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呂雉(zhì)-漢高皇后

漢高皇后,姓呂名雉(音:zhì,ㄓˋ)(前241年-前180年)。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秦始皇嬴政時期的仲父呂不韋的族人。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又稱為漢高後、呂后、呂太后。同時呂雉也是封建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子,掌握漢朝政權長達十六年。《史記·呂太后本紀》(項羽和呂后不是皇帝,但是司馬遷仍將他們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是《史記》中唯一一篇單獨為女性作的傳記。呂雉,亦稱高皇后呂氏,是漢朝開國皇帝漢太祖劉邦的正配夫人。早年其父為避仇遷居沛縣,在一次宴會上欣賞劉邦[1]非凡的氣度,劉邦任亭長時呂雉嫁給了他,當時的劉邦年三十三歲,而呂雉只有十八歲,兩人年紀相差十五年。婚後數年下田勞作、持家,生下一兒一女。公元前205年,劉邦為項羽所敗,呂雉和劉邦的父母被俘,在西楚做了兩年人質,公元前203年秋,呂雉歸漢後,留守關中。劉邦稱帝時,呂雉被立為皇后。其子劉盈立為皇太子;女兒封魯元公主,嫁趙王張敖為妻,生女張嫣,張嫣是漢惠帝劉盈的皇后。呂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字娥姁,單父(今山東省單縣)人。父呂文,頗有家財。劉邦微賤時的糟糠之妻、原配夫人,生1子1女:漢惠帝劉盈、魯元公主。公元前202年西漢王朝建立,冊為皇后。公元前195年,漢惠帝即位,被尊為皇太后。漢惠帝崩,她連立兩任少年皇帝(即西漢前少帝、西漢後少帝),被尊為太皇太后。公元前180年,病死,卒年61歲。她是漢惠帝、兩個少帝時期的實際執政者,共主政十五年。她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位臨朝聽政的女性,在中國歷史上有較大影響力,《史記》《漢書》稱她為「高後」,將她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呂后是劉邦當了皇帝之後人們對她的稱呼,她的原名叫呂雉。呂后的家鄉是單父縣(今山東單縣終興鎮潘庄)。呂皇后的父親,姓呂名文,字叔平,山東單縣人,被人們稱之「呂公」。呂公有四個孩子:長子呂澤,次子呂釋之,長女呂雉,次女呂媭。呂公因為躲避仇人逃難時曾暫住在至交好友沛縣縣令家裡。後來,由於呂公對沛縣感覺不錯,便把家安頓在了沛縣。呂公剛剛客居沛縣的時候,縣裡的官員、豪紳聽說縣令家來了貴客[5],便都來湊錢喝酒。負責接收賀禮的人,就是後來劉邦手下「三傑」之一的蕭何。此時,蕭何[5]是沛縣縣令手下一名官員。這次酒宴,蕭何主管收禮。按照規定,獻錢不滿一千的人只能在堂下喝酒;湊錢超過一千的人才能到堂上喝酒。劉邦來到以後,高喊一聲「泗水亭長劉季」「賀錢萬」(《史記·高祖本紀》),就直接來到堂上,實際上,劉邦一個子沒拿。呂公一聽「泗水亭長劉季」「賀錢萬」,大為驚訝,趕快起身相迎。因為「賀錢萬」在當時是個非常了不得的數字。從酒宴的規定看,出一千錢的都算是貴客,都要請到堂上喝酒。拿一萬錢,當然令人大吃一驚。從來人的身份看,比亭長官高的人不少,但都沒有「賀錢萬」。拿一萬錢,當然令人大吃一驚。從實際收入上看,秦代一位縣令的年俸也只是數千錢,至於亭長,一年的俸錢不足數千。一個亭長一次酒宴敢於「賀錢萬」,絕對是天文數字,也是不可能的事。呂公當然知道劉邦不可能「賀錢萬」,但是,呂公是一個有政治頭腦的人;他看中的是劉邦的膽量和潛在的政治家素質。所以,呂公聽到這麼一個天文數字,立即對劉邦產生了十分強烈的興趣。呂公這個人還有一個特點,非常迷信相面。因此,他對口出大言的劉邦的面相也非常吃驚。客人都走了之後,呂公對劉邦說:我平生為人相面多極了,但從來沒有見到你這樣的面相。我有一個女兒,想許給你為妻,希望你不要嫌棄。劉邦此時還沒有妻子,一聽說有這種好事,喜出望外,馬上答應下來。