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英國:中國出爾反爾!中國:英國請自重

香港行政長官辦公室就前香港總督彭定康勛爵撰文評論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政改決議一事發表正式回應,暗示普選議題與英國無干。

剛於5月辭任BBC信託主席的彭定康勛爵星期二(9月2日)在金融時報撰文說,「英國對香港的情況負有道義責任」。

相關內容專輯:香港政改和佔中行動彭定康指英政府具「道義責任」聲援香港論壇:你對中國人大的香港普選方案滿意嗎?更多相關的故事

相關新聞話題香港, 中英關係, 中國, 英國, 媒體

香港特首辦發言人星期四(4日)發表一份簡短聲明,以點列方式反駁稱,「在回歸前,香港的歷任港督均非由香港市民選出」,「《中英聯合聲明》完全沒有提及普選」,而且「按照《基本法》推動政制發展屬於中國的內部事務,應由中央及香港市民決定」。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也提出了同樣說法。中共《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發表社評,要求英國「做個自重的觀眾」。

曾任香港立法會主席的范徐麗泰星期四評論說,彭定康勛爵應先讀讀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並認為彭定康了解的香港是政權移交前的香港,如今已物換星移。

她對記者們說:「其實《中英聯合聲明》裡面關於行政長官選舉,當時的文字就是……沒有普選的。所以我看不出英國怎麼能說香港有普選就是違反《聯合聲明》。」

「當然,普選的方法大家還在爭論,但是我不明白彭定康先生在說什麼。也許他應該讀清楚《中英聯合聲明》。」

范徐麗泰接受香港數碼電台採訪時還說,從泛民主派人士到美國討論香港政改到彭定康撰文,猶如兩兄弟吵架,其中一人有鄰居幫忙「煽風點火」。

他還批評泛民主派每次有機會與北京官員見面前事先說明其訴求,並表明不會接受「少於」其要求的承諾。現在反對全國人大的決議是因為「缺乏下台階」。

范徐麗泰接受香港記者採訪(香港電台圖片4/9/2014)

范徐麗泰稱香港泛民主派沒有學會如何跟北京打交道。

英國「零影響」《環球時報》一連兩天就彭定康勛爵的文章發表評論。星期四的社評說,「英國有這種動向……是挺合規律的事」。

社評說:「彭定康如今『無官一身輕』,是早已過氣的政客,他說幾句,屬於應景。英國媒體不在西方所認為的『道德高地』上跺兩腳,就是缺位。至於英國議會,他們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他們通常選擇說。」

「唐寧街大概也很想說幾句,但到目前為止憋住了。卡梅倫不能不多思忖他如果不剋制的後果。」

社評認為,香港泛民主派看到中國在政治上受西方壓力,因此試圖以不合作運動逼使北京讓步,「國家現在以堅定的行動告訴他們,他們想錯了」。

在此之前,環球網《環球今日評》發表了評論部編輯譚福榕的文章〈當慣奴才,才會如此懷念彭定康〉說,「希望『回歸英國』的聲音在香港土地上始終沒有消失過」。

文章批評英國直到1991年才首次在香港推行部分議員直選,並說,「在1967年香港反英抗暴的抗爭事件中,港英政府打死數十人並逮捕數百人,英國當局高度讚揚香港警方在恢復社會秩序行動中的傑出表現,英國女王授予警隊『皇家』稱號」。

文章說:「回到英國,香港能得到政治上的民主,以及經濟上的繁榮嗎?英國真的能夠對香港的未來『負責』嗎?」

「香港回歸已17年,但少數香港人的心還沒有真正回歸。到現在,仍有一部分香港人始終稱呼『內地』為『中國』,顯示出強烈的治外之意,這種態度不應被忽視或默許。」

保守黨—自民黨聯合政府至今並未就北京的決議發表評論。觀察人士此前對BBC中文網說,英國不希望香港問題影響中英經貿關係,因此採取了溫和態度。

不彭定康在金融時報的文章中說:「當中國官員抨擊英國議員和其他人就香港事態發表評論時,他們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英國也負有50年的條約義務,反映出我國在過去說過的話、作出過的承諾。未能履行我方的承諾顯然將是不光彩的。」


推薦閱讀:

中國成語故事160篇(三)
放開二孩,中國的生育率也沒救了
《中國茶藝學三百問》第9-12問  作者:林治
曹德旺稱中國僅2億人有消費能力你怎麼看?
岳家槍法和楊家槍法,誰是中國歷史上的槍法之王?

TAG:中國 | 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