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一二五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二五集)  2010/8/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2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一百四十四面倒數第四行,我們從第二句看起:

  「又《智度論》曰:從首楞嚴三昧乃至虛空際無所著解脫三昧,又如見一切佛三昧,乃至一切如來解脫修觀師子頻呻等,無量阿僧只菩薩三昧。如是等諸三昧無不具足,故云具足成就百千三昧。」三昧是梵語,古印度話,一般都把它翻為定,或者翻為正受,就是禪定的意思。經上翻譯的有一句話比較容易懂,「善心一處住」,也就像《遺教經》裡面所說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是三昧兩個字的意思,所以它在佛法裡頭,無論是大乘是小乘,說得最多。凡是說得最多,一定是很重要的,不是很重要的何必多說?常常說、時時說、處處說,這太重要了。確實,佛法的修學它是個樞紐,就是三學裡面的戒定慧,三昧就是定。定哪有這麼多,百千三昧?那是修定不同的方法,方法無量無邊,目的都是修定,都是要把心收在一處。

  你看大勢至菩薩教我們念佛,要怎樣念我們才能夠往生凈土?他老人家教我們是八個字,「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你看這是不是三昧?都攝六根就把你的妄念收回來,眼見色就起分別執著,耳聞聲亦如是,乃至意緣法,無一不是,這個心就是分別心,妄想執著往外面跑。現在我們要修行,必須把心收回來,眼從色塵那裡收回來,耳從聲塵收回來。實在,孟夫子也講過,孟子那個時代,佛教沒傳到中國來,孟子曾經說過「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也是這個意思。做學問的道理沒有別的,只是把心收回來,你這個心是放逸在外面,就是佛家講的六根六識往外跑,把它收回來,就是孟子所說的「求其放心而已」。大勢至菩薩講「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都攝六根心就清凈,眼不緣色,耳不緣聲,六根不向外頭攀緣,心就定,這就是凈念。

  凈念要保持相繼,不能讓它斷掉,一個念頭,這個念頭我們知道,前念滅了後念就生,念念都是凈念,這就成功。我們用什麼方法?用持名念佛,這都是無量法門裡頭的一種方法。佛教裡面凈土宗,雖然念佛的方法也有很多種,大分有四種,《十六觀經》裡面所說的,「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有這四種,四大類,每一類裡面還可以分,那就分很多種。我們是用執持名號,《無量壽經》上說的、《彌陀經》上說的,《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說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都是講的持名念佛。換句話說,我們把心定在這句佛號上,讓這句佛號念念相繼,這就叫念佛三昧。凈宗經論上又說「念佛三昧,三昧中王」,這句話很重要。念公在此地用《大智度論》上的話來給我們說,《大智度論》上講「百八三昧」,講了一百零八種,這都是歸納,這一百零八種展開是百千三昧、無量三昧,就這個意思。

  他說從首楞嚴三昧,看到首楞嚴就會想到《大佛頂首楞嚴經》。首楞嚴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一般翻作健相,健是健康的健,相就是法相的相,這是說佛的德堅固。佛德就是自性本具的德相,為什麼說它堅固?一切邪魔都不能夠破壞,我們中國諺語所說的「邪不勝正」,自性本具的這是正法。一切事成就,這也是《楞嚴經》上所講的意思,形容佛德之究竟,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不能成就的。不但成就,前面還有堅固的意思,堅固成就,這是首楞嚴這個名詞裡面的含義。在《首楞嚴三昧經》裡面有這麼一段話,「菩薩得首楞嚴三昧,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入芥子中」。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大概跟芝麻差不多大,三千大千世界把它裝在芥菜子裡面,芥菜子沒放大,三千大千世界沒縮小,三千大千世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照樣的運作,一絲毫妨礙都沒有,這是自性大小不二的意思。自性裡頭沒有大小,也就是說,自性裡頭從來沒有對立。它沒有時間,沒有時間就是沒有先後;它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大小、沒有遠近,這是自性的性德,堅固成就一切不可思議。菩薩這種表演,做給我們眾生看,讓眾生體會到自性本定,不可思議的神力如是。

