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 / 醉罷君山 / 第90頁

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共124頁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0-12-10 13:42  項羽夠得上「武」字。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0-12-11 08:30    (鐵血時代-313)    觀從嘆了一聲說:「你不忍心,可是別人未必不忍心。我是不能再呆下去了。」他明智地遠離政治鬥爭的漩渦,以免惹禍上身。  不出觀從所料,熊棄疾開始向國王的寶座發起衝擊。  當時楚國人都還不知道楚靈王的下落,更不知道他已經上吊自殺。每天晚上,總有人搞惡作劇,高喊說:「國王回來了。」搞得人心惶惶。熊棄疾正好藉助國人的這種恐慌心理,策劃一場陰謀。  有一天晚上,熊棄疾指使親信大造謠言,呼喊:「國王進城了。」這個謠言很快就傳開了,全城混亂不堪。這時,他又派蔓成然前去見子干、黑肱,慌慌張張地對兩人說:「國王已經進城了。司馬棄疾已經被殺死,亂兵很快就殺進來。你們可要作好打算,如果不想受到凌辱而死,就自行了斷吧,亂兵四處暴虐,如洪水烈火,現在已經沒辦法了。」  剛剛說完,就只見得外面亂成一片,只聽得有人喊到:「弟兄們都到齊了吧。」然後又是一片兵戈聲。  子干、黑肱兩人見亂兵已經殺到門口了,斷然無生還的可能,與其被羞辱而死,不如自己了斷吧。兩人默默地拔出劍,然後劍鋒一閃,從脖子處噴出兩道血柱,死了。  其實所謂的亂兵,不過是熊棄疾導演的一齣戲。  這是一次完美的政變,殺人,但手不沾血。    略施小計的熊棄疾成了楚王,他把自己名字改了,叫熊居,他就是有名的楚平王。  楚平王是個頗有才能、有作為的君主。上台後,他首先承認陳、蔡兩國的獨立,緩解楚國與諸侯國之間的矛盾;其次,他大力推行新政,扭轉楚靈王時代的苛政,而代之以寬鬆的政策,政府救濟窮人,赦免罪人,提拔人才。有一個例子可以看出楚平王的胸襟,在倒靈王戰爭中,最大的功臣是觀從,但這個人卻曾經勸子干殺死熊棄疾(即現在的楚平王),但楚平王不僅沒有問罪,反而許諾他:「你有什麼要求,我都可以滿足你。」  在楚平王的努力下,楚國的動蕩局面結束了。  楚平王鬆了一口氣,他想起還有一支楚國軍隊在徐國作戰。當時楚靈王為了打擊吳國,發動討徐戰爭,但徐國還未拿下,國內便爆發內亂,致使前線部隊指揮官一時不知所措。如今楚靈王死了,新政府應該要召回這支軍隊。  可是很快,楚平王便收到一個令人沮喪的消息:入侵徐國的楚軍,幾乎全軍覆滅了。原來在撤軍途中,吳國突然出兵,在豫章截斷楚國兵團的退路。在兇悍吳軍的猛攻之下,楚軍很快崩潰了,楚軍將領盪侯、潘子、司馬督等五名指揮官全部被俘,只有少數人逃回楚國。  自從吳楚戰爭爆發以來,面對吳國咄咄逼人的氣焰,南方巨鱷楚國開始顯得力不從心,而吳國則一步步地從東方小國崛起為超級強國,成為春秋末期的一個奇蹟。      (下一章《氣吞萬里:吳楚大決戰》)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0-12-13 10:52    (鐵血時代-314)    第十八章 氣吞萬里:吳楚大決戰    一、長岸水戰    在春秋前半葉,吳國是默默無聞的小國,它的崛起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  吳國的雄起,在於其堅強勇悍的精神。  自吳王壽夢揮鞭,鯨吞蠶食周邊蠻族後,吳國明君輩出,他們的開拓勇武精神,堪媲美楚國早期君王。壽夢去世後,長子諸樊繼位,在皋舟之役中重創楚軍,使楚國令尹子囊留下遺言:「一定要在郢城築城,以防備吳人。」公元前548年,諸樊進攻楚國時,中箭身亡。諸樊的弟弟余祭繼承父兄的事業,開疆拓土,於公元前544年向南進攻越國,不想被越國俘虜刺殺身亡。余祭的弟弟余昧(又稱為夷末、夷昧)繼承王位。  余昧在位十七年,在這段時間,吳國面臨楚國巨大的軍事壓力。向戌弭兵後,晉楚兩霸停止戰爭,這使得楚國得以騰出手來,全力進攻吳國。楚靈王上台後,雄心勃勃地發動對吳國的戰爭,在戰爭的初期,取得了一系列戰果,攻佔朱方城,並處死客居於此的齊國流亡政客慶封。但是吳國人很頑強地頂住楚國的攻勢,使楚軍多次無功而返。  