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六章:培育職業精神,樹立家庭美德

本章概述職業隨著社會分工而產生,並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職業道德、職業法律與職業活動相伴相存,不可分離。有人說大學階段是個體進入社會的預備階段,所有大學生都會面臨就業的問題。要想擁有輝煌的職業生涯,不僅需要掌握職業的相關知識,更需要正確認識當前的就業形勢,科學分析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婚姻家庭生活是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戀愛是婚姻和家庭的基礎。在戀愛、婚姻和家庭生活中,人們也需要遵守相應的道德規範和法律要求。本章著重探討在職業和家庭生活中,個人應當具備的道德素養,需要認知的法律知識,從而在法律和道德的引導下,幫助大學生獲得家庭生活的幸福和職業、事業的成功。基本問題及邏輯結構本章的基本問題可概括為以下三方面:培育職業精神、樹立科學就業觀、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與法律。培育職業精神。了解職業的概念與特徵是學習的基礎,使學生知曉並能區分職業活動中的這兩種協調手段,明了職業道德、職業法律的內容和功能,認識到培育職業精神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培育職業精神是該板塊的落腳點和歸宿。樹立科學就業觀。改變就業觀念、調節就業心理,這是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提出的迫切要求。大學生不僅需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豐富和提升自身的能力,更需要轉變就業觀念,樹立科學的擇業觀、創業觀。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與法律。婚姻家庭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同職業領域一樣,婚姻、家庭生活同樣需要道德和法律調節。培育家庭美德,自覺遵守婚姻中的法律,並利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是該板塊的學習目標。學習職業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規範與法律要求,遵守社會公德,培育高尚的職業精神,樹立新時代的家庭美德,為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解決好立業成家的人生重大課題,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學目標通過對本章各節的講授,幫助大學生了解職業的概念和功能、職業精神的基本內涵和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正確認識和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勢,深刻理解婚姻家庭對於人生的實質意義和婚姻家庭規範的基本精神。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積極的就業態度、高尚的職業道德,養成正確的戀愛婚姻家庭觀念,在當下的學習生活中恪守戀愛道德,在未來的家庭生活中踐行家庭美德。教學重點、難點1、職業中道德與法律的作用;2、正確認識當前的就業形勢,樹立科學合理的擇業、創業觀;3、樹立正確的戀愛觀以及認識戀愛的道德屬性,培育家庭美德;4、婚姻家庭中的法律要求。教學思路本章的內容,主要採用課堂講授的方法予以呈現,同時輔以案例教學、討論和視頻,以使枯燥的理論生動化和形象化。在職業的實質及職業的特徵、愛情的實質等基礎知識部分,主要採取理論澄清的方法;在當前的就業形勢,樹立科學合理擇業和創業觀的部分,可以採用活動和討論等教學方法,以使內容更易於接受;在愛情、婚姻和家庭的內容上,主要採取案例、理論講解和視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第一節 職業活動中的道德與法律【課堂討論】個人未來的職業規劃,以及對所希望從事的職業的基本了解,包括職業特點、職業要求等。一、職業概述1、職業的特徵職業是從業者獲取生活來源、擴大社會關係和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職業源於社會分工。第一次社會大分工是農業和畜牧業的分離,形成了專門從事農業和畜牧業的勞動人員,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是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出現了專門從事工藝技術的工匠師傅和獨立的手工業者,第三次社會分工是商業的出現,產生了專門從事商業的商人。社會分工帶來了行業的分離和職業的專門化與專業化。職業產生以後,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職業活動也在不斷分化和演變,職業種類越來越多,職業分工越來越細,職業活動的內容不斷更新,職業的形式更加專業化、綜合化和多元化。職業具有以下特徵:第一,專業性。分工導致了行業的分離和職業活動的專門化和專業化。這種職業的專門化和專業化,必然要求從業人員具備專業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隨著科學技術、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職業的專業性越來越強。比如,IT從業者必須具備充足的計算機軟、硬體知識;廚師必須具備專業的營養學知識,等等。第二,穩定性和經濟性。職業是人們從事的相對穩定、有經濟收入的社會勞動。一般來說,人們會在較長的時間裡持續從事一項工作,並通過這項工作獲得相對穩定的報酬。在傳統計劃經濟時代,在一個崗位上工作一輩子是極為普遍的現象,進入現代社會,情況發生了改變,但大多數的求職者仍以安全性與穩定性作為選擇職業的標準。據調查顯示,就業安全和職業的穩定性成為公眾最關注的話題。在「選擇工作時,你最看重哪些因素?」的調查中,26%的被調查者最看重收入,獲取高收入是他們的願望;39%的被調查者最看重工作單位的性質,他們認為單位正規、規模大最為重要,他們同時表示「很看重自己在單位的穩定性,能夠較穩定地在某一單位工作5年以上」是他們的最大願望。第三,時代性。社會分工是職業產生的基礎。社會分工根源於生產力的發展,因此隨著生產力的不斷向前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職業被賦予了不斷更新的時代內容。比如,在原始社會,生產力落後,社會還未完全分化,只有基本的職業,如農業、畜牧業,到了現代知識經濟時代,出現了極具時代特徵的職業,如網路、警察等。第四,多樣化。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職業種類越來越多,職業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1993年勞動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工種分類目錄》,將職業工種劃分為46大類,4700多個工種。2、職業的功能職業無論對個人、家庭還是社會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和價值。契可夫說:我只有在工作得很久而還不停歇的時候,才覺得自己的精神輕快,也才覺得自己找到了活著的理由。職業的個體功能表現在:其一,職業是維持個人和家庭生存的基礎。通過職業,人們可以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從而確保了個人和家庭的生活。其二,職業可以促進個人的發展。職業為個體提出了專業化的要求,在職業活動中,個體的專業知識得到了精進。同時,職業為個體的社會化提供了舞台和可能,在職業活動中,個體的興趣和態度得到了廣泛的培育和完善,促進了個人的全面發展。其三,職業滿足人的社會性需求。人是社會化的動物,人只有在社會中才能求得生存與發展。職業充當著個體與社會問的中介,滿足了個體參與社會的需求——人們通過參與職業活動進入社會,在社會中創造自身的價值,實現個體的生存和社會的發展。其四,職業體現個人的基本權利和責任。每個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有勞動的權利,職業為個體平等地提供了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因此,每個公民都應當積極投身職業,自覺承擔起對個人、社會和他人的責任。職業的社會功能表現在:其一,職業是社會構成的基礎,推動了社會的運作。其二,職業活動創造社會價值,促進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需要物質和精神的基礎,這種基礎的獲得依賴於人們在職業中的創造和積累。其三,職業凝聚社會成員,維護社會穩定。每位社會成員或早或晚都會進入職業,每份職業都有自身的規則和要求,這些規則和秩序,不僅保障了職業本身的正常運行,也維持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二、職業與道德每一種職業都會形成相應的社會關係和利益關係,包括職業內部從業人員的關係,不同職業從業人員的關係,職業從業人員與廣大服務對象之間的關係等。這些紛繁複雜的關係,必須予以調整和規範,才能避免混亂,從而保證職業活動有序和高效進行。這些調整和規範的方式,既有人們在日常工作行為中潛移默化形成的道德和規則,也有依靠國家強制力頒布並保障實施的法律。道德與法律,作為職業活動的兩種調整手段,各有所長,相互補充。職業道德的產生與職業的產生同步,維繫著一種職業最基本的規範體系,沒有道德規範,該職業就無法正常運行;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範,保障和調整著職業生活中對等的權利義務關係。法律依靠強制力保障實施,而道德靠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維繫,相比法律,它更多地依靠個體的自律來實施。職業道德和職業法律的關係見下表:職業道德和職業法律的關係區 別共性具體內涵調控手段具體體現職業道德1、鮮明的職業性職業生活領域應遵循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準則道德評價自律意識職業生活中的法律2、明確的規範性3、調節的有限性職業生活領域必須遵守的法律規範法律規範他律意識1、職業道德的含義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具有職業特徵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準則。職業道德具有歷史繼承性與時代性,不同的歷史時期形成不同的職業道德要求。