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之易經玄學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之易經玄學文化
中國,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各種各樣文化。易經玄學便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有人將易經稱為中國文化的根源,由此可見其在中國各種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性。
玄學就是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以「三玄」 《老子》 、《莊子》和《易經》為主要研究對象,並以《老子》、《莊子》註解《易經》。
一、玄學的起源
《金篆玉函》
黃帝時期蚩尤作亂,黃帝得天神相助,授天書以破蚩尤妖術,擒殺蚩尤統一天下,這裡所說的天神就是九天玄女--女媧娘娘。黃帝平息戰亂以後,命倉頡造字,將九天玄女所授天書內的各種秘術記載下來,這就是研究玄學者視若瑰寶的《金篆玉函》的來歷。
黃帝之後到了周朝,姜太公在昆崙山得到了《金篆玉函》,他利用秘籍上的方術助周伐紂,使結束了殷紂的統治。戰國時《金篆玉函》輾轉了鬼谷子―——王禪老祖手中。後他將秘術分別傳給徒弟蘇秦、張儀、孫臏、龐涓。他的徒弟都成為當時赫赫有名的將相之才,其中孫臏的《孫子兵法》流傳至今,舉世公認。到了漢朝初期,張良於黃石公處得秘籍,鞏固大漢基業四百年。《金篆玉函》就這樣以神奇的方式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期間雖然也有得到《金篆玉函》者,但大都不全。如諸葛亮得到是道術,郭璞、楊筠松得到的是堪輿術(陰陽風水)。在宋朝深得《金篆玉函》精髓的是一代鴻儒,著作等身的曠世學士朱熹。迨及明朝,劉基(字伯溫)悟得《金篆玉函》,助朱元璋創立大明江山。
玄學盛行於魏晉,玄學體系的思想借鑒於先秦的陰陽學說,而這些思想並不是直接借鑒而來的,主要是由於漢時道教的興起,在完善自己的思想體系的時候,除了引道德經為經典的同時,也把陰陽學說五行演德學說一起豐富起來,所以玄學同道教的淵源極為深厚,後來玄學的內涵被不斷擴充,不斷被後世方術家所充實。產生了包括山、醫、命、卜、相在內的五種體系,可以說都是中國國學思想組成和傳承的一部分。
二、易經
研究玄學,就不能不提到易經。自伏羲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而總結規律,遠取諸物、近取近身,模仿萬物狀況,畫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東方"魔符"——太極八卦(又稱先天八卦)。後經夏商周各代先賢根據河洛體用的關係,及各自對先天易經的感悟,分別變化出《連山》、《歸藏》、《周易》而稱之為三易。易經為之三變,其中連山以周天二十八宿,參方圓之理,圓三、周四邊七徑七之數為用而創,《歸藏》則用五用十,中央四方為五自乘為25,合於河洛天數,四方四隅加上下為十,十自乘為百,合大衍之數而成。《周易》是商朝末年,周文王被囚羌里研習伏羲八卦的基礎上,變先天之體為後天之用,將"對待之易"推衍為"流行之用",創立了文王八卦,又稱後天八卦。先天八卦體現河圖為對待,以生為主。後天八卦體現洛書為流行之用,以克為主。周易中包含了天地生克的體用關係。至此,整個宇宙的每一個布局都對應了這個"與天地平行"的圭表--"八卦納甲圖",易經逐步完善了。
三、玄學五術
玄學五術包括山、醫、命、卜、相。
山
山,所包含的是修心養性、鍛煉身體的秘術,其包含玄典、養生、修密三部分的修習.
