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俄對敘利亞態度的變與不變
2012-02-19 18:23:13
瀏覽 4003 次|評論 3 條
正當一些阿拉伯媒體大肆渲染俄羅斯已經為其2月4日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否決關於敘利亞問題摩洛哥提案而深感後悔之際,正當美歐政治家苦口婆心、千方百計地勸俄改弦更張之際,正當西方媒體大膽此猜測俄對巴沙爾的態度已出現「微妙變化」之際,俄羅斯2月16日再次對聯大涉敘決議清脆地說「不」。 2月16日,聯合國大會以多數票通過了支持阿盟要求敘利亞總統巴沙爾交權的一項決議,俄羅斯依舊投了反對票。按俄常駐聯合國代表丘爾金在投票後的話說,俄此舉的原因是此議案不符合敘利亞和解的基本原則。俄認為這個原則的實質就是:各方應制止暴力,只有通過敘利亞各派主導的、對各方公開的政治進程才能找到所需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很顯然,俄羅斯用這張反對票再次向世人表明了自己對敘利亞問題的堅定立場。俄知道,儘管這張反對票的象徵意義大於其實際意義,這個聯大決議的政治外溢效益大於法律約束力,但俄還是繼續堅持了以前的立場。或許,俄很清楚,這種堅持可能並不會改變這一事態的某種「必須結果」,但對俄而言,在敘利亞問題中「過程的堅持」也許並不亞於其「結果的必然」。但還是有人認為俄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立場似乎存在著不可預測性和潛在的變數。因為,在俄外交政策中,只有「變」才是不變的……
做最好的努力 做最壞的打算
就在聯合國大會對敘利亞提案表決前兩天,俄總統網站2月15日發布消息稱,「梅德韋傑夫正式簽署總統令,授予俄羅斯駐聯合國全權代表丘爾金『為祖國服務』四級勳章,以表彰他為保護和促進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中的利益所做出的卓越貢獻。」總統令行文很短,但這個看似平常的嘉獎令在這個敏感時間頒發,其中的政治信息還是頗為耐人尋味的。丘爾金是俄就敘利亞問題在聯合國中與美歐舌戰、與中國等國溝通的第一當事人,小梅對丘爾金工作的滿意度似乎直接暗示著俄在聯合國框架內解決敘利亞問題的原則立場不變。 那麼,俄在敘利亞問題上到底堅持什麼?與其說在挺巴沙爾,不如說在反對美歐動不動就冠冕堂皇地干涉一國內政的做法。與其說反對美歐的做法,不如說在維護聯合國原則。與其說在維護聯合國原則,不如說在維護自己在敘利益。與其說在維護其在敘利亞利益,不如說在維護大國在中東的動態平衡。而這一動態平衡對中東地區的動態穩定卻顯然至關重要。 2月17日,丘爾金在解釋俄再次對聯大涉敘決議說「不」的原因時指出,這個決議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一種讓恰好俄十分不安的趨勢,即有人試圖孤立敘利亞領導人、拒絕與其進行任何接觸並準備從外部把政治解決方案強加於人。丘爾金透露,此議案內容依然「不平衡」,而俄為了使其內容更平衡曾提出了一系列修改意見,但遺憾的是俄方意見被當成了「耳旁風」,並未被接受和採納。 丘爾金稱,俄方建議的實質就是:要求敘利亞所有反對派與採取暴力行動的武裝團伙劃清界線,敦促有關國家阻止這些組織的暴力行徑;要求敘利亞政府軍撤出城鎮,但其他武裝組織必須停止攻擊居民和國家機構等。 這次表決後,俄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於18日發表了題為《聯合國騙子》的分析文章,文章稱聯大的決議雖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這裡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文章指出,根據聯合國憲章,聯大不能審議安理會正在審議的問題,因此西方聯盟及其中東盟讓聯大通過敘利亞決議的做法明顯違反的聯合國憲章。文章預測,「美歐下一步針對敘利亞的行動可能就是將此事移交至國際刑事法院,而這對俄將是一個新的挑戰,因為這種移交只能通過安理會才能實現。