歷史上產生的各種帶有道德蘊涵的行規,可以看作是職業道德的最早表現形式。到了資本主義時代,機器大工業帶來了社會分工的發展,促成了職業的大分化,職業的發展推動了職業道德的進步——職業道德的種類迅速增加,職業道德的內容逐漸定型,職業道德的調控作用逐步強化,職業道德成為職業活動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職業道德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協調作用。職業道德不僅可以協調職業內部的關係,而且可以協調不同職業活動間的關係。這種調節作用促使個體加強合作,共同發展,不會為了單個人或單個組織的利益損害其他人和其他組織的利益,從而促進職業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繁榮。制約作用。職業道德不具有法令法規的強制性,但是它對其成員也具有制約作用。這種制約主要通過輿論、內心自省來實現。職業者總是生活在一定的集體輿論環境中,這種輿論環境往往具有明確的導向性——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哪些行為高尚,哪些行為可恥。職業者的活動背離了這種輿論環境,就會受到鞭撻和譴責,順應了這種輿論環境,就會受到讚賞和激勵。職業道德的個體功能主要表現在:人際功能。自覺遵守相應的職業道德,做一個順應制度和輿論環境的人,會為自己贏得和諧友好的人際關係。這種人際的和諧,不僅能使自身心情愉悅,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還能為自己贏來豐富的人力資源。發展功能。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法律,按照規範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僅能創造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更能促進自身與其他從業人員的合作,精進技術,促進自身的發展。2、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故事】裝一把心鎖老鎖匠技藝高超,可惜年事已高,為了不使技藝失傳,他準備把手藝傳給弟子。弟子甲、乙兩人都異常聰明,老鎖匠無法取捨,最後決定以一場考試來決定衣缽傳誰。考試內容就是讓兩個徒弟去打開兩個相同的保險柜,誰用的時間最短就可能得到老鎖匠的真傳。徒弟甲輕而易舉地打開了保險柜,乙也在極短時間內打開了,但似乎稍遜於甲。老鎖匠沒有立即表態,若有所思地問徒弟們:「保險柜裡面有什麼」?徒弟甲興奮地說:「裡面全是鈔票,一百元一張的。」徒弟乙支吾了半天,才木訥地說:「你只讓我開鎖,所以沒有看裡面有什麼。」結果,老鎖匠讓徒弟乙繼承了衣缽。老鎖匠說:「我收徒弟就是想把他培養成一個高超的鎖匠,所以他必須做到心中有鎖而無其他,否則心有私念就會起貪心。因為,登門入室對鎖匠而言易如反掌,如果以此為獲利捷徑,違法犯罪,最終害人害己。我們修鎖的人,心上要有一把不能打開的鎖。」各行各業都有自身的職業道德,如:公務員要忠於祖國,熱愛人民,技術人員以質量第一,精益求精,商業服務員以顧客至上,公平交易,醫務人員要防病治病,救死扶傷,教師應為人師表,誨人不倦。這些職業道德規範著人們的行為,確保了職業的順利運行。案例中「心中有鎖而無其他」就是修鎖匠的職業道德。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職業道德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職業道德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職業成為體現人際平等、人格尊嚴和個人價值的重要舞台。職業的分工儘管還受到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但由於各種職業利益同社會的整體利益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從業者之間以及從業者與服務對象之間不存在根本的利益矛盾。因此,職業和崗位的不同,只是分工的差異,不是地位高低、等級貴賤的象徵。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繼承了傳統職業道德的優秀成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的基本特徵,其基本要求如下:①愛崗敬業愛崗敬業,反映的是從業人員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敬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勤奮努力,盡職盡責的道德操守。這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不僅能促使個體積極投身工作,創造巨大的個人和社會價值,還能營造良好的工作和人際氛圍,調動各方人力資源,追求更大的職業成就,促進個體自我價值的實現和自我超越。此外,知識經濟的時代,大學教育已經由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人越來越多,這在客觀上要求個體必須自覺培育腳踏實地、盡職盡責的愛崗敬業精神,提高從業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愛崗」要求從業者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以積極進取的態度對待職業勞動。「敬業,,要求從業者嚴肅對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忠於職守,盡職盡責。愛崗與敬業是互相聯繫,不可分離的。愛崗是敬業的基礎,敬業是愛崗的具體表現。愛崗敬業所表達的基本道德要求是熱愛本職工作,盡職盡責,精益求精,「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愛崗敬業不僅是社會對每個從業者的基本要求,更應當是每個從業者對自己的自覺約束。愛崗敬業精神,是通過從業者不斷加深對工作性質的認識,並在工作中理論聯繫實際地去感知工作的意義與樂趣,繼而在實踐和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培育和建立的。【案例】像羅京那樣愛崗敬業在2003年,羅京在第三次被評為『『央視十大優秀播音員主持人」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從事這個節目,首先應該有腳踏實地的精神,因為要日復一日重複同樣的程序,保持住一種對一份工作的熱情,嚴謹的工作狀態。雖然幹了這麼多年,始終感到相當大的壓力。我雖然幹了23年,但是每天上班的時候都是如履薄冰的感覺。」或許,正是這種幾十年如一日愛崗敬業對工作極端負責的態度,才在億萬觀眾面前塑造了一位央視主播的光輝形象。對羅京的愛崗敬業最了解的,莫過於他在央視工作的同事。央視戲曲頻道主持人白燕生說:「羅京26年無差錯的播音,是用一種責任樹立的職業標杆。」在央視《新聞聯播》主持人李瑞英的記憶里,羅京是個特別敬業的人,只要工作需要,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工作崗位,並以最飽滿的工作熱情和最佳的工作狀態完成任務。《東方時空》於6月5日晚播放了一期臨時趕製的紀念羅京的特別節目,在節目播出過程中,主持人在曾是羅京座位的下邊,翻出了一本已經被翻爛的最新版的《新華字典》。主持人說:「邊工作邊學習是羅京最好的習慣。」同事們的高度評價,為人們勾畫出了一個敬業、穩重、樂觀、堅強的羅京。社會就像一部大機器,每一個人都是機器上的一個零件,各有各的職責,只有真正做到愛崗敬業、恪盡職守,才能成為本職工作的行家裡手。羅京為我們豎起了一個愛崗敬業的職業標杆,我們應該像羅京一樣對工作始終保持一種如履薄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始終保持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做到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這樣才會在本職崗位上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②誠實守信誠實守信,既是做人的準則,也是對從業者的道德要求,即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應該誠實勞動,合法經營,信守承諾,講求信譽。誠實,就是忠誠老實,不講假話。守信,就是說話算話,信守諾言,履行自己應承擔的義務。誠實側重於對客觀事實真實反映,對自己內心的思想、情感的真實表達;守信側重於對自己應履行的責任和義務的忠實,對自己的諾言的毫無保留的實踐。誠實是守信的基礎,守信是誠實的具體表現。誠實守信是一種社會公德,是社會對個人的起碼要求。誠實守信是做人的準則,不僅是從業者步人職業殿堂的「通行證」,也體現著從業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在職業活動中,缺失誠信就會失去他人的信任,失去社會的支持,失去成長和發展的機遇,使自己和集體蒙受巨大的損失。【小資料】據2002年4月16日《中國財政報》報道,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以信用為主題對近5000名企業家做了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信用狀況已經惡化到嚴重影響經濟運行的程度。信用缺失付出四大代價:1、信用缺失缺失大大增加了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2、信用缺失使得新的更快捷、更現代化的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得不到發展,從而制約了新經濟的成長;3、拖欠貸款、合同糾紛等信用缺失讓人不敢投資,影響了民間投資的啟動;4、信用缺失不利於企業自身的發展。③辦事公道辦事公道,就是要求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遵循道德規範、法律要求和行為準則。做到公平、公正、不謀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權害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濟私。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職業的差別不再是地位高低貴賤的象徵,而只是所從事的工作不同,從業者之間以及從業者與服務對象之間都是平等的社會關係。同時,職業的設置不是為特殊的利益集團或個人創造謀取私利的機會,而是為了公平地滿足人們的需要。所以,辦事公道就成為職業活動的必然要求。