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講解二九(凈空法師主講)

《太上感應篇》講解二九(凈空法師主講)
雙擊自動滾屏 發布者:管理員 www.510817.com www.25768.com

太上感應篇﹝第二二八集﹞

2000/3/17 /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228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一百零六節,有兩句話:

【不和其室。不敬其夫。】

這兩句是講夫婦。夫婦是人倫的根本,中國幾千年來古聖先賢的教育,把這個問題做為核心。儒佛的教誨,我們在講席裡面常常提到,他教導我們的實際上只有三樁事情,第一樁是讓我們明了人與人的關係,這就是倫理的教育;第二樁是教我們明了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也就是我們面對著的現實生活的社會;第三樁是教導我們明了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與整個宇宙的關係。這些都明白了,這是真實智慧,在佛家講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些關係裡面,真實的核心是在夫婦,所以倫理,這個倫常教育,夫婦是同住在一個房間,這是圈子最小的。房間之外這是家,家裡面上面有父母,下有兒女,平輩有兄弟姊妹,這是家。家的外面是社會、是國,國裡面在上面是有領導人,有領導與被領導,平輩有朋友、有同學,這是五倫的社會。用現代話來講,這自自然然是一個多元文化,絕對不是一個單一文化,它是多元。如果核心都做不好,夫婦不和,這個家還能和嗎?社會還能安定嗎?國家還能太平嗎?統統都談不上了。所以吉凶禍福的根在哪裡?在家室。

明白這個道理,才曉得中國古時候,男女結婚婚禮為什麼那麼隆重,為什麼那麼樣的繁瑣,無非是表示這是人生一樁大事。這個人生不是指你們結婚的兩個人,是整個人類的大事。你們想想看,家的興衰,社會的安危,國家的興亡,世界的和平與動亂,根在這個地方,這叫大事。我們再看看現代社會,中國外國這個根沒有了,連根拔除了,要想社會不動亂,這不可能的。古人所謂「家不家,則國不國」,家不像家,國就不像國了。家怎麼樣像家?夫妻要和睦。所以從前縱然夫妻有爭論,或者有不愉快的事情,他會想到這個影響太大了,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安危,影響到一切眾生的禍福,想到這一點,心平氣和了,也就什麼都能忍,什麼都能讓了。彼此都能忍,彼此都能讓一步,這家就和睦了。

現在這個道理沒有人講了,也聽不到了。古時候的社會,一個世紀之前,父母還用這些道理來教子女,老師也會以這個道理來講給學生聽,我們從小還聽到這一點。可是比我小五歲的,大概都沒聽到了,都聽不到了;比我大五歲的,聽得比我多,印象比我深刻。我們韓館長比我大五歲,她對於這些道理聽得比我多,知道做人的根本,這是倫常大道。中國古代的教學,可以說一直到清朝末年,民國才把這個事情疏忽了。近代半個世紀,沒有人再提起這個問題了,目光所注重的是科技、工商業、如何致富,上下爭利,這還得了嗎?居上位的爭名奪利,在下的小民看到上位,他就學習、去模仿。今天舉世之人,都在爭逐名利,這怎麼得了!這個世界還能住嗎?

我們說不幸生在這個時代,要受盡折磨;也可以說我們有幸生在這個時代,盡心儘力為正法做一點事情。究竟能做多少,不必去問,「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甚至於像古聖先賢所謂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是菩薩,這是大慈大悲,這真正是救世的事業。縱然我們在這一生現前看不到果報,我們的果報在來生,在來世。這一份耕耘,如佛所說給眾生種下菩提種子,這個種子在他阿賴耶識裡面不會消失的,當他受盡苦難之後,業障消除了,這個善根種子會發現。諺語常說「風水輪流轉」,這是一個大的風水,大的轉變,這一般人常講一千年一個轉變;中國人所謂三十年一變,那是小的轉變。這個世紀是大世紀,這是個大的轉變。我們有幸得人身、聞佛法,還能聽到這一點道理,這很難得!很不容易!

批註裡面一開端,「夫婦和而後家道昌」,這一句話是真理,永恆不變,這個道理用在任何地方都是正確的、準確的。這一個小團體,小團體裡面上下都能和睦,這個團體興旺。許許多多我們同參道友,從世界許多國家地區到新加坡來參學,看到居士林,你看人這麼多,上上下下一團和睦,沒有爭論、沒有吵架、沒有打架的,都非常羨慕,都向李會長請教,「你們怎麼能做到這麼好」?這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反省。能夠做到這一點成績,兩個因素:領導的人大公無私,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第二個因素,這個道場天天講經,大家對於這些深的道理不能明了,粗淺的道理都懂,這兩個因素是非常非常重要。人有私心,弊病叢生,什麼毛病都生出來了。人不好學,決定一天到晚打妄想,每個人打的妄想不一樣,於是就有爭論,就有矛盾,就有衝突,怎麼能夠和睦相處?

我們是凡夫,凡夫每天讀經、研究討論,最淺近的目的就是建立共識,消除我們的妄想雜念,逐漸深入之後,自自然然就能夠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隨順佛菩薩的教誨,這樣建立共識了,這個團體才能和睦相處。我們做得夠不夠?做得還是不夠,比起其它地方是要好些,可是我們要跟古大德相比,我們差得太遠太遠了。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徹底放下,我們四眾同修都要記住,放下之後前途是一片光明,心地自然清凈自在,常生智慧,不生煩惱。有一毫自私自利,你就沒有辦法不墮落,墮落在哪裡?墮落在煩惱憂慮之中,這個東西障了你的智慧,障礙你的福德因緣,佛在經上常說善根福德因緣都沒有了。所以這一句,它的道理、大道理,它的利害,我們要深思,要細心去領會。

古人夫婦一生相敬如賓,家庭教育比什麼都重要。一個兒童從出生到六、七歲,接受的是父母的教育,這個教育是根。六、七歲之後再親近老師,老師是從這個根上幫助他茁壯,開花結果。今天再好的老師都沒有辦法教學生,為什麼?根沒有了。佛家的教育,還是從這個根本上發展出來的,沒有良好的家教,你出家佛也教不了你。所以說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諸位要是念古書,讀中國的小學,這不是現在小學校,中國的小學就是所謂怎樣教育童子、兒童。童蒙的教學,這屬於小學,特別著重在倫理德行、言語,知道怎樣說話。父母、尊長,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給家裡面的兒童做好榜樣,他都有責任的。所以小孩每天眼睛看的、耳朵聽的,這裡紮根了,一生都不會改變,所謂是「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熏修的。

我們到現在這種年齡才聽到這些話,聽了之後能夠接受,能夠相信,能夠思惟,能夠去奉行,這是佛法裡面講的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我們這一生沒人教我們,我們過去生中還是有這個根,所以接觸佛法之後,聽到佛的教誨,我們這個善根發現,這個善根不是今生的,過去生中培的,還是有用,能起得了作用的。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善根是聽了明白這些道理,這是善根;福德是懂得之後嚮往,一心一意要去做,把它落實,這是福德。我們能夠聞到佛法,能夠讀古人的書籍,這是緣份,這個古籍非常非常重要。

我們今天道場的面積太小,我們也有一些書籍沒有地方放。泓師你注意一下,我們從美國運回的那些書籍,如果一直放在倉庫裡面,恐怕會被蛀蟲、白蟻毀掉了,會完全毀掉,要去檢查。我過去有幾箱書放在朋友家裡,半年沒有去照顧,他打個電話給我,全部被白蟻蛀掉了,幾箱子全部都毀掉了,非常可惜!東西放在這個地方潮濕生蟲,那就太可惜了。如果沒有地方放,我們可以把它捐贈給學校,看看附近哪個學校,捐贈給學校,不要讓它毀掉,毀掉我們有罪過,我們自己沒有地方放,趕緊捐贈出去。在我想像當中,有幾個月的時候,可能有一部分已經毀掉了。

所以人要讀書,要發憤去讀書,要明理。如何在這個時代拯救自己,幫助別人,這就是菩薩事業。真正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從最基本的倫理落實。好,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二二九集﹞

2000/3/18 /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229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一百零七節:

【每好矜誇。常行妒忌。】

注子裡面引用古德的話,「《老子》曰,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大禹不矜不伐,愚夫愚婦,皆謂一能勝予,而鑿龍門,排伊闕,地平天成,功被萬世。周公不驕不吝,勞謙下士,而東征破斧,卒安周室」。這是引古書、引古人的事迹來證明。後面做了個結論,「故曰,真正大聖大賢,都從戰戰兢兢,臨深履薄處,做將出來」。這一段也是日常生活當中,常常犯的毛病。我們自己有沒有?不可能沒有,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如果真正能把這個毛病消除,自己的德行就有根底。如果心裏面還擺不平,必須知道我們在德行上沒有根、沒有本;換句話說,無論是求學修道,都是嚴重的障礙。總的來說,是教我們謙虛、恭敬,要從謙敬裡面才能真正有成就。

後面有一段講妒忌,「妒忌者男女俱有」,這人之常情。「男子見人功名則妒,見人富貴則妒」;地位接近自己,嫉妒心生起來了,怕別人把自己擠下去,才勝己也嫉妒。這裡有個總結,都是心量太小,「局量褊淺所使」,我們今天講的心量太小,不能容人。這都是學沒有根基,學不得受用。真正學問有根基、得受用,就像佛講的,不但沒有嫉妒、沒有傲慢,謙虛還能修隨喜功德,看到才幹比我高的決定能夠讓賢,不會去競爭。你做得比我好,我應當讓你,權位都讓給你,為什麼?人民得福,社會得福,能夠為眾生想、為社會想、為人民想,你就會讓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這是大德,這是大成就,為什麼?別人的成就就是我自己的成就,我自己不如人,居這個權位不肯讓人,害眾生!你們想想因果,因果就是墮地獄。我能讓給別人,別人做得比我好,比我更有成就,是我的成就。

