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佛法摘要:死生篇

輕鬆學佛法摘要:死生篇


發布:妙音[全部文章 空間留言]

日期:2013-11-18 17:03:00

收藏

 

人死靈魂從何處離開

  人死後,靈魂從什麼地方離開?臨命終時仔細去勘驗,如果靈魂從腳心離開就是墮地獄,也就是全身都冷了,腳底還有溫度,這是說明他從腳底走的。從膝蓋走的是墮畜生道,從肚腹走的是墮餓鬼道,從心口走的是生人道,從眼走的是生天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從頭頂走的。凡是生到善道,身體一定是柔軟的,不會是僵硬的,縱然人死了之後兩、三天,有時一、兩個星期,身體還是軟的。

   (節錄自「學佛問答」21-90)

誰有把握說自己臨終最後一念是佛號?

  念佛還有雜念,就沒達到功夫成片,念佛沒有把握往生。臨終時就完全看你的運氣,你臨終最後一念是不是想著佛?如果想著佛能往生。臨終最後一念想別的就完了,就到六道去了,所以最後一念太重要了。誰有把握說臨終一念是念佛號 ?平常是這麼想,到時候自己做不了主。所以,功夫一定要在平常練成,走的時候才有把握。

  古大德教給我們一個方法,我們睡覺都會作夢,夢中能做得了主,大概最後一念自己有把握。作夢做不了主,說明你的煩惱、習氣那個能量很強,你伏不住,所以你做不了主。這也是一種考驗我們功夫的方法,通過這樣的考驗,我們就一定要提高警覺,要有高度警覺,不放下不行。七情五欲哪一個重就先從哪一個下手,貪名重的把名放下,貪財重的就把財放下,從貪瞋痴慢疑中找最重的,先從這下手。重的能夠 放下,其他輕的就很容易,真的要真干,不真干不行!

親屬

親屬是什麼?過去結的善緣、惡緣,這一世到人間來又聚會了,有聚有散,聚散無常,要看破。

如果不看破,那是嚴重的情執。情執系縛你在六道出不去,而且生生世世陷在迷執裡頭,一世比一世痛苦。這些事實真相,一定要看破。

文摘恭錄自02-037凈土大經科注

脫離六道輪迴有多麼困難!

脫離六道輪迴有多麼困難!我們不知不覺,起心動念都是造輪迴業,都是在堅固輪迴,怎麼能出得去?脫離苦海,脫離輪迴,第一殊勝的方法,無過於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八萬四千法門,唯有這一念佛法門;千經萬論,只有這一本《無量壽經》,世尊為我們講這樁事情,把這樁事情講透徹了。

文摘恭錄自02-040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303集

不受外境影響,往生才有把握

真修才能報佛恩、報師恩,敬勸諸位同修共勉

  我們修行,費盡多少力氣不能成就,原因就是放不下。心不幹凈,妄念太多,禁不起外面境界誘惑,外面境界風吹草動,自己的清凈完全失掉了。修行又離不開外境,離開外境你到哪裡去修?境界裡頭對我們修行影響最大的是人事環境。 那我們知道,真正的功夫就在人事環境裡面去體驗。佛說得好,順境、善緣不起貪戀,要不起心不動念才行,逆境、惡緣也不能起心動念,你就成正覺了。

  你只要一起心動念,跟著起來的是煩惱習氣,為什麼?喜怒哀樂起來了,貪瞋痴慢 起來了。六根對六塵境界,念念還起這些東西,麻煩!佛念得再好,往生沒把握。為什麼?臨終最後一念是什麼,誰有把握?臨終最後一念不是阿彌陀佛,你就到別的道去了,總是離不開六道。

  這個事情我們在六道里搞了無量劫,這無量劫當中我們有沒有學佛過?肯定有,沒有你怎麼可能在這聽兩個小時經?你能在這個地方坐兩個小時,專註在聽經,就說明你過去生中善根非常深厚。沒有這個善根,你讓這個人到這裡來,坐五分鐘就坐不住了,他就想離開了,怎麼可能坐兩個小時?怎麼可能天天來聽?你就知道他善根多厚。而且過去肯定學過這個法門,對這個法門生歡喜心。為什麼沒有往生?都是臨 命終時最後一念不是阿彌陀佛。