④服務群眾服務群眾,就是在職業活動中要求從業人員一切從群眾的利益出發,為群眾著想,為群眾辦事,為群眾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一切依靠人民群眾,一切服務於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服務群眾是黨的群眾路線在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具體表現,這也是對社會主義勞動者的基本要求。服務群眾是職業活動的內在需要。職業活動的屬性、目的基於群眾的需要,職業活動的評判標準取決於群眾的滿意程度,因此,服務群眾必然成為職業活動的內在需要。服務群眾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位社會成員都將是市場的主體,為社會提供著產品和服務,承擔著為他人做出職業服務的義務,同時也享受他人的職業服務。而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公有性質,決定了市場主體間的平等地位,即人人都是服務者,人人都是服務對象。參與市場經濟,就意味著平等服務——服務社會,服務群眾。除此之外,服務群眾也是對各級領導及各級領導機關、各級公務員的一種要求。【案例】海爾經營理念之服務意識海爾集團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製造商、中國最具價值品牌。海爾在全球建立了29個製造基地,8個綜合研發中心,19個海外貿易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5萬人,已發展成為大規模的跨國企業集團,2008年海爾集團實現全球營業額1220億元。海爾從一個虧損的集體所有制小廠發展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集團公司,被外界譽為「中國企業界的長征」。深入考察海爾的經營理念,我們發現,除了品牌意識,質量意識,用戶意識等外,海爾還提出「服務是銷售的開始」——特彆強調服務的重要性。海爾集團負責人說:面對供大於求的市場,服務質量的好壞成為擁有顧客的重要因素。我們不僅把服務看成產品的一個組成部分進行綜合研究,更要樹立起服務名牌與產品名牌同樣重要的觀念。目前,海爾已經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星級服務一條龍服務。即售前——售中——售後——回訪——開發——製造。並在全國建立售後服務網路,使用戶煩惱減少到零。向用戶提供滿意的產品、滿意的服務,這是海爾產品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⑤奉獻社會奉獻社會,就是要求從業人員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樹立奉獻社會的職業理想,並通過兢兢業業地工作,自覺為社會和他人做貢獻。這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中最高層次的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最高目標指向。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都體現了奉獻社會的精神。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提高廉政素質是我國當前職業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要把廉政教育作為崗前和崗位培訓的重要內容,促進廣大從業人員尤其是黨政幹部提高自身素質,做到廉潔從政、廉潔從業,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樹立起各具特色的行業新風。馬克思說:「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的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案例】馬背上的郵局王順友——二十年如一日跋涉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群山深處的一名普通的鄉郵遞員、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位於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結合部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自治縣,人口12萬多,縣內相對海拔高差4000米,多數鄉鎮不通公路。在人跡罕至的大山深處,對外通訊主要靠綿延總長3500多公里的15條騾馬馱運郵包的小道——馬班郵路,這些馬班郵路是木里縣的「信息生命線」。王順友和他的同事們就常年跋涉在這15條郵路上。「當我把信、包裹送到老百姓手裡,把文件、報紙送到鄉政府時,看到他們高興的笑容,我就覺得自己很值得。」王順友這樣評價自己的工作。「不過,這個工作真的很苦啊!」王順友感嘆道。在馬班郵路上,深山、密林、峽谷、缺氧高山和積雪地帶是必經之路,騾馬只能用半馭郵包,郵遞員只能步行。山高路遠。氣候惡劣,用雪解渴、用酒驅寒,構成了王順友生活的主要內容;頭痛、風濕、胃病、肝病,是常年跑馬班的郵遞員的常見病。【案例點評】王順友以不計報酬、不為名利、埋頭苦幹的無私奉獻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就,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認可。在職業活動中,不同的職業態度體現出不同的人生境界,產生了迥然不同的價值與意義。王順友、李素麗、馬永順、袁隆平、鍾南山等等,他們的共同之處在於以奉獻社會為最高目標,這種崇高的職業理想和人生境界,值得當代大學生學習和追求。三、職業與法律職業活動中的主要法律。職業活動中的法律,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履行本職工作的過程中必須遵循的法律規範。與職業生活相關的法律很多。從適用對象來說,既有適用於一般勞動者的《勞動法》,又有適用於公務員的《公務員法》,還有適用於某一特定職業的《教師法》、《律師法》、《法官法》、《檢察官法》、《警察法》等。此外,在《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安全生產法》等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中,也有關於職工權利義務的規定。從相關法律的層次來說,既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又有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章,還有地方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與規章。從內容上說,這些法律既有對用人單位和從業人員權利與義務的規定,又有對從業人員的資格、職業行為的規定,還有對用人單位招工、錄用程序的規定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是職業生活中最主要的兩部法律。1、勞動法《勞動法》於1994年7月5 Et由八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包括總則、附則等共13章107條。《勞動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頒布的第一部勞動法典,其適用範圍是除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業勞動者、現役軍人等以外的所有勞動者。《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一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兼顧用人單位利益相結合原則;二是按勞分配與公平救助相結合;三是勞動者平等競爭與特殊勞動保護相結合;四是勞動行為自主與勞動標準制約相結合。《勞動法》規定的勞動者權利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勞動法》規定的勞動者義務有: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首先通過友好協商解決(協商不是處理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序),也可依法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也不是必經程序),當事人任何一方不願調解的,可以直接向有管轄權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2、公務員法《公務員法》於2005年4月27日由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白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公務員法》包括總則、附則等共18章107條。《公務員法》是我國第一部屬於幹部人事管理總章程性質的重要法律,在我國幹部人事制度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公務員法適用於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製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包括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機關的工作人員、法官和檢察官等(《公務員法》是人事管理的一般法,規定的是全體公務員具有共性的內容,而《法官法》、《檢察官法》、《警察法》等是特別法,適用於特殊類別的公務員。兩者是一般法與特別法的關係,互為補充)。《公務員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一是公開、公平、競爭、擇優和法治原則;二是監督約束與激勵保障並重原則;三是任人唯賢、德才兼備原則;四是分類管理和效能原則。《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享有下列權利:獲得履行職責應當具有的工作條件,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被免職、降職、辭退或者處分;獲得工資報酬,享受福利、保險待遇;參加培訓;對機關工作和領導人員提出批評和建議;提出申訴和控告;申請辭職;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公務員法》規定的公務員應當履行的義務包括:模範遵守憲法和法律;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認真履行職責,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接受人民監督;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忠於職守,勤勉盡責,服從和執行上級依法作出的決定和命令;保守國家秘密和工作秘密;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模範遵守社會公德;清正廉潔,公道正派;法律規定的其他義務。