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學養生 持之以恆

科學養生持之以恆

作者:熊必俊來源:本站原創更新時間:2013/3/6 11:12:17點擊數:555責任編輯:文化發展部

一、對養生與健康價值的認識是我養生健康生活的基礎 俗話說;「健康是寶,長壽是福」。壽為五福之首,《書·洪範》對五福的解釋是:「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安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農業社會祈望人壽年豐,工業社會追求長壽與發展,儘管不同時代的表述不同,但是共同願望的實質,都是健康長壽,國富民強。 世界衛生組織為了喚起人們對養老健康的重視和關注,1953年提出了「健康是金子」的理念,並把它作為這一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口號。從事老年學與老齡問題研究擴大了我的視野,進一步了解到養生健康的豐富內涵和社會價值。諸如:生理學認為「健康是生命的基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和長壽的先決條件」;經濟學認為「健康是國家資源,是人口質量的第一要素,是創造財富的資本」;社會學認為「健康是事業成功、婚姻美滿、家庭幸福不可缺少的條件,是社會進步的象徵」;健康社會學認為「人力資本存量取決於人口受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衛生學認為「健康是對抗流行病最可靠的免疫力,」,老年學認為「健康是老年人最重要的財富,健康老年人是老齡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人力資源」。 研究表明:健康是人力資本投資的載體,對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公民健康狀況是政府和人民的主要福利,在當今社會,健康不但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而且是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預期壽命是構成「人類發展指導數」的第一指標,而預期壽命延長的首要條件是健康。 聯合國一向關心養生健康,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第25條提出「人人有權享受本人及其家屬康樂所需生活程度」,《聯合國人權公約》第12條提出「人人有權享受可能達到之最高標準之身體與精神健康」。1982年《維也納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把滿足老年人以「保健」為首的特殊需要界定「人道主義方面的問題」,《聯合國關於到2001年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全球目標》要求「開展健康老齡化運動,使老年人在體力、智力、社會和感情等方面得到平衡發展。」2002年《馬德里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把 「促進老年人健康和福祉」列為優先發展的第二位。強調「健康是一項甚關重要的個人財富。人口的總體健康水平對於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美國《未來學家》一篇文章認為,「人的健康壽命延長,很可能會降低成本費用,提高經濟效率。長壽的到來也意味著真正社會文明 健康長壽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的觀點已成為國際共識。前蘇聯人口學家C·A·托米林在《人口學與社會衛生學》一書中指出:「平均壽命每增加一歲,就是經濟發展的一項重大成就,它可以節約國民經濟的資金,這是國民經濟平衡估計不到的。」 另一位人口學家N·N·麥奇科夫高度評價延長壽命對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他認為:「延長壽命與保持勞動的力量和能力是一致的,將來取得社會經濟與人口協調發展的根本辦法是延長老年人口有充分價值的經濟和社會積極性。」 美國《未來學家》一篇文章認為,「人的健康壽命延長,很可能會降低成本費用,提高經濟效率。長壽的到來也意味著真正社會文明的到來。」 世界衛生組織在一項聲明中強調:「壽命延長和節制生育所取得的成果是人類20世紀的雙重勝利。」 1997年,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第35屆會議指出「估計到20世紀末人口平均壽命將會增加20多歲,為了充分利用進步所帶來的這一值得歡迎的禮物,需要認真籌劃個人的生活,包括採用健康的生活方式,調整個人的財務,為進修教育作出規劃。公共政策應支持這樣的個人努力。」 健康長壽是提升人類發展指數的第一要素。聯合國為了彌補唯一用GDP衡量國家進步的指標的不全面性,決定從1990年起使用由健康預期壽命、接受教育和收入三個要素構成的「人類發展指數」來衡量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作為構成人類發展指數的第一要素,健康預期壽命延長是人類發展指數上升的重要因素,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基礎。 健康長壽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的觀點已成為國際共識。前蘇聯人口學家C·A·托米林在《人口學與社會衛生學》一書中指出:「平均壽命每增加一歲,就是經濟發展的一項重大成就,它可以節約國民經濟的資金,這是國民經濟平衡估計不到的。」 另一位人口學家N·N·麥奇科夫高度評價延長壽命對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他認為:「延長壽命與保持勞動的力量和能力是一致的,將來取得社會經濟與人口協調發展的根本辦法是延長老年人口有充分價值的到來。」 2009年「第19屆世界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大會」的議題之一是從「人口紅利」到「健康長壽紅利」的持續發展。強調「人口老齡化是社會進步的最根本體現,如果引導和利用得當,健康長壽將會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全新引擎。 