  乃至「虛空際無所著解脫三昧」,這個好懂,虛空就是法界,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中國古人有兩句話來形容它,所謂「大而無外」,你說大,什麼叫大?它沒有外,也就是說它沒有邊際,這真大;小,什麼叫小?「小而無內」。古聖先賢這兩句話,都不是佛教傳到中國來以後說的,跟佛經上講的三昧的意思境界完全相同。佛教沒傳到中國來,那些古聖先賢,我們的老祖宗,說這些話的境界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你能說這些人不是佛菩薩再來的嗎?我們讀了《華嚴經》、學了《還源觀》,這個疑惑沒有了,知道諸佛菩薩在遍法界虛空界現身,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現身說法。《楞嚴經》上講得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希望佛現什麼身,佛就現什麼身,佛隨眾生,從來沒有自己的意思。在中國這個環境,中國人非常尊重聖賢,他就現聖賢身;印度人仰慕佛陀,他就現佛菩薩身;乃至於在西方,崇敬上帝的就現上帝身,仰慕摩西、耶穌的就現耶穌、摩西身,沒有一樣不自在。早年我到日本訪問,日本一個老和尚,中村康隆,我去訪問他那一年他一百歲。他知道我在團結宗教,在做「世界宗教是一家」的工作,他很歡喜。我們見面他告訴我,他說「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我們聽了非常歡喜,這個老和尚不簡單。我離開的時候,他的徒弟送我到山門口,告訴我,老和尚今天說的話,好像一生都從來沒聽他說過這個話,「所有宗教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沒聽說過。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話也不是普通人能說得出來的。所以,人真正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回歸到清凈平等覺,清凈心得到、平等心得到、覺心得到,這個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叫解脫三昧。

  下面講,「見一切佛三昧」。可以說真正得三昧的人,三昧有淺深不同,到見佛,見一切佛,這是哪一個等級的三昧?比菩薩高一等,菩薩見佛沒有見一切佛。我們看到這個名詞「見一切佛」,這是《無量壽經》上所說的阿惟越致菩薩,他們得的三昧是見一切佛三昧。這個層次就是法身菩薩,在《華嚴經》裡面最低的位次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是初地菩薩才得到,大乘法裡面稱這種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示現大覺見性是這個層次,在中國唐代,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五祖忍和尚聽講《金剛經》,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也契入這個境界,五祖把衣缽傳給他,這是見一切佛三昧,他的地位在十法界之上;換句話說,十法界裡面的人都不行。十法界裡頭最高的是佛法界,那個佛能不能見佛?能見佛,但是沒有見一切佛,這我們要知道。阿惟越致菩薩才能見一切佛,法身菩薩,也就是說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地位。

  我們知道這個地位是非常不容易得到的,但是我們今天非常幸運,遇到諸佛法中無比殊勝的法門,超過八萬四千法門,這就是凈宗的念佛法門,叫稀有難逢。遇到了,能信、能解、能行、能證,證是什麼?往生就是證,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證。這個證可不簡單,《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第二十願裡面講,阿彌陀佛自己說的,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是不是真的作阿惟越致菩薩?理上講不通,沒這個道理,為什麼?你帶業往生的,你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都沒有破,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阿惟越致菩薩他們要是生凈土的話,他住在哪裡?他住實報莊嚴土,他不在凡聖同居土。阿彌陀佛說這個話不是假話,真話,你為什麼會稱為阿惟越致?那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給你的,不是你自己的智慧神通道力,是阿彌陀佛加給你的,彌陀把這個智慧神通道力加給你,你就跟阿惟越致菩薩一樣。所以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真平等,它也有四土,它四土是一樣的,平等的四土,這不可思議,無法想像。釋迦牟尼佛也有四土,四土不在一起。我們現在生活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裡面的聖人,就是四聖法界我們見不到,他們能見到我們,我們見不到他們,實報土就更不必說了。可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生是決定生在凡聖同居土,在同居土裡面見到方便土,也見到實報土,它不分,界限沒有了。

