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鑒】乾隆爺的玉器長啥樣?
乾隆嗜玉成癖,他在位60年,古玩玉器充斥宮廷。
乾隆元年,宮中建如意館,把當時江南制玉好手調往宮中,並要求宮廷畫家繪製圖樣,日夜趕製玉器。乾隆25年新疆開始貢玉,每年春秋兩貢就達兩千公斤。這個時候的拋光是非常講究的,從粗砂到細砂,再到用麥麩裝到布袋中用手一點點揉出來的。這麼做是非常費工夫的,但卻能把玉質內在的亮揉出來,從而反應出玉質的潤度。
清宮仿古玉器
仿古玉器多是仿古代青銅器的造型,器底篆刻「大清乾隆仿古」、「乾隆仿古」。但並不是全部照搬青銅器原樣,而是依據玉石材料和玉器工藝技術特點,選擇適宜的造型紋樣而製成。因此玉器器皿仿古,是在繼承古代器皿造型的基礎上,運用琢玉工藝技術,變化出新的藝術品。仿青銅器有彝器、水器、酒器。如鼎、爐、尊、簋、觥、卣、瓶、觚、壺、爵等。還有創新的,如薰和亭子爐等。
清宮薄胎玉器
薄胎器皿:玉器器皿把胎體做得很薄,是清代引進的高水平技術,清代名為「痕」玉,「痕」即「痕都斯坦」,也稱「溫都斯坦」。「痕都斯坦」是地名,大約在今克什米爾地區。此地區製作玉器盤、碗、盒,多將胎體磨得很薄,乾隆見到後,對這種工藝發生了興趣,乾隆16--24年間引入,乾隆有贊「痕玉」詩三十餘首,稱此玉器「瑩薄如紙」。從此變為中國玉器器皿的一種常見風格。其實在清以前也有薄胎作品,但在清代最多,工藝技術吸收了「痕玉」的特點,才形成專稱。
首都博物館收藏的「痕器」中,白玉蕃蓮佛像紋碗、白玉蕃蓮紋碗,均是造辦處仿製的「痕器」。白玉蕃蓮佛像紋碗,外壁琢兩組紋飾,一組為曲瓣蕃蓮紋,一組為蕃蓮紋圍繞的坐佛,碗足飾舒展的圓瓣形蕃蓮紋,玉色潤嫩,質地細膩,器薄胎透,花葉布局疏密有致。白玉蕃蓮紋碗,一對,取自同一塊玉料,採用掏料法,將玉料掏成兩個很薄的碗坯,再兩面對琢,碗壁薄僅1公釐,仿銀器的錘鏨效果,花紋內凹外凸。
「痕器」主體圖案多為西蕃蓮、菊瓣紋,少乏創意和變格。其繁縟、細膩,迎合了乾隆盛世百工去朴尚華的風氣。這一點,也是玉雕創新之作的主流。
玉雕重器——玉山子
玉山子,是按玉料的形狀、顏色、綹裂進行設計,去除瑕疵,掩其綹裂,順其色澤,使料質、顏色、造型渾然一體。玉山子在設計中隨料主意,可粗工,可細工,可浮雕,可深雕,可山水,可人物,可樓台殿閣、草屋石洞,可牛馬動物、翎毛花卉,可遠近景布局,散點透視,盡心安排,以取得材料、立意、工巧三方面的統一效果。玉山子必須象畫一樣,可以和畫比美,有詩情畫意的特點。如「大禹治水圖」、「會山九老圖」、「秋山行旅圖等。
以藝術形式表現自然景物、人文景觀和歷史場景,取材廣泛。山子因玉料體積重量不同,作品巨微不一,大的山子可達數噸重、一二米高,小的只寸許大小。小品山子料精,以白玉為多,細膩而精巧,有沉靜、典雅之書卷氣,可作案頭擺設。大型玉山子場面宏大,雕琢有花木、山水、雲石、樓閣、人物等,氣勢蔚為壯觀。大型玉山子是在一定歷史、經濟、社會發展條件下出現的,其製作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大型玉山子最能代表玉器的製作水平。
逗趣小品——花鳥魚蟲和童子
玉器人物用料要求較高,一般都選用質地細膩、顏色均勻且沉穩潤澤的翡翠、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青金石、珊瑚、綠松石等高檔玉料,用這些材料做出的人物臉部色澤勻凈且整體視覺沉穩,從而使得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經濟價值。反射光較強且底紋、紋路較多的水晶、芙蓉石、木變石等玉料不適宜製作人物,而帶俏色的瑪瑙是當代琢制玉器人物的主要玉料之一。
玉件獸
總的來說,獸類用料比較廣泛,尤其是雜色料子最宜,製作要求做什麼像什麼,尤其是注重各種動物的不同習性,動靜自然,神態傳神。具體又可分為神話獸,如龍、鳳、麒麟、朱雀、辟邪等;寫實獸如雞、牛、狗、馬等。其作品有單件,也有成對的,更有成套的,如子母獸、八駿馬、十二生肖等。
玉件花鳥
玉件花鳥又可分為玉件花卉、玉件鳥類、玉件蟲魚。 玉件花卉選料、用料依照圓雕作品立體三面觀賞的功能和花卉優美鮮艷的特色,多選擇形狀飽滿、色澤明快艷麗、質地細膩、少綹裂的玉料,如翡翠、珊瑚、綠松石、瑪瑙、岫玉等。玉件花卉的題材多選用牡丹、月季、山茶、牽牛花、萱草、梅、蘭、竹、菊等,也常採用民間喜聞樂見的寓意吉祥如意的組合花卉,如四君子(梅、蘭、竹、菊)、歲寒三友(松、竹、梅)、喜上梅梢(梅花、喜鵲)等。為增強作品生活情趣,花卉間常配有鳥雀蟲草。
玉件器具
玉件器具要求用料質色均一,形狀規矩,其造型看似簡單,實則要求加工技藝較高,並且往往與壓絲、薄胎、內畫、活環活鏈、子母口、刻字等特殊技藝相結合。
明、清玉器,特別是乾隆時期的玉器,使中國封建社會玉器工藝達到輝煌,直到現代也是收藏愛好者追捧的對象。「乾隆工」成了玉器精品的代名詞。
【內容來源於網路,感謝原作者分享】
推薦閱讀:
※薄胎玉器:工巧無比 精美絕倫
※石頭叔談玉石(翡翠和田玉)與中華文化——道家
※竟然還能用玉石做這些事?虧他們想的出來!
※龍山玉器,上古頂峰——龍山時代的玉器西傳與文化融合(下)
※歷代玉器吉祥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