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鑒賞系列

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

213003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 郭家海

【考點分析】

「鍊字」就是錘鍊語言。朱光潛在《咬文嚼字》中指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詩歌語言往往「一字之差,相去千里」。古人創作非常重視鍊字:盧延讓「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賈島「二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都是非常經典的例子。揣摩鍊字是揣摩詩歌語言,提高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鍊字主要「煉」動詞、形容詞和部分虛詞。

高考考查鑒賞重要詞語(鍊字)主要有兩種提問方式,一是: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提問變體則多為: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通常情況下,答題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解釋含義。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代入描述。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分析作用。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在詩的結構上所起的作用。

(4)準確表述。語言表達要規範準確精細。

【實例解剖】

春夜聞笛

李益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遷客思歸,是古詩的傳統題材,但這首詩卻有它的「出新之處」,有人評論它「多言外之味」。請從遣詞鍊字方面分析它的「出新之處」及「言外之味」。(4分)

評分指導

得4分:指出「喚」,「盡」(各得1分);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兩字「出新之處」及「言外之味」。(各得1分)例如:

●「喚」字形象生動,意新語奇。巧妙點明時令適值早春,笛聲不但喚來春色,更喚起貶謫之人思歸的情愫。「盡」字言簡意豐,呼應前句「無窮雁」,將群雁向春的形象寫出,更反映出作者思歸的急切。(能找准詩眼,能結合詩句分析出它們的「出新之處」及「言外之味」)

得3分:指出詩眼,有具體分析,但遺漏或者答錯一點信息。例如:

●這首詞在遣詞鍊字方面的「出新之處」及「言外之味」,表現「喚」,用擬人的手法,體現景物對春天不舍,作者對春天的不舍;「盡」是「全、都」的意思,大雁全飛走了可作者卻不能歸,反映出作者有家不能回的遺憾以及思歸的急切。(指出詩眼,只分析了「盡」,「喚」字分析不準確)

得2分:指出一個,具體分析時,只有一個有效信息點。例如:

●首聯「喚」字既寫出了嚴寒對溫暖春日的企盼,也寫出作者對美好未來的渴望,「盡」字寫出大雁在天明時都飛走了,而作者以大雁自比,表達了挫折只是暫時的,將來一定會大作為的豁達心境。(能指出「喚」、「盡」,陳述理由時,分析欠準確)

得1分:能答出其中一個,簡要分析原因時,多為無效信息。例如:

●第一句「喚」字寫作者對春歸之渴望,第二句「滿」字誇張地寫出了遷客眼淚之多,表現了對故鄉的極度思念。三、四句寫雁多而天明盡飛,寫出了大雁北歸的急切,事實上寫作者歸鄉之念,思念之深。作者寫遷客、寫大雁歸心之重而不直接寫自己,是「出新之處」及「言外之味」。(只答出了「喚」,其他分析時多為無效信息)

得0分:沒找准詩眼,全部為無效信息。例如:

●「出新之處」在表達思歸的同時,寫了洞庭湖的大雁,大雁等不到天明就都飛走了,表現了思歸之心的急切,一個「盡」字,就將急切的思歸之情表現出來;而「喚」字則是表明對春天懷念,也是對親人的懷念,用大雁南飛寫出自己的歸思之情,確有「言外之味」。

(把「出新之處」、「言外之味」的鍊字答反了,全為無效信息)

古典詩詞鑒賞系列之二:

「泡」出原意 把握風格

213003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 郭家海

【考點分析】

鑒賞古詩詞的語言除了鑒賞其重要詞語(鍊字)外,還要注意其句子和整篇語言特色、風格。

1.鑒賞句序之妙。如王維《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一聯,按客觀環境中的動作順序,原是『浣女』之歸造成『竹喧』;漁舟之下導致『蓮動』。但這樣顯得呆板,動作終結,畫面也便歸於靜止。現按詩中順序的安排,『竹喧』、『蓮動』便成為『浣女』、『漁舟』入畫的引子。於是畫面中心移到了動作的主動因素『浣女』、『漁舟』上。『浣女』、『漁舟』之動,不僅遠比『竹』、『蓮』之動鮮明可見,而且它們作為動作的起點和動力,使過程得以不斷持續。這就大大增強了畫面的動作性、鮮明性。

2.品味空白之意。詩詞中往往有許多語言省略,鑒賞時需要用想像和聯想「泡」出作者的原意,必要時要進行適當的「補充」。歐陽修的《蝶戀花》:「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門掩」和「黃昏」之間省去了聯繫詞,可以理解為黃昏時分將門掩上,也可以理解為將黃昏掩於門外,又可以理解為,在此黃昏時分,將春光掩於門外,或許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婦有一個關門的動作,時間又是黃昏,這個動作就表現了她的寂寞、失望和惆悵。

3.把握語言風格。不同的詩歌有著不同的語言風格,常見的風格主要有以下幾種:(1)、平實質樸。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2)、含蓄雋永。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3)、清新雅緻。用語新穎別緻,不落俗套,給人一種清新美的愉悅。(4)絢麗飄逸。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5)明快簡潔。乾淨利落,言簡意賅。