  這真正是稀有難逢的因緣,我們不能不知道,知道了肯定嚮往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難去,往生經上面,往生經就是凈土的經論,三經一論,都告訴我們,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要具備三個條件,信、願、行。你得相信,決定沒有懷疑,信心堅定;第二個要有願,真想去。能去得了嗎?就看你有沒有信心,你有沒有這個願望,有信心、有願望,沒有一個人不能去。行就是真干,他那個行的方法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我們這部經上三輩往生,經文是「一向專念」,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心裏面真的要放下,放下得乾乾淨淨,心裡只有一尊阿彌陀佛。要念到什麼程度?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這個境界叫一心不亂,沒有一個不往生的。念到這樣的功夫,往生極樂世界品位就高。功夫不到也行,也能往生,怎樣往生?經論上給我們說得很清楚,往生極樂世界的關鍵是臨終最後一念,那一念是阿彌陀佛,這就往生。所以人在六道裡面,到哪一道去投胎你要知道,是最後的那一念,那一念才是關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不例外,也是最後那一念。所以真有這樣的人,一生沒有接觸過佛法,臨命終時遇到一個念佛的朋友,教他念阿彌陀佛往生,他聽到了歡喜,不拒絕,他真相信他就念,他真往生了。有,真有,不過不多。這種往生的人我們也不能小看他,為什麼?至少他具備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都很難得。第一個條件,他臨終的時候頭腦清楚,他不迷惑。臨終頭腦迷惑,那就一點辦法沒有,他清楚,這是福報,我們中國人講「五福」,這是最後一個,臨走的時候走得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樣的人走,縱然是不學佛、不念佛、不求往生,肯定都是生天的。為什麼?他臨終清楚,他自己可以選擇他的道路,六道裡面最殊勝的是天道,肯定選天道。人到臨終一迷惑就做不了主,自己不能做主叫隨業流轉,那就可怕。

  我們這一生造作的業,有善業、有惡業,哪一個業力強,強者先牽,牽著你先去投胎。那我們就知道了,如果我們這一生十善,修善的力量很強,那就是天道;十善力量不強,還可以,大概有個中等,那就是人道,中品十善人道,上品十善天道。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十善對照一下,做到多少?《十善業道經》裡面只說了一個大綱,沒有細說,細說在戒律裡頭,在小乘經裡面。中國古人,唐代中葉以後,佛門裡頭無論出家在家二眾弟子,根本戒都用儒跟道做基礎。這一千七百多年,在家出家學佛的同修成就非常可觀,證明古聖先賢選擇的是正確的。我們今天提倡用儒家《弟子規》、用道家的《太上感應篇》做基礎,依教修行,再學《十善業道》就不難了。這三個根扎穩,根深蒂固,我們才會有成就。這三個根是必須要的,三個根才是善人,這三個根都做到,是經上說的善男子、善女人。西方極樂世界諸位要知道,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換句話說,不是上善之人,你到不了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很慈悲,想接你去,極樂世界的人不同意,因為你不善。這些道理都必須要搞清楚,不是念佛不靈,是我們的條件不具足。

  我有信願行,為什麼還不能往生?它還有附帶的條件,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清楚了,「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善根少、福德少,去不了。善根、福德是什麼?善根是能信、能解,這是善根;福德是什麼?是能行、能證。換句話說,真正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的人,那個人有福,那大福報!我們一般人不知道,以為這個世間富貴就是福報,不是的,富貴你在世間能享幾年?縱然你活到一百歲,也是一彈指就完了。所以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福享完了,你在這一生當中有沒有繼續修福?如果沒有真正修福,來生的福報比這一生就差很遠了。如果享福當中造作罪孽,也很容易墮三惡道,你說多可怕。這個人念佛往生,生到極樂世界無量壽,生到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見一切佛,你說誰有福?可能這個念佛生到極樂世界的是個老太婆、老阿公,也不認識字,貧窮、貧賤之人,就是說他在社會上沒有財富,他也沒有地位,他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這能跟他比嗎?這些都是真正的事實,佛法裡面所說的沒有虛假的。遇不到,沒有這個緣分,那就沒法子。