根據《公務員法》的規定,處理人事爭議的方式有以下四種:第一,申訴。公務員對涉及本人的人事處理(見教材)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30日內向原處理機關申請複核;對複核結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複核決定之日起15日內,按照規定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人事處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也可以不經複核,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30日內直接提出申訴。第二,控告。公務員認為機關及其領導人員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向上級機關或者有關的專門機關提出控告。第三,仲裁。聘任制公務員與所在機關之間因履行聘任合同發生爭議的,可以自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第四,訴訟。仲裁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案例】公務員的雙重身份某縣公安局工作人員王某在一次宴席上與酒店老闆李某發生爭執。王某一氣之下,將酒店內的一台彩電砸壞,並揚言要吊銷李某的營業執照。李某在多次向王某索賠無效的情況下,以王某為縣公安局幹部為由,要求公安局予以賠償。被公安局拒絕後,李某以縣公安局為被告,向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縣公安局賠償自己的損失。公安局應該對此予以賠償嗎?【案例評析】在本案中,王某雖然是公安局的工作人員,但是,他砸毀彩電的行為並不是公務行為,因而對該案負責的應是王某本人,而非縣公安局。本案在理論上涉及公務員的雙重身份問題。公務員的雙重身份,即普通公民身份和公務員身份。與這兩種身份對應存在兩種行為,即個人行為和公務行為。在具體案件中,應將行為本身與公務員行為時的身份結合起來予以判斷。四、大學生職業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的培養從步入大學那天起,大學生便開始了職業生活的準備,這種準備貫穿於大學生活的始終。文化知識的吸取和儲備,專業技能的鍛煉和提高,都是未來職業所必需的,但是這遠遠不夠,還必須認真培育和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和法律素養。因為,職業道德和法律素養,不僅是成長成才的基本要求,是職業成功的必要條件,更是社會運轉和發展的重要保障。職業道德和法律素養是個人通過教育、職業實踐和自我修養等途徑逐步形成和提高的。大學生可以通過以下兩方面進行職業道德和法律素養的培養:第一,間接經驗的學習——學習道德與法律知識。只有學習和掌握了相關道德和法律的知識,比如,理清職業與道德、職業與法律的關係,明確職業道德和相關法律的功能,才能提高自己的認知和判斷能力。第二,直接經驗的積累——在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磨礪德性,踐行法規。職業道德和法律素養的培育與提高不能停留在記憶和背誦的層面,應該在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將外在的道德知識與法律規範,內化為自身的素質修養,並在實踐中,不斷踐行、強化與提高。第二節 大學生擇業與創業【導入】據《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2009)》發布的統計研究數據表明,2008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的就業率約為86%,相比200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下降了1.5個百分點。按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中國2008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559萬,其中大學畢業生總數約為529萬(本、專),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08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後就在國內外讀研究生的人數21.43萬,畢業半年後的就業人數達到約434萬人,在畢業半年後的73.56萬的失業大學畢業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萬人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有5.46萬人無業但正在複習考研和準備留學,另有16.51萬無工作無學業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為者(即所謂的啃老族,該報告中定義為待定族)。一、正確認識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擇業觀和創業觀應當適應時代的需要,既要追求自己的職業理想,更要符合社會的實際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是大學生理性擇業、奮發創業的重要條件。隨著我國高校連續擴大招生規模,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年年攀升: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115萬人,2002年145萬人,2003年212萬人,2004年280萬人,2005年338萬人,2006年413萬人,2007年畢業生近500萬人,2008年559萬人,2009年610萬人,2010年631萬人。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就業困難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當前我國就業壓力大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我國人口基數大,需要就業的人數多、構成複雜。我國人口基數大,據最近的人口普查情況報告,中國的人口數量為13多億,需要就業的人數眾多。2009年,中國城鎮需要就業的人數將達到2400萬;在農村,尚有1.2億的富餘勞動力需轉移到非農領域就業。需要就業的人員層次複雜,既有高校畢業生、中職畢業生、當年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復轉軍人、農轉非人員,也有城市化過程中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高峰持續時間長。二是就業機制有待完善。一方面,人才流動機制還待完善。舊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仍然存在,並在一定範圍內發生作用,比如用人機制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計劃安置;另一方面,勞動力市場發育不完善,勞動力要素的配置還未達到完全優化。三是就業觀念有待更新,如缺乏到基層和農村擇業創業的積極性,就業期望值過高等。對於就業形勢,既要看到嚴峻的一面,也要看到其中的有利契機。第一,經濟的發展將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毫無疑問將會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這無疑是就業方面的有利條件。第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近年來黨和國家採取了積極的就業政策,確立了「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就業方針。堅持通過發展經濟、調整經濟結構、深化改革、協調發展城鄉經濟以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就業,並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小資料】2007年,鑒於嚴峻的就業形勢,教育部、人事部等5部委共同宣布了5項措施,促進大學生就業。措施一: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通過助學貸款代償、考研究生、考公務員加分,生活費補貼等手段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工作。措施二:完善高校畢業生的社會保障體系。措施三:要求所有高校必須成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將就業指導課列入必選課。措施四:完善就業工作評估體系,在教學評估中突出就業狀況考察。措施五: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高職院校80%的學生畢業時要求獲得雙證書,即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四大舉措保大學生就業:大力發展適合畢業生求職特點的互聯網就業服務;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應確定專人與失業畢業生聯繫;未就業畢業生積壓較多的地區要聯繫跨地區招聘;積極向教育、人事部門及高校提供市場分析信息。除此之外,各個省、市、區也紛紛出台促進就業的政策法規。第三,結構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可能帶來新的就業機會。結構性失業是指需要就業的勞動者的職業技能、素質、擇業觀念與經濟結構調整或生產技術轉變帶來的就業崗位要求難以適應,導致有工作不能幹。摩擦性失業是指勞動者由於工作不如意,或者為了尋求更高的待遇和更好的發展機會而造成的暫時性失業。在我國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一方面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日益凸顯;另一方面我國某些地區卻面臨著嚴重的「技工荒」。