但是,呂公嫁女一事呂公的老婆不答應:你平時總說咱女兒是個富貴相,要許個富貴之人家,沛縣縣令對你這麼好,他來求婚你都不答應,為什麼非要嫁給這個劉季?呂公回答:此非爾女子所知也。 ——《史記·高祖本紀》呂公的家是呂公一人說了算,儘管他的妻子反對,但是,他的妻子並不當家;這樣,呂雉就成了劉邦的妻子。值得重視的是呂雉的態度。作為這場婚事當事人的呂雉,沒有絲毫怨言地接受了父親對自己終身大事的安排。 司馬遷在高帝的本紀中明確提出了呂后的相貌為貴相,相其一是呂后的父親的記載為"呂公者,好相人"《史記·高祖本紀第八》而這樣一個"好相人",相人多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史記·高祖本紀第八》且能夠看出劉邦貴相的父親對呂后的評價是"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其二是呂后田間所見的老者對其相貌至貴的評論,"呂后與兩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過請飲,老父相呂后曰:「夫人天下貴人。」《史記·高祖本紀第八》。其次,《史記·外戚世家》中司馬遷也明確對呂后的只是因年老而美色衰退,並非先天不足,做出了明確記錄"及晚節,色衰愛弛。是因為"及晚節"才"色衰愛弛。而且用字為「衰」即由"減少」,削弱"引發出的"容色退卻"的含義,是在本身擁有姿色的前提條件下,才能引發出的動作。再次,戚夫人所謂的"美若天仙"在正史記錄中完全找不到證據。戚夫人在史記漢書中幾次出場,才是真正的沒有任何容貌描寫和容貌評論。相反,同時代的薄姬卻明確有著「漢王入織室,見薄姬有色《史記·外戚世家》"的記錄。還有呂后本人作為漢朝國母和秦皇遺後哪個身份在臣民擁戴上更正統?「《漢儀》高祖南向,呂后少西」 已經明確表明了,做為劉邦的妻子呂后在禮儀中所享有的等級之高。 呂雉出嫁之時還有一個令她非常難辦的問題:劉邦已經有了一個非婚生的兒子劉肥。不到二十歲的呂雉嫁給了大她十五歲的中年亭長劉邦,而且,這位亭長雖然沒有正式結婚,卻有了一位未婚生育的兒子(在劉邦發跡之前,呂雉對劉肥沒有任何苛刻之舉,這對一位丈夫長自己十五歲的少婦來說,實屬不易)。呂后在未掌握國家大權之前,確有她善良溫順的一面。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呂雉有了兒子、女兒之後,還要在田中幹活。呂雉婚後還得親自下田種地,顯示了呂雉勤勞持家的一面。劉邦的父親、妻子從小路去找劉邦,結果正好遇上項羽的軍隊,成了項羽的俘虜,被迫成為人質。劉邦的兒子、女兒幸運地遇到逃亡中的劉邦。劉邦絕情絕義,三番五次踹他的兒子、女兒下車,總算有大臣屢次相助呂后的兒女才逃出性命。呂雉與劉邦其父太公卻從此在項羽的軍營中做了二十八個月的人質。而且,呂雉在為人質的兩年多時間內,還遇到了一件災難。漢四年,劉邦、項羽滎陽對峙之時,無奈的項羽忽發奇想:以烹太公相威脅。項羽的目的是想藉此機會要挾劉邦,逼迫劉邦投降。劉邦不吃這一套,竟然嬉皮笑臉地對項羽說:我和項羽都受懷王的命令伐秦,又結拜過兄弟;所以,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烹你爹,我也跟著一塊兒喝湯(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大怒,要烹太公,幸虧項伯從中斡旋,項羽才未殺太公。這件事雖然史書記載的是殺太公,如果真的烹了太公,呂后能躲得過去嗎?絕對不可能躲過去!項羽一旦感到絕望——人質不能起到威懾劉邦的作用,他豈能白白為劉邦養著劉邦的老婆?這場危機由於項伯相救,說了一番殺太公沒有任何作用,只能使兩家的仇結得更深之類的話,項羽才平息了怒氣。太公得以躲過一劫,呂后也因此得以躲過一劫。劉邦雖然在做漢王之時已經寵幸上了戚夫人,他不能不想辦法解決其父、妻兒做人質的問題。因此,劉邦與項羽在滎陽對峙了兩年多之後,由於項羽軍糧短缺,不得不同意劉邦漢五年十月提出的鴻溝議和。劉邦利用鴻溝議和的騙局,誘騙項羽放回了做了兩年零四個月人質的劉公和呂雉,然後撤兵。劉邦在得到被扣兩年多的老爸和老婆後,立即撕毀協議,追殺項羽。但是,不管劉邦如何欺騙項羽,鴻溝議和終於使呂雉回到了漢營。