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開車謹記這3道防線,車禍將不會發生!

夢飛在《開車是一場修行》系列叢書里,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駕駛,站在宏觀的角度來說,就是一個「融合」的過程;站在微觀的角度來說,就是一個「互動」的過程。

 「融合」的關鍵就是要做到「無我」,什麼叫「無我」?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說:順大勢而為,同時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別把別人太不當一回事。

關於「融合」,我們討論過太多次了,今天不展開。

今天,我們來談談另外一個問題——「互動」。

「互動」的關鍵是什麼?是同理心。

何為「同理心」,就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當下的路況。

但這還不夠,想要和他人進行完美的互動,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2、不給別人添麻煩

3、要防止別人給自己找麻煩

仔細想想是不是這個理兒?

當然,這三條中最關鍵的是第一條,你只有知道對方在想什麼,下一步要做什麼。才能準確估計,什麼叫不給別人添麻煩,以及別人能以什麼方式,在多大程度上給你找麻煩。

我們回到今天的這個案例,大家仔細看看整個過程,這是一個有著薄霧的清晨,路面上車輛稀少,所以司機被這個假象蒙蔽,將車輛開得很快也很隨意。

為什麼夢飛會說他很隨意呢?因為司機一直在跨線行駛,在撞上三輪車的時候,還壓著實線跨線佔道。

放鬆警惕 司機本身的態度不端正,也是導致這起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

遠遠看到三輪車、十字路口以及斑馬線的時候,司機沒有產生任何應有的條件反射,依舊我行我素。

夢飛經常說,一個司機最重要的是要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反應模式,這樣在不斷撲面而來的信號刺激下,才能有不假思索的正確條件反射。

最顯著的就是「三逢四要原則」,它的本質是培養司機的條件反射。

逢盲區變化、逢道路變化,根本不用去花時間思考,自然而然地自覺做到「四要原則」——「要減速、要備剎、要眼神、要精神」。

這本來是司機第二次躲過這場災禍的機會,平時如果他能按照「三逢四要原則」去行車,此次車禍也能避免。

請記住,一個合格的司機,在「十字路口」、「斑馬線」這些信號的刺激下,正確的反應模式應該是「四要原則」,否則你早晚會吃虧!

最後,看到三輪車的第一反應,根據「互動」的三原則,就一定會想到一個問題——三輪車會不會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拐彎或者突然停在路中間。

同時,就要問自己,如果他這麼做給我帶來了麻煩,我應該如何應對?

毫無疑問,肯定是減速備剎、同時鳴笛提醒。

這是這個司機的最後一道防線。

最後我們共同來總結一下,一起事故的發生絕非偶然,而是司機的安全意識和行為習慣必然導致的結果。

司機首先突破了第一道防線——嚴於律己;接著突破了第二道防線——好習慣(三逢四要原則);最後突破了第三道防線——「互動三要素」。

如果上天有喜怒哀樂的話,在每一起事故發生之前,肯定都特別著急,因為它一次次給機會,一次次給信號提醒,但卻一次次被蒙昧到不可一世的人類忽視。

車禍即人禍!車說,這鍋我不背!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台灣旅遊大巴車禍致26人遇難?為什麼大陸遊客赴台旅遊出事的這麼多?
孩子父親遭遇車禍去世 孩子母親把兒女丟給伯父
交通事故中,自身有疾病會對責任劃分有影響嗎?
車禍的命例(轉)
朋友免費坐我車,出了車禍為什麼還要我賠錢?

TAG:車禍 |