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癌一旦發現往往是晚期!體檢醫生一個動作能摸出來

腸道是最重要的消化器官。相比小腸,作為消化系統的末端的大腸,一直處於被忽略的地位。

無規律的作息、工作日一頓速食午餐、周末無節制地胡吃海塞,都讓大腸不堪重負。

近年來,中國大腸癌發病率明顯升高。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最新統計數據,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位於各種惡性腫瘤的第三。

大腸癌各部位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男女之比為1.65∶1。

國內大腸癌的平均發病年齡較歐美要提前10年,青年癌症患者中大腸癌佔23.7%。

《生命時報》邀請權威專家,教你早期發現大腸癌。

受訪專家

火箭軍總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主任 趙克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 王志剛

醫生一個動作,發現大腸癌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

在日本、德國、美國均已立法,規定50歲以上的公民每年接受一次大腸癌普查。而目前在我國,去醫院就診的大腸癌患者以中晚期居多。

這與國人的體檢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其實80%的直腸癌,都可以通過醫生一個簡單的動作發現。它就是常被醫生們戲稱為「一指禪功」的直腸指檢。

直腸指檢是直腸癌主要的篩查方法,因為大腸癌中70%~75%發生在直腸和乙狀結腸。直腸指檢一般能了解距肛門8厘米範圍內的病變。

然而體檢時,很多人因難為情而在「肛門檢查」一欄寫了放棄,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即使毫無癥狀,40歲以上人群也應每年進行一次直腸指檢。

對於結腸癌的檢測,腸鏡是目前最有效的篩查方式。

通過腸鏡不但可以清楚地發現腸道病變,還可通過鏡下切除等手段對腸道病變直接摘除和檢測看看是良性還是癌性,是結腸癌早期預防中無法替代的主要手段。

大腸癌4種早期徵兆

在大腸癌中,直腸癌和乙狀結腸癌多表現為便血和腸梗阻,較易引起人們重視;而盲腸和升結腸癌多表現為貧血,人們對此缺少意識,容易延誤診斷時間。

建議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就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1

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多為排便次數或糞便性狀改變,比如原來大便每天1次,最近突然每天大便3~4次,或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大便形狀發生改變,本來大便是軟的、成形的,最近變細了。

2

便血

這是大腸癌最早、最常見的表現。輕者僅表現為偶爾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現有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或鮮血便,常被誤診為痢疾或痔瘡出血,貽誤了確診時機。

3

腹痛

部分病人以不確定位置的持續隱痛為首發或突出癥狀,有些病人僅感到腹部不適或有腹脹感。

當大腸癌合併糜爛、梗阻或繼發感染,由於相應的腸段蠕動增加和痙攣,可出現明顯腹部絞痛。

可表現為典型的不完全性腸梗阻性腹痛,即疼痛為陣發性絞痛,持續數分鐘,自覺有氣體竄過疼,接著有排氣,然後疼痛突然消失,當老年人出現這種癥狀時,應首先考慮大腸癌。

4

貧血

老年病人,尤其是無其他原因失血,亦無腸寄生蟲病的,如發現進行性缺鐵性貧血,應想到有胃癌或大腸癌的可能性。

預防大腸癌從「口」做起

多數研究認為,大腸癌發病率上升的原因與高脂肪飲食和運動不足等生活方式的改變相關。

美國癌症協會(ACS)、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和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為預防大腸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改進飲食習慣

合理安排每日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適當增加主食中粗糧、雜糧的比例,不宜過細過精。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別是要控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

積極防治腸道疾病

如各種息肉、慢性腸炎(包括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慢性痢疾等。

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療,絕大多數會變成大腸癌,預後是不良的。另外,應積極治療習慣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暢。

定期檢查

對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如40歲以上男性,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患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應定期檢查,警惕大腸癌的信號及早期癥狀。▲

本期編輯:劉雲瑽


推薦閱讀:

醫生:一個弱勢群體,一個高危職業
2018年各地醫生評職稱和以往有哪些不同?
優培景程問答:在美國學臨床醫學的幾個階段,時長和費用
男孩為何輸液中身亡?小孩真適合輸液嗎?
那三件事最傷害你的肝臟?

TAG:醫生 | 體檢 | 發現 | 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