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磨鍊心智,提升心性

磨鍊心智,提升心性

隨時做好「感恩」 準備

禍福就如同糾纏的繩線——由好事和壞事交織而成,這就是人生。

此刻自己活著,還保留著一條性命,對此就應該心懷感恩。我一直告訴自己,事事感恩是提升心性、點亮命運的第一步。

我們必須把『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要心存感恩』這個想法,以理性灌輸到腦子裡。

磨鍊心智,提升心性

如果說現在的日本人失去了什麼美德,我想『謙虛』應該是其中之一吧!人生在世,有時不得不搬出『我』字來堅持自己的主張,然而如今謙虛這個最值得稱道的美德逐漸被人淡忘,不能不說是日本社會的一大損失。

任何人如果有任何才能,都不過是上天賜予之物,不,應該說是向上天借來之物。這是我的看法。

高興時何不坦率表達

松下先生自認學問不夠,所以一直借著向他人求教來幫助自己成長,這種態度終其一生不曾改變。即便在他被奉為「經營之聖」,甚至被吹捧到神化的地步之後,他始終不曾忘記「一生都要做個受教者」的堅持。

人往往是心裡想努力保持謙虛,一個不小心卻又露出自以為是、妄自尊大的態度。貪慾的念頭著實惱人,根深蒂固存在人的內心深處,腐蝕人心,是害我們走錯人生道路的「毒品」。人是如此一刻也不能遠離慾望啊!這就是釋迦牟尼要告訴我們的,毫無虛矯的人類實相。

要遠離慾望,我認為至少需要在整個思考過程中架設一個理性的線路。把自己的想法擱一旁,而優先考慮別人的利益,我認為這樣的心是人類所有美德中最崇高至善的一種。當我們抱著一定要成功的心情,拼了命去努力時,只要這個願望純凈無私,與自己的私利私慾無關,那麼必定能實現,而且還能永續長存。

要想成功或讓成功得以持續,心中的願望和熱情都必須純凈無私才可以。

能帶來真正喜悅的是勞動

其實在成就事物和充實人生方面,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勤勉」,也就是拚命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勤勉有助於充實人的精神層面,提升我們的人格。

俗話說得好,勞動有苦澀的根、甘甜的果實。喜悅是從艱辛和痛苦中一點一滴滲透出來的。認真投入工作所得到的果實,不只是成就感的滿足而已,它更幫我們奠定為人的基礎,達到磨鍊人格的修行任務。

每天的勞動正是一條磨鍊心志、提升心性、朝開悟前進的快捷方式。那些把自己一生託付在某種職業或某個領域,以長期的耕耘一點一滴去累積實力、磨鍊技術與自我的人,總是特別吸引我。

長期的自我磨鍊,會讓人散發出不可忽視的存在感與大家風範。

沒有人能不腳踏實地去實行精進,就擁有一身好本領。我們必須從心裡喜歡自己的工作,比任何人都更努力地全心全意投入。

教職超越了單純勞動的領域,應該屬於一種必須以身為教師的健全人格去和孩童相處的職業,也就是所謂的「聖職」。

他們是在自貶教師的地位,身為教育工作者的尊嚴與真誠快要蕩然無存。人在工作中成長。為了提升心性,豐富心靈,我們應該以全副精神投入工作。如此,才能打造一個更美好的人生。

領導者可以無才,卻不能無德

所謂思維方式,我指的是一個人面對生命的態度,亦即哲學、思想和倫理觀,也可以說是包含三者在內的『人格』,而謙虛這項德行應該也屬於其中一項。

深受敬重的西鄉隆盛先生說過:「德高者居高位,功績多者得獎勵。「對於有功在身者給予金錢的獎勵即可,而只有人格高潔者,才能賦予他崇高的地位。

謙虛的態度、內省的心、抑制「自己」的克已之心、重視正義的勇氣、持續自我磨鍊的慈悲之心……總而言之,就是必須謹記「為人之正確的活法。」

以利他之心生活與工作

所謂「利他」之心,在佛教來說就是「與人為善」的慈悲心,在基督教來說就是愛。布施500元的婦人與特瑞莎修女,在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差異。

賢明的人也會發現,像這樣為他人盡心力的行為,不僅是幫了別人,到最後自己也會連帶受惠。

既然成了社會人,就不能再抱持要別人幫忙的念頭,必須把自己的立場由『接受』的一方,180度轉向『給予』的一方。

身處在同一個世界,是天堂還是地獄,就看你是否擁有一顆為他人著想的心。這就是故事要傳達的重點。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求取利潤絕對不是罪惡。只不過,運用的方法必須合乎為人之道罷了。人不能為了賺錢不擇手段,就算追求利潤也必須選擇正途。

真正的商人會思考如何讓對方獲利,自己也有利可圖。意思是說商業的核心在於讓對手與自己同時得利,也就是必須帶有「自私、利他」的精神在內。

此時,我只能承認自己有如堂吉訶德一樣,明知不可而為之。

我借著一次又一次捫心自問:「動機向善,了無私心?」來理清自己的動機純正與否。

吃虧就是佔便宜,輸是暫時的,將來一定能贏回來。我說服大家齊心協力,努力把豆沙餅皮變成黃金餅皮,好不容易終於開始推動這項事業。

自古以來,把這種人生的指南和哲學教給人的,是包括佛教和基督教在內的宗教。這些宗教的教義給了人類生活上的道德和規範。

道德淪喪的根本原因,在於欠缺宗教信仰。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全心投入工作的過程能夠一點一滴磨鍊我們的心性,並提升我們的人格。現在正是思考該以哪種新的治國理念取代經濟成長至上主義,而個人該如何修正自己活法的時刻。

理由是,人類以滿足貪得無厭的慾望為出發點,無窮盡地追求成長與消費,這種做法一天不改變,不僅有限的地球資源和能源終將耗竭,整個地球環境很可能都會被破壞殆盡。

如果要我以一句話來代表今後該奉為活法的根本哲學,那恐怕是「知足」,以及源於知足的心,並以感謝與謙虛為基礎的利他行為吧!