在佛門裡面,印宗跟六祖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印宗在南方是當時的高僧大德,信仰他的徒眾不知道有多少,遇到六祖之後,他給六祖剃度,印宗是六祖的剃度師,他知道惠能大師德行、修持在他之上,剃度之後,反過來再拜他為師,把地位讓給他,讓能大師在南方教化一切眾生。你們想想,那個成就到底是惠能的成就,是印宗的成就?實實在在講,從形式上看是惠能大師的成就,從實質上看是印宗的成就,印宗決不在惠能之下。這是大德,一般人做不到的,不是真正有德行的人做不到。世法裡面,我們看古時候管仲與鮑叔牙,管仲的成就其實是鮑叔牙的成就,讓賢!成就,自己還不費工夫,別人替他做了,這叫真正真實的成就。佛教給我們修「隨喜功德」,隨喜功德就是對治這個毛病的,驕慢、嫉妒。我們現前社會裡面,無論在世法、在佛法,總是居在自己的位子到死都不肯讓,這是絕大的錯誤。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一出來講經,我在講席裡頭就常說,四十歲以前,是我們認真努力學習的階段;四十歲到六十歲應當修福,為僧團服勞役,也就是說擔任僧團裡面的執事,為大眾服務;六十歲以後要修慧,要把自己這個職務讓給別人,辦自己的生死大事,充其量講經教學而已,一切行政事務完全放下,使這個僧團領導層、行政層的人員,永遠是年輕化。中國在古代退休是七十歲,我們在古書上常常看到「七十致仕」,但是在修道人來講七十歲太晚了,應當六十歲就退休,全心全力辦自己的事情,可以做傳道、教學、講經,自己好好的修行,要為來生著想。決定不可以居在自己這個位子不讓人,這個不讓,就是這一個念頭、這個行為,就墮三惡道。諺語常講「地獄門前僧道多」,出家了,我們要想到出家意義在哪裡?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這叫出家。出家再去營建道場,我們在旁邊冷眼旁觀是個笑話,你出了你的小家,結果經營了一個大家,你怎麼能得解脫?你的心怎麼能夠得到清凈?換句話說,你怎麼能夠與道相應?

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不但證果的人沒有了,開悟的人也沒有了,修學如法的人不多了。什麼原因?被家累住了,出了家實際上並沒有出家,收了一些徒子徒孫,比一般人家裡頭那個業還要大。你在家裡頭,你有幾個兒女,幾個親戚朋友?出家沒幾年,家業愈來愈大,愈來愈操心。現在的道場跟古時候不同,古時候道場是十方道場,真的是選賢與能。我們看古時候規矩,執事任期是一年,臘月三十,寺院執事主持等所謂一百零八單的執事總辭,重新選舉。所以選舉制度佛門用得最早,真正的民主,選出來之後,大年初一移交,任期一年。不是現在,現在有很多好象是終身職,所謂子孫廟,家大業大,於是出家分子就複雜了。有很多人為什麼來出家?看到你家業很大,出家之後,目的想繼承這個財產,是為這個來出家的。如果你這個老和尚什麼都沒有,連個茅篷都沒有,恐怕沒有人會跟你出家。為什麼?跟你出家要受苦受難。所以今天這個廟蓋得愈大,愈富麗堂皇,跟你出家的人愈多,你就想想他為什麼來的?可是我們沒有聽到有人去問他,你為什麼要出家?

我們天天在讀經,天天在念佛,有這麼一點覺悟,這不是大徹大悟,這是小小的覺悟,我們深深相信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我們在這個道場,這個道場得力於李木源居士的護持,他真的是把家放下了,一切為佛法,一切為眾生,全心全力來服務,這是凡夫做不到的。為什麼做不到?放不下名利,放不下權位,放不下五欲六塵的享受。現前是得一點名聞利養,將來問題就大了,這一口氣不來到哪裡去,有沒想到?如果能夠想到這一層,這個人在佛法裡面可以說他開始覺悟了,始覺。不覺則迷,永遠迷下去,這還得了嗎?人生很短,經上常講「人命在呼吸之間」,佛這個開示是給我們提出了高度的警覺,讓我們珍惜每一分鐘、每一秒鐘,我們才能得度。該放下的必須要放下,自己一定要明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為別人經營,辛苦的經營,值不值得?

世尊當年在世給我們做了榜樣,世尊沒有去建一個道場,一生他老人家過著最低物質生活的水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那一些親近他、跟他的弟子,那真的是慕道而來的,決不是貪圖享受而來的。跟到釋迦牟尼佛都一樣,都是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真正是慕道而來的。講堂精舍的建立是居士們做的,我們要從這些地方能體會,當時世尊的在家弟子∣國王、大臣,禮請佛去講經說法,供養居住的地方;別人的地方,自己沒有,自己一心在辦道。有人供養,我們可以接受,要安心辦道,我們才對得起供養的施主;我們道業不能成就,那就欠施主的債,欠債將來要還債的。所以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裡面提出,出家人要是不能恢復托缽的制度,正法要想住在世間就非常困難。他提出的是托缽制度,我們讀他的講義深受感動,沒有人提倡。

早年我在台灣,香港洗塵法師來看我,這是一位精明能幹、充滿活力的法師,我鼓勵他,我說你老人家肯不肯帶頭,你帶頭,我們追隨你,不要多,我們找五個人,五比丘。現在樹下一宿我們的體力不行,現在可以住帳篷,你看那個露營的帳篷做得很精緻,也做得很好,又很輕巧,一個背包背在身上,晚上樹下帳篷遮起來,很好!我說我們採取托缽,你帶頭,我跟你去。他聽了之後也點頭,好!可是回到香港之後,消息就沒有了。真有人帶頭去干,好事情!托缽不要怕托不到飯,我相信真正發心托缽,沒有人供養,諸佛菩薩會化身來供養你,我有這個信心。佛法要真正興旺,真正能起來,江味農居士講這個話有道理。刻意貪圖享受,貪圖名利,不但不能夠興教,怕的是過失很難避免。出家跟在家學佛不一樣,在家學佛問題不大,出家學佛不容易,相當艱難。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這一段。

太上感應篇﹝第二三0集﹞

2000/3/19 /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230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一百零八節:

【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

這一段是講家庭之惡。家庭是人倫社會的根本,家要是出了問題,社會就不會有安定,世界也就失去和平。我們今天觀察這個世間,大多數家庭都有問題,所以社會動蕩不安、天災人禍頻率增加,災害的程度加重了,原因都出在這些地方。我們再仔細觀察,這個問題是愈來愈嚴重,我們從因上果上都明顯的能看到。夫妻不和,這在前面已經跟諸位說了很多。批註裡面注得很好,「待妻宜和而敬,待子宜嚴而正」,這是古時候不但是聖賢人的教誨,諸佛菩薩也沒兩樣,但是現在的這個社會上看不到了,心行與聖教完全相違背。「不以禮待妻,則失唱隨之義」,現在誰懂得禮?什麼叫禮?禮失掉了,這是非常可悲的現象。古德教人德行的標準有五個層次,「道、德、仁、義、禮」,道失掉之後還有德,德失掉之後有仁,仁失掉之後有義,義失掉還有禮,禮要再失掉了,天下大亂!今天我們看到這個世間的亂象,沒有禮。

在中國的歷史上,諸位如果細心去讀誦,這兩千多年來,這是有歷史記載的,一個政權的建立,五年之內,帝王一定是制禮作樂。禮是一個人生活行為的標準,大家都懂得,都能夠遵守,這是法度;樂是調心,人是凡夫總有情緒,情緒不穩定的時候,用什麼東西來調和?音樂。所以禮跟樂都是教學的落實,跟現在不一樣,現在叫娛樂。從前在中國種種的藝術,像戲劇、歌舞、音樂、美術,都是教學的工具;用現在的話來說,高度藝術的教學。現代人不讀聖賢書,對於這些事情完全不知道,也不曉得這樁事情對於整個社會的關係,對於一切眾生吉凶禍福真實的因素,要想世界安定和平,要想人民幸福,是很難做得到的。

接著這裡說,「不以道教子,則傷生育之恩。不義不慈,總曰無行」。這些話我們今天念了,就是現前社會的寫照。如何挽救社會?如何避免劫難?我們讀這個書,才真正體會到印光大師的用心。佛陀的教誨是散在經論之中,必須要讀誦相當分量的經論,你還要能記得,還要能夠深解義趣,而後才能夠依教奉行,這是一樁難事情。《感應篇彙編》是把「儒、釋、道」三家的教誨,都會集在這一篇文字之中,綜觀全篇的大義,它文字並不多,不到兩千字,全文分成七個大段,第一段是總綱;第二段是示警,警告我們;第三段是善因善果;第四段講惡因惡報,這一段長,這一段裡面總共分為十七小段,我們現在念的是第十五小段│「家庭之惡」。《感應篇》寫得好,以這麼短的文字,儒釋道三家重要的教誨,基本的倫理德行,都在其中。

我們看底下這幾句話,「今之待妻者」,刻薄寡恩,這是功利社會的現象。「待子者,姑息太過」,「苛責太甚」很少了,姑息太過。後面結論兩句話說得好,「己實無行,何以責妻子乎」,這兩句話無窮的感慨。自己無行,你怎麼能把妻子、兒子教好?所以我們讀這一句,是感到莫大的悲哀。

第二句『失禮於舅姑』,批註裡頭也說得好,「婦事舅姑」,這是媳婦怎麼樣待她的公婆,舅是公,姑是婆,先生的父母。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婆媳不和,沒有辦法相處,在全世界幾乎每一個角落,我們都可以看到。聖人教給我們的,「婦事舅姑,一如子事父母」,現在談不上了,現在兒子不懂得孝順父母,媳婦怎麼會懂得孝順公婆?哪有這種道理!父子不兼容,母女不兼容,今天是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完全是利害,有利的時候彼此利用,利失掉之後,反目成仇。中國幾千年傳統的倫理道德,今天是蕩然無存,正是古人所說的,「父不父、子不子、家不家、國不國」,大亂之世!李炳南老居士往生的頭一天,跟學生說「世界已經亂了,諸佛菩薩、神仙降凡都救不了」,我們想想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什麼人有力量能教化一切眾生「回頭是岸」?他回不了頭,他往什麼地方走?這是睜著眼睛看到他往地獄走,他不是往天堂走,他是往地獄走。諸佛菩薩看到這個情形也無可奈何,只有等待,等待他墮地獄,等待他在地獄裡面吃盡了苦頭,哪一天悔過,這才能再教化他。他不能悔過,佛菩薩對他也無可奈何!