  這三個條件,善根、福德、因緣,你看因緣我們有,我們遇到了,得人身、遇佛法,遇到大乘,遇到凈土,緣具足了,能不能成就就看自己的善根福德,三個條件統統具足,沒有一個不成就。善根福德,過去生中修的,過去有因,縱然咱們善根福德不夠,如果這一生的緣殊勝,很容易都把它補足,這叫補習,都能把它補足,這個緣就是聽經聞法。這個緣真的不多,現在講經教學的人愈來愈少了。愈來愈少不是沒有原因的,是現在我們生活的環境造成的,這不能不知道。現代的社會教育是誰在負責、誰在掌管?我們要知道,現代社會教育是媒體在操作,電視、網路,你看在現在的社會,哪一個人不看電視,哪一個人不看網路?電視、網路裡面的內容是什麼?暴力、色情、殺盜淫妄,它教這些,教導每一個人真是迷惑顛倒、心浮氣躁。於是聖賢教育就不能夠沾邊,佛菩薩來教都沒辦法教他,他不能接受。他煩惱太重,貪瞋痴慢,五個煩惱,貪瞋痴慢疑,對古聖先賢東西懷疑,沒有誠敬心。印光大師跟我們說得很好,聖賢教誨肯定是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心,佛菩薩來教你也得不到利益。

  那我們知道,普遍對於聖賢教育他沒有尊重的心,沒有看在眼裡,這是聖教衰了,佛教也衰了。真正是極少數的人,過去生中有深厚的善根,有願力,乘願再來,發願到這個世間來承傳聖教,那少數人,你說多艱難。如果我們能夠透視事實真相,了解各種因緣,我們才知道珍惜這個機緣,太難得了!我們沒有遇到好的老師指導我們,怎麼會知道這些古籍裡面有這麼多好東西?現在人都把它當作廢紙燒掉了,認為這個東西是古老的東西,過時候了,不要了,不知道這裡頭是寶。佛法稱為三寶,叫法寶,用這個名詞,希望時時刻刻提醒你得要重視,不要輕易錯過。這是古人用心良苦,我們後人要能體會到,要能珍惜,認真發願好好的學習,成就自己,也幫助正法久住,利樂有情有緣的眾生。真覺悟了,全心全力要幫助下一代人成長,得到一個、得到兩個那都是寶,三寶裡面之寶,也是我們種福,無量無邊福德的一個緣分。積大德、種大福,在乎我們真正認識了,真正明白、覺悟了。

  乃至,這當中就省略了,因為《智度論》里講了一百零八條,此地只略舉幾個。「一切如來解脫修觀師子頻呻」,師子頻呻是比喻,獅子是獸中之王,頻呻是比喻他的自在,這是一切諸佛如來所得的。修觀就是賢首大師《妄盡還源觀》裡面所說的五止六觀,入五止起六觀。「無量阿僧只菩薩三昧」,這個地方我們看到了,不止百千,實在是無量,他還加個阿僧只,這就是把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菩薩所修學的方法、門徑全部都包括了,一個都沒有遺漏,是這個意思。如是等諸三昧無不具足,只要見性就具足,故云具足成就百千三昧。我們念佛人,把明心見性這樁事情放在往生之後,到極樂世界再修,因為在我們這個世間有很多障緣,很難成就。到西方極樂世界,頭一個是壽命無量;第二個,你遇到真善知識,阿彌陀佛是老師,遇到真正好的同參道友,那些等覺菩薩。經上所講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古大德的註解,上善是指等覺菩薩。善人當中最高的是等覺,在極樂世界等覺菩薩多!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這部經,特別舉出在家居士證得等覺位的,你看舉了十六個人,出家只舉三個人,在家舉十六個人。這個意思也是告訴我們,這個法門適合在家居士修行,在家居士修行證果不在出家之下,這個要知道,佛法是平等法。

  「論中復云:於一一三昧中得無量陀羅尼」。這句話非常重要,陀羅尼翻作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陀羅尼是綱領,掌握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經論,重要地方他都掌握到,原理原則綱領全掌握到了。所以古人常說,一經通,這一部經真的通了,一切經都通了,你沒有學過的也全通了。一個法門通達,門門都通達,為什麼?見性,不但佛法你通達,佛法之外所有一切法全通達,妙不可言!宗教里有一句話讚美上帝、讚美神的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兩句話在佛法裡面是對明心見性的人的讚歎。任何一個人都有明心見性的那一天,這一天到底是哪一天,那要看自己決定,這個權力不在別人,在自己。自己要是勇猛精進,這要是念佛法門的話,一生可以得到,用不著到來生,一生可以得到,一生可以成就。如果修其他法門就比較困難,為什麼?其他法門一定要斷煩惱才能證菩提。凈宗法門不要斷煩惱,只要把煩惱伏住、控制住,煩惱沒斷,它不起作用,這就行,就能往生。剛才說過,往生之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就變成阿惟越致,這還得了!得阿惟越致跟明心見性那些人,就到那個級別,智慧、神通、道力跟他們就相等;換句話說,真的是超越十法界。