  這一生能做到嗎?靠不住! 如何叫這一生當中最後一念能夠提起佛號?那就要真精進。 從現在起,就得把萬緣放下,經上講的話不能不聽,做不到不行。當真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身外之物隨緣,什麼都好 ,用歡喜心對待,絕不受外境障礙,要練到這個功夫,才真 有把握。

  文摘恭錄—凈空老和尚講述之《凈土大經科注》(第一0五 集)2011/12/27

最後一念比什麼都重要

  一念是指臨終最後一念,這一念是阿彌陀佛,決定往生。人壽終最後一口氣斷氣時,那一念就是他來生到哪一道投胎的業因。若那一念是貪,餓鬼道去了;那一念是愚痴、是迷惑 ,什麼都不知道,畜生道去了;瞋恚就到地獄去。最後一念是五戒十善,就在人天兩道,上品十善生天道,中品十善生人道。

  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當然往生。所以,最後一念比什麼都重要,現在就要培養。臨終時最怕家親眷屬在旁邊又哭又傷心,你極樂世界去不成了。因此送往生時,家親眷屬最好不在身邊,讓同修蓮友來給你念佛送終。

  文摘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四二五集02-040- 0425

真正往生的條件

  「若無信願」,對念佛有懷疑,對這個世界有貪戀,「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決定不能往生。你是不是真相信,是不是真想去,這是往生關鍵。蕅益大師說得很好,念佛功夫的淺深是決定你往生的品位,真正往生的條件是真信切願。

  你必須把兩個世界看透,還要不要搞六道?不要,對六道的業就一刀兩斷,不再造六道輪迴的業。來生到哪一道是自己負責任,與任何人都不相干。如果你怨天尤人,罪加一等。若信願還不堅定,這個經要多聽、多學,講得最簡單、最扼要、最清楚,無過於這部經跟批註。這是人生頭等大事,其他都是次要,這關係我們自己的前途。

  文摘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四二五集02-040-0425

哪有不想往生的道理

也許有人要問,等覺菩薩為什麼還要來?他在諸佛實報土裡面很快就證得妙覺了,他來幹什麼?那我們要知道,等覺要證妙覺,必須把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掉。那麼肯定在極樂實報土,斷這一品無明習氣,時間短,成就快,如果不是這個原因,他就沒有理由求生凈土。我們看到文殊普賢、觀音勢至,這都是久遠劫已經成佛之人,現等覺菩薩身,在阿彌陀佛報土幫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這個眾生是實報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從這些地方我們能體會到,阿彌陀佛的緣無比殊勝。因緣多殊勝,我們沒搞清楚,不容易接受,真正搞清楚了,哪有不想往生的道理?哪裡會有這種人?凡是沒有想到往生,把往生這個事情不看作最重要,是次要的,都是對於理事還沒有完全搞明白。搞明白,我相信他肯放下,放下就成就了。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四六八集02-040-0468

臨終方念佛來不及了

「又有人視臨終十念為輕易,乃擬臨終方事修念」。這是一個誤會,認為命終時,一念、十念就往生,平常可以不要念佛了,到那個時候再念。理上講得通,事上你能做到嗎?現在這個社會,老年得痴呆症的人很多,一得痴呆症,什麼人給他助念都不管用了,你說多可怕。

臨命終時真有這麼大的福報嗎?遇到有善友都在你身邊,不是簡單事情。往生是大事因緣,天天都要修學,都要準備,我們才有把握,才可靠。平時不幹,要到臨終的時候再干,來不及了。決定不能有這種想法,這個想法決定會耽誤自己這一生往生的緣分。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四六八集02-040-0468

有臨終十念一念非偶然

「又《彌陀要解》亦云,若無平時七日功夫,安有臨終十念一念」,蕅益大師說得好。七日就是佛七,精進佛七,七天七夜,這一句佛號不中斷。精進佛七,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要有這個功夫,才會有臨終十念一念。

縱然下下品造作五逆十惡的人,臨終十念一念,「並是夙因成熟」,不是你這一生念佛的因成熟,就是前世,多生多劫曾經修過這個法門。正如大乘教里我們常常看到,世尊所說的,每一個念佛的人,真正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在這一剎那之間,無量諸佛威神加持你,你一念十念順利往生;換句話說,沒有一個是偶然的。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四六八集02-040-0468