二、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隨著我國用人制度和大學畢業生分配製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生在自主擇業時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些壓力,有些是客觀環境造成的,有些則是主觀造成的。1、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心理誤區大學生擇業方面存在的心理誤區,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一是期望值過高。有些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對就業形勢和用人單位的需求了解不夠,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一相情願地謀求高薪高酬職位。二是急功近利心理。一些大學畢業生一心只想留在掙錢多、待遇好的單位,或者到合資企業、外企或沿海沿邊發達地區,不惜拋棄自己的專業和興趣。三是「鐵飯碗」情結。一些大學生受傳統觀念影響,固守「一次擇業定終身」的思維模式,希望一次擇業就能搶佔到生活的制高點,一勞永逸。四是同伴攀比心理。部分大學生在擇業時不從自身實際出發,與同學盲目攀比,認為找不到理想工作,便失掉了面子。為了獲得心理上的平衡,於是將自己擇業的目標制定得過高,結果是高不成、低不就。2、大學生就業過程中自身能力的局限在對用人單位和大學生的走訪中發現,大學生個人能力的局限是就業失敗的重要原因。具體而言,主要體現為軟能力不足。所謂硬能力,指知識、經驗、技能等比較容易評估的素質,軟能力是指創新、誠信、團隊、自我決策、組織管理、合作精神等不太容易評估但又非常重要的素質。【案例】南方某公司負責人表示,企業每年都要招聘大學生,他們的考察標準主要有:首先要喜歡自己的職業,這樣才可能存在巨大的潛力;要注重團隊精神,因為很多工作要求員工通力合作,特別是現代企業講求集團式的經營,注重的是團隊合作精神;心理素質要好,面對失敗不泄氣、敢於擔風險;具有優秀品質,善於與自己競爭,優秀人才更注重的是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而不是怎樣擊敗對手。然而在應聘的大學生中,滿足相關知識能力的大有人在,但卻很難從中挑出符合用人條件的。某食品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表示,優秀的人才不同於學校里所評定的優秀大學生,當然學習成績好說明該學生可能能吃苦也可能非常聰明,這也是優秀人才不可缺少的,但這並不能代表該同學的實際工作能力。比如從市場營銷來看,也許一個大學課程學得非常好的大學生,並不具備作為一名優秀營銷人才的基本素質,如:表達能力、說服能力、交際能力等。因此,優秀人才的標準應該是學習成績和實踐能力的綜合。可見,企業在招聘、選拔員工時,越來越注重個人氣質、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競爭與合作能力等,並把這些看成與專業能力同樣重要的因素。而這些軟能力,正是當代大學畢業生所欠缺的。這種軟能力的欠缺嚴重影響到了大學生的就業。因此,一些用人單位呼籲教育機構不僅教會學生專業知識,「軟培訓」也應正式進入課堂,以幫助學生強化自己不足的方面,提高綜合素質。3、大學生就業過程中觀念上的誤區一是盲目自大,脫離現實。許多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未能對自己進行合理的評估,找准擇業定位,從而盲目自大,如:「不合我興趣的工作我不幹。」「我是學生會主席,我還怕找不到工作!」這種不合理的就業觀念,不僅會貽誤就業的良機.還可能導致擇業的失敗。二是忽視專業,急功近利。市場經濟給人們帶來了物質上的實惠,也導致了人們擇業觀念上的功利化,比如,「哪裡有錢賺,我就往哪去!」「專業對不對口無所謂,關鍵是有無住房、獎金和福利!」三是注重自我,少慮國家。部分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考慮最多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切從個人利益出發」,而忽視國家和社會的利益。四是消極懈怠,放棄競爭。競爭殘酷,形勢嚴峻,使得部分大學生產生了自我認同危機,於是,當競爭來臨時,臨陣脫逃,並給自己羅列出一系列退縮的理由。五是缺乏主動,依賴父母。現在許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優越,獨立意識差,依賴心理嚴重。表現在就業上,即不主動求職,希望父母為自己安排好一切。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擇業和創業是每一個大學生都要面對的問題。所謂擇業是指個人根據自己的意願和社會的需要,主動選擇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過程;所謂創業則是通過發揮自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開闢新的工作崗位、拓展職業活動、創造新的業績的實踐過程。大學生要認識到,自主擇業和主動創業是社會對當代大學生提出的客觀要求。在國家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的前提下,大學生要通過就業觀的調試和自身素質的提高,努力使自己成為創業者。1、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對於大學生來說,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特別要做到服從社會需要,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每個人都期望擁有理想的未來,希望工資高、閑暇多、能夠自我實現等,這樣的願望無可厚非。但是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們應合理定位,適時調整就業觀念,使自己的期望符合社會的需要。同時,應當認識到,職業對於人來說並非只有工具的意義,它還是奉獻社會、完善自身的必要條件。如果只是從個人的、工具性和物質需要來看待職業,就必然會忽視職業生活所具有的更豐富、更深刻的人生內涵。如前所述,大城市競爭激烈,人力資源市場供遠大於求,而農村和基層則相對比較寬鬆,很多空缺部門無人問津,招聘無果。因此,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無論是基於自我發展的考慮還是社會責任的考量,都應該將國家的需要、社會的責任與個人價值統一起來,將自己的擇業定位於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的歷史階段,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國家和社會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廣大基層、農村和邊疆的發展繁榮。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西部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一系列大好機會。毫無疑問,基層、農村、邊疆等最需要人才、最有利於大學生脫穎而出的地方才是大學生實現自我、成就事業的舞台。【案例】在服務西部的過程中實現青春的輝煌劉英俊,男,漢族,中共黨員,同濟大學2003屆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2003年6月,在即將畢業離校時,劉英俊得知了團中央等四部委聯合實施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的消息。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毅然決定報名參加西部計劃,並主動申請到西藏去接受鍛煉、奉獻青春。初到拉薩市建設局,劉英俊便被委以重任,投入到國家投資3.7億多元的工程項目建設當中,他邊學習邊積累,從一個初來乍到的新手逐漸成長為業務骨幹,受到了單位領導的重視和同事的認可。2004年12月1日,拉薩市金珠西路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該工程總投資2.3億元,是西藏有史以來投資最高、設計標準最高的市政道路工程,是拉薩市的迎賓大道,是西藏自治區成立四十周年大慶的重點項目。他作為該工程的甲方代表,負責現場全面管理和工程指揮部辦公室日常工作。工程工期近9個月,他兢兢業業,每天都忙碌在工地上。經過不懈努力,他多次解決工程技術難題,潛心研究工程進展,將整個工程的主要技術參數、指標都熟記於心……2004年,他代表在西藏工作的大學生志願者參加由團中央組織召開的全國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志願者座談會,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2005年8月,結束了為期兩年的志願服務工作時,他再一次做出決定——紮根西藏。他說,在西藏做志願者是幸福的,也是很幸運的,因為越是在人才稀缺的西部基層,越是在現代化建設的第一線,越能提高自己,越能體現自身價值,越能為西部建設做出貢獻。他相信只要腳踏實地,勇於開拓創新、服務當地、鍛煉自我,就一定能夠再創佳績,實現自己青春的輝煌!【案例點評】劉英俊身上不僅體現了大學生樂觀向上、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寶貴品質,而且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志存高遠、勤奮學習、勇於實踐的精神風貌。更為重要的是,在劉英俊身上顯示了當代大學生關注社會、關愛民眾、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他始終堅持把個人價值與社會需要結合起來,把高尚的道德情操、遠大的理想志向同實實在在的奉獻活動結合起來,自覺承擔社會責任,追求崇高的生活意義,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實現了自身的價值。2、樹立正確的創業觀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還應該改變擇業獨木橋的觀點,自主創業。不僅可以解決自己就業難題,也能為社會和他人創造就業機會。【案例】大學生擦鞋擦出80家連鎖店開在成都市高檔社區旁的羅記擦鞋店在成都小有名氣,擦鞋店的老闆羅福歡是一名畢業於四川某大學的大學生。從街邊的擦鞋攤起步,到今天在全國擁有80多家羅記擦鞋加盟店,羅福歡用8年的時間完成了一名大學生基層創業的傳奇故事。