或許到時又將出現對行使否決權進行挑釁的新行動,最終將會引發大規模的反俄歇斯底里行動,美歐此舉極可能進一步激化阿拉伯人和其他穆斯林民眾對俄的伊視,甚至不排除美歐借這種激化了的仇視來來影響俄羅斯的總統大選的選情。」 儘管俄反對了聯大就敘利亞的最新決議,但俄外交部發言人盧卡舍維奇17日仍表示,俄願意在聯合國平台上尋找克服敘利亞危機的方案。他說,聯大16日通過的決議案實質上只是4日被俄中共同否決的安理會決議案的翻版,該議案「帶有明顯單邊性質,並將所有罪責歸咎於敘國政府」。他同時強調,「在與國際夥伴的合作中,俄願意在聯合國平台上就克服敘利亞危機尋找普遍能夠接受的解決方案,但必須要把敘利亞人民的利益、和平與整個地區的安全放在首位。" 而俄副外長博格丹諾夫17日指出,「最近敘利亞的暴力水平的確明顯升級,但俄認為這不是因敘利亞政府的行為所致。政府已盡一切所能減少暴力,特別是阿盟觀察員使團在敘利亞逗留期間。他們撤出裝甲車,並將部隊從城市街道上撤出,釋放了數千名被捕者,沒有阻止和平示威,這些都記錄在觀察員使團的報告中。而與此同地,反對派非法武裝的活動卻恰恰在明顯加強。」 他此前曾透露,俄駐敘利亞使領館正在制定撤走該國境內數千名俄羅斯人的計劃。他說,「俄目前沒有進行任何撤僑行動,俄在敘利亞有幾千人,包括使館工作人員及其家屬和持俄護照的跨國家庭的女人和小孩。莫斯科特別憂慮這些人的安全,因此正在採取相應的措施。使館和總領館對當地事件發展的任何可能情況都好了準備,俄駐敘使領館隨時都在確定本國公民在敘境內的位置。」
既不孤單,也不孤立
有意思的是,儘管美歐高級外交官與美歐媒體一樣時不時地對俄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立場冷嘲熱諷的揶揄一下、含沙射影地批評兩句,但他們卻沒有像美歐媒體一樣一味地刻意醜化和孤立俄羅斯,而是繼續耐心地與俄就敘利亞問題保持著密切的溝通與磋商。其實,從目前看,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既不孤單,也不孤立。 據本報記者從俄外交部官方網站了解到,2月16日,拉夫羅夫與法國外長朱佩會晤並磋商敘利亞問題。對於外界傳說的「法方提議在敘利亞建立人道主義走廊並希望安理會能予以支持」一事,拉夫羅夫在會見後說,「我沒有收到這方面的建議。」2月15日,拉夫羅夫在會見了奧地利外長施平德勒格時提醒稱,更換敘利亞政權的要求會直接導致死亡人數增加。2月13日,拉夫羅夫會見了對俄進行工作訪問的阿聯酋外長阿勒納哈揚,再次確認了俄方儘快在沒有外部干涉、尊重敘利亞主權的原則下通過和平手段藉助聯合國等多邊國際平台結束敘利亞流血衝突的原則立場。 在一場接一場的會見間隙,拉夫羅夫還在進行著繁忙的「電話外交」。2月17日,拉夫羅夫應印尼外長馬蒂·納塔萊加瓦主動提議與其通話討論敘利亞問題,雙方強調俄將與印尼今年擔任輪值主席國的伊斯蘭合作組織就敘利亞問題加強合作。2月13日,拉夫羅夫應阿盟主動提議與阿盟秘書長阿拉比通了電話,阿拉比向俄通報了阿盟2月12日開羅會議討論敘利亞局勢的結果和相關評估情況,雙方在通話中均強調俄與阿盟都有意今後進一步加強在敘利亞問題上的溝通與協調。 此外,2月15日,應日本方面主動請求,俄總統中東問題特使、俄副外長博格丹諾夫會見了日本駐俄大使原田親仁,應詢介紹了俄對中東地區局勢和敘利亞問題的看法。2月14日,博格丹諾夫應英方主動提議,會見了英國駐俄大使巴羅,就並中東及北非局勢特別是敘利亞局勢交換意見。2月10日,博格丹諾夫應法方主動提議,會見了法國駐俄大使。2月9日,博格丹諾夫應德方主動提議,會見了德國駐俄大使。 本報記者注意到,博格丹諾夫在短短一周內就應對方的請求分別會見法、德、英、日等國駐俄大使,會見時間安排之緊湊、會見議題設置之集中,這在俄近期外交活動中並不多見。很明顯,在敘利亞問題上,特別是拉夫羅夫不久前利用大馬士革之行向巴沙爾轉交了俄方提出的幫助敘利亞擺脫危機系列建議後,敏感而聰明的美歐政要們並沒有固執地在敘利亞問題上「把俄逼到國際社會的對立面上」,而是把俄視為解決敘利亞問題可借重、可利用的潛在夥伴,繼續規勸和拉攏著俄羅斯。 對此,博格丹諾夫2月1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在敘利亞問題上,與俄羅斯站在一起的不僅僅是中國夥伴,我們並不孤單。