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自然訓練法

太極拳是依據《易經》衍生出來的一門生命運動學,博大精深。太極拳是東方智慧型的運動模式,藏天地之玄機,蘊機體之律數。從某種角度講,太極拳的運動形式,是與宇宙天體的運動模式相吻合,其活性的生態運動狀態,表現出生生不息、無與倫比的生命價值。人體本身就是一個生命的有機體,當人一旦踏入社會的「熔爐」中,有機生命的價值便逐年減小,系統運行不斷受到外界的不良干擾和影響,很多行為已不被自己所支配,而是受社會行為的驅使,這就是現代人之所以不太健康的真正原因。練太極拳,就是通過功法訓練把這種不良狀態改變過來,達到養生健體的目的。因此,練習太極拳決不可只是機械式的局部運動,而是陰陽互根,虛實轉換,動靜有致,開合相宜,形成有機的整體平衡。練太極拳如果違背了這一原則,也就是失去了根本,失去了太極拳的真諦。故拳經說:「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  我研究太極拳三十多年,拜師學藝,得到禇桂亭宗師入室弟子耿繼義先生的真傳,又得到楊氏第四代傳人宋志堅先生的真傳,先後學習了褚氏形意拳,八卦掌,楊氏太極舒筋功法,養生功法,六十四式經典傳統太極拳(流傳海外,境內稀少),五十五式太極劍,四十二式太極刀,三十八式太極棍、大槍等。天賜恩惠,能識宗師而登堂入室,並獲太極內家真諦,莫不幸哉!時至今日,雖小有成就,然而藝無止境,太極殿堂,深邃無比,仍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勤奮耕耘,勤習體悟,太極之大雅風範,值得人們仰望追求,以達文化之巔。  天人合一自然訓練法  我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拜在耿繼義先生門下,學習褚氏形意拳和八卦掌,時隔10年,九十年代初又拜在楊氏第四代傳人宋志堅先生門下,宋先生賜我字型大小德泉,傳我諸多練功心得,我把這些宋氏心得奉為至上寶典,並習練不綴,再揉進自身的感悟,不斷總結出現今一套較為規範系統的訓練方法,即天人合一自然訓練法。  天人合一自然訓練法的前提,先要以東方的「有機整體觀」了解人體,了解人體的系統,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作為人,從呱呱墜地離開母體的那一刻,就是一個具有陰陽特性的高級動物,並和這個世界萬事萬物相一致相吻合,違背了這個原則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或隱匿先天之疾,或罹患後天之病。因此,修鍊太極以達養生或武功之目標,都不能破壞陰陽之本體,這是最為重要最為珍貴的原則,太極之核心精髓就是陰陽互根,也正是拳論中所說的「陰陽之母」,學習太極拳的人一定要明白這一點。  先簡述人體的陰陽分布,前胸這一面為陰,後背這一面為陽,上身為陰,下體為陽,這是固定不變的,只有身體的其他肢體部分,是可以調節的,或陰或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但仍須分清,並在正確的方法下運行轉換,而不可隨意去做,陰陽的運動原則是陽動陰隨,陽主動,陰相隨,陰不可主動,陽不可妄動,陽要在意念的驅使下,帶動陰面,共同完成動作目標,才符合太極拳的原則要求。當然,這種運動模式有一定的複雜性,但又必須這麼做,因此,太極功法或拳法的訓練,如果用一種規範去做,就比較容易了,這也正是天人合一自然訓練法的意義,運用天人合一自然訓練法習練太極拳,或者說,運用規範系統的太極理念訓練人體,就可以更容易更輕鬆地進入太極這一神秘的殿堂,從而真正了解和感悟太極拳帶給我們的美妙神韻,健康心靈和身體。  一、中正的含義  中正的實質含義在陰陽,我們在教學中,眾多學員運用天人合一自然訓練法一個月左右,就可以體驗到什麼是中正,並享受由此帶來的諸多好處,往往是感悟深刻,更是興趣盎然,越練越想練,不斷有更多的目標追求。中正的狀態如何用陰陽來體現?這是問題的關鍵部分,陰陽兩字只是抽象的概念。我常說練太極要做到易學,易懂,具體化,在這裡具體化最重要,不能具體化,猶如水中月,鏡中花,永遠無著落,也就沒有什麼實質意義。我把太極拳的陰陽修鍊分為三度,而狀態表現則是剛柔。哪三度?一是虛實,二是動靜,三是開合。再具體一點,就是腿腳有虛實,手臂有動靜,腰背有開合,三位一體。能做到這三度,則說明懂得了太極拳的陰陽關係,這就為下一步的訓練打下了基礎。所以天人合一自然訓練法,其實質就是以三度陰陽為核心的動作訓練。  怎樣才能真正實現人體的三度陰陽呢?這是練習太極拳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而大多數練習者往往並不清楚,或者並不知道正確的訓練方法究竟是怎樣的,尤其嚴重的是練習中出現了謬誤,卻還仍然走下去,結果南轅北轍,有悖於經緯,這完全是因為不懂得運用太極拳的三度陰陽所致,所以也就不能真正懂得什麼是太極拳的中正,更沒有中正的體驗。簡而言之,我認為中正就是做到了「陰陽互根」。因為太極拳在練習時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形位,即調節所有關節之間的相對位置,它們之間是有一定的聯動關係的,身軀和肢體的姿態亦須擺放正確,也即所謂的「安排好自己」,使之符合三度陰陽的要求,那麼怎樣的狀態才算符合三度陰陽的要求呢?為此,我在多年的教學中不斷總結,盡量讓大家理解,領會,直到有了體驗。  地球對人體的作用力,無論你是靜止不動,還是處於運動狀態,它都會對你產生作用,這個作用就是地心引力和反作用力。沒有這兩種力的作用,人類是無法生存的,但同時也對人體產生催化破壞作用,如果不能巧妙地運用這兩種力,人就會老得快,活得特別累,甚至罹患不應出現的一些疾病。所謂天人合一,也就是在訓練中,運用科學的方法,巧妙地把地心引力和反作用力與人體結合起來,產生良性作用,或養生,或健體,或武功運用。但是,要實現天人合一,就要懂得三度陰陽,並懂得怎樣去練,能懂三度陰陽,又懂得練法,並且有了體驗和感悟,中正即已形成。因此,太極拳的基礎訓練法是三度陰陽的訓練,並逐步強化深入到身上,三度陰陽一旦上身,中正就有了,後面的幾項也就不難了。  二、太極拳的松  同樣,松是在三度陰陽訓練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沒有三度陰陽,就不會實現真正的松,否則,往往也只是無根無本之松,我稱那是軟榻,萬事萬物皆由松而起,無極是最徹底的松,是清虛之氣,空無之境,然而,空無之中,卻暗存陰陽的能量,陰陽的孕育才形成了太極,所以練太極的最高境界是松空,是虛無,其間更重要的是陰陽的能量作用,鬆柔為本,陰陽互根。