我們這一生得人身、聞佛法是大幸,生於亂世,從經教裡面還懂得一點道理,別人不做,舉世之人都不做,我們知道利害、知道得失,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做。果然能夠依教奉行,我把《感應篇》列在教學七門功課裡面的一門,我們學佛這七種書不能不讀。七種書裡面,四種是佛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彌陀經要解》、《普賢菩薩行願品》、《大乘無量壽經》,總共四部經;另外三種,《了凡四訓》、《感應篇彙編》、儒家的《四書》。我希望我們的同學熟讀這七種,我們在這一生就決定不墮三惡道。不但要熟讀,而且要深解,解得淺不行,要解得深,認真的依教奉行。分量太多,我們的能力時間都不夠,這是少到不能再少了,這七門功課。如果還沒有能力受持,你就受持兩種就好,經裡面選一樣,《彌陀要解》、《無量壽經》、《行願品》,選一種就行,再加上《感應篇》。《感應篇》不能少,《感應篇》從佛家觀點上來說它是戒律,它是修心修身的根本、基礎,我們要非常重視它。往年我在台北「華藏圖書館」,我要求同學們拿這個做晚課,晚課完了之後,《感應篇》念一遍,對照自己今天一天的心行,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佛陀教我們、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教我們「轉惡為善」,這一本書是善惡的標準,它不是佛教的,它是道教的。佛家的教學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不分宗教,不分族類,只要符合佛家講的法印,也就是說佛家講的原理原則,佛就承認這是諸佛如來的經典。佛的原則是什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不是一尊佛,十方三世所有諸佛教化一切眾生的綱領,就是三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我們看看《感應篇》裡面,字字句句符不符合這個標準?完全符合,圓滿的符合,這是佛家給它印證的,就是佛經。我們要把它看作一切諸佛如來所說之法,等量齊觀,不能有分別心去看它。世出世間的賢聖,都從這個地方學起,在家同學學佛,是從你家庭修起。換句話說,「家庭之惡」文字不算多,從「貪婪無厭,咒詛求直」到「損子墮胎,行多隱僻」這一段,總共二十幾句,不到三十句,如果這一段做不到,你就不是佛弟子。說個老實話,念佛念得再好,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這是事實。為什麼不能往生?經上說得很明白,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人住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的心行都不善,「口念彌陀心不善,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這一段文尤其要注意,要認真去求解,認真去奉行。

這一段文字二十二句,比什麼都重要,真正發願要求生凈土,你說從哪裡修起?就從這二十二句修起,先把你的家治好,然後才能學佛。這部《感應篇》,說實在的話,就是「凈業三福」裡頭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的詳細講解,就是這四句經文的批註,我們要特別重視。否則的話,這一生修得再好,充其量能得人天有漏的福報,殊勝的佛法功德利益決定得不到。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二三一集﹞

2000/3/20 /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231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感應篇》第一百零九節:

【輕慢先靈。違逆上命。】

第一句『先靈』是祖先。批註裡面說得簡單明了,言語雖然簡單,意思非常的深長。「先靈,祖先之靈也。凡殯殮無禮,居喪無制,安葬不速,齋祭不誠,拜掃不勤,祠廟不整,香火斷續,皆輕慢也」,這是舉出這幾個例子。「夫水源木本,豈敢或忘,若於此有失,吾不知其可也」,末後這一句是無盡的感嘆。這些話在中國文化裡面是主流、是核心,可是外國卻很不重視,他們沒有這個觀念,也就是說他們沒有孝道的觀念,「孝、悌、忠、信」,他們觀念非常薄弱,這跟中國文化完全不相同,所以思維也是相悖的。中國,我們不能說現代中國人,現代中國人幾乎逐漸被外國同化了,從前的中國人觀念當中,見一切人都是好人,一切事都是好事。可是外國觀念當中,跟這個一百八十度的相反,外國人起心動念,人都是壞人,事都沒好事,所以他一定要你舉出很多證據來,你是好人,這個跟中國不一樣。

所以這個根本的觀念在祭祖,愛父母,敬祖先。外國人對中國人祭祖,他是大惑莫解,常常問到祖先幾百年、幾千年,你都沒有見過面,你祭他幹什麼?他又不知道你,你也不知道他,所以他感覺得很詫異。可是中國人飲水思源,我們有個根、有個本。這個根本是遠古的祖先,幾千年、幾萬年,我們這一脈從哪裡來的?對這個非常重視。應不應該重視?應該。為什麼說應該?像一棵樹木一樣,我們一個身好比是樹上一片樹葉,我們要尋根。這葉從哪裡來的?這葉是梢生的,樹梢生的。這梢從哪裡來的?從枝來的,枝裡頭長出來的。枝又從哪裡來的?枝從干裡頭來的。干從本裡頭來的,本從根裡頭來的,尋根!然後才知道整棵大樹是一個。外國人不懂這個道理,也不懂這個方法。

佛在大乘經教裡面告訴我們,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個身。整個大樹就像是法身,我們這個身是這棵大樹裡頭的一片樹葉而已,這一片樹葉跟整個大樹是一體,不是二體。我們稱這個大樹,在佛家裡面稱為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佛才把根源找到。所以經上常講「徹法底源」,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人與人、人與一切眾生是什麼樣的關係,這是其它宗教裡頭有說,沒有說得這麼清楚,沒有說得這麼明白。世間學術達不到,中國的古聖先賢所說的,雖然講到根本,但是講得不清楚,對於枝與干,可以說是說得相當清楚,再往深處的時候就很模糊,佛法講得清楚。中國人講到愛人,佛法講到一切眾生,不是我們這一個世界,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的世界,一切眾生跟我們同一個根,同一個本。根是什麼?佛法裡面講的心。本是什麼?本是佛法講的識。《華嚴》上講的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心跟識是根本。

中國古禮裡面,五禮第一條是祭禮,祭祖先,愛祖先。千百年的祖先,你都那麼敬愛,現前父母哪有不孝順的道理?孝道從哪裡建立的?孝道從祭祀上建立的。今天人不孝順父母,祭禮失掉了,他怎麼會孝順父母?祭禮是父母做榜樣,做孝順的榜樣給下一代看,意義非常非常重大。老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都已經過世了,你說你孝順,你的兒孫他沒看到,他從你祭祀上看到,齋戒沐浴,祭祀先靈。它的效果,夫子說得好,「民德歸厚」,效果是助長社會淳厚的風俗,這個社會才有安和樂利,人民才有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是眼前的效果。深遠的利益,無盡!我們在整個佛法裡面看,孝道達到究竟圓滿,這個人就成佛了。

佛家的教學始於孝敬,你看「凈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從這邊開始;到最後的圓滿,還是這兩句。修行證到等覺菩薩位,孝敬還欠一分,還沒有達到圓滿。為什麼?你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還是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必須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破盡,證得圓滿的佛果,孝親圓滿了,敬老師也圓滿了。佛家教學,不僅是釋迦,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教學,如此而已!我們要清楚、要明白,學佛學什麼?學孝養父母,學奉事師長。

你的修養提升到普賢行了,普賢行裡面講的父母,「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把孝養父母這個心、行為,對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是普賢行。如果不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我們這一個世界,這一個地球,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那是菩薩行,不是普賢菩薩行;普賢菩薩行是盡虛空遍法界,這個孝心擴展到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皆是我的善知識,善知識就是老師,《華嚴經》上我們看到善財童子,除了自己一個是凡夫、是學生之外,皆是善友,這是敬師的心,也擴充到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叫普賢行。普賢行不容易修,你還對一切眾生有分別、有執著,就不是普賢行。

修行從哪裡起?太上此地所說的,對於老人、對於父母尊長,決定不能有『輕慢』這個念頭。「輕」是什麼?輕視,沒有放在心上,俗話說沒有放在眼裡。「慢」是傲慢,無禮。現在人難了,現在人說「無禮」,這兩個字都講得太過分了。無禮是什麼?他還懂得禮,他沒有去做叫無禮。現在什麼叫禮,他根本不懂,無禮兩個字都談不上了。所以今天的社會,悲哀!我常常想,外國宗教何以說世界末日?世界末日這個念頭從哪裡來的?我想大概是現在世間人什麼都不懂,「道、德、仁、義、禮」全不懂,那怎麼辦?只好把這個世界毀掉,重新再來過,我想世界末日的思想從這兒來的。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中國古人常講的失教,教是教育,把教育丟掉了。《無量壽經》上講的「先人不善(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沒有人教你。舉世之人都不懂得教下一代,我們能理解的,為什麼?不知道教自己,他怎麼會教別人,他怎麼會教下一代。

古聖先賢的書擺在面前不念,念了也不懂,這個問題嚴重了。我們這一生當中,真正能夠受持這樣的書一本、兩本,就足夠了。特別是對於這個時代,稍微是有一點深度,一般人沒有法子接受,根本他就不懂。佛幫助一切眾生,非常著重於根機,現代人是什麼樣的根機?應機說法才能收到效果。聖賢之道的承傳,傳到今天何以會變成這個樣子?我們細心去觀察,這當中難免古德承傳疏忽了現實,談玄說妙、不切於實際。這個風氣到現在還有,我們看到很多出版的這些書,這不是舊書,是新書,再看到許許多多的雜誌,佛教裡面的雜誌,都在研究一些理論,談些心性之學,沒用!不切實際,所謂是搔不到癢處。說得是沒錯,不能拯救社會大眾的弊病,這就是佛家所講的契理不契機,理上講得沒錯,不契眾生的機。

所以我們想到,印光大師為什麼特別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安士全書》是周安士編的一部書,這一部書裡面,實際上是四樣東西。第一篇是「文昌帝君陰騭文」,性質跟《感應篇》完全相同,是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善惡的標準,這是我們切身的利害,不可不知。第二篇是「萬善先資」,勸人戒殺。第三篇是「慾海回狂」,勸人斷淫。殺、淫是所有一切惡裡頭最嚴重的兩大惡,這兩個惡要是斷掉了,其它的惡容易斷,那都是枝枝葉葉,這是根。第四篇是凈土,勸人念佛求生凈土,「西歸直指」。所以印祖提倡這些書,沒有提倡一些經論,我們就曉得那是真實智慧,真實的教誨,確確實實可以挽救現代的劫運。我們如果懂得大師的意思,懂得大師這個作法,我們就歡喜接受,依教奉行,在濁惡到極處的這個時代,我們還能自救,我們也能幫助一切眾生,這個意思我們要深思,要力行。有能力可以涉獵一些經論善書,幫助我們修學,幫助我們弘法;沒有能力,就這幾部書,遵循古大德的批註,也就夠用了,就很好了,理機雙契。這一段意思沒講完,明天我們接著再談。好,時間到了。