(一)玄典 帶有最為深厚的哲學色彩,主要把兵家法家的思想同道家的理念融合為一,形成後世的黃老之學,利用此來參悟宇宙奧秘,人體機能。
(二)養生 即為氣功和道家的煉丹法。
(三)修密 則包括了符咒法、壓鎮法、祈星法、武術等,利用運動以及精神、意念的統一來提高身心境界的方法。
也有秘術門派將山分為仙學、道法、幻術、御靈、兵陣五種方法。
醫
醫,也包括三部分針灸,方劑,靈療。
(一)針灸 以《黃帝內經》、《難經》辯奇經八脈、穴道,用銅針刺穴道治療疾病的方法。
(二)方劑 使用藥物,根據表裡、虛實、寒熱,再根據古老的陰陽八卦原理來治療各種疾病一種方法,是中醫理論的主要來源。
(三)靈療 以催眠術、暗示法及集中精神意念,利用《祝由十三科》做藥引來治療疾病的方法。
命
命理,所指,就是以人的出生時空,來推測一個人的人生軌跡與六親吉凶信息。我國命理術的起源大致始於兩漢,主要見載在"白虎通義"和王充的"論衡"著作里。至唐代得到了飛速發展,基本確定了以一個人出生年.月.日.時.的天干地支來推定一生的貴賤壽夭,吉凶禍福。後經五代宋初人徐子平的進一步發展完善,以出生年.月.日.時.四柱批八字,命理進入成熟和完善階段。算命有分二種:占星法和干支法
魂魄,是命運學的基礎 三魂(幽精、爽靈、胎光), 七魄(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一魄天沖,二魄靈慧,三魄為氣,四魄為力,五魄中樞,六魄為精,七魄為英,天魂 ,影魂 ,命魂 。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獨住身, 當嬰兒破胞出頭,哇的一聲有了第一次呼吸,既是命魂胎光入竅之時,此時也是命魂從新得到天地人三才的能量然後在用七七四十九天之內將其循序漸進的分布到人體的奇經八脈之上。命即是來決定運發的旺盛與興衰的。後天的疾病就是命由三魂和七魄來決定的,先天的體制就是由天魂和影魂來決定的。(一)占星法 包含的七政四餘、紫薇斗數、五星術、建除術。 七政四餘一術又名果老星宗,以星宮度數推算人命運. 五星推命術所用星宿為七政即金木水火土日月七星及四餘紫氣,羅侯,計都,月孛來定人貴賤窮通。
紫微斗數相傳為陳摶老祖所創,是依紫微天府兩組一百多顆星依據人的出生年月日時定局派宮,來推測人的一生禍福吉凶。其流派很多,譬如白雲派,中洲派,四化派,崑崙派,洛陽派,江南等派,大體而言卻可分為南北二派,南派以星情,格局為主注重總體把握,配以活局運轉,用「三方四正」原理推運,北派以四化為牽引,重河洛九宮之氣數,精於細微的推斷。建除術起於西漢,現在已經失傳了。建除術對傳統以星辰干支來擇日的學說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巨大影響。如今建除術可以在六爻中見到,還有南朝宋鮑照所做的建除詩,二十四句五言詩 (二)干支法 即為看八字,所謂四柱八字即為出生年月日時用干支代表的八個字,然後按照八字所含陰陽五行進行演算,就可推知一個人一生命運的大致情況了。八字中帶有強烈的五行學說。四柱中命的部分典籍最多,重要的古籍有:《淵海子平》、《三命通會》、《窮通寶鑒》(又名欄江綱)、《滴天髓》、《神峰通考》、《鐵板神數》、《河洛理數》、《子平真全》、《子平粹言》、《果老星宗》、《星平會海》、《淵海子平》、《鬼谷遺文》、《孫臏遺書》、《三命通會》等。
卜
卜,即占卜,以預測吉凶。太乙、奇門、六壬為式卜,梅易、六爻為卦卜,測字、占夢、抽籤為雜卜,蓍筮、擲錢為易占。所有數術玄學以卜術最為淵源流長,歷史朝代中的軍事家大多精通此術,漢朝的諸葛亮、唐朝的李淳風、宋朝的邵康節、明朝的劉伯溫、清朝的曾國藩……諸術以卜派最為淵源流長,從古老的周易演化而來,如《梅花易數》、《納甲斷易》、《六壬神課》、《太乙神數》、《奇門遁甲》等數術學。有的門派在卜的這一部分還包括預言、克應占夢、測字解字、簽貼、姓名學等方術。(一)測字 是一個看似非常神奇的預測方法,測字內中是十分複雜,因人而異,各不相同,有的察顏觀色,有的利用特異功能遙視(即天眼)。
(二)奇門遁甲、六壬術和太乙數是三大秘術被尊為方術界的無上法門,得窺一二,興之。它們都是據《易》、《洛書》、星象五行之理化合於干支,都是選擇了時空來預測人事吉凶斷禍福解疑難的術數。
(三)鐵板神數 此數相傳為北宋邵康節先生所傳,有鐵板定釘之說。但今人只是得破解之法的一部分而已,尚不見有人完全的能破解此數
占卜有的很常見,比如六爻,金錢卦,馬前客。當然也有較為神奇的三式,即太乙、六壬與奇門。(四)六爻 起源於漢代京房易,又名火珠林,歷來廣為流傳,是大宗預測法。其代表著作也很多《卜筮正宗》《增刪卜易》《易冒》等。其中野鶴老人的《增刪卜易》可謂經典之作。其獨特的裝卦納甲方法,可以讓不會五行易學知識的人也能學會。民間尚有大衍卦,小衍卦之法,其理論多來源於河洛理數。
