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恆:大陸男神演變史

  摘要:現下流行的「酷」、「型」審美概念,在最初都是從「丑」生髮而來。就好像現在的「呆萌」、「正太」、「花樣美男」等等,也是從最初簡單的「帥」細分出來的說法。

  在中國,男人的丑與帥都是時代性的。丑從來不是天賦,而帥也從來只是被動選擇。

  80年代早期:光帥不行,還要愛國  上世紀80年代早期的大陸本土男神長什麼樣?  就是朱時茂那樣。  朱時茂以1982年公映的電影《牧馬人》起家,他自稱當時受歡迎程度堪比後來F4的周渝民。「有不少女生跑到電影廠門口要表白的,而其中有的還是活躍在舞台上和銀幕上的明星,不過有些東西只有我們之間知道,是秘密,我不能說的。」  之所以被這麼多人點贊,是因為當時他幾乎聚合了那個年代人們關於男神的所有要求:當過兵,線條陽剛(時下很多男明星只是線條「硬朗」而不是「陽剛」);濃眉大眼,一看就是好人(那時候還沒有流行壞壞的帥);還有一條突出的氣質要求:在影片中要有強烈的愛國情緒——沒有這個氣質,當時看慣了革命題材英雄片的女性,很難為追星找到一個「政治正確」的理由。  這些是構成80年代早期男神的充要條件。更早前(1980年)上映的《廬山戀》中,男主角郭凱敏也是如此。郭與朱在銀幕上不僅神似,而且幾乎撞臉。  不過總體來說,80年代早期的男神只是過渡性形象,他們的時代功能就是導流量——這批男神保留了70年代之前中國人被框定的男性審美標準,用外形像革命幹部的高大全形象,迅速佔據女性的視野。但這套本土審美只是一種改良,很快就將讓位於另一套舶來的男性審美標準。  上面提到的郭凱敏,時下也正在一部熱播的電視劇中出現,昔日男神與現時的「男神」賈乃亮同台,只是許多人已經記不起來了。  80年代剩下的時間裡:漂亮的男神臭不可聞  下面是舶來男神統治大眾女性視野的時間。首先佔據優勢地位的是兩位日本男神——高倉健、三浦友和。  上世紀80年代日本電影《追捕》被反覆播放的日子裡,彷彿全中國的女人都喜歡上了穿風衣把領子豎起來、臉孔冷峻的男人。據說當年國內有一家服裝廠,依照高倉健在影片中的那款風衣生產了十萬件,結果半個月時間全部賣光。為《追捕》女主角真由美配音的配音演員丁建華,還有過回家要求丈夫也「要像高倉健」的趣事。  而《血疑》的大熱,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第一次使「中國男人」與「時尚」這兩個詞成為鄰居。無數的小青年無論高矮胖瘦都套上了喇叭褲。在某些地方,班主任會準備一個酒瓶子站在學校門口,挨個測量學生的褲腿。能塞進一個酒瓶的褲子就是喇叭褲,班主任可以選擇將褲腳撕開以示懲戒。  高倉健的出現對於中國男性的審美標準是顛覆性的,他佔據男神地位,對許多男性也不是一個好消息。比如唐國強和孫淳。唐國強就曾經將自己早年長達十年的沉寂歸結為高倉健的大熱,因為那個時候的唐國強是以男性少有的俊俏聞名,被稱為「奶油小生」。而這種類型的男性在那個年代的電影銀幕上不是主流。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冷峻是唯一的,漂亮是臭不可聞的」。  孫淳的遭遇更極端。媒體報道說,剛出道時他去試戲,導演們都很遺憾地對他講:「孫淳,你長得太漂亮了」。那時候,男人長得漂亮,是一種包袱。  港台男神,特別是香港男神後來居上——周潤發、秦漢、狄龍依次亮相,男神的標準也持續具體:國字臉,臉上有肉;至少有一樣標誌性的服飾搭配,比如圍個圍巾。但無論如何,男神都不能是漂亮的,會打扮的全是小流氓。  還記得燕舞收錄機廣告片中的男主角嗎?那已經算是當時有少許叛逆形象的男神。進入2000年之後,他也在電視屏幕上出現過,《還珠格格》里有一個配角就是他扮演的。如果不是刻意尋找,恐怕也沒人想得起來。  轉機發生在1987年。費翔頂著波浪捲髮型走上春晚,他在台上又唱又跳的動靜,使得導演組不敢給全景鏡頭,只敢給臉部大特寫。  這一規避風險的安排,更強調了費翔作為一個漂亮男人的存在。接下來,這一造型又統治了中國男神標準好幾年。以至於趙本山在80年代末期的造型,也與費翔相近,令人不能自已。  不管怎樣,男人可以開始正大光明地漂亮了。只不過這種「漂亮」攻勢大規模爆發,還要等到2000年之後。  90年代:丑是可以的,也是刻意的  就像「漂亮」這種極端形態進入中國男性審美標準如此困難一樣,「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是不被認同的。簡單來說,就是姜文、孫紅雷這種類型的酷男、型男,成為可被接受的中國男人審美標準,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姜文也是「高倉健效應」的受害者。早年考北京電影學院時,他被淘汰。後來報考中央戲劇學院時,在是否錄取他的問題上,老師們之間的爭論也很大。