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成像技術在影視業的10次濫用

@前十網 來源:前十網

經過過去30年,電腦成像技術(CGI)已變得如此先進,你甚至沒有發覺自己在屏幕上看到的東西其實是一堆圓點和綠塊。那些充滿了人的整個城市只不過是電腦里的「1」和「0」,而你卻信以為真。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我們能在技術上如此先進,的確令人震撼,但是我們現在並不會討論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效。下文所列大片在CGI方面的應用讓人大跌眼鏡。

10.《X戰警前傳》里金剛狼的爪子

休·傑克曼(Hugh Jackman)從2000年便開始出演金剛狼,在長達15年的時間裡,沒有任何演員取代他。然而,他堅持出演第三部金剛狼電影將是他最後一次穿戴金剛狼爪子的道具,因為有一部電影已經得到經營權,在裡面不必使用由專利材料製作的金剛爪。確切來說,《X戰警前傳》並不是X戰警系列中的精華。它在爛番茄影評網站所有X戰警電影中獲得了最低分,其中最大的敗筆就是金剛狼的爪子。

原來戴在休·傑克曼手上的金剛爪道具,現在完全被CGI取代。你電影海報里所看到的不是電影發行之前未完成時網上流傳的樣片圖像;實際上,它就是最終在影院上映的產品。顯然,它們遠不如以前電影中實實在在的爪子。

電影中的角色肉球(The Blob)角色更令人感到困惑。幾乎這個角色所有的一切都是靠緊身衣和化妝來完成的,一絲不苟,毫無瑕疵。花一億五千萬美元製作的電影,竟然能漏掉像金剛爪這樣重要的東西,卻在一個配角上下這麼多功夫,真是令人無法理解。

9.青春永駐是真實的,不過是數字化的

從人類之初,人類就一直在尋找一種保持永遠年輕的方法。顯然,水母知道青春不朽的秘密,而人類對這個問題也是議論不斷。雖然我們無法對抗時間的浪潮,然而動畫設計師已經奮鬥了數十年,努力復活那些早已不在的名人,重現他們光彩照人的時刻;這件事並不容易。電影《創:戰紀》(Tron: Legacy)通過數字技術創造了CGI版本的年輕的傑夫·布里奇(Jeff Bridges),大多數人認為他是個面部扭曲的瘋狂怪物,令人毛骨悚然,因為它被認為是個試圖冒充人類的遊戲程序。然而,當鏡頭閃回,CGI塑造的傑夫在現實世界中向他兒子說再見時,這個秘密被揭曉了。

《創:戰紀》使用了一些非常不和諧的電腦特效,在最近拍攝的電影中,再沒有其它電影在返老還童中表現得與電影《旗鼓相當》(Grudge Match)一樣差勁。影片開頭呈現了發生在30年前,年輕的西爾維斯特·史泰龍(Sylvester Stallone)和羅伯特·德尼曼(Robert De Niro)相互打鬥的場景。雖然這本可以成為令人讚歎的戰鬥場面,但最終卻成為一場恐怖事件。就好像兩個蠟像不知怎麼復活了,然後長時間暴露在燈光發出的熱量里。他們融化的臉龐在每個場景中都在厭惡地嘲諷這個世界。

而兩個蠟像拳擊手是驗證恐怖谷理論(審校註:當機器人與人類相像超過一定程度的時候,人類對之便會突然變得極度反感)的完美例子,《蟻人》幾乎是返老還童完美的例子。這部電影效果很好,只要你不盯著他看太久,你會以為鏡頭前真有一個年輕的米歇爾·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

8.南茜·馬切德逝世後仍出演《黑道家族》(The Sopranos

男女演員去世可能會對電視劇或電影的攝製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這意味著要替換演員、重寫腳本或者剪掉他們之前的鏡頭,否則無法完成後期拍攝。但是電影成像技術(CGI)的力量卻讓演員死而復生。最出名的例子是2013年活靈活現的3D版奧黛麗·赫本(Andrey Hepburn)在倫敦賣巧克力。

這並不是電影公司第一次用特效讓人起死回生。13年前,南茜·馬切德(Nancy Marchand)死後繼續在家庭影院頻道出演托尼(Tony)的母親,麗維亞·瑟普拉(Livia Soprano)。屏幕上短短几秒的時間就耗費了上千萬美元,動畫師通過數字逐幀把南茜·馬切德的頭像合成到影片中,出現在詹姆仕·甘多菲尼(James Gandolfini)的對面,借用一些沒用過的、被剪掉或者刪除的片段製作音頻,優化呆板的對話。正如你從片花里看到的那樣,效果不是很好。執行製作者辯稱,這樣做是為了避免肥皂劇帶來的隱喻——用演員去世映射南茜不再出演影片。隨後,他們刪掉了她的角色。

