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第二階段老班加行組第三次考試複習答案(2)(僅供參考)

學會第二階段老班加行組第三次考試複習答案(2)(僅供參考)(2013-04-13 00:23:31)

轉載

標籤: 任何善菩提道次第廣論寶藏旌旗於現空 分類: 經論學習

學會第二階段老班加行組第三次考試

複習範圍(共89題)

本複習題參考答案由本人所作,不是標準答案,為方便大家備考,提供參考,歡迎修改。此參考答案不能帶入考場,因果自負。(標紅的為待補充)

第129節課

57、五體投地頂禮的功德是什麼?頂禮應該注意什麼?

五體投地而頂禮有什麼功德呢?簡單地講,以此可清凈五毒煩惱的障礙,獲得身、語、意、功德、事業五種加持等。因為有這些必要,所以要這樣做。

合掌在頭頂,清凈殺生、邪淫、偷盜等身障;合掌在喉間,清凈妄語、離間語、粗語、綺語等語障;合掌在心間,清凈貪心、嗔心、邪見等意障,然後五體投地。所謂的五體,是指前額、兩手掌與雙膝,這些部位一定要接觸到地。頂禮以後,站起身時腰應該挺直,身體站立雙手合掌。之後再像前面一樣,重新匍匐頂禮。

雙手沒有按照要求認真合掌,只是甩動一下,膝蓋及額頭不接觸地面,僅僅彎一下身,站起來時腰也不是端端正正地挺直,這樣彎彎曲曲地作頂禮,是大不恭敬的表現,所以絕對不允許。

嚴格來講,每次頂禮都要如法。即使接近結束時磕最後幾個頭,或者平時只磕三個頭的時候,也一定要先站直,然後再接著磕。每次都很認真、正式、如法,這是很重要的!否則,就會有不好的果報,如佛經中說:以彎曲頂禮的異熟果,將來轉生為駝背者,也就是背上長大瘤的侏儒佝僂之人。我們頂禮,是希望獲得功德的,如果轉成這樣奇形怪狀的醜陋身體,頂禮也就大可不必了。

58、對於「依止上師應隨學上師的行儀」,你是如何理解的?

好的威儀的確讓人生信心。當然,對個人而言,行為如不如法,可能也無利無害,但從代表佛教的層面來看,一個出家人的行為如果不如法,確實會讓人有看法,甚至生邪見。不懂正法的人,因為沒有受過正法的教育,就像世間的文盲不懂知識一樣,很多語言和行為都不如法。所謂「隨學」,應該隨學如法的地方。當你真正依止隨學的時候,應該像氆氌放在染料中一樣,雖然所染成的色彩可能有好壞之別,但與先前未放入時相比,怎麼可能沒有改變呢?同樣,真正依止過上師的人,也一定會有改變的。

千萬不要變成法油子。否則,即使聽過善法的利益、罪業的過患、佛陀的功德等,但在法油子看來,那也只不過是說說罷了,在他的相續中,根本生不起少許的定解和信心(《極樂願文》中說,這是無有解脫的罪業)。

這種人,即使是圓滿正等覺佛陀親自來臨,對他也起不到什麼作用,再了不起的上師、再殊勝的法要,也無法調伏他的相續。因此,鄔金蓮師也曾說:「切莫攝受佛教油子之眷屬,切莫親近失毀誓言之道友。」

我們知道,真正的修行人是不會這樣的,他們越聽法越有感受、越有信心。當你真正依止隨學的時候,應該像氆氌放在染料中一樣,雖然所染成的色彩可能有好壞之別,但與先前未放入時相比,怎麼可能沒有改變呢?同樣,真正依止過上師的人,也一定會有改變的。

第130節課

59、你對依止上師即模仿,是如何理解的?

隨學上師是最好的方便。其實我們依止上師的目的,就是要觀察上師身語意的行為,進而效仿隨學。上師的身體調柔,上師的語言善巧,上師的智慧深邃,只要你悉心效仿,自然就被提升了。

真正的依止,要隨學上師的意趣和行為。上師相續中有無量的大悲與智慧,有深刻的出離心,上師在度化眾生時,充滿了堅忍與勇敢,每一個行為又都具足善巧方便,上師在世出世間法上圓融無礙……這些功德,才是我們應該效仿的地方。俗話說得好:「一切事情即模仿,模仿之中能生巧。」模仿得好,不僅像樣,還能生巧,其實智者就是這麼產生的。在世間當中,學生要模仿老師,模仿不來的,就要挨打挨罵,成為「笨蛋」;東方要模仿西方,一旦模仿成功,整個國家的各方面都會有迅速的進展。因此,任何進步的捷徑就是模仿。同樣,在依止上師修學佛法時,要實現自身的轉變,唯一依賴於模仿。當然,要模仿上師,模仿前輩的高僧大德,也確實不易。

做弟子的,應該體現上師的功德。比如,我們追隨的是上師如意寶,那麼,上師最主要的特點是什麼呢?就是弘揚佛法、利益眾生。所謂利益眾生,就是對世間的一切生命,都以慈悲心給以饒益與救護。救護他們的方法,也不是簡單的救助與慈愛,而是傳播佛法,用佛法徹底斷除有情相續中的煩惱之根,並進而讓每一個生命都獲得解脫。在依止上師時,一定要追隨模仿上師的功德。而這一切,都要從恭敬心開始。

60、用教證說明如法頂禮的功德。

《佛說灌頂經》云:「佛告普廣菩薩摩訶薩。若未終時禮拜十方諸佛。命終之人所生之處常得值佛。千劫萬劫億萬劫數。重罪之殃無不得脫。」:「人如果在臨死之前,禮拜過十方三世諸佛,那他命終之後不論轉生何處,都將值遇佛陀;而且,千劫、萬劫乃至億萬劫中所造的重罪之報,都將獲得解脫。」因此,即生中能作頂禮,是很有福報的。

《業報差別經》里也有一個類似的教證:「禮佛一拜,從其膝下至金剛際,一塵一轉輪王位。」

《業報差別經》又講了頂禮的十種功德:

一、得妙色身:頂禮的人,生生世世獲得妙色之身,相貌端嚴。

二、出言人信:頂禮的人,凡是你所說的話,都會受到別人的信任。

三、處眾無畏:頂禮的人,處在眾會當中無有畏懼。

四、諸佛護念:頂禮的人,會得到諸佛菩薩的護念。

五、具大威儀:頂禮的人,不論出家、在家,行為如法,並具有令人生信的威儀。

六、眾人親附:頂禮的人,會有很多人親近你,那樣你就不會孤獨,不會因為沒人理而痛苦。有些人誰都看不慣,誰都討厭,這也是前世不禮佛所導致的。

七、諸天愛敬:頂禮的人,連天人都愛戴、恭敬,並且時時保護著。一、得妙色身:頂禮的人,生生世世獲得妙色之身,相貌端嚴。

八、具大福報:頂禮的人,將獲得大的福報。

九、命終往生:頂禮的人,命終以後會往生凈土。

十、速證涅槃:頂禮的人,將迅速獲證涅槃。

這十種功德不是平常的功德,因此說頂禮是不共的善法。哪怕禮佛一拜,也有不可思議的果報。

第131節課

61、修持「隨喜支」時,所隨喜的功德有哪些?請以教證說明隨喜的功德。

諸佛為了利益群生而轉大法輪、一切菩薩的廣大六度萬行、所有凡夫眾生隨福德分[1](只是單純的世間福德,未與解脫直接掛鉤。)、隨解脫分[2]隨順於解脫的善根。的善法,以及自己過去所積累的、如今正在做的、將來必定行持的一切善根,都誠心誠意、滿懷欣悅而隨喜。

隨喜二諦所包含的、自他一切眾生有漏[1](有漏:漏,煩惱異名,含有煩惱之事物,名有漏。有漏善法,即不離煩惱之善業)。與無漏[2](離煩惱之法,名無漏。無漏善法,小乘見諦、大乘見道以上的聖者所生起的善業)。的一切善法。

62、請詳細分析貧女隨喜勝光王的公案,這其中可顯示出什麼道理?

請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入:1、貧女發清凈心、恭敬心,發自內心隨喜,因此獲得了無量福德。2、貧女因生起散亂甚至嗔恨之心,結果清凈的隨喜善根便摧毀了。3、在因果面前眾生平等;4、國王前後發心不一致,導致的結果不一樣;5、大臣們愚痴的行為,所造成的過失;

第132節課

63、如何理解「迴向廣大菩提因」?

以現在的善根為主,再加上三世所積有漏、無漏的一切善根,全都迴向廣大菩提之因。也就是說,要將善根迴向給天下無邊的一切眾生,願此善根成為他們成就圓滿正等覺菩提果位之因。雖然在現在還不能得果,但一定要成為佛果的因。

  #迴向是積聚福德資糧的主要方法之一,無論任何善業善行,在迴向時,不能僅僅自私地迴向給自己或自己喜歡的人,而要迴向給一切眾生,發願利益及度脫一切眾生。這樣的迴向功德既深又廣。深,是指迴向的目的不僅是要使眾生暫時獲得解脫,更要使其究竟成佛;廣,是指迴向的目標遍及一切眾生,毫無分別心地屏東對待親友怨敵,並不期望有所回報。  巧妙的想:諸佛如何迴向,我也如何迴向。64、迴向人天安樂,與迴向究竟菩提有何差別?請用教證或公案說明。

迴向菩提善根永不耗盡,如果迴向人天安樂,善根很快就耗盡了。但如果你迴向於究竟菩提之因,即使感受了百次善果,在尚未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之前,善根不僅不會窮盡,反而會日日增上。

如《慧海請問經》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乾涸其不盡,迴向菩提善亦然,未獲菩提其不盡。」意思是,如果有一滴水落入大海里,那在大海未乾涸之前,這滴水是不會幹的,因為它已經與大海融為一體了;你將善根迴向菩提也是同樣的道理,任何善根,在你未得佛果之前,是永遠也不會耗盡的。

 #如果迴向人天安樂,而把當作個人的美德,如是心態將使自己變得高傲自大,也會使功德加速耗盡;但如果將功德迴向給所有的眾生,就意味著你不在自己獨享它,如此資糧積聚的很快。積聚福德資糧的速度,取決於迴向的心態。

第133節課

65、我們應當以「五種了知」修持視師如佛,請詳細說明這五種了知的內容。

第一、了知上師是佛:

即使按照不了義的觀點,真正的上師也是佛的化身,是為了利益所化眾生,如水月一般以緣起而顯現於世間。如果把上師執為實有相狀的色身,並將上師視作平凡者,就不能成為自相續生起智慧之清凈近取因,如《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視上師為法身佛)

而且,世尊也說過,上師其實是佛陀的幻現。如經云:「阿難莫憂傷,阿難莫哭泣,末法五百世,我現善知識,饒益汝等眾。」

所以,上師是佛,是顯宗密宗的共同觀點。

第二、了知上師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佛陀的事業,包括共同事業和殊勝事業:

就共同事業中的世間事業來說,如果上師調解是非、平息不和,這是息業;如果上師積累財富、做生意賺錢、造房子,這是增業;如果上師勾招男女,攝受多少多少人,這是懷業;即使上師顯現上殺害一百個眾生,也是誅業。

所謂的殊勝事業,是為一切所化眾生指示三菩提解脫之道,把他們安置在解脫與遍知果位。

上師的這些事業,其實跟佛的事業是無二無別的。

第三、了知對自身而言,上師比佛陀恩德更大:

雖然過去已有眾多的佛出世,現在也有釋迦牟尼佛來到人間轉法輪,但我們都無緣得見,未蒙度化。為了攝受剛強難化的我們,上師顯示人的身份降臨於世,代表諸佛,弘揚佛的精神。雖然上師的功德等佛,但對我自身而言,上師的恩德卻超越了佛陀。(生我者母,教我者師)

上師給我的利益,遠非父母親友以及世間的賢善好人所能給予。上師教我棄惡從善,樹立善趣與解脫之梯;上師教我發菩提心,為我播下菩提的種子;上師以密法引導我,賜予究竟解脫。

所以,對我們來說,上師的深恩厚德勝過佛陀。

第四、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師是一切皈依處之總集:

外三寶完全集聚於上師:上師的身是僧寶,語是妙法,意是佛陀;內三根本——上師、本尊、空行的本體,也是上師;上師的意是法身,語是報身,身是化身,功德是財神,事業是護法神,乃至是浩瀚如海的壇城、皈依境的總體。

所以,修行中應該以上師為主而祈禱。否則,就像有些人對他的上師說:「我祈禱您的護法神加持我,我祈禱您的本尊加持我……」但這樣不一定能如其所願。在古代傳記中也記載,當某位修行人在上師與本尊之間,選擇本尊賜予灌頂時,結果本尊全部融入了上師,未得到灌頂。

因此,不論何時何地一定要了知,上師是一切皈依處的總集。

第五、了知認識到這些道理以後,如果能虔誠祈禱,無需依賴他道之緣,便可在自相續中生起證悟智慧:

明白了以上四點,確信上師是一切三寶的總集體以後,我們應當認識到,如果將上師視作真佛,發自內心地猛厲祈禱、時時祈禱,那麼不需要依靠生圓次第等其他道的外緣,便能在自相續生起證悟智慧。

66、為什麼說上師的恩德勝過佛陀,上師的功德不可測度?

