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詞創作之我見
一、與其先作詩,不如先做人
不止一個群,也不止十次百次的討論,歷史實踐已經證明,一個人尤其是想作好詩或做詩人的人,必須有端正的品行,良好的道德,無非分之想,無發財之道,無陞官之欲,所有這些才是做一名詩人的基礎。一些人可能認為,歷史上也有不少紈絝子弟和姦佞之臣,但他們的詩作則少之甚少,或不可傳承。詩,自古以來是傳經論道,宣傳正能量的文化武器。試想,用這樣的武器去攻城掠地,抵毀天子,能有好果子嗎?自然沒有。詩與史緊密結合,即使有其疾憤,有其苦痛,亦不可露尖銳與鋒芒。大多數臣子都知道這點,即使有點也很含蓄,是道德之表現。往往人在悲、憤、愛、恨、喜、樂中必有神詩出現,所以寫詩先做人。最遠的詩之宗師屈原,最近的詩之大腕毛澤東可謂是人之所服,天之所敬。如果想用詩來升官發財,那就請遠點吧。
二、欲寫詩,必須多讀史
上面已說過,詩與史分不開。學史,讀史是詩詞創作的理論基礎,如果違背歷史,逆撤而行,你的詩則毫無意義。詩詞是歷史光澤的反射和映襯。我們從唐詩宋詞元曲中不難看出當時中國的歷史背景,雅客騷人的思想情感,與歷史發展合為一體。一個人,精通歷史,看透歷史,情系天下蒼生,他的詩意是有深度的,有靈魂的,泛泛而談,淡而無味,即使言語華麗,也只會圖一時之樂,不會流傳千古,成為絕唱。如李白的《靜夜思》,李紳的《憫農》,字數極少,卻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寫詩,是情感的發泄,是心靈的碰撞,現實的結合,沒有這些條件,只會是閉門造車,無中生有,或者是真的成為天才怪傑,世之奇子了。諸如我這個半瓶子水便搖晃,懶於精讀史書的人也只不過粘染點中學時代的歷史文化課了。
所以,大多數詩詞愛好者,高雅點稱為詩人的人對歷史是感興趣的。毛澤東之所以為大詩人,老人家是特別酷愛閱讀史書,正史,野史都喜歡,難怪他的詩詞中典故巧妙,運用恰當靈活,與讀史是分不開的。這裡我試著調侃一下,不知咱們的聚賢庄有多少數理化詩人啊。那麼,就敬奉大家寫詩秘笈——讀史吧。
三、勤讀寫,是提升水平的有效途徑
格律詩之所以稱律,是延用古時的音樂而言的,古時稱擊缶而歌,是為唱,像詩經離騷,現在稱詩歌,是為詠,誦,吟。總之,沒有律,就如同唱歌走調,無抑揚頓挫之感,無激越迂迴之意,很難聽。
因此,初學者必遵格律,學格律,讀格律詩,寫格律詩。常言道:背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有空就讀或者背或者寫。斟酌古詩里的用字,對偶,意境,體會作者作詩時的背景、心情,作者是用什麼手法表現出來的,有托物言志的,有寄景抒情的等等,通過多讀,吸取詩人的寫作方法,融會貫通,把這些方法揉合到自己的詩詞創作中。只有多讀多記,才不致於言窮詞盡,難於表述。通過讀,領悟到了古人的寫作詩詞的方法,需要多練習,多寫多練,這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唯一途徑,光看不寫,會造成眼高手低的現象,看到別人寫的詩詞,總覺得不好,可是讓自己寫,又寫不出比人家這個更好的,這樣一來,寫作的水平就會停滯不前。
四、回頭看,是提升創作的有效手段
對於你自己的原創,當時認為很好,或者認為無法修改,你其實不必太在意,放過一邊,做別的。當過一段時間去看,你會有重大發現,或欣喜若狂,或可笑之極,這都能給你帶來新的生機。
如果現作現賣,用有限的字句表達完美的意境,這就要儘可能地反覆推敲,多加修改,千錘百鍊,力求字句通順、對仗工整、意境幽深,或如凌鋒犀利,或隱逸含蓄,都要通過推敲每一個字來達到更好的效果,只要下功夫,沒有改不動的詩。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出名的要屬「推敲」二字了。有一次,賈島騎驢闖了官道。他正琢磨著一句詩,名叫《題李凝幽居》全詩如下:
閑居少鄰並,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推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但他有一處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覺得第二句中的「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推」應換成「敲」。可他又覺著「敲」也有點不太合適,不如「推」好。不知是「敲」還是「推」好。嘴裡就邊推敲邊念叨著。不知不覺地,就騎著毛驢闖進了大官韓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儀仗隊里。韓愈問賈島為什麼闖進自己的儀仗隊。賈島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事說了一遍。韓愈聽了,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靜,拜訪友人,還敲門代表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再說,讀起來也響亮些」賈島聽了連連點頭稱讚。他這回不但沒受處罰,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推敲從此也就成了為了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覆琢磨,反覆斟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