1995年,畢業後羅福歡像當時許多大學生一樣,懷揣著對大公司大企業的嚮往,回到了父母所在的大型國有企業,擁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1997年他來到成都,順利地進入了一家信息公司,開始了他曾經非常羨慕的白領生活。原本以為自己的生活就會這樣下去了。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他的生活。一個雙休日,羅福歡在街上閑逛。他看到一個擦鞋的老太太,生意慘淡,出於同情,羅福歡走上前-L--把自己的鞋交給她擦,並隨意詢問生意情況。老太太告訴他.生意好時每天可以掙到七八十,一個月下來就兩三千呢。羅福歡感到非常震驚。當時就想,要是自己做這行,肯定做得比她好。有了這樣的信心和開店的想法後,他每天有空就上街觀察擦鞋的人怎麼工作,客源都是些什麼樣的人群,擦鞋者集中的地段,哪些客源是還沒有想到或還未發掘的,並把這些都記在了小本子上,作為創業的最初積累。1997年的最後一天,羅福歡的擦鞋店開張了,價目表上面赫然寫著擦鞋3元到50元。這樣的價格對於成都市普遍存在的一元錢擦鞋的行情來說簡直是天價。但羅福歡認為這樣做有自己的理由,他當時用的差不多有15種國家的鞋油,其他工具也特別漂亮。一位先生成了他的第一位客人,半小時後終於擦完了,先生拿過鞋仔細打量了一番,然後掏出10元錢:「小夥子,你的勞動值得我花10元錢!」這lO塊錢帶給了羅福歡無比的信心和勇氣。2003年2月,羅福歡的第一個專門為中高檔客戶服務的連鎖鞋店在成都桐梓林路開張了。同年10月,第三家連鎖店正式掛牌。現在,羅福歡已經在全國擁有了80多家加盟店,而且業務範圍也從單一的鞋的清洗和護理,擴大到皮革皮具,甚至北京、上海等地的客戶也會將自己需要特殊護理的皮具郵寄到成都,這些都讓羅福歡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信心。羅福歡說,希望自己的羅記店能夠一直做下去,做成百年老店。羅福歡自創擦鞋店,為社會提供了服務,不僅實現了自身價值,也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從他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創業觀,首先要有積極創業的思想準備,即創業意識;其次要有敢於創業的勇氣:敢想——衝破舊觀念的束縛,敢做——勇於走出第一步,敢當——不怕困難和挫折;還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提高創業的能力,有市場嗅覺——善於發現機會;有合作精神——善於利用資源,有專業知識和技能——善於解決問題。3、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能力準備和心理調適大學生應當打破「學曆本位」的觀念,樹立「能力本位」的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能力準備主要包括:①自我決策能力。自我決策能力是一個人能否獨立思考,果斷處事和獨立完成某項工作的能力。對於即將畢業走向社會的大學生來說,面臨求職擇業,別人的意見和忠告各種各樣,最終要靠自己決定,這就是對自我決策能力的一次檢驗。②適應社會能力。現實生活常常不盡如人意,五彩紛呈的現實生活使剛剛步人社會的大學畢業生眼花繚亂,很不適應。大學畢業生面對現實生活中的消極現象常常產生不安、不滿的情緒,大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走向社會後才能儘可能地縮短自己的適應期,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③實踐操作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是人們將知識轉化為物質力量的憑藉,是專業工作者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教學、科研、生產第一線,大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到其作用的發揮。④組織管理能力。在實際工作中每個從業者都會不同程度地需要組織管理才能,現代社會職業表明,不僅領導幹部、管理人員應當具備組織管理才能,其他專業人員也應當具備。近年來,許多用人單位在錄用大學畢業生時,在同等條件下,往往會優先考慮那些曾擔任過學生幹部,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畢業生,這正反映了時代的客觀要求。此外,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也要注意就業心理的調適,包括:①克服挫折心理。在就業問題上,大學生會因為自身的去向和抱負不能為社會和親友所理解和接受,從而產生懷才不遇的感覺。如果遭遇挫折以後不是認真反思,而是失去理智地一意孤行,就可能形成人格障礙,對健康人格造成嚴重威脅。要正確對待挫折,適當調整自己的需要、動機、目的和情緒。②排除從眾心理。從眾心理是在社會或群體的壓力下,個人放棄自己的意見而採取順從行為的心理傾向。在大學畢業生擇業問題上,從眾心理大多表現為跟隨他人的意願,一味追求大城市、大機關、大單位。其實這樣的選擇並不一定是每個人的最佳職業追求。作為大學生,應當獨立思考,獨立分析,探索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克服從眾心理的影響。③摒棄虛榮心理。虛榮心理也是妨礙求職擇業的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虛榮心過強者在擇業中把注意力片面集中在社會知名度高、經濟上實惠的就業崗位,不從自身實力出發,不考慮自身優勢的發揮。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首先應認清自己: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工作?適合做什麼樣的工作?能勝任什麼樣的工作?認清自己之後,再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從而真正丟掉虛榮的思想包袱。④避免攀比心理。攀比心理在求職中表現為缺乏主見,自信心不足。這是因為攀比者過分關注他人的就業取向,極易受到他人的干擾。在求職中,指能發揮自身優勢的工作,就是好工作。⑤根除依賴心理。在傳統就業意識的禁錮下,許多學生迷戀「統包統分」,恐懼競爭風險,把就業希望寄托在人事部門、教育部門、學校甚至家長身上。這種依賴心理往往導致求職者對求職擇業不聞不問,消極等待。懷揣這種心理的大學生,即便進入就業、競爭的行列,往往也無所作為。大學畢業生只有面對實際、著眼基層、積极參与,徹底根除依賴心理,才能開創屬於自己的職業生涯。第三節 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觀一、愛情與人生1、愛情的本質所謂愛情,是一對男女,基於一定的社會基礎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相互傾慕、並可望對方成為自己終身伴侶的一種強烈、純真和專一的感情。愛情的三要素:一是性愛——愛情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自然結果,是愛情的高級升華,使愛情區別於親情和友情,成為特殊的「情愛」。二是共同的理想——愛情生長的內在依據。愛情是兩個人情感的交融,只有人格上的相互映襯,志趣上的相互認同,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對於生活的共同理想,才能使愛情具有巨大的鼓舞力,使愛情牢固而長久。只有純潔的品德作橋樑,以崇高的理想作紐帶,連接起來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三是責任——對性愛和理想的升華,是愛情得以長久的保障,是堅貞愛情的試金石。僅有內心的傾慕,還不是真正的愛情,必須將這種內心的情感付諸實踐,自願擔當。可見,愛情是理想、責任和性愛的有機統一。性愛的吸引,使得愛情打上了情愛的烙印,並把愛情與友情和親情相區分。理想的契合,使得愛情中的人們煥發出極大的熱情,從而克服生活中的消極和頹廢。責任使得人們不是自私地佔有對方的感情,而是自覺自愿地為摯愛的人付出、擔當。2、培養愛的能力愛情是人生的必修課,對於大學生來說,愛的能力是影響我們未來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①樹立正確的愛情觀首先,不要只重過程不重結果。愛情當遊戲不僅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更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傷害。其次,不要功利化對待愛情。無論是追求脫離現實的戀愛對象,還是片面追求外在形象,或者只看重經濟條件等等,都得不到真正的愛情。最後,擺正愛情的位置。要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關係。愛情與學習的關係:愛情是人生的必修課,但只是大學階段的選修課。在大學階段,主要任務是學習。大家在這個階段,應將學習知識、充實自己放在第一位,不要沉緬於感情纏綿之中,虛擲光陰,耽誤學習。愛情與其他感情的關係:愛的情感豐富博大,不僅有戀人之愛,還有父母、兄弟、祖國社會之愛。親情、友情、愛情不是排位取捨的關係,而是缺一不可的關係。因此,不能因為戀人之愛,而忽視了其他的情感內容。愛情與集體的關係:戀愛中的雙方,容易把自己禁錮在二人世界裡,這是極為錯誤的做法。這種疏遠同學、脫離集體的做法不僅不利於自身的成長與進步,更不利於愛情與外界環境的自由流通,促進愛情的健康成長。②恪守戀愛道德尊重人格平等。戀愛中的雙方是平等的,如果把一方當成另一方的附庸,或者依附於對方,都是對愛情實質的曲解,也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自覺承擔責任。責任感是人們對責任的一種自我意識。當我們接受一個人的愛,或者給予愛的時候,無論順境還是逆境,無論貧困還是富有,都要自覺為對方承擔責任。文明相親相愛。戀人在公共場合出入,要遵守社會公德,不要對他人社會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響。戀人獨處,也要講文明,講道德。③正確面對失戀步人愛河的人都有成功的期望,但也要有不成功的準備。失戀了,不僅需要我們理性認識它,更需要我們從悲痛和失敗的經歷中汲取成長的養分。歷史上有數不勝數的名人,因戰勝了失戀的痛苦,最終收穫了幸福的愛情,也做出了巨大的成就。歌德第五次失戀以後,痛苦萬分,幾乎拔劍自殺,不過最終他戰勝了失戀的痛苦,完成了著名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所以當失戀無法避免地來到我們身邊時,勇敢而積極地接受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第一,明白不是某個人的錯:愛情的世界中,沒有對錯,只有是否適合;第二,讓時間來沖淡一切:相信時間的力量,時間是一劑良藥,無論快樂或是痛苦,一天之後都將成為過去;第三,旅行、看書、傾吐、轉移:當人們過分關注某件事情時,往往會自動放大其嚴重程度。