三界,出三界是脫離六道輪迴。輪迴太苦了,還願意天天再受苦嗎?天天再受罪嗎?所以我們自己學佛,要不給自己定個標準,就沒有成績可言。最簡單的方法是念佛,念一萬聲、念兩萬聲、念十萬聲,這都給自己克定功課。為什麼要念這麼多?你不念佛就念妄想,就念分別執著,那就是是非人我,那就錯了。那果報在哪裡?三途六道。我們既然嘗到三途六道的苦頭,一心一意想擺脫它,有地方好去,西方極樂世界。這部經是極樂世界的說明書,是引導我們往生極樂世界。讀這部經也好,一天讀一遍、讀十遍、讀二十遍。經跟佛統統都念,都好。只要圍繞著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個中心,不跟他遠離,你就對了。

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修行,這方法靠得住嗎?

我們用心持名,就用我們現前這個心,你不要去想它是真心是妄心,就老實念佛、想阿彌陀佛就好。本來是佛,他本來就是佛,現在又念佛,所以佛菩薩看得清楚,你當下就是佛。直截了當,方便究竟,奇特殊勝,不可思議,你無法想像。

除了念佛之外,我們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要用什麼態度呢?

孔老夫子一生待人接物,五個字,「溫良恭儉讓」,無論在什麼地方見到他,你看他溫和、善良、恭敬。華嚴會上普賢菩薩教給我們一切恭敬,不但對人恭敬,對蚊蟲螞蟻,為什麼?它有佛性,它迷比我們迷得更深,我們到人道,它到畜生道去了。它要是成佛了,它本來是佛,可惜沒有機會,遇到緣了它也能修行證果,怎麼能小看它?怎麼能不恭敬?再說花草樹木、植物礦物,統統要恭敬。為什麼?它的法性是佛,它是法性佛,迷惑了才變成這些東西。關鍵就是個覺迷,覺大過迷,是佛菩薩;覺迷混在一起,自己不能分開,就是六道裡頭的芸芸眾生。

戒律,抓住綱領,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就是教化眾生。佛法深入淺出,教化一些有緣眾生,功德無量,世出世間頭一等的好事。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短短數十年的時間,好好的抓住,一天都不能空過。


推薦閱讀:

學佛問答(一) 凈空法師講述
凈土法門法語:淫慾是六道輪迴的根本業因--學佛網
德育故事:《二十四悌》【初集卷二】--學佛網
凈土法門:念佛人,為什麼佛號念不好?--學佛網
那些學佛明星的內心世界,和他們的佛珠

TAG:目標 | 學佛 | 輕鬆 | 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