太上感應篇﹝第二三二集﹞

2000/3/21 /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232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一百零九節:

【輕慢先靈。違逆上命。】

上一次跟諸位談到輕慢祖先,現在因為沒有人教,也沒有人講,把這樁事情疏忽了。在中國文化裡面說來,這是大不孝,這個問題非常嚴重,知道的人實在是太少了。祖先到底有沒有?學佛的人,修道的人,中國佛家跟道家對於這樁事情相信,真有!印度一些宗教家,他們都修定,在定中能夠與六道交通,與六道往來。我們在近代看到章太炎先生一些事迹,他的女婿朱鏡宙老居士跟我很熟,我初學佛的時候,他對我的幫助非常多。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他大概是七十歲,把我當小朋友看待,非常愛護。他給我講章太炎先生在世的時候,曾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一般講判官,就像現在這個世間的秘書長一樣,地位很高,用現在的話,就是東嶽大帝的秘書長。他在陰間裡面,還見到隋唐時候的人,他是位讀書人,古人的文章讀得多,他說韓愈、柳宗元他都見過面,現在還在鬼道。鬼的壽命長,這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章太炎給我們證實了。餓鬼道的一天是人間的一個月,他們的壽命一般來說,大概是一千歲,以他們那個地方來計算。所以隋唐一千多年,死的那個人在鬼道裡頭,居然現在還在,章太炎先生見到了。

我們要想見難不難?不難,跟鬼道往來是很容易的事情,你只要好好的修行,把妄念放下,少許一點清凈心,這個頻道就打開了,你也就可以跟鬼往來了。我過去有個老同學,也是老同參,明演法師,往年他在桃園大溪,住在那個地方跟屈上師學密,大概十個月的時間,他修行非常認真,十個月時間他跟鬼就往來了。他告訴我,當然決定不是假話,這個人是很誠實、很好的人。他說晚上黃昏的時候,下午五、六點鐘,街上就有鬼出現了,很少!那是什麼?那是他們的早晨。他說到晚上十點鐘之後,滿街都是鬼,人鬼雜居。所以跟鬼道打交道,不要什麼上乘功夫,稍稍有一點功夫就見到了。他真有,不是假有。子孫不孝,這一些先靈他們心裡非常不舒服,非常難過。如果說大逆不道,我想這一些祖先,對於這些後世的兒孫,一定也有懲罰的措施。

中國古代對於祭祀祖先,是列在第一個、第一條。你們讀《儀禮》、讀《禮記》,頭一篇就是祭禮,祭禮也稱為吉禮,吉祥的吉,這是孝道,這是人倫的根本。如果人對於祖先都忘掉了,用輕慢之心,這個社會就有問題,而且會有嚴重的問題。今天大家只知道社會動亂,災難頻繁,不知道它怎麼來得,兒女為什麼不聽父母的,學生為什麼不聽老師的,這個根就是「輕慢先靈」。

第二句『違逆上命』,這是現代的話講,不服從領導。在社會上,被領導不服從領導,兒女不服從父母,學生不服從師長,員工不服從老闆,這個社會像什麼社會?古人講「亂臣賊子」,亂臣賊子從哪來的?就從這個地方來的。為什麼下不能服從上?中國諺語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居上位有上位之道,你能夠明其道、行其德,哪有在下不服從的道理!這是所謂「以德服人」。可是現在道沒有人講,德也沒有人行了,天下大亂。我們要知道今天整個社會動亂的根源在哪裡?實在講是父不父、子不子、家不家、國不國,今天是處於這麼一個時代。上能夠行其道,下必定能夠敬之以禮。可是今天明道行義也實在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真正通達的人,要有非常的耐心。整個社會群眾,沒有受過聖賢的教誨,學佛的人雖然多,只知道念經,只知道祈福,對於經論的大道也不明了。面對當前的社會,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在誘惑,這個誘惑的力量,比起過去增加千百倍都不止。什麼人能夠不受誘惑?太少太少了!大家在今天所看到最佳的榜樣,許哲居士不受誘惑,但是今天社會像這樣的人太少太少了。古時候這種人比例占多數,十個人當中就會有一兩個,所以天下太平,國家大治。

佛在經論里常常勸導四眾同學,「發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不受五欲六塵的誘惑,不受名聞利養的誘惑,這個心就是菩提心。「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才能永脫輪迴。這個世間不能住,許多親近我的同學都知道,我多麼想隱居,多麼想早一天往生凈土,我不願意在這個世間多留一天。為什麼還不走?看到還有一些真有心想學的人,我們不能不幫助他,所以在這個世間住一天,不能不認真工作一天。台南開心法師、韓館長,希望我把《華嚴經》講圓滿,開心法師給我講了十幾遍,我很感動。我希望在此地年輕的法師努力學習,講經的技術不難學,最重要的是德行,沒有德行自己不能成就。首先我們要有能力辨別利害、辨別善惡、辨別邪正、辨別是非,你要有這個能力,你才能自度,你才能幫助別人。實在我們沒有這個能力,諸位能夠盡形壽,受持《阿彌陀經》、《感應篇》這兩樣東西就夠了,佛家講的持戒念佛,這就夠了。並不是每天把這兩本書念個幾遍,那個沒有用處,要明其義,這裡頭講的道理、方法、境界要明了,要行其道。把佛陀的教誨,《感應篇》這一千七百多個字,字字句句都落實在我們生活上,我要把它做到。

我們待人以誠,人家待我們虛偽;我們所作所為真實利益眾生,眾生對我們懷疑,對我們沒有信心,我們還是要認真的去做,決不為外境所動,這就叫禪定。一切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是智慧,定慧等學。這一生度不了眾生,也給眾生阿賴耶識裡面種下金剛種子,這一生他的緣沒有成熟,他的業障習氣太重。我們同學當中,我看得很清楚,他們聽我講經聽多了,有一些聰明人,我講到前面,下面要講些什麼話,他都知道了,毛病習氣就是改不掉。這什麼原因?習氣太重,所謂是「習慣成自然」、「少成若天性」,這兩句話古人說的。我們學習最好是從年少,但是少年、青年的時代我們都空過了,沒有緣份接觸正法,中年以後才遇到。我二十六歲遇到佛法,我就非常感慨遇到得太遲了,能讓我早十年聞法,我今天的成就不只這個樣子。現在我們都進到中年了,只有所謂的亡羊補牢,自己要珍惜往後這一點的命光,我們還有多少日子?要好好的善於利用,成就自己的道業,免墮三途。能夠奉行《感應篇》,你就決定不墮三惡道。

諸位在這個書裡頭,你也能夠很明顯的體察到,世法、佛法都是建立在「孝親尊師」的基礎上。而孝親實實在在是不忘祖宗恩德,怎麼敢輕慢先靈?不忘老師的教誨,報師恩!如果你對於修學稍稍功夫得力,從哪裡見?從這個地方見。如果你的心、行為具足這八個字,「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你不論怎麼用功學習,全都落空了,假的,不是真的。世法佛法真正學問有一點心得,表現在「孝親尊師」上。諸位細細想想我這句話,細心去體會,必然的道理。不懂得孝親,不懂得尊師,這是無學之人,讀書也是白讀了,求學也是白學了。你要問為什麼?讀書的意義在哪裡?明理,道理真正明了了,哪有不落實的道理!不落實,不能落實,那是空的。所以世出世間法,理要是真正明白了,決定落實。

看他學問到什麼樣的層次,最低的水平是「明禮」,古聖先賢的教誨他都能做到,但是他著相,禮是著相的,禮尚往來。比這個水平高一點的是「行義」,行義是義務,我為眾生服務,只盡義務,不享受權利,行義!不要求我對別人好,不要求別人同樣來對我,這是行義,比禮高了一層。再往上提升是「行仁」,仁是真正有愛心,真正有恭敬心、有愛心。再往上提升是「行德」,最高的是「行道」。在佛法裡面講,能夠行道的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行道,四聖法界行德,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他行德,談不上道。天人行仁,你看看天人,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天心是「慈悲喜舍」,慈悲是仁,他行仁。在我們人間能夠行到義,行到禮,就天下太平,社會安定,人民才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不能不懂。諸佛菩薩、大聖大賢示現在世間,內裡面行的是大道,外表上示現的是「仁、義、禮」。你看看諸佛菩薩的示現,世出世間聖人,是不是這樣為我們表演的?是不是這樣教導我們的?我們就清楚了,通達明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二三三集﹞

2000/03/22 /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233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感應篇》第一百一十節,也有兩句:

【作為無益。懷挾外心。】

批註裡面講得很好,「世間萬事,轉頭即空」,稍稍頭腦冷靜一點的人,都能夠體會得到。尤其我們生活在亂世,回想想自己過去的幾十年,漂泊不定,「轉眼即空」的體會,非常非常的深刻。我這幾十年當中,從小還能記得家鄉的事情,九歲離開家鄉就再沒有回去過了,每住一個地方,總住了幾十個城市、地區,深深體會到這個世界是來作客的,是來旅遊的。佛在《般若經》上講的「不可得」、「無所有」,我們體會得很深很深。佛告訴我們,唯有積德行善、為人民服務,幫助大眾解決困苦,這些事情生生世世能帶得去的。所以古聖先賢教導我們,能帶得去的要多做,帶不去的不要做。財產帶不去,妻子兒女帶不去,你所喜愛的這些物質上的受用,一樣都帶不去,如果只是在這個地方用心去經營就錯了。我們看看這個世間,做錯事情的人有多少?比比皆是。世出世間的大聖大賢,都是教導我們要做能帶得去的事情。積德累功從哪裡做起?佛在一切經論裡面教我們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很少人能講得清楚,講得明白。儒家教學,在過去從童子七、八歲的時候,就要念《四書》,《大學》裡面給我們講的綱目,就是佛法講的菩提心。

我們「凈宗學會」總務李文發居士最近要結婚了,我送個禮物給他,他要我寫幾個字送他。我寫了八個字,祝福他、勉勵他、期望他,這八個字前面四個字是「治平初基」,恐怕現在懂得這個意思的很少,「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在家庭;後面一句「大道之始」,大道是什麼?成佛之道,轉凡成聖之道,這是開始。婚姻是大事,家庭是世出世法的根基,我們現在在《感應篇》念的這一段,全是講的家庭。所以世出世間聖賢教化眾生,教的是什麼?教我們做人,沒有接受過聖賢教育,不會做人。不會做人的人就造業,造業的果報在三途。