 # 根本上師的恩德勝過佛陀,他引導我們,逐步邁向成佛之道。善知識勝過一切如來。

雖然過去已有眾多的佛出世,現在也有釋迦牟尼佛來到人間轉法輪,但我們都無緣得見,未蒙度化。為了攝受剛強難化的我們,上師顯示人的身份降臨於世,代表諸佛,弘揚佛的精神。雖然上師的功德等佛,但對我自身而言,上師的恩德卻超越了佛陀。(生我者母,教我者師)

上師給我的利益,遠非父母親友以及世間的賢善好人所能給予。上師教我棄惡從善,樹立善趣與解脫之梯;上師教我發菩提心,為我播下菩提的種子;上師以密法引導我,賜予究竟解脫。

所以,對我們來說,上師的深恩厚德勝過佛陀。

因為佛陀雖然在世間宣說了八萬四千法門,可是我們生在末法時代,沒有親見如來尊顏的緣分,現在依靠善知識的慈悲攝受,我們才有了聽聞佛法的機會,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上師對我們的恩德已經超過了佛陀。《竅訣寶藏海》中記載,在釋迦牟尼佛時代有一位菩薩尊者,他在五比丘中一位叫大德的比丘面前得過法,有一次他見到大德比丘和佛陀在一起,他首先頂禮了大德比丘,然後才頂禮釋迦牟尼佛。表面上看,他的行為似乎不合理,可是佛陀卻讚歎他:你做得對,你應該先頂禮得法的上師,然後再頂禮我。 因此,不管是給自己傳授一般法的上師還是傳授高深大法的上師,只要這些法對自己的相續有利,我們就要恭敬他們。如果我們對上師有恭敬心,那麼依靠上師、諸佛菩薩的加持和無欺的法性緣起力,自然而然會得到共同和不共同的成就,否則,我們不可能得到任何佛法的利益。帝洛巴尊者說過:如果一個人對上師沒有至誠的恭敬心,他的相續中絕不可能產生任何世間和出世間的功德。在現實中,我們看到有些人對所有有法恩的上師都不屑一顧,這樣的人很難得到傳承上師的加持。

如果衡量上師的功德,可謂密意廣大如虛空。也就是說,上師的任何行為都有很深的意義,這些深層的意趣就像虛空一樣廣大,無法揣測,只是到了後來才明白:「哦,原來上師那句話是這個意思!」

上師的智慧無量如大海。大海是深不可測、取之不竭的,上師的智慧也是如此,不管是甚深的空性見解,還是善巧的世間法智慧,都如大海一樣廣大無邊。

上師的悲心猛烈如湍流。湍急的河流總是迅急不住地流淌,上師的悲心也是如此,對所有的眾生,都有著強烈而不中斷的救度之心。

上師的自性堅固如山王。一般人在行善時,常常被種種因緣所轉動,但真正的上師善知識不會。他在一生的行持,乃至多生累世的弘法利生過程中,不論見解還是行為,一切的一切都極為堅固,如同山王。

上師視眾平等如父母。世間人對家人、對親戚朋友會關心,而不會在意不相干的人,如果是怨敵,那更恨之入骨了。但上師不會,他對天下無邊的所有生命,全都一視同仁,平等地當作父母一樣對待。

由此可見,上師的每份功德都不可測度。

67、請解釋將一切顯現觀作「上師的游舞」的含義。你對此有何體會?

所謂上師的游舞,並不是說「全是上師」,或者說上師就變成了那個樣子,難看的、壞脾氣的……不是這樣,而應該是指:一切都是上師的化現。

比如,幻化師用很簡單的資具作緣起物,便可以幻變出大象、駿馬之類的,雖然顯現了很多事物,但實際還是那些資具,是它的幻變而已。同樣的道理,你所看到的一切色相,其實是上師幻化的色相;你所聽到的一切聲音,是上師幻化的聲音;你所有的起心動念,也是上師幻化的意識或智慧,雖然在你面前呈現了種種顯現,但是歸根結底,這一切的本體全部是上師,是上師幻現了這一切。

第134節課

68、應該如何將一切苦樂轉為道用?你對此有何感觸?

1、違緣及痛苦是上師為你盡除惡業,

很多修行竅訣中說,上師總是根據弟子的根基,而給以相應的加持或調伏。比如,對某些人就賜予順緣,令他各方面都順利,修行增上;而對某些人就製造違緣,以此為他遣除業障及魔障。修行好的人,就在這些時候能體現出來,就算是得了癌症、住進醫院,也能理解是上師的加持:「這肯定是上師的加持,讓我後世的重罪在今生輕受了。」從而生起歡喜,滿懷感激。#(違緣幫我成就,痛苦幫我消業)

2、順緣及快樂是上師的大悲所致,

有些人也確實很快樂,生活也安逸,做什麼都順利。但這個時候你也要知道,你的這些順利和快樂,全是上師的加持,所以要心懷感恩,千萬不要傲慢。

3、疲厭、沉掉等時觀自心與上師無別,禪修時出現疲厭、沉掉等現象,要觀想自己的心與上師的智慧成為無二無別,護持實相見解的自相。

# 順緣不喜,違緣不憂。大乘佛子,無論遇到什麼逆境和磨難,都不要擾亂自己平靜的行。即我們快樂也好、痛苦也好,生活中所發生的許許多多事,都跟前世或今生的業力有關。都能理解,坦然接受。禍福相依。無論發生任何事,都有力量面對。

69、灌頂的二因四緣是哪些?請詳細說明。什麼是基、道、果三種灌頂?

二因四緣,二因即相應因、俱生因。

一、相應因:受灌頂者自身諸根具足,風脈明點心等堪能,有聽聞、接受等能力,也即自身的因緣必須具足。

二、俱生因:灌頂時所需的一切條件,像寶瓶、佛像、甘露等要具足,而且是經過具德上師開光及加持過的。

所謂四緣,即因緣、增上緣、所緣緣、等無間緣。

一、因緣:可以接受灌頂的法器,即具有信心及智慧的弟子。

二、增上緣:是指具相的金剛上師。金剛上師是最殊勝的誓言,在灌頂中,作為金剛上師,本法的所有念修一定要圓滿。

三、所緣緣:具有殊勝能力的灌頂物、咒語、等持等,是所緣緣。這是弟子和上師都要具足的。

四、等無間緣:灌頂儀軌等這些次第,以前前為因,而生後後故,前前的為等無間緣。

一、在具有法相的金剛阿闍黎讓我們進入壇城以後賜予灌頂,這叫做基灌頂。

二、依靠上師瑜伽,不觀待他緣而自己得受四灌頂,這叫做道灌頂。

三、究竟果位(即十地末際)時,獲得大光明或者深明無二灌頂,現前圓滿正等覺,這叫做果灌頂。

70、怎樣在一切威儀中修上師瑜伽?

1、行走時就將上師(或整個皈依境,或壇城)觀想在右肩上方的虛空中,作為右繞的對境。

2、安坐時,你應該將上師觀想在頭頂的虛空中(如前所述的明觀方法),作為祈禱的對境。

3、享用飲食時,將上師觀想在喉間,作為飲食獻新的供養處。

4、躺下時,要將上師觀想在心間,作為所知入瓶的攝要。

第135節課

71、請簡單講一講佛在《勝樂後續》中授記無上密法出現於世的情形。了解這些有何必要?

佛在《勝樂後續》中明確地說:「我趣涅槃後,二十八年時,三十三天處,教主勝心天,降臨於人間;贍洲東方隅,人中具緣種,名為國王匝,出現祥預兆;扎謝堅山[1]上,金剛手現前,傳授五聖賢[2],羅剎境主(蓮花生大士)等。」這樣作了授記以後,佛陀便示現涅槃。

釋迦牟尼佛說:我涅槃後第二十八年,三十三天的教主勝心天子,將會降臨於人間;在南贍部洲東方的人間,會出現具有殊勝因緣的國王匝,在他的夢裡將出現種種瑞兆;在扎謝堅山,金剛手菩薩現前,將密法傳授給五聖賢及蓮花生大士等。

扎謝堅山,即瑪拉雅山,位於現在的斯里蘭卡,佛陀曾經在這裡宣說過《楞伽經》。《敦珠佛教史》中說:「此山具足一切山之體性。」乃至對山上、山間以及各方,都描寫得很細緻。以前我見過一張照片,說是瑪拉雅山,是密法最初弘揚之地,但現在已經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旅遊勝地。

就在這座山上,金剛手菩薩把密法傳授給五聖賢。五聖賢的身份,分別有天人、龍王、夜叉、羅剎、人。這五位「代表」當時首先接受了密法,後來又傳給了羅剎境主。有大德說,此處的羅剎境主,就是對蓮花生大士的授記,因為蓮師後來的確成為了羅剎國的境主。

與佛的授記相吻合,佛涅槃後二十八年,無上密法的生起次第瑪哈約嘎、圓滿次第阿努約嘎、大圓滿法阿底約嘎,果然分別出現於世。這一開端,距今也已2500多年了。

#當你了解他是來源如此清靜時,有正見的人也就不難接受了。鐵鳥飛,密法興。

第136節課

72、請簡單描述持明表示傳在人間弘揚的歷史。

當極喜金剛獲得成就時,印度聖地又誕生了一位文殊菩薩的化身——名為成藏或勝樂藏的婆羅門子。他的父親是樂護婆羅門,母親叫革哈那。成藏後來舍俗出家,成為五百班智達的主尊

一次,聖者文殊菩薩為他授記說:「從此處向西方,在鄔金境內革扎湖畔黑慶達金洲大屍陀林[1]中央的金剛洲洞境內,住有一位金剛薩埵的化身、諸佛無勤之教法[2]的教主,他已經獲得諸佛的灌頂,名叫化身極喜金剛,你應當前去求得稀有佛教的精華、無勤成佛的正法阿底約嘎,並作為他的教法結集者。」

於是,文殊友對其餘諸位班智達說:「西方鄔金地方有超越因果之法[3],所以我們必須前去折服。」

眾班智達商定之後,蔣花西寧、特哦日匝哈德等七位班智達,歷經千難萬險來到鄔金境內。他們用盡周身解數,與化身極喜金剛對因果及內外密法,展開了研討及辯論,始終無法取勝。

當時,蔣花西寧在嘎繞多吉面前就失敗了。失敗之後,他問諸位道友:「既然我們輸了,那向化身極喜金剛請求這一無上大圓滿超越因果之法好嗎?」

特哦日匝哈德說:「雖然有求法之心,可是我們已經侮辱了他,實在不敢求法。」有些人說:

「剛開始我們不懂,但求法後一定會生起定解,所以應當求法。」

就這樣,大家商量後,決定誠心誠意進行懺悔。有些人頂禮或轉繞化身極喜金剛;有些人痛哭流涕,淚流滿面;文殊友躬身頂禮而泣不成聲,心裡暗想:「我已經侮辱了這位化身(僅僅是理論上的辯論也不至於,可能因為懷著必勝的信心,態度上有些傲慢),信口開河說了許多辯論之詞,所以必須斬斷自己的舌頭來作懺悔。」想到這裡便尋找刀刃。

化身極喜金剛知道他心中所想,於是說:「罪業不會因為你斬斷舌頭而得清凈,撰著一部超越因果的殊勝論典吧,這樣一來可以凈除罪業。」

73、請簡單講述補特伽羅耳傳的的歷史(到松贊干布這段)。明白佛教歷史,對自己有何幫助?

