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腰背部軟組織損傷常用手法

一、坐位腰背部手法: 1、揉肩胛內緣法:患者坐位,患者以手臂抱對側肩,使背部肌肉處於緊張狀態,醫者用拇指或掌根揉按脊柱與肩胛骨內側緣,兩側均須施以同樣手法。 主治:背部疼痛,菱形肌損傷。 2、揉肩胛下角法:患者坐位,並以左或右肩臂極力內旋,手貼於背使患側手摸健側肩胛骨,患側肩胛骨翹起。醫者一手扶托患者肩臂,一手以拇指沿突起肩胛翼內緣向下向內揉按,反覆遍。 主治:菱形肌損傷,肩胛胸壁關節拉傷。 3、提肩揉背法:患者正坐。醫者立於患側,用一手自肩胛骨上角內側向下按摩數次(由輕到重),另手上提患側腋窩,反覆提拉患側肩部。(圖30)

主治:肩帶扭傷,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捩傷。 4、揉腰眼法:患者坐位,身體略向前傾。醫者坐於患者背後,以雙手魚際肌或握拳置於腰背部京門穴下方(約第二腰椎橫突)緩緩用力揉動,約5分鐘,以局部微紅為度。 主治:腰部沉重、酸脹。腎虛腰痛,腰肌勞損,骶部疼痛。也常用來配合治療尿頻、尿閉、遺尿、陽痿、早泄、耳鳴、眩暈等。 5、腰部八字分推法:患者背坐於醫者面前,患者腰部向前彎屈,醫者以雙手指與四指分開,沿膀胱經(脊柱旁開1.5寸和3寸)向兩側分推。 主治:對於急性腰扭傷,前彎受限者治療效果較好。 6、腰背平推法:患者坐位,背部露體。醫者手掌伸直,用大魚際或小魚際著力,緊貼患者皮膚,作直線往返平推,推擦時不可歪斜,往返要適應患部,用力要均勻,以發熱為度,提高局部體溫。 主治:腰背部扭傷,骶棘肌勞損,腰背部肌膜筋炎等。 7、坐位托拉法:醫者站於患者後方,手扶患者肩部,使病人逐漸向後下躺。當患者躺至水平位時,醫者以大腱從病人胸背部支撐患者肩部,雙手迅速移到患者腰或背部並以手托住患處,同時輕揉用力向上提拉。(圖31)

主治:胸椎、腰椎小關節紊亂,骨膜軟化,胸肋軟組織挫傷。 8、提腰法:患者坐位,儘力體前屈。醫者面對患者背後,雙手環抱患者腹部,並以膝頂住患者骶部,囑患者腰背部軟組織放鬆。醫者雙手用力上提。(圖32)

主治:腰背部急性扭傷,腰後小關節紊亂。 9、推頂過伸法:患者坐位,醫者坐於患者背後,醫者一手掌心頂住胸椎痛點,並令患者後仰。醫者另一手從患者腋下環抱患者,鉛上提拉的同時,醫者另一手突然向前推頂,使患者脊柱呈過伸位並常可聽到「咯」的響聲,患者立即可感到胸部痛減,輕鬆、靈活。(圖33)

