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政藝術之一
-引言
-【重點提示】 -
居官者有四大敗身之道 -
名利二字要看得淡一些 -
情緒化的反應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
--
過去人們喜歡用「宦海」兩個字形容封建官場。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官場最能成就人,也最能毀滅人。對於官場中的酸甜苦辣,每一位身處其中的都會有自己的感觸。曾國藩一生為官,經歷了無數的榮榮辱辱,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風風險險,對於官場體會自然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但他始終是一個清醒的人。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是曾國藩為官之道的核心,也是所有為官者,都應該時時提醒自己的。 -
如何才能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呢?來自曾國藩的忠告有三個:(1)居官者有四大敗身之道;(2)名利二字要看得淡一些;(3)情緒化的反應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
-
居官者有四大敗身之道 -
-
曾國藩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
宦海是很險惡的,在官一日,即一日是在風波之中。能夠平平安安地上岸的,實在不容易。 -
他詳細總結歷代為官為宦成敗之關鍵,認為為官有四大忌,即「四敗」。他說: -
居官有四敗:昏惰任下者敗,傲狠妄為者敗,貪鄙無忌者敗,反覆多詐者敗。 -
昏惰任下:是非不明,不幹正事,放縱自己身邊的人胡作非為。 -
傲狠妄為:舉止傲慢,為人蠻橫,什麼事都敢做。 -
貪鄙無忌:貪得無厭,無所忌諱。 -
反覆多詐:為人反覆無常,好用詐術。 -
曾國藩把這「四敗」寫在案頭上,每天都提醒自己。在另一個地方,曾國藩又說,自古以來凶德致敗者大約有二端:一是傲慢,一是多言。他並總結歷史的經驗說:「我看歷代的那些著名的大官,大多數都是因為這兩個原因而敗家喪身的。」 不管是居官四敗也好,還是二敗也好,其實都有一個核心,這就是,為官者之所以身敗名裂,往往是是由於不知道顧忌。 -
曾國藩曾經有個幕僚叫李鴻裔,四川人,風流倜儻,不拘小節,曾國藩很鍾愛他,把他像兒子一樣看待。曾國藩的秘室,只有李鴻裔可以隨便出入。當時曾國藩的幕僚中有所謂「三聖七賢」,都是名極一時的理學大家。曾國藩仰慕他們的名聲,把他們都召進來。然而只是安排他們的衣食住行,並不讓他們擔任具體的職務。 -
一天,曾國藩與李鴻裔在室中談話,正好來了客人,曾國藩便出去接待客人,留下李鴻裔自己在室中。李鴻裔閑來無事,便翻看桌上的文稿,看到一篇《不動心說》,是我們上面說的三聖七賢中的一個寫的。詩文中有一段說:「你把我放在美麗的姑娘面前,我會動好色之心嗎?我不會。你再把我放在大紅的頂戴面前,吾我會動高官厚祿之心嗎?我不會。」李鴻裔年輕好盛,看到這裡,覺得十分可笑,就拿起筆在上面題了一首打油詩諷刺道:「美麗姑娘前,大紅頂戴旁,你心都不動,只想見中堂。」寫完,擲筆而去。曾國藩送走了客人,回到書房,見到所題的文字,說了一聲「這小子」,便讓左右叫來李鴻裔,對他說:「這些人難免有欺世盜名的成份,言行也不見得一致,我也是知道。然而他們能達到今天的地位,正是靠的這個虛名。現在你一定要公開揭破它,使這些人失去衣食的來源,那他們對你的仇恨,豈能是平常語言之間的仇怨可比的。殺身滅族的大禍,都隱伏在裡邊了!」李鴻裔頓時出了一身冷汗,很敬畏地接受了教誨,從此以後便深深地收斂鋒芒,不敢再出言不慎了。 -
確實,身處官場,一定要知道有所畏懼。尤其是在順利的時候,更不能忘乎所以。曾國藩曾經說自己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曾國藩一生,也始終是在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這樣的心境中度過的。道光二十五年五月,曾國藩升了官,他在給弟弟的家書中,表示不但不敢高興,反而感到戰戰驚驚。他說: -