呂雉對楚漢戰爭的貢獻是他為劉邦做了兩年零四個月的人質。這是呂雉為劉邦做出的重大犧牲,也是呂后在劉邦死後執掌朝政的政治資本。歷經磨難,回到老公身邊的呂雉卻發現劉邦身邊早已有了寵幸的戚夫人。「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史記·呂太后本紀》)此時的呂后因為年齡長於戚夫人,常常作為留守,伴在劉邦身邊的是那戚夫人。由於在此之前呂后已經和劉邦長期分居,呂后作為人質被放回後仍然與劉邦分居,因此,呂后此時已經很難見到劉邦了。兩人的關係也因此更加疏遠。呂雉必需學會直面情敵。當時的呂雉有多大?我們可以粗略地估算一下。呂雉不足二十歲時嫁給劉邦,十年之後生漢惠帝劉盈,第十四年劉邦起兵反秦離家出走,經過三年反秦,四年楚漢相爭,到鴻溝議和之時,呂后才與劉邦重逢,離初婚已經二十年。因此,當時的呂后應當是不足四十歲。這二十年夫妻中,劉邦在芒碭山落草,接著是反秦三年,滅項四年。等到呂雉再回到劉邦身邊,劉邦不但有了新寵,而且又有了另一個寵愛的兒子劉如意(劉邦和戚夫人所生)。不到四十歲的呂后此時只能默默地當一個「留守太太」。歷史上權勢顯赫的一代女主,在個人感情生活上並不如意。當人們抬頭仰望著權傾天下的一代「女皇」時,誰能知道這位「女皇」有多少幸福感?劉邦寵幸戚夫人;呂后從劉邦反秦開始,就與劉邦再無見面,七年後她才回到丈夫身邊,但是,她已經是「常留守,希見上,益疏。」《史記·張丞相列傳附周昌傳》記載了有關呂后「跪謝周昌」的故事。周昌是劉邦任泗水亭長時的老部下,跟隨劉邦一塊兒起兵。他的哥哥周苛還是一位烈士,為守衛滎陽被項羽所殺。周昌堅決反對劉邦廢長立幼。劉邦問周昌廢立太子一事,周昌口吃,說話結結巴巴,但是,他一聽劉邦要廢長立幼,非常惱火,他說:我的嘴不會說,但是,我覺得這件事絕對不可能做,陛下即使想廢太子,我也絕對不接受這個詔書。由於周昌口吃加上盛怒,所以,才有「期期知其不可」、「期期不奉詔」二語。這裡的「期期」正是周昌結結巴巴說話的真實狀態(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上欣然而笑)。另一個作出強烈反應的是此事的最大受害者呂后。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也。呂后恐,不知所為。(《史記·留侯世家》)有人為呂后設謀,讓他找張良。呂后就讓他的哥哥呂澤劫持張良,逼著張良獻計。張良對呂澤說:「皇上在戰爭困難的時候確實能夠聽我的意見,但是,現在是因為愛而要廢長立幼,這已經不是靠說能了結的事。」但是,皇上非常看重的「商山四皓」(隱居在商山的四位年長的高士;皓,白,指發白)卻始終請不來,因為他們認為皇上對臣下態度一貫傲慢。如果你們想個辦法把「商山四皓」請出來輔佐太子,讓他們天天陪著太子,特別上朝之時陪伴太子,皇上一定會看見。皇上知道「商山四皓」輔佐太子,也許會有一用。呂后立即付諸實施。呂后派呂澤讓人帶了太子的親筆信,還帶了一份厚禮,請「商山四皓」出山,這四位高士竟然全來了(於是呂后令呂澤使人奉太子書,卑辭厚禮,迎此四人。四人至《史記·留侯世家》)漢十二年,劉邦平定黥布叛亂結束,但是,劉邦也在這次平叛中第二次受到致命箭傷。而且,由箭傷引發的疾病更加嚴重。此時的劉邦已經預感到人的生命是有盡頭的;因此,劉邦廢立太子的願望也更加強烈了。張良勸阻無效,託病不再上朝。作為太子太傅的叔孫通以死相諫,劉邦假裝聽從,實際上廢立太子的想法毫無改變(上詳許之,猶欲易之——《史記·留侯世家》)。一次朝宴,高祖劉邦發現太子身邊有四位八十多歲的老人,鬍鬚、眉毛都白了,服裝、帽子非常講究。高祖很奇怪,就問他們:你們是誰?四位老人上前回答,並各自報了姓名: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劉邦聽說後大為吃驚:「我請你們多年,你們逃避我。現在為什麼要隨從我的兒子呢?」四位老人回答:陛下輕視讀書,又愛罵人。我們堅決不願受辱,所以才因為恐懼而逃亡。如今聽說太子仁孝恭敬,愛護天下讀書人,天下人都願意為太子效死力,所以我們就來了。劉邦說:煩請諸位好好替我照顧好太子。四位老人敬完酒,離去。