要有適度節制個人私慾的度量,能滿足於略感不足的狀態,若有剩下則與他人共享。

說我天真也好、空口說白話也好,我相信這種思考方式一定能拯救整個地球。

所謂知足的生活方式,絕不是指安於現狀不做任何新的嘗試,過著充滿停滯不前或虛脫無力感覺的生活。

能否達到那個境界還在其次,努力朝目標去做才是重點。懷抱著這樣的信念持續去做,我們的心性將一天一天得到磨鍊。如此一來,不僅提升了我們的心性,相信距離知足及利他社會的實現,也為期不遠了。

與宇宙相和諧

我認為有兩大力量:其一是命運。每個人生來各有其本命,在誰也無法預知未來的情況下,受到命運的牽引,甚至是在命運的操控下度過人生。或許有人並不認同這個看法,不過我認為命運的存在是個不爭的事實。另外還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從根本支配著我們的人生。那就是「因果報應的法則」做好事結善果,做壞事招致惡果。善因帶來善果,惡因引發惡果。

命運與因果法則,任何人的一生都無法逃離這兩大力量的牽引。命運像經線,因果法則像緯線,兩者縱橫交錯,編織出人生這塊布。

只要心存善念,處處行善,命運將被導往好的方向。命運不等於宿命,命運能通過因果的法則而加以改變。

在現實生活中,相信這套法則的人並不多。視之為非科學觀點而一笑置之者反而佔大多數。如果以現代知識的角度來衡量,命運的說法會被歸類為迷信,而「做壞事會遭天譴」之類的因果報應之說,只會被矮化為一種用來哄騙小孩的道德上的權宜之計。

由於因果的法則不容易看清,因而難以讓人輕易信服,這是以短期眼光看待事物的結果。想法或行為要產生結果,通常得花相當的時間。要在短短兩三年內看到結果實在困難。

如果以20年、甚至30年這樣的長時間單位來看,因果這本賬簿一定可以結算得清清楚楚。

以長遠的眼光來看,誠實而多行善的人,不會一直懷才不遇。

不過隨著時間流轉,結果都會被慢慢修正,而得到符合各自言行與活不的結果,終結於各自所應面對的下場。

短期內看起來或許還不盡然,長期下來必然是善因導致善果,惡因招來惡果,因果報應切合得萬無一失。

中國明朝的《菜根譚》里有句話:「為善不見其益,如草里冬瓜」。儘管別人可能看不到,它還是好端端地長在那裡。因果法則的實現需要時間,牢牢記住這一點,不要急於看到結果。重要的是平日就不輕視、不懈怠地,一點一滴努力去累積善行。

有人說那是神,我則稱之為宇宙的演進或宇宙的意志。而或許這是以人類有限的能力永遠無法完全理解的。宇宙的意志、something Great、造物主看不見的手,其實愛怎麼稱呼都無妨,我認為比較重要的是,對這個無法以科學解釋的不可知的力量與智慧,要以相信的態度去看待。這不僅是決定人一生成敗的關鍵,也能為人化解傲慢之惡,帶來謙虛之德與善。

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真我」,其外圍由「靈魂」所環繞,而靈魂的外層褱著「本能」,人就是在這種狀態下來到人世。

關於真我,瑜伽認為是形成人心之內在核心的「芯」、真的意識,也是佛教所說的「智慧」,一旦得到智慧,亦即達到開悟的境界,就能通曉宇宙的真理。

佛家說:「山川草木皆成佛」。意思是說萬物皆具佛性,謂真我即指佛性,亦即宇宙原有的睿智。真我也存在我們內心最深處。人類心中原已潛藏著真我,我們才會如此鍥而不捨,苦苦追尋。

「我想你一定很不好受,可是那也沒辦法。人生在世就是免不了得受苦受難。」

「碰到災難應該感到高興,而不是失意難過。災難會把依附在靈魂上的業障帶走。因為受到災難就可以把業障消除,所以稻盛先生,我應該要恭喜你才對」。

把心磨鍊到只剩下真我

包括坐禪、瑜伽在內的修行,目的也都是磨鍊心志,而實行的方式可以說是由外向內,如研磨鏡片一樣,一層一層磨掉在心之外側的障礙。

為了成為一個比降臨人世之初更好的人,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力行精進。人為何而活?我認為答案也就在這裡。

要努力工作,保有感恩之心,努力保持好的念頭、正確的行為,隨時以坦率無偽的自省精神去規範自己,持續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磨鍊心志,提升人格。

首先從自己開始做起,接下來,應該儘力讓更多人了解自己肩負的崇高使命,以正確方式去貫徹人所應為之正確的事。我相信如此「活法」的另一端,肯定是通往光輝燦爛的黎明。

(來源/《活法》,稻盛和夫 譯/林彗如)

推薦閱讀:

如何養成與提升你的男性魅力
千萬富翁都在用此提升財運的秘籍
提升偏財運的幾個妙招
書單 | 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從這10本書開始
你在事業方面還有提升嗎?

TAG:心智 | 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