在中原諸侯眼中,吳國人雖然悍勇,但對之抱有輕視之心,認為這是一群沒文化的蠻夷,故而在盛況空前的弭兵大會中,都沒有邀請吳國參加。  然而吳國並非如中原人所想像的那麼落後。  公元前544年,即弭兵會議後兩年,由於吳王余祭被刺身亡,余昧續位,便派弟弟季扎出使諸侯國,向列國通報吳國新君上台的消息。  這是一次文化之旅,也是一次外交攻勢。    季扎是吳王壽夢的小兒子,博學多才,熱愛中原文化,並有深入的研究與不俗的見解。吳王壽夢非常喜歡這個兒子,想讓他繼承王位,但季扎拒絕了,堅持由長兄諸樊繼承王位。為了達成老國王的遺願,吳國的王位兄死弟承,他的三位哥哥都想最終讓季紮成為吳王。  這次出使列國,季扎要讓中原諸國改變對吳國的印象。  第一站便是禮樂文明的活化石魯國。季扎非常激動,提出要求,觀看聆聽周朝的舞蹈與音樂。魯國的叔孫豹讓樂師們演唱數十首歌,這些都是季扎在吳國所未曾聽過的,但他卻能作出十分中肯、貼切的評價。  比如說聽了《周南》、《召南》後,季扎便評道:「美哉!基業已奠定,但還沒完成,百姓勤勞而無怨言。」聽了《王風》後,他又評說:「美哉!有憂思之情,但心無恐怖,這大概是周室東遷後的歌曲吧。」聽了《齊風》後,他評道:「美哉!宏大而廣博,這是大國的音樂,大概是姜太公的國家吧,國家前途不可限量啊。」聽了《秦風》後,他說:「這就是西方的音樂吧,宏大到了極點,這大約是周室的舊樂吧。」  季扎總共點評了十六首歌曲以及六段舞蹈,評論相當精彩,致至於史書《左傳》中把他的這些評論全文紀載。這顯示了季扎深厚的禮學素養,以及作為政治家的獨到見解。  季扎的精采點評,不能不使魯國執政叔孫豹對他刮目相看。一直以來,魯國自以為是仁義文化最為完備的國家,對吳國這種後起之國嗤之以鼻,看不起。但季扎完全改變了魯國人的偏見,原來吳國不僅武力強大,文化也未可小視哩。    作者:晉諍 回復日期:2010-12-13 13:34:06        又是我的沙發,這就是RP問題啊. 嘿嘿.    楚平王之後不就有了伍子胥入昭關的故事嗎?春秋要結束了?  ----------------------  春秋主要還剩下三個主題:吳楚爭霸、晉齊混戰、吳越爭霸。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0-12-15 10:22    (鐵血時代-315)      離開魯國後,季扎又先後出使齊國、鄭國、衛國、晉國。每到一個國家,他便與政要們會晤,點評時政。季扎雖然僻處東南,但對各國政治形勢了如指掌。  在齊國,他會見晏子,勸晏子把封邑與權力歸還公室。晏子聽從他的勸告,後來欒氏、高氏與陳氏、鮑氏大內鬥時,晏子得以躲過災禍,並且勸說陳文子還權於齊景公,此舉使齊國得以復興。  在鄭國,季扎會見子產,並預言子產會執政,後來果然如他所料。  在晉國,季扎會見趙武、韓起、魏舒,對三人的才華備加欣賞,並預言晉國的權力將集中於三家,這後來又成為事實。  這些都證明季扎驚人的判斷力與過人的智慧。  這次外事訪問,大大提高了吳國的國際聲望與地位,吳國進一步從封閉走向開放,也正因為如此,才不斷有來自各地的人才湧入吳國,包括一代名將伍子胥與舉世聞名的大軍事家孫武。而這正是吳國能在春秋末期雄霸天下的原因之一。    公元前529年,吳國人給楚國沉重一擊。  這一年楚靈王遠征徐國,後院起火,弟弟熊棄疾聯合陳、蔡復國武裝及國內叛亂分子,攻佔郢都。楚靈王自殺身亡後,進攻徐國的楚軍不得不撤兵,善於捕捉戰機的吳王余昧果斷地出兵,截斷楚軍退路,打了一場漂亮的伏擊戰,幾乎全殲楚國遠征軍。  緊接著,吳軍大舉出動,攻佔楚國的州來城。  吳軍果然厲害。  楚國令尹蔓成然臉上掛不住,他主動請纓,東討吳國。可是作為名將出身的楚平王,對戰爭的理解要遠遠超過蔓成然。兩個國家的交鋒,不僅比拼軍隊的戰鬥力,也是比拼兩國的實力。楚國雖強,但剛經歷內戰與政變,元氣大傷,況且吳軍挾全殲侵徐楚軍、攻克州來之餘威,兵鋒極盛,誠不可與之爭鋒。  對蔓成然的請戰,明智的楚平王搖搖頭說:「寡人即位不久,尚沒來得及安撫百姓、祭祀鬼神,整飭軍備,安定國家。此時貿然出擊,倘若無功而返,民怨沸騰,得不償失,還是等等吧。」  為了重振旗鼓,楚平王勵精圖治,分貧振窮、養老疾、宥孤寡、救災患、赦罪戾、禁治姦邪、舉拔賢能,同時加強軍備、交好鄰邦,使百姓得以休生養息。在經歷內憂外患後的楚國,漸漸恢復元氣。  在楚國致力於內政建設時,吳國政局發生了一些變化。  