  下面說,「陀羅尼即是總持,是故經云:具足總持百千三昧」。這兩天,同學傳個信息告訴我,說有些地方有謠傳,凈空法師有了神通,預知時至。我告訴諸位這是假的,這不是真的。我有些話說的他們錯傳了,所以愈傳愈訛。講到具足總持百千三昧,我們得把這個話澄清一下。現在這個世界有災難,你們知道的都比我多,因為你們看電視,你們看報紙,你們天天看到。大家曉得我不看電視,我也不看報紙,我的這些信息都是一些同學,大多數從網路上下載重要的新聞給我看看,我才曉得發生什麼事情。沒有人告訴我,我每天都是過的太平日子,你要問我這個世界,很好,沒事,天天天下太平,無憂無惱。告訴我這些事情,對於一個真正修行的人不是壞事,是好事。佛法裡面,頭一個要破邊見,所謂邊見就是對立。禍福就是二邊。在佛法二邊是平等的,沒有對立,眾生跟佛是平等的,生佛不二;換句話說,生死不二、凡聖不二、吉凶禍福也不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是禍是福在乎自己一念,不在外面境界,都在自己一念,一念覺就是福,一念迷那就是凶,吉凶禍福是從覺跟迷上來決定的。

  我們學佛一定要覺,聽說有災難,我們要提起高度的警覺心認真學佛,放下萬緣,專修凈土。災難是屬於共業,我逃不了這個共業,我也不驚不怖,也不慌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提早到極樂世界嗎?好事!所以說有人講「二0一二」這個電影,我也看過,我也曾經跟些同學說,我們把念佛往生凈土這個功夫,一定要在二0一二那個年底完成,這好事。如果我們在這個數之內,我們就往生;我們不在這個數之內,那我們要發心救度一切苦難眾生,要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我們用什麼方式來做?用教學。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教了一輩子,三十歲開悟之後,教到七十九歲圓寂,經上記載的,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中斷過。幫助自己,教學,教學相長,幫助別人也是教學,自行化他用一個方法。所以,釋迦牟尼佛的身分是職業老師,我們得認識清楚,他除了教學之外,他一生沒做別的事情,這是我們應當要向他老人家學習的。所以並不是預知時至,是我們有這麼一個緣分,應該是知道剋期取證,把這個時期我們自己訂,要在這個時間之內把我們的功夫做好,也就是真正徹底放下,真正念到與佛相應。這個功夫簡單的說,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念到這個功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一般狀況講隨時可以走,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想多住幾年也一點都不礙事,我們為什麼不幹?對於這個世間沒有一絲毫留戀,在這個世間住一天,就要幫助眾生,為他們服務一天,這個服務就是教學,教學能保住自己不會墮落,也就是保護自己不生妄想、不生煩惱,這真正保護自己,也能夠利益眾生,兩全其美的好方法。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住深禪定,悉睹無量諸佛」,深禪定就是三昧,悉睹無量諸佛就是見一切諸佛。「住深禪定者,安住於深妙之禪定。《會疏》曰:深定者,所住三昧微深幽玄,非二乘及初心菩薩所能為」。二乘是阿羅漢跟辟支佛,他們所住的三昧,《楞嚴經》上佛告訴我們叫九次第定,這個九從哪裡來的?九從四禪八定來的,四禪八定就是下面講的初心菩薩,初發心的,他還是凡夫,沒有出六道輪迴,他們修的定功夫淺,叫四禪八定。他修到初禪,他就有能力上生初禪天;修到二禪,他就能生二禪天。所以三禪、四禪,再往上去是無色界天四空定,所以四禪跟四空定合起來叫八定。四禪八定實際上只有八定,並不是四禪之外有個八定,不是的,八定裡面包括四禪。這是世間禪定,為什麼?他們沒有脫離六道輪迴。八定最高的是非想非非想處天所修成的,得這個定,那個定的力量很強,時間也很長,他入定的時間八萬大劫。我們這個地球、星系,太陽系成住壞空八萬次,成住壞空一次是一個大劫,成住壞空八萬次,你看他的定功才消失,這很了不起!這些我們都稱他作聖人,六道裡頭的大聖。