往生資糧就是信願行,缺一不可

「往生資糧即信願行,缺一不可」,這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我們真正發願,什麼時候往生?什麼時候都好,念念求往生,一定會求到。

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說「憶佛念佛」,憶是心裡想著,我每天想阿彌陀佛,早晚想阿彌陀佛,時時刻刻都想阿彌陀佛,這是憶佛,得空的時間念阿彌陀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在這一生當中,我們會見到佛,夢中見佛,定中見佛,現前見佛。關鍵全在信心,要真信,所以往生資糧就是信願行,缺一不可。

「據《要解》所云」,蕅益大師說的,「信願有缺,則持名縱如銀牆鐵壁,風雨不入,亦不能往生也」。蕅益大師這一句話非常肯定,決定要有願,決定要有信,這是凈宗法門最大的關鍵,我們一定要掌握住。信願如果不足,問題都在對這個經教契入不夠,真正深入《無量壽經》,信願一定是圓足。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四六九集02-040-0469

遇到大苦要念佛求生凈土

我們今天在六道裡頭當眾生,遇到大苦了,這個要記住,真正遇到大苦的時候,念佛求生凈土。瑩珂法師是我們的榜樣,近代的,諦閑法師的徒弟鍋漏匠是我們的榜樣,唐朝的張善和是我們的榜樣。我們在這個世間親眼看到的,在美國馬里蘭州往生的,周廣大是好榜樣,得了重病,癌病,癌擴散了,沒有辦法救治了,最後三天遇到佛法,歡喜接受,讓全家念佛幫助他往生,真往生了,三天。

我們有緣能在早年聞到佛法,這一生精勤努力,深入經藏,把這樁事情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這才甘心情願放下萬緣,一向專念。那我們有沒有災難?沒有災難。我們念念求生凈土,我們有信心,阿彌陀佛一定會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讓我們見到。我自己這一生見到一次,大概再見到我就可以往生了,這個事情不是假的,是真的。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四六九集02-040-0469

只要一心就能往生

這個凈宗的法門太廣大了,並不是專修這個法門的人能往生,不是專修,臨終也行,只要心凈則佛土凈。獨有一心,一心就是清凈心。所謂一心,決定沒有雜念,有雜念就不算是一心。大勢至菩薩在《圓通章》上給我們說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都攝六根,可以說是放下分別執著,我們不談妄想,最低的限度,把分別執著放下了。

這個境界相當於小乘聲聞、大乘別教三賢菩薩。這不是修凈土的,臨命終時,他把他修行的功德迴向求生凈土,也決定得生,為什麼?他有清凈心,心凈則佛土凈。這是諸善當中第一善。一其心者,心真正修到一心、一念、一信,這個心就具足萬善,所以說諸善隨之,這個心能生善法,能大師所說的「能生萬法」,一心能生萬法當中的善法。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66集2013/10/07

真正想往生極樂世界,決定要放下

臨命終時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決定往生凈土。送往生的人特別要注意這個時節因緣,最後他斷氣的時候是不是念阿彌陀佛,如果斷氣時候是念阿彌陀佛,這個肯定往生,不會錯的。「如彭際清曰:如實回心,一念念佛,無不往生」,為什麼?佛本願力加持的。

這一句裡頭關鍵的字眼在「如實」,真的回心了,回心就是不再攀緣了,我們常講萬緣放下,心裏面只想阿彌陀佛,只念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妄念,這叫如實回心。這是這一句裡頭的關鍵詞,非常重要。怎麼才有把握?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是我往生的這一天,如實回心才能夠現前。

我還有明天、還有明年,不行,你的妄心還起作用,妄心還有強大的力量在約束你,你的真心不能現前。所以放下比什麼都重要,不能不放下,不想往生極樂世界可以,真正想往生極樂世界,決定要放下。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66集2013/10/07

徹底放下萬緣才能往生凈土

那黃念祖老居士臨終前半年,時間不短了,每一天念佛十四萬聲,這是什麼?這是菩薩示現。因為能與佛智一念相應的人不多。我們凡夫用妄心用成習慣了,我們懂得什麼是真心,真心是什麼樣子,我們做不到。能沒有妄想嗎?能沒有雜念嗎?人到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大修行人,那不是普通人,這種人行住坐卧都在定中,這真正證得念佛三昧了,他的心跟諸佛的心相應。

