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閱讀:一碗飯見一個人的修養(外一篇)
一碗飯見一個人的修養
時聞
男人婚前對待服務員的態度就是婚後對待老婆的態度。所謂禮儀,絕不是恪守規矩,只要不讓對方感到不快,就是最好的禮儀!先講兩個故事,都和吃有關。
故事一,學霸小明去應聘某500強企業,表現突出,順利受邀參加公司高管在座的面試飯局。席間,他自覺言行舉止相當得體,可是,應聘成功的卻不是他。
小明憤怒異常,覺得一定有黑幕。最終,招聘部門告訴小明,他確實能力超群,被高管篩掉的原因是,在那個算是面試最終環節的飯局上,他從來沒有對任何一名服務員表示過感謝。
故事二,春節前夕,梅梅的父母來北京陪她過年,梅梅的男友火速預訂了熟悉的餐廳,並在飯局上努力表現。可回到家,梅梅的父母發話了:你這個男朋友在我們眼裡不過關!
第一,他訂餐廳時並沒有徵求過你的意見,沒有問過我們的飲食口味;
第二,趕上節前宴請高峰上菜慢,他反覆催促服務員,態度很不友善,動輒要投訴、叫經理;
第三,席間他手機響了,他可以向對方表明自己有事,稍後聯繫,如果是急事也可以說聲抱歉離席處理,但他卻邊吃邊接了十幾分鐘的電話,大家只能坐在他對面尷尬地吃著。聽完父母的判斷,梅梅也跟著猶豫了。
飯桌見人品。你以為只要不吧唧嘴就能hold住一切了嗎?很多細節早已暴露了你的真相。你的飯局禮儀及格了嗎?
不可不知的飯局禮儀:
1.男人婚前對待服務員的態度就是婚後對待老婆的態度
此話雖有點極端,但無論在商務飯局還是私人飯局上,你怎麼對待服務員,反映的不僅是禮貌和教養,還有情商。
一位心理專家曾在文章中寫道,對服務員一味地指責和威脅可能會讓上菜速度變得更慢,而高情商的朋友會這麼說:「小姑娘,你看你這麼漂亮,又這麼麻利,一定能讓我們的菜更快端上來對嗎?謝謝你!」鼓勵和讚美對任何人都有效。這時你展現給他人的,是輕鬆化解事情的能力。
2.考慮別人的感受
訂讓大家都方便的餐廳,考慮點的菜是否適合大家的口味,安排舒服的座次……一位禮儀師曾經說過,她的母親曾經教導她,當她請人赴宴時要細心配合賓客的吃飯速度,在賓客盡興吃完之前不可以放下筷子,因為一旦主人停筷,客人也不好意思繼續吃下去。體貼和周到,藏在每個細節里。
3.禮儀絕不是恪守規矩
按規矩一定要用刀叉、按規矩一定要喝下這杯酒、按規矩一定要給對方布菜……規矩往往是破壞飯桌氛圍的元兇。
日本著名的歌唱家藤原義江在請別人吃西餐時,對方嘟囔了一句:「用刀叉吃飯真彆扭……」一向是刀叉派的藤原立刻遞給對方筷子,還說「其實我也喜歡用筷子」。藤原先生說:所謂禮儀,絕不是恪守規矩,那樣做的是蠢貨!只要不讓對方感到不快,就是最好的禮儀。
說事兒,請用「三點式」
戴曉雪
我的新教練對象馬總告訴我,她常常遇到這樣的尷尬:私下場合或飯局上的隨性嘮嗑很受歡迎,但到了正式會議場合,尤其不幸被點名表個態、做個小結,腦袋就「嗡」地一下找不到北。
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發言」,人們通常都會有壓力,類似的「痛」,我的其他教練對象也都有過。聽說馬總的女兒正當談婚論嫁,我讓馬總給女兒做個假想的「婚禮祝辭」。不容馬總多加思考,她便被要求「開講」。不出意外,她還是講得凌亂。馬總一臉無奈,希望我給出「良方」。我給她看了一段錄像,那是我另一位「資深」學員的嫁女發言:
「……媽媽是過來人,想對女兒女婿說三句『不是』:第一句,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結婚後,小兩口都要去掉自己一半的個性,要有做出妥協和讓步的心理準備,收斂自己的『鋒芒』,容忍對方的『鋒芒』,這才是兩情永久的秘訣。第二句,愛情不是親密無間,而應寬容『有間』……第三句,家不是講理的地方,而是講愛『和稀泥』的地方……」馬總對「師姐」的發言很是佩服。她說,那位媽媽只說了三點,言簡意賅,我剛才講了幾點連自己也記不清了。
作為演講與禮儀教練,在老闆們上媒體或做重要演講之前,我總是協助他們準備好三個要點。說事兒用「三點」,此法古已有之,並沿用至今。從亞里士多德開始就有邏輯三段論,古典名劇由三幕構成,政治家等也能熟練地用「三點式」來銷售理念。
公元前47年,愷撒大帝在小亞細亞吉拉城大獲全勝,欣喜若狂的愷撒給羅馬友人報捷時只用了三個拉丁語單詞就報出了最強音:「Veni!Vidi!Vici!」(來到!看見!征服!)惜字如金,擲地有聲。今天,我們熟悉的政治口號中有「三個代表」,即便是「五講四美」,後面還要配上「三熱愛」。再看民間諺語:三樣東西一去不復返:時間、生命、青春;三樣東西要珍惜:父母、孩子、眼前人;三樣東西要把握好:機會、人生、婚姻;以及「事不過三」。
日本著名經濟學家森永卓郎曾提出「B級人生」的命題,引起世人關注。他把人生分成A、B、C三級:「有錢沒閑」,「有錢有閑」,「有閑沒錢/沒閑沒錢」。森永卓郎用「三級」層層分析比較了人生的價值。
人們在總結商界領袖喬布斯演講秘籍時發現喬氏「永遠只有三部分」。即便你的產品有N個優點,只要找出和強調最重要的三點,其他的幾乎可以一帶而過。2005年他在宣布iPod突破性的進展時說:「第一點是它超級輕便……第二點,我們開發應用了火線介面……第三點,它具有超長的電池續航時間。」同年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演講也只用「三個故事」,總結概括了他汲取的人生哲理。
喬布斯常常在進入主題後馬上給出陳述的框架結構:「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對這個問題進行闡述」。「3」也是最適合用來推動觀點的數字,它既是人們最容易接受或享受的心理數據,也是人們忍耐的極限。據說有位著名教授的外號叫「某十點」,他無論到哪兒都會宣布,「今天我要講『十點』」。事後了解,聽眾充其量也只能記住其中兩三點。
「三點式」並非單純用1、2、3或「首先、其次、最後」,還可用邏輯、形象的關聯詞連綴。比如,時間:現在、過去、未來;人物:買方、賣方、中間人。一些成功的演講給聽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們就像物理上的三稜鏡,能使各種理論如同各種波長的光一樣,顯示出各自的美麗色彩,但又在同一波段中,以波段的長短數據統一起來。
推薦閱讀:
※推小說——《原始戰記》
※讀書到 28 會不會很晚,會耽誤自己的前途嗎?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見識·吳軍著》書評及讀後感
※所謂閱歷,就是閱讀和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