主治:胸椎小關節錯位,胸部扭挫傷。 10、膝頂過伸:患者坐位,雙手屈曲上舉,一助手按壓固定患者雙腿。醫者立於患者背後,雙手托扶患者兩肘向後向上牽拉,同時醫者以膝關節頂住患者疼痛部位(胸、腰、骶髂關節)。 主治:胸、腰、骶骼小關節錯位及陳舊性扭傷。 11、坐位旋腰法:患者坐位,一助手固定患者雙下肢。醫者雙臂從患者背後兩腋下環抱患者並向上徐徐牽引,在牽引的同時抱患者向兩側左右旋轉。 主治:急性腰扭傷、腰椎間盤突出症、增生性脊柱炎、骶關節功能活動受限。(圖33) 12、旋轉複位法: (1)不定點旋轉法 ①患者騎坐在治療床或椅子上,雙手上舉固定於頸後。醫者握患者兩肩或雙肘,令患者含胸彎腰並隨醫者向左右旋轉,旋轉範圍逐漸增大,當旋轉範圍達一定極限時,醫者繼續將患者向旋轉的方向彈性用力扳動,扳時用力適當,動作敏捷,不宜蠻力過大。 主治:胸腰段廣泛性疼痛,腰椎小關節紊亂,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扭傷。 ②患者坐位,醫者立於患者背後,以小腿向前卡住患者同側下肢,雙手依次握患者雙肩向對側旋轉,待旋到一定極限時,再輕輕向前瞬時間用力一旋,時常可聽到「咯」的小關節錯動聲。 主治:同上。 ③患者坐位,以向右側旋轉為例,患者右腿置於左膝上方,雙手抱對側肩峰,左臂在上。醫者以右手環抱患者並握其左肘,左手抓患者右膝,相對用力扭轉。 主治:同上,適用於身材瘦小患者。 (2)定點旋轉複位法 患者端坐方凳上,兩腳分開與肩等寬。醫生正坐病人身後。首先用拇指觸診檢查棘突偏歪的位置。以左旋型棘突向右偏歪為例,醫者右手自患者右腋下伸向頸後,拇指向下,餘四指扶持左頸部。囑病人雙腳踏地正坐,一助手站病人對面,兩腿夾住患者左大腿,雙手壓住左大腿根部,維持患者正坐姿勢。醫者左手拇指扣住偏向右側的棘突,然後醫者右手拉病人頸部使身體前屈60o~90o,繼續向右側彎,在最大側彎位時醫生右上肢使病人軀幹向後內側旋轉,同時左手拇指順向向左上推頂棘突,根據棘間隙不同,拇指可稍向上或向下,往往可伴有「喀啪」聲。右旋型棘突向左偏歪者,醫生扶持病人肢體和牽引方向相反,方法相同。 對身作粗壯者可讓患者雙手置於頸後,醫者手握其對側肘窩處進行牽引。(圖34)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骶骼關節半脫位,腰後關節紊亂等,對於小關節錯位定位比較準確的患者。 二、俯卧位腰背部手法 1、腰部直摩法 (1)、患者俯卧,醫者立其側,以兩手十指或全掌著力,沿脊柱正中督脈及兩側膀胱經(脊柱旁開1.5寸和3寸)從上至下摩動,以局部皮膚微紅、微汗為度。手法後有溫熱及腰部輕鬆感。 主治:多用於腰背部各種損傷的治療準備手法。 (2)、腰部揉法:患者俯卧,醫者立其側,以掌根反覆揉脊柱正中及兩側(沿督脈膀胱經)五條線從上向下揉動。 主治:脊柱強直,腰背疼痛,四肢關節屈伸障礙,兼治頭痛、眼睛脹疼。 腰部推法:患者俯卧,沿膀胱經以掌根,全掌反覆推動。 主治:腰背部扭傷及肌肉痙攣所引起的疼痛,脊柱強直,渾身酸疼。 2、啄膀胱經法: 患者俯卧位,醫者以手五指尖併攏,如梅花針狀,沿膀胱經走行從上至下依次叩啄。也可用啄法叩擊環跳、承山,委中等穴位。也稱點穴療法。 主治:腰背部冷痛、軀體麻木、類風濕脊柱炎、身體各關節屈伸不利。 3、叩擊法: 醫者以全掌、掌背、空拳叩擊俯卧位的患者背部。以全掌叩擊治療範圍較廣,掌背拍打多用於背部,空拳、實拳多用於腰骶肌肉豐厚處。 主治:廣泛性腰背疼,多用於手法治療結束前。促進血液流通,也常用於陳舊性和疲勞性腰背部損傷。 4、拿脊法與夾脊彈撥法: 病人俯卧,軀體伸直,腰背肌肉放鬆。醫者立其側,雙手拇指與四指拿脊柱旁開0.5寸的兩側肌肉或以雙手拇指在患者棘突旁開0.5寸處(大約華佗夾脊穴的部位)從上至下彈撥,使患者有酸脹感覺為宜。 主治: 腰背肌肉損傷、腰背冷痛,腰骶疼、腰椎側彎、胸腰椎肥大性脊柱炎、腰椎關節紊亂,以及頸項疼、肋間疼和許多內科疾病如胃疼、消化不良、腸胃功能紊亂、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等。 5、腰背點揉法: 患者俯卧位,使之腰背部肌肉放鬆。醫者用雙手拇指依次點按脊柱兩側骶棘肌外胸腰椎橫突至腰骶。其餘四指自然放鬆附著於腰背兩側。點按時以產生酸脹感受為度,對於疼點重複點按約2分鐘,也常稱為鎮疼手法。 主治:腰背扭傷、解除局部肌肉痙攣、肋間N痛。 6、疊掌按腰法 患者俯卧,醫者以左或右手掌置於腰部,另一手掌置於其手上重疊,以脊柱正中第二腰椎(命門穴)為中點,作有節律的按壓,同時也可重點按壓(腎俞)、第二腰椎旁開1.5寸。腰骶關節、骶髂關節等處。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肌勞損、腰骶疼痛、骶髂關節半脫位等。 7、腰背分推法: 患者俯卧。醫者雙手以大、小魚際肌或全掌由脊柱中線,從上至臀部,向兩側分推。 主治:腰背部扭傷、疼痛、腰背部肌肉棄攣、胸肋關節疼痛、雙下肢無力。 8、背部立掌搓、推法 醫者立掌,以小魚際肌貼於背部脊柱兩側肌肉反覆搓動或立推(側掌推)。 主治:腰背部疼、疲勞性陳舊損傷,尤其多用於治療背部菱形肌損傷。 9、腰部肘按法 病人俯卧、腰肌放鬆。醫者以肘關節鷹嘴突,在腰部痛點及穴位按壓,如環跳穴等處。用肘點按時常可產生強烈的酸麻脹感。 主治:用於患者腰部扭傷劇烈疼痛、梨狀肌損傷、椎間備用突出伴有下肢癥狀者。 10、腰背滾法 患者軀體肌肉放鬆於俯卧位。醫者坐於其側,肩部放鬆,肘關節略屈曲,以小指掌指關節,小魚際肌貼於患者腰背部,該關節外旋,並屈伸向前用力滾動,迴旋放鬆。滾時手法要有節奏性,先滾動遠端,然後再逐漸接近痛點。對腰椎側彎的患者,要先滾動肌痙攣一側,再滾動健側。 主治:腰背肌急、慢性損傷,肥大性脊柱炎,腰椎間盤突出症,陳舊性腰背肌勞損。 11、前臂揉法: (1)、前臂揉肩背法:患者俯卧。醫者站患者頭前方,並把袖口挽到肘關節上,肘關節略彎曲,肘關節鷹嘴放置在患者頸肩凹陷部,肩進穴周圍,前臂置於棘突與肩胛之間,迴旋揉動,在揉動中時而前臂可略抬起,以肘尖揉壓患者肩進或其它穴位。 主治:背肌勞損、腰背肌筋膜炎、肩背部各種損傷。 (2)、前臂揉腰法:患者俯卧,醫者站其側,肘關節略彎曲,以前臂橫放置在腰部,然後在腰骶部迴旋搏動,在搏動中肘關節可隨時抬起前臂遠端以肘壓揉患者環跳、腎俞等穴位。 主治:廣泛應用於各種疾患引起的腰腿痛。 12、搖晃腰骶法 患者俯卧,肌肉充分放鬆。醫者雙手置於患者腰部或骶部,反覆推搖、壓晃,使腰骶部左右擺動,幅度由小到大,約10餘次後患者即可感到有輕鬆感。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腰5骶1棘間韌帶損傷,腰骶疼。 13、小腿後屈按腰法: 患者俯卧。醫者一手按壓患者第三、四腰椎,另一手握患者踝關節,逐漸向後屈曲,並儘力使足跟接近後臀部。 主治:腰3、4椎間盤突出,伴有腹N癥狀的腰疼、腿痛。 14、按腰搬腿法: 患者俯卧,軀體伸直,肌肉放鬆。醫者立在側方,一手按壓腰部痛點,一手托抱患者膝關節或拿小腿遠端。將下肢徐徐向後牽引,然後再搬膝關節使下肢後伸到一定角度時,兩手交錯用力,常可聽到「咯」的小關節響聲。醫者可沿脊柱依次按壓搬動。 主治:腰骶部扭挫傷、椎間盤突出症、腰骶部勞損。 15、按腿搬肩法 患者俯卧位,雙下肢自然伸直,全身肌肉放鬆。醫者站其側,一手按住腰部痛點,一手向背側搬患者肩部,搬按兩手須同時發力。(圖35)