這次陞官,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我日夜誠惶誠恐,自我反省,實在是無德足以承受。你們遠隔數千里之外,一定匡正我的過失,時時寄信來指出我的不足,務必使累世積累下的陰德不要自我這裡墮落。這樣才可以持盈保泰,不會馬上顛覆。你們如果能常常指出我的缺點,就是我的良師益友了。弟弟們也應當常存敬畏之心,不要以為家裡有人作官,於是就敢欺負別人;不要以為自己有點學問,於是就敢於恃才傲物。常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 -
-
【忠告】 -
常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 -
-
同治元年六月,已經升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又寫信給曾國荃,表達了自己陞官之後的惶惶之情: -
我僥倖居於高位,又有一點虛名,時時刻刻都有摔下來的憂慮。我觀察古今人物,像有我這種名位權勢的,能善終的很少,我很擔心在全盛的時候,無法使弟弟等們有所長進,我摔下來的時候,卻要連累弟弟們。只有趁還沒有事情時經常以危詞苦語互相勸誡,才差不多免於大禍吧。 -
曾國藩所講的宦海之途應當知道畏懼,是有特殊的背景的。在封建官場中,權力是最敏感的,權力太大的人總是很難有好的下場,所以曾國藩才有如此的畏懼。曾國藩強調要有敬畏之心,就是提醒自己要始終保持一種清醒的態度。這一點,對於充滿風險的封建官場來說,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他事業的成功是得益於「倔強」這兩個字,那麼他全身而退,則是得益於他的「敬畏」之道。這一點對於今天的領導也還是有啟發的,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它能給你帶來榮耀,也能給你帶來毀滅。每一位領導者,都應該時時刻刻還是要提醒自己不要放縱了自己,只有這樣,才會避免大起大落,大成大敗。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永遠比什麼都重要。 -
曾國藩的確是一個很清醒的人,他一生所經歷的風險,確實不是常人所能體會的。然而他時刻提醒自己,在順利的時候,要考慮到終有不順利的時候,在興盛的時候,要考慮到終有衰落的時候。這使得他始終保持一種謹慎、清醒、冷靜的心態,從而順利渡過了宦海的風波,避免了歷代權臣敗家喪身的命運。 -
當然,曾國藩的為官之道,與當時的社會價值觀念直接有關係。在傳統中國,謙謙君子是最受鼓勵的人格。曾國藩以謹慎、謙虛作為為官的原則,體現了他在那個時代的生存智慧。今天人們評價一個人的標準已經很不一樣了,尤其在今天,社會更需要進取型、開拓型的領導幹部。但曾國藩的四敗之道,畢竟是從歷史上總結出來的,對於今天的為官者保持清醒的頭腦,自然也是有啟發意義的。 -
其實,官場即為名利之場,為官者最難處便是名利二字。在導致為官者身敗名裂的原因中,最常見的原因,應該說是名利二字。所以才有了「利令智昏」這樣一個成語。確實,一個人如果利欲熏心,那麼他就是再聰明的一個人,也會頭腦發昏,忘掉一切的。所以,要做到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必須將「名利」二字看得淡一些。 -
-
名利二字要看得淡一些-
-
功與名,是曾國藩一生所執著追求的。他說:「古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他至死都以自己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而感到慚愧。然而曾國藩是一個飽讀歷史的人,對於歷史上因為過於汲汲於名利而喪身敗家的先例,曾國藩十分熟悉,並且時時引以為戒。他認為,無論是為人、做官,都不能太貪心,都必須知足。在名利問題上,應該以「恬淡」之心處之,學會「盡性知命」。他在日記中寫道:-
近年來焦慮非常多,沒有一天是坦坦蕩蕩地度過的,總是由於名利之心太切,世俗之見太重所導致的。現在要想消除這兩種弊病,必須從「淡」字上著力。功名富貴一概淡然忘卻,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心境自由自在。-
要想胸懷廣大,就必須從「平淡」兩個字上用力。凡是為人處事,都要有平常之心。對於功名要看得淡一些,這樣心胸才能日益開闊。-
同治年間,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一心想得到一個人打下南京的大名,但是打了很長時間,卻是孤城難下,外面由此有了很多對曾國荃很不利的說法,湘軍內部的矛盾也一天一天尖銳起來,曾國荃十分焦躁,以至生了肝病。曾國藩多次寫信相勸。勸他「不要代天主張」,認為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對於名利二字,要看得淡一些才行。他說:-