我們每天都在與許多夥伴進行著密切溝通,這即包括西方國家也包括阿拉伯國家的同事。」博格丹諾夫強調,「事實上,外長和我的同事們每天都在與各國外交官進行著會見,通著電話——我們正就敘利亞問題進行著極為複雜、頻繁、廣泛地接觸與工作。」 博格丹諾夫說,「我們認為,既然包括國際社會和阿盟在內的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即儘快停止流血衝突,那麼我們就可能一起找到共同的問題解決辦法,幫助敘利亞擺脫危機。雖然現在方法有許多,但我們認為必要要儘快開啟由各派政治勢力參加的全民對話,以便於敘利亞人民自己解決問題。」 對於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俄是積极參与的,但他的積極主動並不是無原則、無底線的。據阿拉伯媒體援引突尼西亞外交部長阿布德薩勒姆的一份聲明稱,俄將參加2月24日在突尼西亞召開的「敘利亞之友」國際會議。此報道還稱,阿布德薩勒姆說,「俄羅斯和中國都已經收到參加會議的邀請,沒有人企圖避開這些國家解決敘利亞問題。阿盟全體成員國、歐洲國家、一些伊斯蘭會議組織的代表們,以及在地區有影響力的美國、中國、俄羅斯和印度都將參加這次會議。」但此一天前,博格丹諾夫17日還曾明確表示,成立類似於「敘利亞反對派之友聯盟」的所謂聯絡小組並把其任務確定為武力干涉主權國家事務,這直接違背了國際法和聯合國章程。他指出,「在利比亞危機時已經有過類似情況,這方面的經驗表明成立這類小組並非積極信號。」
幫當權者發聲 與反對派聯繫
對於某些人對俄在敘利亞問題中「調停人」身份的種種懷疑,俄科學院非洲研究所所長瓦西里耶夫17日曾表示,「俄羅斯沒有責成任何人將其納入調解敘利亞危機的談判進程,其它國家也完全可以成為中間人。就讓反對派與敘利亞政府坐下來協商吧。如果他們不想要俄羅斯,那就不要吧!想請讓印度或者南非來就請吧,何必指責俄羅斯呢?對!阿薩德不是俄羅斯的盟友。俄羅斯贊成一定的原則,以便保證本國的國內發展。」 俄外交部網站16日發表的公告中強調,「莫斯科認為,儘管敘利亞安全狀況複雜,但敘利亞領導層正在履行對民眾的承諾。」俄副外長博格丹諾夫17日說,巴格丹諾夫說:"阻止流血事件和國內戰爭爆發的唯一途徑是,開啟不附帶任何先決條件的包容性政治對話。由此我們提出了將莫斯科作為開啟對話的聯絡平台。儘管一系列反對派組織特別是敘利亞全國委員會的代表們起初表現消極,但我們的建議仍舊有效。 博格丹諾夫此前透露,俄駐敘利亞大使館與敘利亞所有反對派人士都保持都會聯繫。他說,「雖然敘利亞反對派各不相同,但我們駐敘利亞的大使和外交官都在與他們保持著聯繫。敘利亞當局清楚這一點,有些東西他們喜歡,有些不喜歡。在目前情況下我們的任務是協助民族和解。我們爭取讓各方相信,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途徑是全民廣泛對話。」他同時強調,「我們不僅通過我國駐敘利亞大使館與敘國內的反對派保持著這種聯繫,而且還通過俄駐法國、土耳其的使館與流亡在敘利亞境外的反對派保持著聯絡。」 在與敘利亞境內外反對派保持聯繫的同時,俄還想辦法讓巴爾沙政權有機會向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以避免美歐媒體對敘利亞官方聲音的「屏蔽」。俄新社專門於2月15日給利比亞駐俄大使哈達德搞了一場新聞發布會,讓哈達德有機會通過俄羅斯媒體向外界介紹敘利亞官方就一系列問題的立場和觀點。此外,2月16-17日,由企業家、文化活動家、律師和宗教活動家等60餘人組成的敘利亞社會代表團訪問莫斯科。訪問期間,敘利亞代表團分別在俄外交部、俄聯邦委員會、莫斯科市政府、莫斯科東正教會、俄聯邦穆夫提理事會、俄羅斯作家聯盟舉行了見面會。據悉,組織此次訪問的是敘利亞一個倡導建立民族內部對話的社會組織,而博格丹諾夫還特別與這個代表團舉行了會談。
加強「外宣」 請人「支招」