松是太極拳修鍊者的終生追求,是最高境界,松是外修五體,內養心性之功,首先要放鬆心神而達意念,心靈靜謐而至安舒,則頭腦清醒恬靜。心意能松,肢體才會松,應先從腳底、腳趾起,再腳踝往上,節節貫串,直達頭頂,同時達肩、肘、腕、手、指、周身一家,皆不著力,空無一切之感。總之,系統能松,才是真正的松,神經鬆了,五官、內臟也鬆了,皮膚的毛孔也隨即張開了,其舒暢通達之感,無可言狀。能松則舉止輕柔,一片虛靈之氣。練松,要依照太極拳的拳論拳經,尋源而回歸自然,由三度陰陽而實現天人合一,規範動作、系統訓練、循規蹈矩、一絲不苟,否則終將一生盲練,耗時費力,一事無成。  三、螺旋之圓  太極拳在運動中走圓,這一點習練者一般都知道,但太極拳的走圓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走圓,而是螺旋之圓。太極拳有纏絲勁之說,更精確的叫法還應該是螺旋之圓,或稱纏絲功也可,因為練習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一講到勁就很容易使人誤入歧途而想著用力,所以凡提到勁、提到力的時候都要特別謹慎,在這裡筆者予以提醒。  太極拳運動的潛能發揮,體現在螺旋中。概括地講,太極拳的運動模式是:大動走圓環公轉,小動走螺旋自轉,以腳為圓心,三盤傳力,螺旋走勁(註:此處的力與勁,非人為所致,而是借用地面的引力和反作用力),人體的下盤在腳,也稱作根盤,中盤是腰椎胯部,為中間的傳力機構,兩肩與頭部為上盤,肘、腕、手、指的終端表現都是由肩背部傳導而致。練太極拳經常提到的意、氣、神,應是較高的境界和表現。意指的就是人體的高級神經系統:大腦和脊髓,練太極拳的過程,就是訓練這一高級神經系統的過程,人在意的指揮下,運用三度陰陽的原理,控制人體各部位的形狀和位置,使人體和地面的作用力相吻合相統一,產生螺旋運動。氣指的是在上述運動狀態下的神經感應,和周圍空間產生互為作用,或叫做氣感、電感。神指的是天人合一的神韻,蘊含在人體的內外,也稱作內外雙修,神形兼備,神是能量使然。  圓者,謂之極全,面面具備,點點連心,不盡之納而不泄絲毫耳。圓者,周而復始,無端無倪,循環往複不已,無窮盡也。圓者,周正不偏,運達周暢,柔潤自由,變易活潑,生氣靈動,隨機應變也。圓者,飽滿圓潤,包藏無窮,承載厚德,虛懷若谷,厚德者能虛也,虛自能容,能容則盈實成剛,剛則定也,故圓是兩儀相合之像,謂最高境界,妙靈神韻。練拳時注意尋覓螺旋之圓,才算進入太極運行之正途。  四、順的實質  順,指的是系統的順達,就好比一座順達的城市,系統順達,交通、通訊、水電等各系統,統一在一個主系統的統一指揮下,各司其職,恪守自己的系統原則,最大限度地完成系統賦予的任務和使命,保證順達,保持順達,這個城市才具有完備和健康的生命力。以上我講到的三項訓練,也正是為了保證和保持太極功法和拳法的正確,不斷修鍊身體的系統,系統好了,身體自然健康,功夫亦隨之大為提高。  太極拳的運動形式看起來極簡單,很多人在練,但若深入其中時,卻感到其深刻的內涵。如果不能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基礎功法開始學習,往往難以成功。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修鍊水平,既要系統訓練,更要訓練系統。人體是一個完備縝密的巨系統,就如同天體運行,走定位,運天時,分毫不差。錯綜繁複的社會活動,使人的系統功能大為下降,甚至系統的某些部分遭到破壞,平衡功能的退化,導致協調性下降,精準度靈敏度亦隨之受損,等等。系統的修復迫在眉睫,系統完好了,順達了,即大功告成,所以,太極拳的修鍊過程,就是系統修鍊和整合的過程。習練者就好比是一台機器,訓練的過程就好比把每個部件及零件都拆下來,檢查一遍,擦拭一遍,然後再重新組裝,成為一台全新的、性能良好的機器,其間當然也免不了吃很多辛苦,需要承受練功的寂寞和忍耐的煎熬,然而比起「十年太極不出門」來說,其所耗已不算什麼了,因為運用科學訓練法,三年就會有很多成就。  