古來大戰爭、大事業之所以能夠成功,人的謀劃只佔十分之三,天意要佔十分之七。往往是出力的人並非就是成名的人,成名的人並非就是享福的人。這一次行動,像克複武漢、九江、安慶,出力之人就是成名之人,在天意已經算是十分公道了,但這是不可靠的。我們兄弟但在盡心儘力上下工夫,成名這兩個字則不要管了,享福這兩個字就更不必問了。-
他告誡老九,即使攻克了南京,也應該明白不要居功的道理,認為「富貴功名,都是人世間的浮榮」,只有「胸襟開闊」,才是「真正的財富」。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湘軍最終攻下天京,將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起義鎮壓了下去。這是曾國藩與湘軍苦戰多年的結果。然而,曾國藩卻在上疏中將攻克南京之功完全歸於朝廷,表現得十分理智。-
與曾國藩不同,曾國荃是個追求「百尺竿頭,更上一步」的人。攻陷南京之後,曾國荃認為全是他一人的功勞,認為朝廷應該給他更多的賞賜才對,所以經常發牢騷。曾國藩對此十分擔心,他告誡曾國荃說:「有高的官位,有大的權力而又享有大的名聲,自古有幾個人能保全自己的末路呢?」他還對曾國荃說:「你雖然有本事,但你必須讓一半功勞給老天爺才行」。為了開導鬱鬱不平的老九,他還寫了這樣一首詩:-
左列鍾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
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太虛。-
-
【事例】-
屠羊說的典故,出自《莊子·讓王篇》。屠羊說是楚昭王時一個賣羊肉的屠夫,名說,人們便叫他屠羊說。事實上這是一隱士。伍子胥為了報父兄之仇,率領吳軍滅了楚國,楚昭王被迫流亡,屠羊說跟著昭王一起逃亡,途中為昭王排憂解難,功勞很大。後來昭王復國,大賞那些與他共患難的隨從。當賞到屠羊說時,屠羊說答覆來人說:楚王失去了他的故國,我也失去了賣羊肉的攤位。現在楚王恢復了故土,我也恢復了我的羊肉攤,這樣便等於恢復了我固有的爵祿,還要什麼賞賜呢?楚王一定要他領賞。屠羊說說:楚王丟掉了國家,不是我的過錯,所以我沒有請罪殺了我;楚王奪回了國家,也不是我的功勞,所以我也不能領賞。楚王越發要他領賞,而且一定要召見他。屠羊說依然不為所動,說:依據楚國的規矩,只有立了大功,應受大賞的人才可以進見國王,我屠羊說智不足以存國,勇不足以殺寇,吳軍打進郢都的時候,我只是因為害怕而跟著大王逃跑的,並非是為了效忠大王。現在大王非要見我,這是違背楚國規矩的事情,我可不想讓天下人笑話。昭王聽了這番話,感慨地說:屠羊說只是一個殺羊的屠夫,地位卑賤,說的道理卻如此高深,這是一位賢人啊!於是便派司馬子綦親自去請屠羊說,要「延之以三旌之位」,也就是要讓他做地位最高的卿。不料屠羊說還是不吃這一套。他說:我知道卿的地位,比我一個賣羊肉的不知要高多少倍,卿一年的俸祿,恐怕是我賣一輩子羊肉也賺不來的。可是我怎麼能夠因為自己貪圖高官厚祿而使國君得到一個濫行獎賞的惡名呢?我是不能這樣做的,還是讓我回到我的羊肉攤上去吧。-
【評論】-
屠羊說這個故事的意義在於,它為為官者提供了另一套價值模式,另一種行為選擇。人間的事情,總是有榮,有辱;有興,有衰;有得,有失;有沉,有浮。榮也好,辱也好,興也好,衰也好,得也好,失出好,沉也好,浮也好,關鍵是要時時刻刻把握自己,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這樣,也就可以進退自如了。--
【忠告】-
從「平淡」兩個字上用力-
胸襟開闊,才是真正的財富-
-
在官場上,要想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還必須做到第三點,這就是避免情緒化的反應。這也是來自曾國藩的第三個忠告。-
-
情緒化的反應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
對於領導者來說,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是順利的實施領導行為的關鍵。人生不如意時常八九,為官者更是要經常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的。什麼事業的成敗,個人的進退,別人的毀譽……等等。曾國藩一生,經歷了官場內部的無數排擠、誹謗和攻擊,順利的時候少,不順利的時候多。有人曾經告誡曾國藩:「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曾國藩深以為然。這裡所說的耐煩,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緒,要遇事冷靜。曾國藩在總結自己走過的路時感慨地說:-