而就在敘利亞當前局勢仍錯綜複雜、未來前景還撲朔迷離之時,俄羅斯並沒有固步自封、閉門造車,而是廣開言路、集思廣益。2月17-18日,由俄羅斯外交與國防政策委員會、俄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俄新社共同主辦的「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中東問題會議在索契舉行。雖然類似的會議俄方此已召集過兩次:第一次會議於2009年在約旦舉行,主要分析了在中東成立地區安全系統的前景;第二次會議於2010年12月在馬爾他舉行,討論中東問題的調節進程。但這第三次會議的議題卻極具現實意義,即「阿拉伯世界的變革與俄羅斯的利益」。 俄邀請了自美國、英國、法國、埃及、以色列、伊拉克、伊朗、黎巴嫩、巴勒斯坦、敘利亞、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等國70多名中東問題專家共同討論「阿拉伯之春」波及國家的內部政治變革及該地區惡化的種族間和宗教間關係的問題。此外,會議還就「阿拉伯之春」對中東新勢力格局和國際關係體系的整體影響進行單獨討論。 很明顯,俄就是想通過這種「雙向交流」的形式既可向世界各國的中東問題專家介紹、推銷自己的「中東主張」,又可請各國中東專家為俄「新中東政策」建言獻策,以完善本國中東外交政策。 雖然索契這次中東會議不是俄官方名義召集的,但俄官方卻對此會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格外重視。會議召開之際,俄外長拉夫羅夫專門發來賀電,而博格丹諾夫副外長也專程趕到索契參會。拉夫羅夫在賀電中強調,「『阿拉伯之春』事件不會影響俄與中東及北非國家之間的友好關係。俄一貫堅持阿拉伯國家的獨立和自由發展,與中東和北非國家在相互依存和相互信任的堅實基礎上繼續保持傳統友好關係。這是我們共同的財富,我們堅信任何政治局勢的波動都不會影響到我們的關係。」 拉夫羅夫在信中說,「中東局勢的震蕩不應被視為外國干涉一個主權國家內政的借口,因為只有民眾才有權解決自己的命運。『阿拉伯之春』不應分散國際社會對解決該地區其它問題的注意力。目前所發生的事件不應轉移我們對調解阿以矛盾等其它衝突的注意力,正是這些問題長期以來令該地區氣氛很緊張。」 記者發現,在這次中東會議上,世界各國對俄在敘利亞問題上所堅持的立場褒貶不一。埃及金字塔報出版社的分析家阿利姆認為,俄支持敘巴沙爾的舉動對俄在阿拉伯世界的聲譽帶來了巨大損失。他說:「支持敘利亞當局對俄在阿拉伯國家原本正面的形象造成了負面衝擊,因為阿拉伯世界很多人至今仍認為俄在支持一個殺害本國公民的政權」。 而敘利亞專家、東方學中心主任阿塔基則認為,「俄本國就經歷了20多年的過渡期,俄應當支持阿拉伯世界的這種民主轉型經驗。」開羅大學教授謝赫指出,「除了最激進的革命者以外,包括埃及在內的阿拉伯世界中不少人對俄的立場表示理解。」她認為,「問題不僅僅在於俄羅斯在敘利益,問題在於要堅持國際政治原則。其實,許多人都高度評價俄羅斯堅持不干涉當地國家內務的立場,但媒體尤其是西方媒體卻把焦點集中在俄維護本國在敘商業利益之上。」 埃及《晚報》副總編輯薩拉馬認為,「目前,應當更多的談論美國與西方在資助阿拉伯國家非政府組織方面的作用--這是對這些國家內務的直接干涉。」薩拉馬指出,目前埃及有幾起大的訴訟案就是針對這些組織的,它們的人員被控挑起國內騷亂。他認為,考慮到利比亞事件中極端不良的經驗,莫斯科的對敘立場完全是能夠理解和能夠解釋的。 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行委員會成員、巴勒斯坦前總理庫賴則在致此次會議的信中指出,「俄羅斯與中國可以利用自己在歷史上與阿拉伯人民已形成的友好關係,積極介入中東地區一系列國家危機局勢的解決進程,從而獲得加強本國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最佳機遇。」庫賴補充說,「與此同時,莫斯科和北京應該十分清楚『阿拉伯之春"的意義和影響,並且把該地區發生的變化控制在需要的軌道之上。」
推薦閱讀:
※俄羅斯新銳「SSO」特種部隊,曾在敘利亞戰場16人擊潰300名恐怖分子?
※多方緊逼 敘利亞陷入重圍
※普京:「俄羅斯會不會幫敘利亞?會!」
※學者稱大國就敘利亞問題博弈尚未徹底失衡
※敘利亞暫免刀兵之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