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為緩解癌痛種罌粟 癌痛到底該如何治療
核心提示:浙江省青田縣一位六旬老人為了緩解癌痛,種起了罌粟,本為致病卻觸犯了法律。而緩解癌痛的主要用藥嗎啡亦是罌粟的提取物,到底我們該怎樣看待癌痛,癌痛又應該如何治療呢?
據新華網8月28日報道,為緩解癌症帶來的疼痛,浙江省青田縣一位六旬老人種起了罌粟,本為治病卻因為觸犯法律被判刑。2年前,老人被檢查出患有癌症,吃藥打針並未好轉,而且經常疼痛難忍。2012年11月,老人在和街坊鄰居聊天中錯誤得知罌粟可以治療癌症,她第二天就從一名男子那裡用70元購買了若干罌粟種子,後將三顆罌粟種子種在自家田地內,希望以此脫離癌痛的折磨。
我們暫且不提基層民眾法律意識不高而觸碰法律紅線,老人對癌痛手無足措也在某種程度說明我們對癌痛的治療並不了解,甚至有些人覺得面對疾病忍受煎熬是無可厚非的,但事實上,癌痛是否也能消除呢?
癌痛治療意識低
由於癌痛治療並未納入醫保,加上很多人並不認為癌痛也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且專門從事止痛治療的大夫並不多,導致癌痛治療水平低。在我國,大城市的癌症患者有一半能得到癌痛治療,而小城市和農村能得到相應治療的患者很少。過低的醫療目的麻醉藥物使用量自然對應著過低的癌痛治療率。癌痛治療作為癌症綜合治療的四大重點之一,對於晚期癌症合併中重度疼痛的患者,癌痛控制得當能明顯延長其生命及生存質量,防止後期疼痛致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等,而阿片類的藥物並不可少。
藥用嗎啡不是毒品
嗎啡來源於罌粟,以致很多人認定其是毒品,擔心會上癮,其實,現代醫學已將嗎啡類藥物不斷提純、改進,已能做到使嗎啡類藥物在人體內緩慢有序地釋放,不會出現即釋嗎啡製劑所引起的血葯濃度峰值,極少產生欣快感,能夠克服心理成癮。尤其是採取口服或透皮方式給葯,癌症患者出現精神依賴性的危險很小。美國的一項調查也顯示:1萬餘例使用阿片類藥物治療的病人中,僅22人成癮,而這些人都曾有藥物濫用史。所以,癌症患者只要嚴格按照醫生指導,服用阿片類藥物的控釋、緩釋製劑鎮痛,基本不會出現成癮問題。
目前在醫療實踐中,只要癌症患者疼痛病因得到控制、疼痛消除,隨時可以停用阿片類鎮痛葯。當嗎啡日用量為30~60mg時,突然停葯一般不會發生意外。對長期大劑量用藥的患者逐漸減量停葯也不會發生意外。
癌痛三階梯治療方案效果佳
1982年,世衛提出了癌痛的三階梯治療方案:輕度一般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主要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葯、止痛藥;中度為持續性疼痛,睡眠受到干擾,食慾有所減退,主要應用弱阿片類藥物(如可待因);重度為睡眠和飲食受到嚴重干擾,疼痛加劇,需要使用強阿片類藥物(如嗎啡)。據統計,此方案可使85%癌症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緩解,75%以上晚期患者的疼痛得以解除,另外,一些新的微創治療,比如通過CT定位引導,毀損痛覺神經等則可以達到持久止痛的目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