往昔佛陀在世時,藏地這塊土地上並沒有人類眾生(個別歷史中說有,不過多數說沒有)。後來,聖者觀音菩薩化現的雄猴與度母所化現的羅剎女二者,繁衍了人類眾生。當時既沒有正法、法規,也沒有長官、頭領,就像茶磚一樣,處於無頭無尾的狀態中。(那個年代,差不多是漢地的周朝時期。)

肩座王時代

此時,印度百軍王生下一位太子,他的所有手指、腳趾猶如天鵝蹼一般連在一起,雙目好似鳥的眼睛一樣,由眼瞼遮蔽著。看到生下這樣一個兒子,他的父王說:「這是非人之子,還是驅逐出境為好。」

王子稍稍長大便被擯除國境,由業力所牽而徒步流浪到藏地,遇到一些牧童。他們問:「你是從哪裡來呀?到底是誰呀?」

他便用手指指向天空。那些牧童認為他是天人,於是大家肩背土石、壘成高座,請他作為首領,人們共稱他為「肩座王」[1],他就是除蓋障菩薩的化身。

實際上,藏地的國王或上師,多數是不同佛菩薩的化身。我想這並不是杜撰,否則,在佛法的弘揚面臨諸多艱難的今天,藏地這片土地,為何能這麼自然地給整個世界帶來如此豐富的精神食糧呢?

你們應該知道,雖然你們不是生在藏地,但你們所學的這些知識,你們心靈的成長,卻與藏地歷代國王以及高僧大德對於佛法的護持與傳承,密不可分。一定要知道感恩!

古代的求法者是非常知道感恩的。當時的羅扎瓦(譯師)和班智達,有赴印度那爛陀寺、戒香寺等求法的傳統。他們歸來以後,每當眺望遠方印度上空的白雲,便不禁簌然淚下,合掌祈禱:「在那朵白雲之下,就是我從前求學的印度聖地,那裡有那爛陀寺,有我大恩上師居住的地方……」雖然他們已身在藏地,但懷念與感恩之心,卻溢於言表。

我想在座的也是一樣。不論你從哪裡求得了正法,你對那個道場,對那個民族,乃至對那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都應該有一種感恩之心。這也不是我執著自己的民族,當你從佛法開闊的視野來看的時候,你相續中的知識和智慧,與你曾經生活過的這片土地、人民以及它的歷史,怎麼會毫無關聯呢?

記得那次在印度朝拜那爛陀寺時,一進入到那裡,我就特別感傷。當時我想:「在這裡,曾經誕生過無數高僧大德,龍猛菩薩、月稱論師、法稱論師、寂天菩薩……我學習他們的論典那麼久,今天才來到此地,但此時,這裡卻成了一片廢墟。」

不過,當我帶著感傷走過那片廢墟的時候,又確確實實地感到,他們的確來過!尤其是當我來到金剛座前,看到那棵菩提樹,不共的信心更是油然而起,同時對佛陀於2500多年前降臨人間,也生起了深深的感恩。

拉托托日年贊王時代

剛才講到了肩座王,從肩座王之後(這次不想講很多歷史。其實,我在出家前對歷史很感興趣,甚至想成為研究歷史的學者,但命運沒有讓我成為那樣的一個人),經過大概有二十八個王朝,到了聖者普賢菩薩的化身拉托托日年贊期間,永布拉崗[2]皇宮頂層樓上出現了三寶所依:身所依——十一面觀音像;語所依——《寶篋經》、《百拜懺悔經》等經藏;意所依——一肘高的水晶佛塔。當時天空中授記說:「再過五個朝代,會懂得其中的意義。」這就是正法的開端。

所以,藏地正法的開端,是從拉托托日王開始的。

#不管你學什麼法 它的法脈,淵源,是必學要了解的。透過這些歷史,後學者一定會對前譯派的教派生起信心。

第137節課

74、請仔細了解赤松德贊王時代興盛佛法的歷史。

(見法本)

75、請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精進修持上師瑜伽。觀察自己,你做得怎麼樣?

「牛頭未熟嘗其舌」,意思是,煮牛頭時,如果外面的肉還沒熟,裡面的舌頭更不可能熟,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想吃牛舌,那肯定是枉費心機。

「床尚未暖伸其足」,睡覺的時候,床都暖了,你再把腳伸展開,這樣腳就不會冷,但床還沒暖好你就伸腳,肯定會凍著的。

這兩個比喻,都是說明修行要按次第來,先修加行,再修正行,否則,次第亂了,只是浪費時間而已。但很多人不願意修加行,一來就先求灌頂、再求竅訣,「我沒時間等,您給我傳個竅訣就行了」,可見,大德們強調次第是有針對性的。前行法實際上是一切聖道的基礎,不管是共同加行、還是不共加行,捨棄了它,就好似沒有牆壁而求牆壁上的畫一樣,必將斷絕正法的根本。

年輕時廣泛聞思,才有了現在這樣的佛教基礎;修行時,就從加行開始,一步一步次第修上去,然後修正行,這樣非常穩妥,沒有任何危險性。而在所有的修行中,尤其要著重精進修行這一加持的入門——上師瑜伽,這是殊勝的要訣。

第138節課

76、什麼是法身往生法、報身往生法、化身往生法?

在這一世中,生起了對無偽實相的無誤見解並且不斷修行、串習的人,在臨終的時刻,通過本來清凈的密道,依靠法界覺性的要訣而往生於法身界中。

要做到這樣往生,首先要求灌頂、修加行,然後依靠上師直指大圓滿的教言,認識覺性與法身無二無別。對此境界有所證悟之後,到臨死中陰階段,便可在自本凈剎土現前成就,迅速獲得普賢王如來的果位。

這種往生有兩種情況:一、死相現前時,由上師或道友指點提醒而明觀;二、自己明觀而往生。

什麼是報身往生法?

這是中根者的往生修法。

對於生圓次第無二瑜伽極為嫻熟,並且對於如幻的聖尊身相有純熟妙力的人,臨終時刻在中陰的迷亂景象出現的同時,往生於現空雙運智慧身中。

跟法身往生不同的是,這種修行人對空性缺乏定解,一生主要修持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比如上師瑜伽、金剛薩埵、普賢王如來、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等,以觀想如幻的聖尊為主。

修持這種往生法,在臨終的死相出現時,如果沒有上師指點,就自己觀修。

下根者無量大悲化身之往生獲得密宗能成熟之灌頂、沒有染上破誓言的過患、對生圓次第具有勝解[1]並擁有中陰竅訣的人,通過觀修「吽」字阻塞不凈的胎門,依靠大悲心的牽引和轉為化身道用,而往生清凈剎土。

#

臨終中陰認出法性本面而成就法身佛的果位;

法性中陰認出文武百尊的本性而成就報身佛;

受身中陰依靠信心證悟本性成就化身佛的果位。77、不墮惡道的方法有哪些?你在這方面有把握嗎?今後有何打算?

蓮花生大士說,若有人在旁邊為臨終者念觀音菩薩聖號、阿彌陀佛聖號等,則此人不會墮入三惡道。

某些中陰法門中說,若臨終者自己念,或有人在旁邊為其念一遍「南無寶髻如來」,依靠寶髻如來多生累劫的發願力,此眾生必定不墮惡趣。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竅訣。不論人或旁生,當你見到任何一個眾生正在死亡線上掙扎時,假如沒有能力念頗瓦超度,就多念「南無寶髻如來」。

或者,也可以念《聖大解脫經》里頂禮三寶的偈頌:「南無布達雅,南無達瑪雅,南無桑嘎雅。」

此外,蓮花生大士還說,如果死時作右側卧、頭朝北,在這種姿勢中斷氣,以釋迦牟尼佛涅槃時就採用這一卧式的緣起,此人不會墮入惡趣。

這些方法是非常可靠的,作為相信因果的人,見到道友或可憐的眾生離開時,應當儘力為他念一念,或者幫他實行。

依靠具三想往生法這一要訣,如果擁有這樣的竅訣,那麼無論他罪業何等深重,也必定不會墮入惡趣。平時守住口,不要造口業。

若在父母去世後的四十九天中發願為其印經造佛像,可令父母不墮惡趣。在四十九天內發心,但四十九天後才印刷出版,雖然如此但其功德還是一樣的。因為起初之發心是在四十九天內發起的,因此功德是一樣的。

人死之後,若能在七七四十九天內,為亡人念滿100遍《金剛經》和1000遍《解脫經》,此人便可得到解脫。〔能斷——《金剛經》給你強大〕

第139節課

78、請仔細分析平凡者需要具三想往生法的道理。

生死自在,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對一般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平時要斷惡修善,而與此同時,也要學會把握好臨死時的心念。

《毗婆沙論》記載道:舍衛城有兩個人,一個人一生修善,另一個人一生造惡。修善的人在臨終時,因為順次生受業[1]所感,後世的惡報提前,出現地獄的各種景象。這時他有點詫異:「我一輩子行善,不曾造惡,為何出現地獄之相?」但轉念一想:「應該是我後世的果報提前成熟,將來可以不再感受了。」於是欣然接受。因為他對業果的信心毫不動搖,地獄相立即隱沒,天界的景象顯現,這樣他便生天了。

而造惡之人臨命終時,因為一生造惡的緣故,順次生受業提前顯現,他見到了天界之相。他想:「我這一生造的全是惡業,不曾修善,如果真有因果,那我應該墮地獄,不可能生天,為何會出現天界之相呢?」此人立即斷定:「根本沒有因果!」就這樣,因為生起邪見誹謗因果,天界景象消失,現地獄相,他當下墮入地獄。

從這則公案中,一方面,我們要了解因果不虛:不論你修善造惡,後世的苦樂是絕對不會欺惑的。對一個皈依佛門的人而言,因為相信前世後世,所以一生斷惡行善,死時很安詳,而後世也會更加安樂。但不相信有來世的人,因為總覺得人死了就沒了,所以死時非常恐懼,即使是科學巨匠,也往往如此。而且,如果這一世多作惡業、缺乏善行,那後世一定是更加痛苦。

一方面,也是要著重說明的,就是臨死時的心念很關鍵。如果具有相當的觀想能力,就像前面講的,那些一生修習生圓次第等的行者,他們完全可以在生住中陰、臨死中陰、轉世中陰三種不同階段,於法報化三身中獲得成就。但如果沒有這種修行能力,即使平時也在修善,臨死時也很可能會變得手忙腳亂,甚至意識也糊塗了,而一旦失去正念,那就往生無份了。

因此,所謂「往生法引導修法差者」,對於修道尚未獲得穩固或者罪孽深重之人而言,一定要依靠具三想往生法這一要訣。

如果擁有這樣的竅訣,那麼無論他罪業何等深重,也必定不會墮入惡趣。就算是造了無間罪徑趨直下的人,如果遇到這一教言,則一定不需要墮惡趣。在顯宗里,沒有比五無間罪更嚴重的罪業了,但是擁有這一竅訣的人,也一定會解脫。

如續云:「日日殺梵志,及造五無間,以此道解脫,不為罪業染。」

79、請解釋不修成佛法中「不修」的含義。這對你有何啟示?