我國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強調要「以實現人的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民。」人的的全面發展包括健康和長壽,成果惠及全民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全民享有健康。1997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強調:「人人享有衛生保健,全民健康素質不斷提高,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是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的重要標誌,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2006年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是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民為邦本,本固而邦寧」,有道是「強國必先強民,強民必先強身」。人們稱讚健康老年人少生病是「自己少受罪,家屬少 受累,單位少報銷,造福全社會」。多學科的觀點和老百姓這句樸實易懂的語言使我進一步感悟到健康的微觀和宏觀社會經濟價值,為我堅持科學養生奠定了基礎和決心。 我的生活準則是以養生健康為中心,有利於養生健康的事就作,不利於養老健康的事堅決不作。我養老健康生活的內容主要是堅持科學養生,增進和保持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二、在科學養生增進生理健康方面,我首選體育健身運動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生命在於運動」和我國古代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都說明了「健康為體能和智能之本,體育運動為健康之源」,體育健身運動具有增進健康和延緩衰老的重要作用。我1988年離休以來,運動健身的目標是保持和提高體力和腦力,延緩器官功能衰退,提高生活和生命質量,延長生活能夠自理的健康預期壽命,實現以健康和參與為主的積極老齡化。 我的運動健身項目是:每天晨練一小時打太極拳、太極劍、太極扇、八段錦和踢毽子,每周遊泳2次,每次1000米;騎自行車2次、每次5公里。雨雪天在室內或樓道里鍛煉,去外地和出國時也堅持鍛煉,如果條件不具備,至少要踢毽子、散步或爬樓梯。 我選擇這幾項運動的原因是:打太極拳、太極劍、太極扇要求全神貫注,注意力集中,眼隨手轉,步隨身換,動作穩健、協調、連貫,動中有靜,柔中有力,對於我這種從事腦力勞動的老年人,有利於大腦的休息,延緩肌力衰退,提高耐久能力。 游泳是一項全身性的健身運動。水的低溫作用可以加強血管的舒縮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強心臟的功能;水的物理、化學刺激,對於身心健康有獨特的良好作用。我風雨不阻地堅持游泳,有效地鍛煉了全身肌肉和關節,增加了肺活量和心肺功能,強身健體,一年四季基本上沒有傷風感冒,延緩了衰老。 「人老先從腿上老」,我踢毽子和騎自行車使下肢的關節、肌肉、韌帶和腰部得到鍛煉,增強了體力,提高了身體的靈活性和平衡能力。 體育健身運動是我生活中的一門「必修課」,它不僅使我健康,而且還帶給我快樂。我應《北京晚報》之約發表了一篇介紹我踢毽健身的小品文,題目是「花毽帶我回童年」。除了踢毽外,我還喜放風箏和抽陀螺,朋友說我是「老夫聊發少年狂」,我自己說是「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三、樹立科學老年觀,學習中外養生文獻,增進心理健康 在增進心理健康方面我堅持「科學老年觀」,辯證樂觀地看待「老」,擯棄「人老必衰」和「人老萬事休」的悲觀觀點,諸如:老牛破車.老氣橫秋,老弱病殘,老態龍鍾,老大無成;樹立|「老當益壯」的樂觀精神,諸如:老馬識途,老而彌堅,老驥伏櫪,老吏斷獄,老蠶作繭,大器晚成,等等。 生理健康是人在生物學方面的健康,即機體完整和功能正常,是人體健康的基礎,但不是現代總體健康的全部。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生理、心理、社會的適應力都具備才是健康」的理念,同時在《世界衛生組織憲章》中明確提出「健康不僅是免於疾病和虛弱,而且是保持身體、精神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完美狀態。」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良好的心理促進生理健康,不良好的心理影響生理健康,反之亦然。 心理健康與否表現在情緒上。消極情緒產生時,人體生理上會產生調劑反應。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內經·素問》中的「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說明心理情緒不好對生理健康有不利影響。從「出生年齡」看,過一年老一年是自然規律,人人都會老;但是從「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看,衰老是可以推遲和延緩的。衰老的早晚和快慢,人各不同「40歲的人60歲的心臟」說的是「未老先衰」,「60歲的人40歲的心臟」說的是「老當益壯」。決定衰老的早晚和快慢的鑰匙在每個人自己的手裡。 在科學養生方面,我認真學習我國傳統的優秀養生文獻。如儒家主張的「禮樂」、「仁義」、「忠恕」的「中庸」之道,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自我養生養性,強調道德修養在養生中的作用,如「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義以養其心」、「君子自強不息」、「老而長慮」、「晚學」等,寓養生於日常生活起居和為人處世之中。道家建立的主要以道德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在養生方面主張「清靜無為」,提倡「靜養」,其養生論述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強調「順應自然,可以延年」。 