天下絕對沒有一帆風順的境遇。大致說來,出來辦事的人,絕對不可能只有人稱讚,而沒有人詆毀,只有人感恩,而沒有人抱怨。-
遇到棘手的事情,必須從「耐煩」兩個字上痛下工夫。-
在曾國藩看來,古往今來的失敗者包括那些英雄們,大都敗在氣度不夠開闊、不能耐煩、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上,這,是應當引以為戒的。他在給曾國荃的信中說:-
我一天天老了,也還經常有控制不了自己的肝火的時候。但是我總是提醒自己要抑制住怒氣,這也就是佛家所講的降龍伏虎。龍就是火,虎就是肝氣。自古以來,有多少英雄豪傑沒有過去這兩關啊,也不僅是你我兄弟這樣。關鍵要抑制自己的情緒,不能讓他隨便發作。儒家、佛家理論不同,然而在節制血氣方面,沒有什麼不同,總而言之,不能情緒化,這樣對身體是非常有害的。-
在另一封信中,他說:-
老弟你近年來在我憤怒和激動的時候,總是好言相勸;即使老弟自己發生憤怒和激動的時候,也常常馬上收斂。由此看來,老弟你以後的成就是不可限量的,後福也是不可限量的。擔任國家大事的人必須有氣度,憂慮之氣積於心中就變成了負擔,所以說倔強到了極點,就不能不流露為情緒。以後我們兄弟動氣的時候,彼此之間應該互相勸誡,保留住倔強的品質,除去憤怒激動的情緒,也就可以了。-
曾國荃在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所進步,曾國藩便十分高興,寫信給他說:-
你在忿激的時候,也常常是有發有收,以此來看,你的道德器識一定是不可限量的,將來的福分也是不可限量的。一般來說,干大事的人靠的就是一口氣,這口氣長期鬱積在胸中,所以倔強到了極點,就不會不表露出來。以後我們兄弟動氣的時候,要互相勸誡,存其倔強,而去其忿激,這樣就可以了。-
在曾國藩看來,為官者如果不能保持冷靜的頭腦,做出情緒化的反應來,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實際上曾國藩是一個十分倔強的人,倔強的極端,是容易控制不了脾氣。早年的曾國藩正是有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毛病,一次他在家中為父親祝壽,他的一個朋友也前來助興。吃飯的時候,兩人因為一件小事發生了衝突,結果曾國藩對著這位朋友破口大罵,幾乎忘了場合和身份。曾國藩脾氣最壞的時候,是咸豐皇帝免去他的兵權、他回家守制的時候。這期間,曾國藩因為心情不順,變得性情格外粗暴,經常因為小事而大罵自己的弟弟和弟媳婦。他在家的一年中,與曾國荃、曾國華、曾國葆都鬧過彆扭,而且這些彆扭都是曾國藩挑起來的。曾國藩後來對這段經歷感到十分後悔,尤其是第二年曾國華戰死於三河鎮,他更是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認為正是他的情緒化反應引起了這樣的災禍。此後的曾國藩下了一番在力氣來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且逐漸改掉了易怒的毛病。雖然有不順心的事情,但都能理智地去處理。-
同治三年,發生了沈葆楨與曾國藩爭餉的事情。沈葆楨是他一手提拔起來,在最關鍵的時刻,卻拆起了他的後台,這不能不使他感到憤懣。然而他最後還是從大局出發,沒有將事情弄大,而是以忍讓一步而息事寧人:-
近日因沈葆楨截留軍餉,心中很憤懣。然而細心想來,古人辦事,被牽制、遇抵觸的情況很多,每個朝代都有。人的天性不免會厭惡抵觸。那些一定要別人順從,總是設法剷除異已的行為,是權臣的行徑。聽任別人的抵觸而百般忍耐,委曲求全的行為,才是聖賢的良苦用心啊。我正可以借用別人的抵觸,來磨礪我的品德修養,這也許才差不多吧!-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使得曾國藩處事多了幾分成熟理智,少了幾分意氣用事。這使得他在處理與其他人的關係的時候,更加游刃有如。-
同治九年五月,曾國藩做了一副對聯: -
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
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天懷。-
這副對聯,足以體現出曾國藩的為官哲學,也足可以成為所有為官者的座右之銘。-
-
推薦閱讀:
※價值一萬多元修圖系列教程第6篇:修圖不需要學習結構、素描
※書法家李孝華--送福到家 無私奉獻
※雲海畫家蔡雲龍 筆墨奔放 氣勢雄渾
※著名畫家韓學敏——風格多樣 精益求精
※交際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