主治:胸腰段扭挫傷,腰背肌勞損、胸肋關節紊亂,肋間神經疼。 16、四點搬法: 將按腰搬腿法與按腰搬肩法,分別施於患者兩肩及雙下肢時稱為四點搬法。 主治:同前所述。 17、下肢牽引法 患者俯卧。醫者立其患者腳頭,兩手牽引患者一側或雙側踝關節拔伸牽引、一助手雙手拿患者雙腋下幫助對抗牽引。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骶髂關節損傷,髖關節扭挫傷。 18、抖法: 患者俯卧,術式同下肢牽引法,醫者在牽拉後,兩手拿患者一側或雙側踝關節,快速上下抖動。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腿部軟組織痙攣、疼痛,及下肢軟組織損傷。 19、牽引下推拿法 患者俯卧,兩腿伸直,軀體放鬆。助手二人,一助手抓住兩小腿遠端,一助手握住兩腋下,兩人作對抗牽。醫者立其側對患者腰背部,在牽引下可施以揉、按、推、搓、叩……等各種推拿手法。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肌勞損、腰扭傷等各種病因引起的腰背痛和屈典型脊柱壓縮骨折,以及與脊柱有關的各種病症。 20、腰背部踩法 患者俯卧。醫者用肢踩患者肩部,腰背,背部,向下踩壓,然後快速搓動。在有雙桿或支撐架的情況下,醫者可雙腳在患者腰背部痛點周圍踩、搓。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陳舊性腰背肌筋膜炎、增生性脊柱炎。 三、仰卧位腰背部手法 l、板腿壓膝法 患者仰卧位,醫者立其側,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壓住其膝部易使屈曲,逐步用力使其直腿抬高,在抬高到不能再高時,醫者一手使患者膝關節屈曲,屈髖,另一手從患者足跟處換握其小腿,輔助屈膝並向下擠壓,連續5次左右。一側手法後,再作另一側,兩側均需進行。 主治:腰骰部疼痛、肌肉痙攣、坐骨神經痛、大腿及腰臀部後側肌群攣縮、粘連;凡直腿抬高時腰臀部有牽拉疼痛者,股四頭肌疲勞損傷,膝關節外側膝眼綜合症。 2、神經根牽拉法 患者仰卧,醫者立於患者下肢外側方,面對患者。醫者一手拿患者對側下肢膝關節,另一手托扶其足跟,使患者一側下肢呈內收位上舉,當抬高到一定極限時,醫者兩手交錯用力,繼續使患肢在內收位反覆上舉5~10次。一例手法後,再作另一側,一般兩側均須進行。(圖36)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腰骶神經根粘連、坐骨神經痛。 3、骨盆搖晃法 患者仰卧位,雙下肢主動屈曲。醫者立其側,一前臂橫架於患者兩下肢的膝蓋下方,並使手扶住患者下肢外側作固定,另一手握小腿遠端,左右旋轉搖動骨盆和腰骶關5~10次。(圖37)