語言是離不開情感表達的。答題時可以按照以下步驟:(1)敘: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析: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評: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實例解剖】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這是一首千古傳唱的小詩,語言是其得以傳唱的重要方面。試簡析這首詩的語言特點。(3分)

評分指導

得3分:概括特色(得1分);扣住要求,結合詩句進行分析闡述,以證明觀點(得1分);揭示這樣寫的好處(得1分)。例如:

●本詩語言清新自然、樸實無華。以平常用語入詩,不著一色,寓問於答,簡煉而自然,寓深沉於平淡之中。全詩景中寓情,表現了詩人對隱者欽慕而不遇的惆悵之情。(有總評、細析、作用答案全面。)

得2分:指出語言特色,具體分析時遺漏或者答錯一點信息。例如:

●這首詩採用了對話的方式,首、頷聯是詩人和童子的對話,頸聯、尾聯寫童子的師傅就在這座山中,可是雨霧太重早已不知去哪裡。言有盡而意無窮,寫了歸隱之人難遇的遺憾的心情。(逐聯剖析,揭示這樣寫的好處,但沒有概況出語言總的特色。)

得1分:能答出其中一個,簡要分析原因時,多為無效信息。例如:

●這首詩描繪了隱者飄然入山採藥,行蹤無定,悠然自在淡雅清高的生活,透露出作者對隱者的敬仰羨慕之情。(只答出了作用,其他分析為無效信息。)

得0分:沒概括出語言特色,全部為無效信息。例如:

●通過簡短的語句表現作者的遭遇,雲深:體現了山的神秘、與深奧,體現隱者的神秘。(分析不準確,全為無效信息)

古典詩詞鑒賞系列之三:修辭

掌握辭格 剖析感情

213003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 郭家海

【考點分析】

高考古詩詞鑒賞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鑒賞表達技巧。表達技巧一直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各種資料上說法不一,這是文學鑒賞難以得高分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大家複習更清晰,我們將表達技巧按照從小到大、由內容到形式的思路具體分為四種: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謀篇布局。這次研究第一種。

高考要求掌握8種修辭格,分別是:比喻、比擬、誇張、借代、對偶、排比、設問、反問。比喻為更形象生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擬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誇張是為了強調和突出(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以誇張手法,一氣貫注,寫出作者憂憤國事、痛恨敵人的心情;對偶是為了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鍊,抒情酣暢,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反問為強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此外,像對比、雙關、拈連等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格也要能識別並分析。還有一種是運用典故。詩歌中常常引用古書中現成的故事或詞句,這叫「用典」,因為詩歌要「寓萬於一」,以簡括體現豐富。理解典故需要把握兩點,一是典故本身的內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圖。例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就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宋文帝、佛狸、廉頗),這些典故的運用,借用歷史事實很好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借用飛將軍李廣的典故(《史記·李將軍傳》:「(李)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批評了當時主將的無能。

【實例解剖】

流鶯李商隱

流鶯漂蕩復參差,度陌臨流不自持。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里,萬戶千門開閉時。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注]①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春,詩人在長安暫充京兆府掾屬。②參差:指鳥振翅飛翔。

試結合全詩的內容,分析詩人主要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4分)

評分指導

得4分:指出手法(得1分);扣住要求,結合詩句進行分析闡述,能說出三個方面的作用。(各得1分)例如:

●主要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詩人用流鶯的漂蕩比喻自己轉徙幕府、飄零不定的生活,用流鶯的「巧囀」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遠大的政治抱負,用無「佳期」表達自己不為人理解的滿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傷感。(指出比喻;扣住要求,結合詩句進行分析闡述,能說出三個方面的作用。)

得3分:具體分析時遺漏或者答錯一點信息。例如

●本詩主要運用了借代的手法,借流鶯代自己。①寫流鶯的漂蕩,即是詩人寫詩人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②寫流鶯聲音巧囀,實際是寫自己有才華、有抱負;③借寫流鶯「未必有佳期」、「何處有花枝」來寫自己徒有才華而不被人重視,無法實現抱負的感慨。(能結合詩句具體分析,說出藝術手法的好處,可是沒答出到底是什麼手法)

得2分:能答出藝術手法,具體分析時,只有兩個有效信息點。例如:

●詩人主要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將自己比成流鶯。首聯寫流鶯的飄蕩飛翔來寫詩人自己為國效力的壯志。頷聯寫流鶯的聲音,來抒發詩人心中的悲苦,頸聯寫流鶯的日夜飛翔來寫詩人的辛勤,尾聯則是通過不忍聽流鶯傷春之音來寫悲傷之情。(逐聯剖析,揭示出這樣寫的好處,但對詩歌內容、情感理解不到位,無效信息多)

得1分:能答出其中一個,簡要分析原因時,多為無效信息。例如:

●作者運用暗喻的手法,看似寫流鶯,實是寫自己。寫流鶯不得已而展翅飛,實是寫自己不得不暫時做一小官,詩人深深地感慨何處才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樂天。(只答出了藝術手法,理解牽強、無中生有,分析多為無效信息。)