我們的心跟六道輪迴相應,跟佛不相應。這是不能不知道的。知道,向這個目標去邁進,是一樁好事情,那就是徹底放下萬緣,真正下定決心,我往生凈土,這種人才行。具足大慈悲心,就是菩提心,要救度苦難眾生,現在自己沒有本事,沒有能力,沒有智慧,沒有定功,沒有福報,我先到極樂世界,然後再回來。

真放下了,不是真放下,決定做不到。這個是世間真正有智慧的人。我們佩服。我們也想學,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現在人生活很辛苦,障緣很多,這個時候求往生,是時節因緣,往生到極樂世界再回來,不遲。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66集2013/10/07

往生的條件就是要真信,不能有絲毫懷疑

《念佛三昧寶王論》上說的,臨終念佛,乃至一念,亦得往生。為什麼?「蓋以暗合道妙,巧入無生。是故五逆十惡,臨終念佛,乃至一念,亦得往生」。這一句話,我們要好好記住,這是救命丹方。真懂得這個道理、懂得這個方法,無論什麼樣的人決定能往生。

那麼它的條件?要真信,有絲毫懷疑,都是障礙,不能有懷疑,要真信,要真放下。念心要純、要固,純,不夾雜;固,不間斷,不懷疑,所以亦能得生。為什麼?暗合道妙,巧入無生。道妙跟無生都是講的自性,與性德相應,自性通一切佛、通一切法,一切法不離自性,也就是講的明心見性,它跟這個暗暗的相合。

是故五逆十惡,這是十八願裡頭佛跟我們說的,佛知道眾生罪業,造作的罪業,佛希望眾生回頭。佛不計較造惡的人,只要你回頭,他就來接你往生,五逆十惡都接。這個跟善導大師所說的完全相應。所以我們要真正發願,修學這個法門,跟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相應。這也是佛經上所說的,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就是真實心重要,真實心臨終一念就能往生。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66集2013/10/07

貪瞋痴要真正放下

我們有把握可以做到的,功夫成片。也就是說,煩惱習氣,可以把它壓住,控制住,沒斷。我們這個伏煩惱的功夫,比事一心前者還要來得淺,可是只要能伏住,臨終時候不發作,決定得生。那我們怎麼學?我常常提醒同學,修行在日常生活當中,特別是人事環境,修忍辱波羅蜜。

順境善緣沒有貪戀的心,五欲六塵真正放下,不起心不動念做不到,要做到不分別不執著,不能跟菩薩比,跟一般凡人比。逆境惡緣不生瞋恚,在境緣當中只生感恩的心、報恩的心,為什麼?他們來考驗我,我在這個忍辱裡頭,知道自己忍辱的功夫到什麼樣的階層,我念佛的功夫,我有沒有把握往生。

時時刻刻不要放棄,順境不貪、不痴,逆境不瞋、不痴。轉貪瞋痴要在境界上轉,經典上轉不了的,在生活當中去修,工作裡面去修,待人接物裡面去修,這是真功夫,這個不能不知道。持至真的,見思煩惱先盡,就斷了,這個往生得大自在,在這個世界願住就住,願走就走,得大自在,事一心。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64集2013/10/06

用短暫無常之身辦大事

佛家講「無常」,這兩個字的意思很深。知道無常,叫我們不要留戀,為什麼?留戀不住,留不住,不是我們想留就留,留不住,念頭也留不住。念頭是受想行識,身體是色法,色受想行識,叫五蘊,五蘊是無常的,每一個都是無常的。無常,哪裡有真的我在其中?所以要看破,看破,你就不留戀了。要把這個無常,短暫無常之身,來辦大事。大事是什麼?大事就是佛事。我們要學佛,學佛就是回歸自性。

真要回歸自性,那個真這個字很重要,因為整個宇宙是虛幻的,《金剛經》上講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是真的,我們要求真,從今天起,從現在起,我要用真心。真心在哪裡?不會用。佛有接近真心的方法。什麼是接近真心?十善業就接近真心。不殺生,永遠不能有一個念頭害別人。

傷害別人,屬於殺業,屬於盜業,對人的身命有傷害,是殺業,對人的財物有損害的是盜業。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這些都是與真心接近、相應,從這個地方認真去做,對一切人事物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就是愛心,真誠的愛心,這個愛心裡頭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支配的念頭,什麼念頭也沒有,純潔的愛。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59集2013/10/01