劉邦看著離去的四位老人,指著他們對戚夫人說:「我想更換太子,但是,他們四位高士都來輔佐太子,太子的羽翼已經豐滿,難以撼動了啊!呂后真是一位好主子啊!戚夫人聽說後,立即失聲痛哭,劉邦說:為我跳一曲楚舞,我為人唱一首楚歌。歌詞說:鴻鵠高飛啊,一飛千里。羽翼已成啊,橫渡四海。橫渡四海啊,還能作什麼。即使有弓箭,對於高飛的鴻鵠還有什麼用呢(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翩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史記·留侯世家》)。從此之後,劉邦再也不提廢立太子之事。 高祖劉邦死後,惠帝劉盈繼位,然大權掌控在呂后手中。呂后繼續執行劉邦在位時期的政策,保持了漢初政策的一貫性。其一,沿襲了「與民休息」之國策,行「無為而治」。孝惠皇帝、高後之時,「海內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無為,故惠帝拱己,高後女主制政,不出房闥,而天下晏然。刑罰罕用,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呂后作為一個臨朝稱制的太后,在當政之後,並未因自己在與戚夫人鬥爭過程中產生的變態心理影響其主持朝政;相反,她卻表現出以治國安邦為己任的胸襟和氣魄。這表現在:1.鼓勵生產。如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詔令郡國「舉民孝悌、力田者復其身」,以免除徭役為優惠措施,來鼓勵農民從事生產,又「減田租,復十五稅一」。2.修改漢法。高後元年(公元前187年),詔令「除三族罪,妖言令」;她還「減刑,頒布贖罪法」;制定「戍卒歲更」的制度;除挾書律。3.她還提倡勤儉治國、嚴厲治理鋪張浪費的風氣等等。其二,繼續劉邦執政期間與匈奴的和親政策。太史公曰:「呂后為人剛毅」。執政期間,呂后遵循劉邦的政策,未對匈奴興兵,而是採用了和親的政策。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剛死去閼氏的冒頓單于遣使者送來一封言詞極為不敬的國書給呂后,上面寫道:「孤僨之君,……願游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呂后認為受到了奇恥大辱,「大怒」,欲出擊匈奴。朝臣幾乎眾口一辭:出兵攻打匈奴。然唯有中郎將季布卻指出:劉邦當年在與匈奴之戰中最終未佔得便宜,不得已採納劉敬的和親建議,來換取漢初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今歌唫之聲未絕,傷痍者甫起」,亦即如今的漢朝軍事勢力依然不及匈奴,宜繼續和親為上。最終,呂后聽從了中郎將季布的意見,贈單于車馬作為禮物之外,繼續「以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單于」以和親。單于笑納之,致歉,並「因獻馬,遂和親」。這樣,漢匈之間及時避免了一場兵燹之災。其三,繼續重農之國策,有步驟地放寬經商政策。劉邦統治後期,下達抑商法令,懲治不法商人,「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但打擊面過大,挫傷了商人的經商積極性,亦激化了社會矛盾。在惠帝、高後時期,雖亦有「市井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的詔令,但朝廷還是「為天下初定,復弛商賈之律」,解除了商人在經濟上的重負及對商人的社會性歧視。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朝廷還「起長安西市」,使長安成為漢朝經濟活動的中心,亦為長安後來成為當時的世界性大都市奠定了基礎。在高後二年(公元前186年)和六年(公元前182年),朝廷又分別採取「行八銖錢」和「行五分錢」的措施,運用國家權力對貨幣經濟進行管理調控,對穩定幣值、平衡物價和促進商品流通起到了積極作用。為完成劉邦遺願,維護皇室,使自己功名垂世,「呂后克制住自己,不作自行宣布為女皇的安排」。