  可是八萬大劫還是有時間性的,時間到了,他的定功失掉,還是要搞輪迴,六道裡頭還要搞流轉,這個不究竟。所以聰明人他再提升,修更深的禪定,到第九定,第九定就超越六道輪迴,證阿羅漢果、證辟支佛果。辟支佛比阿羅漢的定功又要深一個等級,這超越六道了,但是沒有超越十法界,還在十法界裡面。辟支佛上面是菩薩,菩薩上面是佛,這叫四聖法界,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在十法界裡面雖然成佛,沒見性,這諸位要知道;他要見性,明心見性,他就不住十法界,十法界沒有了,他就住一真法界去了。所以天台大師說十法界裡面的佛,在六即佛裡面講「相似即佛」,他很像個佛,不是真佛,必須要把無明斷掉。十法界裡面的佛,無明還沒斷,無明斷掉他就是真佛,他不是假佛,十法界沒有了,他住實報莊嚴土。諸佛如來的實報土也是自己的實報莊嚴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沒有了。十法界是唯識所變,一真法界裡頭只有心現沒有識變,所以他那個境界裡面,一切都保持著永恆,人無量壽,花草樹木也是無量壽;人沒有生老病死,花草樹木亦如是。佛在經上常講,十法界裡面它不是真的,它常常在變化,有情的動物有生老病死,樹木花草有生住異滅,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都不是真常,它是無常的。但是一真法界是真常,因為它那裡面住的人已經轉八識成四智,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他沒有起心動念,所以這個現相它永恆的,它不變的。宗教裡面講永生是指這個地方,這是真正的天堂,我們佛法稱那個地方叫極樂世界,就是這個意思。

  下面說,「又《甄解》曰:唐譯雲一切種甚深禪定」。這底下有解釋,「一切種者,謂一切種智。全理之事,故云甚深」,這是解釋一切種,一切種就是一切種智。「佛」這個意思,佛是從印度梵語翻過來的,佛陀耶,它裡面主要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覺的意思,第二個是智。智是體,覺是用,有智才會有覺,沒有智他就迷了,他不會覺。智有三種,第一種叫一切智,第二種叫道種智,第三種叫一切種智。阿羅漢、辟支佛,他們證得的是「一切智」,知道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現象都是假的,不是真的,《般若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謂萬法皆空,這是一切智,知道一切萬法相有性空,這阿羅漢知道的,所以阿羅漢對於六道沒有留戀,不再分別執著,他超越六道了。但是,為什麼會有這些法他不知道,阿羅漢不知道,阿羅漢只知道這個東西是假的。假的為什麼會現?這個道理他不曉得,菩薩知道,菩薩比他高。菩薩知道,叫「道種智」,道是道理,種是一切法,這種種法什麼道理髮生的,為什麼會有,為什麼會有六道,為什麼會有十法界,為什麼會有這些因果報應,這些道理阿羅漢不知道,菩薩知道。所以菩薩智慧比阿羅漢高,菩薩有道種智。佛證「一切種智」,一切就是一切智,種智就是道種智。一切智跟道種智是一不是二,菩薩還把它分作兩截,有體有用,一切智是體,道種智是起用,他還有體用,不知道體跟用是一不是二。到佛才知道,真正完全明白,性相一如,理事不二,宇宙之間萬事萬物是一體,這是一切種智,佛所證得的;也就是說,明心見性的人他證得,他知道一切法是一體。所以他的心是平等的,他的慈悲是普遍的,沒有厚薄,這才到究竟圓滿。所謂是全理之事,全事之理,理跟事是一不是二,這叫甚深,是聲聞、緣覺、菩薩都沒有能證得,只有佛才能證得。