這裡的所謂「不修」,不是說完全不修,而是說不必用三大阿僧祇劫長久、費力地去修,只是在練習好這一簡易修法之後,便能往生,即使是罪業深重的人,也可以強制性地往生。

和顯宗的凈土法門相比,有些念佛的修法是很殊勝,但說實在的,這裡所講的這個往生法有更多的竅訣,而這種竅訣可以讓你直接往生,毫無疑問,也毫不費力。

金剛持佛說:「日日殺梵志,及造五無間,若遇此教言,無疑定解脫。」

值遇佛法之前,即使不是「日日殺梵志」,也肯定造了很多業。不說其他的,單單飯桌上的殺生,恐怕已經是相當多了,再加上,從小到大有意無意的殺生,乃至身口意的種種自性罪,那更是不計其數。而在學佛以後,進入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以來,煩惱深重也好,沒有正知正念也好,佛制罪肯定也造了不少。

鄔金蓮花生大士也說:「修持成佛法皆具,不修成佛法我有。」通過修持而成佛的法門,各個教派都有,但不修便可成佛的法門,我有。

當初米拉日巴遇到絨頓拉嘎上師時,一聽說不修可以成佛,便整天睡大覺,等著成佛。如果你們也這麼理解,「反正我遇到蓮花生大士了,遇到這個"不修成佛法』了,看來我很有緣分……」,於是就懶散度日,其實這是誤解。所謂不修,剛才講了,是說不必曠劫苦修,但這一修法本身,如果想要到時候運用自如,平時一點也不修,是不行的。

這些解脫竅訣,像聞解脫、系解脫、往生法,能遇到這些修法,的確是一種善緣、一種幸運,理應歡喜。

因此,遇到這麼好的法門,不修太可惜了。就像你撿到一個如意寶,但如果不祈禱,只是閑置在那兒,也就白白浪費了。

我們當今信仰佛教的目的是為了成辦解脫,這是我們最大的心愿。普巴扎西仁波切

第140節課

80、請詳細解釋臨終時的三種隱沒次第。

人在接近死亡時所出現的相,也叫隱沒次第。本來隱沒次第多種多樣,但從淺顯易懂的角度來講,包括五根、四大、明增得這三種隱沒次第。

五根隱沒次第:按藏地的習慣,人如果實在不行了,就可以請僧人來念經了。當有人在枕邊念經時,只是聽到一片嗡嗡的聲音,而聽不清字字句句;或者,雖然沒有那樣,但別人的交談等對他來說,也好像是從遠處傳來的聲音一樣,僅僅能聽到聲音,卻聽不清楚說的是什麼,這時表明耳識已經滅盡了(如果只是病得久了,一時聽不清楚,這還不一定是死相,別搞錯了)。

同樣,眼睛看色法時,也只是模模糊糊,看不清究竟為何物,說明此時眼識已經滅盡了。

以此類推,鼻根嗅香氣、舌根品味道、身體接觸到所觸時,沒有絲毫的感覺,那這就是最後的隱沒次第了。

四大隱沒次第:在五根隱沒之後,首先是肉界融入地大。按《俱舍論》,人身上的肉、骨等堅硬部分稱地大。當融入之時,身體會出現如墮坑中或被山所壓一樣的沉重感,在這種下墮、下滑的感覺中,有些臨終的人口裡就會喊「向上拽我」、「把我的枕頭墊高」,等等。

肉界融入地大之後,是血界融入水大。融入時,會無法控制地流出口水或鼻涕等。

接著是暖界融入火大。此時,口鼻全然乾燥,體溫從邊緣向內收,這時有些人從頭頂突突地冒出蒸氣。

最後是氣界融入風大。當氣界融入風大中時,上行風、下行風、平住風、遍行風全部收在持命風當中,以至於吸氣困難,氣息從肺部經過黑白咽喉而劇烈地向外呼出。

此時體內的所有血液收集在命脈中,心間依次流出三滴血,於是長長地呼出三口氣,「哈、哈、哈」(有些只有一口氣。有些病人病得很嚴重,長時間死不了,最後呼吸一次就死了),外氣驟然中斷。

明增得隱沒次第

外氣中斷時,出現明、增、得隱沒次第。

明相:在當時,從頂部來自於父親的白明點快速下降(時間很短),外相就好似月光普照朗朗晴空一般出現白光,也如同白色的閃電;內相出現明、樂、無念中明的覺受,並且滅盡了三十三種嗔心分別念[1],這就是所謂的明相。此時,五根識融入意識。

增相:明相結束以後,從臍部來自於母親的紅明點快速上升,外相如同日光普照朗朗晴空一般出現紅光,也如同紅色的閃電;內相產生了大樂覺受,滅盡了四十種貪心分別念,這是所謂的增相。此時,意識融入於染污意識(第七識)。

得相:接著,白紅二種明點在心間相遇(剛才是白明點向下來,現白光,具明受;紅明點向上來,現紅光,具樂受,此時二者於心間相合),神識進入到它們的中間,外相猶如黑暗遍布清凈虛空一般出現黑光;內相生起無分別念的覺受,滅盡了七種痴心分別念,然後漆黑一片,突然間昏迷過去,這是所謂的得相。此時,染污意識融入阿賴耶識。

後來稍微蘇醒過來,出現了猶如遠離雲、霧、塵三垢的清凈虛空般的基位光明,按《上師心滴》等教言,這叫近得(共有四相:明、增、得、近得)。此時,阿賴耶融入法界光明。

在心識入於兩個明點之間時,人會昏厥一會兒。這個時間很短。之後就醒過來了,但此時的醒和平時不同,平時昏厥後醒過來,你可以站起來,但現在你的四大等已經融入,站不起來了。不過出現了基光明。基位光明過後,會依次出現法性中陰與轉世中陰。(睡眠是小昏迷,死亡是大昏迷)

81、什麼時候是往生的最佳時刻?

對於缺乏修道經驗的人來說,運用往生法的最佳時刻,就是在隱沒次第開始出現的時候。

在這個時候,按《修心七要》所說,最關鍵的,首先是懺悔。

其次,要從心裡完完全全斷除對今生的一切貪執,千萬不要「我的財富」、「我的親人」……想個不停。《極樂願文大疏》中講過,此時你貪戀什麼,後世很可能就轉生到那裡。因此,此時一定要放下一切,沒什麼可耽著的。(如果你有任何一點貪著,都會成為你臨終的障礙)。

第141節課

82、請完整講述觀修往生法的四步次第。你從中得到什麼受益?

觀想分四個次第:一、將自己的身體觀作金剛瑜伽母;二、體內中脈的觀想方法;三、在中脈心間位置將心識觀作「舍(ZA:)」字;四、在頭頂上觀想形象為阿彌陀佛的根本上師。

一、將自己的身體觀作金剛瑜伽母:

念完《遠喚上師》,修完上師瑜伽以後,進入正行觀想:先將整個世界觀成極樂世界,任運自成,清凈莊嚴。再將自己血肉組成的身體,在一剎那間觀成空性,之後在空性當中,將其觀成金剛瑜伽母,身紅色,一面二臂,雙足起舞式,三目直視虛空(不論男女,都可以這樣觀想,這個很重要)。

修往生法時,瑜伽母的表情是寂靜的神情中略帶怒容,右手在空中搖晃能喚醒無明愚痴睡眠的顱骨手鼓(眾生自無始以來,都一直在無明中沉睡,她搖晃手鼓,就是喚醒痴眠的標誌),左手在腰際的部位握著根除貪嗔痴三毒的彎刀,赤裸裸的身體佩帶骨飾、花束,現而無自性(與血肉之軀不同),好似撐起的紅緞帳幕一樣,內外透明。這是外在身體的觀想法。

如果是我們自己修,就將自己的身體觀成金剛瑜伽母,儀軌中的念誦是「自身觀為金剛瑜伽母」;而如果是在超度,那就要把面前的屍身觀為金剛瑜伽母,並念誦「汝身觀為金剛瑜伽母」,有這個差別。

這是第一步的觀想方法。

二、體內中脈的觀想方法:

又觀想:位於金剛瑜伽母身體中央的垂直中脈,就像空空的室內插入柱子一樣,不向左右任何一方傾斜,挺直地立在身體中央,所以稱為中脈。

為了表示法身無變,而將它的顏色觀成靛樹皮一樣湛藍;為了表示習氣障薄弱,而將它觀成蓮花瓣一樣的薄;為了表示遣除無明黑暗,而將它觀成像芝麻油燈一樣非常明亮(里外透明);為了表示不入劣道與邪道,而將它觀成芭蕉樹榦般的挺直。總之,所觀想的中脈具足以上四種特徵。

這四種特徵,如果有觀想能力,就全部一一地觀想圓滿。實在沒有這個能力的話,那就從大體上觀想一個金剛瑜伽母,然後在她體內觀想一根端直的中脈,湛藍色,這樣就可以了。

為了表示善趣與解脫道,而觀想它的上端在頭頂梵凈穴處開啟,就像打開的天窗一樣。梵凈穴的位置,在兩個耳朵向上的兩條線,與前額中間向上的一條線,三條線交叉的地方,也就是頭頂的中間。以前講《文殊大圓滿》時也講過,你們摸一摸,看有沒有人是空的?那個位置,可能摸不出來,但是觀想的時候,中脈的上端就是在這個位置,就像打開的天窗一樣。

為了表示關閉輪迴與惡趣之門,觀想它的下端在臍下四指正對的部位,絲毫不漏、完全封閉。

中脈的下端封閉、上端打開,這樣觀想很重要。我們現在修的這個頗瓦法,沒有危險性,與其他的圓滿次第不同。其他有些圓滿次第,如果你氣脈修不好,可能會出一些問題。但修頗瓦不會有這些過失。尤其是,如果你經常想著中脈的上方是開著的,下方是封閉的,那你的心識就不會往下墮。而心識往下墮的話,在臨終者來講,一般是要墮入三惡趣的。在有些教言中說,人死的時候,可以從身體的邊緣來觀察他的去處:如果從頭上開始涼,說明他是下墮的;如果熱氣在上方長時間不消失,那麼就有解脫的表示。

以上是第二步,內在中脈的觀想方法。

三、在中脈心間位置將心識觀作「舍(ZA:)」字:

再觀想:中脈的裡面,正對心間的位置上有一個好似竹節隔斷般的脈節[1],在脈節的上面,有一個淡綠色的風團明點時刻不停地波動起伏,它的上面有代表自己心識本體、具有涅槃點「:」和小阿「:」的紅色「舍(ZA:)」字。也就是說,我們的心識變成了這個「舍(ZA:)」字,最好觀藏文的「ZA:」,不要觀漢文的「舍」,因為藏文的「ZA:」有自心的種子這樣的含義。

這個紅色「舍(ZA:)」字,就像山上的旌旗被風吹動一般陣陣抖動,它是覺性自心的所依根本。也就是說,在眾生階段,它是我們的心識;而如果你認識了它,它就是覺性。因此,一定要觀想這個紅色「舍(ZA:)」字。

這是第三步,在中脈心間的脈節上面,有一個動搖的淡綠色風團明點,明點上面有一個不停抖動的紅色「舍(ZA:)」字,它就是我們的心識。

四、在頭頂上觀想形象為無量光佛的根本上師:

接著觀想:在自己頭頂一肘左右上方的虛空中,有一個由八大孔雀嚴飾的寶座,上面有各種蓮花、日、月的三層坐墊,墊上端坐著本體為三世諸佛總體之自性,無等大悲寶藏具德根本上師,形象為世尊怙主無量光佛。

第142節課

83、請熟悉並修持整個往生法。

往生法的第一段念誦,觀想上有四個次第:一、將自己的身體觀作金剛瑜伽母;二、體內中脈的觀想方法;三、在中脈心間位置將心識觀作紅色「舍(ZA:)」字;四、在頭頂上觀想形象為阿彌陀佛的根本上師。這些道理,在華智仁波切的講解和儀軌的頌詞上都有。之後是念誦佛號。

接下來講第二段念誦。

全文完整地念誦三遍(有時間的話就念三遍;沒有時間,只念一遍也可以)之後,再從「當以強烈敬信而祈禱」到結尾念誦三遍,然後將末尾「願獲法身法界之佛地」這一句念三遍。在這些時候,一定要滿懷對上師怙主無量光佛的誠摯信心,一心專註在覺性自心所依的「舍(ZA:)」字上(這裡一定要觀藏文)。

自己修的時候就是這樣,自己觀為金剛瑜伽母,上面有上師,在對上師滿懷強烈信心祈禱的同時,心專註在將自己的心識所觀成的「舍(ZA:)」字上。

而如果是超度亡靈,那在前一段的念誦中(明觀金剛瑜伽母及體內中脈時)說的是「汝身觀為金剛瑜伽母」,而觀的時候,也是把亡者的心識觀想成「舍」字,並不是觀自己的心識了,有這個差別。因此,我們在屍體前念頗瓦時,首先要觀想亡者以金剛瑜伽母的形象來站著,並將他的心識觀想作「舍(ZA:)」字。而此時也是一邊祈禱,一邊專註在「舍」字上。

