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基本常識
作者:春申君CSJ樓主一、對聯的起源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鍊,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詩,是一種優秀的文化遺產,是一種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文藝形式,它講究對仗工整,遣詞典雅,寓意深刻,規格嚴謹。對稱及平衡,是先民美學觀點中最為突出的一點。在生產工具(打制石器)時便已顯示;在文字創造方面,同樣顯示著這一審美觀。從已發現的公元前四千年的半坡遺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畫符號來觀察,這些符號也經常成左右對稱。八卦是我國最早的極為規則的、非常講究對稱的刻畫符號。卦象的外形到內涵(從形到質)都體現著「對稱」的審美觀。在語言文字的表達上,這種審美觀便表現為對偶句。《文心雕龍》有言:「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辭,運裁,高下相須,自然成對。」對偶這一修辭手段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出現並運用的修辭手段,它和象聲是孿生兄弟。對偶不只是簡單的字面、詞義相配成偶,還要求分量相當,不能畸輕畸重。其例,不勝枚舉:「斷竹續竹,飛土、逐肉」(《風雅逸篇》);「清廟穆兮承余宗,百僚肅兮於寢堂」(《神人暢操》);「寧為雞口,勿為牛後」(《古今諺》);「爭魚者濡,逐獸者趨」(《列子》);「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老子》);「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論語》);「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孫子》);屬於詩者則有:「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汝無家,何以速我獄?」(《詩經》);「名余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楚辭》);由此可見,先秦時期的文字甚至口頭語,都很自然在運用了對偶句。但在形式上尚無有意雕琢,劉勰說:「唐虞之世,辭未及文」。此後形成駢體賦。進入南北朝後期,對偶句的運用便已經精雕細琢了。與劉勰同時的沈約提出「四聲八病」的主張之後,詩歌創作漸趨嚴謹的格律化,詩歌有了格律要求並越趨嚴密精細。在詩中,律詩的對偶句用上了「對仗」一詞。在格律詩形成的同時,詞已萌芽、發展,自然而然地引進了格律,又向著長短句發展。到北宋,詞的創作格律已經十分精熟,只是仍較短小。到柳永和蘇軾手中,詞牌陡增,題材面大擴展,表現方式大為豐富多樣。詞到盛時,曲已興起,造語選詞,較貼近民眾。詩詞曲都給對聯以極大的影響。隨後的雜言又大量用入對聯,除竭力講究典雅這外,成為主流的,則是以淺近的文言文或以口語入聯,達到了雅俗共賞的地步,得於在民間紮根,在深入民間的同時,又從俗語、俚語、諺語、謎語等處汲取營養。假如說對偶句是對聯的原質,那麼它是在詩歌、駢賦中孕育而成的,是不斷經吮吸詩、詞、曲、賦的乳汁而成長。特別是深入民間後,融合謎、諺、俚、俗語等,成為一種上至宗廟、朝庭、下達至卑、至穢處所都能使用的文學作品。二、對聯的形式對聯有聯語和對句之分。對句沒有特別的形式要求,主要是口頭進行,訴之於聽覺,倘記錄於書面,則按聯語形式但決不帶橫額。聯語必須寫出來張貼或懸掛;有些還必須配上橫額。聯語可以用任何書體來書寫。上聯:第一句,叫出句,也叫出聯, 如:門第春常在下聯:第二句,叫對(應)句或應聯,如:人家慶有餘橫額:也叫橫批或橫披。如:福星高照其貼法有三:1、(傳統式):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橫額文字順序為從右至左。2、(常用式):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額順序也是從左至右。3、(不常見式):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橫額順序卻是從左至右。三、對聯的類型從反映的內容和使用的場合來看,對聯可以分為:1.春聯:以除舊迎新,言明志向,充滿豪情,展望未來為主要內容,專門在元旦、春節時粘貼的對聯,因時效性較強,人們就稱為春聯。如:一元復始 萬象更新2.楹聯:為了表達某種願望或滿足裝飾需要,過去常在官廷、府宅、廟宇、園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聯語,統稱為楹聯。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廟」修復一新,當代著名詞人兼書法家趙撲初,化用岳飛《滿江紅》詞意,為重新塑好的岳飛巨像兩邊的大柱上,精心撰寫了一幅古為今用、氣魄宏偉大型楹聯:觀瞻氣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開老柏,千尋抬頭望 // 收拾山河酬壯志,看此日神州,奮起新程,萬里駕長車。3.婚聯:專門在舉行結婚儀式那天選用或編寫的能夠表達熱烈氣氛的對聯。如:巧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廿四風吹開紅萼,悟蜂媒蝶使,總是姻緣,香國無邊花有主;一百年系定赤繩,願穠李夭桃,都成眷屬,情天不老月長圓。4.