要實現順的境界,須時時注意自我檢查對照,第一,中正是否做到了;第二,全身是否松透了;第三,靜態是否呈螺旋狀,動態是否螺旋走圓;第四,上下左右是否貫通聯動,是否能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節節貫串,無始無端,循環往複;第五,意、氣、神是否有所感應,或者有更深刻的體驗或更高層次的感悟,特別要注意地心引力和反作用力在身體上的反應是否靈敏,如果進入極其靈敏的反應狀態,則是上乘功夫上身的表現。  太極長拳,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大海之浩瀚,長江之流遠,莫不遵循一個順字,順者昌,逆者亡,四時八方,順天時,走定位,皆萬事萬物之定理,喜太極者若知曉,可少走很多彎路。  五、氣的追求  氣是什麼?筆者以為是身體空凈後而至順達,練成太極之軀所呈現的一種自然現象,也稱作內功現象。內功是意念控制下的神經作用,運用陽動陰隨,互動不離的練功原理,培養身體極其靈敏的反應,這種反應和身體周圍的空間相融合相作用而表現出的身體感應,即氣感或氣場,亦稱作無形作用力,古人稱其為真氣。  出土的古代戰國初期的文物——《行氣玉佩銘》記載:「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夭。天幾庄在上,地幾庄在下,順則生,逆則死。」這證明戰國時期就有了類似太極功法的練習,並且已有切身體驗,這是練習後真氣運行的現象,或者是一種真氣運行練習法。天幾(天機)上動,地幾(地機)下動,這正是天人合一的現象,並且順此行則生,逆此行則死。老子的《道德經》講「虛其心,實其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等等。《黃帝內經》也有記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等等。這些都可以證明陰陽原理在練功中的重要性,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真氣」現象。  我們運用三度陰陽訓練法打好基礎,找到身體的中正,再逐步放鬆意念心神,放鬆身軀內外,放鬆肢體,即松透身體各部,時時專註身體所有之動是否都是由腳而上至頭頂至手指呈螺旋形,三盤傳力,螺旋走圓,最後消祛所有拙力,空凈身體,步入順的境界,即內功已初步形成。內功的表現,是一種具有陰陽機理的混元狀態,剛柔相濟,收放自如,變易莫測,接手時,外不見其動,對方即有明顯被化擊反應,如螺旋楔進,又似電之所催,正所謂「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內功是道法自然的自然現象,是從規範動作,系統訓練中產生出來的一種必然,是長期不懈努力,遵循原理修鍊而獲得的。真氣運行,內功在身,則精神矍鑠,體態輕盈,養生意義不言而喻,技擊功夫自然高強。  不論技藝多麼高強,終究還是要回歸到無尚無量的精神層面。我常講,練太極第一是修養、養生,第二是健體、祛病,最後才是功夫體用。張三丰祖師論道:「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若能夠做到以平和、松靜、安舒、自然的心態來練太極拳,以超然的內心,達觀的態度作為自我修鍊的根本,不受客觀世界的影響和干擾,內功豈有不上身的道理。


推薦閱讀:

論陳式太極拳陰陽、剛柔的養生與實戰意義
太極·道,李光昭談太極拳道
近代太極拳的先驅王宗岳
黃帝內經養生精要——李鴻義解讀黃帝內經首篇上古天真論
王新午:太極拳闡宗(3)

TAG:自然 | 太極拳 | 訓練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