● 修「舍(ZA:)」字法[1]

然後,舌頭抵住上齶念誦五遍「舍」,念的同時,觀想覺性自心所依的紅色「舍(ZA:)」字,隨著淡綠風團明點而起伏波動,並且越來越高,最後從頭頂梵凈穴出來,與此同時念一聲「吼嘎」,觀想這一「舍(ZA:)」字如同勇士射箭般,融入無量光佛的心間。

接著又如前一樣明觀心間「舍(ZA:)」字,專註所緣並誦七遍或二十一遍「吼嘎」。學院平時就念三遍,一般沒有念七遍或二十一遍,但修鍊時可以多修這一「舍」字法。

「吼」字的後面,一般有個輕微的「嘎」音,「吼嘎」。雖然其他宗派有念「吼」時觀想上升、念「嘎」時觀想下降的傳統,現在個別寺院中還有,但自宗寧提派並沒有觀想下降的傳統。

其實在平時修鍊時,不觀想下降,直接把心再次觀成「舍」字就可以。有些人可能想:「"舍』字已經融入阿彌陀佛的心間了,如果不觀想下降,怎麼樣再次地修呢?」但實際上,修鍊只是對這個修法進行訓練,不一定是把真實的心送上去了。而如果真的要往生時,念一遍「吼嘎」,就已經融入阿彌陀佛的心間了。

念完「嘎」以後,再如前一樣念誦「頂禮供養……」祈禱文,並儘力念修「舍」字法,接著再念「頂禮供養皈依世尊善逝出有壞圓滿正等覺怙主無量光佛」七遍或三遍。

往生儀軌

一、皈依、發心(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二、四無量心(一遍)

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

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三、金剛七句祈禱文(三遍)

歐堅耶傑呢向燦,巴瑪給薩東波拉,

雅燦巧格歐哲尼,巴瑪炯內義色札,

括德咯卓芒布果,且傑吉色達哲傑,

辛吉洛協夏色所,格熱巴瑪色德吽。

四、蓮師心咒(隨意念)

嗡啊吽 班匝格熱巴瑪色德吽

五、遠喚上師——悉地藏流

(祈禱、讚歎、呼喚上師求加持的十六偈頌)

作者: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浩瀚如來之總相,

無餘有情之依怙,  顯密教法開顯者,

大恩上師垂念我。  佩帶清凈之戒飾,

擁有無散等持藏,  具備無等智慧眼,

大恩上師垂念我。  百萬智者之頂飾,

千成就者之尊主,  摧毀五濁衰敗者,

大恩上師垂念我。  瞭然照見一切法,

如母慈愛諸有情,  十自在藏自駕馭,

大恩上師垂念我。  無遺斷除諸二障,

獲證四身勝王位,  利樂大海之源頭,

大恩上師垂念我。  三傳承師之代表,

寂猛本尊之遍主,  三處空行之商主,

大恩上師垂念我。  如海佛陀之補處,

如海妙法之源泉,  如海僧眾之君主,

大恩上師垂念我。  受持香巴之教軌,

莊嚴三學之教法,  開顯六加行教者,

大恩上師垂念我。  道果教法之砥柱,

斷法教派之來源,  依修教法持藏者,

大恩上師垂念我。  中觀教法之主人,

大手印教之杲日,  大圓滿法之妙車,

大恩上師垂念我。  宗喀巴師之行為,

米拉日巴之修持,  蓮師見解持藏者,

大恩上師垂念我。  阿底峽尊之戒律,

珠魏滾波之等持,  薩班智慧之領主,

大恩上師垂念我。  帕單巴尊之威力,

鄔金巴尊之悲憫,  穹波智慧之總集,

大恩上師垂念我。  於作祈禱具緣子,

不懈慈悲而垂念,  加持甘露妙雨流,

灌溉心間之蓮花。  於泊可怖輪迴中,

苦難芸芸之群生,  祈願賜予永安樂,

殊勝菩提大慰藉。

五濁猖狂諸損惱,

致使徒存虛名已,  現喜剎土之妙欲,

祈願招引於此處。  六、上師瑜伽速賜加持(三遍)

            

啊 啊克迪秋更嘎達如波昂 輪涅諸法本凈覺性中讓當瑪格義西喔尼龍 自性不滅智慧五光界喔吾華單加畢多吉拉 本體具德文殊金剛尊南巴加吉義新洛布尼 行相唯一怙主如意寶嘎薩則爭班智達義其 白明美顏班智達之飾秋恰夏吉日阿支拿瓦南木 說法手印持執寶劍函夏尼吉中喔熱莫美卓 二足跏趺照射無邊光讓朗達畢堅得拉美薩 一切自現觀為凈明然祈禱者:涅慶日喔賽內香更思 自大勝境五台山嘉華頭吉新拉義拉門 文殊加持入心者晉美彭措夏拉所瓦代布 祈禱晉美彭措足共機多巴破瓦新吉羅 證悟意傳求加持隨力念誦後:

塔尼喇嘛喔內頭耐吉 後師已成五光之明點讓格協喔涅修釀為騰 由從自頂滲入於心間嘉更義西玖地喇嘛當 當思諸佛智慧總集師嘎瓦娘波新拉托巴薩 獲得與彼同份之加持

七、大圓滿龍欽心髓往生法

           唉瑪吙

自現任運清凈無邊剎

圓滿莊嚴西方極樂土

自身觀為金剛瑜伽母

一面二臂紅亮持刀蓋(托巴) 雙足舞式三目視虛空

體內中央之中脈 粗細猶如竹箭許

具有空凈光之管 上端開於梵凈穴

下端關閉於臍下 心間阻斷之節上

淡綠風團明點中 明觀自心紅舍( )字

頭頂一肘之上方 明觀佛陀無量光

具足相好圓滿身

(一遍)

頂禮供養皈依世尊善逝出有壞圓滿正等覺怙主無量光佛

(三遍或七遍,也可以念「南無阿彌陀佛」代替)

唉瑪吙

境為自現了義密嚴剎

百倍信心彩虹縈繞中

皈處總集根本之上師

身非庸俗而為清澈身

吉祥無量光佛本體住

當以強烈敬信而祈禱

現前往生聖道祈加持

趨入密嚴剎土祈加持

願獲法身法界之佛地 (三遍)

當以強烈敬信而祈禱

現前往生聖道祈加持 趨入密嚴剎土祈加持

願獲法身法界之佛地 (三遍)

願獲法身法界之佛地 (三遍)

舍 舍 舍 舍 舍 (五遍)

          吼嘎 吼嘎 吼嘎 (五、七、二十一遍)

頂禮供養皈依世尊善逝出有壞圓滿正等覺怙主無量光佛

(三遍或七遍,也可以念「南無阿彌陀佛」代替)

八、入草往生法

頂禮佛陀無量光

祈禱鄔金蓮花生

大恩根本師悲攝

根本傳承師引道

加持修成往生法

依此捷徑趨空剎

吾等從此命終時

加持速生極樂剎

(一遍) 加持速生極剎(三遍)

           舍 舍 舍 舍 舍              吼嘎 吼嘎 吼嘎(五、七、二十一遍)

頂禮供養皈依世尊善逝出有壞圓滿正等覺怙主無量光佛

(三遍或七遍也可以念「南無阿彌陀佛」代替)

九、天法往生法 唉瑪吙極其稀有怙主無量光

大悲觀音大力金剛手

我等專心致志而祈禱

修成往生深道祈加持 我等一旦出現死亡時 加持神識往生極樂剎

(一遍) 加持神識往生極樂剎(三遍)舍 舍 舍 舍 舍吼嘎 吼嘎 吼嘎

啪的 啪的 啪的 啪的| 啪的(大聲)

十、長壽咒

嗡 阿瑪日阿納則聞德意 唆哈(100遍)

依靠念長壽咒,可以使壽命不受損害,並且憑藉緣起諦實力也可以消除壽障。

十一、迴向偈

《略極樂願文》:「唉瑪吙!

奇哉佛陀無量光,

右側至尊觀世音,

左側勇識大勢至,

無量諸佛菩薩繞。

稀有無量之安樂,

名為極樂彼世界,

祈願我等命終時,

不隔他世即往生,

面見彼佛阿彌陀。

如是我發之此願,

祈禱十方佛菩薩,

加持無礙得實現。」

此福已得一切智,催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十二、成就所願誓言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 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 如是迴向發願悉成就

十三、成就所願咒

達雅塔 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 唆哈

十四、蓮師心咒

嗡啊吽 班匝格熱巴瑪色德吽

往生儀軌

加 持 咒(三遍):

嗡,桑巴,桑巴,波瑪納薩,瑪哈臧巴巴吽帕的所哈

一、皈依、發心(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二、四無量心(一遍)

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

 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三、金剛七句祈禱文(三遍)

歐堅耶傑呢向燦,

巴瑪給薩東波拉,

雅燦巧格歐哲尼,

巴瑪炯內義色札,

括德咯卓芒布果,

且傑吉色達哲傑,

辛吉洛協夏色所,

格熱巴瑪色德吽。

鄔金剎土西北隅蓮莖花胚之座上稀有殊勝成就者世稱名號蓮花生空行眷屬眾圍繞我隨汝尊而修持為賜加持祈降臨格熱巴瑪色德吽

四、蓮師心咒(隨意念)

嗡啊吽 班匝格熱巴瑪色德吽

五、遠喚上師——悉地藏流

(祈禱、讚歎、呼喚上師求加持的十六偈頌)

作者: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浩瀚如來之總相,

無餘有情之依怙,  顯密教法開顯者,

大恩上師垂念我。  佩帶清凈之戒飾,

擁有無散等持藏,  具備無等智慧眼,

大恩上師垂念我。  百萬智者之頂飾,

千成就者之尊主,  摧毀五濁衰敗者,

大恩上師垂念我。  瞭然照見一切法,

如母慈愛諸有情,  十自在藏自駕馭,

大恩上師垂念我。  無遺斷除諸二障,

獲證四身勝王位,  利樂大海之源頭,

大恩上師垂念我。  三傳承師之代表,

寂猛本尊之遍主,  三處空行之商主,

大恩上師垂念我。  如海佛陀之補處,

如海妙法之源泉,  如海僧眾之君主,

大恩上師垂念我。  受持香巴之教軌,

莊嚴三學之教法,  開顯六加行教者,

大恩上師垂念我。  道果教法之砥柱,

斷法教派之來源,  依修教法持藏者,

大恩上師垂念我。  中觀教法之主人,

大手印教之杲日,  大圓滿法之妙車,

大恩上師垂念我。  宗喀巴師之行為,

米拉日巴之修持,  蓮師見解持藏者,

大恩上師垂念我。  阿底峽尊之戒律,

珠魏滾波之等持,  薩班智慧之領主,

大恩上師垂念我。  帕單巴尊之威力,

鄔金巴尊之悲憫,  穹波智慧之總集,

大恩上師垂念我。  於作祈禱具緣子,

不懈慈悲而垂念,  加持甘露妙雨流,

灌溉心間之蓮花。  於泊可怖輪迴中,

苦難芸芸之群生,  祈願賜予永安樂,

殊勝菩提大慰藉。

五濁猖狂諸損惱,

致使徒存虛名已,  現喜剎土之妙欲,

祈願招引於此處。  六、上師瑜伽速賜加持(三遍)

輪涅諸法本凈覺性中

自性不滅智慧五光界

本體具德文殊金剛尊

行相唯一怙主如意寶

白明美顏班智達之飾

二足跏趺照射無邊光

一切自現觀為凈明然祈禱者:

自大勝境五台山 文殊加持入心者 祈禱晉美彭措足 證悟意傳求加持 隨力念誦後:

後師已成五光之明點

由從自頂滲入於心間

當思諸佛智慧總集師

獲得與彼同份之加持

七、大圓滿龍欽心髓往生法

唉瑪吙

自現任運清凈無邊剎

圓滿莊嚴西方極樂土

自身觀為金剛瑜伽母

一面二臂紅亮持刀蓋(托巴) 雙足舞式三目視虛空

體內中央之中脈 粗細猶如竹箭許

具有空凈光之管 上端開於梵凈穴

下端關閉於臍下 心間阻斷之節上

淡綠風團明點中 明觀自心紅舍( )字

頭頂一肘之上方 明觀佛陀無量光

具足相好圓滿身

(一遍)

救 單 地得雲 向 巴 扎 救 巴揚 大 巴 奏 波 桑 吉 滾 波慪花 德 美巴拉夏 擦 漏 秋 斗加 色 切慪(三遍)

頂禮供養皈依世尊善逝出有壞圓滿正等覺怙主無量光佛(三遍或七遍)

唉瑪吙

境為自現了義密嚴剎

百倍信心彩虹縈繞中

皈處總集根本之上師

身非庸俗而為清澈身

吉祥無量光佛本體住

當以強烈敬信而祈禱

現前往生聖道祈加持

趨入密嚴剎土祈加持

願獲法身法界之佛地

(三遍)

當以強烈敬信而祈禱

現前往生聖道祈加持 趨入密嚴剎土祈加持

願獲法身法界之佛地 (三遍)

願獲法身法界之佛地 (三遍)

舍 舍 舍 舍 舍 (五遍)

 吼嘎吼嘎吼嘎 (五、七、二十一遍)

救 單 地得雲 向 巴 扎 救 巴揚 大 巴 奏 波 桑 吉 滾 波慪花 德 美巴拉夏 擦 漏 秋 斗加 色 切慪(三遍)

頂禮供養皈依世尊善逝出有壞圓滿正等覺怙主無量光佛(三遍或七遍)

八、入草往生法

頂禮佛陀無量光

祈禱鄔金蓮花生

大恩根本師悲攝

根本傳承師引道

加持修成往生法

依此捷徑趨空剎

吾等從此命終時

加持速生極樂剎

(一遍)加持速生極樂e  剎

(三遍)

 舍 舍 舍 舍 舍 吼嘎 吼嘎 吼嘎(五、七、二十一遍)

救 單 地得雲 向 巴 扎 救 巴揚 大 巴 奏 波 桑 吉 滾 波慪花 德 美巴拉夏 擦 漏 秋 斗加 色 切慪(三遍)

頂禮供養皈依世尊善逝出有壞圓滿正等覺怙主無量光佛(三遍或七遍)

九、天法往生法 唉瑪吙極其稀有怙主無量光

大悲觀音大力金剛手

我等專心致志而祈禱

修成往生深道祈加持我等一旦出現死亡時加持神識往生極樂剎

(一遍)加持神識往生極樂剎

(三遍)舍 舍 舍 舍 舍吼嘎 吼嘎 吼嘎

啪的 啪的 啪的 啪的| 啪的(大聲)

十、長壽咒

嗡阿瑪日阿納則聞德意唆哈(100遍)

依靠念長壽咒,可以使壽命不受損害,並且憑藉緣起諦實力也可以消除壽障。

十一、迴向偈

《略極樂願文》:「唉瑪吙!

奇哉佛陀無量光,

右側至尊觀世音,

左側勇識大勢至,

無量諸佛菩薩繞。

稀有無量之安樂,

名為極樂彼世界,

祈願我等命終時,

不隔他世即往生,

面見彼佛阿彌陀。

如是我發之此願,

祈禱十方佛菩薩,

加持無礙得實現。」

此福已得一切智,

催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

願度苦海諸有情。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十二、成就所願誓言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

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

如是迴向發願悉成就

十三、成就所願咒

達雅塔 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 唆哈

十四、蓮師心咒

嗡啊吽 班匝格熱巴瑪色德吽

所謂強制往生法就是強行令自己的神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一種修法。每天修學強制往生法的時間沒有具體規定。無論早上、中午還是晚上都可以。修學的地處也沒有什麼具體規定,當然若要是能在家中的佛堂,或者沒有他人的干擾的情況下,每天靜下心修持強制往生法的話,是非常好的。

對每個人來說,死亡都是很沉重的話題。沒有一個人不害怕死亡,但僅僅害怕、逃避沒有用,尋找一個對付死亡的辦法,才是萬全之策。破瓦法,是凡夫應對死亡的最佳選擇。平時我們修出離心、菩提心、空性等所有的修法,都是為了解脫,也可以說是為死亡做準備。但如果在修行尚未成功之前死亡,唯一的補救方法,就是破瓦法。

頂果欽哲仁波切的教言說,有「外內密」三種上師可以指引我們,外在的

上師像褓姆,讓我們轉心向佛法,內在的上師是「聞思修」三學,而最後秘密的上師,是究竟的上師,那就是「自心的覺」。仁波切說:「覺,在當下的每一念心中,只要放鬆,向內觀照即可。」

慈成加參仁波切對臨終者的指導

今天(2013年5月2日)早上,一個即將死亡的人請慈成加參仁波切開示。 他說:「我以前沒有好好的修過法,也沒有想到我會這麼快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但是我相信佛。我現在心很慌,很怕。仁波切,在我這樣緊張的情況下,有沒有一個竅訣給我?」

仁波切回答:「你不要緊張,不要害怕。死亡是正常的現象,這人世間的60多億人,每個人最後都要經歷這個死亡階段,只是時間早晚而已。你先平靜下來。你今生想做的都已經做了,你也沒有什麼好後悔的事情,你現在要放下對這個人世間的一切貪戀。

我現在給你傳三個臨終的竅訣:

第一個方法:觀想阿彌陀佛在你的頭頂上方,觀想你的靈魂從自己的頂門出去,融入阿彌陀佛的心間。

第二個方法:臨終時,心裡唯一觀想十方諸佛菩薩的總體---自己的根本上師,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根本上師的法像上。

第三個方法:臨終最後一口氣即將呼出時,心不慌亂,也不外求,穩定地安住在自心的明光中,就在這種狀態下離開人世。

目前第一個方法對你比較合適,你從現在開始就練習這麼觀想,這對你非常有幫助。」

明哲法師開示

阿彌陀佛無量光,自心彌陀光無量,

心佛眾生無差別,阿彌陀佛阿彌陀。怕是怕什麼?你不是死,而是生!生哪裡去?…(隨業投生)。(你若)生西方極樂世界,生阿彌陀佛國,這是好事!所以,我們現在住的這個地方叫旅店、是客棧。高樓大廈住的再多,都是一個客居。知道嗎?(…)我在這裡講念佛成佛的道理。當你臨命終死的時候,害怕什麼?佛在你的心中,佛在你的身邊,看著你!是吧?這一生,能走上佛的道路、光明道路,才不枉過人生。我們從世間出現,來到這個世間,如果沒有走上佛的道路,就是迷惑的一生,黑暗的一生,苦的一生、最後的結果是一輩子空過。無論地位多高,有多大的財富,你都是一個窮人。為什麼?如來寶藏沒打開,你也不是智慧者,也是一個瞎子,也是一個聾子。所以,明白了佛法,在心裡開出光來!開心光。正因為如此,阿彌陀佛無量光明,自心的光明有多大?你說說?「光無量!」。我那一次這樣講,這一次還是這樣講。自心彌陀光無量,對!我哪一次都要這樣講,我怕你們忘了。阿彌陀佛無量光,自心彌陀光無量,心佛眾生無差別----平等,阿彌陀佛有多大光明,我們就有多大的光明,我們自心光明跟佛的光明一樣。眾生,你、我、他都算上,都是平等的,人人有個無量光,你明了了心佛眾生皆無差別,阿彌陀佛已成佛,修行的是未成佛,我們也是未成佛,誰修誰成,不修不成,沒有天然的釋迦牟尼佛,都是修來的。你把阿彌陀佛與本人自心聯繫起來,這叫自他不二,不是兩個。你是什麼?你說:你是什麼?老居士你說。(答曰:)「我也是佛」。你是佛?你是什麼佛?你說你是佛,我贊成。你是什麼位上的佛,你明白嗎?好,不明白,我給你講這個道理。人人都是佛,不錯,我們有自信心,要不是佛也修不成,有這個佛種,這叫「理即佛」。怎麼叫「理即佛」?理是本體,從本質上講,人都是佛,本性都是佛,這叫「理即佛」,平等的。人人有佛性,昆蟲、螞蟻都有。不過佛性的力量,每個眾生肉體吸收不同。正因為每個人的條件、容量佛的力量大小,人身的靈性吸收佛的力量最多,所以人的靈性(佛性)絕對是要超過其他一些動物的。人為萬物之靈,最有智慧、最能思維、想像力很強,眼耳鼻舌身意,意識最強,第六根。你依個人的業力,業就是你的思想、你的妄念,你的煩惱、貪嗔痴,這是思想,造的是什麼?是殺盜淫妄惡業,叫穢業,穢是思想、煩惱;業就是行為、惡業。你的煩惱、惡業造成的最後的苦、結果。穢業是因,去哪裡是果,造什麼因結什麼果。在家裡不能修成佛嗎?當居士一樣能成佛,那個龐居士一家人不是成佛了嘛!整天住山洞的還沒有人干擾,沒成佛呢!在於什麼樣的觀念!關鍵在於我們的思想。什麼思想?信心!信心前面有個前提認識,信什麼?信佛!信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他方佛。轉過來信自,信自己有佛性,信自己有佛性能成佛,信自、信他。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相信我自己,這兩個是對比,相對的嘛!最後再來一個統一。西方極樂世界這麼遠,我一個凡夫眾生能成?佛告訴你,你是凡夫眾生,你的能量跟我一點不差,一點不減少!我是已成佛,你是未成佛,你的寶藏是礦石,礦產沒有開發,一開發把渣子去掉,才是純金,同樣能煉成純金,純金是成佛,人人能成佛,這就要靠我們修行。所以,一個信自、信他,信西方極樂阿彌陀佛,也相信自己跟阿彌陀佛不是兩個。畫龍點睛——成佛的無上法門

阿彌陀佛無量光,自心彌陀光無量,心佛眾生無差別,阿彌陀佛阿彌陀。不要念別的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的什麼?念的佛也不見了,自己也不見了,眾生也不見了。什麼?都變成無量光了嘛!都在一個大光明藏,把眾生涵進去了,就變成自己的力量,這就是無上法,這就是成佛的法門。越有病苦,越要念,平常身體健康不知道修行。「舉世盡從忙裡老,誰人肯向死前修」。到了臨終時再去修來不及了!臨時抱佛腳,平常你幹什麼去了?平常吃喝玩樂,搞世間的雜事去了,要準備資糧。修行法門,信願行三種資糧不要別的,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修行的願望是很多的,就是想上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我要成佛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無量光明,我也修成無量光明!就這麼簡單,就這個願因下去了,最後究竟成就。只要發這個心,發這個菩提心的願望,再加上信願行三資糧,這一生成佛沒問題,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可以! 大家記住:

阿彌陀佛無量光,自心彌陀光無量。

心佛眾生無差別,阿彌陀佛阿彌陀。

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入三摩地、斯為第一。這就是要我們的堅強意志,不要轉變。什麼是正法?這麼簡單就叫正法啊?金子不多,一點就夠了。世間無量,個人的光陰有限,個人有限,還有無量光存在,我們就抓緊修個人的無量光,懂嗎?這就是觀想,大光明藏,修好了就是光明定,修過密法的,密宗有個光明定,有光明藏,成佛,就這麼簡單,你要這樣做,你做起來能做到,可不簡單。就念一句阿彌陀佛,不要間斷,不用多說,就今天這半個小時功夫,你記住就行了。多了記不住,一句阿彌陀佛會念吧!怎麼念法呢?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兩句話就夠了,入三摩地,斯為第一,那是談的結果,方法就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明哲法師