(五)梅花易數 簡便易學易用,是邵康節觀梅所悟,廣在民間流傳。實為心易之法。
(六)通靈 是一種較為原始的占卜方。通靈占卜各地都有獨特的體系形勢,比如關外的跳大神,關內的觀亡,還有民間的過陰,宗教色彩濃厚的扶鸞等等,各地名稱不同方法千變萬化。
相
相,即相學。包括:相天術(星相),相地術(風水),相人術(面相、手相、體相、音相、摸骨、痣相等)。相學主要以徽派為主又有粵,川,陝,魯之分,各地相法不一。自從宋代相學名著《麻衣相法》面世後學此術者頗多,流下的相學故事也很多,明代袁柳庄父子又撰《柳庄相法》,尚有《水鏡神相》《鐵關刀》《金較剪》《燕山相法》《大清相法》至清《相理衡真》是為大成,民間尚有很多相學書籍。 (一)相地 俗稱風水,也叫堪輿術。分為看門井灶的陽宅相法與看龍穴砂水向的陰宅相法,一般稱為風水術,主要分為形式派和理氣派.其著作以郭璞的《葬經》為代表。現代流傳的有玄空,飛星,八宅等學說還有倒仗等,還包括擇吉,總之相地博大精深實難一言以蔽之。
(二)人相 包括手相、面相、體相、摸骨、痣相等,中國手面相學,亦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遠在周朝(約在三仟多年前),中原各國即已普遍盛行著各類相學。手相學既然稱得上是一種學術,也跟其它學術一樣,具有其獨有的學理性、分析性和系統性。研究手相學的目的,是要觀察一個人的性格、品德、魄力,明白自己的能力傾向,探知先天的健康狀況及預測自己未來的命運,或者個人在某一個時間或一生中的成敗,加以趨避。
以上是玄學的起源及其體系。
四、魏晉玄學對中國藝術的影響
魏晉玄學在自然觀上較之以前發生了深刻的、整體的變化。老莊等先秦哲學以及漢代的宇宙論,到魏晉哲學本體論的轉變,表現在自然觀上,就是把對於自然之理的根源性考察,從超自然的造物主以及宇宙創生的普遍法則(道),轉入到自然事物本身的生成、發展及死亡的法則的考察。並且承認,自然存在物的存在根據或理由,是其本身的,即內在的。這就明確地承認自然存在物獨立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魏晉玄學崇尚老、庄、易三玄,玄學所討論的範疇本屬哲學命題,但有幾個課題卻是與藝術息息相關的: (一)「有」與「無」 「無」的概念源於道家哲學,魏晉「貴無」說的產生則與逃避政治災禍有關。「無」超越有限的形體,擺脫束縛,達到精神自由,因而能認識、創造美。認識美有無限的表現,能超越有限而契合無限,因而表現出更高深、更純凈的理想世界。不重外在美而追求永恆的素樸美,因而推崇真實、自然、平淡為至高之美。 「有」、「無」說對文藝美學影響甚大,表現在繪畫美上有顧愷之的「以形寫神」,表現在書法美上則有二王天馬行空的行草,這些都是玄學「貴無」精神在藝術上的表現。 (二)「形」與「神」 「形、神」之辨起源很早,論述較為完整且有系統的當推莊子。莊子哲學講自然之「道」,道是抽象的,無影無形,表現出「內美重於外形」的精神。玄學上「形」與「神」的討論影響了魏晉對人物的品評。此時的「名士」都是重風神而輕形跡,顯現出超脫的風度,由《世說新語》中描寫人物多用「風姿、神氣、風標、風韻」等概念便可知之。「形、神」論的影響也表現在繪畫上,如顧愷之畫人物數年不點睛,他說能「以形寫神」才是繪畫美所推崇的高超表現。 (三)「名教」與「自然」 「名教」是以「正名定分」為中心的禮教。在漢末的動亂中,「名教」受到很大的衝擊;到了魏晉,「名教」更加虛偽不實,成了統治者的工具和手段,「名教」與「自然」之爭便由此而起。阮籍、嵇康等人大力反對禮教,最激烈者甚至到放浪形骸的地步。「自然」表示能超脫束縛,能洒脫得「意」,達到無限和自由的境地,個體人格和情感突出,超脫外物、倫理和慾望。於是「人格」和「情感」漸漸成為玄學的主題,同時也成為美學的主題。如此一來便將漢儒以道德、教化為中心的審美觀轉向以「情感」為中心,這在中國文藝史上有重大意義,許多專家稱之為「中國藝術的自覺」。
推薦閱讀:
※阿魯表情是誰做的,或者說是從哪裡發展起來的?
※預測一下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村上春樹和東野圭吾,誰更有可能獲獎?
※猶太人是如何起源的?或者說怎麼來的?
※請問能麻煩大家推薦幾本關於法國文化、法國文化精神、法國音樂之類主題的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