  「故知深定,實是理定,非僅事定也」。簡單的說,佛對於一切人、一切事物,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成佛。這樁事一切眾生共有,不稀奇,所以大乘經里佛常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只要你把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是!你放下了執著,我們對一切人事物不再執著,你就是阿羅漢,你就證得阿羅漢,你就超越六道。六道什麼原因來的?執著來的,沒有執著就沒有六道。沒有分別,不分別了,四聖法界下面三個階級就沒有了,聲聞、緣覺、菩薩,不分別就沒有了。不起心動念,十法界的佛也沒有了,這就明心見性,回歸自性。所以見性是真的回歸自性,回歸自性才叫理定。自性是理體,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從這個理體變現出來的,你全都明白了,你在這一切現象裡面,十法界依正莊嚴裡頭,再也不會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都沒有,當然沒有分別執著。

  那我們要問,這些人應化到我們世間來,像釋迦牟尼佛應化來的,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應化到這個世間來,為我們示現八相成道,他有沒有起心動念?給諸位說,真的沒有。當年示現在人間,跟我們生活在一起,沒有兩樣。佛有時候很歡喜,有時候也愁眉苦臉,那不是起心動念嗎?不是。那是什麼?那是感應,眾生歡喜的時候佛就歡喜,眾生憂慮的時候佛也憂慮。這樁事情,我們可以從日本江本博士水實驗里得到信息。他做這個工作做了十幾年,他的實驗室我去參觀過兩次,那是真的,一點不是假的。水是礦物,你看這樣一杯水,這麼一杯水,礦物,通過科學的實驗,證明了它會看、它會聽,它懂得人的意思,它的能力比我們強,為什麼?它能認識各種不同的文字,我們還沒有辦法,無論哪一國的文字,你給它看,它統統認識,無論哪一國的言語它都聽得懂,比我們強多了,我們不如它。一切眾生起心動念它都知道,我起心動念它知道,你起心動念它也知道;再跟你說,蚊蟲螞蟻起心動念它都知道。我們歡喜,它也歡喜,顯出來的結晶非常之美麗;我們心裏面有憂愁、有憂慮,它也憂慮,顯示的畫面很難看。這是什麼?我們講自然的反應,眾生有感,水有反應。咱們眾生有感,佛菩薩也有反應。可是水的反應,一定要用科學的方法才能看見,佛菩薩在世間的反應,讓我們直接就感受到。他真的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完全是感應道交。

  現在我們終於明白了,這個事實真相就是物質跟精神永遠分不開。因為物質裡頭有精神,所以任何物質都有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性德,自性里本有的,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是自性的。所以,每一個人都有跟諸佛如來同樣的智慧,佛有,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有能力,萬德萬能,我們也有。萬德那個萬是形容,不是數字,那是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的德能,我們統統有。第三個是相好,我們也是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的相好。可是我們現在一樣都沒有,智慧也沒有,德相也沒有,這什麼原因?佛是一語道破,「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換句話說,因為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好了,這三種障礙把智慧德相給障住,不能現前。這個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只要我們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為什麼?它是假的,這個東西本來沒有。你肯放下,你的智慧德相就恢復,一切種智就現前,你對於萬事萬物確實不會起心動念,這叫理定,也叫性定,自性本定。惠能大師明心見性的時候說過,「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就是理定,自性在一切法裡頭沒有動搖過,所以自性本定。學佛沒有別的,回歸自性而已,自性裡頭有圓滿的智慧德相都能現前。

  下面引《凈影疏》說,「住深定門,起行所依,無心往來,直以三昧法門力起,故須住定」。這是先講為什麼要住定,住定的先決條件是起行所依,無心往來。起行是什麼?這個行是六度萬行,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包括我們從早到晚這一生當中所有的行為,要依什麼?要依無心,這個無心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要依這個。誰能做得到?法身菩薩他們做到了;換句話說,十法界的人不行。明心見性就超越十法界,他們全都行,都是這樣的;釋迦牟尼佛在世為我們示現的是這樣的,六祖惠能大師也是這樣的,在我們中國佛教史裡面所記載的,宗門教下有幾千個人,不在少數,他們都是這個境界。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要學什麼?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學一個不用妄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是妄心,你要不用妄心那用什麼?不用妄心就是用真心。真心是什麼?真心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我們用妄心,真心就不顯,就顯示不出來;不用它,真心顯出來了。妄是假的,它不是真的。