主治:腰骶部疼痛、婦女產後腰疼、骶髖關節扭傷、骰骨大粗隆上滑囊炎、梨狀肌扭傷。 4、卷腰法 患者仰卧,主動屈曲雙下肢、髖、膝關節。醫者以一手前臂橫架於患者兩下肢的膝蓋下方,並使手扶住下肢的外側作固定,另一手托在兩臀之間相當於骶骨的部位。術者在此姿勢下發力,一手臂壓腿,另一手托臀部使腰部向前捲起屈腰,然後放鬆回複位。如此連續重複一屈一松7~8次,並逐次增大壓抬的力量,使腰部屈曲到最大可能的幅度或稍有超過之,如上重複操作,每次治療重複2~3遍。此手法也可由二名術者操作,二人分別站於患者兩側,各壓一腿及托一側臀部,二人同時發力壓腿抬殿,使腰捲起。 主治:腰背肌痙攣,腰骶疼痛,腰背部屈曲功能障礙。 四、側卧位腰背部手法 1、側卧位搖晃法 患者側卧,以患側在上為例,患側腿屈曲,肩稍向後仰,健側腿伸直,令患者肌肉放鬆。醫者站患者對面,一手拿患者肩部,另一手臂壓髂前上棘處,前後搖動,幅度由小到大,一般可搖晃3~5分鐘左右。 主治:腰背扭傷,腰背功能障礙。 2、腰側搬法 患者側卧,以患側在上為例,患側腿屈曲,收腹,肩略後仰。醫者立於患者對面,一手臂屈肘置於患者髂骨翼後側,向內按壓,另一手屈肘安患者肩關節前側,向外推按。當腰旋轉到一定程度時,雙手突然交錯用力,可聽到「嗒的響聲。施以手法時發力要快,收力要及時,旋轉角度要準確。(圖38)