7.《逃出洛杉磯》(Escape from L.A.)遠離智能和實際效果

《逃離紐約》(Escape from New York)首映的時候,它的預算並不是很多。區區6百萬美元是電影公司所有的預算,所以他們只能節省每一分錢來維持運轉。特別是其中一個紐約的3D場景。在20世紀80年代,電腦3D製作幾乎會耗盡他們所有的費用,所以約翰·卡朋特(John Carpenter)簡單地拿了綠布當背景拍攝,再把紐約的模型切進去。最後看起來竟然真的像斥巨資用電腦製作的那樣。這不愧是一個聰明又划算的方法。

《逃離紐約》意外獲得巨大的成功後,電影公司再斥資5千萬美元,卻拍攝出規模更大、效果更爛的續集。隨著CGI的成本越來越低,而越來越誇張的動作場面不斷提升拍攝成本,製作團隊考慮使用CGI也在情理之中。不盡人意的是,他們沒有固定住跳躍著陸的地方導致穿幫,最終觀眾們帶著失望而歸,那心情好比你期待了很久的主題公園終於打折了,卻因為違規被關閉。舉個穿幫鏡頭的典型例子:一頭鯊魚在環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外面攻擊普利斯金(Plissken)的潛水艇。

6.《迷失》中CGI糟糕到畫面里的多邊形一清二楚

期待電視劇通過CGI技術製作寫實內容是相當不公平的。拍攝電視劇不僅預算嚴格,而且截止日期十分荒謬,這都是為了能儘快完成拍攝。雖是這麼說,但是電視劇《迷失》(Lost)在第一季就打破了所有規則,不惜在一集上投入巨資。雖然引起了非凡反響,在一個頻道播了六季,並且這個頻道在播出第一季的幾集後,就取消了其他電視節目,只播《迷失》,但是支持拍攝這一集的負責人最終還是被辭退了。不過事實上,第一季拍攝得相當好,鏡頭逼真地展示了一架飛機爆炸的場景,甚至讓新聞社都信以為真。

這就是為什麼在後面幾季中CGI技術使得畫面如此驚心動魄。第五季中有一集《追隨領袖》,倖存者登上潛水艇,準備離開島嶼。你可以清楚數出CGI合成的潛水艇上多邊形的數目。不知情的人以為3D技術就是用這些多邊形合成圖像的。在一定限度內,多邊形越多,畫面視覺效果越好。假設有一個專業的模型,讓你自己來數多邊形的個數,你一定數不出那麼多。

5.尼奧摧毀黑客帝國

第一部《黑客帝國》創造性地使用了CGI技術,找到了讓人嘆為觀止的拍攝角度,改變了電影製作藝術,引起無數次各種各樣的模仿,讓人難以置信。不幸的是,其續集過於複雜,並且突然出現了扭轉大局的英雄人物,最終沒有體現出這些效果。雖然電影仍然很有趣,但是沒有讓觀眾讚歎的特效或是令人興奮的CGI圖像。事實上,由於尼奧和無數個史密斯特工之間打鬥的場面過於卡通化,很多人覺得這裡的特效像電子遊戲,《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應用的CGI遭到大眾批評。

但是如果這些類似電子遊戲的效果是故意而為之的呢?有影迷提出,這些特效的效果之所以不理想,就是因為這場打鬥讓電影不堪重負。即使使用了所有的技術進行處理,也不可能在一場虛擬現實的戰鬥中讓如此多的特工一起出現並包圍主角尼奧。電影本身似乎也支持這個理論,因為在剛開始打鬥的時候,所有事情看起來都很真實,但一旦有成百上千個特工和尼奧打在一起後,問題就出現了。可能這只是因為CGI圖像沒有做好,一場打鬥就可以花掉4千萬美元的製作團隊讓你的期望值過高了。

4. 重新製作《怪形》(The Thing

如果你喜好恐怖電影,那麼對約翰·卡朋特(John Carpenter)這一版《怪形》幾乎全片都由超棒的現場特效製作而成這事兒,你一定不會不知道。儘管並非每個鏡頭都具有驚人的藝術美感,但上世紀80年代這版《怪形》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即便是在幾十年過去後的今天,電影也依舊看得人心驚膽顫。

本來2011年重新製作這部電影時,製作團隊計劃沿用原來的方式,也要用到大量的現場特效和人偶替身。不幸的是,在影片上映前,製作方把片中所有場景的怪獸都用CGI影像給替換了。即便是在上映之時,電影所謂「新潮前衛」的特效就夠過時了,還妄想什麼星級評論。網上流傳著未用CGI技術前的電影片段,即使這些幾秒長的「未加工」的視頻都不知比用了CGI特效的電影強了多少倍。

3. 扭曲物理定律的精靈王子萊戈拉斯(Legolas)