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80班班主任張仁里回憶說:「姜文他們這批演員得多虧碰上中戲轉型,從過去的以貌取人變為更看重考生內部素質考核」。  姜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並不迴避丑這個話題。正是因為開了姜文這個口子,才有後來的孫紅雷。上世紀90年代初,孫紅雷在哈爾濱已是很有名氣的霹靂舞者。「有人說紅雷你那麼喜歡演出,就上北京念書學表演吧,我說我長得太丑,不行。他們說你看人家姜文長得也不好看啊。」孫紅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回憶自己的從影起點。  現下流行的「酷」、「型」審美概念,最初都是從「丑」生髮而來。就好像現在的「呆萌」、「正太」、「花樣美男」等等,也是從最初簡單的「帥」細分出來的說法。  不過,「丑」的出現帶有明顯的時代背景——準確地說,這種「丑」是一種迎合方式。  還記得這句廣告詞嗎?  「喂,小麗呀……」  這條上世紀90年代紅極一時的無繩電話廣告,最經典的場景是「丑」的男主角蹲在廁所給女朋友打電話,也是因為男主角的「丑」,廣告效應得到了加持。  不過,男主角其實並不醜。他本身是珠江電影製片廠的一名普通美工,廣告中他帶有廣東口音的普通話,但其實是後期特意配上的,他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廣告片導演還為了刻意取得「丑」的效果,採用廣角俯拍的方式。  總之,當時所有的廣告都是俊男美女「王婆賣瓜」式的推銷,導演想要用香港電影無厘頭的滑稽手段以示區別,讓產品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男主角就被醜化了。  這其實也是一種市場選擇。就像採購商品一樣,當人們在審美市場準備採購時,發現審美標準越來越同質後,細分是遲早的事。  「我知道自己長得不好看,趙寶剛就曾相當直接地對我說,『你長得太難看了』,還有人說,『紅雷你眼睛太小,鼻子太大了,五官單個拿出來還可以,擱在一塊就太難看了。』雖然備受打擊,但我很清醒地知道演員的形象並不起決定性作用。現在人們的審美觀念變了,越來越多的小姑娘喜歡我了,我想我也能擠進偶像派行列了。」孫紅雷說。  2000年至今:「花樣美男」是審美市場細分產品  真正意義上的審美市場細分,起於電視劇《流星花園》的突然流行。  而說起《流星花園》的流行,也有強烈的時代背景——台灣瓊瑤苦情戲的黃金年代在2000年之前結束了。一種新的劇種,也就是偶像劇被推出市場,而大部分台灣偶像劇的原型來自日本。  同一時期,韓國偶像劇也進入中國市場,《藍色生死戀》、《冬季戀歌》的持續熱度,將韓國歐巴的面孔加入到了中國男性的審美標準當中。也因為韓國特殊的國情,那些天生整容臉的韓國男明星越來越多的被中國人熟知,也被納入中國男性的審美標準中。實際上,稍有留意就會發現,2000年之前在大陸受歡迎的韓國男星,比如安在旭等,都還有傳統韓國男人的氣質。韓國男星集體走向「正太」或「呆萌」,是近幾年的事。  這又是一次顛覆性的改變。大陸人口結構的變化同時加劇了這種趨勢——那些改革開放之後出生的80後,在這時剛好處於青春期,國內的傳統男星,大部分是師奶或者少婦殺手,並不能引起他們太大的興趣。  於是,突然出現的「花樣美男」成為審美市場新熱點,而「花樣美男」追根溯源,是實打實的日韓製造。  「整個觀眾誤導的已經繞了一大圈了,從一開始到漂亮,像《廬山戀》,觀眾喜歡,男女(演員)漂亮。到高倉健,哎呀,冷峻,冷峻是唯一的,漂亮是臭不可聞的。冷峻一過,怪的,要怪的,然後怪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是要丑的,結果又是丑星當道。最後又變成什麼呢,F4又回來了,又繞回來了,一大圈,又得奶油了,又得偶像了。」唐國強說。所以,對於中國男人來說,丑從來不是天賦,而帥也從來只是被動選擇。  這種兜兜轉轉的習性,在中國男人的審美當中反覆出現。當高倉健紅的時候,人們把大衣領子豎起來;時隔20年,當電視劇《奮鬥》火了之後,2008年的夏天,男人們像佟大為一樣在街上又將POLO衫的領口豎了起來。  而且POLO衫的質量優劣也要看領子豎得時間是否夠長,有家淘寶店在向顧客說明自家45元一件的「真品鱷魚T恤」質量時稱:「本店賣的鱷魚衫與別家不同的是,領子夠挺括,而且領子的背面還有鱷魚的標誌,讓你方便把領子豎的時間更久,瀟洒氣度不留白!」
推薦閱讀:

來,吃掉這片神奇的大陸~
燭光一點:28年,中國大陸移民國外1.7億人!
子平正宗--黃大陸 34-第22頁
1979年港英政府遣返大陸逃港者
中國風水大師排名(大陸、香港、澳門)

TAG:男神 | 大陸 | 演變 | 胡佳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