主治:腰椎後關節紊亂,腰椎間盤突出症,增生性脊柱炎等。 3、屈腰法(屈腰推肩法) 患者側卧,患側在上。醫者站在患者體後,一手握患側小腿使其屈膝貼近腹壁並向後拉,另一手推送患側肩背部。如此反覆拉推,幅度逐漸加大,可連續操作5~10次。 主治:類風濕,腰腿痛,腰背部扭傷,腰椎小關節紊亂。 4、側卧穴位按壓法 患者側卧,患側在上,雙腿屈膝。醫者雙手呈八字形,雙拇指按在腰部的最疼點(阿是穴),緩緩用力向下壓迫,或取膀胱經的腎俞、志室。 主治:閃腰岔氣、腰背疲勞損傷、腰背急性扭傷、軟組織痙攣。 5、推抖後伸法 患者側卧,靠床的髖膝關節屈曲,上邊的髖膝關節充分伸直,兩助手作對抗牽引,醫者以手按在坐骨結節或骶髂關節,腰部作快速推抖,振顫約5分鐘,並同時逐漸將下肢後伸。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腰骶部筋膜炎,骶髂關節炎,神經根粘連。 6、側卧下推法 患者側卧,患肢在上屈髖屈膝,健側肢伸直。醫者一手臂托患肢小腿握其膝,另一手用魚際肌沿大腿外側腹外側肌及髂脛束自上而下反覆推動。一般推5~10次,然後再以掌根或小魚際肌磨擦痛點,使局部肌肉由緊張僵硬變的鬆弛柔軟,疼痛減輕。如兩側均痛者,可兩側均施行手法。(圖39)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伴有下肢癥狀、臀外側皮神經炎,大粗隆上滑囊炎,髂脛束損傷。 7、腰部擦法 患者以擦左側為例,身體向右側卧。醫者手呈空拳,沿身體縱軸表面從肋下至大腿大轉子處反覆推擦,約3~5分鐘。對疼痛面積小的可考慮用指擦,對於表淺的損傷也可用掌擦。 主治:腰腿冷痛,腰部陳舊性損傷,下肢癱瘓等。 8、腰側卧提按法 患者側卧,患側肢在上。醫者站在患者背後,一手托抱患肢膝上或用手握其小腿遠端向後提拉,另一手按住腰部痛處向前推按,使腰部突然進行一次過伸運動,然後立即放鬆還原。此手法關鍵在於發力要巧,不可亂施蠻力,發力時機要准,一般在腰腿部過伸接近極限時。 此手法對於身高體壯不易扳動者,可採用蹬腰法。醫者雙手握患者小腿遠端,以足蹬頂在患者腰部,緩緩用力使腰腿部過伸,當過伸到一定程度時,同時一蹬一拉,即可。(圖40)