往年我在台中求學,我請求李老師給我們講《禮記》,我請了好象是六、七次,李老師才答應。跟啟請講其它的經論不一樣,其它經論一次啟請,老師就答應了。他不肯講,然後告訴我們為什麼原因。他說:「我給你講,你們肯學嗎?《禮記》要在佛法裡面講是行經,你是要做到、落實的。給你講不能落實,那就算了,不如不講。」我們啟請的次數太多了,老師勉強給我們說。開頭第一句話,他老人家講:「我講《禮記》不是讓你們懂禮,目標不在此地。目標在哪裡?希望你們在社會上做人,不至於被人討厭,目標在此地。」這是把禮的水平降到最低了,你能夠懂一點禮,在社會上不會被人討厭,不會被人厭棄。我們學了這麼一點,也很認真努力去做,在這個社會上做得圓滿不圓滿?不圓滿,這個社會上討厭我們的人還是很多,誤會的人很多,毀謗的人很多。什麼原因?我們要回過頭來自己反省,我做得不夠好,永遠在反省。諸佛如來、孔夫子、孟夫子,這是世出世間的大聖大賢,那做得夠好了嗎?現在人毀謗佛的還很多,侮辱孔老夫子的我們還常常聽到。就是連諸佛如來、像孔子這樣的人,做得還是不夠好,沒有辦法做到讓天下人都讚歎。可是,一定要認真努力向善。

我們怎樣才真正讓德行在心行裡面生根?儒佛所講的完全相同。齊家,你要有個家庭,先修其身;身不修,你那個家就不成家了。先修身,怎樣修身?先要修心,身的根是心。心要怎麼修?儒家講的「格物、致知」,這是根本,德行的大根大本。我們不在這上面認真去做,一生無論你修什麼法門,世出世間法,你的德行決定沒有,你還是造業,還是一身無量無邊的過失。犯這種過失自己不知道,自己知道了,那你就覺悟了,你就是個明白人;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個糊塗人。格物是什麼?放下物慾。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勉勵同學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遠離五欲六塵的享受,這才行。如果對這些放不下,你的心就不正;心不正,身焉能得正?所以儒家也是第一個「格物」,物就是物慾。我剛才講的那三句,就是儒家講的物。格是什麼?要跟它格鬥,用現在的話說,戰勝物慾。我們要有能力戰勝自私自利,戰勝名聞利養,戰勝五欲六塵的享受。新加坡許哲居士做到了。這個在佛家講的先斷煩惱,四弘誓願│「煩惱無盡誓願斷」,就是儒家的格物;「法門無量誓願學」,就是儒家講的致知。假如你煩惱沒有斷,你想學法門,決定不能成就。這個不能成就,就是說你決定不能夠開悟。為什麼?你有障礙,你有煩惱習氣的障礙,你怎麼能懂聖賢之道?所以你不能成就。這個道理我們能懂嗎?懂得的人他肯干。

尤其是我們讀佛書,佛書講求開悟,不但是禪宗要求「大徹大悟」,教下也要求你「大開圓解」,念佛也講求「一心不亂」,這是真實的功德。積德累功要從這裡做,不能夠放下物慾,什麼都不能成就。世法都不能成就,何況佛法?這個世法講的是什麼?人天果報,也就是人天果報你決定不能得到,你死了以後三途去了。這個事情我們要清楚,要明了,不要搞了一輩子,將來果報還不能夠脫離三途,這個冤不冤枉?這樁事情大意不得,為什麼?許許多多學佛人都落在三途。諺語所謂的「地獄門前僧道多」,這是實話,不是假話,出家人十個人死了,九個墮地獄。什麼原因?把經論念一遍,仔細想想,你就恍然大悟,自己起心動念跟佛菩薩的教誨,完全相違背。你不學佛,你是一重罪過,學佛是雙重罪過。為什麼?破壞佛法的形象,破和合僧,這個罪過不得了!

但是現在一般人對於這些事情疏忽了、遺忘了,縱然讀經、聽講,自己也沒有把這一些教誨當作一樁事情。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依舊隨順煩惱,不肯改過習氣。換句話說,他還是走的三惡道,三惡道是貪瞋痴,想想我們生活處事待人接物,是不是依貪瞋痴?果然依貪瞋痴,那你走的是三惡道。貪瞋痴三樣都具足是地獄道,三樣裡面沒有瞋恚是餓鬼道,三樣裡面貪瞋都沒有,還有愚痴,愚痴是對於理事、真妄、邪正、是非、善惡搞不清楚,顛倒了,這是愚痴,畜生道。我們冷靜反省想想,自己起心動念是不是貪瞋痴統統具足?果然如此,我們心裡就清楚了,我決定墮地獄,前途一片黑暗。前途一片光明的人,決定是放下貪瞋痴慢,一心念佛,求生凈土。還沒去之前,還留著這個身體,這個身體為一切眾生服務,現在這邊人說作義工。作義工就是行善,念念息滅貪瞋痴,一心向佛,求願往生,這是積德。積德修善,前途是一片光明,我們這一生沒有空過了。

時光有限,人生苦短,一定要把機會抓住,每天讀經,我跟同修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早晨讀經,做早課,是提醒自己今天一天生活言行不違背經典的教訓;晚課讀完之後反省,佛教給我們做的,我們做了沒有?佛教給我們不可做的,我們有沒有遵守?晚課是反省、是檢點、是懺悔,改過自新,這個早晚課就是功德了。絕對不是早晨、晚上把經念給佛菩薩聽聽,佛菩薩就喜歡你了,哪有這個道理?這個觀念是錯誤的,經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是念給自己聽的。教誨必須要記住,依教奉行,這是佛對於我們的大恩大德。我們報答佛菩薩,就是信願受持,這是真正報恩者。這兩句的意思還沒有盡,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二三四集﹞

2000/03/23 /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234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感應篇》第一百一十節:

【作為無益。懷挾外心。】

這兩句昨天跟諸位概略的報告過。人生在世間時間很短促,縱然是一百年,也只是一彈指而已,年歲大的人,都有很深的感觸。如果不明理,不讀聖賢書,在一生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像《地藏經》上所說的「無不是罪」。佛法當中亦常常讚歎,「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有什麼好處?如果是不讀聖賢書,不聞佛法,我們可以講還是不得人身好。為什麼?不造罪業。造作罪業,墮落在三途,那個時間太長太長了,何苦在這短短几十年當中,造作罪業要長劫輪迴受苦,這個人身得它有什麼好處?作畜生,縱然是毒蛇猛獸,所造的罪業比人是輕得太多了,所以畜生死了以後很多都能轉生到善道,不是沒有道理的!動物,我們仔細觀察毒蛇猛獸,你不侵犯它,它不會侵犯你的,虎、狼、獅子也只是在餓的時候,才獵捕小動物。我們看「動物奇觀」裡面許多畫面,老虎、獅子吃飽了,躺在那個地方,小動物圍繞它的周圍,它理都不理,比起人造業輕得多。

人的瞋恨心非常可怕,我們看到往往有手段狠毒的,造作重罪的,害千萬人身家性命,何必要造這種罪業?佛讚歎得人身之可貴,是得人身容易解脫;容易解脫一定要聞佛法,要讀聖賢書,要覺悟,這個人才可貴。人要不覺悟,有什麼可貴?反而不如三惡道的眾生,這個理跟事,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了。真正清楚明白了,就是覺悟,世間一切法自然能看破、能放下,一心向道,那這個人身就可貴了。早年我們沒有聽到佛法,到中年才聽到,還不晚!這個法門的修學,如果你真干,三年就能成就。我們在《凈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所看到的,超過半數念佛往生的人,大概他們所用的時間三年到五年,專心!我們今天搞了十幾年,連個消息都沒有,什麼原因?心不專,意不誠,對於世間名利、五欲六塵沒有放下。佛在經上所講的修學的原則,我們沒有掌握到,《大勢至圓通章》裡面,教導我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我們沒做到。我們六根收攝不住,眼還是貪色,耳還是貪音,舌還是貪味,這就是不知道收攝六根。知道收攝六根,貪瞋痴慢的念頭斷了,在這個世間生活起居一切隨緣,一切不執著、不分別,一心向道,這個三、五年才成功。我們的心還被五欲六塵、還被名利所轉,這一生念一輩子也不能成功。

世間一切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佛在《金剛經》上給我們講得多清楚、多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要常念,時時刻刻警惕自己,全是假的,在這一些虛假上面做合計,哪有不搞輪迴的道理?哪有不墮落的?什麼是真的?放下萬緣是真的,隨順眾生是真的。佛教我們隨緣,隨緣就自在了,這個是真實的受用,真實的利益;再能夠信願念佛,求生凈土,真實當中的真實,沒有比這個更真實了。常常想到「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今天得人身、聞佛法,這樣寶貴的機緣要不把它抓住,那就太可惜了!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再得人身不容易。縱然得人身,有沒有機會聞佛法?如果得人身的時候,這個世間沒有佛法,人身也是空過。

有佛法的時間短,沒有佛法的時間長,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這一萬二千年過去之後,這個世間沒有佛法。沒有佛法的時間有多長?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彌勒菩薩示現作佛,這個世間再有佛法。諸位想想,一萬二千年跟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不能比!所以佛跟我們講的話是真的,人身失去再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又能聞佛法,就更不容易!這一生不能認真修學,怎麼對得起佛菩薩?怎麼對得起自己這一次幸運得人身?所以生活環境當中,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周邊環境的一些人事,善人也好,惡人也好,我總以一個真誠、清凈、平等心來對待,什麼樣的折磨也能夠甘心忍受,老實念佛,幾年之後就往生了,何必計較?為什麼放不下?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佛法真實受用我們就得到了,跟這個世間一切人、一切事,總不計較,「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功德就是老實念佛。想想無益的事情我不做,什麼是無益的事情?帶不去的事情,我們要辨別清楚。損人利己的事情更不能做,准墮三途。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利益眾生的事情,捨己為人,有多少力量,我們貢獻多少力量,你的福報是圓滿的。我有十分力量,只貢獻一兩分力量,這個福報很少,是有缺陷的,不是圓滿的。