在學習領會養生經典論著的同時,我還經常用白居易的「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於物長精神」,曹操的「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和諸葛亮的「靜以養生,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名言,來指導自己修身養性,爭取像孔子的「發奮圖強,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那樣忘記年齡,忘記名利,忘記憂傷,保持積極樂觀和豁達開朗的心情,專心從事科研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不悲觀、不攀比、不奢求、不自滿、不畏難、不護短,珍視健康,熱愛生活。四、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增進社會健康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老年人作為家庭的尊長和國家的資深公民,應該作社會的表率。除了具備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外還要增進社會健康。 社會健康的首要條件是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主要是溫暖的家庭關係與和睦的社會關係。葉落歸根,家庭是老年人最安全的避風港。著名社會學家拉爾斯·索克勒斯特洛姆在《社會保險》中寫道:「如果幾代人生活在一起,那麼家庭就特別適合於保障安全,在這種情況下,這個聯合體就是一個靈活的組織,它使一個人順利地度過其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如兒童期、工作期和老年期。」 從人口的社會屬性來說,人是一種有感情的社會動物,需要一個和諧的社會和一個溫暖的家庭,這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對於老年人來說,家庭和鄰居就顯得更為重要,通過家人的相互關懷與支持和鄰里親友的交往和談心,可以表露和交流情緒和感受,消融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的苦悶與煩惱,得到精神慰藉和寄託,形成愉快、良好的心理狀態,排除孤獨和失落感。 在增進社會健康方面,我重視家庭,參與社會。在家庭里我發揚民主,和家人進行感情和信息的交流、理解新時期年輕人的愛好和個性,聽取大家的意見,不倚老賣老,努力修身齊家。 在社會交往和待人接物中,我講信修睦,與人為善,樂以助人。與人合作共事時,我「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有成績不居功,有失誤不怨天尤人。我積極融入社會,參加社會活動,是合唱團、游泳隊、太極扇隊和老年服裝表演隊的成員。在參與社會發展方面,我融入社會,擔任十多項社會工作,積極從事學術研究,著書立說,提供諮詢服務,接受新聞媒體採訪,為北京市周末社區大講堂、東方銀齡遠程教育中心和中老年健康課堂授課,在中國老年保健(產業)高峰論壇上演講。教學相長和社會實踐豐富了我的社會保健知識,增進了我的社會健康。 多年健康生活帶給我的「老有所壯」促進了我的 「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和「老有所為」。我今年86歲,自我感覺基本健康,還沒有發現有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離休前我沒有請過病假,到現在為止沒有住過醫院,沒有吃過安眠藥,沒有用過鎮靜劑,沒有尿頻便秘,沒有骨質疏鬆,沒有彎腰駝背,沒有步履維艱。沒有體重超標,沒有老氣橫秋,沒有老態龍鍾。參加健身運動比賽多次獲獎,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幹部運動會獲獎的有:散步比賽第一名2次,第2名1次;踢毽比賽第一名1次,第二名1次、羽毛球比賽第一名1次,第二名1次,游泳比賽獲獎多次。參加獲東城區運動會獲踢毽比賽第一名,代表東城區參加北京市老年運動會獲踢毽團體賽第一名。2000年被評為「1995—2000年北京市群眾體育健身明星」,2001年參加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難忘的旋律」歌曲大賽活動中,被評為個人優秀獎,2003年被評為「東城區健康老人之星」,在通過觀察體態,測量體力、測試心態和反應,以及才藝展示(我選擇展示的是踢毽、唱歌和書法)後,被評為「北京市健康老人之星」。2009年被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評為老年保健先進個人,2010年中國老年保健康協會授予我「老年保健突出貢獻獎」、北京市老年人體育協會授予我「北京市老年體育工作貢獻獎」、中國老年學學會授予我「第二屆中國老年學獎勵——傑出貢獻獎勵。成績只能說明過去,希望屬於未來。我今後在科學養生和增進健康方面的目標是:繼續延長生活能夠自理的健康壽命,留住少年的心態,學習青年的思維,保持中年的體質,繼續「老有所為」, 展示「老當益壯」的風采。

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科學研究會會長、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老教授協會老年學與老齡產業研究會會長,國際社會保障協會(ISSA)特約研究員,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客座教授,北京大學老齡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老年學學會科學養生專業委員會專家、中國社會保障論壇專家、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工作協會老年福利服務委員會顧問、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社區工作委員會顧問。撰寫、主編、合著出版《老年學與老齡問題》、《社會保障學概論》、《老齡經濟學》、《人口老齡化與可持續發展》等專著20多部,有8部專著獲獎,第二屆中國老年學獎—傑出貢獻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

推薦閱讀:

熱烈慶祝浙江乾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重組 發展規劃 目標
白話小窗幽記的文件夾【養生】2
「嘉園知味」食之有方——黃芪鱔魚湯
女性養生:女人子宮有「十怕」
脾虛的女人會變醜!養臉不如先養脾

TAG:科學 |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