輓聯:為了評價先人的生平業績,抒發後人誠摯的懷念之情,在追悼會或紀念會上所用的對聯。如:郁達夫悼念徐志摩的兩副對聯其一:新詩傳宇宙,竟而乘風歸去,同學同庚,老友如君先宿草; 華表托精靈,何當化鶴重來,一生一死,深閨有婦賦招魂。其二:兩卷新詩,廿年舊友,相逢同時天涯,只為佳人難再得; 一聲河滿,幾點齊煙,化鶴重歸華表,應愁高處不勝寒。5.壽聯:當老人喜過生日,子女為了表達對長輩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壽、福滿家門為主要內容,精心書寫一些吉祥的詞語,或貼在門上,或掛在廳堂,這樣的對聯就叫壽聯。如:福如東海闊 壽比南山高四、對聯的要求對聯的要求是既要有「對」,又要有「聯」。形式上成對成雙,彼此相「對」;上下文的內容互相照應,緊密聯繫。一幅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結構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對聯的要求如下:1.上下聯字數要相等;2.上下聯片語要相同:即組成上聯的各個片語分別是幾個字,下聯的對應片語也必須分別是幾個字。3.上下聯詞性要相同;所謂詞性,是指詞的類別性質,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等。上聯的詞性和下聯的詞性,按照詞的先後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對。這種要求,主要是為了用對稱的藝術語言,更好地表現思想內容。4.上下聯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語句構成的方法。一幅對聯中,上聯是由幾個字組成的一共有幾個音節的頓讀法,下聯也必須相同。5.上下聯平仄要相調;對聯上下聯的表現方法,要注意聲律相對,也就是平仄相調。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錯落起伏,悅耳動聽,鏗鏘有力。如:雲帶鐘聲穿樹去平仄平平平仄仄月移塔影過江來仄平仄仄仄平平另,古詩的音節主要有兩種,一是兩字一頓,叫「雙音步」,一是一字一頓,叫「單音步」。雙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為主,第一字可不嚴格要求對聯也可如此。例如:窗含西嶺千秋雪-平-仄-平仄門泊東吳萬里船-仄-平-仄平上聯中的「窗」和下聯中的「門」是平對平,「西」與「東」是仄對仄。上下聯內容要相關;如明代東林黨首領顧憲成,在東林書院大門上寫過這樣一幅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上聯寫景,下聯言志,上下聯內容緊密相關,使人透過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勵之心。五、對聯的創作對聯,一方面吸取詩詞的素質,形成自己的特點,另一方面,它以張貼見長,能顯示書法之美。民間藝人和知識分子的積極創作,使對聯不斷產生,不斷發展,推陳出新,爭艷比美。現將一些常用的作法簡介如下:1.正對法:根據要充分表達到內容,讓上聯合下聯各從一個正面直接敘述某2.事某物,或講清某種道理。2.反對法:把上下聯的內容對立起來,一聯講正面,一聯講反面,或一聯講過去,一聯講現在;先從內容上形成鮮明對比,再使人受到啟發,獲得教益。3.描繪法:以白描手法繪景蓄情,給人一種俊秀明快、意味深長之感。4.比擬法:藉助恰當的比喻或用擬人化的手法,把抽象的概念變成具體形象,既便於人們領會,又易懂易記。5.烘托法:先表示某事某物,再用景緻描繪深化對聯說要表達到中心思想。6.辨音法:我國文字豐富多彩,一字多音的情況很常見,也很特殊,運用這一特點巧妙地編寫對聯,引人辨音,十分有趣。藏字法:在民間文學中,謎語的表現形式很多,其中有個藏字法。古今巧對:半夜生孩,亥子二時難定;百年匹配,已酉兩屬相當 --------------此為明祝允明(枝山)與唐伯虎為慶朋友得子而作,上聯巧拆「孩」字,為「亥」、「子」二時辰;下聯巧拆「配」字,為「已」「酉」二生肖。拆字奇妙,切合時事,令人叫絕!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清代大學士紀昀(紀曉嵐)應乾隆皇帝上聯而作。南通州,指江蘇南通,北通州,即通縣。南北東西方位自對。「通」、「當」二字,前為名詞,後做動記號,變化自然恰當。下聯尾部「東西」,搖身一變成為物件,不指方位,可見筆下功夫。凍雨灑窗,東二點,西三點;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明代蔣燾(文學家)幼時所對。上下二聯各拆了「凍」、「灑」及「切」、「分」二字,乾淨利落!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溫州的江心亭) 上聯中一、三、四、六、八之「朝」,讀音為「朝夕」之「朝」,其餘讀為「朝拜」之「朝」,下聯中一、三、四、六、八之「長」,讀音為「長短」之「長」,其餘讀著「生長」之「長」。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儀廉----------------------袁世凱竊權稱帝時,有人作此聯。後藏一「八」字,乃為「忘八」,又由於「忘」和「王」同音,可轉為「王八」,下聯後邊藏一「恥」字,乃為「無恥」。可見,痛罵袁世凱之情盡藏其中。內典語中無佛理,金丹法外有仙舟這就是一副富含禪機的「七字聯」萬里快鵬飛,獨憾翳雲遂失路;一朝驚鶴化,我憐弱息去招魂。————張幼儀祭奠前夫君徐志摩的輓聯,感情真摯動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