  妄心要不要去除它?不需要,你除它還是妄。佛在《楞嚴經》上舉的比喻,我們人站在太陽底下,把我們人當作真心,太陽照的那個影子當作妄心,你要不要把那影子去掉?影子決定去不掉,你去影子多費事,愈來愈糟糕,妄上又加妄了。妄心怎麼樣?不管它、不用它就完了,就沒事,你別去理它。它礙不礙事?不礙事。你想想,你在燈光下、陽光下,影子有沒有障礙,有沒有礙你的事?你何必要去管它?所以用真心。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用真心,就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在著衣、持缽、乞食,用在坐禪,用在講經教學,用在應對,他用得多自在!這是我們要學的,學佛就得從這裡學,沒有妄心、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為什麼?「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說這個夢幻泡影根本就不存在,你管它幹什麼?而且它們不礙事。不礙事為什麼變成礙事?你裡頭加上分別執著就礙事,不把妄想分別執著加上去,它什麼事都不礙,為什麼?它是假的,它真的像個影子一樣。可見得,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完全是錯用了心,用妄心,不知道用真心。諸佛菩薩用真心,不用妄心就是用真心;用妄心,真心就不見了,這個道理得細心去體會。所以你看,直以三昧法門力起,這叫不用妄心,直以三昧法門力起,這就是真心起作用,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起作用。所以得住定,你不住定就不行,住定,智慧就現前。所以,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開了,那個戒行是慧行,那個心是慧心、行是慧行。

  「下明起行」,你看這是諸佛與法身菩薩的行,「悉睹現在無量諸佛,攝行寬廣」。我們看凈影師的意思,看下面,「凈影師之意為:悉睹諸佛是行門,起此行門,依深禪定。不待起心動念,直從三昧法門之力起行,故須住於甚深禪定」。這句話的意思,我給同學們透一點消息,悉睹現在無量諸佛,他看到了,是誰?現在的一切眾生。佛在經上常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現在他看見了。他為什麼看見?真心看見了,他不是用妄心,用妄心看不出來,用妄心看這些人全是凡夫,都在造罪業;用真心看,這些人全是諸佛。這是佛在經上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是真的,你看的是一真法界;你的心是妄的,你所看的就是十法界,實際是六道。境界沒有變,你的心在變;你的心在變,你的境界就跟著你的心變。所以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凡夫看佛也是眾生、也是凡夫,就這麼個道理。有沒有佛?有沒有眾生?沒有,無佛無眾生,清凈平等覺,這才是大乘法裡頭真實受用。所以凈影師也說得很好,他指得很清楚,悉睹諸佛是行門,真看到了。

  起此行門,依深禪定。什麼是深禪定?不起心、不動念,不待起心動念,我們把它念作不起心、不動念,大家就更好懂。起心動念尚且沒有,當然就沒有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從起心動念來的,沒有起心動念就沒有分別執著,所以它是直接從三昧法門之力起行。三昧法門是定力,什麼定?自性本定,因為它上面有個直,直從,那就是自性本定。完全是自性起用,這裡頭沒有識,識是什麼?阿賴耶、末那、意識,意識是分別,末那是執著,阿賴耶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轉八識成四智,這個境界不在十法界,十法界裡頭沒有,這個境界是在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裡頭有,叫一真法界,十法界裡頭沒有。所以需要住甚深禪定。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只能學到此地。好,明天我們繼續再學。文字檔下載地址【http://www.amtb.tw/02/02-039-0125.xml】;凈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http://ft.hwadzan.tw/)輸入本文檔案名「02-039-0125」,回車,即進入本文的網頁;凈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http://ft.amtb.tw/)輸入本文檔案名「02-039-0125」,回車,即進入本文的網頁。


推薦閱讀: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八九集)
布施應如何發心? 中國佛教凈土網----索達吉堪布講述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六四二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五七六集)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七十七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