原版《指環王》(Lord of the Rings)系列電影無疑是一場極致的現場特效盛宴。裡面的整個夏爾郡是劇組特地在紐西蘭(New Zealand)的山地里搭建起來的。為了讓它看起來像是有人居住過的樣子,這些房子在正式開拍前還閑置了幾個月,以便讓植物爬滿了房子外牆。影片中由幾英里長的鎖子甲製成的上千件士兵盔甲也是全手工打造的,而有些盔甲還未曾出現在電影中。最妙的是電影中的奧克斯(orcs)全由化妝之後的真人出演,而不是像《霍比特人》(Hobbit)三部曲那樣使用的合成影像。

在電影《霍比特人》中,就為了3D效果更好,很多原本應用現場特效的場面到頭來卻顯得特別卡通,簡直將整個鏡頭都毀光了。雖說如此,電影本身還是挺有趣味的。但這點趣味性還無法讓它免受批評,甚至三部曲中有一幕還招致無數粉絲嚴重吐槽。

萊戈拉斯是《霍比特人》原書里沒有的角色,他在這一幕拚命往一座搖搖欲墜的塔上跑,然而這塔分明在之前他跟獸人打鬥的過程中就被弄倒了。由於效果不理想,這個鏡頭就像在月球上拍攝的一樣,更細心的電影發燒友發現這樣的場景根本不可能存在。《留言終結者》(The Mythbusters)試著模仿該畫面,結果不出意料地失敗了。「因為萊戈拉斯會魔法呀」,電影方是這麼解釋這一幕的,「所以他根本不用遵循什麼物理定律。」

2.《神奇四俠》(2015)註定失敗

嚴格來說2015年翻拍的《神奇四俠》(Fantastic 4)做得並不好。它不僅讓改編人員十分苦惱,預算超支上百萬元,預映評價差勁,還完全放棄了3D版本,排除更昂貴的3D放映。很明顯,對於普通網際網路用戶而言,票房很難有什麼好的表現。然而,即使這樣,也沒有什麼辦法讓漫畫迷們做好心理準備面對他們將在電影院真正看到的東西。

預告片中大肆宣傳的動作場景整個被減掉了,取而代之的是經過嚴格剪輯的場景,是那些原本避免直接放映而出現在電影中的電視里的內容。從預告片和商業角度看,這麼做的原因之一是打鬥場景的CGI圖像並不符合標準。突變怪物(the Thing)搬起坦克上半部分扔出去的時候,一度只能任其隨便爆炸之後立即消失。

在電影的高潮部分,四人組趕去零號星球(Planet Zero)對抗杜姆(Doom)。雖然這是電影中為數不多的大動作場景之一,但它仍舊是由廉價而劣質的CGI特效合成的。行星的背景被簡單地複製粘貼過去,就像出自卡通片《摩登原始人》(Flinstones)一樣。你甚至可以在電影放映的宣傳劇照中看到這種效果,畫面上延展開的地面就像遊戲里的背景畫面一樣。

1.《暮光之城》(the Twilight Films)完全忽視了CGI最重要的規則

雖然CGI技術在最近十年取得的進步令人驚嘆,但我們仍然很難不把人們籠罩在黑暗中或者用其他辦法使人無法直接觀察,就在短短几分鐘內使人信服。雖然我們人類也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其實我們能很好地覺察到其他人異常的地方;沒有什麼能比儘力誘使我們把某個東西當作是人更能引起我們的警覺了。這被稱作恐怖谷理論(Uncanny Valley),除非你一點也不在意或者已經準備好任周圍一切自生自滅,否則在耗資巨大的CGI世界裡,這絕不應被輕視。

《暮光之城》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對這些滿不在乎。在影片最後,貝拉(Bella)和她才華橫溢的丈夫有了一個孩子,還發生了一些其他的事情。關鍵在於,這涉及到一個孩子。影方沒有像其他普通公司那樣僱用一個兒童演員,而是讓電影的特效部門製作了一個機器人兒童來代替,近距離看,他甚至不像一個嬰兒。在經歷過這樣的一次失敗後,你也許會認為他們應該吸取教訓,使用真正的嬰兒。但相反,他們用電腦製作了一個虛擬嬰兒,然後把他加入進了大熒幕。這些畫面中包含了一些長鏡頭,鏡頭核心就是充足光線照耀下的嬰兒。這已經超越了恐怖谷理論;這是一個夢魘,完美地貼合了《暮光之城》。

翻譯:Candy 56 敖-有沒 34 王奇 12瓶子ysq87 兔小咪 導語10+9

審校:Amy.L via Listverse

推薦閱讀:

為什麼眼睛能同時看清明處和暗處?
相機的那些事兒 (二)成像模型
多光子介觀顯微鏡(Multiphoton Mesoscope)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結構性磁共振成像(sMRI)有什麼區別?
圖解雜訊與去噪 之一: fix pattern noise(FPN)與 temporal noise

TAG:影視 | 技術 | 成像 | 電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