主治:腰椎小關節紊亂,骶髖關節半脫位,腰椎間盤突出症等。 9、腰拔伸屈曲法 患者側卧床邊,患側在上。醫者一手按患者髖部,一手拿抱患側小腿遠端,用力向遠端拔伸及迴旋搖晃,逐漸將患肢背伸。然後將傷肢緊貼胸壁,同時扶髖的手轉向患者腰部疼點,用力揉按。(圖41)

主治:腰臀部急性扭傷,腰椎肥大,腰骶部棘間韌帶損傷,婦女產後腰痛。 10、肘壓法: 患者側卧。醫者立其側,肘關節屈曲,以肘尖鷹嘴處推壓患者股骨大粗隆,環跳,大腿外側等處,另一手可扶握肘窩或腕部幫助加大壓力,必要時可用手拉對側床邊,協助肘加大向下壓力。 主治:急性腰扭傷,股骨大粗隆外滑囊炎,坐骨神經痛,下肢麻木。 11、盤腿法 患者側卧,患肢在上。醫者站其對面,一手從患肢下方繞過,肘托其小腿,用手按於患者臀部,另一手托握患側膝上方,前後移動身體,使患者髖關節,骨盆隨之移動,反覆數次後,握患者膝上之手用力下壓,另一手托小腿逐漸抬高,使髖關節內收,小腿外展,猛將小腿伸直。動作要連續、迅速,使腰部發生彈動。(圖42)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臀上皮神經損傷,梨狀肌損傷,骶髂關節炎等.有助於解除神經根的粘連。 五、站立位腰背部手法 1、站立按摩 一助手托住患者肘部,使病人兩手高舉,頭抬起,或患者雙手上舉扶在牆上、凳子上,醫者在患者腰背部自上而下沿膀胱經(脊柱旁開1.5寸及3寸)督脈(脊柱正中)摩揉、推搓3~5遍。 主治:腰背部損傷後,不能彎曲者,各種因素引起腰背痛的初始治療手法。 晃腰法:醫者兩手扶患者腰腹部,患者體位同上,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搖晃,幅度由小到大。然後按逆時針方向輕輕搖晃,幅度逐漸加大。 主治:急性腰扭傷,各種因素引起的腰部屈伸功能障礙。 3、抬腰上推法(推頂過伸) 醫者站在患者後側,令患者挺胸、抬頭、吸氣,醫者一手托患者腋部向上舉,使患者足尖離地,同時另一手掌從患者骶部向上平推至背部。 主治:胸腰段扭傷、疼痛、胸椎小關節紊亂、骶棘肌損傷。 4、托法 患者腰背肌肉放鬆,醫者站於患者背後,雙手托扶患者兩腋下,令患者抬頭吸氣,身體儘力向上挺伸,同時醫者順勢將患者托離地面,在患者落回地面時,醫者雙手突然將患者向前送出,使患者突然被動地向前邁步,渾身肌肉頓時收縮,掌握自身平衡。 主治:閃腰岔氣,腰背、髖關節急性扭傷。 5、背晃法: 患者起立。醫者背對背立在患者背後,用兩肘勾住患者兩肘,一俯身將患者背起離地顛三顛,左右各晃三下。有時聽到脊椎關節發出聲響,然後輕輕放下。一般可見好轉。(圖43)

主治:腰背小關節紊亂、急性扭傷、脊柱僵直。 6、抱腰按壓法: 患者站立。醫者從腹側一手抱患者腰,一手以拇指或屈指按壓患者腰背部疼點(阿是穴)或按壓三焦俞、關元、腎俞、腰俞等。 主治:參照常用穴位。 7、下蹲推按法 患者自然下蹲,雙手抱膝或踝。醫者立其背後,雙手虎口處置於患者雙肩,雙手拇指置於肩後,雙手四指在肩前。醫者雙手按患者雙肩略向手拉,使患者剛失去重心時,醫者一手固定,另一手用力向下推按,使患者脊住極度屈曲。(圖44)

主治:腰背肌軟組織痙攣,肥大性脊柱炎,婦女產後腰疼、腰骶痛.
推薦閱讀:

腰背部軟組織損傷
背部六顆福祿如意痣
話說點穴療法9:臟腑圖點穴法背部推拿手法的中醫學意義
如何評價我的背部訓練?

TAG: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