所以我們在整個佛法裡面去看、去思惟,這個世間種福,修最大福報的往往是貧窮之人,他修的福報圓滿。我們在新加坡看到許哲居士,可以說在今天這個世界七十億人當中,沒有一個人能夠比得過她,她的福報是圓滿的。世間人固然有富貴人家,有億萬財富的,他布施人家的時候,也不過就拿出九牛一毛,而且拿的又不痛快,總是想到與我有利,我才做一點慈善事業;與我沒有利,他一毛都不拔。這樣的人,我們曉得他一轉世就落到貧窮。今天世間億萬財富從哪裡來的?我們看到許哲在修因,她在修因,她那個因就是億萬財富之因。佛法講「三轉法輪」,三種方式的教學,在新加坡統統見到。展開經卷,這是直接指示的,善友天天勸導你,像許哲、李木源居士來給你作證,在一般宗教裡面講見證,我們佛法講證明,知道人家是怎麼修的,我們看在心裡很明白、很清楚。許哲居士自己說的,她的前途一片光明,這是真的。眾神保佑她,她信心具足,只有一個善良的心,幫助世間苦難的人,全心全力在做,有一分錢做一分錢的事,有兩分錢做兩分錢的。你看報紙上登到,她的銀行存庫裡頭只有三十七塊錢,現前社會大眾提到她,都對她尊敬,這是花報,果報不可思議,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底下這一句『懷挾外心』,批註裡面給我們注得很好,「臣欺君,子逆親,妻背夫,兄弟相賊,朋友相傾,皆外心所使也」,這是非常明顯的。下面說「然不待形於事為,即有機微萌動,人不知而鬼神已誅其心矣」,所謂喪心病狂,造作這些罪業的人,今天社會比比皆是,無論到什麼地方,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能看到。今天這個世界是個騙人的世界,看誰會騙,愈是會騙的,愈能取得高官、高的地位,他居高位,他就騙所有的人民,騙一切眾生。所以今天居在高位的有什麼好處?眼前看到他作威作福,往前面再一看是阿鼻地獄,他所造的罪業是阿鼻地獄,轉眼之間他就去了,墮落在這個大地獄裡面,真是萬劫不得超生。人迷惑,糊塗到所以然處!從前我們看看古代,諸位念古書你就能明了,古時候帝王將相仁慈博愛,念念都是為人民解除困苦艱難,幫助人民安居樂業,後人稱為古聖先王,他行的是王道,教化眾生倫理道德,他自己所行的是社會大眾的榜樣,儒家所謂「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他這三個字做到了,那是無量無邊的功德。

諸位讀《了凡四訓》,了凡先生做了縣長,他存的是什麼心?為人民服務的心,要把他服務的工作做好,讓全縣的百姓都能夠安居樂業,他做的是這個工作,知道民間的疾苦,想盡方法減少稅收,他天天做這個。自己的生活過得非常節儉,他的收入也相當豐厚,冬天做棉衣,他《四訓》裡頭講的,他太太用普通的棉絮,不用絲棉,用一件絲棉袍,要用普通的棉絮可以做六、七件,可以給六、七個人,一個享受,可以分給六、七個人,他有這個念頭,他的福報不是自己獨享,福報是分給大家共同來享。從前人作官,念念為人民去想,他不為自己,刻苦自己,希望人民的日子能夠過得好。帝王亦復如是,所以帝王所居住的這個地方叫「京師」,京是大城,師是什麼?模範,這個城市是所有城市的模範、表率,是這個意思。

今天在整個地球上來說,新加坡是「京師」,是全世界都市的一個好榜樣、好模範。新加坡的人安居樂業,新加坡的官員,高官、部長、議員,每一個星期一定有一天跟群眾見面,群眾有什麼困難直接找他,面對面談話,幫助你解決問題,每個星期一定有一次。不是像有些地方官做得大的人,找都找不到他。此地總統常常跟人民接近,我們宗教許多聚會邀請總統,他都參加,一點架子都沒有。人民安居樂業,這個地方治安好,半夜三更婦女出去沒有事情,在今天全世界像這樣的都市,少了!很少了!人民守法,官員不貪財,所以此地辦事不需要送禮,送禮是犯法,送的人犯法,收的人也犯法,此地一切按照法律過程來辦事。這是現代這個地球上的京師,京師就是榜樣、模範的城市,值得大家學習效法的一個城市。你看人家怎麼做的?新加坡也有些犯罪的,你仔細到報紙上去看,犯罪的不是新加坡人,都是外面來的人,新加坡本身人,那極少犯罪,政府面面照顧,照顧得很周到。

所以心夾雜外心,沒有忠貞,這個過失大了。批註裡面引用宋朝秦檜這一段故事,諸位自己可以看。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二三五集﹞

2000/03/25 /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235

「澳洲凈宗學會」的同學們,大家好!早晨我收到你們的傳真,知道今天是你們「清明佛七」的圓滿。清明是中國習俗裡面掃墓祭祖重要的一個節日,我們曉得在中國過去,「儒、釋、道」三家的教學,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孝道不但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成聖成賢、作佛作祖的根基,一切世出世間善法都是由孝道而生。佛法裡面講的三善根,大家都知道是「無貪、無瞋、無痴」,怎麼說孝道是根本?如果一個人,不論是否學佛,他還執著是非人我,還有貪瞋痴慢,就是不孝。這個話怎麼說?諸位仔細看看這個字,你看到這個形象,你就能夠體會到,就能知道這裡面的含義。這個字的形象,上面是「老」,下面是「子」,我們所講的兩代。這兩個字合起來成為一個字,這是什麼意思?讓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換句話說,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人。這個字的意思再要引伸,再要擴張,就是佛法裡面講的「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這是這一個字的本意。這個「自己」在佛法裡面稱它作清凈法身,真如自性,這是孝。真如性德裡面,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哪裡有貪瞋痴?於是我們明白了,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順性德就是大不孝。

孝道從什麼地方落實?從哪裡做起?世出世間聖人異口同音的教誨我們,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做起,然後將孝敬逐漸擴大到一切眾生,到虛空法界,這個孝道就圓滿了。我們看看佛家的教學,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跟我們講的「凈業三福」,這三條十一句是佛法教學的終始,從這裡開始,也到這裡圓滿。所以佛家教的是什麼?不外乎「孝親尊師」而已。古德說「不懂得孝親尊師,不能夠盡孝道,是謂悖逆;不知道尊重老師,尊重三寶,是謂背師叛道」。古人講得好,悖逆之人縱然他一生修的善行再多,也都是假的,不能成德。這是什麼原因?因為「孝親尊師」是根本,像樹木花草一樣,這是根。如果根本失掉了,那像什麼?花瓶裡面的插花,很美,很好看。這就是比喻世間有一些人,不孝父母,不尊師長,他在社會上也做許許多多好事,像這個花瓶插花一樣,很美,沒有幾天就雕謝枯死了,所以不能成德,原因在此地,他沒有根。如果一個人真正修學根本,栽培根本,現在即使是窮途潦倒,遭遇到困境,這是什麼原因?這是過去生中所造惡業感得的果報,但是他有生機,他懂得孝敬,孝敬是生機,他能夠改過自新,他能夠成就德行。

中國這個民族實在是得天獨厚,自古以來代代都有聖賢出現於世教導我們,如果沒有聖賢教誨,我們怎麼會懂得孝道?怎麼會明了師道?怎麼知道孝道師道是斷惡向善、破迷開悟、成聖成賢的大根大本?這是我們得天獨厚之處,我們要知道珍惜。今天社會我們所見到的亂象,天下大亂之象,大亂的根源在哪裡?沒有人教孝,沒有人教敬。世間人不懂得孝順父母,不懂得尊師重道,沒有人教他。換句話說,這個根本有了問題,如果這個根本要是壞了,世間眾生就可憐。今天社會的亂象是剛剛開端,將來不曉得要亂成什麼樣子。可是外國的宗教許多古老的預言說,世界末日要來了,大概這個亂象達到極處,那就是世界末日了。世界是誰毀滅的?孝道師道喪失之後,這個世界毀滅了。

由此可知,今天在這個世界要想挽救劫難,改造命運,從哪裡開始?還是從孝親尊師。我們要記住,別人不孝親,我要孝親;別人不尊敬老師,我要尊敬老師,我們各人走各人的路。能夠遵循世出世間聖賢人的教誨,我們的前途一片光明,縱然這一生沒有遇到佛法,遇到佛法不求生凈土,他來生必定生天,他就享天福。因緣殊勝的人,得人身、聞佛法,遇到凈土法門,還是要遵循「凈業三福」。凈業三福十一句三條,是一切諸佛教化法界眾生的總綱領,佛家稱為大總持法門,無過於是。依照這個總綱領來修學,一心嚮往求生凈土,決定得生。

我們在古書裡面曾經看到有一段故事,孔老夫子的時代,他見到一個人打仗,在戰場上三次戰,三次他都打敗了,他都逃了,戰爭無勇,這使人看不起的。孔老夫子就問他:「你為什麼三戰三敗?」他說:「我家裡有老母,我死了之後沒有人奉養。」孔夫子聽了這個話,對他非常恭敬,請他上座。他不是戰爭無勇,他是顧慮他的母親沒有人伺候,他三戰三敗是可以原諒的。這裡面他有智慧,他能夠辨別利害得失,打敗仗固然是過失,小!孝道要失去了,這個事情大了!戰爭勝負是枝葉,孝親尊師是根本,根本要爛了的時候,這社會沒救了。這個道理聖人懂得,我們哪裡曉得?