84、面對死亡,你平時都有哪些準備?請交流一下這方面的心得。死亡並非意味全盤毀滅,乃為另一生命之肇始。人亡故後,隨三種力量而去。1、隨業而去:隨所造善惡業中最重者投生。業即為一種造作,具因果之連鎖性。商有商業,工有工業,行善有善業,為惡有惡業,故古德云:「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具真知灼見之智者,應及時行善、用功,求往生極樂。既知命終將隨業而去,當於一切造作皆善加用心,因造作即形成吾人之業。2、隨念而去:意即隨起心動念而去。舉例言之:一人每日瞋恚憤怒,此發怒之力量(念頭)勝過其他,以瞋心將化作火,此人臨命終極易墮地獄。若貪念重,執著子孫、財產,臨命終強者先牽,何種念頭最強,即順該念頭去投胎。當知,修行即在修正自己的念頭。若不識此,雖拜佛、禮懺、作早晚課,卻未在修正念頭上下手,念頭始終於原地打轉,未能寬恕他人,芝麻小事即被束縛,雖終日念佛,然閑來即道人長短,徒重形式,未掌握修行要旨。如實修行者即無諍,非但與眾生無諍,其內在亦無抗拒。是以於起心動念應特加警惕。3、隨習氣而去:習氣極難斷。初始,我人製造習氣,日積月累,我人遂為習氣所控制。就物理學上而言,即為「慣性作用」。投胎時,多隨平生最重之習氣,相引至同類環境。若持名念佛,積習日久,彌留之際,佛號自然脫口而出。(修行就是改習氣)生命若屬斷滅,因果觀念必蕩然無存。為非作歹、作姦犯科等亂象勢將層出不窮,後果不堪設想。幸而生命有連續性,方可遏彼邪風。正因其為連續性,故應正視「死亡」問題,對臨終至投胎之注意事項,應列為生命中極緊要之功課。印光大師曾云:「平日不念佛人,臨終善友開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常念佛人,臨終若被無知眷屬,預為揩身換衣,及問諸事與哭泣等,由此因緣,破壞正念,遂難往生。」足證臨終處理至為緊要。可嘆世間眾生未諳此,往往草率行之,或沿襲舊習,妄自施為。如斷氣即送進冰庫,或倉促為亡者更衣等錯誤處理方式。在世時為死亡做好準備: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練兵千日,用兵一時。 我的一位上師說,在死的那一刻,人往往不能像在世時般做禪修,若你在生時不能做好禪修,死時就更加無法做到,因為你根本不能集中注意力。其實,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與眾生相處,積聚資糧及凈除業障﹔懷著一顆誠懇、仁愛及慈悲之心為人服務,不辭勞苦地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並供奉上師三寶。由於我們娑婆眾生業障深重的緣故,一定要養成每天反思和懺悔的習慣。只有堅持修習懺悔法門,比如其中極其殊勝的金剛薩垛修法,每天念誦百字明至少21遍(108遍以上更佳),或者金剛薩垛心咒至少108遍(千遍以上更佳),各種惡業才能懺悔清凈。也只有堅持積資凈障,才能保證修行吉祥圓滿。

三寶所依:佛像、佛經(法華經、 菩提道次第廣論 、般若攝頌等)佛塔

心存善念  坦然面對死亡:不害怕,不恐懼,保持安詳心態。死亡不是終結。要萬緣放下。要做到「一心不亂」,「心不顛倒,意不貪戀」。臨死時的心念很關鍵:無論活著或臨終,心存善念很重要。「不要有負面的念頭」

臨終時的一個大竅訣,務必要牢記!助念時要告知!頗瓦法中還說,一個人在臨死之前,只要強烈地觀想:「我的罪業已徹底清凈,我的善法非常非常多!」有這樣一種念頭,也能往生極樂世界[此竅訣極其殊勝,大家務必要牢記!即使你罪業深重,臨死前若有這個念頭,也可以往生凈土。]。大家在有生之年,修行的方向不要改變,在此基礎上,應當竭力懺悔。學院很多人行持佛法,雖然跟聖者相比,還是比較差,經常產生煩惱,善法也不能圓滿所有支分,有很多慚愧之處。但跟不學佛的人比起來,還是值得榮幸的,至少每天拿轉經輪念一點經,觀想一點,做一點善事,這個功德不可思議。所以,即使你造了重罪,也不可放棄自己,一定要依靠佛法改邪歸正,精進懺悔!

——出自索達吉堪布《親友書》講記

剎那往生法:蓮花生大士的《大悲續》和喬美仁波切的教言中都說過: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中陰,最好在沒有死的時候,於法身位或報身位時認識心的本性,生前就有把握往生極樂世界。

如果是橫死的話,蓮花生大士在《六中陰》竅訣里傳授了一種「剎那往生法」:若遭遇被水淹死、墜崖摔死、被雷劈死、中彈而死等諸如此類的橫死,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來不及觀想阿彌陀佛的身相、極樂世界的莊嚴、光是什麼顏色等,第一個念頭必須要想自己的心識往上去。若能觀想上面是與阿彌陀佛無二無別的上師,那是最好的;如果不能這樣,也一定要觀想心識往上去,有了這種意念,依靠上師三寶的加持力,一定不會墮落而獲得解脫。這是蓮花生大士和喬美仁波切非常殊勝的竅訣教言,大家應該隨時做好準備!

——摘自索達吉堪布《智悲清流》

作者:索達吉堪布

博主看雪客註:由此文可見,平時應時時觀想頭上有與阿彌陀佛無二無別的上師,養成這樣的習慣。

世界末日不一定到來,但每個人的死亡末日,卻隨時有可能突然降臨。

對每一個人來講,無論你信不信佛,死亡都是無法避免的。

當然,每個人死的方式都不相同:有的人是長年卧病在床,疾病纏身而死,有時間提前觀想佛陀、念誦佛號;而有的人卻是突然橫死,根本措手不及,一瞬間就離開人間了,這個時候,一定要用上「剎那往生法」。

什麼是「剎那往生法」呢?

我們若遭遇地震、車禍、洪水、墜崖、雷擊、中彈等危難時,來不及觀想阿彌陀佛的身相、極樂世界的莊嚴等,此時第一個念頭:一定要想著自己的心識往上去。

若能觀想上方是阿彌陀佛,自己的心識融入阿彌陀佛心間,那是最好;如果不能,至少也要想心識往上去。

有了這種意念,依靠三寶的加持力,一定不會墮落而獲得解脫。這是蓮花生大士在《六中陰》中極為殊勝的竅訣!

這個方法說起來簡單,但屆時能不能用得上,就要看平時的準備了。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點緊急情況,甚至走路被石頭絆了一下,也馬上這樣觀想,那麼,久而久之後變成「本能」,一旦大難臨頭,就會馬上想得起來。否則,只是稍微了解一下,從來也沒有訓練過,那關鍵時刻很容易驚慌失措,什麼竅訣都忘得一乾二淨。

人死後到了中陰階段,這時若能及時憶念阿彌陀佛,也能夠往生,這是非常關鍵的!喬美仁波切說過:「到了中陰階段,慢慢知道自己已死了,此時若祈禱阿彌陀佛、藥師七佛(藥師七佛曾發願救度中陰身),他們就會現前,引領你前往清凈剎土,或是八大菩薩前來接引。」

倘若生前曾破過戒、毀過誓言,業力非常深重,此時明知在中陰界,也拚命憶念了諸佛菩薩,但什麼感應都沒有,這該怎麼辦呢?一定要想往生極樂世界,往西方去!

然而,中陰界沒有日月,根本不知道「西」在哪裡,這時你要一心一意祈禱阿彌陀佛,這樣,阿彌陀佛定會現身指引。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往西方極樂世界的途中,你可能會遇到昔日的親朋好友,他們哭哭啼啼地求你不要離開。這時你千萬要注意:不要貪戀,不要被這些哀求的話語引誘,因為這是心魔幻化的障礙,要阻擾你不能順利往生。

上述竅訣極為殊勝難得,望大家切莫等閑視之!不管你現在能否接受,最好先將此記在心中。

來源:《做才是得到》

強制往生法:死期是不定的,在修行中,如果即生沒有成就,就應該運用頗瓦法(即往生法),趨入極樂世界。欲想往生極樂世界,當專修念佛法門,或者修學破瓦法都可以成就往生之道業。相比而言,破瓦法要比念佛法門快得多,破瓦法不必長期修學,只須要七天精進地修持就可以了。破瓦法,是凡夫應對死亡的最佳選擇。平時我們修出離心、菩提心、空性等所有的修法,都是為了解脫,也可以說是為死亡做準備。但如果在修行尚未成功之前死亡,唯一的補救方法,就是破瓦法。每個教派都再三強調,破瓦法是很重要的修法。所以在破瓦法修成以後,最好每天下午或晚上都抽點時間修一修,不用念誦破瓦法儀軌,只需從頭到尾觀想一遍就行。這樣即使偶爾間斷一兩天,問題也不是很大。這樣堅持下去,在大難臨頭的關鍵時刻,破瓦法才能起作用。---慈誠羅珠堪布索達吉堪布:睡覺時要吉祥卧祈禱和發願:平時多祈禱上師:上師知!上師知!上師知!最簡易的上師瑜伽。法王的上師瑜伽,蓮師七句祈禱文=上師瑜伽。發願:發善願,不發惡願。中陰願文;每天不間斷念誦文武百尊:每天不間斷磕頭佩戴系解脫聞解脫:七大得解脫往生被

阿米?」老人的語氣有感傷也有激動。<br/>   「是的,克拉托。正因為如此才有死亡。」<br/>   「太空娃娃,這是什麼意思啊?」<br/>   「你們對一切都戀戀不捨--家鄉,親人、財產、理念、主張、外貌、往事、日常生活,以及所有的一切.而宇宙需要生長其中的萬物進化;藉助別的經驗、別的情況、別的地方、別的人和別的想法不斷地使自己趨於完美。但是由於你們對一切都戀戀不捨,你們為自己留下通往其它學習與幸福境地的唯一途徑,就是肉身的衰老和毀敗;如此才告別了留戀,告別了往事,最終翻過了這一頁。除去靈魂深處很少、很少一點之外。任何記憶都不會留下了。」<br/>   「那不就是死了嗎?」文卡問道。<br/>   「你們只留下一條不得不放手的路,但是如果你們像更進化的人類那樣少一些無謂的眷戀,就不需要痛苦的死亡過程了。你們會比較容易拋開所留戀的,而積極主動地邁向宇宙為你們準備的新天地:此外,你們也不會忘記從前的事。我腦海還儲存著往日生活的全部記憶呢;從我是半個猩猩開始,直到進化到今天的程度的整個過程。」<

第143節課

85、《前行》這十二個引導文,每一個的意義是如何概括的?

共同外前行的六個引導:

第一、通過思維暇滿難得,使閑暇之身變得有意義。

第二、通過思維壽命無常之理,來鞭策自己精進。

第三、通過了知一切輪迴痛苦的本性,而生起出離心及悲心。

第四、通過明確因果的差別,而如理取捨善惡。

第五、通過憶念解脫利益,而使自己對佛果滿懷嚮往,並生起極大的信心。

第六、通過依止真正的善知識,來修學上師的意行。

五種不共內加行的引導

第一、依靠皈依三寶,奠定解脫道的基礎。一棟建築物有了地基,才會堅固,沒有地基,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倒塌。

第二、依靠發殊勝菩提心,樹立起佛子如海行為的框架。在穩固的地基上,便可以修建建築物了,而修建時首先要建立的,就是建築物的框架。

第三、依靠念修金剛薩埵,通過四力來懺悔一切過患之根本的墮罪。

第四、供三身曼茶羅,可積累一切功德之根本的福慧資糧。建築物有了地基、形成框架之後,還要壘牆、裝修,然後把裡面打掃乾淨,陳設傢具等等。

第五、一切加持的源泉——祈禱上師,可使自相續中生起殊勝智慧。上師的相續中有無量的智慧、悲心和功德,通過修持上師瑜伽,便可以一種強有力的方式,令自相續點燃智慧之燈。

如若修道尚未趨於究竟(未證悟以前),死亡便臨頭,則依靠不修便可成佛之往生法而往生凈土。死期是不定的,在修行中,如果即生沒有成就,就應該運用頗瓦法(即往生法),趨入極樂世界。加上這一往生法,總共就有十二個引導。

86、為什麼說《前行》涵攝了一切顯密修要?