不能往生是信願有問題

阿彌陀佛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成就一切眾生無上菩提,這功德太大了,感動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諸佛如來。他們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也是幫助眾生,成就眾生,離苦得樂,證無上菩提,但是在善巧方便這一方面,阿彌陀佛做得非常圓滿,這是他們沒想到。阿彌陀佛想到了,做到了,沒有一尊佛不歡喜。佛佛道同,他需不需要造?不需要了,有阿彌陀佛就夠了。

佛佛道同,阿彌陀佛跟釋迦如來是一不是二,剛才說過了,同一常寂光,所以不需要第二個,度不了的眾生、很難度的眾生,把他介紹到極樂世界去就行了。我們就是屬於很難度的眾生,業障太重,煩惱習氣太深,佛在經上所說的,我們聽懂了,搞明白了,但是做不到。那怎麼辦?世尊就勸我們求生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的條件很簡單,就三樁事情。第一個真信,真正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沒有絲毫懷疑,這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願生,我想去,我真想去,想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去做阿彌陀佛的學生。第三樁條件就是你肯念,用真誠心、用恭敬心,至誠恭敬念這一句名號,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行了。你看這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你真正這樣念,沒有一個不往生的,萬修萬人去。

為什麼現在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我們細心觀察,不是法有問題,不是理論有問題,不是事相上有問題,問題在哪裡?問題自己的信心有問題,自己的願心有問題,想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地方七情五欲放不下,這障礙你往生。

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地方要全盤放下。決定要斷惡修善,惡障礙往生,決定要斷,善也障礙往生,那善怎麼辦?善不執著,不放在心上,也就是我修善因,不求果報,這就沒有障礙了。我修的善,我要求善果,那就沒辦法了,往生不了。善的果報在人天,人天福報是善業成就的;三途地獄是惡業成就的。佛教給我們,斷惡修善都不可以放在心上,心要清凈,心要平等,心就覺悟了,這樣的人個個往生。

人一定要有智慧,智慧要正智,不能邪智慧。正智慧從哪裡來?從經教來,所以要讀經。能夠講經的要講經,講經的利益很殊勝,教學相長,講經容易開悟。講經的同學都有這個經驗,每講一遍都有悟處,不相同。講一百遍,遍遍都不一樣,遍遍都有悟處,愈講愈清楚,愈講自己愈明白。講經幫助我們破迷開悟,幫助我們堅定信心、願心,讓我們自己感到往生有把握。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81集2013/10/18

不能往生原因在哪裡

真正希望往生凈土,一定把六道輪迴放棄了,這就真相信了。修凈土還造輪迴業,這就是信心不堅定,願心不懇切,能不能往生?真的是沒有把握,完全看最後一念,最後一念是念佛,那決定得生;最後一念不是念佛,就又到六道去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對於這種功夫、信願不堅定的,助念往往幫很大的忙。真正得到功夫成片,不需要助念,他自己有把握往生。這才是最可靠的。

我們必須要想到,這一生是很不容易,得人身,聞佛法,聞佛法裡面聽到了大乘,大乘裡面又遇到凈土,這是無比殊勝當中的殊勝,換句話說,你這一生超越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你就有分了,你能掌控得住,決定成就。

很多很多人不能掌控,原因在哪裡?六道輪迴沒放下,留戀現前的境界。留戀裡面最嚴重的,情執。你有喜歡的人,捨不得離開,留戀財產,留戀事業,歸納起來,不外乎財色名利、七情五欲,這統統是輪迴業。

要往生極樂世界,輪迴業要全都舍掉,佛教弟子,斷惡修善,慈悲一切。那這個意思,輪迴裡面一些事(斷惡修善的事)要不要做?要做。為什麼要做?幫助自己除去往生的障礙,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表演給學佛同修看,學佛要像我這個樣子才有成就。

不能放下,就不能成就。放下,不是在事上講,是在心上講,事上放下,心上留戀,沒用處,事沒有放下,心裡頭清凈,管用,所以放下是心放下,不是事。這是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明白。

文章恭錄—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第504集2013/11/7

推薦閱讀:

五部九卷摘要
瓶邪文摘要
佛經摘要
論《天下諸書對不同》摘要

TAG:佛法 | 學佛 | 輕鬆 | 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