公元前527年,吳王余昧去世,在位共十七年。自吳王諸樊後,吳國的權力交接都是兄死弟承,這是因為當年吳王壽夢想要傳位給小兒子季扎,但季扎堅決推辭,將王位讓給哥哥,他的三個哥哥相後成為吳王,按照這樣的順序,這回應該是季扎稱王了。  可是季扎仍然拒絕了,為了徹底避開權力場,他逃走了。   作者:晉諍 回復日期:2010-12-14 21:27:51        晉齊混戰?     這個我沒看過啊. 另兩個比較有名, 我想看那個沒什麼名氣的事情.  --------------------------------  準確地說,應該叫中原混戰。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0-12-17 12:02    (鐵血時代-316)    季扎為什麼不想當國王,這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最可能的一種情況,是他熱衷於文化研究,想置身於政治漩渦之外。雖然他聰明睿智、有過人的判斷力,但其性格未必能使他成為一名好君王,也許他有自知之明。在歷史上,我們發現很多在藝術、文化領域有特殊才能的君王,在政治上卻是一塌糊塗。顯然,季扎寧可當一名哲學家,也不願成為君王。  不管出於什麼理由,季扎的逃走產生一個嚴重的問題:誰是合法的王位繼承人呢?  兩個競爭者出現了:公子光與公子州於。  公子光是吳王諸樊的兒子,州於是吳王余昧的兒子(有史料稱州於是吳王壽夢的庶子,季扎的庶兄),這兩人都頗有才華,都有資格稱王。但是吳王余昧剛去世,既然弟弟不接受王位,那兒子繼承算是天經地義了。  就這樣,州於成了吳王,稱為吳王僚。  然而公子光對此極其不滿。在他看來,當年自己的父親為了實現祖父吳王壽夢的遺願,才將父死子承的傳統修改為兄死弟承。可是現在季扎逃走了,國家的權力理所當然應該回到自己手中。  一直以來以精誠團結著稱的吳國政壇,開始出現一道裂縫。    自從公元前549年楚國人第一次使用艦船發動水面戰爭以來,善於學習的吳國人很快也組建起一支水上軍事力量,以抗衡楚國水師。  吳王僚上台後第二年(公元前525年),他迫不急待地發動對楚國的戰爭。在吳楚爭鋒中,主動權開始操在吳國人手中,而一向咄咄逼人的楚國人卻成了防禦的一方。吳國的這次進攻,最大的亮點就是以戰船為主戰力量,溯長江而上,攻略楚國。  自從州來被吳軍攻佔後,楚平王忍辱負重,以退為進,等待雪恥的一天。經過四年的準備,楚國的國力恢復到楚靈王時代的水平,完全有能力擊敗吳國了。  每次戰爭之前,總是要求神問卜。楚國令尹陽匄占卜的結果,是作戰不利,這時司馬子魚拍案而起,大聲喝道:「我軍處於上游,吳軍處於下游,有何不利?況且按照慣例,應該是由司馬占卜,我請求重新占卜。」  子魚喚來卜師,對他說:「我率部屬衝鋒拚死一戰,楚國大軍隨後跟上去,希望能大獲全勝。」言下之意,是以自己的一死,換來戰爭的勝利。卜師重新占卜,結果是吉利的。  楚國水師沿長江而下,迎戰吳國水師。  這是一次水面大戰。春秋時代頻繁的戰爭,也使得軍事思想、軍事技術、軍事藝術不斷得到發展,這是一個富有創造力的時代,競爭與創新成為時代的主潮流。    吳國水師由公子光統率,向西航行,而楚國司馬子魚則率楚國水師,順流而下,在長岸(今安徽當塗西南),兩支水軍相遇了。  水面戰鬥對吳楚雙方都是一個新的挑戰。為了擊敗楚國水師,吳國造了一艘大船,稱為「餘皇」,這艘船造於吳王余昧時,曾經是余昧的座船。但是從地利上看,無疑對楚國人是有利的,因為楚國水師處於上游,而吳國船隻則在下游,楚國船隻順流而下,在速度與衝擊力上,要勝過吳國。  

本文由<貼庫網>脫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01363/90.html


推薦閱讀:

【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政德建設是黨內政治生態的「凈化器」
《俄羅斯愛情指南—王子時代》作者:納斯堅卡.阿斯法爾托娃
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但是就這樣結束也不錯
兒童讀經與國學班:在消費時代為專制「招魂」
互聯網時代的新權力範式:「關係賦權」丨喻國明、馬慧

TAG:時代 | 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