共同加行里的四種厭世心——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迴痛苦、因果不虛,修持以後,便可生起無偽的出離心。

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論》中說:觀修暇滿難得和壽命無常,可以使修行人放下貪執,對今生生起厭離心;而觀修因果不虛和輪迴過患,則會明白無論轉生何處,都不會有快樂,從而放下對來世的執著。當我們對今生來世都了無希求的時候,也就有了修行的動力。

而依靠觀修解脫的功德,生起嚮往之心,可以開啟諸道之門。

諸道之門打開了,再依止一切功德的源泉——善知識,依靠善知識的指點,便可以創造聖道的緣起。

對一個修行人而言,如果他最初遇到的不是善知識,或者即使是個上師,但上師的方向不準確,那麼緣起就壞了。而如果遇到的是真正的善知識,那麼他的人生,也就有了真實的方向,有了善妙的緣起。如果最初的緣起弄壞了,轉再多的彎兒,也進不了正道。

在依止上師以後,應當以皈依作為基礎,再經由發殊勝菩提心修學六波羅蜜多的途徑,可以將我們引入遍知圓滿正等覺的真實正道之中。其實,像薩迦派的三現分[1]、格魯派的三士道、噶舉派的大手印的顯宗引導等一切聖道的要訣,都完全可以包括在這部《前行》的引導文中。

:「不要認為大圓滿前行只是前行而已,前行非前行,前行乃正行也。」

#序言:《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如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仁波切所說:「如此深法攝集了藏地興盛的薩迦、格魯、噶舉、寧瑪派的引導文及廣弘於漢地的凈土、華嚴、禪宗等一切顯密修要,並且具有持明傳承殊勝之加持。

索達吉堪布在譯序中說: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是顯密一切佛法之基礎,令一生成佛的究竟正法,堪稱為極其難得希有之殊勝論典。

五加行就是智慧的來源、成佛的來源、解脫的來源!丹真絨布上師開示87、竅訣是用來對治自心,你如何理解?請用教證等說明。

阿底峽尊者的殊勝教誡::「殊勝上師為揭露罪惡,殊勝竅訣為擊中要害,殊勝助伴為正知正念,殊勝勸勉為怨魔病苦,殊勝方便為無有改造。」

最好的上師,他在講課時能揭露你的過失和罪惡,天天說好話有什麼用?要揭露罪惡。最好的竅訣,就是擊中你的要害。

殊勝的伴侶是正知正念,正知讓你時時觀察自己的三門,正念讓你不忘失善法,這才是修行人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勸勉,其實是修行中出現的違緣。當怨魔來危害你、敵人來危害你、病苦來危害你的時候,你就會立即提起正念,認真地修行。最殊勝的方便,是無有改造。

《前行》中有很多這樣的教言,而華智仁波切將這些歸納起來說:竅訣擊中罪過要害、正法融入於自心、恆常提起正知正念而將一切錯亂歸於自身、包括生起一個惡分別在內的念頭也絕不能放任自流,而要以正法來調伏自相續,這是殊勝的要訣。

如果能掌握上面的殊勝竅訣,用正知正念來護持自己並真實地修行,那麼自己對自己實在有很大的恩德,對眾生也有恩德,這樣以正法利益自心,依止上師也可獲得實義。

如阿底峽尊者說:「殊勝饒益乃令入正法,殊勝受益是心入正法。」

第144節課

88、作者如何以幾種比喻說明此論為善說?對此你有哪些體會?

1、《大圓滿前行》如豐美的食物。(滿漢全席)

就像做飯時要先清洗掉糠秕等糟粕一樣,本論在撰著時,完全捨棄了空洞乏味的戲論言詞;就像飯菜要調味一樣,本論調合了極為甚深的實修要訣——從人身難得到往生法的一切美味;就像一道菜里要有精華一樣,本論烹調了傳承上師們親自證悟的口訣,並以此為精要。所以,《大圓滿前行》這部善說,如同世間無可比擬的美味佳肴一般,誰去享用,都會滋益身心的。

2、《大圓滿前行》如靈巧的農夫。

我們的心野蠻粗暴,充滿貪嗔痴三毒,就像一塊低劣的荒野從未被開墾過,而《大圓滿前行》里有很多竅訣,這些竅訣就像鋒利的金剛犁一樣,用它來開墾你心靈的荒野,能迅速除去無量的過患;心被開墾了之後,再用《前行》里的真實妙法水善巧灌溉,便可以生長善法的莊稼了,所以,這部善說就如靈巧的農夫。

3、《大圓滿前行》如豐年的莊稼。

當心的荒野被開墾、灌溉之後,以四種共同加行成就了出離心的良田,在這片肥沃的良田上,巧妙地播下大乘菩提心的種子。種子有了,那如何讓它生長呢?通過供曼茶羅積累資糧,念修金剛薩埵凈除罪障,菩提心種子便可以發芽,並漸漸生長出種種功德妙果。所以,這部善說就如豐年的莊稼,五穀豐登、非常圓滿。

4、《大圓滿前行》如慈愛的乳母。

乳母因為慈愛孩子,所以會嚴厲地斷除孩子的惡行,告訴他這個能做、那個不能做,為他講解做人的道理,讓他學習,並且處處呵護他成長。同樣,這部《前行》就像乳母一般,揭露我們相續中的罪業和過失,將其一一剷除;以善巧的語言,百般宣說種種善法的功德及佛理;同時對我們相續的成長唯一作饒益,所以,這部善說就如乳母一樣。

5、《大圓滿前行》如心中的如意寶。

《前行》的詞句極佳。所謂詞佳,不是說辭藻華麗,而是說語句流暢、言詞懇切,誰都看得懂,智者也愛看,愚者也愛看。不僅詞句美,更重要的是意義非常深奧,而且,在這部論典的字字句句中,他的無等上師如來芽尊者的竅訣口氣尚未消失。所以,此善說不像外在的財富,或有利、或有弊,它是真正的內心的如意寶,任何人得到了它,聽聞、學習、修行它,不離開這個法本,那此人必定直接或間接地入於真實的解脫正道。

佛顯文字相,我們要一遍又一遍的反覆讀,可以獲得歷代傳承上師的不可思議的加持。終身伴侶。

89、通過學習《前行》,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請與大家分享。

華智仁波切講過:在沒有出離心、菩提心的前題下,即使閉關九年修大圓滿,也不能播下解脫的種子。還說「沒有任何事比心地善良行為仁慈更重要」。華智仁波切於《屠夫真言》中曰:「心善身語善,心惡身語惡,心乃諸法源,調心佛善說。

願你擁有一顆慈悲菩提心。生者我者母,教我者師。前行挽救我,上師勝爹娘。感恩我的「金洲大師」,菩提學會有上師仁波切,是我們學法之幸,修法之幸!我們來到人間,能遇到佛法,尤其是遇到殊勝的菩提心教言是非常一福報的。凡是能讓我發起菩提心的人或法本都值得最尊重。

是自相續比以前調柔,過去貪嗔痴熾盛,現在內心趨於平靜和安詳。雖然還達不到完全斷除執著,至少慾望降低,煩惱減少。過去光知道追求身外之物,現在知道應開發自心寶藏。前者短暫的,不長久,後者才是快樂自在的。

四思維轉心向法---出離心--放下(對治貪慾心)

五加行-------菩提心(對治自私心)

           空性見(對治實有)

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論》中說:觀修暇滿難得和壽命無常,可以使修行人放下貪執,對今生生起厭離心;而觀修因果不虛和輪迴過患,則會明白無論轉生何處,都不會有快樂,從而放下對來世的執著。當我們對今生來世都了無希求的時候,也就有了修行的動力。

雖然這是一套嚴整的藏傳佛教修行系統  前行是令自心投入修法之基礎,但是對於一個真正對法有所理解以及前行基礎已經紮實之人來說,共同前行正是精進修行的推動之力,他並不覺得修法是很辛苦的一門功課,而是非常快樂的一件事情。無論修哪個教派的不共加行,只有當心獲得一種證量或達到一個定量,才可以說圓滿了加行。否則,光是完成一個數量,自心卻沒有得到任何調伏,那還算不上是「圓滿」。蓮花生大師曰:「今生的時間再長,也是稍許個月,未來的時間是無量的。」也就是說,即便我們今生感受很多的快樂,但是能夠用來享受快樂的時間是有限的。想在未來無量的時間中不再遭受任何痛苦,現前就需要精進地修法。 尤其要細緻觀想無常。一旦無常降臨到我們身邊的時候,除了生前所修學的佛法,一切名利資具都無法帶走。沒有向內觀察自己,卻總是向外求。所以要好好地觀察、思維自己的內心,這是最為重要的一點。佛陀告訴我們:痛苦的真正根源,是執著——對金錢、對人、對事物的執著。執著有很多種:對自己的執著,叫我執;對身外之物,比如金錢、名利的執著,叫法我執。如果沒有執著,就不會有任何痛苦。與執著對立的,就叫放下。佛經中經常講的放下。佛教講的放下,是對任何事物,都沒有貪慾心。佛說過一句話:想解脫或者想修大乘佛法的人,不需要學修很多法,只需要修一個法,那就是大悲心。佛的意思不是說,只要有大悲心,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想解脫的人,不需要學很多法,只需要學出離心和菩提心,也可以說,只需要修一個法,那就是菩提心。因為菩提心當中,包含了出離心。如果能生起真實無偽的世俗菩提心,以後修什麼法都可以。懂得原理後,就從現在開始努力,支持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不支持貪慾、自私心與實有的觀念,修行打坐是最根本的方法,同時藉助於念佛、燒香、拜佛等助緣,就能獲得最終的勝利。由於我們娑婆眾生業障深重的緣故,一定要養成每天反思和懺悔的習慣。只有堅持修習懺悔法門,比如其中極其殊勝的金剛薩垛修法,每天念誦百字明至少21遍(108遍以上更佳),或者金剛薩垛心咒至少108遍(千遍以上更佳),各種惡業才能懺悔清凈。也只有堅持積資凈障,才能保證修行吉祥圓滿。

慈誠羅珠堪布

出離心和菩提心就是學密的基礎,為什麼在這裡還要反覆強調呢?因為,作為修行人,必須要過這兩關,如果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即使修再殊勝的、類似大圓滿等等的密法,也是徒勞無益的。華智仁波切講過:在沒有出離心、菩提心的前題下,即使閉關九年修大圓滿,也不能播下解脫的種子。這不能不讓我們深思,在所修的是大圓滿,時間不是一兩天或幾個月,而是九年,修行方法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而是以泥封門、謝客、斷絕所有外界往來的情況下,卻因缺少出離心和菩提心,而不能播下解脫的種子。這足以讓我們警醒:如果不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就可以淪落到如此地步——修了九年大圓滿,卻不一定能播下解脫的種子!所以,對任何一位修行人來說,出離心和菩提心都極為重要。

很多人因為缺少這些知識,只知道密宗殊勝無比,就好高騖遠,妄想不修加行而一步登天。疲於奔命地去接受密宗灌頂,不亦樂乎地修習密宗,最終卻竹籃打水、收效甚微。這一切過失,不能歸咎於密宗,而是因為基礎不牢所導致的結果。所以,學密的人必須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這是顯密的共同基礎,是趨入一切修行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說一千道一萬,總而言之,學密法的人一定要修出離心!

我曾看過一則故事:一位學者在乘船渡河時詢問船夫:「你懂不懂數學?」「我不懂!?」「哦,那你的半個生命已經失去了!」又問:「那麼,你懂不懂哲學呢?」「還是不懂!?」「那你又失去了半個生命!」行至河中間時,船出了故障,船夫就問學者:「你會不會游泳?」「我不會!!」「那你的整個生命都已經失去了!!!」船夫不無遺憾地說。

同樣,沒有修持生起次第或圓滿次第,雖然看似缺少很多,但實際上卻並不缺少。反之,如果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那就真正是失去了一切,因為他連修行的門徑都沒有趨入。所以,這兩個基礎很重要!  

(自已發揮,可從12個引導文和修行的次第,也可以結合三主要道,菩提道次第廣論來發揮)


推薦閱讀:

西班牙語DELE考試常見俚語
2017年執法資格考試試卷
門生考試題集結.大家相互審錯訛
天才槍手——這裡有個老實人
一考試就手心冒汗·每日商報

TAG:考試 | 複習 | 答案 | 參考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