所以讀書、學佛旨在明理。如果對這些道理事相都不能明白,我們這個書不是白念了嗎?明了之後,而不能夠依教奉行,不能夠認真做到,你也是白學了。換句話說,我們這一生德行不能夠建立,其它什麼都不要談了。古人所說人生在世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這三樣諸位要曉得立德是根基,你要沒有德,你決定不能立功,你決定不能立言,你的功跟言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它沒有根,只能夠存在一時,時間過了之後,淹沒而無彰。所以一個有德行的人,有機緣他就立功,有機會為社會、為人民、為眾生做出貢獻,這是立功。沒有這個機會,他走立言這個方向,教化眾生。像在中國,周公有機緣、有機會立功,孔老夫子沒有機會,沒有人請他去作官,於是他教學,著書、教學、立言。你們想想孔老夫子跟周公,他立功立言的基礎是什麼?德行,他有德。德行是根本,根本是什麼?根本就是孝親尊師,「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這兩句,天地人心的大根大本。

所以清明我們佛弟子舉行「佛七」,這七天將萬緣放下,以真誠恭敬心來念佛祈福,迴向祖宗,迴向父母,以這個來盡孝道,盡作弟子之道。不僅如此,我們在佛七圓滿日舉行一次「三時繫念」佛事,冥陽兩利。更重要的,我希望你們同修要盡心儘力提倡,佛七圓滿這一天的「三時繫念」佛事,邀請當地一些老人。我們在新春晚會的時候,邀集了許許多多外國的老人,邀請孤兒院的孤兒,都來參加我們這個法會,讓他看看中國人對於祖先紀念的隆重,把孝親尊師的文化在澳洲紮根。澳洲的土著有這個文化的根,我相信你們邀請土著來參加,他們會感觸更深,他們的家庭倫理觀念比一般西方人濃厚,我們這樣做,這個清明法會做得就更有意義了。我相信這個影響是深遠的,這是真正報祖宗之德,報佛師之恩,祝福你們法會圓滿成就。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二三六集﹞

2000/3/27 /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236

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有來自中國許多的同修,我看除了從北京來的五十多位之外,還有很多的新面孔。北京同修們,希望我撥出一點時間,跟大家談談話,我想今天就利用這個早晨的三十分鐘。學佛,首先要認識什麼是佛教?認識清楚之後,才不至於迷信。佛教傳到中國兩千年了,世尊當年在世也有預言,說他老人家圓寂之後一千年,他的身教會傳到東方來,這些話都應驗了。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九法界眾生究竟圓滿的教學,它不是宗教,它是教育,我們一定要把它認識清楚。

這樁事情我講了很多很多遍,它教育的對象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我們在《華嚴》上看到,「不分國土」;他那個國土,就是我們佛經上講的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區。佛告訴我們,在虛空當中,這樣的教區無量無邊。既然大的世界都無量無邊,何況我們地球上這些小的國家、小的城市?「不分族類」,族類也是非常廣大,像經上講的十法界是十個大的族類,人是一個族類,畜生是一個族類,這是我們能夠看得到的,能夠接觸得到的,鬼道是一個族類,天道也是一個族類,不分族類。不分色相、形狀、顏色,各個族類不一樣。「不分宗教信仰」,平等的教化。教化的目的,希望一切眾生真正覺悟,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麼?真相是一體,真相是一家人,虛空法界是一家人,一個生命共同體。從這個地方自自然然就流露出真誠無盡的愛心,佛家講的慈悲;自自然然的幫助一切眾生,這是佛家講的普度眾生。普是普遍、平等的意思,沒有私心,沒有分別;度就是幫助,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佛知道苦樂的根源,眾生不知道。苦從什麼地方來的?苦的根是從不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而來的。所以佛對於一切眾生的幫助,幫助的事太多太多了,所謂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幫助的事太多了。這些事相裡面,最重要的一樁大事情是幫助眾生開智慧,破迷開悟;智慧開了,這一切問題他自己就解決了。幫助開智慧,最重要是教學,所以釋迦牟尼佛示現在這個世間,一生從事於教學的工作。我們用現代人的話,跟釋迦牟尼佛定位,他在這個社會上是什麼樣的人物?什麼地位?現在的話說,他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義務的工作者」,這是他的身份,這個工作非常偉大,真正是捨己為人,為一切眾生做好榜樣。不但是六道眾生迷而不覺,我們要找一個依靠,就像嬰兒要依靠父母,沒有父母他就活不了,決定不能離開父母的照顧,六道眾生是嬰兒。十法界的聖者,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這些人也是小孩,雖不是嬰兒,大概也是像三、四歲,離開父母他也活不下去。

這就是佛家講的「皈依」,依是我們得找個依靠,六道、十法界都要找依靠。依靠什麼人我們才能夠活得下去?佛給我們講,我們要依靠三寶,這就是學佛一開端我們要皈依三寶,真正的意義在此地。皈是回頭,依就是我們找一個依靠。如果我們不回頭,就永遠流浪在六道輪迴。生死苦海!我們從這裡回頭,依靠三寶的教誨,不是依靠別的。三寶的教誨在哪裡?佛陀在世沒有問題,我們一切依靠他老人家,有疑難雜症都可以向他請教,他幫我們解決。佛今天不在世了,我們的依靠就要依靠經典,經典是佛陀的遺教。所以佛不住世,三寶當中是以「法」為主,「僧」這是傳法的人,講經說法的這些大德,無論是在家出家。我們依靠他也要有個原則,他是真佛弟子,還是假佛弟子?你要有能力辨別。真佛弟子傳的是佛法,假佛弟子傳的是魔法。

現代這個社會,諸位要知道,所謂是「法弱魔強」,我們一般凡夫很難辨別,哪是佛?哪是魔?可是釋迦牟尼佛非常慈悲,給我們講了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這一部經裡面給我們詳細分析佛跟魔的差別,我們讀了之後,你自然就有能力辨別了。在現前這個社會,魔子魔孫冒充出家人的很多很多,在家出家弘法,必須要認識清楚。佛跟魔的辨別,最基本不同的地方,佛弟子沒有自私自利,《金剛經》的標準是最好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決定是真佛弟子。如果他還有嚴重的分別執著,這就不一定是佛弟子,我們格外要看清楚。修學目的是要了生死、脫輪迴,成無上菩提的佛果,這是我們的目的。幫助這個世間一切苦難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我們的使命,是我們的職責,這是佛弟子。

如同小孩他要依靠他的父母,他要認識誰是他的父母,他不能認錯人,認錯人就壞了。我們學佛要把老師認清楚,誰是我們的老師?現代人的難處,這個社會普遍的問題,國內國外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地區,失去了聖賢的教誨,隨順魔的教誨。魔教人什麼?魔教人增長貪瞋痴慢,魔教人鬥爭;佛教人忍讓,佛教人捨己為人。佛跟魔教的完全相反。佛教人孝親尊師,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教化眾生的總綱領、總原則就是孝敬。佛教導我們,你能孝順父母,奉事師長,然後把孝心敬心擴大到孝順一切眾生,尊敬一切眾生,成就你圓滿的德性,跟魔教的完全不一樣。魔教人自私自利,魔教人損人利己,跟佛教的不一樣,佛教人是捨己為人,恰恰相反。所以佛法教學的落實是十善業道,這個人要能真正孝親尊師、奉行十善,這是好人,這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如果不孝順父母,違逆父母,背叛師長,古人所講的「背師叛道」,他也修十善,十善是假的,不是真的,偽裝的,決定不能成德。

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我要跟哪一個老師學,學佛的人一定孝順父母,沒有說不孝順父母的佛弟子,那找不到的。跟定一個老師才能成就德行,在這個世間誰是好老師?好老師都已經走了,都不在了。過去在中國,我認識的黃念祖老居士是真善知識,他老人家走了,他有真實的智慧,有真實的慈悲,為佛法,為眾生,他不為自己,他沒有自己,這是真善知識。他雖然走了,他的遺教在,我們依照他的教誨去做,他就是我們的老師。如果你要覺得這是個在家人,我對他生不起信心,過去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習,他介紹我印光大師,我們依印光大師為老師。印光大師也不在了,他老人家的著作在,我們依照他《文鈔》的教誨來修學,這我們找到一個老師了。我在海內外講經弘法,也給大家介紹了一個老師,我介紹這個老師是誰?是無量壽佛,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在《無量壽經》裡面,我們每天讀誦《無量壽經》,就是聽阿彌陀佛教誨;我們依照《無量壽經》來學習,那就是無量壽佛真正的好學生。我們跟定了,決定不後悔,決定不改變,你這一生成就了,肯定成就。

可是魔也很厲害,魔看到你要成就了,總想辦法把你拉回來,把你放到地獄裡面去。魔是喜歡看到人受罪,看到人墮地獄受罪,他很開心,他要糟蹋人、作賤人,所以他來干擾我們,障礙我們,破壞我們,說這個《無量壽經》不可靠,經典不可以會集,讀這個經本是錯誤的。我們聽了他的話,想想你到底是依誰?你是依他做老師,那就跟他去,將來你的果報在三途。你如果依佛為老師,那你心就定下來,無論別人怎麼說,我永遠不會改變,我決定依靠這部經典。會集不是夏蓮居老居士他初創的,不是的。在宋朝時候王龍舒居士就開始會集,龍舒居士站著往生的。如果會集是有罪過的,王龍舒居士怎麼能往生?怎麼能站著往生?這給我們做證明,會集有大功德,對眾生有大利益。大概將近兩百年前,魏默深居士做第二次的會集,夏蓮居這是第三次的會集,一次比一次殊勝。我們展開這個經本,六根放光,《楞嚴經》上所說的「六根門頭,放光動地」,這一點都不假,這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

這個會集本,好!深入淺出,不聽講解,不看批註,意思都能看得懂,都能夠明了,這是經典無比的殊勝,你懂才得利益,你看不懂怎麼會得利益。懂了以後,依教修行,我們就得利益。所以會集的功德不可思議,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這是我們真實的依靠。《無量壽經》是真實當中的真實,他講了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之利」,這是其它經上很少見到的,所以我們要真實的皈依,當然就得到真實智慧利益了。決定不改變,不管什麼人去議論,我們曉得那是來擾亂的,是來破壞的,我們不能上當,我們有堅定的信心。批判作祟的人,我們會看到他們的果報。所以同修們只要堅定信心,依教奉行,一生勇猛向前,絕不改變方向,我想每一位同修都會有非常殊勝的成就。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二三七集﹞

2000/03/28 /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237

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北京的同學們,提出了七個問題,我們利用這個時間來解答。第一個問題,他說有一位居士患病,醫生說是良性惡性的可能性各半,這就是還沒有能夠確定。他為了到新加坡,所以沒有去住院。他如果在菩薩前發願念白衣大士神咒,並印了一千兩百份,請問師父他應如何辦?當時一時考慮不周發了願,現在他不知道是專念佛號,還是照發願的去辦?請師父為他指點。

人生病,過去我們在講席當中也說過多次。生病的原因,歸納起來不外乎三點,第一個是我們的飲食起居不當,古人所謂的「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所以養生之道,對於飲食起居一定要注意,可以減少生理上的疾病。第二種是冤業病,冤家債主找到身上來了。像諸位看《慈悲三昧水懺》,悟達國師得的人面瘡,這一類是屬於冤業病。冤業病醫藥沒有辦法治好,必須要調解,你的冤家債主離開你,你的病就好了。第三類是業障病,自己或是過去生中,或者是這一生中,造了許多不善業,這個比較麻煩,醫藥沒有用處,調解也沒有用處,這種病一定要真誠懺悔,真誠懺悔確實可以讓病苦離開你。