她女用的目的還是要安定天下,避免動蕩所帶來的災難,因為西漢王朝再也經不起戰爭的折騰了。由此可見,呂后執政的十五年間,是西漢王朝承前啟後的重要階段,是漢初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卓有成效的時期,這為「文景之治」的出現創造了有利條件。自《史記》以來,為歷史人物立本紀,乃是帝王的專利;而司馬遷和班固卻各自在他們所寫的《史記》、《漢書》中破例為呂后立本紀,以反映其執政期間真實的歷史過程,亦足見其二人對呂后執政功績的高度肯定。在他們看來,呂后的功績幾乎等同帝王之偉業。歷史上對呂雉的評價毀譽參半。但無論如何,在我們的年代,看到的是她在當時為她的子民所作出的功績為定論的,所以僅在這一方面,對她的評價是正面的。呂后,名雉,字娥姁,《史記》有傳。呂雉初嫁給劉邦時,親率子女從事農桑針織,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劉邦率眾起義,呂雉被官府關進大牢,歷經磨難,性格更加堅毅果敢。出獄後隨劉邦轉戰軍中,經歷戰爭風雲,增長了文韜武略。劉邦稱帝後,封呂雉為皇后。她參與朝政,獻策施計,輔佐朝政,機智權變,能謀善斷,是一位有抱負、有韜略、有作為的政治家。劉邦死後,她臨朝稱制,又做了一番事業。死後留下遺詔,賜各諸侯黃金千斤,將、相、列侯、郎、吏,都按官階賜給黃金,大赦天下。呂氏後人為紀念她,在潘庄建了呂后祠、呂姑寺。從呂后平生來看可以得出,呂后嫁給劉邦後幾乎可以說是沒有過好日子,以「呂公」之女性身份下嫁,在當時以稱「公」之人都是有一定社會地位,最起碼不用下地幹活吧,而呂太后下嫁後卻數年下田幹活,而且劉邦在娶呂太后之前卻有了一位未婚生育的兒子。(在劉邦發跡之前,呂雉對劉肥沒有任何苛刻之舉,這對一位丈夫長自己二十多歲的少婦來說,實屬不易。)劉邦跑到芒碭山落草,卻連累呂太后做牢,從古到今監獄裡的生活歷來不好過,想一想,以女子身身陷牢籠該如何慌亂,如不是任敖幫忙,呂太后有沒有命活著都是個問題。好不容易等到劉邦打進了西楚國都彭城,卻因劉邦來接人太晚,劉邦的父親、妻子與劉邦的兒子、女兒還在忙亂中相互走失。 劉邦的父親和呂太后從小路去找劉邦,卻被項羽的軍隊俘虜,被迫做了兩年零四個月的人質,而且期間差點被殺,擔驚受怕地呂太后回到劉邦身邊卻發現劉邦早已有寵幸之人戚夫人。呂太后嫁於劉邦後,擔心受怕地吃苦吃累沒享福卻因年齡長於戚夫人,常常作為留守,丈夫得不到,孩子得不到父親的喜愛,由溫婉的性格涿漸走向堅毅的呂太后不得不為自己和孩子打算,到了後期劉邦想廢太子另立劉如意,自古以來,皇帝不立墑子的後果是很明顯的,只有「死」一途而已,(其時有時想想,呂太后的經歷和現代的貧困夫妻創業成功後,男人一腳把髮妻給離了有異曲同妙處:老娘嫁給你那麼多年,沒過好日子不說,擔心受怕也不提,現在你成功了就想把老娘一腳蹬了,沒門,)於是抓權,在呂太后請出了「商山四皓」後,劉邦知道無法在廢太子,便安排周昌做劉如意的丞相,可是卻也抵不住呂太后對戚夫人和劉如意的恨意,先把戚夫人做成「人豬」,這該有多恨才會讓一個女人做出如此殘忍之事,但由此也可見戚夫人在得寵時也曾不斷挑戰過呂太后心裡底線,(具體不得而知,但最重要的還是一個「廢太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後又拉著兒子去看戚夫人的下場(想想應該是一種從心裡狠狠出了一口惡氣的心態吧,那知倒傷兒子的心)後呂太后把周昌調回,劉如意也只得跟著,結果一懷毒酒灌下而死。平心來看,呂太后的性格是被人生經歷和環境造成,但想一下最主要的應該算是劉邦,「史記·高祖本紀」里除了最初幾年呂太后和劉邦感情不錯,後都是分離,感情自然磨掉不少,在呂太后困難時期身為丈夫的劉邦卻不在身邊,其時想想如果呂太后和戚夫人處在環境換一下,可能戚夫人在做牢時就拜佛而去了,所以要麼在 沉默中死亡要麼在沉默中爆發。用現代語言來看就是:你要甩了老娘,那老娘就得拿住你了錢,在和你說拜拜!
推薦閱讀:

南明永曆帝朱由榔的皇后
唯一跳崖自盡的皇后,被洪承疇俘獲寧死不辱,竟曾自剜肉救皇帝!
皇后陵
十大當紅女星皇后扮相大PK

TAG:呂雉 | 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