而當我們用各種活動填滿空餘的時間,痛苦便可以得到適當的轉移和排解;第四,始終擁有愛的希望:一次失戀,只不過是一段經歷,不能代表和決定任何東西。即便是失戀了,也依然不放棄愛的勇氣,始終擁有愛的希望。二、婚姻與家庭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確認的男女兩性的結合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夫妻關係。家庭是指在婚姻關係、血緣關係和收養關係基礎之上,而產生的由親屬之間所構成的社會生活單位。戀愛是締結婚姻、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礎,婚姻和家庭則是戀愛的結果。婚姻、家庭是兩個密切相關的概念:婚姻是家庭產生的重要條件,家庭又是締結婚姻的必然結果,婚姻的成功體現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滿又彰顯婚姻的意義。婚姻、家庭是特定的人與人之間的特殊關係,具有自然和社會兩重屬性。婚姻家庭的自然屬性表現為男女兩性的差別和人類固有的本能,從而構成男女結合的生理基礎和家庭成員關係在生物學上的特徵,體現了某些自然規律對婚姻家庭所起的制約和影響作用,如:自然選擇規律排斥近親通婚。婚姻家庭的社會屬性表現為婚姻家庭的產生、形成和發展變化都取決於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客觀需要,並受到上層建築的制約和影響,從而使婚姻家庭具有了社會性質。社會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質屬性。婚姻是形成家庭的基礎和前提,家庭是構成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婚姻家庭的和諧,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和諧美滿的婚姻、家庭生活依賴於法律的規範和道德的約束。因此,必須深入全面地學習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與法律。【小資料】《結婚人盟誓》——柏楊新郎:×××新娘:×××我們二人謹定於 年 月 日(農曆 年 月)午時,在 舉行結婚典禮,立下海誓山盟,終身遵守。在婚姻路上,共同經營,災難病痛,互相扶持,永不分離。並就下列事項,立下承諾,即令滄海化為桑田,桑田再化為滄海,也要攜手共進,相親相愛,直到白頭。1、我們宣誓從結婚這一天開始,不但成為夫妻,互相敬愛,分擔對方的快樂和憂愁,也同時成為朋友,而且是諍友,互相勉勵,互相規勸,互相批評。2、我們領悟愉快的共同生活全靠心靈溝通,所以,我們一定善用言語。不僅表達愛心、知心,也使彼此藉語言加深了解,一齊成長。絕不粗聲叱責,絕不用肢體代替言詞,絕不允許發生婚姻暴力。3、我們認知家庭與事業是夫妻共同經營的果實,夫妻對家庭的貢獻等值,在家庭內或社會上,價值完全相同,社會工作薪俸無論多少,家務工作的薪俸都與其相同。4、我們同意將來我們有子女,管教上如果有不同的意見,甚有尖銳對立的意見,一定會克制自己,去請教專家,絕不把孩子當成實現自己希望的工具,也絕不用孩子來炫耀自己。5、我們認為一夫一妻制,是社會安定的磐石,是孩子們成長最安全的溫床,我們喜愛並尊重這種制度,並用事實和行動,維持它的尊嚴。6、我們警惕婚姻生活並不多姿多彩,它不但平凡,而且瑣碎,如果不滋養珍惜,容易使生命憔悴,心靈傖俗,所以生活之中,我們一定保持適度的假期,與孩子一起長大。7、我們謹記我們孝敬自己的父母,也孝敬對方的父母,不僅回報養育之恩,也是培養自己人格的完整,為我們的下代立下榜樣。8、我們了解我們將來會老,所以,我們從結婚這一天,就培養專業之外的其他藝術興趣,如書、如畫、如音樂,使我們的生命永遠充實燦爛。總結以上八點,我們雖不能馬上做得完美,但我們會耐心追求,永不沮喪,永不停止。三、家庭美德婚姻家庭的和諧美滿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家庭美德在維繫和諧美滿的婚姻關係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獨特的功能。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係。家庭美德的基本規範是:1、尊老愛幼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反映了人們對於需要特別關愛的老人和兒童的深厚情感,成為世代相傳的道德信念。尊老愛幼即尊重、贍養老人,幫扶、愛護弱小。尊老,不但要關心老人的物質生活,更要關心老人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愛幼,不但要注意開發孩子的智力因素,更要培養孩子的非智力因素。老人對社會做出了貢獻,又為撫養和教育晚輩無私地付出心血,當他們年老體弱時,理應得到社會、子女及家庭成員的尊重與回報。兒童是未來社會的棟樑,是社會和家庭的希望,當他們還不能自食其力的時候,理應在物質和精神上得到成年人的照顧與培育。【案例】悠悠寸草心日本一名牌大學畢業生應聘於一家大公司。社長審視著他的臉,出乎意外地問:「你替父母洗過澡擦過身嗎?」「從來沒有過。」青年很老實地回答。「那麼,你替父母捶過背嗎?」青年想了想:「有過,那是我在讀小學的時候,那次母親還給了我10元錢。」在諸如此類的交談中,社長只是安慰他別灰心,會有希望的。青年臨走時,社長突然對他說:「明天這個時候請你再來一次。不過有一個條件,剛才你說從來沒有替父母擦過身,明天來這裡之前,希望你一定要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嗎?」這是社長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應。青年雖大學畢業,但家境貧寒。他剛出生不久父親便去世,從此,母親為人做佣拚命掙錢。孩子漸漸長大,讀書成績優異,考進東京名牌大學。學費雖令人生畏,但母親毫無怨言,繼續供他上學。直至今日,母親還去做佣,青年到家時母親還沒有回來。母親出門在外,腳一定很臟,他決定替母親洗腳。母親回來後,見兒子要替她洗腳,感到很奇怪:「我還洗得動,我自己來洗吧。」於是青年將自己必須替母親洗腳的原委一說,母親很理解,便按兒子的要求坐下,等兒子端來水把腳伸進水盆里。青年右手拿著毛巾,左手去握母親的腳。他這才發現母親的那雙腳已經像木棒一樣僵硬,他不由得摟著母親的腳潸然淚下。在讀書時,他心安理得地花著母親如期送來的學費和零花錢,現在他才知道,那些錢是母親的血汗錢。第二天,青年如約去那家公司,對社長說:「現在我才知道母親為了我受了很大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學校里沒有學過的道理,謝謝社長。如果不是你,我還從來沒有握過母親的腳,我只有母親一個親人,我要照顧好母親,再不能讓她受苦了。」社長點了點頭,說:「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2、男女平等男女平等強調在家庭生活中男女人格平等,權利與義務對等以及平等對待自己的子女,這是對傳統倫理道德中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等落後觀念的超越。男女平等是我國重要的法律原則和道德規範。在家庭關係上的男尊女卑、重男輕女是傳統宗法社會形成的落後道德觀念,社會主義社會人人平等的觀念,不僅應該體現在社會關係中,更應該體現在家庭關係中。提倡男女平等有利於建設和諧家庭,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有利於保護女性的獨立人格,有利於破除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有利於維護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3、夫妻和睦夫妻是家庭關係的主要成員,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核心,夫妻和睦是婚姻家庭美滿的基礎。夫妻和睦強調夫妻雙方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互敬互愛,互助互讓,共同營造團結和睦的家庭氛圍。4、勤儉持家勤儉是家庭興旺的保證,也是社會富足的保證。家庭成員既要勤勞奮發,積極從事職業活動,從社會獲取相應報酬,不斷改善家庭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還要節約、儉樸,反對奢侈浪費,家庭生活不要不顧家庭的收入,不顧整個社會的消費水平,盲目追求高消費。在大學裡,經濟條件差的同學應當勤儉以勵志,經濟條件好的同學也應當勤儉以養德。大學生要尊重父母勞動所得,體諒父母的辛苦操勞,盡量減輕父母和家庭的生活負擔。「可憐天下父母心」,能認識到這一點並體現在勤儉的日常生活中,就是對父母和家庭最實際的貢獻。5、鄰里團結當代社會,家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處於多維的關係中。鄰里之間既無血緣關係,又無法定關係,而是一種地緣關係。在日常生活中,鄰里關係處理得好,可以互幫互助,互相依靠。鄰里關係處理得不好,矛盾叢生,紛爭不斷,影響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四、婚姻家庭法律規範婚姻家庭不僅需要道德來維繫,也需要法律來調整。婚姻家庭法是調整婚姻和家庭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婚姻法》的基本原則是: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兒童、老人的合法權益;實行計劃生育;夫妻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敬老愛幼、互相幫助。1、結婚《婚姻法》規定:結婚指男女雙方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確立夫妻關係的法律行為。包括三層含義:結婚必須是男女兩性的結合;結婚必須符合法定條件並遵守法定程序;結婚是男女雙方確立夫妻關係的法律行為。結婚的法定條件分為必備條件和禁止條件。①結婚的必備條件: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必須達到法定婚齡: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必須符合一夫一妻制。婚姻當事人只有各自在未婚、離婚或喪偶的情況下才能結婚,一方或雙方有配偶者再結婚構成重婚罪,要承擔法律責任。②結婚的禁止條件:直系血親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禁止結婚。結婚不僅應該符合法定條件,還應符合法定程序: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係。