在新加坡這些例子很多,實際上在世界其它的地區,我們也常常聽說,得的這些癌症,他有信心認真的修學,不把這樁事情放在心上,這個病自然就好了。你們看到「居士林」的李木源居士,這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在十年前得的癌症,癌細胞擴張到內臟每一個部分,醫生告訴他的壽命只有三個月,所以他在這個情況之下,萬緣放下,到居士林去作義工,活一天,念一天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第二個雜念。三個月過去了,沒事!六個月過去了,人還很好,再去檢查這個癌症沒有了,醫生說這是奇蹟。他現在過了十幾年,身體愈來愈健康,超出一般人。

所以我也常講有病,醫生把你的病治好,實際上不是醫生治好的,很多醫生都同意我這個說法,是你的信心治好了你的病。你對於醫生有信心,藥物就很有效果;如果你對於醫生懷疑不相信,再高明的醫生都治不了你的病。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明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境隨心轉」,我們這個身體是境,是隨心轉。如果你心常常覺得自己有病,沒有病的人一定會生病,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天天想病,這病就來了。人天天想佛,天天念佛,怎麼會生病?所以你發了這個願,你念白衣神咒也行,只要真誠心去念就靈,誠則靈。白衣神咒自古以來有許多人說這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不管真假,只要你有誠心,它就有感應。所以念觀音菩薩也好,念阿彌陀佛也好,要有堅定的信心,不要把病放在心上,這樣就好。不要去想病,想佛、想菩薩,想自己要認真依照佛菩薩教誨去修行。念白衣大士,白衣大士是觀世音菩薩,光念他的名號,念他這個神咒,能不能有效果?效果很薄弱。怎樣才有效果?要效法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這個功德無量無邊。為什麼?你已經變成觀世音菩薩,你已經不是凡夫,這個效果才殊勝。所以我們學佛,要學得跟佛一模一樣,要學成佛,這個很重要。不是天天念念就行了,念念沒有用處,一定要做到,我念到我要做到,這是轉凡成聖。

第二個問題,居士受了菩薩戒,但是家屬不信佛,任意要吃葷,居士為家庭主婦,還是要做,還是不要做?請問師父這樣是否有損戒行?

實際上現在受戒是形式,你能不能得戒,大有問題。你受的這些戒,每一條戒你是不是真的都懂得了?佛教第一條戒是不殺生,你懂得不殺生的道理嗎?條條戒裡面都有教理,戒的理論,戒的修行方法。方法裡面,每一條戒都有「開遮持犯」,這個傳戒師是不是條條都給你講清楚了?每一條講清楚,都需要一兩個小時。如果你受的是梵網戒,十重禁四十八輕戒,這個戒律講清楚,至少要一個月的時間。如果你糊裡糊塗去受,形式上受了,什麼都不懂,你怎麼作法?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教誡我,那個時候是章嘉大師,他不注重形式,他注重實際。你能夠做到一條,你就真的受了一條;你做不到,不但是欺騙自己,也欺騙佛菩薩。一個好人怎麼能忍心做這種事情?

凈土宗祖師蕅益大師,明末清初的人,他說得很好,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真正的比丘。所以比丘戒全不是真實的,蕅益大師說的。今天出家人還要不要受戒?要,要受戒,受形式,自己一定要曉得,只是一個形式,決定不能得戒。如果受了比丘戒,自己以為自己是比丘,這是大妄語。蕅益大師給我們做了個示範,受了比丘戒之後退戒,一生自居沙彌,我們看他很多著作,菩薩戒沙彌。因為菩薩戒跟沙彌戒是可以自己在佛菩薩面前發願受的,但是比丘戒一定要真正比丘傳授,至少要五個比丘,沒有真正比丘傳授,比丘戒是決定得不到的。所以這些常識我們都要懂,不是搞一個形式,搞一個面子好看,我是菩薩。你是菩薩,諸佛菩薩不承認你是菩薩,護法鬼神不承認你是菩薩,你還是枉然!菩薩戒你真正做到了,你沒有去受這個形式,諸佛菩薩承認你是菩薩,護法龍天承認你是菩薩,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主婦菩薩在家裡面,可不可以做這些葷菜供養家人?可以。為什麼?行菩薩道,救度這些眾生。時間久了他會感動,菩薩戒殺放生,還殺生給我們吃,到最後他良心發現,他會回頭。所以真正菩薩是什麼?是要先度你一家的眾生,你要有智慧,你要有善巧方便,你要讓他感動,所以這是行菩薩道。這裡面理很深,事很複雜,要認真去學習,才知道怎樣做是如法的。

第三個問題,在家人極力反對的情況下,自己毅然去東天目山,這是否不夠如法?

如不如法,要看當時的情況。你先要了解家人反對為的是什麼?你把原因找到,然後把原因消除,你家裡人就不反對了。你到東天目山目的何在?有沒有達到目的?有沒有真正的收穫?你如何把你的收穫帶回去,讓你全家人分享,讓你全家人得到法喜,以後他就不會再反對你了。佛法決定不是迷信,佛法對於一切眾生有真實的利益。

第四個問題,請師父講解陀羅尼被如何用?

陀羅尼被是個習俗,必須有真正的修行人,出家在家都行,真正修行人神咒的加持,這個亡人能夠減少痛苦。如果沒有真實修行人加持,這個陀羅尼被現在都是印的,一印印幾千張、幾萬張,你們想想有什麼用處?如果這個東西有大用處,蓋陀羅尼被就決定能往生了,試問問我們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修行?不必要了。什麼壞事都可以干,死的時候蓋一張陀羅尼被就往生了,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不要被人欺騙了。這個風氣最近才有的,以往沒有。我們在早年學佛的時候,都沒有這個風氣,大概最近二、三十年,這種風氣愈來愈濃厚了。總而言之一句話,自己要認真修持,認真去努力。我們看到過去、近代,許多念佛的人,站著往生的,坐著往生的,預知時至的,他們沒有想到什麼陀羅尼被,沒想到!他們只想到一句佛號,真正念到一心不亂,這個問題才能解決。「心凈則佛土凈」,這個話要記住,西方極樂世界經上講得很清楚,「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以古大德教我們持戒念佛,持什麼戒?能夠把五戒十善做好,你就決定往生了。五戒十善都沒有,陀羅尼被蓋一萬張,被它壓死了。

下面一個問題,請師父開示怎樣才能把握住我們隨時都是心內求法,而不是心外求法?

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什麼叫心內?什麼叫心外?先要把這個辨別清楚。心外是什麼?外面是五欲六塵,你六根接觸,你就被它誘惑,那就是變成心外,你心往外跑了。聽說這個法門也不錯,那個法門也很好,你心裡頭沒有主宰了,這是心外求法。往心內就是建立信心愿心,我今天修凈土法門,對於阿彌陀佛,對於《無量壽經》,對於《阿彌陀經》,決定深信,絕不懷疑。我一生就依照經教來修學,佛在經上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老老實實依教奉行,別人說這個經好、那個論好,禪好、密好,我都恭恭敬敬阿彌陀佛,我對他恭敬,我也不要聽他,我也不要學他,我是老實念佛,你心有主宰,這叫內學。一門深入,長時間的熏修,絕不改變,這就是心內。輕易被外面境界動搖,那是標準的心外求法,結果是一事無成。

可是學佛最重要的,你要曉得學什麼?《觀經》裡面講的「三福」是基礎、是根本,「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根。最低限度要把這四句落實,我們念佛求生凈土才有指望,才能相應。如果這個四句沒有,你做再多的好事,都是假的,都不相應。所以「凈業三福」,不但是修凈土,無論修哪個法門,佛講得很清楚,這是「三世諸佛,凈業正因」。由此可知,我們的心行與三福相應,這是正法,這是有根有本。與三業相違背,沒有根,沒有本,不管修哪個法門,都不能成就,這非常非常重要。所以學佛的人一定要懂得孝親尊師,父母不在了要常常紀念,自己好好的修行,這就是報父母師長之恩。我們自己做得不好,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師長。

第六個問題,聽你講魔也能讓人做善事或開智慧,那魔也能加持念佛人嗎?

魔確實能教人做善事,魔也有神通,也幫助你開智慧,這個智慧不是正慧,是邪慧。換句話說,你做壞事情那個智慧很高,你犯法法律都沒有辦法抓住你,你非常聰明,非常高明,魔的力量加持你,你也能夠做許許多多的善事。魔跟佛的差別在哪裡?無論做多少善事,好處利益是歸自己,這就是魔。佛教人做善事,好處利益統統貢獻給眾生,差別就在這裡。魔沒有放棄自私自利,與自己沒有利益的他不會做。佛是沒有自私自利,沒有是非人我,沒有貪瞋痴慢,你記住魔跟佛的差別在此地。魔有貪瞋痴慢,你得罪他,他不會饒過你,他會報復你。佛,你得罪他,他不會報復你,差別在這個地方。

最後一個問題,在家居士為出家師父助念,當發現不具備往生條件,又沒有任何人開示時,在家居士此時能否向出家師父講要萬緣放下,堅定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信心,要一心念彌陀聖號,這種作法如法不如法?

這是非常非常的如法。出家人,在家人助念的時候,也要提醒他,你能夠提醒他,你就是佛菩薩,你真的幫助他一把,這個時候是關鍵的時候,只要看到他這個意志精神不能集中,這個幾句話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千萬不要被出家這個形象嚇到了,那你對佛法是一竅不通。佛法,哪個經典都給你講的佛法是平等法,理上平等,事上也平等。四眾同修要互相幫忙,尤其是在這個時代,這是亂世。出家人也很辛苦,也很可憐,雖然出家了,是不是真正有機會聽到正法,了解正法,修持正法,都是有許多問號存在。所以我們見到有這個機緣,一定要幫助,決定沒有疑惑,這樣就好。好,我們時間又到了。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如何做義工才能真正地增福培福?
凈空法師:化解超度冤親債主的方法
凈空法師《2014凈土大經科注》學習班 第3集
凈空老法師法語精華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八三一卷——第八四0卷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