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宋詩的成就,在元、明詩之上,也超過了清詩

文| 田影歌

錢鍾書先生說,宋詩的成就在元詩、明詩之上,也超過了清詩。

「1 1在什麼情況下等於2?」

「在算錯的情況下等於2!」

「錯!等於2!」

看到這段話是不是就開始腦內自動播放語音了?

人真的很容易先入為主,就像錢鍾書的這本書,我都快把序看完時,才發現書名是《宋詩選注》而非《宋詞選注》。我看見個「宋」字,就理所當然覺得是宋詞了。宋詩你的存在感呢!

不得不說,這本書有讓人增強自我認知的奇效,看其他詩詞選的時候,我都很有成就感,大部分作品就算沒背過,聽總是聽說過的,這本書翻開,你告訴我這幾個作者叫啥?字都認不全的我有一種被文盲附體的錯覺。後來想明白了,如果宋詩是一片海,我那半碗水的確可以划到文盲級別,而這本書就是錢鍾書丟給我的救生圈。

準備好和我一起了解宋詩了嗎?

【缺點】

據說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在東宮的時候,每聽到他父王在外國打勝仗的消息,就要發愁,生怕全世界都給他老子征服了,自己這樣一位英雄將來沒有用武之地。緊跟著偉大的詩歌創作時代而起來的詩人准有類似的感想。

當然,詩歌的世界是無邊無際的,不過,前人佔領的疆域越廣,繼承者要開拓版圖,就得配備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徵得愈加遼遠,否則他至多是個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業之君。所以,前代詩歌的造詣不但是傳給後人的產業,而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向後人挑釁,挑他們來比賽,試試他們能不能後來居上、打破記錄,或者異曲同工、別開生面。假如後人沒出息,接受不了這種挑釁,那麼這筆遺產很容易貽禍子孫,養成了貪吃懶做的膏粱紈絝。

有唐詩作榜樣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這個好榜樣,宋代詩人就學了乖,會在技巧和語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時,有了這個好榜樣,他們也偷起懶來,放縱了摹仿和依賴的惰性。瞧不起宋詩的明人說它學唐詩而不像唐詩,這句話並不錯,只是他們不懂這一點不像之處恰恰就是宋詩的創造性和價值所在。

宋人能夠把唐人修築的道路延長了,疏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險開荒,沒有去發現新天地。用宋代文學批評的術語來說,憑藉了唐詩,宋代作者在詩歌的「小結裹」方面有了很多發明和成功的嘗試,譬如某一個意思寫得比唐人透徹,某一個字眼或句法從唐人那裡來而比他們工穩,唐代丘為《題農父廬舍》: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常建「主人山門綠,小隱湖中花。」宋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名氣遠盛前者。然而在「大判斷」或者藝術的整個方向上沒有什麼特著的轉變。

【優點】

「整個說來,宋詩的成就在元詩、明詩之上,也超過了清詩。」

什麼,你不服?不服不要找我,這話是錢鍾書先生說的,至於原因他並沒有寫。

但是翻開詩集我就懂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橫看成嶺側成峰」、「柳暗花明又一村」······這麼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其實都是宋詩,只是我們自己很少意識到罷了。我本覺得自己宋詩讀的少,但想想自己讀過的元明清詩,加一起大概還沒有背的宋詩多了。

南宋詩人的愛國詩也是宋詩的一大亮點。對祖國的憶念是留在情感和靈魂里的,不比記生字、記數目、記事實等等偏於理智的記憶。後面的一種是死記憶,好比在石頭上雕的字,隨你鑿的多麼深,年代久了,總要模糊消滅,前面的一種是活記憶,好比在樹上刻的字,那棵樹愈長愈大,它身上的字跡也愈長愈牢。所以才會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樣的句子。

就像食物的好閱讀文字無法感同身受,文學作品的好一定要親自讀到才能體會,大家喜歡哪首宋詩呢,歡迎留言與大家一起分享。

可關注,真朴書院公眾號:zhenpushuyuan,或添加小編微信xundaoxinyi,註明「來自今日頭條」。

努力原創,努力約稿。不抄襲,不轉載。做一個時時心生歡喜的媒體,做一個天天遇見新鮮的訂閱號


推薦閱讀:

成就你一生的100個序序言(51-100)
上天不會厚待你,你只能自己成就自己!
大數據時代成就選秀2.0——《中國好聲音》全媒體傳播價值解讀
統統放下,早生凈土,早享福,早成就。
達真堪布:安忍是成就的助緣

TAG: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