得0分:沒答出藝術手法,全部為無效信息。例如:

●托物言志、借代的藝術手法,用流鶯寫出了人心險惡、戰事多變,下片寫了戰事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表達了作者的傷感和鬱悶。(分析無中生有、全為無效信息)

古典詩詞鑒賞系列之四

運用描寫知識 找准賞析角度

213003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 郭家海

【考點分析】

上一講說過,我們將表達技巧按照從小到大、由內容到形式的思路具體分為四種: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謀篇布局。從實際運用和考試涉及來說,第二種「表達方式」用得最多,也考得最多。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述、說明、議論、描寫和抒情。在詩歌中主要是描寫和抒情。這一講我們集中複習描寫。

鑒賞描寫最重要的是掌握知識,其次是運用知識去分析。相對於其他的鑒賞而言,這個點是分析欣賞容易,準確識別難度大些。

描寫可以從多種角度進行分類,這裡主要提供六種:

(1)按對象分:①人物描寫:肖像外貌、行為動作、心理活動;②景物描寫:詩歌中主要是自然景物描寫,和抒情綰結在一起。

(2)按範圍分:①細節描寫:對人物、自然、場面氣氛等細小環節或情節的描寫。可以點染烘托意境,揭示主題思想。②場面描寫(細節描寫的是一個點,場面描寫的是一個面,以群像居多);

(3)按繁簡程度分:①工筆(又稱細描、工描),專指對描寫對象做細緻入微的描繪,常用對比、比喻、擬人、誇張等多種修辭手法,講求鋪陳和渲染,濃彩重墨,語言精細,富於色彩。常能起到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效果。②白描(相當於速描、勾勒),用不設喻、少修飾的方法,也就是不加渲染、烘托,不用華麗的詞藻,而以最經濟、最儉省的筆墨,勾勒出鮮明生動的文學形象。它往往起到寥寥幾筆就突出其神韻的效果。

(4)按角度分:①正面描寫,②側面描寫,③近景描寫,④遠景描寫。

(5)按狀態分:①靜態描寫,②動態描寫

(6)按時態分:①現實描寫(實),②想像描寫(虛)。

心裡牢牢記住這些分類,讀詩詞時自然可以發現許多描寫,再根據題目所問,結合作者的情感,答題便暢快了。

【實例解剖】

浣溪紗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注]北宋元豐五年(1078)徐州春旱,時任徐州太守的蘇軾從民請,至石潭祈雨。入夏,果雨。雨後,蘇軾到石潭謝雨。一路所見,寫成《浣溪紗》五首,這是其中的第四首。

賞析詞的上闋三幅畫面的色彩與聲響。(3分)

【答案】

得3分:具體賞析2分,作用1分。例如:

●詞的上闋寫的是農村生產勞動的繁忙景象,三句話,三個畫面,都是在謝雨一路所見、一路所聞。落入衣襟中潔白的棗花、身著褐色牛衣的瓜農、古道上嫩綠的柳樹、瓜販手中綠色的黃瓜,這些鮮亮的色彩都透著春天的生機;落入衣襟中棗花的「簌簌」聲、繅車的嗡嗡聲、小販的叫賣聲,這些聲響和在一起自然和諧,體現了農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反映了一位關心民生疾苦的太守對雨後農村新景象的喜悅之情。(先總後分,緊密圍繞聲響與色彩答題)

得2分:有具體分析,但遺漏一點信息。例如:

●第一句寫歸途中棗花簌簌落在自己的衣襟上,沾滿了全身;第二句寫一路上的村舍忙著紡紗,繅車的聲響很遠都能聽見,一個「響」字足以寫出農戶的繁忙、勤勞;第三句寫市集上,古柳旁,農民在賣著黃瓜的情景。聲音與色彩相互輝映,生活氣息濃郁。(寫出了聲音,也有分析,但是答題不全面,缺少對色彩的具體賞析)

得1分:只有一個信息點。例如:

●棗花落下來,到處在紡紗,有的人穿著牛衣在古柳下賣黃瓜,喝了酒走路覺得很累;每天都有人悠閑地喝茶,到了郊外,看到美景,想敲門問問人家。這三幅畫面分別寫了市井和野外的景象,聲響和諧,色彩勻稱。(無效信息多,分析不到位,答出了聲響的特點,得1分)

得0分:全部無效信息。例如:

●「衣中落棗花」棗的紅色體現了一種熱情,以及徐州對蘇軾的熱愛;「村南村北響繅車」體現了蘇軾的管理下的徐州的熱鬧;「牛衣古柳賣黃瓜」體現了徐州的商業氣息。(內容分析架空,全部為無效信息)


推薦閱讀:

〖詩詞鑒賞〗現代詩(二九六) 楊然的詩
第十二講 古詩詞鑒賞專題
鄭鐵峰談「和詩」
一道很基礎的詩詞鑒賞題,認真做,有收穫!

TAG:詩詞 | 古典 | 古典詩詞 | 鑒賞 | 詩詞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