2、無效婚姻與可撤銷婚姻無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生效的法定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婚姻法》規定了婚姻無效的四種情形:重婚的;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係的;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仍未治癒的;未到法定婚齡的。可撤銷婚姻:指男女雙方或一方缺乏結合的合意,因受他方或第三者脅迫而結合的違法婚姻。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包辦婚姻、買賣婚姻、強迫婚姻。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婚姻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案例】可撤銷的婚姻女青年王某在一飯店打工期間,與比她大8歲的李某相識並相戀。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了解後,王某認為兩人性格不合,遂提出終止戀愛關係。李某對此堅決反對。並多次揚言:王某如不與他結婚,就殺死她一家。懾於李某的淫威,王某違心地與李某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在共同生活期間,李某常因生活瑣事對王某大打出手。隨著矛盾的加劇,王某訴至法院,請求依法撤銷與李某的婚姻關係。你認為該案件應該怎麼判?法院經調查認為,王某與李某結婚前,李某確實存在威脅、恐嚇等言行。根據《婚姻法》的有關規定,法院判決王某與李某的婚姻屬可撤銷婚姻,予以撤銷。3、家庭關係家庭關係包括夫妻關係、父母子女關係和其他家庭成員關係。夫妻關係,包括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兩個方面。夫妻問的人身關係,是指夫妻雙方與其人身不可分離而沒有直接經濟內容的在人格、身份、地位以及生育等方面的權利與義務關係。財產關係,是指夫妻雙方在財產、扶養和繼承等方面的權利與義務關係。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父母子女關係,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係。具體包括: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有管教和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同時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和監護人。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即經濟上的必要幫助和精神生活上的關心照顧,這種義務是無條件的。父母與子女間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此外,非婚生子女與生父母的關係、受繼父或繼母撫養的繼子女與繼父母的關係、養子女與養父母的關係,與婚生子女與父母的關係相同。其他家庭成員關係,是指祖父母與孫子女、外祖父母與外孫子女問的關係、兄弟姐妹間的關係。具體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與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贍養的權利或義務。【案例】誰來贍養李某張某(男)和李某(女)於1960年結婚,婚後育有一子取名小剛。夫婦倆後又收養一女,取名小星。一家四口過了幾年幸福的生活,沒想到有一天張某遇車禍身亡。李某從此獨自撫養兩個孩子。鄰居王某的妻子因病死亡,也獨自撫養5歲的女兒小紅。張某去世後,李某和王某平時相互關心,互相幫助,漸漸產生了感情。小紅8歲時,李某和王某登記結婚。婚後,倆人相濡以沫,共同將小剛、小紅、小星撫養成人。2001年王某去世不久,李某所在的工廠倒閉,無力支付退休金,李某生活拮据,加之體弱多病,便要求三個孩子負擔生活費。可小剛說,自己已下崗,沒錢。小星成年後知道自己不是李某的親生女兒,與其生父母也有了往來,不願給付生活費。小紅也說自己不是李某生的,也拒絕給付生活費。李某不得已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小剛、小紅、小星履行贍養義務。4、離婚離婚是指夫妻雙方依法解除婚姻關係的行為。法律保障離婚自由,反對輕率離婚。離婚有兩種方式:一是協議離婚:夫妻雙方自願離婚的,且對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達成協議的,可依行政程序向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經過審查認為符合登記離婚的條件,可予以辦理離婚。二是訴訟離婚: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①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②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③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④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⑤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有關離婚的特別規定: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但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婦女在懷孕期間、分娩後1年內或中止妊娠後6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但女方提出離婚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離婚後子女的撫養教育及財產處理。首先,關於離婚後子女的撫養教育問題。離婚只是從法律上解除了夫妻關係,父母與子女的血親關係並不因此而消除,無論子女由哪方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故離婚後父母對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任何一方都不得以任何借口侵害這種權利或逃避這種義務。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離婚後子女撫養問題可以協議解決,協議不成由法院判決。其次,關於離婚的財產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由人民法院判決。有過錯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補償。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則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由法院判決。《婚姻法》還規定了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當夫妻一方有下列過錯而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重婚的;與他人同居的;實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有過錯方應當向無過錯方支付賠償金。【案例】何小姐(女)與宋先生(男)是同事關係,兩人共事期間自由戀愛,感情一直很好,並於2001年幸福走入婚姻殿堂。婚後,兩人生活也很美滿,特別是在女兒出生之後,一家人更加和樂融融。但好時光持續不久,就在兩人結婚5年後的一天,一條可疑的簡訊,引起了兩人無盡的爭執。事出有因,妻子發現了丈夫有外遇,從此,兩人的感情開始走下坡路;最後在兩人感情無法挽回的情況下,何小姐將丈夫告上法院,請求與丈夫離婚。你認為該案應如何判處?在這起離婚訴訟中,涉及到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兩大問題。夫妻雙方都有權請求女兒的撫養權,法院依據夫妻雙方在教育程度、生活條件、道德水平各方面的情況將孩子的撫養權判給對孩子成長最有利的一方。關於夫妻共有財產,本案中丈夫的外遇行為是導致離婚的主要原因,丈夫是有過錯的一方,因此,在財產分割上,應該傾斜於妻子。道德和法律是社會生活的兩種重要調控手段,它們從不同的角度保護著婚姻家庭這個人生的港灣。樹立家庭美德,遵循婚姻法律規範,是生活對我們提出的客觀要求。大學生應慎重對待大學時代的愛情問題,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家庭觀,在成長的過程中深刻地體會對婚姻和家庭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本章小結本章著重探討了道德和法律對於職業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保護和調控。當前,市場經濟優勝劣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不知不覺滲入到家庭生活、職業生活中,對人們的傳統思想觀念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也引發了一些違背職場規範和家庭倫理的現象。本章著力講解和澄清現代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基本規範,職業法律和《婚姻法》的基本精神,引導大學生形成高尚的職業精神,養成正確的戀愛婚姻家庭觀念,恪守戀愛道德,踐行家庭美德。本章基本概念職業 職業道德 擇業 創業 愛情 婚姻 家庭美德複習思考題1、聯繫生活實際,淺談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2、大學生應當樹立怎樣的創業觀?3、聯繫實際論述大學生應如何遵守戀愛道德?4、如何理解勞動者的法定權利和義務?5、材料題:當前,大學生在擇業觀念上存在如下現象:一是「寧願出國帶光環,不在國內做職員」;二是「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三是「寧在大城市無事干,不到基層求發展」。結合這種現象,聯繫自己的實際談談你對擇業問題的認識
推薦閱讀:

Eimia:《富蘭克林傳》十三條理想美德實用指南(附:操作方法)
報平安習慣的心理是什麼呢?
中華傳統美德之──忠·孝·節·義
福,培福和惜福,兼論節儉的美德

TAG:家庭 | 職業 | 精神 | 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